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農作物,以及這些人丹參有很多葯用,甚至是它們也有很多的葯用價值。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單身,因為單身它是一種中葯,並且他有很多的功效,但是有很多人對於單身的種植方法都不了解,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丹參的種植方法究竟有哪些?
其次就是我們還需要預防一些病蟲害,因為這些病蟲害非常影響丹參的生長,很有可能會使丹參出現一些大規模的死亡。那麼像這種情況就會給農民伯伯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我們在雨季的時候應該使用一些多菌靈來預防一些病蟲害。
『貳』 丹參高產詳細的種植方法
丹參,又稱紅根、大紅袍、血參根等,是中葯材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植物葯材,歸屬於生長多年草本類植物,株體高度42~81cm,分布普遍,在中國很多地方都能夠發育。
一、丹參適合什麼樣環境
泥土的好壞直接直接影響到丹參產出的多與少,倘若土壤特別好,生長環境特別好,故而員工打理則會輕松很多,產出也隨著增加。丹參對泥土要求不嚴,能是沙土,黃泥,渣土,沙多的泥土也沒問題。丹參不怕寒耐乾旱耐澇,種植基地要求地勢較平,土地要排水順暢,夏天來臨下雨變多,水要能夠及時的排出去,要不然就會大面積死苗。苗圃重點是利於排水,土壤一般便可以,光照時間足夠。
『叄』 如何種植丹參
用種子種植丹參,為保證效果一般先進行育苗。育苗在6月底或7月初,丹參種子收獲後進行,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00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深耕20厘米以上,耙細整平作畦,畦寬1.2米,畦間開寬3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溝。育苗每667米用種 2.5~3.5千克,將種子與2~3倍的細土混勻,均勻播撒在苗床上,用掃帚或鐵杴輕輕拍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用麥秸或麥糠蓋嚴至不露土後澆透墒水。每天檢查苗床,觀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況,如天旱可在覆蓋物上噴灑清水以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後應及時用手拔除雜草,如苗過密,以苗距5厘米左右進行間苗。移栽定植時,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300~2000千克、磷酸二銨10~17千克作底肥,深翻30~35厘米,整細耙平作壟,壟寬80厘米、高20厘米,壟間留25厘米寬溝。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株行距20~25厘米×20~25厘米定植,在壟面開穴,穴深以種苗根能伸直為宜,將種苗垂直立於穴中,培土、壓實至微露心芽,栽後視土壤墒情適量澆定根水,忌漫灌。
丹參除用種子種植外還可用蘆頭種植和種根種植。蘆頭種植:在採挖丹參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切下主根供葯用,將徑粗0.6厘米以下的細根連同根莖上的蘆頭作種栽,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行株距25厘米×20厘米挖穴或開溝,深度以細根能自然伸直為宜,將蘆頭栽入窩或溝內,覆土,覆蓋地膜。種根種植:秋季收獲丹參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0厘米粗的根條做種根,用濕沙貯藏至翌春,按行株距20厘米×25厘米挖穴或開溝,穴或溝深7~9厘米,每穴施糞肥或土雜肥0.25~0.50 千克,並與底土拌勻,將種根切成5~7厘米的小段,按原生長方向每穴直立栽入一段,蓋厚2~3厘米細土。
『肆』 丹參如何種植
丹參
(一)概述
別名紫丹參、血參、大紅袍、紅根等。
為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葯。用途廣泛,主要用於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等,對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療效很好。對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產四川、山東、浙江等省,現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復葉,小葉3~5片。頂端小葉片較側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長特性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乾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地勢向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鬆,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前若豆科植物過肥沃地塊不宜種,最適宜果園空間栽植,否則病蟲害多或枝葉瘋長,影響根莖產量。
