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一)水平分析法水平分析法,指將反映企業報告期財務狀況的信息(也就是會計報表信息資料)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時期財務狀況的信息進行對比
2. 財務綜合分析的方法包括
財務綜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法和沃爾比重評分法。
1、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法
這種分析方法首先由美國杜邦公司的經理創立並首先在杜邦公司成功運用,稱之為杜邦系統(The Du Pont System),它是利用財務指標間的內在聯系,對企業綜合經營理財能力及經濟效益進行系統的分析評價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企業凈資產收益率逐級分解為多項財務比率乘積,這樣有助於深入分析比較企業經營業績。
杜邦體系各主要指標之間的關系如下:
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其中: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
2、沃爾比重評分法
亞歷山大·沃爾在本世紀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數的概念,他選擇了7個財務比率即流動比率、產權比率、固定資產比率、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自有資金周轉率,分別給定各指標的比重,然後確定標准比率(以行業平均數為基礎),將實際比率與標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對比率,將此相對比率與各指標比重相乘,得出總評分。
沃爾比重評分法的基本步驟包括:
選擇評價指標並分配指標權重;
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標准值;
對各項評價指標計分並計算綜合分數;
形成評價結果。
沃爾比重評分法有兩個缺陷:一是選擇這7個比率及給定的比重缺乏說服力;二是如果某一個指標嚴重異常時,會對總評分產生不合邏
3. 財務管理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大多數財務分析都是從報表開始的,通過各種財務指標的計算得出一個結論,比如資產負債率過高,流動性差,固定資產佔比過高等等,如果分析人是投資機構或債權人,一般也夠用了。如果是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財務分析的報告,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得分析業務,分析各種管理制度,分析企業文化,甚至分析人性。
下面我就舉個案例,也是我目前做過最好的一個財務分析,主要講思路,你可以把它當偵探故事看。
背景公司是一家大型出版集團,集團有十家出版社,合並報表上顯示三年多的時間,集團的圖書庫存從7個億漲到了10個億,集團領導和上級主管都很崩潰,大會小會都開了,目標也很明確,壓庫存,可庫存就是壓不下來,原因到底在那?
第一個層面——財務指標分析
為了壓庫存集團財務出過很多財務分析報告,很多都停留在這個層面,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圖書分類,圖書庫齡,圖書種類,各種數據都有。大部分都是無用功,幾十頁紙的報告,主要結論就是圖書庫存大,但這有什麼用?把三年報表拿出來一對比就行了,外行也可能看出來,庫存漲了!你把大家都知道的事換個花樣再說一遍有什麼用,問題是為什麼漲對不對?!
第二個層面——分析業務實質
財務是發現問題,造成問題的責任人還是業務,所以財務分析報告一定要分析業務。集團的財務人員當然也會從業務上找原因。大家認為圖書庫存的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印多了賣不掉!有可能是市場誤判,一本書編輯很看好,一印就是二萬冊,結果只賣了五千,剩下的就積壓了,所以有人建議加強市場調研,加大對當事人的獎懲,在選題時就把印數壓下來。
又有人出來說這都是表面現象,圖書多印的主要原因是多印的印製成本低,在印刷廠的報價里,印五百本書和印五千本書的價格是一樣的(當然紙張成本不一樣),為了降低單書成本,所以社裡才多印的,解決辦法是更新印刷設備(印刷廠也是集團內部的),把印製成本降下來,如果五百本的印製成本只有五千本的十分之一,出版社當然會選擇先少印點,不夠再加嘛!
