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高效的研究生研究
考研成績剛剛揭曉了,一部分學弟學妹們要踏入研究生階段了。作為在科研上沒有多少建樹的小白,還是忍不住想分享一點關於科研的認識,畢竟曾經也搞過科研,雖沒有多少成功的經驗,但是教訓還是有的。
搞科研和賣雞蛋一樣,只是一個工種,只要方法得當,人人都可以搞,這一點是首先要明確的。
沒有做科研之前,在我的心目中,搞科研就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高大上的玩意,當真正接觸到之後,發現其實沒什麼高深的,掌握套路,就能出一些成果,用來畢業和撐門面就足夠了。
下面,結合自己的體會和前人的認識,總結了幾點,希望對即將踏上科研路的師弟師妹們有點小幫助。
1.如何快速成為課題(項目)骨幹擔當?
當遇到一個從未做過的課題,能夠快速進入狀態,擔當起主要負責人,能夠在項目討論的時候,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得到導師的認可,而不是跟在師姐師兄後面打醬油,這是很重要的。
(1)閱讀學位論文,建立基本概念
面對新的課題,查閱學位論文,是最快的入門方式,我一般是先看碩士學位論文,因為碩士學位論文對於基本概念寫的比較清楚和詳細,等掌握了基本概念之後,再看幾篇博士學位論文,選擇博士學位論文,要選擇和自己課題方向接近的論文,博士論文是對某一個問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通過研讀相關博士論文,就能領會和掌握課題中遇到的難點和研究現狀。
(2)查閱綜述性的文章,對問題進行全面的調研。
當通過對學位論文的閱讀,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概念,也對研究的課題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後,就可以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展開更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這個時候,最好能找到關於具體問題的綜述性的文章。
一篇好的綜述性文章,對於整個學科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敢發表綜述性文章的基本都是該學科的大牛。但是,現在論文魚目混雜,一些剛剛入門的研究生也發表綜述性的文章,一定要看作者簡介,仔細甄別。綜述性的文章會對某一具體問題的研究歷程做全面的評述,並且會指出今後的研究方向,為後面的研究者指明道路。
綜述性的文章,還有一個可以利用的地方,就是獲取文獻,綜述性的文章一般都會引用大量的文獻,通過一篇綜述性的文章,就可以找出許多篇的文章,然後再通過文獻追蹤,就能獲取大量的關於該問題的研究論文,十分有用。
(3)閱讀最新的研究論文,關注學科TOP期刊
當基本概念和調研都完成之後,就可以關注最新的研究論文,現在學術論文泛濫,建議從學科的TOP期刊開始檢索,這並不是說普通期刊就沒有好文章,也並不是說TOP期刊裡面就沒有水文章,只是相對而言。閱讀最新的研究論文後,就要整理這些論文的創新點,通過對TOP期刊頂尖論文的關注,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課題有了高屋建瓴的認知。
2.如何快速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科研人員的硬通貨,有幾篇牛論文,走哪裡都自帶光環,而且論文又是科研人員科研成果的呈現形式,也是衡量一個科研人員水平的重要標准。所以,快速高效發表學術論文是科研人員的必備技能。
(1)做完一個小實驗,立刻處理數據寫論文
我帶過的師弟師妹,做完一組小實驗後,總是習慣於等,等著將所有的實驗都做完後,再處理數據,再寫論文。我本人感覺這一點特別不好,一個小實驗做完,就應該立刻處理數據進行總結,很多時候,一個小實驗就能說明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就夠寫一篇論文。而且寫作的時候,還能給後面的實驗提供新的思路。
所以,我建議,做完一組實驗後,就要立刻動手處理實驗結果,看能不能寫出一篇論文,如果足夠說明一個問題,就立刻動筆寫。
(2)不管論文好不好,先寫完再說
想要發表論文,停留在想的階段是沒有任何用的。我就遇到過一個師弟,做完實驗後就整天看文獻,或者悶頭思考,一個月過後,他還沒有動筆寫一個字,我就問他,論文初稿還沒寫出來?他說沒有想好怎麼寫。
我就讓他立刻開始寫,別想那麼多,寫到什麼地方,遇到具體的問題再解決問題,不要一直干想,這樣干想,可能永遠也寫不出一篇論文。因為只有真正進入寫論文的過程中,才會發現真正的困難,那個時候,再去想如何解決,才是最有效的。
(3)定位期刊,立即投稿,被拒稿了繼續投!
