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拳擊啟動速度訓練方法

拳擊啟動速度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5 07:18:39

A. 怎麼練出拳速度

首先是基礎練習,前臂力很關鍵,除了常規的負重出拳之外,有個簡單可行又效果不錯的方法,可以比較全面的在力量和爆發力上鍛煉前臂力,找一跟短木棍,中間綁上長繩子,繩子底下掛重物,然後兩手抓住木棍兩頭,將重物漫漫「卷」起來,然後再漫漫「卷」放下(卷的時候最好站好馬步,兩手平伸),如此反復,訓練的是腕力和前臂力,待手能夠承受之後「卷」的速度加快,自然可以逐步提高爆發力和拳速。在出拳時候要放鬆,然後用腰帶動肩膀,從而帶動手臂發力,另外待快要擊中目標的時候再用力,切記力氣不可從頭出到尾。速度:可以手握小重量的啞玲快速出拳最好用1磅的啞玲,2磅的也可以,不要超過3KG的,太重的話出拳的動作會變形而且握啞玲出拳和空擊要交替練習,比如說握啞玲出100拳,然後不握事啞玲空擊100拳,再握啞玲…… 1 出拳的力量訓練 一、正確的姿勢 在截拳道中,正確的身體姿勢是最省力而又最能達到出拳、發招效果的一種身體狀態。另外,平衡亦是良好的姿勢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此還要記住一點,身體、神經一旦過於緊張,便會失去身體的柔韌性與對時機的精確判斷能力,因為只有將手臂放鬆,才可以使出拳象閃電般的迅速有力。在掌握出拳技術之前,我們先來學會正確地握拳,不然手會在格鬥中受傷。如下圖所示,四指和指拇張開,把指尖卷向手掌,然後把拇指緊壓在握緊的四個手指上,且拇指尖延伸到中指中間。 出拳時,後腳跟也應象一個彈簧似地支撐著身體,並抬起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向前腳。後腿膝關節也應象前腿膝關節一樣稍稍彎曲,但要保持放鬆和穩定。而且真正的打擊動作,亦應象鞭子般揮擊而出,在攻擊對方的瞬間,才握緊拳頭緊張肌肉,此為保留實力的最佳方法。 二、髖部的運用 李小龍曾經說過:「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自臂膀,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髖)。」也就是說,如果僅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頭,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的。手臂只是力量的運載工具,而只有正確地運用髖部才能夠提供足以擊倒對手的力量。出拳前,應先使手腕向下微轉,然後在沖擊的剎那,再瞬間轉上,以增加一股螺旋勁去重創對手。在訓練髖部動作時,你可將一張大約20厘米長、寬的紙片吊至胸部的高度,以紙片為目標,由戒備勢或平行步站立,兩手自然握拳並置於胸前,肘部自然垂於身體兩側,眼睛要始終盯緊目標。為了使身體能夠充分運轉或順暢的發勁,可使膝關節微曲。轉動時,可使髖部作突然向右的轉動,且以前腳掌為軸,使身體重心迅速移向另一腳。而且在髖部轉動時,肩就應該跟著轉動。本技法練習的要領和關鍵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力量,髖要比肩稍早一點轉動,即由髖帶肩去付諸於猛烈攻擊之中,這是十分重要的。在這里,出拳擊打時,後腳跟應抬起,身體重心亦迅速移向前腳。實際上,在完成這個動作之後,後膝已經伸直,而此時所產生的沖擊力將是驚人的。 三、沙包練習 一旦掌握了髖部的正確運用後,就可以開始做擊打重沙袋的練習了,來發展攻擊的縱深性和滲透性技術。李小龍通過肘部的擊打來增加髖部力量的。然後再做擊拳練習。對於擊打重沙包,李小龍有以下提議:當你繞著它進行搏擊時,自身要始終守得嚴密,即要有真打的感覺。擊打重型沙包時,要竭力想把沙包打穿,而不是把力量集中在沙包的表面。這樣才能獲得較深和較強的「穿透力」。但擊拳時不應有探拳動作,而應直接打出去,並在攻擊目標時,為了輔助力量,另一隻手要猛地抽回,並向身體貼進,就象猛然關門一樣。另外,十分重要的是,還需使後腳跟進與後肩旋轉連成一氣,也就是以身體半面為軸,並用前腳支撐身體旋轉,使身體另一側可自由轉動,從而促成一記重力打擊的形成。李小龍的訓練中,喜歡用各式各樣的拳擊器械,常用的有手靶、盾牌和貼牆沙袋(三個各裝著砂子、石礫或豆子、鋼屑或鐵砂)。 內力練習 李小龍曾稱內力練習為「流動著的能量」。這股能量(內力)是由丹田而發,而不是由兩肩產生。做到這一點,可假設內力為「水」,而且水是由丹田送出,並在相當於水管的兩臂中流動。這樣手臂的前端就會變得沉重有力,同時還需保持手掌的舒展與放鬆,並感到好象水要從拳面湧出一般。而且此動作看起來手臂顯得有些軟弱,可實際上卻是非常有力的,因為它練習的是人體的內在力量,這是用眼所無法看到的。 沙箱練習 為了增強拳面的硬度,特別是食指與中指關節的殺傷力,可用裝著沙子或石礫的箱子進行訓練。

