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幾種
(一)緊縮法。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於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例如:
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這個句子的主幹是「青年擔負著建設成為強國」。從這個主幹可以看出這個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緊縮法也適於檢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當。例如:
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壯歌。
緊縮以後,全句成為「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一曲壯歌。」這樣我們可清楚地看到「講述」與「一曲壯歌」搭配不當。
緊縮法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緊縮時,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詞而出現與原意相反的情況,應把否定詞保留在主幹里。
②緊縮時,必須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結構不變。如果砍掉了修飾成分以外的詞語,就會破壞原句的結構。
(二)類比法。對句子的毛病拿不準時,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語病所在。例如: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結構較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三)語感審讀法。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國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麼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四)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系方面考慮是否合適。例如:
①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
②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艱苦環境中磨煉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製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後邊刪去「都」字。
1、主謂搭配不當
例:他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循循善誘的教導,時時出現在我眼前。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主謂搭配不當,主語中心語「教導」和謂語中心語「出現」不搭配。將「循循善誘的教導」刪去即可。
2、動賓搭配不當
例:我們參觀了這個學校開展學英雄活動的經驗。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動賓搭配不當,謂語中心語「參觀」和賓語中心語「經驗」不搭配。將「參觀」改為「學習」即可。
3、主賓搭配不當
例:冬天的濟南是晴朗無雲的季節。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主賓搭配不當,主語中心語「濟南」和賓語中心語「季節」不搭配。將「冬天的濟南」改為「濟南的冬天」即可。
4、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例:他在培育雜交水稻方面花費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修飾語「很大」和中心詞「心血」不搭配。將「很大」改為「很多」即可。
(2)修改病句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1、了解病句的幾種常見類型,特別是《考試說明》中指出的6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規方法。
2、修改病句時,必須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樣了。 因為修改病句是為了使句子表達准確,語句明白無誤。
3、從語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幹。無論是單句、復句,抓住了句子主幹,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時有利於保留原意。抓住主幹時要注意辨認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殘缺,主謂、動賓搭配不當等毛病。
Ⅲ 修改病句的辦法
辨析病句、修改病句的幾種方法:
①語感覺察法:審讀病句,可從感覺上察覺出語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遇到搭配不當,語序不當,語義重復的病句,都可用此法進行辨析、修改。
②提取主幹法:運用分析語法的方法,先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提取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語病;如果主幹沒語病,再檢查其附加成分,看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語病。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的病句,都可用此法進行辨析、修改。