2.繁殖方法 丹參用種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蘆頭繁殖。 (1)種子繁殖 春3月用種子按行距30~40厘米開溝條播育苗,種子細小,蓋土宜淺,以見不到種子為宜,播後澆水蓋地膜保溫,半月後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長期16個月。 直播:3月份播種,採取條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內播種量5~10粒,覆土2~3厘米。條播溝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頃)。如果遇乾旱,播前澆透水再播種,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間苗。 (2)分根繁殖 栽種時間一般在當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種,冬栽比春栽產量高,隨栽隨挖。 選種:要選一年生的健壯無病蟲的鮮根作種,側根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細根不能作種。栽細者省種,但產量低。粗的產量高,在種時5厘米長節,每節有2個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響出苗。壯實鮮紅枝條邊掛邊分根,在准備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開穴,深3~5厘米,穴內施肥,將選好的根條切成5~6厘米長的根段,迫切邊栽,大頭朝上,直立穴內,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蓋上2厘米壓實。栽後60天出苗。為使丹參提前出苗,並且增加丹參生長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溝槽,把剪好根鋪入槽中,約6厘米厚,蓋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蓋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積水,天旱時澆水。第二年3~4月剛出,根段上部都長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該法栽植出苗快、齊,不抽薹,不開花,葉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長,產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寬150~200厘米,長短根據苗而定,然後將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種根密植,蓋塑料棚,發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內澆水灌透,將健壯莖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蘆頭繁殖 3月份選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莖葉,留長2~2.5厘米的蘆頭作種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蘆頭向上,覆土蓋住蘆頭為度,澆水,4月中下旬苗出齊。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檢查分根繁殖法因蓋士太厚本出苗的,刨開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結合追肥,雨後進行,每公頃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種用外,其餘花蕾全部打掉,否則影響根的產量和質量。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根部發黑腐亂,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無積水,輪作。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爾多液噴霧葉面,7天1次,連噴2~3次。
(3)蚜蟲 危害葉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7天1次,連打多次。
(4)根結線蟲病 在根上形成很多瘤,造成根部畸形。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輪作,播種前半個月每公頃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澆灌。
(5)銀紋夜蛾 夏秋季咬食葉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齡期噴80%敵百蟲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噴1次。
(6)棉鈴蟲 幼蟲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現蕾期噴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殺蟲水劑500倍液。
(7)蠐螬、地老虎 4~5月份發生,撒毒餌誘殺,在上午10點人工捕捉。或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根部。
(五)採收加工
分根繁殖當年秋11月收獲,種子繁殖2年收。丹參根脆易折,採挖時要注意曬晾5~6成,將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曬干。每公頃產干貨3000~4500千克,貯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風乾燥處。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
『伍』 種植丹參的人有很多,丹參如何栽培
大家好,我是小喬,中葯材種植基地。中草葯丹參是唇形科植物,有著名的血參。主要產於山東、四川、安徽、河北、河南、江蘇等省區,全國大部分省區均有種植。
第一,植物形態
幼苗在秋季枯萎或第二年結冰後,如果太小,可以在第二年收獲。首先,機械應該粉碎田地周圍的莖和葉,然後用收割機生產根。把整根挖出來,把殘梗剪掉。如果需要條帶丹參的話,0、8 cm以上的條帶可以有序排列,暴露在陽光下,不時翻轉。當條干到70%到80%時,將條直紮成小塊,然後在空氣中烘乾,包裝成「條丹參」。一般情況下,大通仙丹參可以直接從殘梗中取出,暴露在70%-80%的乾燥度下,然後堆積起來變回顏色。通風乾燥後,除去土壤和雜質,裝入袋中,成為「同治丹參」。
第五,高產措施
1.移栽幼苗丹參,應去掉尾部,根系發達,地面的莖干不要生長旺盛,以促進營養輸送到根部。
2.打芽是增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促進根的營養,明顯增產。
3.二次氮鉀施肥和澆水管理也是增產措施。
『陸』 丹參什麼時候種植
