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1、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於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實勝於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因而幾乎每篇議論文都少不了它,特別是論證新穎的、有指導意義的論點,更需要多用它。
2、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
它的好處是豐富論證的內容,增強論證的權威性,對論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處地引用名言警句,可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分數檔次。
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錄原材料的有關詞句,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准確無誤,引用時用引號表示;間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關詞句的大意,不必用引號,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無論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它們都必須與所論述的中心論點相一致。對於引用的詞句,一定要根據文章的觀點加以分析,其方法如事例論證一樣,可以先引後議,也可以先議後引,還可以邊引邊議。
3、喻證法
喻證法是用打比方來論證論點的方法。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生動、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以小見大,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做為設喻的喻體。
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下蛋、唱雞及其他》一文,通篇是用雞的形象來幫助說明問題的,給人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喻體不求形似,求神似。做為喻證的喻體與做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特徵,描繪事物,側重形似,以形比形。
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爭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細致入微的體味與揣摩。
精剖喻體,絲絲入扣。《拿來主義》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
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的幾個組成部分;用「佔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並不由得拍案叫絕。
多方面挖掘喻體含義。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義,考生在應考時可根據論題和論點的需要,通過深入挖掘後,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
例如前面提到的「指南針」,在那篇文章中考生將它比喻成為「理論」,而在別的文章中,有人將它比喻為「理想」,指引著人生的道路。
4、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對比與類比兩種。
一、類比法
所謂類比,就是藉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寫作者安排的情境,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運用某個材料的引申義,通過類比,來論證文牽的觀點,這種方法簡稱類比法,也叫引申論證法。
用作類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話、典故、神話故事,還有自然現象和社會幽默小品。類比論證的好處,在於這些材料的本身的生動有趣及其哲理性,會使文章的觀點鮮明深刻,而且生動引人。
在運用婁比論證時,要注意如下兩點: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簡潔。考場作文特點的背景,不允許你讓記敘的篇幅過長,如同例證法時對事例的敘述一樣,務必簡短而又全面。
對運角的材料要加以分析。要善於揭示,一語破的,一針見血。這同例證法一樣。例如為了論證「要成功,必須付出勞動」這一觀點,在列舉「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後。
還可作這樣的分析:「僥幸是一種意外,一種偶然,把一時的僥幸視為成功的必然,那是人生的可悲。要想收獲,必須付出勞動。」
二、對比法
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
用正面的或正確的觀點同反面的材料或觀點進行對比,作者肯定什麼,否定什麼,就能得到直露顯豁的表現,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能給閱卷者以鮮明的印象,為獲得高分打下基礎。
對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比」,一種是「縱比」。「橫比」是把同一時期的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
「縱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情況作比較。比如現在有些文章在論述黨的某一經濟政策的正確性時,往往講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生產形勢,群眾生活過去與現在的變化,使用的就是這種對比方法。
對比論證有三種方法:「整體對比」「局部對比」「句子對比」。整體對比,即文章的整個本論部分,進行正反對比;局部對比,即將本論部分的某個層次進行正反比較;句子對比。
運用對比方法論證時,要根據論點的需要,妥善安排篇幅,特別是在「整體對比」時,一般應以正面為主。
5、推理法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個或幾個判斷推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形式。議論文不僅要通過概念(觀點、論點)、判斷(立論、結論)的形式,更需要通過推理的形式來反映四周的現實與揭示客觀的真理。
常見的邏輯推理形式有二種: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就議論文來說,也可以稱為二種論證方法:演繹法、歸納法。
一、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
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二、歸納法。與演繹法相反,是通過個別、特殊到一般,從微觀到宏觀的論證方法。歸納法也是舉例論證,不過所舉之例較多,然後加以論證。
『貳』 議論文的答題方法和技巧
議論文的答題技巧歸納總結
2019-07-02 15:36:52
文/宋則賢
議論文的答題要點主要是二個方面:明確論據類型;具體分析作用。要能准確判斷每一個論證方法,並准確指出用此種方法的作用。
1知識儲備
1、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2、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
3、論證方式:立論、駁論。(議論文可由此標准分為立論文與駁論文二大類。)
2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一.論證方法的識別
事例(含概括事例) -------舉例論證
引名言,講道理 -------道理論證
運用比喻證明觀點 -------比喻論證
把正反事實或道理進行對比-------對比論證
二.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論證的方法+論證了××觀點+效果
1.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列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5.引用論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三.給出一個論據添補到原文中哪一段合適題型
結合原文的關鍵詞概括論據的主要內容,說出該論據與原文上下文的關系。格式:論據寫了...的內容,與原文第x段的xx觀點一致,並引出了下文的論證。
四.文章的中心論點:
1.文章標題點名中心論點(是完整的肯定的判斷句)。