B. 拳擊速度怎麼練

速度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位移速度、肌肉速度、心理速度、動作速度和視覺速度的訓練。

【位移速度】指的是動作中突然改變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對慣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動等。

【肌肉速度】即是指以正確快速的動作克敵制勝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縮的速度。

【心理速度】是指用靈活敏捷的思維,快速找出對手破綻並思考如何挫敗對手、反擊對手的能力。

【動作速度】指的是快速選擇正確的狀態和姿勢,以技術動作攻擊對手的反應速度。

【視覺速度】是指眼睛能否在對手運動或靜止時迅速地發現其破綻。

【五大具體訓練方法
■30米跑練習
身體素質訓練採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這樣的距離,能發揮速度,提高下肢力量,還能提高協調性。
在跑步過程中改變條件,還能培養受訓者精神集中能力和應變能力。
30米跑練習包括以下內容:30米快速跑、30米變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側向跑。
■反應速度練習
一方進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對手進攻之前發現其動作,並准確做出防守動作。
■打靶練習
一是按照預定的順序,擊打拳靶,評定完成規定動作數量所需的時間;
二是規定30秒時間,按預定順序反復擊打拳靶。
■負重練習
如馬步推磚、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擊或擊打吊袋等。
■快速跳繩練習(半分鍾跳繩,計次數)
一是雙腳起跳一次,繩繞一周;
二是雙腳起跳一次,繩繞兩周。

【速度訓練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訓練動作,採用的動作是受訓者已熟練掌握的正確動作;
(2)擊打動作練習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0秒;
(3)專門性的動作速度練習應與實戰對抗動作相一致;
(4)訓練時要掌握好練習的間歇時間。

C. 拳擊的速度和反應要怎麼練

出拳是腰帶動肩,肩帶動拳,要用全身的力量去發力。

其他的就是
俯卧撐20一組,連續做三組就行,每組休息1分鍾;
仰卧起坐30一組,連續做三組,每組休息1分鍾;

要是有機會就去買兩個啞鈴,練習臂力,如果沒錢那就花兩塊錢買個跳繩,500個一組,三組就行,這個中間沒時間要求。

另外可以以一分鍾為限快速出拳練習出拳的速度,以增加爆發力。

不需要太多復雜的訓練,重在堅持,我練散打十年了,但是開始用啞鈴什麼鍛煉身體卻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至今也有十五年了。

腿的話主要就是靠跑步,耐力是長跑1公里以上,爆發力主要是短跑。

反應的話一般通過實戰來練習也可以通過打打乒乓球作為輔助練習。

D. 怎麼提高拳擊出拳速度

出拳速度和力量是相互的,有速度才有力量,沒有強大爆發力的肌肉速度也出不來。
一秒十拳如果真能打出來力量也很小,還沒出手已經准備收拳了,擊打梨球還差不多。力量和一秒幾拳關系不大,一秒多次出拳是刺拳,是試探進攻用的,刺拳要求收回快,所以力量小,速度快。重拳需要力量和速度,比如勾拳和擺拳,後手重直拳,不需要說一秒幾拳。
業余練習,首先端正拳擊姿勢,姿勢對了,出拳速度和力量自然就會上來,這點可以在網上看拳擊練習視頻。
自己練習速度可以拿輕啞鈴練習揮拳,或者擊打梨球,練習節奏感及速度。
練習力量最重要的是大腿,腰,背部肌肉,因為拳擊主要力量來源是大腿及腰背,這可以去健身房鍛煉。

E. 如何進行拳擊運動速度素質專項化訓練

業余拳擊運動現在的比賽分四回合中間休息一分鍾, 職業的有三個至十二個回合不等。運動員在比賽中除了、暫停、分開與對手對持時就是進攻、防守、移動。這就要求運動員不光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絕對的力量、快速的擊打、防守與靈活多變的步伐;還要有拳擊運動員制勝的法寶: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這三個方面既有聯系, 又有區別, 故拳擊速度能力提高的途徑也具有多方面的特點。那麼如何進行拳擊運動速度素質專項化訓練呢?

