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鋼琴演奏中氣息的運用與教學方法

鋼琴演奏中氣息的運用與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9 16:56:01

❶ 鋼琴演奏中,有哪些用力的方法來改變鋼琴音色的方法

音色是鋼琴描繪意境、渲染情緒、揭示韻味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彈奏者理解表達能力優劣、色彩感覺濃淡、藝術造詣深淺的顯著標志。鋼琴演奏中的觸鍵與音樂是緊密相連的。不同的觸鍵部位以及方向會產生不同的音色,用指尖、指面、不同的角度來與琴鍵接觸,可以發出千變萬化的音色來。本文從觸鍵的各個方面來說明與音色的關系,使之在今後的鋼琴演奏中能夠更好的對音樂進行詮釋和理解。

每台鋼琴在出廠後就已經確定了它該有的音色,是柔和圓潤、還是明亮清澈都是之後很難改變的,但是由於鋼琴音域之廣闊,演奏者可以使用不同的技巧使鋼琴彈奏曲目時,增添不一樣的情緒。決定鋼琴音色的要素有五個:1 觸鍵方向;2 觸鍵高度;3觸鍵力量;4 觸鍵速度;5 觸鍵深度。
1.不同的觸鍵部位以及不同的觸鍵方向會產生不同的音色
①用手指指尖的部位,在手指二關節以下與鍵盤基本成直角狀的觸鍵,指尖保持明確的觸感。這種垂直擊鍵,觸感靈敏,琴鍵起落迅速,其音色清脆,純凈透明。用以表現晶瑩剔透的音色,均勻清晰的音粒,生動活躍的節奏,流暢悠揚的氣息。
②用手指指面多肉的部位,自第二關節以下與鍵盤基本成銳角的觸鍵。可以使聲音十分柔和細膩,沒有明顯的「音頭」。
2.鋼琴演奏的三種基本彈奏法對音色的影響
(1)非連奏,即:「顆粒性彈奏法」。觸鍵時,要求下鍵、起鍵速度要快,觸鍵的瞬間具有一定的爆發力,使手指的揮動有較快的速度。再加上牢固的指尖,就會發出結實,明亮集中而富有顆粒性的聲音。
(2)連奏,即鋼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於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圓滑連貫的音型,流暢的旋律性經過句,琶音和分解和弦等。緩慢的觸鍵是創造柔和歌唱性演奏聲音的關鍵因素。這種以水平方向的用力方式,可以使琴鍵以一種緩沖的方式受力,從而使發出的音色柔和連貫,圓潤歌唱。
(3)跳音奏法,一方面不同的時值的跳音,根據音樂特性的需要而具有不同的音響特質;另一方面,手的不同動作部位演奏的跳音也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在王建中的《猜調》中有大量的單音旋律需要跳音奏法。作品要求聲音短促集中,輕快透明,力度較弱但速度較快。在手指積極主動地彈奏跳音時手腕與手指的配合協調,與之融為一體,使聲音靈巧集中,富有彈性。

