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存貨計價方法比較研究

存貨計價方法比較研究

發布時間:2022-08-11 10:58:11

『壹』 淺談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

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
第十四條規定 :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存貨的計價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
存貨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後進先出法。採用個別計價法,計算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但由於工作量繁重,適用范圍很小,僅用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等。其他四種方法,由於採用了存貨成本流轉的假設,會出現不同的發出、庫存存貨的價值,從而影響企業損益。因此,選擇合理的存貨計價方法,可以減輕企業的所得稅稅負。為方便起見,下面以一個簡單例子進行分析。
某企業2003年度購銷貨情況如下:3月購進貨物50萬公斤,單價4元;4月購進貨物60萬公斤,單價4.5元;5月購進貨物70萬公斤,單價4.6元;6月銷貨160萬公斤,單價5.5元;9月購進貨物80萬公斤,單價4.8元;11月購進貨物40萬公斤,單價5元;12月銷貨100萬公斤,單價6元。
方案一:採用先進先出法。除11月購進的貨物作為庫存外,其餘已售出,因此庫存存貨成本200萬元,發出存貨成本1176萬元,銷售收入148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304萬元,企業所得稅100.32萬元。
方案二:採用後進先出法。庫存存貨成本176萬元,發出存貨成本12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280萬元,企業所得稅92.4萬元。
方案三: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出的加權平均價為4.587元,則庫存存貨成本183.47萬元,發出存貨成本1192.53萬元,應納稅所得額287.47萬元,企業所得稅94.87萬元。
方案四:採用移動平均法。庫存存貨成本192萬元,發出存貨成本1184萬元,應納稅所得額296萬元,企業所得稅97.68萬元。
可見,在進貨價格呈上升趨勢時,企業的所得稅稅負由輕到重依次是: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先進先出法。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最佳方案是採用後進先出法,此時期末存貨成本最低,當期成本最高,利潤降低,起到延緩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效果,能減少物價上漲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反之,物價呈下降趨勢時,選擇方案的順序正好與之次序顛倒,最佳方案是採用先進先出法,如電子產品,由於產品更新換代快,價格逐漸下降,選擇先進先出法對企業有利。
需要指出的是,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應符合稅法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納稅人各項存貨的發生和領用,其實際成本價的計算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選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改變,確實需要改變計價方法的,應當在下一年度開始前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因此,企業應在每年度末搜集有關信息,力求准確判斷材料價格走勢,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存貨計價方法。

『貳』 幾種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優缺點及其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

優缺點:
採用個別計價法,計算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但由於工作量繁重,適用范圍很小,僅用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等。
其他四種方法,由於採用了存貨成本流轉的假設,會出現不同的發出、庫存存貨的價值,從而影響企業損益。因此,選擇合理的存貨計價方法,可以減輕企業的所得稅稅負
各種存貨計價方法對經營成果的影響:
存貨主要用於對外銷售,構成銷售成本。同時,還有可能自用,構成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但是所佔比重很小。存貨計價方法造成存貨價值的差異對經營成果的影響主要通過銷售成本發生作用。
採用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兩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但採用這兩種方法會使當期銷售利潤大於與當期實際進貨成本配比得到的銷售利潤。計算得到的銷售成苯既不能與當期銷售利潤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損害了前後兩個會計期間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個別計價法由於在實際操作中工作繁重,成本較高,對大多數存貨品種來說都不實用。先迸先出法是以先購人的存貨先發出這樣一種存貨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先進先出法下,存貨較接近於最近購貨成本。因此,在通貨膨脹條件下,銷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潤虛計。
後進先出法假設後收迸的存貨先發出,發出的存貨按最後收進的單價進行計價。銷售成本較接近當前的市價。在通貨膨脹條件下,銷售利潤較存貨採用先進先出法計價低,但是,當期銷售收人能與當期銷售成本相配比,能夠反映出當期經營者的經營績效。

『叄』 存貨的四種計價方法

1.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一方法是假定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次或者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計算公式: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2.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為前提來假定成本的流轉順序,對發出及結存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入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月初存貨成本,先計算出本月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然後再計算本月發出存貨成本及月末庫存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當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X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X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4.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月收入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成本

