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植物葉綠素合成障礙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減去過多的枝葉
② 植物水培和缺素實驗
實驗原料與工具:
完全培養液與缺素培養液(缺P),一次性塑料杯2個,紗布兩小塊,生長狀況相似的豆苗若干,適量去離子水
實驗原理:
用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養液來培養植物,可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則會表現出缺素症;將所缺元素加入培養液中,缺素症狀又會消失。
實驗內容與步驟:
1. 將塑料杯分別貼上完全培養液與缺素培養液的標簽,分別倒入適量對應的溶液;
2. 取六株豆苗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放入兩塑料杯中並放入紗布;
3. 將兩組植物放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培養,每天觀察並記錄現象。
現象:
�8�5 第一周,兩組植株長勢基本一致
�8�5 從第九天開始,完全培養液組長勢比另一組好,主要表現在莖稈較為粗壯,葉片顏色較深,植株較高
�8�5 到第十四天的時候,完全培養液組植株長勢比另外一組明顯有優勢,其植株粗壯,葉片顏色深綠,生長速度快;缺磷的一組,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生長速度也比較慢
實驗結果分析:
P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缺P不利於植物的生長。因而,在缺P的培養液中植物長勢比在完全培養液中的弱。至於第一周植株之間無明顯差別可能是由於植株本生含有一定量的P沒被消耗,消耗完之後才表現出缺素症狀。
③ 生菜缺素症影響生長,如何防治生菜缺素症
蔬菜和其它植物道理上一樣,植物生長發育都離不開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元素,有的需要量較大,如氮、磷、鉀三元素;有的需要量較少,如鐵、銅、鋅、錳、鉬、鈣、硫等等蔬菜缺少氮:最初葉片、莖稈表現為淡綠色或黃色,植株淺綠、基部老葉變黃,乾燥時呈褐色。莖短而細,分枝或分櫱少,出現早衰現象。葉色變化通常是從老葉片開始,而後逐漸擴展到整棵植株。
【防治方法】施用氮肥;溫度低時施用硝態氮肥;施入優質腐熟廄肥;葉面噴施0。5%〜1%尿素溶液,噴施時間要選在晴天,必要時可以噴2〜3次,每次間隔7〜10天。2.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如報農酵母菌有機肥)做底肥,結合土壤殺蟲劑,深翻土壤,降低土壤板結性。在定植芹菜在之前,我們首先對芹菜的幼苗進行消毒處理,這樣的話可以減少攜帶病毒在今後的病蟲害防治上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倘若在芹菜生長的過程當中發生了病蟲害,我們需要噴灑農葯。
④ 園藝植物的營養診斷方法有哪些
通常採用下列方法:
1、形態診斷法。通過觀察植物外部形態的某些異常特徵以判斷其體內營養元素不足或過剩的方法。主要憑視覺進行判斷,較簡單方便。但植物因營養失調而表現出的外部形態症狀並不都具有特異性,同一類型的症狀可能由幾種不同元素失調引起;
因缺乏同種元素而在不同植物體上表現出的症狀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工作者,也難免誤診。此法不能用作診斷的主要手段。
2、化學診斷法。此法藉助化學分析對植株、葉片及其組織液中營養元素的含量進行測定,並與由試驗確定的養分臨界值相比較,從而判斷營養元素的豐缺情況。成敗的關鍵取決於養分臨界值的精確性和取樣的代表性。
由於同一植物器官在不同生育期的化學成分及含量差異較大,應用此法時必須對采樣時期和采樣部位作出統一規定,以資比較。
3、酶診斷法。又稱生物化學診斷法。通過對植物體內某些酶活性的測定,間接地判斷植物體內某營養元素的豐缺情況。例如,對碳酸酐酶活性的測定,能判斷植物是否缺鋅,鋅含量不足時這種酶的活性將明顯減弱。
此法靈敏度高,且酶作用引起的變化早於外表形態的變化,用以診斷早期的潛在營養缺乏,尤為適宜。
(4)植物缺素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最早的診斷方法是根據植物的葉色、植株發育程度及缺素和元素毒害的症狀等形態方法判斷植物的營養狀況,隨後,外形診斷與土壤、植物養分含量分析相結合,逐步奠定了由定性走向定量診斷的基礎。20世紀40年代植物營養診斷形成一門獨立的技術科學並用於生產。
70年代以來,隨著植物營養診斷手段的多樣化及分析技術日趨成熟,出現了診斷施肥綜合法,使營養診斷由原來單一元素的診斷走向多元素的綜合診斷,大大提高了診斷的准確率;酶學診斷的應用也使診斷時期提早,從而提高營養診斷的價值。
⑤ 如何預防紅薯育苗時植物缺素症
如何預防紅薯育苗時植物缺素症?