2.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3.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一般有總而言之、簡而言之、總體來說等提示性詞)。
4.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論點。
5.將各分論點概括。
6.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始終圍繞...展開論述。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密,生動
1.嚴密性:「xx」詞去掉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格式:不好。因為「xx」詞有xxxx的意思,在程度/數量/范圍/語氣等上起了限製作用,該詞去掉後語句意思發生了某某方面的變化,與事實不符。這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
2.生動性:該句中某某詞語使用了某某修辭(或者使用了口語),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增加了議論文的文學性、趣味性。
六.分析段落的作用
1.開頭的作用
格式: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通過引用名人軼事(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引出...的論題),起到吸引讀者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2.結尾的作用
格式: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發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補充論證了...,使論證更嚴密。
七.結合本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感受/啟發。
格式:正如文中所說,xxxx(中心論點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或題中指定的話)+在我生活中,xxxx(生活中的事例現象)+我認為,xxxx(對上面兩點談看法)。
『叄』 議論文賞析方法格式
賞析句子作用的答題格式 (手法+特點+情感)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比喻)答題格式: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作……,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的……特點, 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擬人)答題格式: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人格化,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的……特點, 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排比)答題格式: 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強調了……物的……特點, 增強了文章的語言氣勢, 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對比)答題格式: 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 通過……與……對比, 突出了……的……特點, 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2.從關鍵詞語的角度賞析 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答題格式: 一個動詞「 」字,准確生動寫出了……物的……情態,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3.從結構作用的角度賞析 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常見的有6種:總領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為後文作鋪墊、前後呼應(照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或升華中心等。 答題格式: 這是一個過渡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承接上文……的內容,開啟下文……的內容。 4.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賞析 如運用多種感官,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 句子賞析的落腳點 • 賞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賞析的切入點(從哪個角度入手),落腳點卻在於分析句子寫了什麼內容,表現了怎樣的情感或主旨。 • 在做賞析之前,先理解分析: • 手法,寫什麼,為什麼寫, • 再組織語言,按照格式答題
『肆』 關於議論文,都有哪些議論方法
1.事實論證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後結論,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後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後歸納出結論。這種結構的方法,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認識規律。運用事實論證進行論證時列舉的事實可以有兩種形式,即概括總體性事實和枚舉個別事實。概括總體性事實的說服力在於事實所體現的普遍性,它是對事實的總體或全局的全面性統計或概括。採用枚舉個別事例的論證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舉幾個事例即可。枚舉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時也要考慮到經濟原則,盡可能不要同類重復。
2.理論論證 理論論證的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由於論點一般是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其實質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在很多條件下是很難完全的,因此,有理論加以衡量,就能夠保證其可靠性。 理論論證的邏輯形式是演繹推理,就是將歸納所得的論點,用人類已知的科學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則外,各門學科的理論也可以作為論據。如物理學理論、文學理論等。理論論證的論據還可以是某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廣為流傳的諺語、格言和成語等。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謂的「引用論證」。
3.比較論證 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 1、類比論證。類比論證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論兩者在其他屬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邏輯形式為:A具有a、b、c、d的屬性,B具有a、b、c的屬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屬性,屬於形式邏輯中的歸納推理。類比論證屬於或然性推理,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方式,其結論不一定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況下,有時無法獲得更確切的論據。運用類比論證,有時是有效的。 類比法富於啟發性,它深入淺出,使讀者易於領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簡練生動。使用這一方法要注意,類比對象應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屬性,要防止出現機械類比的毛病。由於用來類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類比推理的結論具有或然性,論述復雜問題時只用類比說理就會顯得不夠真實。 類比論證有一定的哲學依據,因為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從思維方式來看,類比論證不拘於事物表面上的差異,把不同的事物聯系起來考查,試圖在異中求同,是包含了辯證法的因素的,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有其意義,許多類比的結論雖然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假說。