從寫論文到發表論文的過程中,我經歷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心裡過程,那就是自己剛剛完成的一篇論文,越看越好,感覺絕對能投SCI,愛不釋手,可是過了兩天之後,再看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論文寫得一般般,再過一周之後,就感覺自己的論文如同一堆狗屎,沒有任何價值。
所以,我建議,如果寫完一篇論文,就立即找合適的期刊,立即投稿,不要讓它在手裡停太久的時間,不然的話,隨著時間的延長,你就會發現你的論文越看越不順眼,最後就懶得投稿了。
被拒稿了,也不要灰心,沒被拒稿的人肯定沒搞過科研,拒稿是常態,要冷靜對待,拒稿了,根據審稿意見修改後,換一個期刊繼續投,要對自己的論文有信心,總會找到一個發表的地方。
3. 如何讓自己的學術簡歷看起來高大上?
學術簡歷,就是自己的學術名片,也是找工作簡歷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年的研究生學習,最後得到一個漂亮的,高大上的學術簡歷可以說是整個研究生階段的奮斗目標,也是最終的結果,所以構建自己的學術簡歷十分重要。
(1)有量有質
評判一個人的學術水平,目前採用的方法就是看論文,專利,專著,獲獎,主持的基金項目等。
首先,要保證一定的數量,論文和專利這些東西,越多越好,實驗室有個師兄第一作者SCI論文十幾篇,這十幾篇SCI中,還有一篇1區的TOP期刊,我這個學科要發表一篇SCI比較困難,能夠發表1區的SCI就更難了。但是這個師兄有十幾篇SCI,還有一篇高水平的論文,所以師兄的學術簡歷就特別有分量。
質量和數量要並重,在有數量的前提下,一定要保證質量,如果暫時發表不出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就可以先發表一些普通的期刊,等積累了經驗,並且在研究領域有了更多的積淀之後,就可以嘗試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了。
(2)論文、專利、基金項目、獲獎……全面開花
一個高逼格的學術簡歷,一定是要全面開花的,你看那些院士,每一個人的簡介上,都是那麼的耀眼,各種論文,專利,基金項目,著作,獎勵……所以在研究生階段,要有意識地讓自己的科研成果全面開花,有機會申請專利就申請專利,有機會參加學術會議就不要錯過,盡最大的可能讓自己的學術簡歷豐富起來,全面開花。
(3)形成自己的學術尖刀
什麼叫學術尖刀,就是在某一個研究領域,你已經站在了你們學校,甚至國內同行的前茅,或者達到了國際同行的前茅,有自己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就是你的學術尖刀。在這個問題上,你就是本領域的專家和權威,能夠做到這一點,你的研究生也就十分有收獲了。
2. 研究生寫論文要掌握的方法和工具有什麼
利用網路搜集資源有兩種情況:
處於選題階段,還沒有論文方向,想找一個合適的方向來做,此時可以在網上搜索「review" 「survey" 等,閱讀一些文獻綜述,在其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已經確定了大致方向,希望了解本研究領域的進展,此時應當請教這一領域的專家,搞清楚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牛人,搜索他們的文章——國外的傳統,很多雜志要介紹某個領域的成就和進展,都會邀請牛人來寫綜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傑出代表,才可能從這些人的著作中體驗這一領域激動人心的發展。
要會熟練運用三個工具:
(1) 查閱國際文獻資料,要熟練運用 WEB OF SCIENCE(http://isiknowledge.com/)。這個資料庫是世界公認的從事科學研究必備的資料庫之一。
(2) 中文文獻,建議熟練使用「中國知網「。目前這個網路資料庫已經逐步在向WEB OF SCIENCE靠近,增加了很多功能。萬方,維普。
(3) 中英文兼顧的資料,建議使用「谷歌學術」。Google 學術搜索提供可廣泛搜索學術文獻的簡便方法。您可以從一個位置搜索眾多學科和資料來源:來自學術著作出版商、專業性社團、預印本、各大學及其他學術組織的經同行評論的文章、論文、圖書、摘要和文章。幫助您在整個學術領域中確定相關性最強的研究。學術搜索的功能有:從一個位置方便地搜索各種資源、查找報告、摘要及引用內容、通過您的圖書館或在Web上查找完整的論文、了解任何科研領域的重要論文等。
如果知道一篇文章的名字,不妨把名字輸進去看看——這里多說一句,因為國外的論文全文通常都是pdf格式的,所以不妨在輸入的論文名字前加個「[pdf]」,比如可以這樣「[PDF]+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作為關鍵詞搜索,但是,Google搜索到的全文常常只是working Paper,沒有雜志的編號頁碼,因此在論文中引用有一定的不方便。
如果通過這些全文資料庫還不能查閱到所需要的論文,不妨把論文發表期刊頁碼記下來(方便引用),然後到Google上搜索其working paper。如果Google上還不能搜集到,那麼還可以嘗試搜尋作者的主頁,也許上面會有,如果仍然沒有,還可以嘗試通過作者的郵件地址直接寫信索取,老外們是比較熱情的。如果這些方法都嘗試了還不行,最後還可以在EBSCO查閱國內館藏,請求幫助。一般地,比較經典的論文大多會有好事者放到網上,所以,嘗試以上各種辦法都無法得到某篇文獻,要麼忍痛放棄,要麼只有求助國外的朋友,或者從其他文獻中間接引用。
搜集文獻還有一個值得提出的方面。國外論文發表周期較長,我們現在看到的論文,實際上可能是兩三年前的作品,因此要把握研究動態,最好還是看working paper,這樣可了解別人現在正在研究什麼。論文寫成,這個working paper大概也已經發表了,此時不妨再上網查一下其發表的期刊,將發表信息正式列如你的參考文獻,你的論文文獻注釋就會更規范,而且兼顧了注釋最新文獻的要求。
