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蒸發濃縮法在電鍍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現狀
我國的電鍍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推進和倡導電鍍清潔生產,注重研究和推廣電鍍廢物料的資源化再生及回用。目前針對電鍍廢水較為成熟的處理工藝有化學沉澱法、電解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和蒸發濃縮法等[1-2]。蒸發濃縮法主要利用熱源和蒸發器在常壓或負壓下直接濃縮廢水,目前在台灣和日本等地應用較廣。 這種方法常與三級逆流漂洗、氣–水噴淋,或與離子交換法聯合使用。目前,生產中廣泛採用不銹鋼或鈦管薄膜蒸發器來濃縮含鉻廢水、含氰廢水等,也是電鍍廢水閉路循環的主要處理流程之一。現有技術一般都採用電加熱常壓蒸發法或蒸汽常壓蒸發法,雖然處理結果比較理想,但能耗高。以電加熱法將每噸廢水從20°C加熱到100°C,耗電量為47~55 kW·h。蒸汽常壓蒸發法採用燃煤或燃氣作為燃料,成本也在20元/t以上,加上其他環節的資源消耗,處理成本高,以致一般企業無法接受[3]。太陽能和熱泵技術的應用可大幅降低蒸發濃縮法處理電鍍廢水的成本。
2. 氮吹儀濃縮樣品的方法有哪些
北京德世科技為您解答:www.cnpetjy.com
常壓濃縮——適用於揮發性和沸點相對較低的組分,通過升高溫度,將溶劑由液
態轉化成氣態被抽走或被通過冷凝器再次收集,從而達到濃縮目的。
減壓濃縮——通過抽真空,使容器內產生負壓,在不改變物質化學性質的前提下
降低物質的沸點,使一些高溫下化學性質不穩定或沸點高的溶劑在低溫下由液態轉化成氣態被抽走或被通過冷凝器再次收集。
冷凍乾燥——冷凍的同時減壓抽真空,使溶劑升華,適用於生物活性樣品。 氮吹濃縮——適用於體積小、易揮發的提取液。採用惰性氣體對加熱樣液進行吹掃,使待處理樣品迅速濃縮,達到快速分離純化的效果。該方法操作簡便,尤其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樣品,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被廣泛應用於農殘檢測,制葯行業和通用研究中的樣品批量處理。
3. 基於PLC的溫濕度控制系統的開題報告中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意義 十分感謝
基於PLC的溫濕度控制系統
國內外研究的現狀你可以去萬方或者知網下載一些碩士學位的論文一般碩士學位的論文都有國內外研究的章節你可以直接拿來用或者幾篇綜合一下如果是下載問題,我可以幫你下載。
一、題目
學位論文的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的核心內容。題目所用的詞語應簡明,具體,確切,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等二次文獻的有關原則,並有助於選擇關鍵詞和分類號。
題目要力求引人注目,且與論文內容貼切,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元、代號、結構式和公式。中文題目的字數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英文題目與中文題目內容上要一致,但不要求詞語一一對應翻譯。每個詞的首字母大寫,但3個或4個字母以下的冠詞、連詞、介詞全部小寫。英文題目長度一般不超過2行。
二、摘要
摘要要以濃縮的形式概括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觀點及所取得的成果和結論等。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的見解。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使讀者在只閱讀摘要的情況下,就能獲得該論文的中心思想或主要信息。作者要用精練概括的語言來表述,不宜展開論證和說明,也不宜加主觀評價。摘要應能反映出論文的整體水平。
英文摘要另起一頁排列於中文摘要之後,是一篇獨立的英文短文,要符合英文寫作規范,而不應是中文摘要的勉強翻譯。
三、關鍵詞
關鍵詞是學位論文的文獻檢索標志,是表達文獻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言詞彙。學位論文的關鍵詞是從其題目、層次標題和正文中選出來的,能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關鍵詞選用是否恰當,關繫到該文被檢索的概率和利用率。
四、目錄
目錄既是學位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目錄應將文內的章節標題依次排列,標題應該簡明扼要。目錄頁中每行均由標題名稱和頁碼組成,包括引言(或前言)、主要內容的篇、章、條、款、項序號和標題、小結、參考文獻、注釋、附錄、可供參考的文獻題錄、索引等。