葉斑病、瘡痂病、紅薯瘟、紅薯蔓割病、紅薯軟腐病等。病害防治方法首先是採用脫毒苗、對種苗消毒;其次是根據不同的病害進行葯劑防治。對於生理性病害的控制和防治:由於土壤缺素、生理性缺素、環境不良等因素(過干、過濕、日燒、高溫、低溫),引起缺素症、日灼、老化、弱小、萎蔫等多種生理性病害。防治方法:選用抗性品種或不敏感的品種;選用生長勢強的健壯品種;適當澆水,使地表、植株保持乾燥;保持適當的密度;種植地塊保持輪作可減免發生。對於非侵染性病害,用硫磺和銅制劑防治。對於細菌性病害,如軟腐,適當澆水同時澆水,使地表、植株保持乾燥。真菌病害,如霜霉病、銹病及其它土傳病害,採取覆膜和滴灌措施,保持環境乾燥,可以防治。病毒性病害,通過防治蚜蟲來防治。
⑥ 枇杷果樹缺素的症狀及其調節方法
氮、磷、鉀是植物的三大要素。從枇杷的生理需要衡量,也是不可缺少。尤其是鉀素,對枇杷更為重要。根據印度辛格(M·P·sing)1952年對枇杷果實分析,含鉀量為氮、磷的3倍多。有人還將鉀素稱為枇杷的「壯果元素」。缺鉀時,枇杷的新梢細弱,葉色失綠,葉尖或葉緣會出現黃褐色枯斑,葉片易落,結果率低;果形小,果實著色差,糖分少等症狀。所以,枇杷施肥時,絕對不能缺少鉀素。下面介紹的是一些常見的缺素症與預防方法: 1、缺硼症:枇杷要求土壤能提供可給態的硼量是0.1~0.5毫升/升;要求葉片的含硼量不得少於15毫升/升。硼對枇杷葉片的葉綠素形成、碳水化合物的運輸和轉化、花粉粒的形成和發芽、子房的發育、果實維生素和糖的含量、根系的發育,都有一定的功用。可是,硼在樹體內多呈不溶狀態存在。而土壤中的硼,因多雨容易流失;因乾旱,又使枇杷吸收困難。再因土中的鈣(石灰),會和可溶性硼結合成高度不溶的偏硼酸鈣。所以,枇杷缺硼現象常會發生。 枇杷缺硼的主要表現有:莖頂端生長受阻;根生長不良或尖端壞死;葉片增厚變脆或失綠壞死斑點;花絲、花葯萎縮,花粉異常,花粉粒發芽不良和花粉管伸長受阻,影響受精,對枇杷開花結果有較大的障礙。 預防方法: ①園地覆蓋能夠保肥、保土、保溫、保濕,對預防缺硼的效果最好。 ②乾旱時期要及時灌水、澆水或噴灌抗旱。 ③在花期前後(即9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下旬、1月下旬)用0.1%硼砂加0.2%尿素連噴4次。 2、缺鈣症:鈣素能直接影響細胞增殖,促進根系的發育,延緩樹體的衰老,影響枇杷果實的成熟和著色。可是,當枇杷樹體缺鈣時,根尖伸長停止,根毛畸變,葉片頂端或邊緣生長受阻,直至枯萎;枯花嚴重。更因缺鈣的關系,在成熟果實上表現兩種症狀: 一是果實黑臍病:俗稱「黑肚臍、黑筒、黑頂」。表現為萼筒周圍的皮部發僵,萼筒附近的果肉軟綿。待果實發育至接近成熟,形成一種皮硬肉鬆的青僵症狀。此後,因腐敗菌侵入軟綿的果肉,至果實成熟後,軟綿果肉黑色腐爛,外果皮仍然青僵,透露黑暈。發病果實有臭味和苦味,不能食用。 二是果實干縮病:俗稱「硬頭、樹頭干、鬼哮果」。也因果肉軟綿,至果實成熟時遇高溫烈日,果實干癟,不能食用。 形成果實黑臍病或干縮病的原因,都是枇杷樹體缺鈣而使果肉軟綿的生理性病害。預防的方法: ①加強肥培,增強樹勢。pH值5以下或是砂性較重的園地,要注意增施石灰,按666.7米2園地施生石灰100千克左右。 ②認真疏花疏果,每穗保留1~3個果量。 ③樹冠外圍和頂上噴射1~2%石灰水,既防日曬;又能補鈣。 ④增設避雨和防曬(遮陽網)設施。 ⑤在采果後到孕蕾前,噴射波爾多液、石硫合劑、必備等農葯,既防病;又補鈣。使用方法,在第七章介紹。 3、缺銅症:枇杷缺銅在葉片、枝梢上無明顯表現,可是在果實上卻出現硬皮症。這些果實在成熟後,病部的果皮仍呈不勻的深綠斑,皮與肉粘連。整個果皮變脆,去皮易斷,所以又稱「脆皮果」。 產生缺銅症的原因,除了新墾山地易缺銅以外;主要是由於山地坡度大,土壤砂性重,多年沒有使用波爾多液,結果量較多的樹體,容易發病。預防的方法是結合防病,噴射波爾多液或必備等葯制。 4、缺鎂症:是因土壤酸性,土質沙性所致。缺鎂形成葉片失綠,葉脈間葉肉淡化,呈黃綠相間的斑塊。葉片很快變黃脫落。預防的方法: ①要注意改良土壤。 ②選擇以鈣鎂磷肥為補磷肥料。在土壤PH6以上的土壤可施用硫酸鎂;而PH4.5~5的土壤可施溶解性較差的碳酸鎂和部分硫酸鎂,或氧化鎂。 ③因土壤中的鎂容易流失;所以,當樹體出現缺鎂症狀時,應迅速噴施鎂肥。