一, 分解練習。

由於動作反應是通過具體的、有目的的運動動作及其組合來完成的, 因此採用分解練習能充分利用動作速度向簡單反應速度轉移效果。分解練習是相對完整練習而言, 就是分解回答反應的動作, 使之處於較容易或更為簡單的條件, 提高分解動作的速度來提高反應速度。如:原地出拳, 單拳上步出拳, 快速上步、退步, 兩人配合的單拳實戰等。

F. 男子拳擊運動員速度影響因素和訓練方法是什麼

拳擊運動的逐漸專業化和激烈化,使得該運動對於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在拳擊運動中,運動員的出拳速度、移動速度、反應速度都依賴於科學、綜合的訓練方法。對於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來說,肌肉力量是保證速度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反應速度依賴於運動員的經驗判斷和戰術訓練。本文分析了男子拳擊運動員在訓練中的速度因素和綜合訓練方法。

G. 怎麼提高出拳速度和力度

出拳速度的練習,建議打紙片,要有穿透的意識,長此以往,可以練成強大的穿透力以及快捷無比的速度。李小龍生前很喜歡打紙片。我在練習武術過程中的體會主要有兩點。
1、要提高出拳速度就要使筋骨、肌肉高度協調統一。需要一個動作千錘百煉,功到自然成。有一個小方法就是體會摩擦力。「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拳若是空洞的打出自然較慢沒有力道,然而適當運用摩擦力,出拳時在意念中就要克服摩擦力,實際上摩擦力並不大隻要帶上一點就能使出拳迅猛很多。
2、要使神經系統高度協調統一。李小龍到後來之所以要電擊自己的身體,實際上就是為了訓練自己的神經系統使之能高度協調統一、反應靈敏。但是這個方法不太安全,我個人認為比較安全、科學的方法應該是從中國傳統武術的「站樁」中習得。
我看問題可能是出在"前些時間一直在鍛煉體魄"上."以前力度不錯,最近反而慢了".
拳擊的訓練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大運動量的苦練,另一種是在飲食好,練習場地優越,環境宜人愉快輕松地訓練.
我們訓練的目的就是提高戰勝自我的能力,但這種提高是循序漸進的,急不得,
急於求成看似快了其實是慢,過分的訓練容易使人疲勞,並會使出拳力度減小,會產生惰性,如果在訓練中只注重體力訓練,進行過分的不合理的基本力量練習,雖然能增強肌肉的力量,但卻失去了速度力量,這對拳擊或一切搏擊運動員來說都是不利的.所以要合理的分配體力才行,力量練習不可過多,各種練習都要兼顧,最終一組好的訓練是讓你累的象要散了一樣,而又找不出究竟是哪裡最累來才是較好的訓練計劃.如果一段時間里出現食慾不振,眼力差,皮膚不緊,精神不振,體重下降就是就是出現了"疲勞現象"了,要進行上邊說的"調整性訓練"才能盡快得到恢復(這往往都是用在賽前的訓練安排上)
關於出拳的力度練習,不必非要追求"一拳三米"喲,如果對手在向前沖刺時正撞上你打出的重迎擊拳,這樣二合一的力量是很大的,雖然此時的對手沒有被你打的退後一步,但過不了半秒鍾他卻原地腿軟倒地,另一種情況是,你用連續左刺拳將對手干擾的節節後退,在對手沒有調整好步伐時你突然跟上一記右直拳,
就可以將對手打的倒退著出去三米而倒下甚至還要多,但對對手的"威脅"較小,所以三米不三米的意義不大.練習出拳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擊打沙袋,但一定要兼顧好和速度的練習相配合,另外還要通過啞鈴練習手腕的強度,以及小杠鈴的頭後爆發舉(增加三頭肌的力量),卧推杠鈴也可提高出拳力量,但重量不要太大以免降低出拳的速度.總之,力量的練習千萬不要"過",要培養你的拳象子彈一樣的具有"穿透力",而不是象相撲選手一樣將對手"推"出三米.
另外,擊打力量的來源不只是力量,它取決於三個因素:
一,擊打的准確性.
二,擊打的速度.
第三才是擊打的力量.
最後祝你練就一副鐵拳!