『肆』 存貨計價方法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求大神幫助

1,開題報告: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等39項企業會計准則,這標志著我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企業會計准則正式建立,中國會計准則體系從此在國際上取得了與國際會計准則「同等」的地位。新會計准則於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新會計准則的實行有利於促進國內外企業的平等交流與合作,有利於推動我國現代企業的廣泛建立和長遠發展。 《企業會計准則——存貨》的修改,體現了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致性。例如,對於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問題,不再強求專門借款,只要屬於長期資產,如:為生產大型機器設備、船舶等生產周期較長資產的借入款項等發生的利息均可資本化,計入對應的存貨價值,而不再直接計入損益。 同時,其內容體現出與國際會計准則的高度趨同。這包括修正了存貨的定義(存貨的「為出售」這一特徵得到加強)、不再將商品流通企業的存貨成本計算單列、改革了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等。 自我國加入了WTO以後,國內外不同會計標准存在的較多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會計信息的規范化、標准化,會計信息的質量已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全面建立與國際趨同的會計准則體系已成為我國經濟形勢發展的迫切要求。 2,提綱: 一、《存貨》准則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二、我國存貨新舊會計准則的比較 (一)總體評價 (二)具體比較 1.框架比較 2.關於准則適用范圍 3.商品流通企業存貨的采購成本 4.發出存貨成本的確定 5.投入的存貨成本確認方法不同 6.取消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分次(期)攤銷法 7.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 8.接受捐贈及盤盈存貨的成本 9.披露 三、《存貨》准則的國際比較 (一)總體框架 (二)存貨的范圍 (三)存貨的定義及確認 (四)存貨的計量 1.存貨的初始計量 2.存貨初始成本的內容 3.存貨的期末計量 (五)存貨的披露 四、執行新《存貨》准則注意的問題 (一)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1.《企業會計准則——存貨》確定存貨可變現凈值時要求考慮的因素 2.估計存貨售價的原則確定可變現凈值時,重點是確定存貨的估計售價 (二)存貨跌價准備的計提與轉回的核算

『伍』 存貨核算計價方法有哪些

各種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列舉說明如下: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收到的存貨先耗用,並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2、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根據期初存貨結余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及進價成本,期末一次計算存貨的本月加權平均單價,作為計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結存價值的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價值的一種方法。

3、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貨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價或成本的1種方法。

4、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假定後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後收到的存貨先耗用,並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5、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各該次(批)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即:每次(批)存貨發出成本=該次(批)存貨發出數量X該次(批)存貨實際收入的單位成本除上述計價法外,還有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等,但前五種方法屬於企業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存貨計價方法

『陸』 淺析存貨計價與核算的研

試析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摘要:本文試從存貨計價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的選擇對企業財務和納稅的影響、對企業業績評價的影響、對企業財務比率分析指標的影響,以及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擴展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會計核算

一、存貨計價方法選擇的范圍

企業的存貨是不斷流動的,在實際流轉過程中,他的實物流轉順序和成本流轉順序是不一致的,只要按照不同的成本流轉順序確定已發出存貨的成本和庫存的成本即可。這樣,就出現了存貨成本的流轉假設,採用某種存貨成本流轉的假設,在期末存貨與發出存貨之間分配成本,就產生了不同的存貨成本分配方法,即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各種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和後進先出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

個別計價法是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因而只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所以這種方法並不廣泛採用;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以平均數的形式對存貨進行計價,它既不反映存貨的原始價值也不反映存貨的現行市價。所以這兩種方法都不利於存貨的管理,而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雖然計算工作量比較大,但是由於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應用,這已不是弊端。相對來說,這兩種方法比其他三種方法更合理。

二、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選擇對企業財務及納稅的影響

目前,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伴隨而來的通貨膨脹是必然存在的。價格持續上漲,雖然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它造成了一種現象即賬面存貨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偏離。先進先出法假定先購進的存貨先售出,這就意味著售出的產品成本是由期初存貨和最早購買的存貨構成的。這樣一來,發出存貨的價值就低於市場價值,產品銷售成本偏低,虛增當期利潤,加大所得稅費用的支出。而後進先出法的假定與先進先出法相反,它假定後入庫的先出庫,這樣,發出存貨的價值就接近於現行價值,銷售成本不會降低,同時減少利潤,降低所得稅支出。 先進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貨偏高,產品銷售成本偏低,稅前利潤、所得稅、凈利潤偏高,現金流人量低,營運成本偏高。而後進先出法則相反。可見,企業採用後進先出法就能合理地減少所得稅費用。如果企業最初採用先進先出法計價,在物價上漲時期改用後進先出法時,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因為企業的存貨品種多,收發比較頻繁,根據成本效益原則無法合理地確定其累計影響數,所以通常的存貨計價方法變更採用未來適用法調整。

後進先出法對於企業的業績評價產生了不利影響,對於爭創納稅大戶有知名度的大企業來說,他的納稅及企業的業績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廣告牌子。所以他們不會太在意節約的所得稅支出,往往更加註重自己在消費者眼中的地位及政府對企業的支持與扶植。這樣的企業一般是不會選用後進先出法的。

先進先出法恰好與後進先出法相反,它以常規順序對存貨發出進行計價,這樣就不會減少所得稅支出,當然不會抹殺企業的凈收益,對企業的業績評價很有利。對於小型私有企業來說,減少所得稅支出是他們的目標之一。所以小企業往往不會採用這種方法而求助於後進先出法來達到減少費用支出的目的。

三、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的選擇對企業財務比率分析指標的影響

首先,不同存貨計價方法對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性比率分析指標的影響。由於計價方法不同,導致存貨賬戶余額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到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中的短期償債能力及流動性比率的分析指標。這些指標主要包括流動比率、存貨周轉率、營業周期、銷售額與營運資本比等。以上指標都包含受存貨直接影響的項目:流動資產、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以及營運資本。所以在先進先出法下,存貨周轉率偏低,流動比率、存貨周轉天數以及營業周期偏高。而在後進先出法下則相反。 其次,不同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獲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標的影響。評價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毛利率、凈利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這些指標都涉及到利潤,所以,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的獲利能力,後進先出法則不會。

