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前庭本體感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前庭覺失調引起的問題
一、運動問題,包括平衡感不良,運作協調能力不好。
二、空間感的問題,對空間距離知覺不準確,方向感不強。
三、肢體做交叉動作時有困難,左右手交叉活動時,無法有效地控制。
五、視覺統合不足,眼球運動有困難,眼球無法控制視覺移動。
六、專注力問題,坐不住,小動作多,缺乏耐心
七、語言發展遲緩,思維混,缺乏組織性。
八、重力不安全感,不喜歡雙腳離地,抗拒奔跑、跳躍、搖晃等感覺,爬高。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前庭覺是否失調呢?最准確的方法是讓孩子頭前傾30度左右,然後原地快速轉30圈,停止之後觀察孩子眼睛的震顫,如果停止得極快或極慢,都代表了前庭的失調。
前庭覺訓練方法
對於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覺的訓練方法,主要是六類運動。
旋轉運動:旋轉抱筒、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
搖晃運動:鞦韆上的,大龍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來搖晃
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有彈性的床上跳等
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踩踏車;三級跳;特別是小孩子的爬行
帶來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變化的運動:滑板車;接、投球的游戲
在訓練中要注意的是,這些活動完全是可以組合起來同時進行的。一般來說,前庭覺的訓練強度必須根據孩子的現有水平來定,過低可能毫無效果,過高則可能引發不適的反應,如嘔吐等。
前庭覺失調訓練方法:
1.上拋接小球
➤在拋球的過程中,要求孩子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在胸前抱住球,向上拋的時候球要過頭頂,但是雙手不要過肩膀。如果是幼兒園的孩子,最好能連續10到15個不掉球,上小學的低年級學生,最好是20個不掉球。
2.拍皮球練習
➤讓孩子練習左右手拍皮球,或者是一些定點拍皮球的練習,比如在地上畫一個圓圈,讓孩子拍的球一定落在圓圈裡。
3.小推車練習
➤爸爸媽媽拽住孩子的雙腳,孩子的小手當車軲轆,在我們的客廳里來回去走。要求孩子在走的過程中,頭要抬高、手要協調、交替著走,爸爸媽媽要扶好孩子的雙腿,通過3到5分鍾訓練孩子的前庭平衡,逐漸來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⑵ 前庭覺感統失調的表現和訓練方法
前庭覺失調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七大類的問題:第一,運動問題。包括平衡感不良;運動計劃能力差;第二,空間感的問題;對環境的知覺多多少少都有問題。第三,肢體做交叉動作時有困難;左右手交叉活動時,無法有效地控制,第四、身體不協調;很難雙手或雙腳合並做相同的動作,第五、視覺統合不足,眼球運動有困難,眼球無法控制視覺移動;第六、專注力問題,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性格上也可能比較喜歡惹別人、浮躁、脾氣差。第七、話多.但是缺乏組織性,喜歡重復別人的話,用詞混淆。
對於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覺的訓練方法,主要是六類運動。前庭覺感統失調的表現和訓練方法旋轉抱筒、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搖晃運動:鞦韆上的,大龍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來搖晃。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有彈性的床上跳等。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踩踏車;三級跳;特別是小孩子的爬行。帶來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變化的運動:滑板車;接、投球的游戲。
【拓展資料】
一、前庭( vestible)是指人和脊索動物身體器官內的某些空腔。如鼻前庭、口腔前庭、耳前庭等。耳前庭是內耳中維持平衡的器官。感統失調、暈車等現象很多就是由於前庭神經發育不良造成的。
二、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長在頭顱的顳骨岩部內。前庭(三個半規管、球囊、橢圓囊)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內耳又稱"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內耳中,是內耳器官之一,由三個半規管和球囊、橢圓囊組成。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稱位聽器官。前庭器官小且復雜,彎彎曲曲硬管里套著軟管,半規管內和球囊、橢圓囊內還充滿著叫內淋巴液的液體。前庭器官有特殊的解剖結構和功能特徵。
三、內耳的前庭和耳蝸總稱位聽器官,顧名思義就是感知位置和聽覺的,前庭感知人體空間位置,後者負責聽覺。前庭的三個半規管感知身體旋轉的角加速度,球囊、橢圓囊感知直線加速度。例如坐在行進的車中即使閉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車的加速、減速或轉彎;又如乘坐電梯時那種升、降的感覺,這些都是半規管、耳石器感知的。
