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城市綠地效益的主要方法

研究城市綠地效益的主要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6 19:04:33

如何進行城市的綠化建設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綠化的建設己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如何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已成為各地政府迫不及待想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下達指令,政府的號召力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肯定能吸引更多的老百姓一起來美化自己的城市。植樹造林是主要的綠化手段。樹木高大茂盛,給人以一種生太園林的感覺。從生態效益上講,植樹造林是搞好城市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的主要手段。因此,應在城市中大量植樹造林。但是,有的人為了盈利隨意砍伐樹木。相關部門還應加大檢查力度,將這些不法分子繩之以法。

同時還應注重突出綠化文化特色。要注重將本地文化融入綠化建設,以提高城市綠化的水平。本城市綠色文化可以突出園林的歷史背景,突出城市綠地的地域特色,還可以舉辦以城市綠化建設為主題的活動來突出綠化主題。此外,我們還可以建立幾個園林公園,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這里遊玩,讓他們見到本城市的綠化建設。

城市綠化建設不是一個人所能夠完成的,他需要各個行業的人共同來參與,包括在校的學生們。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植樹造林的活動,讓學生們意識到城市綠化建設的重要性,為此讓學生們積極地參加這類活動。城市綠化建設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我們投入到城市綠化建設當中去吧,去提高我們城市的綠化水平。

Ⅱ 道路綠地景觀設計有哪些措施道路綠地景觀設計有什麼方法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景觀設計專家指出,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滿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則。城市道路綠地主要功能是庇蔭、濾塵、減弱雜訊、改善道路沿線的環境質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間是提供人們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來與貨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間里,有各種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動態的過程中觀賞道路兩旁的景觀,產生了不同行為規律下的不同視覺特點。我們在設計道路時,須充分考慮了行車,行人的進度和視覺特點,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將路線作為視覺線形設計的對象。提高視覺質量,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具體的設計中,應以不遮擋視線為標准,同時又能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譬如,在拐彎處不應種植大灌木或小喬木。又如,在隔離帶的種植時,一個標准端的長度就應考慮到車速,行人速度等問題。道路綠地景觀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遮蔭、降溫。四季的變化使植物的外觀形態隨著發生變化,尤其是落葉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車和行人需要一個宜人的交通環境,濃郁的綠蔭能使人感到絲絲清涼,煩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緩,有利於交通安全;當葉落的時候,冬日和煦的陽光帶來幾分暖意。所以說,植物不同的習性奉獻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嗅覺上的享受,還有心靈的慰藉。 2. 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生態原則。生態是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協調關系,是景觀的靈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層次配置,喬灌花、喬灌草的結合,分隔豎向的空間,創造植物群落的整體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設計中,注重這一生態景觀的體現。植物配置講求層次美、季相美,從而達到最佳的滯塵、降溫、增加濕度、凈化空氣、吸收噪音,美化環境的作用。設計中這一原則的運用應當是尤為重要的,因為這切實的關繫到人們的生活質量。道路綠地景觀設計要有長遠觀點,綠化樹木不應經常更換、移植。 3. 科學性與藝術性原則。既要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習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的構圖原理體現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即符合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的四大原則。因此在配置上應考慮道路長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條道路以不同的區塊重復,以一種復現的節奏感來形成一種韻律,達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觀要求。 道路綠地景觀設計與一般的綠地景觀設計有所不同,它是動態綠地景觀設計,要求花紋簡潔明快、層次分明,作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豐富,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良好感覺。 4.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根據本地區氣候、栽植地的小氣候和地下環境條件選擇適於在該地生長的樹木,以利於樹木的正常生長發育,抗禦自然災害,保持較穩定的綠地景觀成果。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強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樹樹種選擇的一般標准:1.樹冠冠幅大、枝葉密;2.抗性強,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3.壽命長;4.深根性;5.病蟲害少;6.耐修剪;7.落果少,或沒有飛絮;8.發芽早、落葉晚。道路綠地景觀設計帶採用大手筆、大色塊手法,植觀花、觀果、觀葉植物,適應不同車速的不同綠地帶,空間上採用層次種植,平面上簡潔有序,線條流暢,強調整體性、導向性和圖案性,形成舒展、開敞、明快的風貌。選擇多種植物創造不同氛圍,體現植物生長的多樣性和植物的層次性與季相性。

Ⅲ 急求關於城市綠地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資料

摘要:由於城市污染的異常嚴重,對擴大綠地面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城市中用地的緊張又不可能滿足這一要求,因此在有限地擴大綠地的同時,提高綠地上的生態效益成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從以下三個關鍵方面著手,即"覆蓋率"、"綠地在城市中設置位置"和"提高單位綠地面積上的生態效益",才能充分發揮出城市綠地的最大生態效益。
關鍵詞:城市綠地;環境生態;生態效益;人口
Abstract: Because municipal pollution exceptionally serious, to expands the green space area the request to b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in the city the land intense is impossible to satisfy this request, therefore while is expanding the green space limitedly, enhances on the green spac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to become improves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begi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essential aspects, namely " the coverage fraction ", 「the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in the city " and " enhances in the unit green space area the ecological benefit ", can display the urban green space fully the biggest ecological benefit.

