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孔豎笛怎麼吹
1、頭平視,笛子和身體垂直與胸呈小於45°角,手指自然彎曲,用兩只手中間的3個手指頭(指腹)來按相應的笛孔,大拇指在內側夾住笛身,起支撐、穩定作用;小拇指可自然輕輕彎曲翹起(蘭花指)。
(1)演奏豎笛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豎笛是歐洲一種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從中世紀起開始使用,它起源於15世紀的義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紀盛行於歐洲各國。豎笛音色優美圓潤,是歐洲重要的管樂器,也是巴洛克時代的標准獨奏樂器。
豎笛通常是八孔的,為系列樂器,常用於演奏的有五種,分別是超高音笛(Sopranino)、高音笛(Soprano或Descant)、中音笛(Alto或Treble)、次中音笛(Tenor)和低音笛(Bass)。將這些豎笛組成樂隊,可以演奏豐富多彩的音樂。
「六孔豎笛」是豎笛和中華傳統樂器竹笛的結合體,指法與「八孔的」豎笛有較大差別。
豎笛又屬於十二平均律樂器,可以任意轉調,音域在兩個八度以上,表現力極為豐富。因而,學習豎笛同學習任何一種西洋樂器一樣,都能有效培養人的固定音高概念、有效提高人的音樂專業素養。在很多國家,豎笛已成為擁有最大的學習人群的熱門樂器,在中國也是如此。
㈡ 豎笛初學怎麼吹
以六孔豎笛為例:六個空從下到上分別為一孔、二孔、三孔、四孔、五孔、六孔,分別用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和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豎笛按孔時應該用指腹蓋住孔,而不是指尖。吹笛時如果某個孔沒有堵嚴,發生漏氣現象,就不能吹出正確的音。
手指全按,音為5;松開右手無名指,音為6;松開右手無名指和中指,輕輕吹出的音為7;松開右手,吹急音為高音1,平緩則為1;松開右手和左右無名指,音為2;只按住左手食指,音為3;松開左手和右手食指,其餘全按住,輕輕吹音為4。
直笛作為家族式樂器,這個家族共有幾件直笛:小超高音直笛,超高音直笛,高音直笛,中音直笛,次中音直笛,低音直笛,大低音笛,倍低音笛,倍大低音笛。這個家族中,目前使用最多的:高音直笛,中音直笛,次中音直笛,低音直笛。
以上各型樂器均為F調和C調漸次出現。例如中音直笛是F調,那麼高音直笛和次中音直笛均為C調。
其中獨奏地位最顯赫的,當屬音域適中、技巧靈活的中音直笛。它的音域是f1-g3(或者更高)。其次在獨奏中用的較多的是高音直笛和次中音直笛。其中高音直笛是中國大陸的中小學校推廣的教學器具。不同制式的直笛可以組成一個直笛重奏組。
㈢ 吹豎笛有哪些技巧
豎笛的基本吹奏法
初學豎笛時,氣息應作為一個難點。吸氣要從鼻子和嘴角吸氣,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氣息支持的。為使學生感受氣息的運用,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運用對比法使學生感受用不同的氣息吹奏
豎笛所產生效果的不同。比如: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有的組感受把一張小紙片放在嘴前,用氣息把它吹動而不能把它吹跑,或體驗把小蠟燭吹動而不能吹滅;有的組體驗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有的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組感受用力把大氣球吹起來等等。通過聽辨各組用不同的氣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學生對豎笛氣息的運用有了初步了解,為進一步掌握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鋪墊。指法:因為只有8個孔,所以直笛在吹奏遠關系調時,指法極為復雜不便。長笛有20多個復雜的按鍵和音孔,似乎看起來比直笛復雜得多。其實按鍵越多,指法就越有規則,所以長笛的半音指法遠比豎笛簡單。 基本演奏技法:單吐是用舌尖頂住上牙的牙根,用氣息輕輕地把舌尖沖開,待聲音發出後舌尖有彈性地返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時舌尖就像一個通氣閥門,如果我們讓它發出聲音就像發「嘟」音的感覺。在有連線的地方只有第一個音採用單吐的技法,後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發出「嗚」音,整個連線裡面的音就像「嘟嗚」的。
演奏技巧: 六孔和八孔,吹的時候按住的孔是不一樣的,八孔吹時,大多部分音要按住,在八孔豎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演奏姿勢,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是很重要的。正確的演奏姿勢是:身體保持正直,眼睛平視,肩部放鬆且自然下垂。笛口處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頂住牙齒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豎笛的背孔——也稱高音孔或零孔。豎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稱從上至下分別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豎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豎笛的上方,不要置於豎笛的下側以免影響左手二、三、四指的靈活性),右手的大指置於豎笛的下側來穩固豎笛,其餘的手指依次封堵豎笛剩下的幾個音孔。在用手指封堵豎笛音孔時,應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處封堵音孔,以便音孔關閉嚴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閉音孔,以利於高音孔的開閉。標準直笛的制式頗為簡單,只有8個音孔,通過按孔的不同組合可以得到2個半八度以內的所有半音。所以直笛是12平均律樂器,可以吹奏24個大小調中的任何一個調性。
㈣ 怎樣吹豎笛
先照著我提供的這張指法表裡頭的「全按作1」(也就是C調的指法),把音階練清楚來~
先從你最容易吹準的幾個音開始練起,可以先吹這首:
7656|777-|666-|777-|
7656|777-|6676|5---||
一開始先放慢速度吹,以慢速連吹三遍沒問題了後,再逐漸加快速度。
圖片上有吹出音的方法!!!!!!!!
