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用歷史和階級的方法分析梁啟超

用歷史和階級的方法分析梁啟超

發布時間:2022-08-17 05:13:59

① 歷史人物評說總結 梁啟超

賦稅思想

梁啟超塑像
梁啟超塑像 (15張)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我國19、20世紀之交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著名宣傳鼓動家。他主張賦稅的徵收必須以便民為原則,實行輕稅、平稅政策,而反對與民爭利的「固民所急而稅」的傳統觀點。指出「西人於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稅以便民。中國則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鹽政之類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為便民而起,而中國視為助帑之計,行之而騷擾滋甚者,如今之郵政之類是也。」他提出應仿效英國實行平稅政策,便民利民而後求富強。這是一種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財政稅收放在其基礎之上的觀點,對當時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梁啟超認為公債也是一種賦稅,所不同的是「租稅直接以賦之於現在,而公債則間接及賦之於將來」,「不過將吾輩今日應負之義務,而析一部分以遺諸子孫雲爾」。但他承認公債對經濟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租稅盡其力於一時,公債將纖其力於多次」,因此他認為公債雖然增加了後代的負擔,但也有利於後代。
學術貢獻

1918年與張君勱至歐洲游歷,各處講學。一生於目錄學貢獻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學書目表》在分類、著錄上有創新,類分學、政、教,實有「西學」、「政學」兩類,這個分類體系,突破了被訂為「永制」的四部分類體系,為近代西方圖書分類法的輸入和我國新分類法的產生開辟了道路。該目著錄西學書籍400種,西政書籍168種,1896年成書。其他目錄學著作有《西書提要》、《東籍月旦》、《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讀書分月課程》、《東原著書纂校書目考》、《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佛經目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漢書藝文志渚子略考釋》等10餘種。為學無所不窺,對圖書館學有獨到見識。他認為應建設「中國的圖書館學」,以現代西方的圖書館學理論施之於中國傳統目錄學的改造,即是目錄學的科學化。積極倡導圖書館事業,1922年,發起建立「松坡圖書館」,出任館長。1925年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任董事部部長,並發表《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會演說辭》,提出了他對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方向的見解。後任京師圖書館館長、北京圖書館館長。欲編纂《中國圖書大辭典》,相當於中國圖書古今總志,「作古今典冊總匯之簿錄」,惜未完成而逝。其藏書頗豐,「海棠書屋」、「飲冰室」有書44470餘冊,2830餘種,還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筆記等。梁廷燦等人編有《飲冰室藏書目初編》,著錄古籍13000餘種。1929年全部移交給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特辟「梁啟超紀念室」以志紀念。[7]

② 材料中的梁啟超代表的是哪個階級的派別

一開始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後來認識有變化,梁啟超成為資產階級立憲派(民主立憲);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保皇派(君主立憲派)。

二前期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代表的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後期即變法失敗後康和梁變成了保皇派,反對或不贊成辛亥革命,其代表的就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了,當然這個時候他們還是反對封建君主制的,他們希望通過變法或改良實行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說明他們對封建迂腐的清王朝還是抱有一絲幻想的
康梁和孫文都是改良派,出發點都是讓中國富強~但不同的是康梁是保皇的而孫是共和的!
若再仔細想想,康梁保皇是個巨大的錯誤!雖然光緒帝是個不錯的皇帝,但由於有慈禧這個大阻礙,保皇改良派根本做不了什麼事!又要維護慈禧一黨的利益又要推行新政後來是君主立憲,但那根本市不個能的.因為這兩樣是有矛盾的,新政/君主立憲都是一定要削弱皇室的權利,而慈禧又是實權如命的人,新政怎麼可能成功呢?再說康梁都是一屆書生,根本沒有玩政治能力的人,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也導致戊戌變法的失敗最後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③ 梁啟超簡介100字左右

梁啟超是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 青年時期和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3)用歷史和階級的方法分析梁啟超擴展閱讀: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末優秀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網路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後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論戰中發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於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濟」,「組織」,「幹部」等,皆始於梁啟超先生。