key word: Urban green space; Environment ecology; Ecological benefit; Population
前言
由於近些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給城市帶來的負面效應——環境污染,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危害人類的各種有毒氣體大量增加,氧氣被大量消耗;煙灰、粉塵、放射性物質、強烈致癌物漫天飛舞;光化學煙霧已在我國許多城市出現;我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中肺癌死亡率已升至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某些城市由於地形條件的影響,污染的大氣不易散去,形勢更加嚴重;由於城市中汽車數量的驟增,汽車尾氣的污染火上加油。這一切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使勞動生產率降低,還使人的勞動年限和壽命縮短。這一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繼續蔓延,生態破壞的范圍還在擴大。若再不痛下決心進行綜合整治,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效會被污染所帶來的後果所抵消。該問題的根本解決是減少和最終消滅污染源,但是由於經濟和技術的限制尚需一定時間和一個過程。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時處在高峰期,惡劣的生態環境不僅對人的生存構成威脅,還將嚴重影響投資環境,反過來阻礙經濟的發展。在這矛盾沖突的緊急關頭,只有各行各業共同投入到這一斗爭中來形成全方位合力,才有可能遏制住環境的繼續惡化,使經濟持續發展。

園林綠化工作者要投入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工作中來也要有一個"觀念更新"的飛躍。這一為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斗爭是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至今仍有些領導者和綠化工作者把城市綠化工作視為單純觀賞和作為裝飾城市的附屬性質,不免已經過時。事實上城市綠化已被國家列為城市建設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城市綠化已是改善城市生態、改善市民生活、工作以至生存環境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植物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原始創造者,沒有植物就沒有人類。現在,植物又被作為改善城市環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綠化在各行業各業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凈化環境的有效方法。城市綠化工作者應主動地投入到這場關系國計民生的偉大事業中來。
綜上所述,當今城市綠化必須從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的觀點出發來考慮城市綠化的所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整個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達到減輕污染、改善環境、美化城市的目的。城市綠化工作者應樹立起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僅要建設城市的綠化規模,更要挖潛增效建設城市綠化最本質的內涵,即良好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而不是形式,為了最充分發揮出城市綠化對改善城市生態的作用,有如下三大關鍵。
1、努力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
城市綠化的首要條件就是土地。我國政府把保護環境、綠化祖國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建設部制定了《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規定城市綠地率2000年達到25%,2010年達到30%;城市綠化覆蓋率2000年達到30%,2010年達到35%,要求全國城市編制和修訂綠地系統規劃,說明我國政府對城市中綠地指標的重視。這一指標的根據是國內外大量研究材料證明的,不論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在常規情況下,30%~50%的綠化覆蓋率才對其生態平衡具有臨界幅度的意義,即達到或超過這一幅度,生態環境有望向良性循環方面發展,如果達不到或下降,生態環境必然趨於惡化。就當前來說,我國許多城市環境污染十分嚴重,不在常規狀態之列,為要使生態盡可能趨於平衡,其綠化覆蓋率只有大大高於這一臨界幅度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環境。用擴大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然而目前我國城市用地十分緊張,這一方式在當前說來顯然是很有限的,不能滿足實現生態平衡所要求的綠地面積,也正因為如此,在有限綠地面積上挖潛增效,改變生態效益增長方式就成為當前城市綠化工作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但是這絕不等於說建成區內絕對沒有可能增加綠地面積,目前就有些大中城市放眼長遠,在市中心區搬遷了建築,建設和擴建了綠色廣場。而不少城市綠化規劃者所一再提倡的對屋頂進行綠化的手段更不失為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的有效之舉。
現在,城市中永久性高大建築越來越多。從高處看下去屋頂遮蓋了城市。屋頂面積占據城市建成區面積至少在1/3以上,這些屋頂質地構成對城市生態的惡化起著很大作用,尤其夏季高溫天氣屋頂大量吸收和釋放太陽輻射,增加了室內外的溫度。有些國家把屋頂綠化也納人城市現代化的內容,無疑也是從生態環境方面考慮。各地只需結合各自城市情況進一步研究政策和進行試點推廣。屋頂綠化不僅見效快、成本低,綠化效果好,當然更是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的有效途徑,特別是改善城市生態效益明顯,它不僅減少了惡化環境的面積,而且增加了同樣面積的綠色植物。
2、科學合理地規劃綠地位置