再次,不同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比率指標的影響。在長期償債能力分析中賺取利息倍數反映企業用所獲得的利潤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先進先出法下,由於稅前利潤被高估,賺取利息倍數也會被高估,所以誇大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最後,不同存貨計價方法對上市公司市場價值分析指標的影響。對於上市公司,市盈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表明投資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獲利率,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在先進先出法下,存貨成本高估,則產品銷售成本低估,凈利潤偏高,市盈率就會偏低。而在後進先出法下,市盈率比較適中。

由此可見,先進先出法對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中的幾乎所有比率指標都有影響,尤其是高估了企業的獲利能力指標,虛誇企業當期獲利能力,而在後進先出法下僅對短期償債能力比率指標有一定影響。

四、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擴展

存貨計價方法很多,但筆者認為後進先出法是當前我國存貨計價較為理想的方法。首先,通貨膨脹的經濟大環境為後進先出法的採用創造了客觀條件。盡管為了削弱通貨膨脹的影響,有關方面已經提出了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但是這一方法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其次,後進先出法不但能夠謹慎地反映當期會計利潤,避免企業利潤的過度分配,維護投資者、債權人的長遠利益,還能夠客觀地反映當期銷售成本,與當期收入配比,滿足會計信息的客觀性要求。

『柒』 幾種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比較與分析

分享到:
收藏推薦 一、發出存貨計價方法概述企業所採用的發出存貨計價方法主要有以下五類:一是個別計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於無法進行互換批次進行使用的企業存貨,適用企業價值較高的存貨的計價等等,如汽車代理商。二是先進先出法,該方法的適應能夠隨時結轉企業的存貨發出成本,該方法的在應用中如果遇到物價上漲,企業的期末存貨成本與市場價格接近,但企業發出的成本確較低的情況下,會高估當期的利潤與存貨價值,如果情況如此相反則會對企業的當期的利潤和存貨價值估計過低。三是後進先出法,與先進先出法不同,通貨膨脹時該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應用可以實現企業當期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可以比較准確的對企業的利潤進行核算,該方法的弊端是財務報表中的存貨在價值上遠地域實際,因而導致企業在未來利潤上的增加。四是加權平均法,該方法的應用可以簡化企業的成本計算流程,但卻對企業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日常控制帶來不利的影響。五是移動加權平均法,該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採用能夠有效的保證企業的管理者及時知曉企業的存貨所具有的結存實際情況,但是該方法在應用是計算的工作量比較大,因而對頻繁收發貨的企業實用型較差。

『捌』 企業如何選擇存貨的計價方法

存貨在大多數的流動資產總額中佔有較大的比重,而且處於不斷購買、耗用和銷售之中,因而存貨數量及其價值的確認(即存貨計價)至關重要。並且採用不同的存貨計價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經營成果會產生不同的。而不少企業由於對這個問題認識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或受某一方面因素的影響,對企業存貨計價方法做了不切合企業實際的選擇,從而對企業的存貨管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成不利影響。在此,筆者對不同存貨計價方法進行比較評價,幫助企業做出合理選擇。

『玖』 存貨計價方法比較有那些

先進先出法:優點:庫存存貨成本能較真實反映現行價格.缺點:在存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不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
後進先出法(現在已經取消):優點:在存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缺點:庫存存貨成本不能真實反映現行價值
加權平均法:優點:能平均反映銷售成本及庫存成本.缺點:計算工作早比較大,而且每月計算一次,不能很准確反映銷售成本及庫存成本.
個別計價法:優點:能真實反映銷售成本及庫存成本.缺點:計算工作量比較大,而且要分清每種產品成本不是很容易
移動平均法:優缺點與加權平均法類似,但它每進一次貨計算一次成本,計算工作量較加權平均法更大.

閱讀全文

與存貨計價方法比較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保護分娩接產方法研究目標 瀏覽:430
29x55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58
膽管癌預防性治療方法 瀏覽:689
天然氣流量計安裝方法 瀏覽:938
井字樓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251
羽毛球快速入門反手的方法 瀏覽:811
魯班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412
小車如何除霧的正確方法 瀏覽:647
用白醋祛痣的正確方法 瀏覽:248
老疤怎麼去除最有效方法 瀏覽:660
cfoutofmemory解決方法 瀏覽:705
惠普m436列印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22
c型鋼的安裝方法 瀏覽:491
中醫治濕疹有哪些方法治療 瀏覽:356
小烏龜怎麼養在家的方法 瀏覽:309
聯想的設備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99
雙電機順序控制接線方法圖片 瀏覽:309
扣費失敗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84
腰疼什麼方法治療快 瀏覽:661
化學葯物分析評價方法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