③邏輯分析法:有的病句沒有語病,但不合情理,邏輯分析法是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其是否違背邏輯。遇到語義重復,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用此法進行辨析、修改。
你還要掌握常見的病因,
①成分殘缺,主要是缺少主語、賓語。
如:在這次活動中明白了集體的力量大無邊。
②搭配不當,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
當、復句中關聯詞搭配不當。
如:他那銳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謂搭配不當,把「眼睛」改為「目
光」。)
這篇小說通過平凡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
靈美。 (把「揭露」改為「表現。」)
只要稍微深思熟慮一下,這個道理是不難領會的。(「深思熟慮」是需要時間的,是反復思考的過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慮的,所以用在這里屬修飾不當,應將其刪去。)
對他的錯誤,不但不應該袒護,而應該提出批評。(本句的關聯詞搭配不當,
應改成「„„不但不應該袒護,而且還應該„„。」)
③語序顛倒,如:我們不能忘記英法聯軍燒毀並洗劫圓明園的歷史。(「燒
毀並洗劫」的表達不合事理,應將其對調。)
我們看見火車、輪船在水上、陸地上行駛著。(語序的排列不僅要符合事理,而且還要在行文上前後照應,連貫一致。這句話應把「水上」和「陸地上」
的位置對調一下。)
④重復啰嗦。
如:李大爺老了,頭上的頭發全白了。(頭發不在頭上在哪裡呢?可見「頭
上的」這三個字是不必要的,應刪去)
老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水稻高產試驗。(「多次」和「反復」的意
思相同,沒必要重復使用,應刪去其中一個。)
⑤前後表達不一致或矛盾。
如:這場籃球賽的勝敗關鍵是隊員們的齊心協力。(前半句講「勝敗」,後半句只講「勝」,兩面對一面,不一致,應改為「取勝的關鍵」,或改為「隊
員們能否齊心協力」。)
王芳同學到現在還沒有來,大家斷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斷定」和「大
概」有矛盾,應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斷定」。)
⑥概念含混或歸類不當。
如:張敏同學的書櫃里整齊地擺放著《西遊記》、《水滸》、《新華字典》
等幾十本文學書。(《新華字典》不屬於文學書,應將其去掉。)
⑦指代不明。
如:小剛和小明跑步,結果他贏了。
⑧用詞不當。
如:同學們熱心歡迎新老師。(「熱心」用的不準確,應改為「熱情」。)
⑨不合事理、不合邏輯。
如:春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金黃。(「金黃」應指秋天)
⑩關聯詞語使用不當:
如:只要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要」換成「只有」)
Ⅳ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和判斷病句的15個小方法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例1:他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循循善誘的教導,時時出現在我眼前。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主謂搭配不當,主語中心語「教導」和謂語中心語「出現」不搭配。將「循循善誘的教導」刪去即可。
2.動賓搭配不當
例2:我們參觀了這個學校開展學英雄活動的經驗。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動賓搭配不當,謂語中心語「參觀」和賓語中心語「經驗」不搭配。將「參觀」改為「學習」即可。
3.主賓搭配不當
例3:冬天的濟南是晴朗無雲的季節。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主賓搭配不當,主語中心語「濟南」和賓語中心語「季節」不搭配。將「冬天的濟南」改為「濟南的冬天」即可。
4.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例4:他在培育雜交水稻方面花費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修飾語「很大」和中心詞「心血」不搭配。將「很大」改為「很多」即可。
5.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5: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飽滿。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關聯詞語搭配不當。將「不但……而且……」改為「雖然……但是……」即可。
6.兩面與一面搭配不當
例6:能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衡量一節課成功的重要標准。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兩面與一面搭配不當,「能否」包含了兩方面內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內容。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二、成分殘缺
1.缺少主語
例7:通過討論,使我們的決心更大了。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缺少主語。將「使」 刪去即可。
2.缺少謂語
例8:春天來了,校園中的花草樹木。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缺少謂語。在句末加上「生機勃勃」即可。
3.缺少賓語
例9:我們應該從小培養誠實守信。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缺少賓語。在句末加上「的美德」 即可。
三、成分贅余
1.重復多餘
例10:我們必須拿出自己的正版計算機軟體,否則,拿不出新軟體,就難於抵制不健康的盜版軟體。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重復多餘。「否則」和「拿不出新軟體」二者重復,應取其一。