但是,作為一種論證方式,由於它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其結論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另外,即使一個基本正確的類比結論中,也包含著某些謬誤。一般來說,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決於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系。如果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系密切,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聯系程度低,結論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無關的,就不能進行類比。 運用類比論證需注意以下幾點:(1)要使用同類對象進行類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屬性或相似屬性的事物是無窮多的,有的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它們進行類比,就缺乏說服力。(2)避免單獨運用類比論證一種論證方式。最好是與其他的論證方式結合使用,使之起一種補充和豐富的作用。(3)要注意結論的可靠程度。除非個別很有把握的情況,否則結論一般只是一種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絕對化。 2.對比論證。對比論證則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於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中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 對比論證方式的運用范圍很廣,因為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很多,中與外、古與今、大與小、強與弱等,都適合於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分析和闡明了兩者的差異可對立之後,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夠確立論點了。對比可以是兩個對象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對象自身前後不同階段之間的比較,前者稱為橫向比較,後者稱為縱向比較。運用縱向對比的論證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邏輯的靜態判斷的層面上,否則,有時會顯得說服力不夠。 運用對比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要進行較,就必須具有合理的共同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行比較。所謂參照系指的是用來衡量和確定雙方優劣長短的標准,這樣的標准必須具有客觀性,否則比較的結論不一定可靠。
4.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在比喻論證中,比喻者是一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著一定的關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則是一種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雖然是兩類不同的事物,但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們之間具有推理關系。比喻論證是以比喻者作論據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的論證方式。 運用比喻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具體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二是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
『伍』 議論文如何對論點進行分析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
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後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後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採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後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後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1.《生命中的三種人》
在我的生命中,有這樣三種人:重視我的人、鄙視我的人和輕視我的人。
重視我的人,我應該感謝他們。
是他們確立了我的信心,堅定了我的信念,讓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當我春風得意時,一句適時的贊美,可使我平添百倍的熱情;當我失意時,一句及時的勸告,會讓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那顆浮躁的心重新又沉靜下來。我真誠地感謝他們,那些重視我的人。
鄙視我的人,我也要感謝他們。
是他們讓我認清了自己的全部,使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還有不盡人意之處。他們批評我、譏諷我、摒棄我,不管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都像皮鞭一樣一次次抽打在我身上,鞭策我加倍努力,拚命前行——雖然會很痛,但每一次鞭策都加快了我前進的步伐。不管他們對我如何,我仍將以一顆平常心,真誠感謝他們——那些鄙視我的人。
輕視我的人,我仍該感謝他們。
他們既不詆毀我,也不贊譽我,他們忽略了我的存在,卻給了我一個自由的空間,任由我發展。如果說我不甘寂寞,想引起他們的關注,那麼我就取得超人的成績。我知道,自己只是塵世中的凡夫俗子,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績,就得付出超人的努力。他們給我的是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會轉變成動力,促使我努力前行。我真誠地感謝那些輕視我的人。
我感謝身邊所有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在促使我不斷前進、前進、向前進!
2.《寂寞中的堅持》
很是敬佩集藏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舍棄種種世俗的享樂,犧牲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殫精竭力,心無旁騖,在他人不務正業的譏議和冷嘲熱諷中默默堅守,以宗教徒般的虔誠和執著,探幽尋微,搜羅覓求,沙裡淘金,集腋成裘,將一件件別人眼中的俗物羅致到自己門下,將愛好演繹成事業,將平凡演繹成美麗。
成功路由寂寞鋪成。成功不是懶漢身上的虱子,一伸手便可以摸到;成功是懸崖峭壁上的靈芝,只有不畏艱辛的勇者才能采擷到。除非你絕頂聰明,鴻運當頭,否則想要出類拔萃,必須比別人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多准備一些,多邁出一步,多堅持一陣;流更多的汗,吃更多折苦,品嘗更多的寂寞。
成功是漫長的馬拉松之旅而不是短短十幾秒的百米沖刺,有太多的艱辛和太多的理由可以放棄,有太多的誘惑可以稀釋激情,沖淡理想。做瑣碎小事的耐心以及競成大事的信心,是成功者的必備品質。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更燈火五更鳴,咬定青山不放鬆,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到事業上,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燈紅灑綠,物慾橫流中堅守信念,不浮躁,不迷失。平淡而不平庸,平凡而能平靜,在離群索居,無伴獨處中思索,追求、創造,高瞻遠矚,洞幽燭微。因為他們明白,當熱鬧的爆竹響過之後,留下的只有滿地紙屑。
成功來自堅持,執著創造奇跡。成功者不是不懂得享受生活,他們只是不願讓世俗的安逸遲滯前進的腳步,他們只是不願在迎來送往,閑聊宴飲中看著青春和激情如燃著的香煙般被慢慢燒成灰燼。於是他們背起寂寞的行囊,在心中那輪明月的照下悄然遠行,一直走到別人看不見的遠方。他們用孤獨的背影昭示:什麼才是真正的瀟灑走一回。