④ 梁啟超的學術思想

啟超是活躍在中國政壇、學界三十餘年的一代風雲人物,被稱為「新思想界之陳涉」。晚年他摒棄政務,專心向學,著作等身,建樹頗豐,成為新舊交替時期學界泰斗和文化重鎮。梁啟超學術活動豐富多彩,經世致用,其治學方法最重科學精神,開啟了中國學術史研究之新路。對於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梁啟超堪當少數幾位奠基者之一,又是難得的思想啟蒙者,導航人。

梁啟超的墨學研究依時間先後可分為兩大段落,一是1904年在《新民叢報》上的〈子墨子學說〉與〈墨子之論理學〉;一是1920年代的《墨經校釋》、《墨子學案》和《先秦政治思想史》中的墨子部分等。這兩個階段相隔近二十年,兩者對墨學的看法有無不同?如果有的話,其基本差異為何?又受何種因素影響?本文企圖對梁啟超墨學的內涵與演變作一描寫,來回答這些問題,再據以分析與評估他的思想。

作者認為梁啟超的論墨之作一方面出於他對先秦學術思想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時代思潮的影響。在《新民叢報》時期,其墨學研究的主旨是為現代中國國民與國家的建構,提供一個既植根於傳統又符合西方學說的理論基礎。至1920年代他的墨學不再具有那麼強的民族主義的色彩,而傾向於說明未來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在文化上應有的特質,及其傳統根源。

任公的墨學研究反映三個一以貫之的思想特點,第一,他強調群己並重,而個人在此關系中有根本的價值;第二,他主張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調和;第三,他肯定宗教的價值。上述的特點顯示:梁啟超的思想雖然變化多端,也並非毫無缺陷,但卻是前後一致地,奠基於一些宗教、道德、政治與知識論的原則之上;他的這些原則,從今天我們所普遍接受的觀點來看是相當合理的。因此我們不宜將他一生在學術上與思想上努力的成果視為膚湣Ⅰg雜而不夠深刻,在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他算得上一個既博學又敏銳的思想家。

一、破天荒第一次將西方進化論學說引入中國學術思想界,將數千年學術思想劃分為胚胎時代、全盛時代、儒學統一時代……等七個時期,宏觀地論述不同時期的內涵、特徵和推演變化之因果關系。二,視野開闊,有全新的視角,如,著意探討學術思想演進與政治條件、社會風尚的關系;運用比較研究方法,評析不同學派、不同文化系統的優劣利弊;注重地理條件對學術思想形成的影響。三、強調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預言20世紀將是中西「兩文明結婚」之時代,提出大力吸收西方進步思想、創造更加燦爛的中華新文化的發展方向。

二、以嶄新的近代進化史觀為指導在我國傳統史學領域中,長期以來存在著退化的歷史觀和循環的歷史觀。有的思想家、史學家,如戰國時期的韓非、清初的王夫之以及公羊學家,他們能以進化觀點看待歷史,但在總體上尚處於樸素、粗疏的階段,遠未形成有體系的以理性分析為基礎的學說。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梁啟超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出於改造社會、振興民族的需要,他們將今文經學派的歷史變易觀與西方進化論相揉合,既深化了歷史變易論,又區別於為西方強權政治服務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從而形成了激勵弱小民族進取的帶有東方特色的全新的歷史進化觀,作為他們觀察歷史、政治、學術思想的工具。《論大勢》即以歷史進化論為指導,將我國數千年的學術思想劃分為胚胎時代、全盛時代、儒學統一時代、老學時代、佛學時代、儒佛混合時代、衰落時代及復興時代等七個時期,強調指出:「一時代中或含有過去時代之餘波與未來時代之萌孽。」每一個時代的學術思想都有其特定的內涵與特徵,這些內涵與特徵既是上時代基因的果,又對下時代產生影響;它既有其發生的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弊端與局限,新的學術思想必然起而矯之或取而代之。