城市綠地的存在與大小,雖然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有如上述第一位的作用,但綠地在城市中的規劃位置對其作用的發揮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甚至決定性作用。如濟南是一座盛行東北、西南風的城市,除應在城市上風方向規劃出大面積的綠地外,還應在市區內呈西北至東南方向一線錯落規劃出幾塊較大綠地,這對濟南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將起到重要作用。正由於濟南市多東北風和西南風,因此居住在植物園西南向和東北向的居民就可享受到經植物園綠地過濾的新鮮清潔空氣,如果城市中心有一塊面積較大的綠地,其所產生的生態效益會更明顯,影響面更大,不論什麼風向,綠地周圍的居民都可受益。城市中心綠地還能在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熱島效應,在酷熱的夏季,使市區溫度有所降低。如果把大塊綠地規劃在市區的西北向,則這塊綠地對城市生態的改善作用就不大。如果為了某一方面的需要而把市中心的綠地遷至郊外,或將市區的綠地改做它用後再把郊外的綠地劃過來"充數"以彌補部頒標準的綠化指標,這樣雖然指標達到了,但其對市區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卻很低。從這個意上說,綠地在城市中設置位置的重要性比綠化覆蓋率的指標更重要。
3、提高綠地生態效益的效率
如上所述,一個城市第一步確確實實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城市綠化指標,第二步又在綠地規劃布局方面做到了科學合理,是否綠地的生態效益就一定會充分發揮出來呢?其實不然。由於單位綠地面積上的植物配置和生長狀況等不同,生態效益差別是很大的,挖潛增效大有文章可做。
3.1 面積問題
園林植物的生態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收各種有毒氣體、蒸騰水分增加空氣濕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圍的溫度、吸收雜訊及吸滯粉塵等基本全靠葉面積來完成,生態效益與單位綠地的葉面積成正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要增加生態效益就要增加葉面積。喬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葉面積是大不相同的。喬木的葉面積,可達到它樹冠正投影面積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高大喬木的生態效益高於灌木更高於草坪;由喬木、灌木和草坪結合建造的覆層結構綠地其生態效益明顯大於雙層或單層結構綠地,同樣面積的城市綠地,其結構不同,由喬灌草結合產生的生態效益可為單層草坪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要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生態效益,必須建造復層群落,從而提高綠地生態效益的效率,切不可不切實際地以草坪取勝。
在此還要特別強調保護大樹的作用。首先,綠色植物中高大喬木所具有的葉面積系數大,本身凈化效率高;改善生態、氣候功能顯著,據德國植物學測定一株成年旺長的大樹所產生的生態效益抵得上1600株小樹,足見差異之巨大,所以"種大樹、見大綠、改善大氣候"實為當前城市綠化工作的重要方針。其次,高大喬木增加了復層種植的垂直高度和體積,從而增加了單位綠地上的葉面積,最終增加了生態效益。第三,由於城市中高大建築的大量涌現,只有大樹才能與其相匹配,使城市景觀更壯麗。但是一些城市對大樹的保護實在不容樂觀,按理說,在新中國建立初期50年代就已經開始城市綠化工作,到現在應該有許多大樹了,但現實大樹不多,原因就是不重視大樹的保護,在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中,多處砍伐大樹再種小樹是眾目睽睽的,以至一些城市包括濟南,少有大樹景觀,這對於一個歷史名城來說是多麼地不相稱。就現存大樹看,其生存環境亦十分險惡,還有市場化的結果,對綠地、樹木破壞也很大,因此,"保護市區現有大樹和綠地就是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的最起碼行動。
3.2實現生態系綠化樹種選擇
不同的樹種其生態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為了提高綠地的生態效益就必須選擇那些與各種污染氣體相對應的抗性樹種和生態效益較高的樹種。如吸收二氧化硫較強的樹種有側柏、檜柏、臭椿、國槐、垂柳、大葉黃楊、銀杏等。吸收氯氣較強的樹種有刺槐、大葉黃楊、蝟實、小葉女貞、扶芳藤等。懸鈴木、刺槐、女貞、大葉黃楊還可以吸收汽車尾氣中排出的鉛。為了群落化的需要就選擇耐蔭樹種,如流蘇、枸桔、金銀木、珍珠梅、大葉黃楊、扶芳藤、爬山虎等。為了盡可能多地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就要種植光合作用強的樹種,如垂柳在喬木類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強,常綠喬木中檜柏最強,灌木中紫薇最強,這些植物同樣也是釋氧能力較強的樹種。
在華北等廣大地區綜合生態效益好的喬木樹種有:柳樹、榆樹、銀杏、毛白楊、加楊、懸鈴木、白蠟、刺槐、國槐、合歡、臭椿、側柏、檜柏等。在大氣污染嚴重的情況下,首先要選擇抗污染能力強的樹種,在能成活、較正常的生長的情況下,才能發揮綠化防治大氣污染的作用。如果在城市綠地中大量使用生態效益較好的樹種,無疑城市中的生態效益又可上一台階。
城市綠化規劃部門和建設管理部門如能在上述幾個關鍵問題上做出努力、實施,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生態效益增長方式也就從單純增加面積(不排除增加面積;如前述應更努力增加面積)轉到挖潛增效上來,綠地將以一當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努力推進園林植物的健旺生長
由於城市中嚴重的污染致使城市中的植物葉面上不同程度地覆蓋著一層污染物,這一層污染物不僅直接對植物產生毒害,更阻礙著葉片光合與呼吸作用的進行,使植物失去了自我調節的能力、本身的生態平衡,加之管理不善,地上地下的雙重影響不僅引起植物生長不良,而且能造成死亡,其生態效益是很低的。為了使植物正常生長,發揮出正常的生態功能,就要人為地幫助植物恢復它本身的平衡,包括對綠地中的植物進行精細與科學的管理,如用清水噴淋樹冠(或研究葉面清洗劑之類"綠色"物質)沖洗掉葉面上的污染物;同時,適時進行鬆土、施肥、灌溉、修枝、防治病蟲害等。迅速提高綠地管理水平,使植物健旺生長,這是充分發揮綠地生態效益挖潛增效的重要內容之一。

[1] 荊克晶,鞠美庭. 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4,(S1) .

[2] 丁飛,胡群霞,周志翔. 武鋼工業區園林綠地環境效益評價[J]湖北林業科技, 2007,(04) .

[3] 王蕾,王志,劉連友,哈斯. 城市園林植物生態功能及其評價與優化研究進展[J]環境污染與防治, 2006,(01) .

[4] 姚先銘,康文星. 廣州市城市森林社會服務功能價值及其評估[J]湖南林業科技, 2007,(03) .

