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採用參觀法進行美術欣賞教學
連雲港市厲庄高級中學
由於美術學科的主要教學特點是形象性、直觀性,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除了採取講授法、討論法等方法之外,還經常採用參觀法。尤其是隨著當代展覽業的逐漸繁榮,美術課在現場上課的機會逐年在增加,這就必然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如何在現場教學中實施參觀法?以下的思路也許會為美術教師帶了一些啟發,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參觀法的概念、特點以及要求
參觀法廣義的界定是為了進一步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在感性上有所認識,組織學生到大自然或社會特定的場所、觀察,接觸客觀事物或現象,獲得新知識、鞏固驗證已學知識。從美術學科教學的角度看參觀法也是現場欣賞法,就是結合美術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家作坊等地參觀,在此過程中,「觀察比較」、「接觸認識」是參觀法教學的關鍵。學生會在現場近距離地接觸、感受、客觀物象,激活間接知識和信息,用感受和體驗再將知識「盤活」,從而加深印象,鞏固驗證所學知識。
參觀法最大的優勢:1、資源鮮活、生動,引發出學生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學習積極性高漲。2、教學空間被拓展,使教學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突出了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參與性與研究性,在欣賞中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感受了學習、研究的樂趣。但相應地也存在著制約性,如:組織學生參觀的時間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制約;參觀場地空間大小與參觀人數之間的制約;學校與參觀地之間距離的制約。
因此,實施參觀欣賞法之前應做到以下幾點:1、准備活動。准備活動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上課教師的准備,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的情況做好現場欣賞的計劃。自己提前到參觀現場了解情況,將現場欣賞的重點、難點以及與教科書有關的內容做好記錄,同時還要了解場館參觀的要求、注意事項。二是教師要使學生明確現場欣賞的目的、意義、重難點和學習關鍵以及與教學相關內容,避免參觀活動的盲目性。三是爭取學校方面對該項活動給予相應的支持。2、教學實施。在參觀中,應採取有效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場欣賞活動,依據個人的學習情況、結合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有的放矢地的收集資料,使現場欣賞活動真正得到實效。3、觀後小結。指導學生結合教學任務和個人所看、所觸、所感、所思整理有關材料,談感受或撰寫報告,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在實施參觀法的過程中融入課程理念
參觀後,教師要引導學生組成同伴互助式的研究性小組,將現場欣賞,收集的資料,歸納整理成收獲提綱和有質疑提綱,與同學、老師交流,逐步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將理性認識在師生間探究,進一步驗證已學過的知識。這樣做的意義在於:將發現、探究問題的研究性學習貫穿在現場參觀和體驗中,從而改變了學生單純依賴於接受式的學習方法而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現狀,學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研究專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當然,在現場欣賞法實施中能否引發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也與學生的情況有關,一般來說比較適宜在高中、初中階段進行,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進行與其知識相適應的現場欣賞性學習活動。景色秀麗洋溢著生命活力的大自然、豐富而現實的社會生活、布滿歷史與文明脈絡的博物館以及五彩繽紛寫滿個性和浪漫的美術館,不僅是學生喜歡的去處,而且是學生永遠嚮往的地方。正如盧梭指出的那樣:「要做各種各樣的研究,就應當實地去觀察而不應當僅僅是念書本。」(盧梭:《愛彌兒》)
美術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因素,直接制約和影響著現場欣賞法(參觀法)的正常實施和取得的成效。比如大連第十五中學,他們在組織學生進行影視欣賞教學之前,授課教師先去觀看片子,了解影片故事內容,查閱片子源頭。如根據王安憶的小說拍攝的影片《長恨歌》,教師先找來小說閱讀,向學生簡介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和其主人翁身份,並布置觀賞任務,使學生帶著目的和興趣走進影院,進而改變了學生以前把看電影、電視作為單純的娛樂活動的做法,讓現場欣賞、現場體驗,提高鑒賞能力實實在在地走進每一位學生的生活。
三、課例
[課例1]欣賞《長恨歌》
--在欣賞影視作品之前的准備
關於電影《長恨歌》
(一)原著:《長恨歌》,當代中國著名作家王安憶的長篇代表作。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次出版以來,前後共增印22次,總銷量達五十萬冊以上……並有中文繁體和英文、法文版行銷港台澳、東南亞及全世界……《長恨歌》,以浮雕與工筆交錯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一個「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暫而虛幻的浮華之後,是無盡的失落、劫難和追悔……
