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論證方式是哪幾種呀
1、立論
立論就是運用充分有力的證據從正面直接證明自己論點正確性的論證形式。立論有時是在破的基礎上進行的,「先破後立」、「邊破邊立」即此意。
立論是議論重心,無論寫什麼樣的議論文,都必須立論,駁斥別人的論點也是為了確立自己的論點。
2、駁論
通過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論點來確立自己的論點就是駁論。駁論的作用在於「破」,即通過辨別是非,駁斥錯誤的觀點,同時樹立正確的觀點。
其他因果論證
運用因果論證,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層次上,而要善於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結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還要分析同因異果、異因同果以及互為因果。一般來說,在因果論證中要重視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時某種結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這時就必須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結果的最本質的最核心的因素來論證論點。
主要原因,有時指的是與論點關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會因不同的議論目的而發生轉變。應當根據各種原因與論點之間的關系,著重分析主要原因來論證結果,對其他次要原因,應根據它們所起的作用以及與論點的關系,有所區別地對待,比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簡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這樣,論證過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點,有詳有略,既准確又精煉。
2、分析產生的原因。原因有時是多層的,有些現象看起來似乎是發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們的背後,卻還有產生它們的原因。對於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個層面上,把它當成最終因素,論點就可能不深刻,也難以把問題說透,這樣的因果論證,其說服力是有限的。
遇到這種情況,應當一層一層地追究下去,不可輕易罷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終極的原因為止。一般來說,越是表層的原因,越是為大家所熟知的,其論證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層的原因,就越能說明問題的實質,就越有說服力。
❷ 議論文的四種論證方法及其作用是什麼
1、事實論證: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2、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突出論證了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3、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於理解和接受。
4、引用論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軼事、笑話趣聞來論證。作用: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寫作方法
一、論點是文章的靈魂,是選擇材料的依據,是論證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文中起統帥作用。寫作時注意:論點應正確、鮮明、有現實意義;論點一經確立,在寫作時就必須緊緊把握住中心論點來選擇結構,不能縮小、擴大或者轉移論點;對提出論點的方法進行恰當的選擇。
二、論據是論點的基礎。論點是在論據的基礎上推論出來的,沒有充分可靠的論據,論點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因此論據在議論中十分重要。
❸ 論證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論證方法有四種。
1、事實論證
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2、道理論證
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3、對比論證
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4、比喻論證
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❹ 有什麼論證方法
《普通邏輯學》說: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選言證法」、「分解法」、「例證法」、「類比法」和「喻證法」。
論述一:引證法
引證法,又稱「直接演繹法」,它是引用一些已為人們認同的真實判斷,運用演繹推理形式從論據直接確立論題的真實性或虛假性的論證方法。
引證法是論證中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馬克思主義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准。因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告訴我們:真理的標准只能是社會實踐;而馬克思主義本身不是實踐,而僅僅是實踐的產物;所以,馬克思主義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准」,這個簡單的論證運用的是第二格AEE式三段論,雖然論據只有兩句話,但邏輯性很強,因為三段論是必然性推理,而論據的真實性也是無可懷疑的。
引證法的一般模式是:
提示:上式中a,b等是作為論據的判斷;「>」表示由這些論據可以邏輯地推出p。
除了「三段論」外,引證法經常運用的推理形式還有「假言推理」等。
權威的言論常常是人們引用的論據。對權威要做具體分析,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科學、學術上的權威,由於有豐富經驗和真知灼見,他們的言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一種觀點之所以是真理,是因為它經得住實踐的檢驗,而不是因為它是權威說過的。因此,對任何權威都不能盲從,權威也會犯錯誤,尤其是在他們不熟悉的領域。
論述二:反證法
反證法是通過證明與論題相矛盾的論斷為假,然後根據排中律確定論題為真的論證方法。
例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因為旗幟問題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丟掉這面旗幟,實際上就是根本否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已被實踐充分證明了的正確路線,就是要放棄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絕對不會同意的」。
反證法的一般步驟是:
第一步:設立反論題——要證明一個論題「p」為真,就先假定一個與「p」相矛盾的判斷「非p」為真。
第二步:歸謬推演——從反論題出發,加上其它明顯為真的判斷,合乎邏輯地推出一個明顯虛假的結論「q」來(如果非p,那麼q)。
第三步:證明反論題為假——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後件式,由「q」為假,可以必然推出「非p」為假。
第四步:證明論題為真——根據排中律,「p」和「非p」不可同假,「非p」為假,「p」就必然為真。
上述步驟的基本模式是:
從思維過程分析,反證法總要有上述四個步驟,但在反證法的語言表達中,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些過程。
例如,上例就省略了第三、第四步的語言表達。
反證法是一種常用的間接論證方法。
論述三:歸謬法
歸謬法是一種常用的反駁方法。
這種方法由被反駁的判斷(對方的論題或論據)合乎邏輯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從而揭露它的虛假性。
例如,「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題,不但經不住事實(歷史的和現實的)檢驗,而且也經不住邏輯的推敲。試想,如果「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題能夠成立,那麼我們為了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就應該為青少年去創造「逆境」了,如此推演下去,「改善辦學條件」、「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不都反而不利出人才了嗎?真是荒謬之極!