例11:只有密切接觸社會,聯系群眾,才能對國家安危和人民憂樂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意見。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重復多餘。「真知灼見」和「意見」重復。
2.否定多餘
例12:我們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以免不出現事故。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否定多餘。有些詞語,如「禁止」「防止」「忌」「避免」「以免」等詞語,本身就有「設法阻止」的意其後不能再用否定詞,否則,將改變句子本來的意思。修改時,將「不」 刪去即可。
例13:我們無論如何不能不承認,太陽不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否定多餘。「不能不承認」這一雙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後邊再加上「不是」這一否定詞,整個句意最終就變成否定了。修改時,將「不」刪去即可。
3.約數多餘
例14:這次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據有關部門保守估計,直接損失至少在四千萬元以上。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約數多餘。概數詞的前後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過」「最低」一類的詞語。修改時,「至少」和「以上」只可取其一。
四、中考試題中其他常考易錯病句類型梳理
1.語序不當
例15:這個問題對我印象很深刻。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語序不當。應改為「我對這個問題印象很深刻」。
2.結構混亂
牧童牽著牛在山坡上吃草。
解析:「牽」和「吃」不是同一個主語發出的,不應該寫成一個單句。
3理解歧義
桌子上放著許多朋友送來的生日禮物。
(1)桌子上放著許多禮物,是朋友們送來的。
(2)桌子上放著的禮物,是許多朋友送來的。
中考語文判斷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斷病句的方法
(一)、緊縮法。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於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例如: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這個句子的主幹是'青年擔負著建設成為強國'。從這個主幹可以看出這個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緊縮法也適於檢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當。例如:
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壯歌。
緊縮以後,全句成為'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一曲壯歌。'這樣我們可清楚地看到'講述'與'一曲壯歌'搭配不當。
緊縮法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緊縮時,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詞而出現與原意相反的情況,應把否定詞保留在主幹里。
②緊縮時,必須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結構不變。如果砍掉了修飾成分以外的詞語,就會破壞原句的結構。
(二)、類比法。對句子的毛病拿不準時,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語病所在。例如: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結構較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三)、語感審讀法。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國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麼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四)、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系方面考慮是否合適。例如:
①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
②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艱苦環境中磨煉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製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後邊刪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則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動得要巧,盡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務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錯改錯。
(一)、對症下葯,有針對性。簡單地說,就是什麼地方有毛病,就改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毛病,就用相應方法來改。所以對各種病句的類型一定要心中有數,針對造成語病的原因進行修改。