《長恨歌》是一出精緻的、破碎的上海舊夢……
「王安憶的《長恨歌》描寫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將這座城市寫成一個在歷史研究或個人經驗上很難感受的一種視野。這樣的大手筆,在目前的小說界來說,仍是非常罕見的。它可說是一部史詩。」(李歐梵教授語)
(二)故事: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有著精緻的家常美。她既有為人處世的世故,也有愛恨交織的情意。1946年,17歲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了命運多舛的一生。她先是做了某大員的「金絲雀」,上海解放前夕大員遇難,王琦瑤又成了普通的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復雜關系,想來都是命里註定。80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與女兒的男同學發生畸形戀,最終被失手殺死,命喪黃泉。
一個女人40年的情與愛,被一支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
(三)主演王綺瑤,《長恨歌》中絕對的主角,是個「只要做女人,其他什麼也不做」的女人。要把這樣的人物塑造在銀幕上,沒有點真金白銀的工夫,是不行的。
(四)導演:關錦鵬,一個在華語電影圈裡響當當的名字!
(五)出品:《長恨歌》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及香港成龍英皇影業公司聯合出品。
(六)日程:一部電影的製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製作日程表(略)
講授:
「無論是講述橫越百年的歷史,還是講述瞬間的情感,在電影中所給編導者們的就只有'90分鍾'而已,而且在這'90分鍾'里要把整個的故事情節講述的清楚完整、合情合理。因此,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每一個場景都是被精心安排設計過的,每一件道具都是有意義的,我們需要去琢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仔細地聽每一句話,看每一件東西,對看到的、聽到的要仔細想想,這樣才能真正地品味出電影的味道來,如果看完電影只是知道了電影的情節,那影片就是白看了,就是在浪費時間。而我們還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先不要去懷疑導演,先去努力地理解影片,而不是讓影片按照我們固有的邏輯去發展,然後去評判。」
電影藝術可以從不同的層次與角度去欣賞,故事情節只是作為形式的方面。現在的很多電影已經在慢慢脫離這種形式,從而使得電影變得跳躍,有人將其稱為故事情節鬆散不連貫,我卻認為作為觀者這一方面可以忽略,我們可以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一部電影--電影畫面的質感、構成感、台詞中的深刻寓意等等。
四、參觀法對教師的要求
參觀法對美術教師的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是:課前教師必須准備大量與美術作品相關的資料,包括人文、歷史、政治、地理、宗教、社會科學等,以備欣賞時使用。欣賞時為了不引起學生的枯燥感和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應選擇最優秀的、最典型的、最具說服力的作品,因為只有這樣的作品才具有典範性和藝術准繩的意義,才能陶治情操,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才能為使他們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品位有修養的人打下基礎。正如19世紀德國著名作家、美學家歌德所提出的那樣:「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養成的。」因此實施欣賞法課前的准備活動關繫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影響他們審美習慣的養成和人文素養的形成。
在此基礎上,還要求教師多閱讀相關書籍和影視作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和機會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館以及藝術家作坊參觀學習豐富自己,同時還應關注各種建築藝術、民間美術,親臨現場、感受歷史,體驗滄桑,增加閱歷,提高修養,更要注重姊妹藝術的滋養和相關學科領域內容的涉獵,逐漸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專業學識,有較強學科教學能力,修養全面.人文涵養較高的美術教師。
『貳』 小學美術教學措施有哪些
一:以語言傳遞知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學方法。這類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評講法等。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這類教學方法包括觀賞法、演示法、參觀
法等。
三:以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這類教學方法包括臨摹法、寫生法、創作
法、設計法、製作法等。
盡量採用直觀教學 有條件的可以去現場參觀例如陶器 泥塑 等,要想盡辦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找他們能做到的繪畫或手工等。
『叄』 美術課教學方法