最後,幾個比較好的免費提供working paper下載的網站:IDEAS(http://ideas.repec.org/),NBER(www.nber.org),此外還有很多大學、研究所也提供了其工作論文免費下載地址,比如 Laffont 教授創立的IDEI(http://idei.fr/presentation.php)。
3. 研究生新生如何進行科研規劃
研究生就是跟老師做一些科研,自己獨立還是應該是博士期間的事,所以在老師給自己確定了研究方向時,先查找文獻,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有個清晰的認識,最好詳細讀幾篇博士論文,你將會有質的飛越,之後發現問題,發現自己做的目的、價值和意義,也要做一下對自己的科研的預期目標。
4. 如何提高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1)科研創新能力。科研創新能力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發明新事物的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部分。
(2)擁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發現往往從問題開始,問題始終貫穿於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同時也是科學研究的落腳點,因而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能力是必備的一項基本科研能力。
(3)資料搜集和處理能力。科學研究是繼承和創新的結合,是系統地搜集和評價信息的探索過程。科學研究的結果必須建立在搜集資料並對之進行有效處理的基礎上。
(4)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先知條件,通過自己擁有的知識、思維進行判定、推斷,對事物得出自己結論的能力。
(5)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系統的思想和理論成果必須藉助語言去准確地表述,廣泛的學術交流也是通過語言表達實現的。
(6)動身操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研究生要怎麼才能做好學術研究
研究生做好學術學問是有講究的簡單從三方面說下:
搞科研關鍵是能靜下心來,坐下來,踏踏實實地從最具體、最細節的問題入手。對於投入的時間,有一個量化的要求,就是每天至少6-8小時 (5年便可達到一萬小時)。必須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形成對學科領域的深入了解、宏觀把握和對所研究問題在整個學科中所處位置的正確認識。否則,再聰明也無濟於事。
所提議的工作到底新在何處,應該從推動學科發展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動機:為什麼做這個工作,到底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應不斷地問自己這些問題。將思考記下來,供後面寫作(如引言和討論部分)時參考。強烈的研究動機會給論文的讀者同樣的感覺,使讀者獲得共鳴、體會出這篇工作的重要性。明確動機的重要性還體現在:研究動機是一篇論文的立意,表述出為何開展這項工作的科學原因,之後的具體內容則是在動機驅動下所開展的研究工作和所獲得的主要結論。想清楚了再做。
另外針對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值得一提,並不是所有主要的研究動機一開始就能想清楚的,往往是在主要的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思考所得主要結論的新意時才重新想出的。由於研究工作的結論經常會出人意料,與最初要解決的研究問題不一定完全匹配,這時便需要配合新的結論調整自己的思路,重新思考和自洽地表述研究動機。
有兩種情況,一是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二是有了新的更好的靈感。一旦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確認無法解決後,應考慮放棄。在由於困難而終止一個題目的時候,應當與導師等討論,並形成總結材料,或許一段時間後還會重新(從新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更經常地,你會發現,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其實只是一個線索,你沿著這個線索前進,很快你會發現另一個線索(如同偵探破案),少有絕對走不通的死胡同。總有路線能讓你不斷前進,當然,可能會偏離最初的設定。這個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那隻是你的工作起點。在你啟動的時候,科研工作探索的本質決定了你並不會確切地知道終點在哪。
6. 畢業論文寫作有哪些合適的研究方法
1. 調查法
這是最常見的研究方法之一,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調查問卷,相信每個同學就見過。調查法是是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方式來進行資料的收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來揭示本質。調查法是以書面的方式來收集資料的研究方法,可以通過分發和郵寄資料給相關人員,然後進行答案的回收和整理,並對答案進行統計和研究。
2、實驗法