[5] 李仰征,馬建華,段海靜. 基於公共綠地條件的鄭州市適度人口分析[J]河南科學, 2006,(06) .

[6] 李滿春,周麗彬,毛亮. 基於RS、GIS的城市綠地生態效益評價與預測模型[J]中國環境監測, 2003,(03) .

[7] 閆雙喜,畢會濤,位鳳宇. 新鄉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園林綠化對策初探[J]河南科學, 2008,(02) .

[8] 張傑,田國行,張玉書,田愛芳. 漯河市城區段沙河、澧河沿岸本底植被調研初報[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9,(01) .

[9] 吳國璽,朱俊閣.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態調控與綠化配置研究——以鄭州市為例[J]生態經濟, 2007,(09) .

[10] 彭立華,陳爽,劉雲霞,王進. Citygreen模型在南京城市綠地固碳與削減徑流效益評估中的應用[J]應用生態學報, 2007,(06) .

[1] 常慶祿,王森. 走出城市園林建設誤區 提高綠化生態效益[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 2004,(01) .

[2] 程志剛,馬洪德,吳慧. 城市綠化中大樹移植的意義與可行性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 2008,(22) .

[3] 安勇,卓麗環. 哈爾濱市紫丁香綠量[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4,(06) .

[4] 吳志萍,王成,侯曉靜,楊偉偉. 6種城市綠地空氣PM2.5濃度變化規律的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08,(04) .

[5] 馬武昌,鄒定保. 「綠量」概念在公路綠化中的應用及實現途徑[J]公路交通技術, 2008,(05) .

[6] 劉維剛,林傑. 高吸水性樹脂在園林綠化生產中的應用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 2003,(02) .

[7] 宋子煒,郭小平,馬武昌. 北京市25種公路綠化植物及配置模式的綠量[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8,(05) .

[8] 黃祖富,陳永聚,趙陽陽. 淺談城市森林建設的作用[J]安徽農學通報, 2008,(18) .

[9] 常慶祿,張現清. 土地資源短缺條件下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對策探討[J]河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01) .

[10] 姜國義. 生態園林綠地建設中應用樹木與草坪效果對比分析[J]防護林科技, 2001,(01) .

[1] Daniel Serra,Rosa Colomé. Consumer choice and optimal locations models: Formulations and heuristics[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1,80, (4) :439~464.

[2] JerryF.Franklin,RichardT.T.Forman. Creating landscape patterns by forest cutting: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principles[J] Landscape Ecology, 1987,1, (1) :5~18.

[3] Monica Goigel Turner,C. Lynn Ruscher.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s in Georgia, USA[J] Landscape Ecology, 1988,1, (4) :241~251.

[4] R. Maureen Hulshoff. Landscape indices describing a Dutch landscape[J] Landscape Ecology, 1995,10, (2) :101~111.

[5] RichardT.T.Forman.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J] Landscape Ecology, 1995,10, (3) :133~142.

[6] Lucy Bastin,ChrisD.Thomas.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urban vegetation fragments[J] Landscape Ecology, 1999,14, (5) :493~507.

[7] DaleA.Quattrochi,JeffreyC.Luvall.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for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J] Landscape Ecology, 1999,14, (6) :577~598.

[8] DavidM.Stoms. GAP management status and regional indicators of threats to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Ecology, 2000,15, (1) :21~33.

[9] E. Gregory McPherson,David Nowak,Gordon Heisler,Sue Grimmond,Catherine Souch,Rich Grant,Rowan Rowntree. Quantifying urban forest structure, function, and value: the Chicago Urban Forest Climate Project[J] Urban Ecosystems, 1997,1, (1) :49~61.

[10] Andrew Schiller,SallyP.Horn.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urban greenways of the mid-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J] Urban Ecosystems, 1997,1, (2) :103~116.