還有人說是渠道問題,因為傳統出版社的銷售渠道以門店為主,一個門店放五十本書,一百個門店就要放五千本了,印少了發貨的門店就少,會影響銷售。解決的辦法是調整渠道,加大線上銷售的比重,比如在當當、淘寶上做推廣,網店不用放那麼多書,誰賣直發過去就行,可以實現零庫存。
4. 有哪些常用的財務分析體系(如杜邦分析法)
這個叫財務評價,是從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入手,評價企業面臨的資金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投資風險等因素,從而對企業風險進行信號監測、評價,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制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長短風險控制策略,降低甚至解除風險,使企業健康永恆發展。
企業財務評價方法
1.杜邦分析法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是將財務比率之間的關系採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加以連接,即財務比率之間有層次關系,上一層財務比率成為下一層財務比率的管理目標,下一層次的財務比率,則是上一層次財務比率實現的手段。通過比率之間的關系及其相互影響的分析,能夠全面、直觀地反映企業各方面財務狀況之間的聯系,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符合情理的判斷,藉助於其他相關信息的分析,從中探測企業經營的症結所在,因而杜邦財務分析法對企業的綜合財務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杜邦分析體系的優點。
現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是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指標,將償債能力、資產運營能力、盈利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層層分解,逐漸深入,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分析系統,直觀、明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2)杜邦分析體系的缺點。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不能反映企業的經濟技術指標;二是不完全符合企業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要求;三是所採用的數據都來自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完全沒有反映企業的現金流量;四是不能分析對企業總體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不能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
2.現金流量評價方法
現金流量指的是一個企業的現金流轉或現金流動的狀況,是對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按照現金收付實現制,通過一定的經濟活動而產生的現金流入、流出及其差量情況所作的客觀性的描述。
現金流量評價方法,主要是通過現金流量表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主要包括:現金流量結構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企業未來發展規模的潛力分析。
現金流量通常反映的是一定期間內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情況,它既不能反映企業的營銷狀況,也不能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要從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結合上進行分析,要注意從過程和結果的結合中來分析現金流量的變化,要注意縱向比較分析與橫向比較分析的結合。
3.EVA財務評價方法
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簡稱,中文意思是經濟增加值、經濟利潤等。EVA等於稅後經營凈利潤減去包括債務和股權在內的所有資本的成本,它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企業財富的增長問題。EVA是一個經濟利潤的概念,這是它與傳統的業績評價指標最大的區別。
採用EVA財務評價方法,有助於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有助於管理層加大對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有助於建立對管理層的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但是該方法存在管理方面的缺陷,使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並在調整項目時具有可操縱性。
5. 論述如何進行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又稱財務分析,是通過收集、整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有關數據,並結合其他有關補充信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和評價,為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和控制依據的一項管理工作。
財務報表分析的對象是企業的各項基本活動。財務報表分析就是從報表中獲取符合報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認識企業活動的特點,評價其業績,發現其問題。
財務報表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但是單純從財務報表上的數據還不能直接或全面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不能說明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營成果的高低,只有將企業的財務指標與有關的數據進行比較才能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所處的地位,因此要進行財務報表分析。
做好財務報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可以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考核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只有會計人員願意花時間學習如何分析財務報表,才能夠獨立地選擇投資目標。相反,如果不能從財務報表中看出上市公司是真是假是好是壞,你就別在投資圈裡混了。
一、水平分析
分析財務報表年度變化最大的重要項目。
水平分析法,又稱橫向比法,是將財務報表各項目報告期的數據與上一期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企業財務數據變動情況。
水平分析進行的對比,一般不是只對比一兩個項目,而是把財務報表報告期的所有項目與上一期進行全面的綜合的對比分析,揭示各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入分析企業財務狀況打下了基礎,所以水平分析法是會計分析的基本方法。