以中小學為主要對象常用美術教學方法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和標准。以學生學習活動內容(領域)來劃分,美術教學法可分為繪畫教學法、工藝教學法、欣賞教學法、創作教學法等。各類教學法還可以再細分。我們根據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信息來源及主要活動方式,對當前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大致歸納如下:
(一)體驗性美術教學法:以美術感受情感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感受鑒賞美術作品的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美術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包括:
美術欣賞法。欣賞法是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內容及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態度,崇高的審美理想和鑒賞能力。欣賞法的特點是通過教學中的欣賞活動,使學生產生出積極的情感反應。
在美術教學中組織欣賞活動的方法大致包括:
一是引起學生欣賞的動機和興趣;二是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三是組織與指導學生參與體驗分析評價等實踐活動,以使學生的審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進一步升華;四是注意欣賞活動中學生個性、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美術作品欣賞,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課業。其教學一般有專題欣賞、隨堂欣賞和現場欣賞。對小學生來說,隨堂欣賞是重要的教學方式。由於欣賞的作品與學生所學的聯系緊密,使其更能領會美術形態特點和藝術美。因此,教師要重視隨堂欣賞教學。對中學生來說,專題欣賞和現場欣賞更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並能有效地擴大他們的知識容量。適當地穿插一些隨堂欣賞也能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
美術作品欣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介紹藝術形式和內容;二是從生產的作品時代和藝術家本人情況聯系起來分析作品,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其三,從剖釋形象入手分析作品。其四,抓住作品的特徵,作具有本質意義的分析。最後,從表現技巧與藝術功力去分析作品的藝術成就。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美術教師配合講授,以示範性地作畫、製作表演或將教具、范畫展示給學生觀看,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的方法。美術教學的許多技法問題僅用語言講述是不夠的,必須藉助於演示,使學生直接獲得直觀視覺信息。通過直觀感受,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對教師製作、繪畫過程的系列表象活動,使其獲得深刻印象。在演示的同時,教師再配合語言以「畫龍點晴」的講解,讓學生在一目瞭然的情景接受新的知識和技法。美術教學的這種演示過程,對學生具有巨大的魅力,是極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
演示的種類包括:實物、模型演示;范畫、范作演示;幻燈、電影、錄像演示;繪畫、工藝製作示範表演。
按教學內容又分為:繪畫,製作方法步驟演示;工具性能及技法特點演示。
演示法的運用:一般按演示的准備情況,可分為有準備的演示和即興演示兩種。有準備的演示是指課前做好教具、范畫、幻燈、錄像和演示的安排,進行有序的展示、講解和演示。即興演示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了學生在繪畫和操作過程中存在著共同性的問題,而產生的即興的「教學機智」,馬上予以示範演示,使得學生存在的共同性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運用演示法的要求:
1.演示的准備工作要充分,組織要周密,演示工具應在課前准備齊全,課前應安排好展示的教具順序,不可丟三忘四。
2.演示內容與講述內容要一致,講述與演示順序安排要得體、配合要緊密,一般情況下邊講解、邊演示效果較佳。例如,寫意中中國畫的如何持筆,如何蘸水,如何蘸墨,如何行筆、畫法等,邊講邊演示,學生理解快、領會深。
3.展示的范畫、范作要精選,確能起到示範作用。掛圖要大,圖象要清晰,以便後面學生也能看清楚。要注意置放和懸掛演示的教具的位置。
4.教師示範表演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位置,不可擋住畫面或實物,要使演示的過程讓不同座位上的學生都能看到。在黑板的右邊教師側身演示為較佳位置。工藝製作教學的演示,如剪紙、泥塑、折紙等,由於物象很小,教師要注意自己所處位置的選擇,每演示一步驟要適當調換身體之間或向學生靠近展示,以使全體學生都能看清楚。個別輔導時,修改學生作業的演示,要注意學生的位置,使自己的手臂不擋住學生的視線。
5.教師示範表演要注意工具的選擇。例如,素描塗調子的技法示範表演,用細鉛筆演示就不合適,因為後面學生看不清細細的鉛筆線條,可以改用大炭精棒代替鉛筆演示,但要向學生加以說明。