H. 拳擊運動員訓練速度的方法

速 度 訓 練

--------------------------------------------------------------------------------

「要想提高速度,必須練習快速運動。」———李小龍———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如果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全力進行擊打的話,那就會喪失速度。但是,如果動作遲緩,而不能將前面所練就的力量和速度結合起來,那麼在訓練中練就的速度或者是力量將是無用的。

一個非常優秀的拳手可以不費什麼力氣就能給對手以更狠、更迅速的打擊,而他卻不被對手所擊中,這就是因為他總是在對手恰恰要起腳或出拳之際,先行擊中了對手,當然這有一個時機問題。不過,這也就說明了速度與時機完美結合的重要性。

速度訓練的其它因素

速度訓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位移速度、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但技擊運動對速度素質的要求,則突出在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上。因此,對抗中對各種信息反應的快慢和出招攻擊的快慢,是取勝的關鍵因素。

一、反應速度的快慢

在技擊實戰或訓練中,反應速度的快慢,取決於信號通過反射弧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所謂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動所經過的神經通路。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二、影響反應速度的主要因素

(1)神經中樞的機能狀態是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之一。休息不好、疲勞時,反應就會遲鈍;如機能狀態良
好,且興奮性適度、精神放鬆、注意力集中,反應就快。
(2)反應速度與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關。即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會越快。

三、反應訓練的手段

(1)利用突發的信號,訓練拳手對信號的反應速度。在這里,可根據情況用簡單或復雜的信號進行訓練。

(2)移動目標和選擇性練習。即在目標移動變化的不同情況下,讓拳手迅速做出反應,或隨著各種信號的
交替變化,讓拳手迅速做出相應的選擇。

四、獲得速度須注意的事項

(1)為減少粘滯性和增強靈活性而做專門的訓練。
(2)掌握正確的姿勢,因為姿勢是一切行動的基礎。
(3)培養視覺與聽覺的洞察力。
(4)對習慣方式做出快速反應,並對突然的變化予以相應的反應。

五、使反應延長的原因

(1)當你特別容易激動時。

(2)你十分疲勞時。

(3)當你不再訓練或不能堅持訓練時。

(4)當你的精力或注意集中不起來時。

六、提高速度的條件

(1)經常練習或增加自己手法與步法的機動與靈活的變化。

(2)動作的精簡。

(3)疲勞的克服。

(4)充分發揮和利用肉體與精神的警覺性。即充分運用你的想像力,並預想你的對手可能如何發招攻擊,
並使自己的心理處於實際搏擊狀態。

七、動作更快的要素

(1)首先做熱身運動或准備活動以減少肌肉的阻礙,並增加肌腱的彈性與肢體的柔軟性;以便調整以適應
更高技能的生理運動狀態。

(2)保持肌肉的適當收縮,以便使手臂像壓緊的彈簧一樣,一放鬆便會彈出來;其次是「肌肉的自由」,
亦即不受任何緊身衣服所束縛。

(3)精神的貫注。

(4)養成快速敏銳的視覺習慣,好養成快速反應的習慣。

八、對手反應加長的時機

(1)在動作完成的瞬間。

(2)外在刺激較復雜時。

(3)對手在攻擊前的吸氣或做准備活動時。

(4)對手攻擊完畢而收手時。

(5)對手注意力與眼神分散時。

(6)當對手心理與身體失去平衡時或受憤怒、恐懼等情緒影響時。

出拳速度的訓練

動作速度的快慢,除了取決於信息在反射弧各環節中傳導速度快慢外,還與神經系統對肌肉指揮能力有密切關系。下面將李小龍訓練動作速度的主要手段介紹如下。第一、需藉助於信號刺激的節奏來提高動作速度和技擊實戰的節奏感。例如李小龍藉助快頻率的音樂,來訓練自己伴隨音樂的節奏而做出快速、協調一致的快速動作的能力。這樣能使自己的技擊節奏變得飄乎不定,迫使對手無法捉摸和利用,此亦為技擊之終極目的。第二、要縮小完成動作的空間或縮短完成練習的時間,來提高動作速度。而且對相同的技術動作,反應的時間越短愈好。第三、加大練習的難度,把在較困難的條件下完成動作時獲得的效果,轉化到動作速度上。例如,當你進行拳打腳踢時,可在臂上或腿上負重,而當去除負荷時,動作就會加快。