這種本期與上期的對比分析,既要包括增減變動的絕對值,又要包括增減變動比率的相對值,才可以防止得出片面的結論。每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第一句就是說伯克希爾公司每股凈資產比上一年度增長的百分比。
二、垂直分析
確定財務報表結構佔比最大的重要項目。
垂直分析,又稱為縱向分析,實質上是結構分析。
第一步,首先計算確定財務報表中各項目占總額的比重或百分比。
第二步,通過各項目的佔比,分析其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一般項目佔比越大,其重要程度越高,對公司總體的影響程度越大。
第三步,將分析期各項目的比重與前期同項目比重對比,研究各項目的比重變動情況,對變動較大的重要項目進一步分析。
經過垂直分析法處理後的會計報表通常稱為同度量報表、總體結構報表、共同比報表。以利潤表為例,巴菲特非常關注銷售毛利率、銷售費用率、銷售稅前利潤率、銷售凈利率,這實質上就是對利潤表進行垂直分析。
三、趨勢分析
分析財務報表長期變化最大的重要項目。
趨勢分析,是一種長期分析,計算一個或多個項目隨後連續多個報告期數據與基期比較的定基指數,或者與上一期比較的環比指數,形成一個指數時間序列,以此分析這個報表項目歷史長期變動趨勢,並作為預測未來長期發展趨勢的依據之一。
趨勢分析法既可用於對會計報表的整體分析,即研究一定時期報表各項目的變動趨勢,也可以只是對某些主要財務指標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巴菲特是長期投資,他特別重視公司凈資產、盈利、銷售收入的長期趨勢分析。他每年致股東的信第一頁就是一張表,列示從1965年以來伯克希爾公司每年每股凈資產增長率、標准普爾500指標年增長率以及二者的差異。
四、比率分析
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財務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就是將兩個財務報表數據相除得出的相對比率,分析兩個項目之間的關聯關系。比率分析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財務分析方法。
財務比率一般分為四類:盈利能力比率,營運能力比率,償債能力比率,增長能力比率。2006年國務院國資委頒布的國有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也是把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分成這四類。
從巴菲特過去40多年致股東的信來看,巴菲特這四類比率中最關注的是: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財務比率分析的最大作用是,使不同規模的企業財務數據所傳遞的財務信息可以按照統一的標准進行橫向對照比較。
財務比率的常用標准有三種:歷史標准、經驗標准、行業標准。巴菲特經常會和歷史水平進行比較。
五、因素分析
分析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因素替代法又稱連環替代法,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系的驅動因素對綜合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的大小。比如,銷售收入取決於銷量和單價兩個因素,企業提價,往往會導致銷量下降,我們可以用因素分析來測算價格上升和銷量下降對收入的影響程度。
因素分析法也是財務報表分析常用的一種技術方法,它是指把整體分解為若干個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財務的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異因素分解法。
1.比率因素分解法
比率因素分解法,是指把一個財務比率分解為若干個影響因素的方法。例如,資產收益率可以分解為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兩個比率的乘積。財務比率是財務報表分析的特有概念,財務比率分解是財務報表分析所特有的方法。
在實際的分析中,分解法和比較法是結合使用的。比較之後需要分解,以深入了解差異的原因;分解之後還需要比較,以進一步認識其特徵。不斷的比較和分解,構成了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過程。
2.差異因素分解法
為了解釋比較分析中所形成差異的原因,需要使用差異分解法。例如,產品材料成本差異可以分解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差異因素分解法又分為定基替代法和連環替代法兩種。
(1)定基替代法
定基替代法是測定比較差異成因的一種定量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需要分別用標准值(歷史的、同業企業的或預算的標准)替代實際值,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2)連環替代法
連環替代法是另一種測定比較差異成因的定量分析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需要依次用標准值替代實際值,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在財務報表分析中,除了普遍、大量地使用比較法和因素分析法之外,有時還使用回歸分析、模擬模型等技術方法。
巴菲特2007年這樣分析,1972年他收購喜詩糖果時,年銷量為1600萬磅。2007年增長到3200萬磅,35年只增長了1倍。年增長率僅為2%。但銷售收入卻從1972年的0.3億增長到2007年的3.83億美元,35年增長了13倍。銷量增長1倍,收入增長13倍,最主要的驅動因素是持續漲價。
六、綜合分析
多項重要指標結合進行綜合分析。
企業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各張財務報表、各個財務項目、各個財務分析指標是相互聯系的,只是單獨分析一項或一類財務指標,就會像盲人摸象一樣陷入片面理解的誤區。因此我們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多個重要財務指標結合在一起,從企業經營系統的整體角度來進行綜合分析,對整個企業做出系統的全面的評價。
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沃爾評分法、帕利普財務分析體系。最重要最常用的是杜邦財務體系: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這三個比率分別代表公司的銷售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還可以根據其驅動因素進一步細分。
七、對比分析
和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進行對比分析。
比較分析法的理論基礎,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結合。共同性使它們具有了可比的基礎,差異性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特徵。在實際分析時,這兩方面的比較往往結合使用。
1.按比較參照標准分類
(1)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就是分析期與前期或連續數期項目金額的對比。這種對財務報表項目縱向比較分析的方法是一種動態的分析。