歸謬法的一般步驟是:
第一步:要證明一個論題「p」為假,就先假定「p」為真。
第二步:從「p」出發,合乎邏輯地推出一個明顯虛假的結論「q」。
第三步: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後件式,由「q」為假,必然推出「p」為假。
上述步驟的基本模式是:
歸謬法所使用的主要推理形式是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後件式,這是它與反證法相同之處。它們的不同之處是:反證法的目的是確立「p」為真,而歸謬法的目的是為了確定「p」為假;反證法在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得出「非p假」的結論後,還要根據排中律推斷「p」為真(盡管在語言表達中這一步可以省略),而歸謬法在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得出「p假」的結論時,就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
❺ 論證方法有哪幾種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
具體介紹如下: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5)論證的方法分析擴展閱讀:
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各種現象之間是普遍聯系的,因果聯系是現象之間普遍聯系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果聯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聯系,沒有一個現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發的;而當原因和一切必要條件都存在時,結果就必然產生。
所謂原因,指的是產生某一現象並先於某一現象的現象;所謂結果,指的是原因發生作用的後果。原因與結果具有時間上的先後關系,但具有時間先後關系的現象並非都是因果關系。
除了時間的先後關系之外,因果關系還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即結果是由於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議論文體中,根據客觀事物之間都具有這種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聯系的規律性。
同因異果也是事物之間的常見的相互聯系。同樣的原因,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這種現象在現實中也是很常見的,同樣一項改革措施,對不同條件和狀況的人們所造成的結果就大不一樣。在運用因果論證時,有時就必須分析同因異果的關系,才能使論點深化和得以確立。
互為因果更具有辯證邏輯的特點。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互相轉化,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例如,在生態平衡的領域里,就廣泛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系。分析互為因果的關系,不僅要提示兩個事物之間存在的這種聯系,而且必須說明在什麼條件下,因果才會發生互相轉化。
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它內在的因果關系。提示出這種因果的必然關系也就闡述了道理,明辨了是非。
❻ 語文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1、舉例論證: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5、引用論證: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6、因果論證: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各種現象之間是普遍聯系的,因果聯系是現象之間普遍聯系的表現形式之一。
❼ 論證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
具體介紹如下: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相關信息:
論證的有效性的更少主觀性的標准經常是明顯需要的,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期望一個論證是嚴格的,就是說,堅持精確的有效性規則。這是在數學證明中使用的論證的情況。注意嚴格的證明不必須是形式證明。
在平常語言中,人們提及論證的邏輯,或使用暗示了一個論證是基於形式邏輯的推理規則的術語。盡管論證確可使用無可爭議的純邏輯推論(比如三段論),在實際論證中幾乎總是使用其他種類的推論。
例如,常處理因果關系、或然性和統計或更特殊化的領域如經濟學的論證。在這些情況下,邏輯指稱論證的結構而不是可以用在其中的純邏輯的原理。
❽ 論證手法有哪些
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因果論證、引用論證、理論論證
1、事實論證,也叫舉例論證,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
2、道理論證的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由於論點一般是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其實質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在很多條件下是很難完全的,因此,有理論加以衡量,就能夠保證其可靠性。
3、對比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
4、比喻論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在比喻論證中,比喻者是一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著一定的關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則是一種抽象的道理。
5、因果論證,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各種現象之間是普遍聯系的,因果聯系是現象之間普遍聯系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果聯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聯系,沒有一個現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發的;而當原因和一切必要條件都存在時,結果就必然產生。
6、引用論證,(初中語文將其歸類到道理論證中)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說法,使其更具有權威性和大眾性,使論證有力。
7、理論論證,(初中語文將其歸類到道理論證中)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
運用比喻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具體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
二是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可以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說明他們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卻不能將他們比喻成能使別人干凈起來,可它們自己卻像越來越臟的抹布、掃帚,這樣運用比喻法,叫「引喻失義」。
三是因為比喻的雙方缺乏本質上的內在聯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論述一個問題,不能僅靠幾個比喻,應把它和例證法、分析法等結合起來使用。
❾ 論證方法有哪些
論證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爾之矛,攻爾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歸納論證,也就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
6.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7.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
8.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
9.引用論證:「道理論證」的一種,引用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