三、研究學術思想史的新視角梁啟超研究學術思想史,做到了運用西方史學理論與發揚中國優良的史學傳統相結合,因而具有更開闊的視野,有觀察問題的新視角。首先,他非常注意探討學術思想的發展演進與社會變遷、時勢政治的密切關系,明確提出:「學術思想與歷史上之大勢,其關系非常密切。」他從先秦、兩漢的歷史中深切地體會到:「凡思想之分合,常與政治之分合成比例」,並進而論道:「一統獨立之國,務靖內憂,馴擾魁桀不羈之氣,故利民之愚;並立爭競之國,務防禦外侮,動需奇才異能之徒,故利民之智。」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學術思想,常隨政治為轉移,這是中國「學界之一缺點」。思想學術完全脫離時勢政治是不可能的,梁啟超也並不反對學術為政治服務。他在這里主要指的是思想學術作為一門科學,應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其次,梁氏運用歷史比較研究的方法,成功地探討了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學術派別、學術思想的內涵與特徵,既充分地論證了每個歷史時期的學術思想都有其時代光彩,表明中華民族富有創造力,同時也深刻地揭示其存在的歷史局限與弊病。在此僅舉兩例說明:一者,他將我國上古時代的尊天思想與神權政治和西方國家進行了比較,著重指出:他國之神權,以君主為天帝之化身。君主一言一動,視之為天帝之自言自動;而中國,「天也者,統君民而並治之也。」君「雖專制而有不能盡專制者存」。天需要有行使自己意志的代表。既然中國的君主不是天帝的化身,「於是乎有代表之者,厥惟我民。」《尚書》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矜下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這樣,梁氏以敏銳的洞察力,揭開中國古代宗教神權思想之外衣,挖掘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最可寶貴的思想精華——民本主義(註:參見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專集》之五○,第30頁。)。他雖將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與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立法權、司法權扯在一起,未免牽強附會,但重要的是,它表明了,梁啟超為增進國人對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和接納,努力尋覓傳統文化與西方民權思想的結合點。而中國古代的民本主義正是中國知識分子接受西方民權學說,民主政治的思想土壤。二者,他通過先秦學派與希臘、印度學派的比較,論述了先秦學派的短長,其中對其所短的分析尤為切中肯綮。1.論理思想之缺乏,2.物理學之缺乏,3.無抗論別擇之風,4.門戶主奴之見太深,5.崇古保守之念太重,6.師法家數之界太嚴。梁氏在這里所論及的先秦學術思想之所短,實際上也是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痼疾,是造成中國自秦漢以來學術思想界時而奄奄無復生氣的重要因素。運用中西比較的方法,透視先秦學術思想之短長,這在中國歷史上也屬首創。它表明中國人對西方的認識已由表及裡地從器物層面、制度層面進入到學術思想等文化層面,實際上它已首開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河,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是不可低估的。

再次,梁氏還非常注意探討學術思想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明確指出:「凡一國思想之發達,恆與其地理之位置,歷史之遺傳有關系。」他在闡述先秦時期學術思想的發展演變時,首先分析了地理環境對南北兩大學派形成、學術差異的影響,他寫道:中國有黃河揚子江兩大流,其位置性質各殊,故各自有其本來之文明。「北地苦寒磽瘠,謀生不易,其民族銷磨精神日力以奔走衣食維持社會,猶恐不給,無餘裕以馳騖於玄妙之哲理。

他後期撰著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墨子學案》、《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多篇學術專史正是《論大勢》的直接發展和深化。《論大勢》亦為本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的研究和撰述開辟了路,它是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走向近代化的拓荒之作和奠基之作。對此耿雲志先生評論說:「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學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註:耿雲志:《胡適研究論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6頁。)如胡適即曾經回憶說:「我個人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現在追想起來,有兩點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說》,第二是他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也給我開了一個新世界,使我知道『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學術思想……這是第一次用歷史眼光來整理中國的學術思想,第一次給我們一個『學術史』的見解。」並由此萌發了「我後來做中國哲學史的種子。」(註:胡適:《四十自述》,上海亞東圖書館1931年版,第105~107頁。)至1919年胡適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成名作《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可見,梁氏的學術論著確對我國近現代學術研究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作為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他是當之無愧的。