那麼,怎樣練習速度呢?首先要擊打速度球,再者是合掌練習與配合訓練。

一、速度球練習

李小龍認為速度球不但能訓練你進行靈活閃避,還能使你迅速重復出招。要想提高速度,就得將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因為如果你在任何時候都全力進行擊打的話,那就會喪失速度。在截拳道中,速度球除對提高專項素質有明顯效果外,亦能使習者掌握各種出擊角度,且手腳兼習。利用這種器械對訓練視覺反應、神經反應、判斷攻防距離及速度等均有極大的幫助。速度球的具體練法是:一般都以占優勢的前手進行快速攻擊,而後手則進行力量攻擊。但是,隨著技藝的提高,雙手可用各種方法自如地出拳去打擊。在這里,攻擊的時機尤為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在擊拳的節奏變亂,球出現晃動時,要先阻止球晃動,然後再出拳,因為對著晃動的球擊拳,簡直是在作愚蠢的冒險,因為這樣擊易損傷腕關節和手,以及破壞了自己的動作韻律,故不可取。

二、合掌練習

在截拳道的訓練中,對於速度的訓練,這是一項有效的練習,另外對反應的提高也頗有效。練習時,李小龍可站在離陪練約一臂遠的距離外,並讓陪練兩手在胸前分開約30厘米;此時,李小龍可將拳頭從其兩手之間穿過而打向他的身體或面部,但應注意,不要讓對手的兩手夾住自己的拳頭,為了保護對手,可讓對手戴上護具,以確保安全。如果同伴沒能夾住你的拳頭,你可讓他再縮小兩掌之間的距離到20厘米,同時你也可離他遠一點,以增加練習的難度。

三、配合訓練

在任何訓練中,引起拳手疲勞的因素很多,情緒便是其中之一。良好的充滿激情的情感才會使人的大腦神經活動處於興奮狀態,對肌肉和肌體能力也能起促進作用,還可以增加力度,並同時伴有愉快的心情與自信心等。對訓練的興趣是拳手形成積極性情緒狀態的主要源泉。另外,能否激發拳手的訓練興趣,不僅與訓練內容與拳手的興趣和愛好有關系,而且與訓練方式、方法也有關系。

踢腿速度的訓練

象李小龍這樣優秀的拳手,踢腿時看上去總是那樣輕松自如,巧妙准確,優雅悅目。他沖向對手時,即能輕而易舉地出腿攻擊,又能自由地離去,似乎總能機智地攻擊對手。而他的對手在其面前不但找不到准確的時機,反而泄露了自己的意圖。眾所周知的「李三腳」便是靠極快的速度來保證其實戰效果的。

一、決定腿擊速度的要素

截拳道以快速猛烈、剛勁及旋風般的腿上功夫著稱於世,不過訓練起來卻很困難。李小龍曾經說過:「闖盪江湖,全憑真功夫,任何只憑僥幸的心理都將避免不了失敗的厄運。」而要想練成他那閃電般的腿法絕技,必須先了解和掌握決定腿擊速度的要素。這些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放鬆:李小龍說過:「放鬆並不意味著散漫鬆懈,更不是遲緩。」對於一個優秀拳手來說,放鬆還避
免了人體主動肌與對抗肌不協調所產生的肌肉能量較大和容易引起或過早疲勞的憋病,使動作由攻擊
的預備到攻擊完成之間動作所費時間最短,也就不至於因肢體緊張僵硬,而使起動遲綬、踢擊遲緩、
回防亦遲緩。

(2)姿勢協調正確:李小龍曾規定,動作的姿勢應當遵循一定規律,而這個規律並不是側踢腿一定要腳跟
著力那麼呆板(李小龍曾說過,只要能擊倒對手便是高超的藝術,而不論你採用什麼方法),而是說
所彩的動作,所發放出的姿勢應當最省力、最直接,而不應有多餘、附加的、會牽制人體發起攻擊、
並容易產生疲勞或拉長攻擊線路的現象出現,這是確保速度的契機。