(二)、盡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個病句,一般都包含雙重意義,一是沒有正確表達出來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經表達出來的歪曲了原意的錯誤意思。改正病句時,應盡量分析並把握它所要表達的原意;在盡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將錯誤的地方加以造當的修改、調整。切忌違背原意,另起爐灶,按自己個人的意志另選一個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葉來雕飾句子。這樣做,往往會背離原意而達不到正確改正語病的目的。
(三)、要善於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修改。每一個病句,幾乎都可以從語法、修辭、邏榻的角度來分析其造成語病的原因。這樣,同一個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修改方法。至於用哪一種方法來修改更加合適,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語病類型,看錶達的需要,看具體的語境。
我們還要注意,能夠用調整語序的方法來修改就盡量不要增刪詞語;改一處可以解決問題就決不改兩處;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簡潔,盡量保持句式或陳述者對象一致。總之,要記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訣。
增(成分殘缺的)刪(多餘的)換(用詞不妥當)簡(修改應簡要
Ⅳ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1.病因要查清
在修改病句之前,先要查清句子究竟是什麼毛病,所以面對一個病句,先要認真讀幾遍,再做進一步分析,只有確定病因,才能對症下葯。
✍ 2.修改盡量少
修改病句時,要使用「增、刪、調、換」等方法,盡量少動、小改。
✍ 3.原意必保留
在修改病句時,不管你使用什麼方法,修改後句子的表達形式可以小有出入,但句意不能有絲毫改變。
辨析病句方法
(1)讀句子,明確錯誤的類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幹,主語,謂語,賓語,看是否有殘缺,搭配是否得當。
(3)理清枝葉,定語,狀語,補語是否恰當。
(4)體味語境,看句子的語序是否合理,前後是否矛盾。
(5)弄清關系,復句要看關聯詞語搭配是否得當。
(6)要盡量不改變原意,在原來意思基礎上修改,這是根本原則。
幾種務必注意的病句類型
✍ 1.「是」和「成為」要小心,前後是否一回事。
「避免」「預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說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北京」是「季節」,搭配不當。應改為「北京的秋天」才對)
②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要惱怒,二忌卧處不要當風,三忌不要吃得太飽。(「三忌」與後面的「忌」矛盾)
✍ 2.分數倍數要注意,減少不能用倍數;
搭配介詞要想清,是否意思有問題。
①今年增產50%,成本降低近兩倍。(「降低兩倍」不通)
②材料廠經過技術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產值卻增長10%。
✍ 3.「是否」「可否」「優劣」「好壞」「成敗」含有兩方面,不能呼應就出錯。雙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個又否定。
①有沒有意志是成功的關鍵。(「成功」之前應加「能否」)
②新舊體制交替,不免不出現管理漏洞。(多了一個「不」,意思弄反了)
✍ 4.習慣錯用的詞:
「目的是為了」「大多以……為主」語意重復
①美國對伊進行軍事打擊的目的的為了摧毀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目的」與「為了」重復)
②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是以大學里的青年師生為主的。(「以……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屬重復)
「約……左右」「近……左右」「余……左右」「達……多(以上)」「超過……以上」表意矛盾
③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這個。(「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與「左右」矛盾)
④載重量達十噸以上。(「達」指的是數量向上或向多達到的最高點,與「以上」矛盾)
⑤通過這次普法學習,使我增強了法制觀念。(「通過」和「使」同時使用,把句子主語淹沒了,應該去掉其中一個。)
Ⅵ 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主要有八種基本類型方法:
一. 什麼是病句
凡是違反客觀事理或語言結構規律的句子都是病句。人們通常把違反客觀事理的情況叫邏輯錯誤,把違反語言結構規律的情況叫語法錯誤。
(病句主要類型:一、語序不當 二、搭配不當 三、成分殘缺 四、結構混亂 五、表意不明 六、不合邏輯 七、重復多餘 八、用詞不當)
二. 病句的基本類型
1. 錯別字
如:深籃的天空中掛著一輪園月。
分析:「籃」與「藍」,「圓」與「園」屬於同音、形近字混淆。
改為:深藍 圓月
2. 用詞不當
如:我們要虛心地幫助小同學。
改為:我們要耐心地幫助小同學。
3. 詞語搭配不當
如:我們要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增加學習效率。
改為:我們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4. 邏輯混亂
如:你的建議我完全贊成,只有一點不同意。
分析:「完全贊成」和「只有一點不同意」相互矛盾。
應改為:你的建議我基本上贊成,只有一點不同意。
如:農貿市場里有黃瓜、豆角、圓白菜、西瓜、西紅柿等蔬菜。
改為:農貿市場里有黃瓜、豆角、圓白菜、西紅柿等蔬菜。
5. 缺少成分
如: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分析:缺少主語。
改為:我們要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如:我們從小要養成認真思考。