如何評價梁啟超的歷史地位

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親身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梁啟超也是一位著名學者.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1901~1902年,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
吳其昌對梁啟超的評價:
吳其昌是梁啟超的得意弟子,他曾著《梁啟超》一書(勝利出版社,1944年版),對梁啟超進行了評價.他認為:「文體的改革,是梁啟超最偉大的功績」,他所創立的「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
郭湛波對梁啟超的評價:
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里設立專章分析梁啟超的思想,認為其新民說的主旨是要建設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標准,在利群,要有國家思想、權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進取冒險的精神,中國數千年不進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礙未鏟除,所以要破壞.並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他並指出,梁啟超的這種思想,「實代表西洋資本社會的思想,與數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北平大北書局1935年版,第50頁) 在對梁啟超的總體評價上,作者認為:「梁氏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貢獻,不如在學術史貢獻之大,在思想史上的貢獻,創設不如康有為,破壞不如譚嗣同,而其思想多來自康、譚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貫,隨時轉移,前後矛盾,然其影響甚大,則因其文筆生動,宣傳力大.」(《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第53~54頁) (陳鵬鳴:《梁啟超學術思想評傳》第292頁) 蕭公權對梁啟超的評價:
「綜其一生,悉於國恥世變中度過,蒿目憂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壯以迄於病死,始終以救國新民之責自任.享年雖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則雲變波折,與清末民初之時局相響應.梁啟超以「善變」聞名於世.從戊戌年的變法開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創辦《新民叢報》,宣傳「新民」思想,為開啟民智鼓與呼.辛亥革命後,他回國參與政治,兩次討伐復辟,再造共和.他繼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經世致用的傳統,並將這一傳統轉變成新的人格和社會理想,在不斷的「變」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終不變,「其方法雖變,然其所以愛國者未嘗變也」.

⑥ 梁啟超的基本生平,主要活動,歷史功罪,加以評析

梁啟超(1873年~1929年),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漢族,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1]
青年時期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並稱「康梁」,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事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值得注意的是,他參加過公車上書,他的兒子梁思成還是人民大會堂的設計者。

⑦ 對梁啟超的歷史行評價

人物簡介
梁啟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光緒舉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國的 思想啟蒙者,深度參與了中國從舊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社會活動家,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聞報刊活動家。 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未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後來,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包括影響後世深遠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
編輯本段生平履歷
1890年就讀於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革維新的道路,世人合稱「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願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和上 梁啟超像
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 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同年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並,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 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 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 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參加反袁斗爭。袁世凱死後,梁啟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 1917年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11月,段內閣被迫下台,梁啟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 1926年初他發現尿中有血,到北京協和醫院檢查,診斷出一個腎病變.1926年3月16日作腎切除手術時,因值班護士將有病的腎標錯了位置,導致好腎被誤切除.以後尿中繼續有血.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於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京滬開追悼會,參加者甚眾。
編輯本段學術成就