一些自然科學類專業,例如生物學、物理學、化學、醫學等,必須要用確切的實驗論證觀點,這時候就要用到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具有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實驗法是在認為改變研究對象存在方式、變化等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使研究對象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一些方法和技術來消除一些可能影響科學結果的一些因素,從而重新認識研究對象;通過上述方法來確定研究對象之間的一些因果亂系。
3、文獻研究法
此種研究方法多應用於理論研究類論文的寫作。雖然碩士研究生很少選擇這方面的論文寫作,但多數碩士論文中都會有文獻綜述部分,肯定會應用到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廣泛的應用於各個學科中,主要作用是可以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從而更好的完成研究課題;這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的了解事物的全貌。
4、個案研究法
這種研究方法在MBA專業被廣泛應用。個案研究法具有基本3個基本的類型:個人調查、團體調查和問題調查。研究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合適的研究類型。根據自己認定的研究對象中的一個特定對象來進行調查和分析,弄清楚其 特點和主要的形成過程。是很實用的一種研究方法。
以上的內容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畢業論文的幾大研究方法,希望對正在寫論文的你有所幫助哦!想要了解更多論文寫作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在平台查看。
7. 研究生該如何做研究
要做研究,首先就必須學會做研究。研究生不能同大學生一樣學習,不能主要靠聽課做筆記。如果學習的重點是聽課,這樣的學習就有點類似大學生的學習了。我覺得研究生就是要更多與老師對話,不能只聽老師講,而要更多地與老師討論,要敢於主動地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尤其在專業課上,要多講。當然,這也需要老師提供機會。 學習做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研究素質培養,二是要學會寫論文。那麼,研究素質是什麼?不同的學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研究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因素。第一,科學態度。要學好一門專門學科,就得有科學態度。科學態度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認真培養,關鍵是培養我們在研究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第二,獻身精神。從事研究,要有一種為科學研究而獻身的精神,要熱愛我們的研究事業,要有潛心從事這項工作的意志。沒有獻身精神,當然做不好科研工作。只想拿一個學位,那是很難學好做研究的。要拿學位,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我們讀書,是為了自己獲得真才實學。有了真才實學將來不論做什麼工作,都是有用的。當然學位也是要的,但關鍵的是學問而不是學位。第三,查閱收集學術信息、資料的能力。青年學生要從事學術研究,就要培養能熟練地掌握查閱搜集學術信息、資料的能力。例如學習社會學,就得了解國內外有關這個專業的基本情況,了解有關資料情況。社會學這個專業除了利用好文獻外,還需要到田間考察,到工廠調研,用理論指導我們的調研。今天,網路飛速發展,掌握網上查閱信息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第四,處理資料的能力。搜集的資料會越來越多,怎樣安排它們也是一門學問。各學科各個研究人員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總的原則是要有條理,便於記憶,便於查閱。第五,對資料的鑒別意識與鑒別能力。我們在使用研究資料時不能拿著就用,要有意識鑒別一下,材料是否可靠,什麼樣的材料更有價值。讀書時,也不是拿著什麼書就通讀到底。有的書翻一翻即可,有的書則需認真讀。區別哪些書翻一翻即可,哪些書得認真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年學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這一點的,需逐漸培養這種能力。還有一點就是要學會使用計算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文字處理。 研究生做研究還有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學會寫論文,如何撰寫論文。要寫好論文,就必須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驟。在我看來,第一,大量閱讀有關著述,掌握有關資料;第二,從中發現問題,確定自己要寫的論文的大致題目;第三,根據自己確定的選題,有目標地搜集能夠搜集到的一切資料;第四,撰寫論文本身。總之,研究生要學會做研究,就必須潛下心來,認真讀書,要有一種為科學事業而拼搏的精神。今天是國家在我們身上投資,是父母在我們身上投資,是自己在為自己的未來投資。投資智力是為了我們今後能夠獲得優越的位置。文科研究生不做研究,不會寫東西,不會溝通,等於我們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