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作分解結構圖怎麼畫
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解決你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學到了許多未曾注意到但是很重要的關於項目管理的一些專業知識,非常感謝。。。下面開始討論正題:
一、項目分解結構定義:
首先項目分解結構(WBS)是一種管理工具或者稱為「方法」,「工作分解結構是進行范圍規劃時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和技術之一,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對項目元素的分組,它組織並定義了整個項目范圍,未列入工作分解結構的工作將排除在項目范圍之外。它是項目團隊在項目期間要完成或生產出的最終細目的等級樹,所有這些細目的完成或產出構成了整個項目的工作范圍」;「項目分解結構是一個項目執行過程的基線,它定義了項目的最終『可交付物』,是考核項目成功與否的一個參照,同時可以作為對項目組成員進行項目考核的一個重要判斷依據。」
簡單的講,「項目分解結構」就是把一個項目,按一定的原則分解——項目分解成任務,任務再分解成一項項工作,再把一項項工作分配到每個人的日常活動中,直到分解不下去為止。。
「工作分解結構圖」是實施項目、創造最終產品或服務所必須進行的全部活動的清單,是生產狀態管理、進度管理、經費控制質量管理和資源分配的基礎。
二、WBS的創建過程:
制定WBS的過程是:
1、得到范圍說明書(ScopeStatemet)或工作說明書(StatemetofWok,承包子項目時)。
2、召集有關人員,集體討論所有主要項目工作,確定項目工作分解的方式。
3、分解項目工作。如果有現成的模板,應該盡量利用。
4、畫出WBS的層次結構圖。WBS較高層次上的一些工作可以定義為子項目或子生命周期階段。
5、將主要項目可交付成果細分為更小的、易於管理的組分或工作包。工作包必須詳細到可以對該工作包進行估算(成本和歷時)、安排進度、做出預 算、分配負責人員或組織單位。
6、驗證上述分解的正確性。如果發現較低層次的項沒有必要,則修改組成成分。
7、如果有必要,建立一個編號系統。
8、隨著其他計劃活動的進行,不斷地對WBS更新或修正,直到覆蓋所有工作。
9、檢驗WBS是否定義完全、項目的所有任務是否都被完全分解可以參考以下標准:
每個任務的狀態和完成情況是可以量化的。
明確定義了每個任務的開始和結束。
每個任務都有一個可交付成果。
工期易於估算且在可接受期限內。
容易估算成本。
各項任務是獨立的。
三、基本原則:
1、將主體目標逐步細化分解,最底層的日常活動可直接分派到個人去完成;
2、每個任務原則上要求分解到不能再細分為止;
3、日常活動要對應到人、時間和資金投入。
四、具體要求:
1、某項任務應該在WBS中的一個地方且只應該在WBS中的一個地方出現。
2、WBS中某項任務的內容是其下所有WBS項的總和。
3、一個WBS項只能由一個人責任,即使許多人都可能在其上工作,也只能由一個人負責,其他人只能是參與者。
4、WBS必須與實際工作中的執行方式一致。
5、應讓項目團隊成員積極參與創建WBS,以確保WBS的一致性。
6、每個WBS項都必須文檔化,以確保准確理解已包括和未包括的工作范圍。
7、WBS必須在根據范圍說明書正常地維護項目工作內容的同時,也能適應無法避免的變更。
② 結構施工圖繪制你是用什麼方法
1靈活運用CAD的基本命令。
1.1全面掌握CAD命令盡管用CAD畫了很多年的圖,可是還有很多人只會用CAD中的幾個基本命令,而對CAD復雜一點的命令根本不了解。曾經有個同事,在畫圖的時候,有一些字體高度設置小了,列印在圖紙上還不到2mm,當他發現的時候已經快交圖了,如果一個一個的改高度,不但麻煩出錯率高,而且時間也不允許。我幫他用快速選擇命令,幾秒鍾就把他三張圖中高度小於2mm的字全部改成正常字高,無一漏改。還有許多人只學習CAD的命令而對CAD的系統變數一點不去了解,其實系統變數與基本命令一樣都非常重要。比如:把系統變數edgemode的默認值0改為1就可以利用將選定的對象延伸或修剪到剪切邊或邊界的假想延伸線;把系統變數mirrtext的默認值1改為0,在鏡象圖形時,文字就可以保持原來的方向。
1.2活用快捷鍵 眾所周知左手敲鍵盤,右手掌控滑鼠是CAD最佳操作方法。這就要求操作者盡可能的使用CAD命令的簡寫命令,讓我們的雙手一起工作。很少能看見有人還在拷貝時用「」而不用簡寫「c」,修剪時用「trim」而不用簡寫「t」。另外CAD還支持windows的快捷鍵,比如在工作中,有人每次保存都用「qs」去執行「qsave」命令,去不知用「Ctrl+s」去保存。同樣列印也可以用「Ctrl+P」去執行,這兩個快捷鍵是其它軟體也共用的快捷鍵並且也很方便,為什麼不用而要執行菜單命令或是自己再去定義呢?殊不知,這些習慣已嚴重的限制了繪圖速度,只能使你的工作效率低下,越做越累。當然,除了文中提到的幾點,還有很多技巧及經驗需要大家在平時的工作中自我總結積累。要想提高工作效率,決不能僅限 於會用,還有必要系統的學習一下CAD的操作,要力爭用好、用熟。