僅供參考 謝謝

Ⅳ 立體綠化作為城市綠化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1地面綠化
地面綠化就是利用城市中一切能夠綠化的地面進行植樹造林、栽植花草,把裸露的地面覆蓋、裝扮起來。地面綠化要科學地利用高大、生態功能良好的喬木,以喬木為主體組成喬、灌、藤、草結合的近似天然林,使林地不同的高度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林地填充的質量。
1.1城市道路綠化
對於城市道路綠化,要建成林蔭大道,採用綠化樹木和條形綠化帶相結合。綠化樹木應以喬木為主,中間種花灌木,組成有錯落層次的樹木群落。要引進高大的喬木,如泡桐、速生楊、銀杏、黃連木、楝樹、雪松等,高大喬木要少截干多整枝,用修枝的方法提高樹木的枝下高,形成巨大的傘狀樹冠。這樣可以緩解由於空氣不流暢造成的空氣質量問題,避免樹冠過低對經營場所造成的遮擋,並且起到遮陰降溫的功效。同時,在樹種選擇上,要注意速生樹種和長壽樹種的搭配,運用速生樹種較快佔領空間,並可維持高大結構的可持續效果。
1.2城市公園、廣場、街頭游園等公共綠地
對於城市公園、廣場、街頭游園等公共綠地,要減少草坪的比例,增加喬灌木的比例。以自然生態進行配置,以喬木、灌木、花草科學搭配,喬灌木修剪整齊,形成鬆散型的喬灌草復層結構和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促進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微生物之間的相生共榮,保證「蟲道」、「鳥道」暢通,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1.3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
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要堅持「以人為本,一居一景」的原則。對於現代化的住宅小區,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產生更多的綠量,營造出一種寧靜休閑的環境,滿足住宅小區綠化的生態要求。植物群落是綠色空間環境的基礎,植物景觀是綠色的主體,因此,綠地應該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以冠茂蔭濃的高大喬木為主,充分發揮其遮陰、降溫、增濕、滯塵、減噪的功能,再配置花灌木、綠籬分隔空間,形成不同的休閑空間。並依照季節變化,考慮樹種搭配,做到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相結合、喬木與灌木相結合、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相結合、觀花植物與觀葉植物相結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觀。
單位庭院綠化作為城市綠化和環境建設有機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態、美化城市環境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開展單位庭院綠化達標活動,創建「園林式單位」。明確「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綠中求美」的原則,大幅度增加綠化面積。栽植以喬木為主,做到針葉樹與闊葉樹、喬木與灌木合理搭配,科學種植,實現單位綠地生態效益最大化。臨街單位在庭院內臨街一側至少栽植1—2排喬木,形成連續的綠化帶,形成植物生長茂盛、層次豐富、結構穩定的景觀效果。
1.4立體花壇
在開闊的廣場、公園、游樂園和街頭等地,建造各種立體花壇,作為中心景點,展示花卉濃艷的色彩,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一般立體花壇在立體綠化中屬於檔次高、造價高、最靈活、最豐富的類型,多數情況下,需要設計骨架,作為擺放花盆和栽花的載體。將草本花、五色草、花灌木、藤本等植物密植或擺布在安裝好的架體上,完成特定的景觀塑造。立體花壇充分利用植物花葉的造景功能,通過精心的設計和搭配,可製成動物植物造型或抽象的雕塑花壇。常見的形式有花柱、花台、花球,各種幾何造型和風格各異的特色造型,所用的植物材料主要有矮牽牛、五色草、菊花、天門冬等。通過建造形態各異的立體花壇,可以給城市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建築物的牆面、圍牆、柵欄、立柱和花架等方面綠化
2.1牆面綠化
在建築物牆下建花壇,種植攀援植物,選擇具有攀爬性、吸附性根莖的植物,如爬山虎、五葉地錦、常青藤、藤本月季等,爬滿整個牆面,形成大面積的綠色簾幕。凌胃喜陽,耐寒力較差,可種在向陽的南牆下;絡石喜陰,且耐寒力較強,適於栽植在房屋的北牆下;爬山虎生長快,分枝較多,種於西牆下最合適。也可以選擇紫藤、葡萄、鵂藤薔薇、木香、金銀花、鳶蘿、牽牛花、南瓜、絲瓜、怫手瓜等。據報道,進行垂直綠化的牆面,牆面溫度可降胝2~7℃,特別是朝西的牆面綠化覆蓋後降溫效果更為顯著,起到較為理想的節能效果。而且,牆面綠化覆蓋後,空氣濕度還可提高10%~20%,這在炎熱夏季大大有利於人們消除疲勞、增加舒適感。
2.2圍牆、柵欄綠化
結合沿街單位拆牆透綠,圍牆、柵欄可用藤本月季、金銀花、牽牛花、蔓薔薇、小檗、刺梅、黃楊、珍珠梅、木槿、枸杞等來裝飾。
2.3棚架綠化
一般的公園和休閑廣場都有棚架綠化,它是城市立體綠化中應用最廣的藤本植物造景方法。棚架綠化能形成形式多樣的景觀,常用的藤本植物一般有紫藤、凌霄、薔薇、葫蘆、絲瓜、葡萄等。這些植物枝繁葉茂,可構成繁花似錦、碩果累累的植物景觀,既可以賞花觀果,又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
2.4立交橋橋體、橋柱綠化
在立交橋的兩側建花壇或者垂掛吊籃,種植常青藤、地錦、金銀藤、扶芳藤等耐旱的攀援植物,可以吸收灰塵、降低噪音、降低溫度,增大綠化面積。
2.5路燈立柱綠化
在路燈下種植牽牛花等,可以形成一棵棵綠色的花柱,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也可以在路燈立柱中部懸掛花盆,花盆裡種植耐旱的各種草花,如太陽花、矮牽牛等,猶如一個空中鮮花長廊。
2.6護坡綠化
護坡綠化是一種有效防護裸露坡面的生態護坡方式,護坡綠化應選爬山虎、凌霄、扶芳藤、地錦、金銀花等。種植這幾種植物不僅能覆蓋邊坡、美化環境,還可減少雨水的沖刷,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

3窗檯、陽台綠化
在陽台、窗檯上種植藤本、花卉和擺設盆景,不僅使小區建築的立面有綠色的點綴,而且像綠色垂簾和花瓶一樣裝飾了門窗,使優美和諧的大自然滲入室內,增添生活環境的美感。窗檯陽台綠化應該選擇枝葉茂盛、花美鮮艷的植物,使得花卉與窗戶的顏色、質感形成對比,相得益彰。適合窗檯盆栽的花草很多,一些耐旱的草花,如太陽花、蔓型天竺葵、矮牽牛、垂吊的龍須海棠、鬼針草等都可以成為窗檯花園的首選植物;天竺葵和矮牽牛也是比較常見的陽台花草;一些矮小的灌木,如微型玫瑰、倒掛金鍾等也可以種在窗前花盆中。常春藤和美國地錦也很適合窗檯種植,另外,還可以種植薄荷、生菜等。