6.演示時機的選擇。演示時機和教學效果密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出示教具、掛圖和技法、製作的演示時機要適當,出示過早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集中精力聽課時,大腦皮層出現聽課的優勢興奮灶,也叫優勢中心。如果教具出示過早,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去看教具、掛圖。造成優勢興奮灶的轉移,學生的聽覺優勢興奮灶被破壞,結果在視覺區上又出現了視覺優勢興奮灶。這就剝奪了其它區(如聽區、運動區等)的耗電量,於是就影響了其它區的正常功能。如果學生只顧看掛圖、教具,就分散了聽課的注意力,教師講課的內容就被忽略了。教具、范畫等出手過遲,也會降低其效果。因為講述的中心已過,教師一般不再詳細講解這些內容,而使講述內容與教具脫節,效果更差,甚至起反作用。因此,出示教具的時機掌握應恰當,同時還要注意出示教具的順序。注意技法有難度的局限性,要先易後難,先簡後繁,可以調動學生思維過程的遷移能力。自然的接受所有教具的內容和加強對作畫技法步驟的理解。第七,運用演示法教學,在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應注意課堂紀律的組織。
(三)觀察比較法。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准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
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
1.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
物象特徵:包括形體、結構、比例、色彩、明暗等。
神情、動態、活動情景及情調。
物象的關系及空間位置。
2.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形象的特徵、形象與畫面的比例。
位置布局、形象間的關系。
黑白灰關系、虛實關系。
色彩的對比諧調、造型特點等。
無論是對物象的觀察,還是對畫面的觀察,都是在比較中進行的。例如對物體比例的觀察,無比較便得不出自身的或相互間的比例關系。明度的觀察,不進行物象間明度的比較,就得不出黑、白、灰之間暗度差別的變化關系。色彩的觀察,不進行相互間純度、釋度的比較,就不能正確感知其色相特點。虛實的觀察,不進行比較,則看不出虛實、強弱的對比關系。畫面構圖的觀察,不進行表現物象與畫紙的比例關系的比較,便無從判斷構圖布局的好壞。因此,觀察比較法是美術教學的一種方法
『肆』 述學前兒童美術教學方法中的觀察法
一、注重觀察的角度
北宋詩人蘇軾游廬山寫到:「橫看成嶺車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絕句。這句古詩其實說的就是觀察角度的問題,形象的描寫出不同的觀察角度會得出不同的形象特徵的結論。就像大家吃飯的碗,正對著觀察者的時候碗口是正圓形,側面俯視的時候碗口變成了橢圓形,蹲下仰視的時候碗口變成了一條弧線。孩子們小,雖然不能講述透視原理,但是可以讓他們感受近大遠小的關系,例如高與低、大與小、正與反、長與短等等。觀察的角度一定要全面,這樣才能更加完整的看到事物完整的一面,對事物了解得更加徹底。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對比之後,反映在畫面上的事物的形狀就不會太離譜,很自然的解決了像與不像的問題。通過仔細的觀察可以發現生活中很多奇特有趣的事情,這樣也調動了孩子們的觀察積極性。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主動一些,也許就會看到另外一個美麗的世界。
二、注重觀察事物的特性
比如向日葵,孩子們更喜歡叫他向陽花,但卻有些孩子卻不知道自己吃的瓜子就是它的籽兒,還有一種向日葵被稱為油葵,專門用來榨取食用油。這個花總是喜歡面朝太陽,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向日葵會面朝太陽一直隨著太陽轉一圈。這是因為向日葵必須吸收夠充足的陽光才能更早的長大成熟少兒美術教學中觀察的重要性少兒美術教學中觀察的重要性。只有等到成熟後,花瓣幾乎落盡,整個結滿瓜子的餅就會面向地面下垂,不再隨著太陽轉動。向日葵的葉子和花朵一樣,隨著太陽轉動。葉面寬大,總體成桃心兒的形狀。桿兒粗壯,高的有近兩米高,矮的也有一米左右,桿兒身上有比較柔軟密集的毛刺。一顆向日葵可以開出多個向日葵花,但是農民伯伯為了早日成熟、提高產量往往不等這些花兒盛開便全部摘掉,只留下一個,這樣就有充足的營養供它長大成熟。
三、觀察時間的選擇
因為事物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變化。這個有很多例子,比如牽牛花,也俗稱喇叭花,花口呈五邊形,晚上五個邊就會縮在一起,陽光出現再盛開。有時中午烈日當空,五個邊也也會縮在一起,形似花蕾。再比如畫太陽,清晨和中午和傍晚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少兒美術教學中觀察的重要性文章少兒美術教學中觀察的重要性,孩子們在繪畫中會自然而然的將這種現象融入到畫中。
四、老師要走進孩子的世界中去觀察
當孩子們把他們畫的鎧甲勇士和海綿寶寶拿到老師手中期待老師的的贊美時,老師卻不認識,這是作為老師的失職。要做到觀察,老師必須走進孩子的生活中,這樣才能看到孩子們看到的事物,理解孩子們的繪畫作品。如果一個孩子創作了一幅作品,這幅畫的內容形象是肯定他之前見到過或者體會到過的,才能反映到畫面上。或者是見到過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想像變化之後產生的。所以我們老師絕對不能輕易的去否定一個孩子的作品,不認識只能說明老師有沒認識到的地方,否則作品不會憑空出現,別忘了藝術來源與生活的道理。
五、創造有利於孩子觀察的環境
社會環境對孩子觀察力培養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里重點說卡通漫畫以及一些不合格的圖書。由於現在卡通漫畫市場繁榮,致使很多孩子認識不到有些動植物的真實形狀和特性,生活在城市繁華的水泥森林中,身邊的「商業文化」掠奪侵佔著孩子們原本天真美好的生活。「吃著豬肉不認識豬」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有些圖冊書籍里對於事物原本真實特徵的照片資料越來越少,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的都是電腦製作或者手繪後誇張的形象特徵,有些脫離了事物的原本特徵,這或多或少的誤導了孩子們對真實事物的了解和認識。