2一定要使用結構專業繪圖軟體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普及,國內許多軟體公司以AutoCad為平台開發了一些符合中國制圖規范的專業設計軟體。國內在結構專業方面軟體主要有天正結構(TAsd)、探索者(Tssd)和理正快速設計(QCAD)等等,還有一些是網路上的編程高手根據自己的實用經驗編寫的一些免費軟體,也各有特色,都有一些強大的功能。對專業繪圖軟體的熟練使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正如建築專業用天正建築(TArch)而不用AtuoCAD一樣,用好結構專業軟體會給你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探索者舉幾個例子,對比一下專業繪圖軟體的優越性。比如:畫過結構圖的人都知道,在AutoCad中,樓板鋼筋是雖然好畫,但由於其繁多,所以畫板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在探索者中,利用鋼筋繪制工具,可以輕松地完成鋼筋的繪制,在鋼筋繪出的同時,鋼筋的型號、間距、彎鉤、負筋長度也一次繪制出來。此外,還有箍筋、拉筋、點鋼筋等,都可以輕松繪制,而且還有很多編輯方式可供選擇。再如,在AutoCad中繪制柱子後,填充柱子要逐個去選擇,花很多時間才能填充完,在探索者中用柱填實工具可以一次把所有圖形全部選中,自動篩選出柱子,填充完畢。速度快,精確率高,是AutoCad無法比擬的。另外,如果工程的建築圖是由「天正建築CAD」繪制的,則可利用天正結構的介面功能將建築平面圖快速轉化為結構平面模板圖。作法是:用「天正結構」打開
建築平面圖,點擊:天正結構→介面→TCH轉換。
3掌握CAD相關的程序語言
在眾多的AutoCad開發工具中,AutoLISP是使用最簡單、應用最廣泛、使用者最多的一種開發工具,因此一直受到AutoCad開發人員的喜愛。LISP原是一種人工智慧語言,也是一種解釋型的編程語言。由於其調試方便、編寫簡單,容易學,很早被Autodesk公司引進到AutoCad中作為一種編程語言,因些奠定了AutoCad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程序的基礎。 在施工圖繪制完成後,常常會發現因局部節點尺寸小,尺寸文字會重疊在一起。對於一個復雜大型工程來說,尺寸文字重疊出現的次數會成百上千。要是用AutoCad中命令進行調整,完成這項工作,得用上數小時的工作時間。而且此項工作,而且出錯率也很高,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會讓我們的工作枯燥乏味。我在學了AutoLisp後,編了一個Lisp程序,只用了幾秒鍾,就全部修改完成。雖然編程花去了很長時間,但卻是一勞永逸的,工作的同時會讓你感覺智能化工作給你帶來的樂趣。大型工程的施工圖紙都會有幾十張或者更多,如果用噴墨列印印機進行列印,每列印出來一張再執行一次列印命令會花上近三、四個小時,設計人員不得不在列印機前等待圖紙的全部打完。經歷數次在列印機前的苦等,我用AutoLisp編了一個批量列印程序,之後的每次列印過程中就可以一次性把所有的圖紙列印好,利用這段時間去忙一些其它的工作。因此,只要你學一些初步的AutoLisp知識,能靈活的運用你所獲得的LISP程序。
③ 簡述繪制組織結構圖的基本方法。人力資源考試中,急用
繪制組織結構圖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是從這幾方面來考慮:
一般畫4層,,從中心層計算,其上畫一層,其下畫兩層,用框圖表示;
功能、職責、許可權相同的機構,大小一致,水平並列;
命令指揮系統線從上一層垂下來,位置高表示級別高;
命令指揮系統線用實線,協作服務關系用虛線;
參謀機構用橫線與上一層垂線相連,放左、右上方。
了解層級後,再使用繪圖軟體製作就好。
④ 怎樣使用visio畫組織架構圖
1、在電腦上打開visio 2010軟體,執行「文件-新建-商務」命令。
⑤ 組織結構圖怎麼做的呢,需要什麼軟體嗎
可以使用office軟體製作組織結構圖。
製作方法:
1、以office word文檔為例,首先打開word工具欄中的「插入」選項,並找到「關系圖」選項。
⑥ 結構圖的畫法,步驟,有人可以告訴我嗎
如何在word2016中繪制組織結構圖?
word畫組織結構圖方法一:
步驟一:如圖的人事關系組織結構圖,總經理下面有三個職位,三個職位下面各有助手。
⑦ 在電腦上怎樣畫組織結構圖
材料/工具:word2010
1、首先我們先打開WORD文檔,找到「插入」裡面的「形狀」
⑧ 畫出組織結構圖屬於什麼策略
應該是認知策略 吧
拓展
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於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其基本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與整理;二是對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系統儲存。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針對所學內容畫出網路關系圖,這種策略屬於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分為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等,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其基本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與整理;二是對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系統儲存。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針對所學內容畫出網路關系圖,這種策略屬於認知策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