分析:缺少賓語。
改為:我們從小要養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6. 重復羅嗦
如:任何一切困難都嚇不倒我們。
分析:「任何」與「一切」詞義相同,造成重復羅嗦。
改為:任何困難都嚇不倒我們。或一切困難都嚇不倒我們。
7. 詞序顛倒
如:氣象小組的同學,每天早上都記錄並收聽當天的天氣預報。
改為:氣象小組的同學,每天早上都收聽並記錄當天的天氣預報。
8. 關聯詞使用不得當
如:如果我們生活富裕了,就不應該浪費。
改為:即使我們生活富裕了,也不應該浪費。
Ⅶ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
修改病句的方法及原則
一般句子的結構與成分圖
定語) + 主語 +(狀語)+謂語+(補語)+ (定語)+賓語
主語一般由名詞和代詞充當,謂語一般由動詞和形容詞充當,賓語一般也由名詞和代詞充當。
判斷病句的方法(1)
一)、緊縮法。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於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例如:
今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這個句子的主幹是「青年擔負著建設成為強國」。從這個主幹可以看出這個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縮法也適於檢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當。例如:
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壯歌。
緊縮以後,全句成為「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一曲壯歌。」這樣我們可清楚地看到「講述」與「一曲壯歌」搭配不當。
緊縮法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緊縮時,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詞而出現與原意相反的情況,應把否定詞保留在主幹里。
②緊縮時,必須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結構不變。如果砍掉了修飾成分以外的詞語,就會破壞原句的結構。
二)、類比法。對句子的毛病拿不準時,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語病所在。例如: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結構較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個經驗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個經驗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個經驗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三)、語感審讀法。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國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麼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四)、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系方面考慮是否合適。例如:
①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
②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艱苦環境中磨煉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製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後邊刪去「都」字。
判斷病句的方法(2)
具體地說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語感覺察法:
審讀病句,可以從感覺上察覺毛病,按習慣的說法會覺出別扭。以上搭配不當,語序不當,語義重復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幹法:
運用語法分析的方法,光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提取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幹沒毛病,再檢查附加成分,看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語病往往會出現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語、多重狀語,可能會出現語序不當的問題;多重否定詞,可能會出現否定不當的問題;是非句中,可能會出現前後不對應的問題,如:「是否刻苦學習,是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在老師的幫助下,使他提高了學習成績。」
四)、邏輯分析法
有的病句沒有語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邏輯分析法是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違背邏輯。以上語義重復,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學好任何知識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滿足於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實踐,在語言運用的實際活動中不斷提高能力。