春季種植。
1 丹參分根繁殖時間
秋季收獲時選擇直徑0.7~1厘米、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參根作種根,濕沙藏至翌春。
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厘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厘米×25厘米×6厘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著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厘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葯材產量高。
2 丹參扦插繁殖時間
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丹參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厘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
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厘米,將插條斜插於苗床,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濕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厘米時,定置於大田。
3 丹參種子繁殖時間
丹參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采隨播或9月份播種。一般於3月在苗床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厘米,溝深1~1.3厘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厘米。
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一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溫保濕。當地溫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6)丹參播種方法以分根和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分根繁殖地,因覆土稍厚,出苗慢。一般在4月幼苗開始出土時,要進行查苗,發現土板結或復土較厚,影響出苗時,要及時將穴的復土扒開,促其出苗。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於5月,苗高10-12厘米時進行,第2次於6月進行,第3次於8月進行。
2、施肥 生育期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畝用腐熟糞肥1000-20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餅肥25-50公斤均可。
3、排灌 兩季注意排水,防止水澇。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乾旱,及時灌水或澆水。
4、摘蕾 除留做種子的植株外,必須分次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生長。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根腐病: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受害植株根部發黑,地上部枯萎。防治方法:病重地區忌連作;選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雨季注意排水;發病期用7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蟲害 蚜蟲:以成若蟲吸莖葉汁液,嚴重者造成莖葉發黃。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枯株落葉深埋或燒毀;發病期噴50%殺瞑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數次。
銀紋夜蛾:幼蟲咬食葉片,夏秋季發生。防治方法:在幼齡期噴90%敵百蟲原葯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7天1次。
棉鈴蟲:幼蟲危害蕾、花、果,影響種子產量。防治方法:現蕾期開始噴灑50%磷胺乳油1 500倍或25%殺蟲脒水劑500倍液防治。
蠐螬:以幼蟲危害,咬斷苗或嘴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危害嚴重。防治方法:施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燈光誘殺成蟲;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拌種;田間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洗灌;用氯丹乳油25克,拌炒香的麥麩5公斤,加適量水配成的毒餌,於傍晚撒於田間誘殺。
『柒』 丹參新種植方法,你有哪些了解呢
1、翻耕與上肥
盡可能挑選提灌優良,ph值貼近中性化,酸酸的或微偏鹼的土壤栽種,1畝施圈肥或土雜肥1.5-2萬公斤,將化肥搗細後撒於地內,深耕細作30-40cm,耙細要平整,做90cm寬的平畦,畦堙寬24cm上下,栽種時假如土壤層比較旱災,則要先澆水灌畦,直到水滲下後再逐漸栽種。
摘蕾:每一年6-7月間,除留種子外,立即摘掉花骨朵。
4、獲得生產加工
選用種子繁殖方法一般2-3年才可以獲得,而選用纖插方法一般1年至2年就可以收刨,只需全部栽種過程管理恰當,1年就可獲得。根段育苗栽種一年就能收刨,一般在降霜到冬至中間或春天出芽以前。在畦的一端順行深刨,避免刨斷。將根刨出後,清洗沙土再晾乾(避免淋雨或水清洗)去凈根須和附土,就可以用來做為葯用價值。每3kg上下的丹參鮮根,可生產加工1kg干貨知識,一般以條粗,色橙紅色,不必根,殘渣少者為宜,丹參的畝產量乾片一般在400-500kg。
『捌』 請問各位網友丹參好種植嗎效益怎麼樣敬請賜教