❷ 演奏教學的原則

一、鋼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地依靠彈奏技巧是不行的,還需要在演奏過程中配合鋼琴彈奏表達主觀情緒和主觀情感,因此,需要加強鋼琴演奏的情感因素研究。演奏人員先要充分理解樂譜,分析樂譜背後隱藏的主觀情感,並結合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提升演奏效果。鋼琴演奏的情感因素不管是在傳統鋼琴演奏還是在現代鋼琴演奏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培養演奏人員的道德、智慧,提升美育教育質量。
(一)提升演奏者藝術技巧藝術教學能夠提升人的藝術技能水平,同時也能夠提升鋼琴演奏水平。藝術教育主要是針對演奏人員進行的,幫助演奏人員深度挖掘自己的藝術潛能,通過熟練掌握鋼琴的演奏基礎知識,提升鋼琴演奏的專業水平。通過更加系統的美育教育和鋼琴教學訓練,演奏人員能夠了解不同的藝術發展歷史,從而掌握基本的鋼琴演奏方法,在演奏過程中學會鑒賞音樂作品,並把鑒賞能力應用到以後的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人員需要通過藝術技巧的學習,學會把握音樂作品中的情境,結合演奏技巧來傳遞給觀眾。作品包含的人文精神對於演奏的效果影響很大,因此可以適當性地選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秀音樂作品讓演奏人員進行彈奏,提升演奏人員的欣賞能力。
(二)引導人們形成完善的人格在鋼琴彈奏過程中融入情感因素,能夠提升鋼琴演奏的藝術水平,是藝術教育和鋼琴演奏教育相結合的好方法。在鋼琴演奏中要加強與政治文化的聯系性,通過結合知識系統鋼琴演奏中要加強與政治文化的聯系性,通過結合知識糸統心的意識和思想,在個性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也包含有藝術教育的集中性。因此,在鋼琴演奏中加強情感因素技巧掌握,對於人的個性發展有一定的引導性,能夠幫助促進人格的完善和發展。
(三)鋼琴演奏能夠幫助培養人的情緒。通過針對藝術教育的分析,能夠引導學生在藝術中發現生命的美妙,引導演奏者的情感發展。藝術教育課程能夠影響人的情感和態度的發展,從而陶冶人的情操。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把情感因素和彈奏技巧相結合,能夠提升鋼琴演奏人員的創新思維,促進鋼琴演奏者的長遠發展。創新意識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和培養才得以實現的。例如,在鋼琴彈奏過程中具備敏感的創新思維和細致的觀察能力,都需要針對性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在整個鋼琴彈奏創新意識培養過程中,需要演奏人員對自身的專業保持高度的熱愛,才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鋼琴演奏,順利地培養創新意識。
二、觸鍵技巧對於音色的影響
在鋼琴演奏中,觸鍵力度的大小對於表現出的音色也有較大的影響。當使用指力觸鍵的時候,指尖所傳遞出來的力量會影響到表現出來的音色。通常在指尖觸鍵力度一般,速度正常的情況下,可以發出清脆細小的音色。而手力觸鍵是藉助手腕的力量,會導致較大力度的觸鍵,並且速度也更快,會呈現出清亮的音色。
觸鍵角度的影響演奏期間,若手指與琴鍵接觸角度較大,也就意味耆接觸面積小,產生的壓強大,其能夠演奏出強穿透力的音色效果;反之若角度小,也就說明產生的壓強較小,會呈現出柔和的音色。垂直觸鍵指的是鋼琴琴鍵與手指指尖為垂直接觸,使用此類觸鍵方式常常可以演奏出明亮的音色。演奏者指尖的速度也會對音色造成一定的影響,若是音樂曲目需要採用垂直觸鍵的方式進行演奏,那麼當觸鍵速度較慢的時候,演奏出的音色是較為柔和、精緻的,而若觸鍵速度較快,那麼通常是比較集中、明亮的音色。除了垂直觸鍵外,還存在與琴鍵形成一定銳角的水平觸鍵方式,銳角的角度是可以變化來控制音色效果的。因此,演奏者需要結合演奏曲目的需求選擇最佳的手指與琴鍵之間的銳角,若是演奏的曲目較為晦暗、朦朧,那通常需要將角度控制在50。以下;若演奏的曲目情感豐富,具有浪漫氣息,那通常演奏者會將手指與琴鍵的角度控制在50-'700 在鋼琴演奏期間,通過巧妙地運用觸鍵技巧進行音樂作品的彈奏,將曲子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想要獲作品的彈奏,將曲子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想要獲鍵技巧,只有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技巧,才能夠使音色呈現出最佳的效果。
三、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的途徑分析
(一)加強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讀譜是鋼琴學習的基礎與前提,教師在教學時要教授與識譜相關的音樂知識。樂譜中有各類記號與指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譜面內容,學會相關樂理知識。例如,學習連奏,教師可先將重難點強調一遍並標在譜子上,然後讓學生根據所學進行讀譜練習,教師根據練習時產生的問題進行總結並解答。讓學生通過提升識譜能力培養樂感。
(二)唱譜提高學生律感唱譜可以讓學生理解歌曲的音樂線條及律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手口並用,在彈唱中找韻律,找樂感。但由於學生在歌唱方面的力度節奏等無法精準掌控,教師要及時糾正指導,幫助學生提高樂感。
(三)加強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鋼琴教學是一門有較強藝術性與靈性的課程,想像力在鋼琴教學中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情感,還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悟性及感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供良好的讓學生熏陶的環境。例如,學習雙音彈奏,為了形成一定的畫面感,讓學生有想像空間,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音視頻,同時引導學生聯想畫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彈奏曲目,從而增強學生樂感。
四、教師將實踐教育應用到鋼琴教學的途徑
(一)以實踐教育拓展鋼琴教學的維度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講解鋼琴知識,不利於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也不能拓展藝術教學的維度。傳統鋼琴教學主要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不能指導學生在鋼琴演奏中獲得更多的藝術能力,制約鋼琴教學體現的教育效果。為此,鋼琴教師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鋼琴藝術,促使他們得到作品演繹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促便他們得皇O作品演繹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探索創新性的鋼琴教學,促使學生實現鋼琴演奏以及藝術表達多項能力的培養。教師需以實踐教育拓展鋼琴教學的維度,引導學生對鋼琴作品進行藝術性的解讀,有利於學生樂曲理解等素養的培養。
(二)立足作品創意特徵實施實踐指導學生在體驗鋼琴作品時的主觀感受不同,所以教師不能運用統一性的理論指導讓學生演奏鋼琴樂譜,而是要立足作品創意特徵實施實踐指導。如一些學生未能明確把握經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缺乏歷史解讀等能力,導致鋼琴作品演繹藝術性較情感,缺乏歷史解讀等能力,導致鋼琴作品演繹藝術性較處理曲調的轉換,作品演繹存在瑕疵。團基於以上學生在鋼琴演繹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立足作品創意特徵實施實踐指導,引導學生對鋼琴作品的藝術性進行探索,更好地展現出藝術演奏的張力。
總之,鋼琴教也需指導學生明確鋼琴演奏體現的曲藝特徵,合理進行曲調的處理,增加學生對樂曲藝術的解讀。通過實施這樣的鋼琴教學,能改變理論以及演奏技巧的傳輸模式,增加學生對鋼琴作品進行藝術處理的能力,有助於鋼琴教學的創新性發展。