論文中如圖表較多,可以分別列出清單置於目錄頁之後。圖的清單應有序號、圖題和頁碼。表的清單應有序號、表題和頁碼。
4. 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萃取國內外發展及中葯方面的應用
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萃取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種很常見的氣體,但是過多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二氧化碳利用技術主要是用於生產乾冰(滅火用)或作為食品添加劑等。目前國內外正在致力於發展一種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術——CO2超臨界萃取技術。運用該技術可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可提取過去用化學方法無法提取的物質,且廉價、無毒、安全、高效;適用於化工、醫葯、食品等工業。
二氧化碳在溫度高於臨界溫度Tc=31.26℃、壓力高於臨界壓力Pc=7.2MPa的狀態下,性質會發生變化,其密度近於液體,粘度近於氣體,擴散系數為液體的100倍,因而具有驚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種物質,然後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傳統的提取物質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餾法、減壓蒸餾法、溶劑萃取法等,其工藝復雜、產品純度不高,而且易殘留有害物質。超臨界流體萃取是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 它是利用流體在超臨界狀態時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擴散系數大等優良的傳質特性而成功開發的。它具有提取率高、產品純度好、流程簡單、能耗低等優點。CO2- SFE技術由於溫度低, 且系統密閉, 可大量保存對熱不穩定及易氧化的揮發性成分, 為中葯揮發性成分的提取分離提供了目前最先進的方法。用超臨界CO2萃取法可以從許多種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這些成分過去用化學方法是提取不出來的。這項技術除了用在化工、醫葯等行業外,還可用在煙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來去除咖啡、茶葉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醫葯用的鴉片、阿托品、人參素及銀杏葉、紫杉中的有價值成分。可見這項技術在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 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基本原理
(一). 超臨界流體定義
任何一種物質都存在三種相態-氣相、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態共存的點叫三相點。液、氣兩相成平衡狀態的點叫臨界點。在臨界點時的溫度和壓力稱為臨界壓力。不同的物質其臨界點所要求的壓力和溫度各不相同。
超臨界流體(Supercritical fluid,SCF)技術中的SCF是指溫度和壓力均高於臨界點的流體,如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高於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而接近臨界點的狀態稱為超臨界狀態。處於超臨界狀態時,氣液兩相性質非常相近,以至無法分別,所以稱之為SCF。
目前研究較多的超臨界流體是二氧化碳,因其具有無毒、不燃燒、對大部分物質不反應、價廉等優點,最為常用。在超臨界狀態下,CO2流體兼有氣液兩相的雙重特點,既具有與氣體相當的高擴散系數和低粘度,又具有與液體相近的密度和物質良好的溶解能力。其密度對溫度和壓力變化十分敏感,且與溶解能力在一定壓力范圍內成比例,所以可通過控制溫度和壓力改變物質的溶解度。
(二). 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基本原理