一般丹參種子畝產2000到3000斤左右,干貨4差不多400到600斤,。一畝地約種植1萬棵,肥料與農葯在200以內,除去人工成本就是收益。成品每斤在40-190元之間。
比叫有前景
丹參什麼時候種植?怎麼種?
丹參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1、分根繁殖。
秋季收獲丹參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厘米粗左右的根條作種根,用濕沙貯藏至翌春栽種。亦可選留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在原地不起挖,留作種株,待栽種時隨挖隨栽。春栽,於早春2~3月,在整平耙細的栽植地畦面上,按行距33~35厘米、株距23~25厘米挖穴,穴深5~7厘米,穴底施入適量的糞肥或土雜肥作基肥,與底土拌勻。然後,將徑粗0.7~1.0厘米的嫩根,切成5~7厘米長的小段作種根,大頭朝上,每穴直立栽入1段,栽後覆蓋火土灰,再蓋細土厚2厘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難以出苗;亦不能倒栽,否則不發芽。每畝需種根50公斤左右。北方因氣溫低,可採用地膜覆蓋培育種苗的方法。
2、蘆頭繁殖。
收挖丹參根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粗根切下供葯用,將徑粗0.6厘米的細根連同根基上的蘆頭切下作種栽,按行株距33×23厘米挖穴,與分根方法相同,栽入穴內。最後覆蓋細土厚2~3厘米,稍加壓實即可。
3、種子繁殖。
於3月下旬選陽畦播種。畦寬1.3米,按行距33厘米橫向開溝條播,溝深1厘米,因丹參種子細小,要拌細沙均勻地撒入溝內,益土不宜太厚,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後覆蓋地膜,保溫保溫,當地溫達18~22℃時,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後在地膜上打孔放苗,當苗高6厘米時進行間苗,培育至5月下旬即可移栽。南方宜於6月種子成熟後,隨采隨播,出苗最高。亦可於立秋前後播種。
4、扦插繁殖。
南方於4~5月,北方於7~8月。先將苗床畦面灌水濕潤,然後,剪取生長健壯的莖枝,切成長17~20厘米,將插穗斜插入土中,深為插條的1/2~1/3,隨剪隨插,不可久置,否則影響成苗率。插後保持床土濕潤,適當遮蔭,半個月左右即能生根。待根長3厘米時,定植於大田。
『玖』 丹參種植廣泛,丹參的栽培技術是什麼
丹參在促進血液循環和清除血塊方面的作用非常顯著,主要是因為丹參中的丹參成分改善了人體心肌的收縮力,有效地擴大了冠狀血管,中葯將丹參與五味子、葛根等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降血脂的草葯結合使用,擴張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將棗子在沸水中浸泡30分鍾。適當飲酒可導致肝臟充血,緩解失眠症狀,如煩躁不安和睡眠困難。
如果在我國北方種植丹參,最適宜的種植時間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如果在黃河流域種植丹參,最適宜的種植時間約為7月至9月。如果需要切割和定植,一般在6月至7月在北方進行,4月在南方進行。選擇強壯的樹枝進行切割和殖民。丹參可引起皮膚過敏的不良反應,甚至還會伴有胸悶氣短、畏寒頭暈等症狀,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停服,請專業醫師調理。
『拾』 怎樣栽種丹參
丹參是深根類葯材,選地是關鍵,一定要選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壤較黏,排水不良的低窪地,一定不要選用,容易引起爛根。地選好後,整地時一定要施足基肥,每667米2施腐熟廄肥或堆肥3000千克,深耕把肥料翻入地里,並耙細、整平,按當地習慣作高畦或高壟,山坡地不必作畦,根據地形,順坡向,按適當距離開數條排水溝即可。
生產上主要採用分根栽種,經研究採用種子繁殖效果也不錯,現將這兩種方法介紹如下:
(1)分根種植法 栽種期南方在2~3月,北方3~4月,栽種時將留種用的丹參挖出,即隨挖隨栽。作種用的種根應選擇直徑0.7~1厘米,健壯、無病蟲,皮色紅的根為好,細根作種生長不良,根條小,產量低,不宜作種用。通常選用根條中上段萌芽力強的部分作種,選好的根條掰成約5厘米的節段,按株行距25~30厘米的距離錯開挖穴,深5~7厘米,穴內施豬糞,每667米2約1500~2000千克,每穴放入根段1~2小段,邊掰邊栽,立放,使上端保持向上,平放也可以,但不宜倒置,覆土約3厘米,每667米2用種根25~40千克。
(2)種子種植法 可採用育苗移栽,也可直播。
① 育苗移栽法 於2~3月選向陽背風處,作成寬1.3米的畦,整平整細,播種前先灌水,2~3天後即可播種,按行距10厘米條播,播後蓋薄土,以蓋住種子為度,然後在畦上做小弓棚,蓋上薄膜,經常保持土壤濕潤,10~15天後出苗。土干要澆水,土表稍干及時中耕除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無雜草。苗高6~10厘米時移栽,移栽前數天早晚要揭開薄膜進行煉苗,移栽前2~3天苗床要灌水,以便帶土起苗移栽。移栽行株距30~35厘米×20厘米。
大田育苗移栽。於4、5月或7、8月雨季時播種育苗,同樣整地,按行距20厘米開溝條播,蓋土約1厘米厚,稍加鎮壓,並澆水保濕,10天後即可出苗。出苗後要勤鬆土除草,地干要澆水,苗高5~8厘米時,按3~4厘米株距間苗,同時澆1次稀人糞尿6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加強管理,於第2年春3月芽萌動前移栽。按行距35厘米開15~20厘米深溝,將根苗按20厘米左右的株距45度左右擺放於溝內,蓋土,蓋住芽苞2~3厘米即可。稍加鎮壓,土干要澆水,成活率達95%以上。
② 直播種植法 宜在7~8月或早春3~4月播種,可條播也可點播。條播按行距30~35厘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點播按30~35厘米×20~25厘米挖淺穴,每穴播7~8粒,播後蓋土0.5~1厘米,鎮壓後澆水。每667米2播種量0.5千克。經常保持表土濕潤,約半個月後出苗,苗出齊後進行鬆土除草,苗高6厘米時進行間苗。條播按株距20~25厘米間去弱苗、小苗,留苗1~2株,點播,每穴留壯苗1~2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