❸ 有沒有什麼學鋼琴滴技巧

只要努力,就肯定會逐步提高。
現代鋼琴演奏的觸鍵方法

(一)力量的運用

在演奏時,美妙悅耳的音色與手指觸鍵時力量的來源、力度的支配用著直接的關系。如果力量的來源不對、力量支配不科學則極有可能導致音色「虛」、「散」、手臂僵硬、力量的浪費等等問題。因此要想正確的運用力量必須要協調好身體各部位,尤其是上肢各部位。首先,把下鍵的手指准備好,不能鬆懈(但不要緊綳,否則會造成手指僵硬)。然後把手臂抬起來從大臂開始,帶動小臂、手腕自然下落,把琴鍵彈到底。這樣手臂的重量便充分的通過指尖傳到鍵盤上。這時手指在鍵盤上是立住的,要有一種沒有鍵盤的支撐手指會繼續下落的感覺。手指立住後,可輕輕的晃動手臂以檢查是否有「僵」、「硬」的跡象。切忌在手臂下落時僵硬的敲在鍵盤上,這樣發出的聲音不是「虛」、「散」的就是「死」的。正確觸鍵方法發出的聲音應該是清晰、明亮的,既結實又飽滿,也就是有些老師常說的「通」、「透」。在這里常出現的問題是放鬆的度,許多人往往過度追求放鬆的感覺,於是出現了手指鬆懈、聲音發「虛」等現象。這是因為過度的放鬆,力量肯定沒有通過手指傳到琴鍵上,這樣不僅發出的聲音不好,而且在快速的彈奏中還會造成音值的不平均等問題。反之,有些人過度用力,導致整個手臂帶動手腕都僵成了一體,發出的聲音自然發「死」並且不靈活。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對的,運用力量時應當明確的是:完全的放鬆是無法彈奏的;胡亂用蠻力也是行不同的。必須要學會緊張與放鬆統一,做到「力由心生,收放自如」。