四、前庭感受器感知人體在空間的位置及其位置變化,並將這些信息向中樞傳遞,主要產生兩個方面的生理效應:一方面對人體變化了的位置和姿勢進行調節,保持人體平衡;另一方面參與調節眼球運動,使人體在體位改變和運動中保持清晰的視覺,故它對保持我們的姿勢平衡和清晰的視覺起重要作用。
五、人體平衡系統也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平衡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內耳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神經末梢感受器官(其次為視覺和本體感受器)。三者只要其中任何一種感受器向中樞傳入的沖動與其它兩種感受器的傳入沖動不協調一致,便產生眩暈。另一方面,因內耳前庭神經系統是維持人體平衡功能的主系統,且與全身其它系統存在廣泛聯系,其自身疾患或其它系統疾患累及前庭系統均能導致眩暈。故眩暈多由內耳前庭系統不協調引起,約占眩暈病例的70%。
⑶ 家庭感統訓練前庭覺篇
說到前庭覺,不了解的家長一定會誤以為是在人體前面的某個感覺系統,但實際上,前庭覺雖然帶個「前」字,它的大本營卻在大腦的後下方。
在大腦後下方腦乾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做前庭神經核,以此組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就是前庭覺。
通俗來講,前庭覺就像電腦的處理器一樣。
今天我們就著重來說說前庭覺失調的表現和干預方法。
前庭覺是什麼
前庭覺是大腦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感覺信息的輸入必須靠前庭覺過濾、整理和統合,讓大腦能正確了解環境的狀況。大腦輸出的訊息,也是由前庭覺來進行輕重緩急的調整,才能夠很快的讓大腦和身體取得協調。
此外,前庭覺還負責接受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的信息,然後進行過濾及辨識再傳入大腦。這樣會使大腦不至於太忙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前庭覺失調有何表現
前庭覺敏感:
前庭覺遲鈍:
哪些原因會導致前庭覺失調
1. 媽媽在懷孕時,活動量不足、飲食不當或者出現長期、頻繁的負面情緒。
例如,在孕期仍然有抽煙、喝酒的不良習慣,就會導致臍帶這條給寶寶輸送營養的通道發生收縮,造成不良影響。
2. 寶寶出生後,搖抱不足、俯趴抬頭不足或爬行不足。
3. 有些家長把寶寶視若珍寶,禁止寶寶做各種「危險動作」,於是寶寶的寶寶鑽、爬、跑、跳或攀爬等活動不足。
4. 過早讓寶寶進行過多的靜態活動,如坐著讀、寫、算、繪畫等。
5. 允許寶寶長時間看電視、接觸電子產品,如電視寶寶、iPad寶寶等。
6. 寶寶的活動空間不足或活動范圍受限,如家中活動空間不足或長期讓寶寶坐在嬰兒車等。
改善前庭覺失調的家庭小 游戲
蹦蹦床上跳躍
目標 :彈跳運動是一種上下性質的直線加速運動,對前庭器官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通過蹦床跳躍,對前庭覺和本體覺以及肌肉的張力鍛煉有幫助。
操作要點 :上、下蹦床時注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
如果孩子感覺緊張,家長可以先示範,熟悉後,孩子可以在蹦床上進行雙腳跳、單腳跳,自如的控制自己的身體。
延伸活動 :孩子躺在蹦床上閉上眼睛,家長在旁邊跳躍,對孩子的前庭覺的調節有更有幫助。
前滾翻和側滾翻
目標 :身體滾動翻轉是一種加速運動,以旋轉的方式刺激孩子的前庭器官,對孩子的前庭覺訓練很有幫助。
操作要點 :
前滾翻動作要領 :雙手支撐重心向前,兩腿蹬直、綳緊腳尖,然後頭、頸、背、腰、臀依次翻滾向前,到背部時收腹屈膝、蹲立。
側滾翻動作要領 :兩腳前後分立,哪只腳向前就從哪個方向側翻,身體翻滾的順序為肩、背、腰部側面和腿部側面。側滾翻是在前滾翻的基礎上形成的,兩個動作都是身體的自我保護動作。訓練前應先給孩子講解動作分解要領,在地上鋪好墊子,做好保護工作。
趴地推球
目標 :對手眼協調能力、手臂力量的訓練都有幫助作用,對前庭覺起到強化作用。
操作要點 :讓孩子趴在軟墊上,腹部著地,頭部、上肢、小腿、雙腳抬起來。
手心向外、五指相對把球推向牆壁,等球彈回後,再推球。
速度由慢到快,距離由近到遠,推球次數由少增多,可以自行調整。
活動延伸 :推球時腳部可以加個皮球或放上沙袋,增強孩子的注意力,增加連推數量或增加推球時間以提高 游戲 難度。
立定拍球或拍球行走
目標 :通過拍球,收縮頸部、背部肌肉,對眼球控制身體形象,視空間知覺等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操作要點 :雙腳分立,保持身體平衡,拍球時可以計數,加強注意力。
邊拍球邊行走,保持身體的平衡。
另外,可以讓孩子接受下列各種運動的訓練來預防前庭覺失調:
孩子走路的時候,喜歡走到道牙(路緣石)上面去,張開雙臂,通過這種方法來鍛煉平衡能力。
有時,他們喜歡彎下腰,從兩腿之間,倒過來看世界,這會讓他想起出生前三個月看到的那個倒立的世界。
孩子喜歡做一件事情,就是不停的轉圈,直到把自己轉暈了,覺得很好玩,他們還會發現先正著轉幾圈,之後倒過來轉一下,暈的程度會降低很多,這都是屬於一種平衡的學習。
孩子坐搖搖車,往往樂此不疲,也因為在晃的過程中,他得到了一種過去從未有過的感覺——平衡訓練。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最好使用搖籃或者經常搖抱小孩,使孩子前庭覺得到鍛煉。
大點的孩子,可以多玩一些如電動木馬,坐電動玩具,滑板,盪秋天,跳彈簧墊等活動,這些對於孩子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前庭覺敏感的孩子出現了如惡心,嘔吐等反應,家長應該給與孩子心理上的支持,並且鼓勵孩子堅持從事這些活動。