以上是本人在教學中對於觀察的重要性的一點體會。當然在培養孩子觀察中,我們要注入一些觀察方法,如何比較觀察,學習追蹤觀察,典型特徵觀察,按順序觀察,幫助孩子掌握觀察的方法,促進其觀察力的提高。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學畫是從畫雞蛋開始的。他的老師對他說:「你別以為畫蛋容易,其實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兩個是相同的。」這就是比較觀察法 少兒美術教學中觀察的重要性少兒美術。要培養孩子觀察的細致性,通過對細小部分的觀察,描繪畫面形象,使之生動真實。還要培養孩子觀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進行戶外活動會使孩子開闊眼界,豐富生活,對有價值的素材進行聯想創作繪畫。兒童繪畫,並不是僅僅局限於對真實事物的描繪,重點在於通過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了解,在掌握大量繪畫素材的同時也豐富了孩子的內心世界。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這是兒童享受美麗的過程,也是繪畫素材的儲存過程。只有「見多識廣」才能讓孩子們表現起來更加游刃有餘,避免孩子們出現想到卻畫不出來的尷尬問題。學會去觀察,不僅僅對孩子的繪畫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促進作用,還可以幫助到孩子今後的生活學習習慣,甚至他們未來的人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個爸爸在線兒童美術為您解答
『伍』 綜觀世界美術教育指導,大體上有哪些方法
在相互比較中思考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人們都會不停地將其對象與自己的繪畫進行比較。其標準是素描或復制的對象。素描圖像比例的觀察是以物體本身的長度和寬度為標准,得到長度和寬度的比例關系。對於對象之間的比例,以其中一個對象為標准得到對象之間的比例關系。
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表達意見、啟發或辯論,從而獲得或鞏固藝術知識。閱讀指導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材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拓展藝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陸』 美術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美術課主要的教學方法其實就是多練習,讓學生多實踐,多去練習繪畫,這樣才可以把繪畫練習的更好,美術課才更有意義。
『柒』 美術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知識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圍較廣、頻率較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授並不能更多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教師的藝術表達語言、知識面等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2、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 一種方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但是問答法中由於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語言、問題難度也要相當的考究,否則容易引起課堂的混亂。
3、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或辯論,獲得或鞏固美術知識的教學方法。
4、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科書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2、參觀法 3比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但是在期間容易發生突發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機靈的反應能力,能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三)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法,輔導練習法是以實踐為主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能促進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能眼、手協調並用,從而提高與發展美術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質。
(四)以陶冶情操為主的教學方法——欣賞法、情境法
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准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一是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較,一是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五)以指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觀察法、發現法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准。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對象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准就是寫生或臨摹的對象。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准,得出長、寬的比例關系。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准得出其間的比例關系。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准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准。