(二)手指關節的運動方式

演奏樂曲時不可能總是把手臂高高抬起然後自然下落,大多時候手指是自然的支撐在鍵盤上的。那麼手指的各關節在彈奏中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從指尖到指根共有三個關節,無論是何種觸鍵方法都要保證一、二關節的支撐,這里就不多介紹了。關鍵是指根(掌關節)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頗受爭議的「高位置觸鍵方法」和「低位置觸鍵方法」,簡稱「高抬指」與「貼鍵」。這兩種方法各有優點,先說「高抬指」,所謂「高抬指」指的是把要下鍵的手指(或帶動其他手指)的掌關節打開,手指高高抬起,然後迅速的下鍵。這種方法雖然對初學者比較難掌握,但有助於在鋼琴上製造各種各樣的音色,將鋼琴的音色發揮至最大限度,一些「顆粒性」較強 的音色應用此法來演奏。所謂「貼鍵」就是手指自然支撐在鍵盤上,下鍵時把手指准備好(不用抬起),在鍵盤上直接下鍵。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節省手指運動距離以提高速度,且不容易疲勞。個人經驗以為在初學鋼琴時應著重進行「高抬指」的訓練。因為這種方法可以使掌關節得到充分的伸展,從而鍛煉其靈活性,而且通過抬高手指然後迅速的下鍵能夠鍛煉手指的爆發力、支撐力及獨立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練習此法時往往急於求成,過高的抬起手指認為可以得到更好的練習效果,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此法會導致手指僵硬,下鍵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音色發「散」。就象百米起跑的運動員,不是蹲的越低起跑就越快,反而過分的蹲腿會影響起跑的質量。手指也是一樣,「高抬指」只要做到適當就可以了。在實際演奏中「貼鍵」奏法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方法可以使手指對琴鍵有著更為精確的控制。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用腳踢門肯定沒有用手推控制的好。手指在有一定的爆發力、支撐力時應多用「貼鍵」去控制鍵盤,這樣的觸鍵才會更精準的控制音色

(三)各種演奏技法的觸鍵法

(1)「斷奏」

「斷奏」的一般彈法是手指自然放在鍵盤上,用力時利用手指、手腕的反彈力像拍皮球似的從鍵盤上反彈起來。聲音應該是「亮」、「脆」、「富有彈性」的。「斷奏」在具體彈奏中又可細分為如下幾種:①「指尖斷奏」:這種方法可以產生輕盈、靈巧的效果。如:演奏莫扎特的多數奏鳴曲及舒曼《兒童情景》NO.3《捉迷藏》中的「斷奏」都可以用此法以表現充滿愉快的生活氣息和青春的活力。②「手腕斷奏」:這種方法也可以彈奏的很輕巧,而且有一定的力量變化。如:貝多芬OP.2—1奏鳴曲中前兩小節的幾個音符就可以用此法作出漸強的遞進。③「小臂斷奏」:此法的效果要比前兩者更有魄力,力度變化也更大,它利用小臂的迅速反彈力來彈奏。如:肖邦NO.5練習曲(黑鍵)中,最後兩小節里的一連串八度音程用此法演奏效果會是很輝煌的!④「大臂斷奏」此法不如前幾種方法靈巧,稍顯笨拙,但是卻能使鋼琴發出雄渾有力、振人心魄的聲音。如:肖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的多數斷奏都可用此法,效果是非常好的。