修改病句的原則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動得要巧,盡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務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錯改錯。
(一)、對症下葯,有針對性。簡單地說,就是什麼地方有毛病,就改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毛病,就用相應方法來改。所以對各種病句的類型一定要心中有數,針對造成語病的原因進行修改。
(二)、盡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個病句,一般都包含雙重意義,一是沒有正確表達出來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經表達出來的歪曲了原意的錯誤意思。改正病句時,應盡量分析並把握它所要表達的原意;在盡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將錯誤的地方加以造當的修改、調整。切忌違背原意,另起爐灶,按自己個人的意志另選一個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葉來雕飾句子。這樣做,往往會背離原意而達不到正確改正語病的目的。
三)、要善於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修改。每一個病句,幾乎都可以從語法、修辭、邏榻的角度來分析其造成語病的原因。這樣,同一個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修改方法。至於用哪一種方法來修改更加合適,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語病類型,看錶達的需要,看具體的語境。
我們還要注意,能夠用調整語序的方法來修改就盡量不要增刪詞語;改一處可以解決問題就決不改兩處;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簡潔,盡量保持句式或陳述者對象一致。總之,要記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訣。
增(成分殘缺的) 刪(多餘的)
換(用詞不妥當) 簡(修改應簡要)
調(不搭配、不照應的)
幾種常見語病舉例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語句出了毛病,就會影響意思的表達。因此,說話、寫文章應該努力避免出現病句。如果出現了病句,就應找出原因,做出修改。
經常出現的病句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成分殘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有的謂語還帶著賓語,如果一句話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殘缺。成分殘缺的句子結構不完整,意思不清楚。例如:
①聽了校長的報告,訂出了本學期的學習計劃。
②經過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
③通過討論,使我們的決心更大了。
這三個句子都沒有主語,所以意思都不清楚。從例①里不知誰「聽了校長的報告」,「誰」訂出了本學期的學習計劃」,修改時應加上主語,可以改成:
我們了聽了校長的報告,訂出了本學期的學習計劃。
或者改成:
聽了校長的報告,同學們訂出了本學期的學習計劃。
這里的例②例③句並不是真正地缺少主語,而是因為濫用了「經過」、「通過」一類的詞,將主語隱藏起來了。修改時只要刪去「經過」、「通過」,主語就露出來了。例②可修改成:
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
「這次講課」是這句話的主語,回答「什麼」對大家啟發很大。例③可以修改成:
討論使我們的決心更大了。
或者改成:
通過討論,我們的決心更大了。
前者的主語是「討論」,後者的主語是「決心」。
以上討論的是主語殘缺的病句。
有的句子缺少謂語。例如:
春天到了,林蔭大道上的花草樹木。
這句話提出了話題,沒有回答「林蔭大道上的花草樹木」在春天「怎樣」了,也就是沒有對話題進行陳述。修改的時候要加上謂語,可以補充為:
春天到了,林蔭大道上的花草樹木生機勃勃。
還有的句子缺少賓語,也是不完整的,例如:
少先隊員們積極響應學習雷鋒。
這句話主語是「少先隊員們」,謂語是「響應」。「響應」一詞一般和「號召」、「倡議」搭配,和「學習雷鋒」不搭配。「學習雷鋒」是「號召」或「倡議」的具體內容,只能作「號召」、「倡議」的附加成分,所以這句話缺少與謂語「響應」搭配的賓語,也屬成分殘缺的病句。應該改成:
少先隊員們積極響應學習雷鋒的號召。
或者改寫成:
少先隊員們積極響應學習雷鋒的倡議。
對於成分殘缺的病句,我們只要按「誰干什麼」或「什麼怎麼樣」的模式去檢查,就可以發現缺少什麼成分。知道了缺什麼成分,才可以對症下葯進行修改。
(二)用詞不當
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時,應恰當地選用詞語,特別要注意分辨一些近義詞的細微區別,否則就會犯用詞不當的毛病。例如:
①我們的教室又寬廣又明亮。
②小明辦事不調查研究,不和別人商量。他這種辦事果斷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評。
③謝明因病落下三天課,他乞求老師幫他補習功課。
④他家牆上掛著一幅對聯。
以上四句話都是用語不當的病句。例①「寬廣」用得不恰當。「寬廣」和「寬敞」都有面積大范圍廣的意思,但「寬廣」比「寬敞」形容的范圍更大,一般與「原野」、「土地」等詞語搭配,而「寬敞」一般與「房間」、「禮堂」、「庭院」等詞語搭配。這句話是說教室比較大,應用「寬敞」來形容,原句沒有分清近義詞的大小范圍。例②中「果斷」一詞使用不恰當。「果斷」是形容「辦事或說話」堅決,不猶豫,是褒義詞。例②意思是說小明獨斷專行的,含批評的意思,也屬於用詞不當。例③中「乞求」一詞使用不恰當。「乞求」是「苦苦哀求」的意思,用在請老師補課上太重了,這里使用「請求」才恰當。這句話里沒有分清近義詞輕重,也是用詞不當。例④中的「一幅」不恰當。因為「對聯」有上、下聯,只能說「一副」,不能說「一幅」。
可見,正確地運用詞語,才能准確、生動地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三)搭配不當