㈤ 學習六孔豎笛的基本方法
六孔豎笛的指法1●●●○○○2●●○○○○3●○○○○○4○●●○○○5●●●●●●6●●●●●○急7●●●●○○急
2、豎笛教學中的三個階段:
在對學生進行豎笛教學的過程中,我逐漸摸索總結出了以下幾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①、初級階段:
需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簡單的吹奏技巧(單吐、連音等)。將吹奏方法編成口訣: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口含一至二公分,
口要圓、氣要緩,
檢查手指要摁嚴,
一字一音用單吐,
上有弧線氣要連,
高音(口形)變扁氣要急,
眼睛(視譜)走在時間前。
②、中級階段: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雙吐、三吐、長音、變化音的練習。
③、高級階段:
進行課堂教學加課外小組活動的進一步訓練。
通過器樂教學,讓學生進行集體合奏,可以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發展記憶力、創造力。在培養音樂能力方面,它有著唱歌所難達到的效果。如: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及樂感等,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及表現,它能起唱歌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必然建立起聯系,進行相互間的溝通。在學生們進行集體合奏的同時,隨著生理器官的協同活動(眼看、腦思、耳聽、手動……)各個相應的神經中樞也在協同活動,各個神經中樞之間,很自然地就建立起了聯系,相互溝通。久而久之,一個器官及其神經中樞的活動,就會牽動其它器官及神經中樞的活動——協同活動(互相反射)。這樣就發展了學生的協同記憶能力、聯想能力和想像能力,使學生漸漸地聰明起來,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
3、對中小學音樂教材的剖析:
①、目前,焦作地區小學教材採用的是人教版,有五線譜和簡譜兩種版本.歌曲的曲譜基本上是以1=C、1=F和1=G三種定音記號(或譜號)來記錄的。
②、目前焦作地區的初中教材採用的是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方教材,一、二、三冊是簡譜,四、五、六冊是五線譜簡譜對照譜。歌曲的曲譜基本上也是以1=C、1=F和1=G三種定音記號(或譜號)來記錄的。
③、中小學教材中有關豎笛的吹奏指法圖是一致的,均是以筒音作sol(5)來定音,即1=F。
4、豎笛在教學實踐中的教法改革
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歌曲的定音記號是1=C(大調式),按照1=C唱名來視唱曲譜,對學唱歌曲很方便;但用同樣的唱名來吹奏豎笛,便會出現與學生音域不符的矛盾(實際音響效果是1=F)。這在無形之中就挫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因為「學」與「用」不能很好地結合。如何來解決這個矛盾呢?面對著唱歌與伴奏的脫節,我採用了豎笛譜(暫用名)來解決這一矛盾:
①、前提:豎笛指法不變,仍然是以筒音作sol(5=C)來吹奏。增加一個變化音#4的指法(六孔全開)或一個變化音b7的指法(只開二孔)。
②、做法:將1=C的歌曲曲譜唱名譯成它的上方五度或四度調的唱名,即5=C(上方五度調)或4=C(上方四度調)。學生按豎笛譜來視唱視奏曲譜,實際的音響效果是主音5=C(上方五度調)或主音4=C(上方四度調)。
③、列出三種唱名與音名的對照表:
bBCDbEEFGABC
1234567i(原譜唱名)
567123#45(上方五度調唱名)
456b71234(上方四度調唱名)
④、當學生用上方五度調唱名來吹奏歌曲時,主音5=C,主音C的音高未改變,只是唱名(符號)由1變成了5,即主音由原來的1變成了5,其實際效果仍然是1(5)=C。
⑤、由於遺傳、環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各有不同的特點和發展傾向,差異突出。有些1=C的歌曲,學生演唱起來仍感到吃力的時候,不妨採用其上方四度調唱名用豎笛演奏。主音的唱名由5(C)降低
㈥ 怎麼吹豎笛(圖)
以六孔豎笛為例:
六個空從下到上分別為一孔、二孔、三孔、四孔、五孔、六孔,分別用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和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豎笛按孔時應該用指腹蓋住孔,而不是指尖。吹笛時如果某個孔沒有堵嚴,發生漏氣現象,就不能吹出正確的音。
手指全按,音為5;松開右手無名指,音為6;松開右手無名指和中指,輕輕吹出的音為7;松開右手,吹急音為高音1,平緩則為1;松開右手和左右無名指,音為2;只按住左手食指,音為3;松開左手和右手食指,其餘全按住,輕輕吹音為4。
(6)演奏豎笛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1、形成良好口形,首先應保持頸部、喉部及口腔各部位的自然放鬆,唇部自然貼牙,上唇稍微靠前。然後,撮嘴念「hū」音(聲帶不振動),促使喉腔、口腔自然放鬆打開(含氣狀),兩頰、嘴角、上下唇肌自然向中間收攏,直接促使上下唇中間形成氣息經過的橢圓形「風門」(感覺成圓形)。
2、然後,下唇中間輕輕靠准吹孔,蓋住吹孔約1/4處,呼出氣息通過「風門」使口風向下注入吹孔,作用於笛管發音。
3、明確口形的基本形成後,還要講究口形與吹孔的角度,使嘴唇與吹孔形成90度直角,氣息暢通無阻,灌滿笛子,最大限度減少漏氣,力求笛音純凈、圓潤。在口形形成練習中,要始終注意保持喉、口、舌部的自然放鬆,用發「hū」音的狀態引導保持吹奏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