(2)「非連奏」

當樂譜上既有跳音又有連線記號時應用「非連奏」彈法來演奏。其方法是指尖貼在鍵盤上,下鍵前像要牢牢抓住鍵盤一樣,下鍵時要慢觸鍵,不要出現「顆粒性」的聲音,也不要有連綿的聲音,正確的聲音應該是似斷非斷、如歌如訴的。它可以使樂句親切動人,使樂曲更有表現力,也豐富了演奏者的想像力。

(3)「連奏」

當樂譜上標有連線時應用「連奏」彈法來演奏。它是利用了手指間力量的轉移:即手臂重量從一個手指轉移到另一手指(就像行走一樣,重心從一隻腳轉移到另一隻腳)。它要求手指有很好的支撐力和獨立性。在力量轉移時手臂要盡量的放鬆,手指不要鬆懈,並且不能有聲音上的縫隙,要像一口氣長出來的那樣連貫。

(4)「雙音、八度、和弦」奏法

雙音或兩個以上的音一起彈奏和單音的彈奏是不同的。它最重要的是整齊,不能有參差不起的落鍵。具體方法如下:大臂先自然的下去,保證力量要通暢的貫穿整個手臂,下鍵前觸鍵的手指要充分的准備好,甚至做好一個牢固的手型以保證在彈奏前就對聲音牢牢的掌握住,要有抓住鍵盤的感覺,最後下鍵的一瞬間要保證手指整齊的觸鍵。這樣發出的聲音才洪亮、整齊。

心得

鋼琴演奏心得
突破鋼琴演奏的時間、技巧瓶頸 (轉) 關於如何提高練習效果的討論很多,結果剛好有看到幾篇相關的好文章,

整理一下發上來,和大家分享。一、用心思考,傾聽自己每次重復練習的結果。很多同學練琴的時候,都是一次又

一次的做機械式的反復練習,可能他已經練了第二十遍了,可是效果比第一次都差。也就是說它他費了十九次的時

間,卻從來不停下來思考他多練一次的目的是什麼?可能他已經背會了,還不知道所彈的曲子是什麼?誰作的?什

么調?什麼拍號?不信?請馬上自檢一下哦。因此練習時,首先養成用心觀察的習慣,不要隨便放過任何的一個弧

線,記號,然後牢牢記住。彈奏時你一定要知道:1、每個音的意義:它是主音,經過音或是伴奏,以及在這個樂

句所佔的位置......等等。2、每一個樂句進行的過程:前後的關系,是問句,還是答句,還是連接句?3、每句即每

段的重點:想一下,平常你講的每一句話,有沒有重點?有沒有語調?音樂就如同講話一般有抑揚頓挫,才能引人

入勝至忘我境界。4、主題的特點及分句:要知道所彈的主體特性是柔還是剛,樂句的劃分,和在何處呼吸。5、注

意對位及伴奏樂段:對旋律是否迷失,伴奏是否起襯托主旋律的作用。做到以上幾點,就算是了解這首樂曲了,一

位演奏者必須了解樂曲,才能把音樂表現給別人。 二、練琴不一定在琴鍵上1、技巧並非純粹是肌肉運動的問題,

又是加上"精神控制"及"思考"可以把你認為不可能彈好的困難樂段給解決了。當你遇上困難時,不妨靜下來研究如

何運用肌肉的運動感覺,試著找困難的原因,然後集中精神,將手指放在琴鍵上作無聲的彈奏,然後把琴蓋上,就

在琴蓋上練習,當習慣了肌肉運動後,移到琴鍵上,你可以發覺容易多了,而你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無聲練