『捌』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採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 深 印 象,明了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製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範,有意識地找准難點作局部演示。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
(五)參觀法
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系並從中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下列要求:
①教師對參觀的內容要有足夠的了解,對其參觀活動要有充分的准備,並有明確的目的。
②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規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③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認真討論,結束時教師要認真總結。
『玖』 美術教育的教學方法
1、巧妙引導:通過教學情景的創意、問題任務的設計,教學過度語的把握等,採取游戲、體驗、交流、討論、表演、觀看等各種有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充分體驗與感受,展開討論分析,進行探究與表現,學習主題的理解與構想,激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表現與創造。
2、問題啟發:注重問題設計的准確性、生動性與概括性,引導學生從問題展開思想與行動,深入理解主題,把握主題,表現主題,激發學生的思想與智慧。
3、關鍵講解:講解抓關鍵,抓重心,注重語言的概括生動,清晰准確,層層推進,注重學生的心理,及時與學生展開互動,善於把握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提煉與明確。
4、直觀演示:盡量採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運用課件、實物展示台等形式展開教學的資料分析、作品欣賞、方法演示、要點概括等,也多採用現場示範的形式,使學生直觀形象地完成整個的水墨學習活動。
5、組織討論:根據學習的進程和要求,組織學生以集體或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活動,並進行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明確要點,把握表現的感覺,提高學習的豐富性和積極性。
『拾』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哪些教學方法是適合的
美術課主要是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美術的興趣,通過老師引導,通過課堂體驗,讓孩子了解簡單的美術知識性,激發他們內心世界,給他們更大的想像空間,進而培養孩子們的藝術綜合能力。那麼下面由小編帶來美術常用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美術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知識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圍較廣、頻率較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授並不能更多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教師的藝術表達語言、知識面等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2、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 一種方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但是問答法中由於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語言、問題難度也要相當的考究,否則容易引起課堂的混亂。
3、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或辯論,獲得或鞏固美術知識的教學方法。
4、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科書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2、參觀法 3比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但是在期間容易發生突發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機靈的反應能力,能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三)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