超臨界流體萃取分離過程是利用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關系,即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的。當氣體處於超臨界狀態時, 成為性質介於液體和氣體之間的單一相態, 具有和液體相近的密度, 粘度雖高於氣體但明顯低於液體, 擴散系數為液體的10~100倍; 因此對物料有較好的滲透性和較強的溶解能力, 能夠將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來。
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依次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萃取出來。並且超臨界流體的密度和介電常數隨著密閉體系壓力的增加而增加, 極性增大, 利用程序升壓可將不同極性的成分進行分步提取。當然,對應各壓力范圍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單一的,但可以通過控制條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後藉助減壓、升溫的方法使超臨界流體變成普通氣體,被萃取物質則自動完全或基本析出,從而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並將萃取分離兩過程合為一體,這就是超臨界流體萃取分離的基本原理。
超臨界CO2的溶解能力
超臨界狀態下,CO2對不同溶質的溶解能力差別很大,這與溶質的極性、沸點和分子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由一下規律:
1. 親脂性、低沸點成分可在低壓萃取(104Pa), 如揮發油、烴、酯等。
2. 化合物的極性基團越多,就越難萃取。
3. 化合物的分子量越高,越難萃取。
超臨界CO2的特點
超臨界CO2成為目前最常用的萃取劑,它具有以下特點:
1.CO2臨界溫度為31.1℃,臨界壓力為7.2MPa,臨界條件容易達到。
2.CO2化學性質不活波,無色無味無毒,安全性好。
3.價格便宜,純度高,容易獲得。
因此,CO2特別適合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二、超臨界流體萃取的特點
1.萃取和分離合二為一,當飽含溶解物的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流經分離器時,由於壓力下降使得CO2與萃取物迅速成為兩相(氣液分離)而立即分開,不存在物料的相變過程,不需回收溶劑, 操作方便;不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較少,節約成本。
2.壓力和溫度都可以成為調節萃取過程的參數。臨界點附近,溫度壓力的微小變化,都會引起CO2密度顯著變化,從而引起待萃物的溶解度發生變化,可通過控制溫度或壓力的方法達到萃取目的。壓力固定,改變溫度可將物質分離;反之溫度固定,降低壓力使萃取物分離;因此工藝流程短、耗時少。對環境無污染,萃取流體可循環使用,真正實現生產過程綠色化。
3.萃取溫度低, CO2的臨界溫度為31.265℃ ,臨界壓力為 7.18MPa, 可以有效地防止熱敏性成分的氧化和逸散,完整保留生物活性,而且能把高沸點,低揮發渡、易熱解的物質在其沸點溫度以下萃取出來。
4. 臨界CO2 流體常態下是氣體, 無毒, 與萃取成分分離後, 完全沒有溶劑的殘留, 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提取條件下溶劑毒性的殘留。同時也防止了提取過程對人體的毒害和對環境的污染, 100%的純天然。
5.超臨界流體的極性可以改變, 一定溫度條件下, 只要改變壓力或加入適宜的夾帶劑即可提取不同極性的物質, 可選擇范圍廣。
三、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的應用
(一).超臨界流體技術在國內天然葯物研製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採用CO2超臨界萃取技術可利用的資源有:紫杉、黃芪、人參葉、大麻、香獐、青蒿草、銀杏葉、川貝草、桉葉、玫瑰花、樟樹葉、茉莉花、花椒、八角、桂花、生薑、大蒜、辣椒、桔柚皮、啤酒花、芒草、香茅草、鼠尾草、迷迭香、丁子香、豆蔻、沙棘、小麥、玉米、米糠、魚、煙草、茶葉、煤、廢油等。
在超臨界流體技術中,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與天然葯物現代化關系密切。SFE對非極性和中等極性成分的萃取,可克服傳統的萃取方法中因回收溶劑而致樣品損失和對環境的污染,尤其適用於對溫熱不穩定的揮發性化合物提取;對於極性偏大的化合物,可採用加入極性的夾帶劑如乙醇、甲醉等,改變其萃取范圍提高抽提率。
(二). 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在中葯開發方面的優點
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進行中葯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和中葯傳統方法相比,具有許多獨特的優點:
1、二氧化碳的臨界溫度在31.2℃ ,能夠比較完好地保存中葯有效成分不被破壞或發生次生化, 尤其適合於那些對熱敏感性強、容易氧化分解的成分的提取。
2、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大小相關, 而溫度、壓力的微小變化會引起流體密度的大幅度變化, 從而影響其溶解能力。 所以可以通過調節操作壓力、溫度, 從而可減小雜質使中葯有效成分高度富集,產品外觀大為改善, 萃取效率高, 且無溶劑殘留。
3、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 中葯復方中有效成分是彼此制約、協同發揮作用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不是簡單地純化某一組分, 而是將有效成分進行選擇性的分離, 更有利於中葯復方優勢的發揮。
4. 超臨界CO2還可直接從單方或復方中葯中提取不同部位或直接提取浸膏進行葯理篩選,開發新葯,大大提高新葯篩選速度。同時,可以提取許多傳統法提不出來的物質,且較易從中葯中發現新成分,從而發現新的葯理葯性,開發新葯。
5、二氧化碳無毒、無害、不易燃易爆、粘度低 ,表面張力低、沸點低, 不易造成環境污染。
6、通過直接與GC、IR、MS、LC等聯用 ,客觀地反映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濃度,實現中葯提取與質量分析一體化。
7. 提取時間快、生產周期短。超臨界CO2提取(動態)循環一開始,分離便開始進行。一般提取10分鍾便有成分分離析出,2一4小時左右便可完全提取。同時,它不需濃縮等步驟,即使加入夾帶劑,也可通過分離功能除去或只是簡單濃縮。
8. 超臨界CO2萃取,操作參數容易控制,因此,有效成分及產品質量穩定。
9. 經葯理、臨床證明,超臨界CO2提取中葯,不僅工藝上優越,質量穩定且標准容易控制,而且其葯理、臨床效果能夠得到保證。
10. 超臨界CO2萃取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節省勞動力和大量有機溶劑,減小三廢污染,這無疑為中葯現代化提供了一種高新的提取、分離、制備及濃縮新方法。
另外,超臨界流體結晶技術中的RESS過程、GAS過程等可制備粒徑均勻的超細顆粒,從而可制備控釋小丸等劑型,可用來制備中葯新劑型。
超臨界萃取技術除了在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之外,它還在食品、化工和生物工程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三).超臨界流體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1. 在食品方面的應用
目前已經可以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從葵花籽、紅花籽、花生、小麥胚芽、可可豆中提取油脂,這種方法比傳統的壓榨法的回收率高,而且不存在溶劑法的溶劑分離問題。
2. 在醫葯保健品方面的應用
在抗生素葯品生產中,傳統方法常使用丙酮、甲醇等有機溶劑,但要將溶劑完全除去,又不是要變質非常困難。若採用SCFE法則完全可符合要求。
另外,用SCFE法從銀杏葉中提取的銀杏黃酮,從魚的內臟,骨頭等提取的多烯不飽和脂肪酸(DHA,EPA),從沙棘籽提取的沙棘油,從蛋黃中提取的卵磷脂等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
3. 天然香精香料的提取
用SCFE法萃取香料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取芳香組分,而且還可以提高產品純度,能保持其天然香味,如從桂花、茉莉花、菊花、梅花、米蘭花、玫瑰花中提取花香精,從胡椒、肉桂、薄荷提取香辛料,從芹菜籽、生薑,莞荽籽、茴香、砂仁、八角、孜然等原料中提取精油,不僅可以用作調味香料,而且一些精油還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 啤酒花是啤酒釀造中不可缺少的添加物,具有獨特的香氣、清爽度和苦味。傳統方法生產的啤酒花浸膏不含或僅含少量的香精油,破壞了啤酒的風味,而且殘存的有機溶劑對人體有害。超臨界萃取技術為酒花浸膏的生產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4. 在化工方面的應用
在美國超臨界技術還用來制備液體燃料。以甲苯為萃取劑,在Pc=100atm, Tc=400-440℃條件下進行萃取,在SCF溶劑分子的擴散作用下,促進煤有機質發生深度的熱分解,能使三分之一的有機質轉化為液體產物。此外,從煤炭中還可以萃取硫等化工產品。