(3)有效的調整:作為拳手,即不可能也無必要永遠保持快速的攻防速度,有經驗的拳手會有效地調整速
度,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節省體力,以便提高快速攻擊的命中率,並且能製造疲勞的假象,來迷
惑對手,從而最終擊潰對手。

二、腿擊速度的訓練方法

截拳道腿法速度的練習有速度球練習、沖刺跑練習及拳擊手墊練習。

(1)速度球練習:此項練習與拳法速度訓練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改拳法為腿法。

(2)沖刺跑練習:沖刺跑對於練習移步和出腳速度非常重要,因為在跑的過程中,每秒可出腿7-9次,
如果將此速度運用到搏擊中去,可使你的技藝有一個飛躍。沖刺跑練習對於提高腿擊爆發力也很有用。

三、拳擊手墊練習

在練習時,李小龍的夥伴可以自行控制高度和距離,使李小龍踢擊活動中的目標,從而產生一種真打的感覺。另外,由於持手墊者具有很大的動機性和手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即使你發出了最大的攻擊力,也不易踢傷對手,故李小龍可以全力以赴的進行訓練。

腹 肌 訓 練

--------------------------------------------------------------------------------

李小龍擁有強有力的腹力。他常說:「最重要的格鬥形式之一就是拳擊。為了適應拳擊,腹部必須要能夠經得起拳擊。」為此,他綜合編排了幾種練習:

在一塊斜板上做「仰卧起坐」:如右圖中所示,綁住雙腳,屈膝,兩手放在頭後,向兩腳方向抬起身子,這樣反復練習,直覺腹部疲勞為止。當你能夠做至100次之後,可將啞鈴或杠鈴片放在頸後做仰卧起坐。

也可以坐在板凳的邊緣上面,讓助手緊按住兩腳的踝關節,使練習者充分伸屈身體。如果用單杠,也能增強腹肌力量。即兩手握杠懸垂,然後慢慢抬起兩腿,直到兩腿抬至水平位置,保持姿勢,時間越長越好,每一次做都要盡量超過上一次的時間。

另一種增強腹肌的方法是躺在地板上,背部與地板貼平,然後慢慢地抬起頭,直到能看到腳為止。兩腿並攏伸直緩緩抬起,盡量抬高,然後兩腿還原,反復數十次,直到力竭為止。如有舉重凳,也要象上圖二那樣做練習。這種練習對於增強腰背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好處的。為了增強腹部力量,也可用一個實心球讓助手投向自己的腹部,在抓住球之前,讓球打在自己身上。如果是單獨做這一練習,則可用重型拳擊袋代替實心球,擺動拳擊袋,站袋撞擊身體。腹部受打擊時須向外鼓氣並緊張肌肉。且擊打要由輕到重,切忌急於求成。

在李小龍練功的所有身體部位中,他的腹部肌肉是最引人注目的:接觸時堅如岩石,耐攻擊,輪廓鮮明。李小龍認為,腹部是格鬥技需要的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因為實戰中,每個動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腹部功力。可能更重要的是:「腹部」類似於外殼,能保護你的肋骨和明顯器官。

李小龍是一個健康迷和公認的頂峰格鬥士,總是在尋找能使他的身體達到最佳狀態的新方法,經常利用新方法竭力達到最佳效果。他感到,他當年的許多格鬥士都缺乏能夠銳化其擊技的健康身體。他在他的蓍作《截拳道》中寫到:「鍛煉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應把絕大部分時間用於發揮技能,極少的時間用於發揮參賽時用的技巧上。」

黑帶雜志經理米托.尤耶哈拉回憶道:「李小龍總是感到,如果你的腹部不發達,你就沒有權利做任何艱難的武功。」李小龍的妻子琳達認為,他的前夫「是一個腹部訓練迷。」他總是做俯卧撐,羅馬椅運動,抬腿和嗄吱嗄吱地咀嚼等運動。根據李小龍的某些訓練日記記載,他日常的腹部訓練包括:

擰腰4遍,每遍90次;仰卧起坐4遍,每遍20次;抬腿4遍,每遍20次;斜扭4遍,每遍50次;蛙踢4遍,每遍50次。

李小龍繼續研究了這種方法,對仰卧起坐,側彎,抬腿,下彎扭動和後彎等項目,補充了一些內容。

下彎扭動練習是一種特殊困難的技巧,李小龍將它用於鍛煉腹部功力。躺在長凳之後便用雙手抓住附屬支柱,而且只靠他的雙肩支撐來抬身。之後將膝蓋鎖緊並伸直,讓下背抬離長凳,即可實施抬腿練習。李小龍的合作明星博洛.揚回憶道:他的朋友李小龍做這個練習的時候,只將肩胛骨放到長凳端部,使他懸浮的雙腿和人體軀干水平地離開長凳。「這樣,他就能使自己完全水平地位於半空中了。」