⑦ 植物缺素症狀口訣是什麼
缺氮抑制苗生長,老葉先黃新葉薄,
根小莖細多木質,花遲果落不正常。
缺磷株小分櫱少,新葉暗綠老葉紫,
主根軟弱側根稀,花少果遲種粒小。
缺素症狀是兩種或多種不同養分造成的缺素症狀可能相同,或一種養分造成的缺素症狀掩蓋了另一種養分的缺素症狀。缺素症狀有時會隨氣候的變化(在潮濕和乾旱之間變化出現或消失),而有些作物又存在潛在缺素的情況。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將病毒病、真菌病害、蟲害等導致的症狀誤認為缺素症。
植物缺素症注意事項
缺鉀時,植株莖桿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葉片失水,蛋白質、葉綠素破壞,葉色變黃而逐漸壞死。缺鉀有時也會出現葉緣焦枯,生長緩慢的現象,由於葉中部生長仍較快,所以整個葉子會形成杯狀彎曲,或發生皺縮。鉀也是易移動可被重復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病症出現在下部老葉。
缺鈣初期頂芽、幼葉呈淡綠色,繼而葉尖出現典型的鉤狀,隨後壞死。鈣是難移動,不易被重復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症狀先表現在上部幼莖幼葉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植物缺素症
⑧ 什麼是植物缺素症,有什麼預防方法
什麼是植物缺素症?
從作物的營養角度來考慮,首先想到的是作物缺乏某種營養元素了。因為當土壤中某種養分供應不足時,往往會導致作物體內一系列物質代謝和運轉發生障礙,從而在植物形態上表現出某些專一性的特殊症狀,這就叫植物營養缺素症。缺少哪種營養元素?從什麼時候開始表現出來?在哪一個部位?植物是有表現的。因為,營養缺素症是植物體內營養失調的外部表現。但是,缺乏同一種營養元素在不同作物對所表現的症狀並不完全相同。這說明觀察是有一定難度的。
作物在缺乏大量營養元素氮磷鉀時,由於他們在作物體內流動性大,可從下部老葉向新葉中轉移,以保證新生葉的生長,因而缺素症狀首先表現在老葉上。這種能從衰老葉片中轉移養分的現象稱為養分的再利用。然而,微量元素在作物體內大多是和某些酶結合在一起成為酶的一部分,是不能轉移的。在作物缺乏微量營養元素時,它們就不能從老葉中向新葉中轉移,因此缺乏微量營養元素大多發生在新生的葉片上。這就是兩者在形態上的主要區別。
作物的缺素症狀是其體內營養失調的外部反映。根據作物出現缺素症的部位和特徵,通過對田間作物進行形態診斷,可以確定作物缺乏哪種營養元素,並以此作為科學施肥的依據。根據上面講的道理,可以初步判斷:下部老葉子發黃的是缺乏大量營養元素---氮,而上部新葉發黃的就是缺乏微量營養元素—鐵。但也可能是缺硫。要想做出正確的判斷,就需要學習和掌握區分的知識,也要積累生產經驗。
嚴格區分病害的類型十分重要。如因缺乏養分引起的生理病害,應通過合理施肥來解決,而對於病菌傳染的病原性病害,則應噴灑相應的農葯才能解決,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否則把生理性病害誤認為病原性病害就會濫用農葯,污染環境。為此,知識加經驗是當前基層農技人員田間鑒定工作的主要手段。
⑨ 大棚草莓出現缺素症狀,該怎麼辦
氮缺乏:1、症狀:通常,當氮缺乏開始時,尤其是在高峰生長期,葉子逐漸從綠色變為淺綠色。隨著氮缺乏狀況的惡化,葉子變黃,部分燒焦並且比正常葉子略小。隨著氮缺乏程度的加劇,幼葉趨於變綠。老葉的葉柄和花萼帶紅色,葉片顏色較淺或呈鋸齒狀亮紅色。土壤很貧瘠,沒有正常的施肥,沒有廣泛的管理,雜草叢生的植物容易缺氮。
2、防治方法:施用足夠的年年樂有機肥,追施硫酸鉀每畝約7.5公斤;也可以噴磷鉀益生菌2-3次,每7-10天一次,每畝噴施50公斤肥料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