只要適度加強保護,並且循序漸進,孩子就會逐漸的適應和改善。
*注意:在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的情況下,感統訓練過量,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永久不可逆的傷害。
⑷ 前庭失調如何訓練方法
前庭失調的訓練要循序漸進,開始時可以先訓練眼睛左看右看,逐漸的適應之後再轉頭,包括頭往左轉、往右轉、抬頭、低頭來逐漸的適應,開始要慢,適應了之後可以適當的加快速度,再好一些就可以自己圍著花壇轉圈或者自身轉圈逐漸來適應。前庭系統是適應性非常強的器官,因為有很多的疾病是前庭器官病變,比如耳石症或者前庭神經炎,這些疾病前庭功能呢並不一定能完全恢復,所以要加上前庭功能的訓練,也就是前庭康復,通過這些前庭康復可以緩解並得到減輕。
⑸ 前庭功能訓練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
一、靜平衡練習:
姿勢:腳尖腳跟並攏,站在硬地板地面,兩手下垂
1、睜眼練習,立正站立睜眼,雙腳並攏站立,持續1-2分鍾。如果維持平衡困難,雙腳間距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可加大雙腳間距,直到維持平衡為止,連續3次為一個循環。
2. 閉眼練習,雙腳並攏站立,維持1-2分鍾,共3次,。如果維持平衡困難,雙腳間距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可加大雙腳間距,直到維持平衡為止。
3. 站在海綿墊上進行練習,動作同上,分睜眼和閉眼兩個條件。
上述動作每天進行3次,每次3個循環。
練習過程可以在角落裡或有家人協助,以免摔倒。
二、前庭眼反射(VOR訓練)
1、卧位訓練(將示指置於眼前方30厘米-1米處,看清楚)(如果患者不能坐立時用)
(1)、轉頭訓練:左右轉頭30度,轉頭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鍾,每天3次。如果轉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2)、點頭訓練:抬頭或低頭運動,上下30度,頭部運動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鍾,每天3次。如果點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2、坐位訓練(將示指置於眼前方30厘米-1米處,或在牆上掛一個寫在紙上的「X」(看清楚)
(1)、轉頭訓練:左右轉頭30度,轉頭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鍾,每天3次。如果轉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2)、點頭訓練:抬頭或低頭運動,上下30度,頭部運動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 分鍾,每天3次。如果點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3)、彎腰從地上撿東西。
3、站立位訓練
(1)站、立位轉頭訓練、點頭訓練、撿東西訓練同坐位。
(2)、由坐到站訓練:睜眼和閉眼時進行坐到站。
4、向前走直線訓練
(1)、邊向前走,邊進行轉頭訓練、點頭訓練、撿東西訓練。
(2)、 邊走邊跨過障礙物訓練。
(3)、 球類訓練:用塑料球投擲或轉動,配合眼的跟蹤來練習。
⑹ 前庭感統失調訓練方法 如何改善前庭感統失調
1、前庭覺感統失調的表現和訓練方法旋轉抱筒、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
2、搖晃運動:鞦韆上的,大龍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來搖晃。
3、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4、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有彈性的床上跳等。
5、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踩踏車;三級跳;特別是小孩子的爬行。
6、帶來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變化的運動:滑板車;接、投球的游戲。
⑺ 前庭失調最好最有效的訓練方法
情定世調最好的宣傳方式是閉眼萌眼的情況下,進行一個戰力平衡或者是動態平衡的訓練。
⑻ 前庭覺失調怎麼訓練
對於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覺的訓練方法,主要是六類運動。
前庭覺感統失調的表現和訓練方法旋轉抱筒、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
搖晃運動:鞦韆上的,大龍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來搖晃。
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有彈性的床上跳等。
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踩踏車;三級跳;特別是小孩子的爬行。
帶來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變化的運動:滑板車;接、投球的游戲。
在訓練中要注意的是,這些活動完全是可以組合起來同時進行的。一般來說,前庭覺的訓練強度必須根據孩子的現有水平來定,過低可能毫無效果,過高則可能引發不適的反應,如嘔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