當然李小龍的洗衣板式的腹部肌肉不只是來源於腹部訓練,他還是一個心血管調節的熱情支持者,並經常跑步、跳繩和騎訓練用固定的自行車等。李小龍跑步的距離一般是2到6英里,時間大約15到45分鍾。根據李小龍的朋友和夥伴演員鮑勃.韋爾的介紹。李小龍是一個出色的5英里田徑運動員。他倒退著跑,頂風短跑一英里,走一英里,跑一英里……李小龍騎訓練用固定的自行車的時候,能夠交替運行,他能騎45分鍾(大約10英里)。李小龍的學生赫布.傑克遜回憶起了李小龍用來增強其肌肉力度的另外一個比較特殊的方法。根據傑克遜的介紹,李小龍騎訓練用固定自行車的時候,扎的是一種桑那腰帶,他堅信,這種腰帶能聚熱於腹部肌肉,有助於減肥。

李小龍尋找增強腹部功力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食物。根據琳達的介紹,他搬到美國之後不久,就開始對攝取食物認真起來了。他對有利於健康的食物與高蛋白產生了興趣。「他一日幾次攝取奶粉、冰水、香蕉、蛋、菜籽油、花生汾末和巧克力冰糕。」琳達回憶道,李小龍腰部在26與28英寸之間變化。他還飲用自己用蔬菜和水果———蘋果、芹菜、胡羅卜等,經由電動攪拌器調制而成的果汁。

李小龍食用少量素食和大量水果與蔬菜,在後來的幾年當中,他非常善於利用維生素補品,每天都為自己配備適量的維生素。

耐 力 訓 練

--------------------------------------------------------------------------------

武術運動員最容易忽視的訓練之一就是身體素質的訓練。他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增強技巧和技術,而在身體素質方面卻訓練得很少。李小龍是一位典型的健壯人物。他每天堅持訓練,從不讓工作干擾訓練。他每天要在24-25分鍾內跑完6.4公里路。沒有專門的跑步場所,他經常在海灘、公園或樹林里進行練習。他經常在跑步完之後立即騎固定架自行車。李小龍把跳繩作為日常訓練的另一種耐力性練習。這種練習能增強耐力,能使腳下變輕。(科學證明,十分鍾的跳繩的運動量相當於30分鍾的小步跑)。

跳繩對於增強平衡感也是很有幫助的。方法是:用一隻腳跳,另一隻腳向前抬起,然後交替,繩子每轉一周就變換一次,跳的節奏加快,減小手腕、臂擺動的幅度,當繩子繞過時,腳稍微跳離地面,剛好讓繩子通過。跳3分鍾(大約相當拳擊比賽一個回合),然後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每次訓練三組即可。當覺適應這種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而連續做30分鍾的練習。

只有嚴格地、連續不斷地練習才能增強耐力。迫使自己進行極限訓練,練得上氣不接下氣,准備全身酸痛一兩天。被認為最好的耐力訓練方法,是在一段較長的訓練時間里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練習。一般要經過數年的時間才能達到耐力的最佳狀態。然而,一旦停止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耐力就會很快地消失。

閱讀全文

與拳擊啟動速度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信網路優化的常用方法 瀏覽:774
數據分析包含哪些方法 瀏覽:613
88打六折怎麼計算方法 瀏覽:338
藏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711
41的豎式計算方法 瀏覽:944
如何快速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 瀏覽:919
centos安裝軟體的方法 瀏覽:288
掛衣架安裝方法和步驟 瀏覽:908
乙肝表抗定量檢測方法 瀏覽:604
戒酒什麼方法最快 瀏覽:336
拉力測試儀使用方法 瀏覽:245
電子放大鏡使用方法 瀏覽:971
冰梯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84
榻榻米和床連接方法 瀏覽:192
雜土渣土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698
冰用哪些方法溶化 瀏覽:633
中國移動寬頻電視網線連接方法 瀏覽:816
簡單有效的去扁平疣方法 瀏覽:526
鳥簡便方法怎麼畫 瀏覽:831
選擇高層管理者最常用甄選方法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