能忙人之所閑,才能有人之所無。
『陸』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弓I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軼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3、對比論證:征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突出論證了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寫作方法:
擬好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傳遞顯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於它位居文章結構之首,所以文章題目的優劣也會直接影響閱卷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議論文擬題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確的基礎上力求醒目、舒暢。具體而言,可鮮明,可形象,可簡潔,可別致,可整齊,不一而足。總之,以能激發閱卷者閱讀興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為最佳。
議論文的題目要求符合文體特徵,要求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觀點鮮明的文章最受閱卷者的歡迎,因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夠傳達出文章內容之大概,便於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
開好頭:
高爾基說過:"(開頭)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
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因為評分標准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於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於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文論中所說的"鳳頭"。
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柒』 如何分析一篇議論文的論證思路
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邏 輯思維評事論理的文章體裁。
其目的在於以理服人,讓讀者接受作者的見解、 主張。
知識點復習
1、議論文的三要素是 論點 、 論據 、 論證 。事實論據 和 道理論據 是論據的兩種基本形式。 2、 3、常見的論證方有 舉例論證 比喻論證 、引用論證 、 。 對比論證 、
4、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是 提出問題(引論) ——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 5、議論文的語言的特點是 准確 、
嚴密 等。
論點
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 的見解和主張。
論點的特點
從內容上講: 一是正確,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現規律,符合客 觀實際; 二是鮮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隱晦,贊 成什麼,反對什麼,態度明朗; 三是新穎,就是表達的見解非常獨特,「言前人 所未言,發前人之未發」,令人耳目一新。
從形式上講: 語言簡練,多用判斷句,是完整的句子。
一、找准文章的論點
1、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2、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 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判斷句或祈使句)。 3、找論點的方法: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看 中間,四看論據(看論據用來證明什麼觀點),五看 分論點(將幾個分論點合並、提煉、分析並歸納)。 4、注意語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論點的詞語,提示 詞語一般是「總之」、「因此」、「總而言之」、「 由此可見」 等。
(一)看題目
議論文的題目有兩種:一是論題 式的,一是論點式的。 例:《談骨氣》 題目是文章的論題:談談關於「骨氣」。 文中對骨氣做出判斷表述的句子是: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例:《儉以養德》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題目就是文章的論點。
辨別下列標題,看哪些能作為中 心論點,哪些不能,並說明理由。 否。論題不是論點 論讀書 幸福究竟是什麼 否。論點不能用疑問句表示 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否。論點不能只用否定句表示 否。只交代論題 獨立與合作 學會諒解 是。雖是短語,但能揭示一定的道理
(二)注意論點在文章中的 位置 1、論點在文章的開頭。
A.開宗明義、開門見山亮出觀點。
B.通過一個故事、詩文等引出中心論點。 《寬容是美德》
C.列舉生活中的現象分析歸納出中心論點。 《想和做》 D.根據自己的經歷歸納出中心論點。
『捌』 議論方法有哪些方法
議論方法就是文章對於論點進行論證所用的方法
分類
1、舉例論證:舉例論證法就是選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作為論據,證明論點。
2、道理/引用論證: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如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並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
5、象徵論證:用物體象徵來證明論點。
6、歸納論證法:歸納論證法是通過綜合若干個別事例,概括它們的共通點,從而推斷出一個反映普遍規律的論點的方法。
7、演繹論證法:根據一般的原理,推斷出個別的結論,可以加強文章的邏輯和說服力。
常用論證方法
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舉實例。就是用最能表現論點的具體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我們通常所說的擺事實、講道理,實際上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的關鍵之處,是要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
小強特別愛吃零食。他口袋裡總裝著糖、瓜子、巧克力豆之類的東西,上學的路上吃,課間玩的時候吃,有時上著課他都偷偷地往嘴裡塞。
事引申。就是用人們熟知的一個事理作為論據,來表現另一個道理(即文章的論點)。運用這種方法,應該注意兩個事理要有一定的聯系。否則,就不會產生相應的說服力。例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也是這樣的,你不努力,不進步,就會退步。因為不努力,學到的知識就少。即使是學過的知識,也會因為不努力而漸漸生疏。所以,我們在學習上,決不能有鬆懈的思想。
反證。就是不從正面來證明論點,而是從反面來加以證明。這種方法,往往能產生正面證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運用這種方法,應注意要使反面的「結果」來觸動人心。例如:
我們應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講衛生,渾身哪裡都是臟的,別人見了你就會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講衛生會傳染很多疾病,嚴重地危害我們的健康。
對比。是將論據中截然相反的兩種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這種方法,往往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事物的對比性,也就是說這種對比,必須能有力地證明論點。例如:
李力同學是個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上街買東西,碰上一個人大聲地喊「抓小偷」。好多人見小偷跑過來,都躲到了一邊,他卻一個箭步沖上去,抱住小偷,扭打起來……
除去以上四種最常用的議論方法之外,還有類比法、因果互證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