美國最近研製成功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既作反應劑又作萃取劑的新型乙酸製造工藝。俄羅斯、德國還把SCFE法用於油料脫瀝青技術。
此外,朝臨界萃取還可以用於提取茶葉中的茶多酚;提取銀杏黃酮、內酯;提取桂花精和米糖油。
四、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的展望
中葯為我國傳統醫葯,用中葯防病治病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化學葯品的毒副作用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及合成一個新葯又需巨大的投資,西醫西葯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疑難病的治療葯物還遠遠不能滿足臨床的需要,因此,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中醫中葯熱。
中葯在我國作為天然葯物不但應用歷史悠久。產量又居世界第一,然而,就目前世界天葯物的貿易額看.我國僅佔18%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產業現代化工程技術水平不高,制備工藝和劑型現代化水平還很落後等因素所制約。為此,要改變現狀必需從提取分離工藝、制劑工藝現代化。質量控制標准化、規范化上下手。面對科學技術,特別是醫葯工業的迅猛發展,國際間醫葯學術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以及葯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實現中葯現代化,與國際接軌,已成為中醫葯工作者的共識。
在現代社會,中葯生產中的大桶煮提、大鍋蒸熬及匾、勺、缸類生產器具當家的狀況大為改善,進而出現不銹鋼多功能提取罐、外循環蒸發、多效蒸發器,流化乾燥器等設備,中成葯的劑型也有較大的發展,由丸、散、膏、丹劑為主發展成為具有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及少量粉針等劑型。然而,我國現階段創制的中成葯還難以在國外注冊、合法銷售與使用。從目前全世界天然葯物的貿易額來看,中國僅佔l%左右,與天然葯物主產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其原因主要是產業現代工程技術水平不高,制備工藝和劑型現代化方面還很落後;生產過程的許多方面缺乏科學的、嚴格的工藝操作參數,不僅導致了消耗高、效率低,而且還出現有效成分損失、療效不穩定、劑量大服用不方便、產品外觀顏色差、內在質量不穩定;同時還出現缺少系統的量化指標,大多數產品缺乏療效基本一致的內在質量標准;許多復方制劑還難以搞清楚其作用的物質基礎。"丸、散、膏、丹,神仙難辨" 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要改變這種現狀,讓西方醫葯界接受中葯,增強中葯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主要途徑是,以中葯理論為指導,採用先進的技術,實現中葯現代化。中葯產品現代化的重點可簡單地用8個字來描述,即"有效、量小、安全、可控"。實際上,它涉及范圍十分廣泛,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復雜,但首先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提取分離工藝、制劑工藝現代化,質量控制標准化、規范化。為此,許多醫葯專家多次提出要採用超臨界流體技術、膜分離技術、冷凍乾燥技術、微波輻射誘導萃取技術、緩控釋制劑技術、各種先進的色譜、光譜分析等先進技術,進行中葯研究開發及產業化。
中葯生產現代化和質量標准科學化是發展中葯,走向世界的關鍵.在中葯研製和開發中,必須遵循「三效「(速效、高效、長效),"三小"(劑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產、運輸、儲藏、攜帶、使用方便)為目的之原則.為此,必須選用一些現代高新工藝技術.近年發展的SFE技術用於提取天然葯物中的有效成分,特別適合對濕熱不穩定的物質,又無殘留溶劑、無回收溶劑造成環境污染的缺陷,而且提取速度快、可縮短生產周期。無疑是既可提高收率及產品純度、又可降低成本的一種高新技術可推廣使用.但是因為本法採取的萃取劑均為脂溶性,所以對極性偏大或分子量偏大(一般大於500時)的有效成分提取收率較差,今後必須在選用合適夾帶劑加入方面下功夫.當然,國外已有報道應用全氟聚醚碳酸銨可使SFE法擴展到水溶性體系,使難以提取的強極性化合物如蛋白等成分由SFE法萃取.近年來SFE技術又與色譜、質譜、高壓液相色譜等高新分析儀器聯用,成為一種有效的分離、分析手段,能高效、快速地進行葯物成分的分析。使一些中葯制劑能藉此制訂出能指導生產操作和反映產品內在質量均一性、有效性、穩定性、重現性的可控指標,實施質量標推科學化.