通過分析期與前期 (上季、上年同期) 財務報表中有關項目金額的對比, 可以從差異中及時發現問題, 查找原因, 改進工作。連續數期的財務報表項目的比較, 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發展動態, 以揭示當期財務狀況和營業情況增減變化, 判斷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是什麼, 這種變化的性質是有利還是不利,發現問題並評價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同時也可以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同業分析
將企業的主要財務指標與同行業的平均指標或同行業中先進企業指標對比,可以全面評價企業的經營成績。與行業平均指標的對比, 可以分析判斷該企業在同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和先進企業的指標對比,有利於吸收先進經驗, 克服本企業的缺點。
(3)預算差異分析
將分析期的預算數額作為比較的標准,實際數與預算數的差距就能反映完成預算的程度,可以給進一步分析和尋找企業潛力提供方向。
比較法的主要作用在於揭示客觀存在的差距以及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幫助人們發現問題,挖掘潛力,改進工作。比較法是各種分析方法的基礎,不僅報表中的絕對數要通過比較才能說明問題,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和結構百分數也都要與有關資料(比較標准)進行對比,才能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6. 如何進行財務分析58
如何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採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分配活動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分析需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資金運作分析:根據公司業務戰略與財務制度,預測並監督公司現金流和各項資金使用情況,為公司的資金運作、調度與統籌提供信息與決策支持;
2、財務政策分析:根據各種財務報表,分析並預測公司的財務收益和風險,為公司的業務發展、財務管理政策制度的建立及調整提供建議;
3、經營管理分析:參與銷售、生產的財務預測、預算執行分析、業績分析,並提出專業的分析建議,為業務決策提供專業的財務支持;
4、投融資管理分析:參與投資和融資項目的財務測算、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動,配合上級制定投資和融資方案,防範風險,並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財務分析報告:根據財務管理政策與業務發展需求,撰寫財務分析報告、投資財務調研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為公司財務決策提供分析支持。
現在大部分財務分析的方法都是採取比率分析法,財務比率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可以消除規模的影響,用來比較不同企業的收益與風險,從而幫助投資者和債權人做出理智的決策。它可以評價某項投資在各年之間收益的變化,也可以在某一時點比較某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由於不同的決策者信息需求不同,所以使用的分析技術也不同。一般來說,用三個方面的比率來衡量風險和收益的關系: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
1) 反映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
短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不足,不僅會影響企業的資信,增加今後籌集資金的成本與難度,還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產。一般來說,企業應該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而不應靠變賣長期資產,所以用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數量關系來衡量短期償債能力。
流動資產既可以用於償還流動負債,也可以用於支付日常經營所需要的資金。所以,流動比率高一般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強,但如果過高,則會影響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獲利能力。究竟多少合適沒有定律,因為不同行業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經營特點,這使得其流動性也各不相同;另外,這還與流動資產中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等項目各自所佔的比例有關,因為它們的變現能力不同。為此,可以用速動比率(剔除了存貨和待攤費用)和現金比率(剔除了存貨、應收款、預付賬款和待攤費用)輔助進行分析。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比較安全,過高有效率低之嫌,過低則有管理不善的可能。但是由於企業所處行業和經營特點的不同,應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利息與本金的能力。一般來說,企業借長期負債主要是用於長期投資,因而最好是用投資產生的收益償還利息與本金。通常以負債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數兩項指標衡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負債比率又稱財務杠桿,由於所有者權益不需償還,所以財務杠桿越高,債權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但這並不是說財務杠桿越低越好,因為一定的負債表明企業的管理者能夠有效地運用股東的資金,幫助股東用較少的資金進行較大規模的經營,所以財務杠桿過低說明企業沒有很好地利用其資金。
2) 反映營運能力的財務比率
營運能力是以企業各項資產的周轉速度來衡量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周轉速度越快,表明企業的各項資產進入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的速度越快,那麼其形成收入和利潤的周期就越短,經營效率自然就越高。一般來說,包括以下五個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 。
由於上述的這些周轉率指標的分子、分母分別來自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而資產負債表數據是某一時點的靜態數據,損益表數據則是整個報告期的動態數據,所以為了使分子、分母在時間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須將取自資產負債表上的數據折算成整個報告期的平均額。通常來講,上述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經營效率越高。但數量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在進行分析時,還應注意各資產項目的組成結構,如各種類型存貨的相互搭配、存貨的質量、適用性等。