4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又稱為「空中花園」、「屋頂花園」,就是在屋頂上選擇性地育花種木、鋪植綠草,建造園林景觀。屋頂綠化能夠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環境面貌、降低室內溫度,可以有效地緩解熱島效應給城市帶來的煎熬和痛苦,能夠有效抑制屋頂浮塵,給浮躁的城市增添幾分清涼。屋頂綠化可做成小游園的形式,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為主,原則上不用大型喬木,有條件時可少量種植耐旱小型喬木。並將喬、灌、草巧妙搭配,營造豐富、親切、集景觀與生態於一體的屋頂植物景觀。還應注意選擇須根發達的植物,不宜選用根系穿刺性較強的植物,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築防水層;選擇易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生長緩慢的植物;選擇抗風、耐旱、耐高溫的植物;選擇抗污性強,可耐受、吸收、滯留有害氣體或污染物質的植物。為滿足植物根系生長需要,種植土要30~40 cm厚,種植層一般多採用無土基質,以蛭石、珍珠岩、泥炭等與腐殖質、』草炭土、沙土配製而成。適合北方地區屋頂綠化的觀葉植物有紫葉李、紫葉矮櫻、紅葉小檗、金葉女貞等;觀花植物,如玉蘭、珍珠梅、黃刺玫、美人蕉等,觀果植物,如山楂、海棠花、葡萄等;藤本、地被類植物苔爾曼忍冬、五葉地錦、小葉扶芳藤等;屋頂綠化用草主要採用佛甲草,草坪一年四季都不會變枯變黃,冬天也不需要採取額外保護措施。

Ⅳ 試述土地利用的生態效益及其評價方法

在土地利用過程中,對整個土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造成某種影響,從而對人的生活和生產環境產生某種影響,這種影響產生的效應,謂之土地利用生態效益。土地資源利用要注重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總和,這是土地資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條件,是土地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組完整的准則。生態環境可以作為一種資源,這種資源的所有者是人類全體。任何在地球上的人類工程,任何一種土地利用方式都必然地與人類的生態環境相互交流。一個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際上是生態作為一種資源向項目的投入。許多污染性大的用地項目,在不計其他生態投入的成本時,可能計算出較高的土地利用效果,但考慮到生態投入以後,就要大打折扣了。生態環境作為人類共有的資源,很難像其他的經濟資源一樣用貨幣的價值尺度來衡量其投入或損失。在生態環境的定量化並建立生態環境資源與經濟資源共同的度量標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尚未克服困難的情況下,也影響了對土地利用生態效益指標所作的准確的評價。
一是通過建立相關指標體系做出評價。如佟香寧、楊鋼橋、周飛、陳愛珠鮑新中等從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方面構建土地利用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對土地利用效益進行了評價。二是運用數學分析、計算機技術進行定量分析。比較早期的定量研究是羅罡輝等(2003)嘗試建立全國主要城市用地效益圖。隨後,王雨晴等利用改進熵值法構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協調度評價模型。王筱明、馮達、傅利平等將數據包絡分析的理論與模型應用於土地利用效率的評價。王棚宇等運用功效系數法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進行評價。這些指標體系或評價方法,指標選用的變數較多,變數間的數學關系較難理解,同時不易操作。