句子中的詞語要互相搭配正確,主、謂之間,謂、賓之間,主、賓之間,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間,都要搭配正確。如果句子中的詞語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當的毛病。例如:
①清晨,參加象徵性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
②雖然狂風暴雨從半空中一齊傾瀉下來,但大家無所畏懼。
③我們參觀了這個學校開展學雷鋒活動的經驗。
④他穿著一件灰色上衣,一頂藍帽子。
⑤造紙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⑥我們有雙聰明能乾的手,什麼都能造出來。
以上句子都有搭配不當的毛病。例①是主語「同學們」和謂語「馳騁」不搭配。「馳騁」是說「騎著馬奔跑」,參加長跑不能說是「馳騁」,應改成「跑」。例②「傾瀉下來」和「狂風」不搭配,「傾瀉下來」陳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風」,應刪去「狂風」。例③是謂語「參觀」與賓語「經驗」不搭配,應把「參觀」改為「學習」。例④中的「穿著」與「上衣」搭配,與「帽子」不搭配,應在「一頂藍帽子」前加上「戴著」。例⑤是主語「造紙」和賓語「四大發明」不搭配,「造紙」只是四大發明之一,應在「四大發明」後面加上「之一」二字。例⑥中主語部分的中心詞「手」和前面的修飾部分「聰明」不搭配,應去掉「聰明」。
我們在說長話,寫長句子時,往往容易顧此失彼,粗心大意,犯搭配不當的毛病。所以應細心檢查,使句中的詞語彼此搭配得當。
(四)詞序混亂
一個句子在詞語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這樣才能表達明確的意思,如果詞序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就會改變,或者使意思表達得不清楚。例如:
廣大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熱情。
句中「無比」是修飾「熱情」的,應放在「熱情」前頭,「無比」與「走」毫無關系,改正的時候應把「地」去掉。原句變成:
廣大農村青年表現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無比熱情。
又如:
我們十個班級里的少先隊員一起到軍屬王奶奶家幫助打掃衛生。
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學校十個班級的少先隊員統統去王奶奶家打掃衛生。也可理解成:我們班級里的十個少先隊員去幫助王奶奶打掃衛生。顯然,前一種情況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詞序調整一下,意思表述得就明確了,就不會產生誤解了,應修改成:
我們班級里的十個少先隊員一起到軍屬王奶奶家幫助打掃衛生。
(五)指代不明
說話寫文章時,為了避免重復,我們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稱的詞語——代詞。如:你、我、他、它、這、那等等。但是代詞不能濫用,如果不該用的時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確,就會產生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
班會上,李明建議開展讀書活動,陳新建議開展影評活動,我同意他的意見。
這句話里的「我」,究竟同意李明的建議呢,還是同意陳新的的意見,不明確。句中的「他」指的是誰,應直接說出來,意思才清楚。可改成:
班會上,李明建議開展讀書活動,陳新建議開展影評活動,我同意陳新的意見。
又如:
中午,馬錚和馬躍一起上學,他問他下午的班會將討論什麼問題。
這句話中的「他問他」究竟指的馬錚問馬躍呢,還是馬躍問馬錚呢,不明確。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直接寫清「馬錚問馬躍」或者「馬躍問馬錚」。從以上兩個例句中,我們應懂得,使用代詞時,指代要明確。
(六)重復啰嗦
句子既要完整、正確,又要簡潔、明了。不恰當地連續使用幾個形容詞,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會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復,啰嗦累贅。例如:
①我不禁忍不住笑出聲來。
②他興高采烈地跑來,高興地說:「今晚的電影票買到了」。
③捨己救人的羅盛教,為救朝鮮兒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以上幾句都犯了重復啰嗦的毛病。例①中「不禁」和「忍不住」意思相同,去掉其中的一個,句子才顯得簡潔明了。例②中「興高采烈」和「高興」重復,應刪去其中之一。例③中「捨己救人」的意思就是「為救他人獻出生命」,與句中的「為救……獻出了寶貴生命」重復。可以去掉「捨己救人」幾個字,句子就簡潔明了了。
(七)分類不當
有的時候,人們把有從屬關系的概念並列使用,這就發生了分類不當的錯誤。例如:
①下課以後,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有的鍛煉身體,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賽跳高。
②遊行的隊伍來了,工人的隊伍,粗獷豪邁;農民的隊伍,像豐收的田野;小學生的隊伍,像盛開的鮮花;解放軍的隊伍,英姿颯爽;學生的隊伍,風華正茂……。
以上兩個例句都犯了分類不當的毛病。例①中「打球、翻杠子、跳高」都從屬於「鍛煉身體」這個概念,它們不能並列使用,可改成:
下課以後,同學們在操場上鍛煉身體。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賽跳高。
例②中「小學生」從屬於「學生」這一概念。就是說「學生」里包括「小學生」。與句中「工人、農民、解放軍」並列的應是「學生」。把這句話的「小學生的隊伍,像盛開的鮮花」刪去。句子就正確了。
克服分類不當的毛病,可以避免概念的混淆,使句子的意思表達正確。
(八)邏輯錯誤
我們說話寫文章,都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客觀事物進行正確如實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確的判斷。如果句子內容不合實際,前後存在著矛盾,就會產生概念不清,邏輯混亂的病句。例如:
①經過一段休養,他的健康痊癒了。
②在中隊委員會上,小幹部們相互作了自我批評。
③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在月光下放爆竹。
以上三句話都有邏輯錯誤。例①中不能說「健康痊癒了」。因為「痊癒」就是病好了,身體恢復健康了。應改成:
經過一段休養,他的病痊癒了。
例②中沒搞清「自我批評」這個概念。「自我批評」就是自己批評自己,不能互相「自我批評」,只能互相「批評」。這句話應改成:
在中隊委員會上,小幹部們各自作了自我批評,還互相提出了批評意見。
例③中沒有從實際出發,「年三十」是農歷的月末,這時夜晚是見不到月亮的,怎麼會有「月光」呢?所以說「月光下放爆竹」不合事實。應改成:
年三十晚上,我們放爆竹。
要避免邏輯錯誤,就應搞清概念的內涵,弄清事實。
(九)用錯關聯詞
復句中,我們一般用關聯詞把各分句連接起來,表達一定的關系。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亂用,錯用關聯詞語,也會造成病句。例如:
①弟弟年紀很小,因此懂得許多深刻的道理。
②他不但有為人民服務的願望,但是正在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這兩句都是用錯了關聯詞。例①前後分句沒有因果關系,「年紀小」不能成為「懂得許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後兩分句之間存在著轉折關系,應該把「因此」換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確、明白了。例②中,前後分句有遞進的關系,應該用關聯詞「不但……而且」。有些關聯詞是成套使用的,不應弄混,像這句中把表示遞進關系的「不但」和表示轉折關系的「但是」混用,當然不對了。
以上分析了常見病句的9種類型。
修改病句時,我們首先應認真讀原句,看看說話的人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然後想一想,這句話錯在哪兒,屬於哪種類型的病句。確定了病因以後,就要對症下葯,根據不同類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進行修改。修改之後再讀一讀,體會一下意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正確、明白、簡要,語感是否合乎我們的語言習慣。
不讓病句出現
一篇文章是由一個個的句子組成。語句通順,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可有些同學寫作文,明明有很好的材料,意思也不錯,但句子卻寫得羅哩羅嗦,含糊不清,讀,讀不通;看,看不懂。怎樣才能避免語病,把文章寫通順呢?
多練習朗讀
我們學習的每篇課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語句通順流暢,讀起來琅琅上口,大家應該多讀。只有反復朗讀,才能把課文里的語言變成自己的,寫起文章來自然會句子通順,不出病句。
自己的作文,也要多讀,那些讀起來不順口的句子往往就是病句。自己發現病句,然後改正,是作文的一項基本功,也是一種好習慣。
想好了再寫
有些同學寫作文貪圖快,意思還沒有想清楚,也沒有把意思編成通順的話,就匆忙下筆,病句也跟著來了。因此,要把表達的意思想清楚,先在心裡編出能表達這個意思的話,再把編好的話默念幾遍,發覺不順口的地方,就在心裡修改好,再寫在紙上。
把句子寫得短些
短句子接近口語,容易寫好,讀起來也順口,意思也一目瞭然。長句子結構復雜,不容易寫好,讀起來費力,聽的人看的人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同學們初學作文,句子寧可寫得短些,一句長話,寧可分成兩句說。
Ⅷ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口訣
1、定語位置不當。如: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社會主義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的」放至「熱情」之前)
2、狀語位置不當。如:
(3)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分子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3、虛詞位置不當:
一、副詞「不」的位置不對。例如:
(4)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不」句字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二、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復句中兩個分句用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後邊;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前邊。如果顛倒,就屬位置不當。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還幫助其他同學。(「他」應移至「不但」前)
(8)修改病句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1、了解病句的幾種常見類型,特別是《考試說明》中指出的6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規方法。
2、修改病句時,必須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樣了。 因為修改病句是為了使句子表達准確,語句明白無誤。
3、從語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幹。無論是單句、復句,抓住了句子主幹,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時有利於保留原意。抓住主幹時要注意辨認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殘缺,主謂、動賓搭配不當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