梁啟超於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 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在將近36年而政治活動又佔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字之多,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他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完備。《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餘萬字。 1901至1902年,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 歐游歸來之後,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研究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指導范圍為「諸子」、「中國佛學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史學研究法」、「儒家哲學」、「東西交流史」等。這期間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情聖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變法通議》等。 梁啟超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及文學新觀念,首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文學創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 梁啟超的書法人生
[1]: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響最大。 梁啟超的文章風格,世稱「新文體」。這種帶有「策士文學」風格的「新文體」,成為五四以前最受歡迎、模仿者最多的文體,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梁啟超寫於1905年的《俄羅斯革命之影響》,文章以簡短急促的文字開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漿噴涌:「電燈滅,瓦斯竭,船塢停,鐵礦徹,電線斫,鐵道掘,軍廠焚,報館歇,匕首現,炸彈裂,君後逃,輦轂塞,警察騷,兵士集,日無光,野盈血,飛電劌目,全球撟舌,於戲,俄羅斯革命!於戲,全地球唯一之專制國遂不免於大革命!」然後,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動機及其方針」、「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響」為題分而析之,絲絲入扣。難怪胡適說:「梁先生的文章……使讀者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 在書法藝術方面,梁啟超早年研習歐陽詢,後從學於康有為,宗漢魏六朝碑刻。
編輯本段著作名錄
《少年中國說 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 《敬業與樂業》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新民說》 《飲冰室主人自說》 《中國文化史》 《飲冰室主人全集》 《李鴻章傳》 《曾國藩傳》 《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選集》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 變法通議自序 論不變法之害 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 續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 論學會 論報館有益於國事 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說動 論湖南應辦之事 呵旁觀者文 中國積弱溯源論(節錄) 立憲法議 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 西學書目表後序 倡設女學堂啟 湖南時務學堂札記批(節錄) 成敗 英雄與時勢 文野三界之別 古議院考 《西學書目表》後序 養心語錄 國權與民權 講演集 湖南時務學堂答問(節錄) 鄙人對於言論界之過去及將來 梁任公與英報記者之談話 在中國公學之演說 人權與女權 情聖杜甫 屈原研究 東南大學課畢告別辭 書信集 致汪康年書 與嚴幼陵先生書 致康有為書 致康有為書(1900年) 致孫中山函三件 致康有為書(1902年) 致孫逸仙書 致康有為書(1912年) 詩文類 去國行 紀事二十四首 讀陸放翁集四首 壯別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留別梁任南漢挪路盧 二首 浪淘沙 賀新郎 傳記類 戊戌六君子傳 敬業與樂業 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
編輯本段賦稅思想
梁啟超塑像(15張)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我國19、20世紀之交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著名宣傳鼓動家。他主張賦稅的徵收必須以便民為原則,實行輕稅、平稅政策,而反對與民爭利的「固民所急而稅」的傳統觀點。指出「西人於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稅以便民。中國則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鹽政之類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為便民而起,而中國視為助帑之計,行之而騷擾滋甚者,如今之郵政之類是也。」他提出應仿效英國實行平稅政策,便民利民而後求富強。這是一種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財政稅收放在其基礎之上的觀點,對當時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梁啟超認為公債也是一種賦稅,所不同的是「租稅直接以賦之於現在,而公債則間接及賦之於將來」,「不過將吾輩今日應負之義務,而析一部分以遺諸子孫雲爾」。但他承認公債對經濟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租稅盡其力於一時,公債將纖其力於多次」,因此他認為公債雖然增加了後代的負擔,但也有利於後代。

⑧ 怎樣評價梁啟超

戊戌變法的領頭人,歷史書上的黑白照,鳳毛麟角的文字和圖片,是從前的我對梁啟超全部的認識。在我後來真正了解他之前,我不知道原來他普通話這么爛,我不知道他能一邊打麻將一邊寫文章,不知道他與詩歌那些年的相愛相殺,更不知道他原來在兩個黨派間這樣搖擺不定。

無奈封建統治的千年根不可輕易斬斷,像梁啟超這樣有先見之明的人少之又少,統治者對他們也百般壓榨,當時的通訊也並不發達,即使有這樣的想法,也無法大面積實施,受到人民的支持。改革之路困難重重,所以在梁啟超的詩歌里,一部分是宣揚這樣的思想,而另一部分,就是他屢戰屢敗的濃濃憂愁。

所以,梁啟超是個想法設法革命的,普通話很渣的,值得敬重的人。


覺得OK的話請點贊~更多的學習技巧,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我從心理學和文學的角度,為你破解生活密碼。