目前 SFE主要用在天然葯物中有效成分的萃取,而且多用於單個葯物中純天然成分提取.我們認為對我國應用歷 史悠久的古方中一些中成葯復方制劑,以及許多中葯中具很強葯理活性,參與生命功能活動的多糖成分.也應該進行採用SFE提取工藝的研究與新葯開發,這也是使中葯與國際接軌,實現中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在超臨界流體技術中,研究及開發應用較多的是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國內外已廣泛應用於食品、香料等領域。我國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超臨界萃取技術有極大的推廣價值。有些交通不發達的山區,特產資源十分豐富,尤其盛產中草葯材。處理這些葯材,要用相當大的裝置,且運輸不便,如能在這些山區建立CO2超臨界萃取設備,可用以提取中葯中最為有用的精華部分,這不僅減少了大量的運輸成本,而且大大增強了重要的附加值。
而目前的中葯領域,國外或國內大多數從事SFE技術的單位研究開發應用雖有報道,但缺乏系統性,大多隻停留在中葯有效成分或中間原料提取方面,這僅僅是用於中葯的一個方面。中葯的研究與開發具有特殊性,即必須具有葯理臨床效果,因此,SFE技術用於中葯必須結合葯理臨床研究。只有工藝上優越,葯理臨床效果又保證或更好,SFE技術在該領域的生命力或潛力才能真正體現。
5. 濃縮鈾是什麼,怎樣提煉它呢
濃縮鈾是什麼?鈾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種稀有化學元素,具有放射性。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豐度為3%的鈾235為核電站發電用低濃縮鈾,鈾235豐度大於80%的鈾為高濃縮鈾,其中豐度大於90%的稱為武器級高濃縮鈾,主要用於製造核武器。
提純濃縮鈾含量的技術比較復雜,因為元素的各種同位素,如同“孿生姐妹”,無論在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上都十分相似,採用通常的各種物理提純方法或者化學提純方法收效都甚微,代價卻很高。所有這些提純方法,它們的工藝過程都比較復雜,辦廠投資高,運轉過程中消耗的能量也高;而且產量低,生產出的鈾核燃料成本大。因此,科學家一直在找新提純方法。現在,激光科學工作者提出用激光進行提純,或許這種方法能夠大大地降低生產鈾燃料的成本。
6. 選礦設備中濃縮的基本原理
濃縮是將較稀的礦漿濃集為較稠的礦漿過程,同時分出幾乎不含有固體物質或含有少量固體物質的液體。
選礦產品濃縮過程,根據礦漿中固體顆粒所受的主要作用力的性質,分為以下幾種:
(1)重力沉降濃縮。料漿受重力場作用而沉降;
(2)離心沉降濃縮。料漿受離心力場作用而沉降;
(3)磁力濃縮。由磁性物料組成的料漿,在磁場作用下聚集成團並脫出其中的部分水分。
一、重力沉降的基本原理。
顆粒的單體(自由)沉降或集合(干擾)沉降不僅受其本身的特性,例如顆粒形狀、密度、粒度組成以及成分等因素所支配,還受到溫度、磁團聚、膠體效應、異重流、橫向脈動流速、水裡夾帶、機械攪拌、葯劑含量等諸因素的影響。許多試驗研究都證實了沉降濃縮過程包含著復雜的物理與化學的綜合作用。目前,對於濃縮理論的研究僅限於重力沉降作用的范圍,即以液體中懸浮的固體顆粒的沉降作用為基礎。
重力沉降原理
最初,人們研究了在不同濃度的懸浮液中球形顆粒自由沉降的行為。顆粒在礦漿漿體中下沉所受到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種,即重力、浮力和阻力。對於一定的顆粒與一定的漿體,重力和浮力都是恆定的,而阻力卻隨顆粒與礦漿間的相對運動速度變化而改變。小顆粒有被沉降較快的大顆粒向下拖拽的趨勢。在均勻顆粒的沉降過程中,拖拽力的增大主要是由速度梯度的增加造成的,而固體濃度增高引起的粘度變化對其影響則較小。
作用於顆粒上諸力的代數和應等於顆粒質量與其加速度的乘積。顆粒的沉降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加速階段和等速階段。在等速沉降階段里,顆粒相對於漿體的運動速度稱為「沉降速度」。因為沉降速度就是加速階段終了時顆粒相對於流體的速度,因此亦稱為沉降末速度或「終端速度」。由於工業上的沉降作業所處理的顆粒往往很小,顆粒與礦漿間接觸表面相對甚大,因此,在重力沉降過程中,加速階段的時間很短,常常可以忽略不計。
信息來源於:www.gyxxjx.com
7. 含重金屬污泥的國內外處理處置方法有哪些
濃縮(去除水、增加固態物含量的過程,減少污泥的體積,固態物含量3%-8%的污泥濃縮後體積減少50%)、穩定(減少病原體,去除異味,抑制、減少並去除可能導致腐化的物質)、調節(化學和/或物理調節,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水分)、脫水(目的是減少污泥中的水分,可去除污泥異味,使污泥成為非腐敗性物質)、壓縮。
完成上述步驟後,進行安全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