Ⅵ 如何科學合理地規劃城市公園綠地

公園綠地之定義有關公園綠地之定義,於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內政部營建署所舉的「全國公園綠地會議」中定義:「綠地」系泛指穩定保持著植物生長的土地或水域,其廣義定義系指可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之開放空間。「公園」之定義應指位於都市發展地區(都市計劃區)內,所有穩定保持著植物生長之土地或水域,廣而言之,可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之開放空間均屬之。(內政部營建署,1997)根據林樂建先生於造園一書中對公園的定義:「公園是提供大眾享受、休養、遊憩之用,為保持都市居民之健康,增進身心之調節,提高國民教養,並自由自在的享受園中設施;兼有防火、避難及防止災害之綠化地」。依都市計劃法定程序所指定之公共設施公園用地,經由縣(市)政府興建完成,以供民眾修養、遊憩、觀賞、運動之綠化園地,有其特定的范圍、面積與出入口,服務對象主要以該都市之居民為主,並具備特定的設施,包含遊憩、游樂、運動等設施(陳肇琦,1991)。在都市計劃法中,對公共設施用地中有關都市公園的規定有如下的條文:第四十二條都市計畫地區范圍內,應視實際情況,分設左列公共設施用地:一、道路、公園、綠地、廣場、兒童游戲場⋯用地。前項各款公共設施用地應盡先利用適當之公有土地。第四十五條公園、體育場所、綠地、廣場及兒童游戲場,應依計畫人口密度及自然環境,作有系統之布置,除具有特殊情形外,其佔用土地總面積不得少於全部計畫面積百分之十。依據上述都市計劃法中有關都市公園之相關規定可知,都市公園應建設在適當的公有土地上,並依人口、交通、土地使用等,作有系統之配置。公園綠地系統之分類一、以服務半徑分類公園綠地系統因開發內容、區位條件與現況使用等之差異,可以提供之機能亦有所不同,依據「台灣地區公園系統之研究」(蔡佰祿,1983)以服務半徑為主要區分各類公園之考量因素。(一)鄰里公園為提供鄰里居民日常遊憩、休閑、運動或交誼場所,或為老人、家庭主婦或幼兒白天休息去處,服務半徑為800公尺,面積約為20,000平方公尺。(二)社區性公園為提供社區居民日常遊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學或星期例假日遊憩運動、交誼之用,服務半徑為1,600公尺,面積約為20,000至40,000平方公尺。(三)全市性公園為提供全市鎮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運動、遊憩、觀光之用,其面積及服務半徑依該市鎮規模大小而定。二、以面積規模為標准「公園綠地管理及設施維護手冊」(內政部營建署,1999)將公園綠地之類別依面積規模予以界定:(一)鄰里性小型公園(面積2公頃以下)(二)地區性小型公園(面積在2∼20公頃之間)(三)都會性大型公園(面積20∼100公頃之間)(四)河濱帶狀型公園(面積5∼30公頃之間)三、以設置機能為標准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所舉的「全國公園綠地會議」,總結公園綠地之功能,須考量各類型綠地之主要功能,並加強各功能間之聯系與互補,以健全整體綠地功能(內政部營建署,1996)。功能性綠地系統包括:(一)生態綠地系統包括生態敏感地(如濕地、生物棲地、地質脆弱地)、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地區等。(二)防災綠地系統包括防災路徑、防災空間、防火綠道、緩沖綠地等。(三)景觀綠地系統包括建築物綠化、景觀點、景觀軸、景觀地區。(四)遊憩綠地系統包括各型公園及區域、都會、近郊、都市遊憩地區等。四、以公園機能、位置、使用對象為標准依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將公園綠地系統區分為:(一)自然公園系為居民享受自然而設計,多位於都市周邊自然景觀良好之地區,因其具有豐富之自然條件,予以適當保護,以展現其自然、鄉土之情懷。(二)區域公園是以滿足遊憩需要而設,公園之規劃以表現鄉土氣息為主,並設置若干遊憩設施,以供多元化之遊憩活動。(三)綜合公園為設置各種遊憩設施之公園,如休息、散步、游戲及自然景觀等。此類公園多與都市相關文教設施同時考慮,成為都市之主要開放空間,並作為舉戶外活動使用。(四)河濱公園配合河川整治於高灘地,設置各種球場、溜冰場、自行車道等設施及廣大面積之草坪,以提供市民最佳之運動遊憩開放空間。(五)鄰里公園主要以鄰里社區之居民為服務對象,具有凝聚社區意識之功能,包括兒童遊憩設施及供休息、散步等靜態之休憩設施。參、都市公園之功能Cranz(1978)指出都市公園雖提供許多不同的功能,但其中最首要的是提供都市居民一個鄰近地區的休憩空間。Soleck和Walls(1995)則指出都市公園在都市中提供許多機能如:主被動性遊憩、環境保護、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整合不同社會經濟條件之地區等機能。而近年來都市公園的發展走向,隨著民眾對休閑的殷切需求以及對自然生態的日漸重視,都市公園更被予提供休閑遊憩、維系都市生態等機能。在整體功能性綠地系統當中,都市公園是屬於遊憩綠地系統,其中都市公園設置之目標及方式,大致上具備有某些共通的基本功能,就台北市之公園綠地系統劃設而言,便是基於促進都市美觀、國民健康、防洪、避難、防災等功效而開辟。一般都市公園具有之功能(內政部營建署,1996),包括:1.都市計劃方面:就都市計劃的角度而言,都市公園可節制過分都市化、緩和相沖突的土地使用分區,並可作為公共設施保留地。2.都市景觀方面:都市公園保有的綠地空間是達到都市鄉村化的實際手法,可軟化都市外觀輪廓、美化都會市容。3.社會心理方面:都市公園可提供休閑遊憩、集會社交、教育、減少犯罪事件等功能。4.衛生保安方面:都市公園廣大的綠地空間具有阻隔噪音、防塵等促進環境衛生的功能,並且可作為防空、避災的緊急避難場所。5.都市生態方面:都市公園的保留減少了人工鋪面,加強自然及景觀資源的保育,可促使都市水文、氣象等生態系統達到平衡的狀態。6.經濟效益方面:提高市民工作效率與提升附近地價等功能。肆、社區性公園之功能洪得娟(1997)指出公園綠地之功能包括:都市實質環境之調節、生物保育、對都市空間之功能、休憩場所及景觀美質功能;侯錦雄(1998)於「公園綠地規劃准則研擬」中將公園的功能歸類為:生態保護、環境保護、休閑遊憩、環境教育、文化傳承等機能,並依公園綠地鄰近區位所屬土地使用分區之不同,給予各項機能不同之權重。郭瓊瑩(1997)於「都市公園綠地系統示範地區規劃」中,將各類型公園依其設立目標、資源條件之不同,將一般性之遊憩、景觀適意之保全、環境保護、都市防災、緩沖及氣候調節等各項功能分為主、次要及附屬功能。日本學者內山正雄等(1994)於「都市綠地計畫設計」中將公園的功能歸納為:心理的效果、環境保全的效果、防災效果、利用效果等四大項。丸田賴一(1992)於「都市綠地計畫論」中說明綠地之機能包括:生存、生活、文化、自然保全、生物指標及教育方面的機能/office/nbcei_editor/UploadFile/06.25.20.1088167036.doc