微信公眾號:文學有毒

做全網最幽默的文學解讀頻道,別輕易關注,小心中毒。

⑨ 梁啟超評價

梁啟超先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巨大的人物,但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過去很多人批判他是保皇派和反革命直到近幾十年才對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給予正確的評價。我對梁啟超先生的評價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奇才,並歸納了他對近現代中國的十四大貢獻。
一、梁啟超是中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 梁啟超先生最早將西方的民權,民主自由思想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促使了國人的覺醒,使國人產生了近代化意識。以戊戌變法為界,中國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統思想,此後是啟蒙思想興起。他將民權思想引進實務學堂,培養新式人才,開創了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階段。他的啟蒙思想還影響到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具有國際意義。 二、梁啟超先生堅決不妥協地反封建專制,倡導民主憲政,開創了中國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和法律制度化的新時代。 三、梁啟超是中國傑出的宣傳家 梁啟超先生把報刊作為宣傳思想的陣地,先後創辦了《中外紀聞》、《實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國聞報》、《大中華》、《申報》等有重大影響的報刊。他的文章反映了當時最科學的思想,廣受知識分子的歡迎,影響廣泛。他將西方的哲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和法學等當時先進的學科和學說介紹到中國。 四、梁啟超是世界史上罕見的社會活動家和傑出的政治家 梁啟超先生是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主將,君主立憲的倡導推動者,革命共和的大力鼓吹者和立憲派領袖。辛亥革命後任進步黨黨魁,熊希齡主閣時任司法總長兼財政總長。袁世凱稱帝,他憤然拒絕重金收買,發表著名文章《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公開討袁,與蔡鍔等組織護國運動。一戰後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會外顧問,極力主張力爭國權。他事先探聽到日本欲接管山東這一帝國主義圖謀,及時將消息傳回國內並在報紙上發表,引發了標志中國民主革命轉入新階段的五四運動。 五、梁啟超是堅決反帝的旗手 梁啟超組織領導了公車上書反對簽定《馬關條約》。發表文章《瓜分危言》揭露帝國主義欲瓜分中國的野心。堅決地反對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六、梁啟超是中國傑出的教育家 由於過去對他主要是大力批判,梁啟超的教育思想沒引起國人的重視。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1)倡導教育救國,提出培養人才是基礎的教育救國論。(2)興辦學堂等教育機構,主張廢八股,設立京師大學堂和國內各級學堂。他率先引進西方學制和管理制度,制定教育方針。(3)設立圖書館,他先後設法組建了京師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松坡圖書館,組織建立了中國圖書館學會。(4)實地講學,早年在東莞辦學,後任萬木草堂學長,主講於實務學堂。辛亥革命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並為清華題寫了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校訓。(5)教育以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主張首先教學生做人,次則傳授知識,貫徹「立志,愛國,成才」的教育理念。他的九個兒女中有八個出國留學,又都學成歸國,其中三個是院士。他在理論和實踐上為中國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礎。 七、塑造國民精神 梁啟超畢生致力於倡導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優秀精神 ,引進西方先進文化。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首先提出改造國民懦弱性的學者,主張塑造新智新力的新國民,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八、梁啟超是網路全書式的學者 梁啟超先生把當時幾乎所有的西方社會科學都介紹到中國並結合中國實際加以推廣。他廣泛研究中國歷史,指出二十四史只是為帝王作譜牒,提出了新的史觀。因此我們可以說梁啟超先生是中國舊學的終結者,新時代中西結合新文化的開創者,是劃時代的文化人物。 九、首創思想解放,反對儒訓 梁啟超開創了中國學術的新時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人並不是李大釗,而是梁啟超先生。早在1902年梁啟超就發表文章宣傳這一學說,李大釗是在梁啟超創辦的《申報》供職期間受他的影響才宣傳馬克思主義的。 十、學術著作頗豐,學術觀點價值高 據上海社科院研究梁啟超著述的學者說,梁啟超的已出版學術著作約有1400萬字,未錄入著作的約是2000多萬字,可見他的文章之多。 梁啟超最早提出中國處於由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觀點,並設想了過渡社會的發展模式¬¬¬¬¬¬¬—漸進的,分階段的。在這種觀點影響下他主張實行開明君主制,反對激進的暴力革命。他認為開明皇帝是改革的重要人物,對社會歷史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梁啟超反對跨越論,主張把中國實際與國外經驗結合起來,反對照搬外國的經驗。