3) 反映盈利能力的財務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關心的核心,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只有長期盈利,企業才能真正做到持續經營。因此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對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視。一般用下面幾個指標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凈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權益報酬率、每股利潤。
上述指標中,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分別說明企業生產(或銷售)過程、經營活動和企業整體的盈利能力,越高則獲利能力越強;資產報酬率反映股東和債權人共同投入資金的盈利能力;權益報酬率則反映股東投入資金的盈利狀況。權益報酬率是股東最為關心的內容,它與財務杠桿有關,如果資產的報酬率相同,則財務杠桿越高的企業權益報酬率也越高,因為股東用較少的資金實現了同等的收益能力。每股利潤只是將凈利潤分配到每一份股份,目的是為了更簡潔地表示權益資本的盈利情況。衡量上述盈利指標是高還是低,一般要通過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水平相比較才能得出結論。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其發行的股票有價格數據,一般還計算一個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資者為獲得的每一元錢利潤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它一方面可以用來證實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資代價的尺度,體現了投資該股票的風險程度。
在實際當中,我們更為關心的可能還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即成長性。成長性好的企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資者。一般來說,可以通過企業在過去幾年中銷售收入、銷售利潤、凈利潤等指標的增長幅度來預測其未來的增長前景。
在財務比率分析當中,沒有考慮現金流的問題,分析現金流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數量,如果企業總的現金流為正,則表明企業的現金流入能夠保證現金流出的需要。另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質量。這包括現金流的波動情況、企業的管理情況,如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否過快,存貨是否已經過時或流動緩慢,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如何,各項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等等。最後是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如行業前景,行業內的競爭格局,產品的生命周期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能力。
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主要通過比率分析實現。常用的財務比率衡量企業三個方面的情況,即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使用杜邦圖可以將上述比率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入了解企業的整體狀況。
7.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有哪些
點擊這里直接下載財務報表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的理論基知礎,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結合。共同性使它們具有了可比的基礎,差異性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特徵。在實際分析時,這兩方面的比較往往結合使用。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是財務報表分析常用的一道種技術方法,它是指把整體分解為若干個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財務的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異因素分解法。
(7)財務比率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做好財務報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可以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考核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1、與財務部門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
2、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做出正確的評估回。
3、從財務角度出發,為決策者提供支持。
4、從所有者和經營者不同的角度理解企業三大報表。
5、快速識別財務數據中可能存在的造假成分。
6、學會分析企業的營運資本,審視企業存在的弊病。
7、從現金流量表來分析企業的利潤水平。
8. 財務分析方法有哪些
財務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來說,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比較分析:是為了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系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這種比較可以是將實際與計劃相比,可以是本期與上期相比,也可以是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
2.趨勢分析:是為了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及其原因、性質,幫助預測未來。用於進行趨勢分析的數據既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數據;
3.因素分析:是為了分析幾個相關因素對某一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一般要藉助於差異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過對財務比率的分析,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往往要藉助於比較分析和趨勢分析方法。
財務比率的分類:
一般來說,用三個方面的比率來衡量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1) 償債能力:反映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
2) 營運能力:反映企業利用資金的效率;
3) 盈利能力:反映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