Ⅶ 城市森林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城市森林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組成,是城市的窗口和靈魂,反映了城市的生活質量,過去和現在的居民之精神面貌,同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為高標准高質量搞好新縣城綠化工作,園林局必須做到「見縫插綠」,嚴把質量關,每一個綠化工程都實行公開招標,對參加投標單位都必須具有園林工程資質。特別是在綠化實施中,該局嚴格把關,按圖紙要求,對不合格的苗木一律要求更換,一年後檢查對達不到工程要求的,責令整改,直到整改到位才給予工程款。

Ⅷ 城市園林綠地的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減少噪音,凈化空氣,增加空氣濕度,豐富物種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

Ⅸ 城市綠地對改善城市小氣候效應有哪些

(1)城市的輻射和光照狀況:城市的輻 射和光照受空氣污染物的影響, 這些污染 物增加了大氣混濁度, 減少了到達城市地 面上的太陽輻射; 市區的散射輻射也被削 弱,但不如太陽直接輻射明顯;市區的日照 時數、照度都有所減少。(2)城內的溫度狀 況: 城市的溫度狀況是城市小氣候的另一 個重要特點,即存在所謂「熱島」效應。這是 因為城市上空的污染物增加了大氣逆輻 射,減小了有效輻射而具有保溫作用;城市 下墊面的蒸發耗熱少, 獲得的凈輻射主要 用於加熱空氣; 市區風速小, 減少了熱量的 水平輸送;城市人工熱源的加熱作用; 以及 生物體的熱交換等。(3)城市的風狀況:當空 氣流經城市時, 因受建築物的阻礙, 在迎風 面一部分氣流被迫上升, 在城市上空風速 增大, 亂流加強。 2 城市綠地改善城市小氣候功能研究 2. 1 調節小氣候作用 (1)調節氣溫作用。 由於喬灌木的樹冠阻擋, 吸收和反射 太陽輻射, 植被的蒸騰吸收了一些熱量, 以 及喬灌草枝葉阻擋空氣快速流通作用, 緩 和了氣溫的日變化,縮小了日振幅, 所以可 形成較好的綠地小氣候環境。綠化地區的 小氣候較為穩定, 溫差較小, 綠地的平均溫 度及最高溫度均比無綠化的地方低, 而最 低溫度則較高。 (2)增加濕度作用。 植物從土壤吸收大量水分, 葉片在生 長季節進行大量的蒸騰作用, 揮發大量了 水分,占從根部吸進水分的99.8%。單株大 樹在一天可蒸發450L水,轉移了可提高空 氣溫度的230000kcal(lcal=4.1858J)的能量, 相當於5個空調共同運作19h,這樣就提高 了空氣濕度。 (3)通風防風。 林帶可以降低風速, 減輕風害, 發揮防 護作用。一條寬30米的防護林帶可以使 20~25倍樹高距離內的風速降低至10%~ 50%。城市帶狀綠地,包括城市道路與濱水 綠地是城市綠色的通風渠道, 特別是當帶 狀綠地的方向與夏季主導風向一致的情況 ——可以將城市郊區的氣流趁著風勢引入 城市中心地區, 為炎熱的城市通風創造良 好條件。 2 . 2 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 「城市熱島」是指城市區域溫度高於城 市郊區和農村的現象, 它是城市區域的特 有氣候特徵。城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主要是由於城市下墊面性質 的改變和城市中大量熱量集中排放而造成 的, 另外城市建築物以及污染氣體的排放 使得熱量在城市區域積聚,也促使了「熱島 效應」的產生。綠地的減少是造成城市「熱 島效應」的主要原因。很多研究顯示, 城市 綠地格局可以影響城市熱島的分布, 增加 綠地可以減弱熱島效應。 2 . 3 城市綠地的間接節能效應 城市綠地對太陽輻射的遮蔽, 反射作 用, 自身生理的蒸騰和樹冠對氣流的阻擋 作用都對小氣候的穩定產生積極的影響。 美國學者H.Akbari等在「冷屋頂」和遮蔭樹 對節能和改善空氣質量的研究中提出了可 行的策略方法(見圖1),認為「冷屋頂」和遮 蔭樹可以降低能耗,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 少對臭氧層的破壞, 在節能減排方面也可 以起到促進作用。 因此城市綠地改善小氣候效應是從直 接和間接兩方面進行的,它通過多種途徑來 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對城市的長期可持續 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發揮城市功能 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態保障部分。

閱讀全文

與研究城市綠地效益的主要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掛車改短方法圖片 瀏覽:443
嘴上起皮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440
礦泉水桶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170
pvz系統使用方法和技巧 瀏覽:85
尿蛋白高的治療方法 瀏覽:603
肚子撐脹右側脹氣有什麼方法 瀏覽:619
手腕腱鞘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304
一般分析化學的方法 瀏覽:248
如何用數數的方法做減法 瀏覽:455
水彩碼頭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45
如何激勵孩子的學習方法 瀏覽:995
八年級物理學中常見的測量方法 瀏覽:150
防蚊扣使用方法 瀏覽:320
夏天洗衣服衣領技巧方法 瀏覽:105
球囊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582
電腦關機關閉鍵盤燈光的方法 瀏覽:911
什麼方法去額頭皺紋 瀏覽:864
如何在初中時學習好的方法 瀏覽:454
硅化木的鑒別方法 瀏覽:257
無創呼吸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