他在政治上主張實行開明君主專制,經濟上反對節制資本,提倡大力發展民族資本來增強國力,反對激進的社會主義。回望他的思想觀點同黨的十五大制定的 「社會發展的速度,力度要與社會的承受度相適應」的社會發展方針是多麼得吻合呀! 十一、梁啟超首倡道德革命,猛烈抨擊三綱五常的儒家倫理道德。 十二、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科學先進的學術觀 梁啟超先生以他高尚的個人情操,淵博的學術,博愛的社會革命活動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愛德加·斯諾評價他是「中國精神之父」。日本首相伊騰博文稱他是「中國珍貴的靈魂」。 十三、開創文學革命 早在新文化運動之前,梁啟超就用語言通俗的新文體寫文章,開創了新文體「實物體」,影響廣泛。他積極倡導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史學革命,提出了新的史學觀點。 十四、首倡女學,宣揚婦女解放 梁啟超先生極力反對婦女纏足,指出了纏足對婦女的殘害,對中國社會的毒害。指出天下民之體始於婦女,娘胎決定體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母親教育。因此他大力提倡興女學,男女平等。提出女學是衡量國家強盛的重要指標的著名論斷。 結論:梁啟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奇才,劃時代的人物和網路全書式的學者。 討論問答 一 、問:請董老師就梁啟超的女學問題作一下詳細介紹。 答:梁啟超非常關注女學和婦女教育問題,他的幾個女兒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都有所成就。他與上海的有識之士創辦了中國的第一所女學並親自製定了學校章程,部分章程至今仍在沿用。同學們具體可參考《飲冰室合集》中〈〈論興女學〉〉這篇文章。 二 、問:我認為戊戌變法失敗於程序問題,應先推翻慈禧的權力再變法,請問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答:我認為變法過於激進。僅在百日內就頒發了100多道變法文令,使各級官吏無法適應。另外大量裁撤機構,使很多官員失業,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其實慈禧並不反對變法,前提是中央官吏不得任意罷免,祖宗成制不得任意變更。我認為是變法的速度 和力度超過了社會的承受力,這才是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三 、問:梁啟超在政治思想上發生多次轉變,請問董老師這和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有什麼關系? 答:我認為梁啟超思想的轉變是由於他個人經歷,和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關系不大。梁啟超受西學影響主張君主立憲。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國外,考察了歐美尤其是美國的民主制度,轉而擁護民主共和。當他注意到西方社會的弊端後,認為民主共和弊端橫生,還是君主制好,於是同革命派展開論戰,主張實行開明君主專制。 四、問:請董老師結合梁啟超研究的經歷講一下有關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 答:過去我們對梁啟超主要是批判,說他是保皇派,反革命等,連他的子女都受到了牽連,直到近幾年才對他有了較客觀的評價,我認為研究評價歷史人物應通過他的社會背景,個人學術著作或文集及活動來分析研究和評價。 五、問:江門電視台一記者說,董老師我在學習社會發展簡史時了解到武裝奪權是革命的唯一道路,您是怎麼看這個觀點的。 答:馬克思說「革命是新社會的助產婆」但我認為這個助產婆要把握時機,過晚或過早都會造成重大犧牲。因此助產婆重要,新社會的孕育者更為重要,否則她將失業。 希語:我希望在坐的各位同學有興趣研究梁啟超,因為他著作豐厚,涉獵廣泛,影響巨大,褒貶不一,研究梁啟超是很有意義的。 筆者感悟 作為一名學習歷史的研究生,我想我們研究歷史應盡力還歷史一個真實的面目。梁啟超先生認為二十四史只為帝王作譜牒,大量野史的可信度又值得懷疑,這為我們尋求真實的史料帶來巨大困難,畢竟董狐筆太少了。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但文化劫難也難以數清。焚書坑儒,珍貴史書陪葬,篡改歷史,惡前朝美化今代已把們和真實的歷史遠遠地隔開。農民起義,王朝戰爭,讓文化典在刀光劍影和戰火中煙飛灰滅。階級論又使歷史貼滿了階級的標簽,無數文化遺產毀於階級斗爭,文化學者受盡了靈與肉的折磨甚至死於非命,連後代也成了另類。歷史走到了今天,我們給子孫一個什麼樣的歷史,這是我們歷史學習研究者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責任。

閱讀全文

與用歷史和階級的方法分析梁啟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痛風解決方法有哪些 瀏覽:363
門牌調換最佳方法 瀏覽:21
什麼方法快速消紅 瀏覽:665
如何運用文學批評方法 瀏覽:497
小米手機5s輸入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2
通信網路優化的常用方法 瀏覽:774
數據分析包含哪些方法 瀏覽:613
88打六折怎麼計算方法 瀏覽:338
藏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711
41的豎式計算方法 瀏覽:944
如何快速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 瀏覽:919
centos安裝軟體的方法 瀏覽:288
掛衣架安裝方法和步驟 瀏覽:908
乙肝表抗定量檢測方法 瀏覽:604
戒酒什麼方法最快 瀏覽:336
拉力測試儀使用方法 瀏覽:245
電子放大鏡使用方法 瀏覽:971
冰梯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84
榻榻米和床連接方法 瀏覽:193
雜土渣土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