習",對背譜及想像有莫大的幫助。2、注意正確的指法 指法因人而異,有些版本的指法的確不當,所以練習前先

找出正確的指法,然後每次練習都用同樣的指法。好的指法會幫助你把樂句分的更清楚。開始可多參考幾種版本,

仔細研究其指法的差異,不久之後就會發現好的指法是有規律可循的。3、不要過分重視技巧而忽略音樂,更不因

為放鬆忘了用手指及頭腦來控制每一個音響。4、永遠都要記得,演奏只有第一次。很多人知道錯了,以為下一次 便不會錯,或者下一次再改吧!養成習慣後,你的第一次,不管上課,或演奏總會失敗。要知道一場演奏會是沒有

讓我們再彈一次的機會。所以自練琴起,每次都要當作只有這一次機會的態度,不要有下一次的念頭。5、聯系困

難樂段時,何妨改變成加一些音,成為比它更復雜,等到你連原譜時,會 發覺靈巧,容易多了。6、不要忘記,所

謂"技巧"是要能彈出正確的音,正確的拍子,達到要求的速度,選擇正確的音質與音量。7、技巧的練習時每日不斷

的,名鋼琴家巴克豪斯(Backhaus)八十歲手指還是靈活異常,他說"就是每天練音階,琶音的結果"三、用耳朵彈

琴1、一般學生,在練習時知道利用頭腦、手指、眼睛及心中的感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聽覺。因此很多彈過的舊

曲子,聽到別人彈時,只覺得很熟,卻不記得哪裡聽過。或者在漸強、漸弱的樂段,他感覺做到,但卻沒有聽他做

到。如果你能清楚地聽到彈出十五次四個八度的音階琶音從ppp~fff間擠進十五個等級即ppp pp p mp mf f f

f fff的中間還能再加一級。這才表示你有能力彈漸強漸弱。2、用耳朵聽出旋律是否清楚,不與伴奏混亂,每一個主

題或聲部的特點,音的時值是否正確。3、在大聲雄壯的樂段中,用耳朵聽清楚每個和弦是否干凈,扎實而不硬。

4、也許你的譜上已畫上了許多踏板記號,最重要的是用聽覺去分析及判斷。每架鋼琴所踏的深淺,甚至場地的不

同會有所改變。 5、你能只看譜不在琴鍵上,而能在心中"聽"音樂嗎?這是讀譜的重要階段,愈早養成習慣,你就隨時可以練琴,甚至新譜看過後就能演奏。像大鋼琴家魯賓斯坦就曾在演出的當天才看到維拉?羅伯斯(Villa?Lobo

s)所作獻給他首演的譜子,晚上就演出了。以上幾點,所強調的就是要讓自己的耳朵"聽到"自己所彈的才算做到,

也才有更深入一步了解或表現音樂的希望。 呵呵,暈了吧,說起來一套一套,真正實踐起來那就難咯,努力吧 !

希望這些能對你有用,祝願你天天開心。

❹ 彈鋼琴時候如何做好呼吸

鋼琴大師貝爾曼說,彈琴的人要有三個肺,也就是要有三個部位來呼吸,即嘴巴呼吸、雙臂呼吸和手腕呼吸。嘴巴呼吸不單是一種生理意義上的呼吸,在很多時候,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演奏中從心理意識上做好呼吸的預備,給意識以「暗示」雙臂呼吸;特別適合於那些篇幅較長、氣息要求延綿的樂段,手臂的放鬆和調節給予音樂連貫性和流暢感;而手腕的呼吸是運用最普遍、也出現得最多的呼吸手段,如連線的劃分,通過手腕力量的「上抬」和「下沉」也可以實現樂句起伏中形成的「氣息」。

在鋼琴演奏中許多技巧也需要有呼吸的配合來完成,比如在演奏強力度的和弦時,如果只靠手和臂的力量,往往達不到作品所需要的音響、力度效果。這時我們就要用氣息的支持,氣沉丹田,我們常常提到的「腰部力量」就是氣息在支持,這股力量由背、肩、臂一直貫通到手指,加上了氣息的力量就會感到手臂力量大大增加,演奏出的和弦也就有力而扎實。

擴展到整個樂段的和弦,更需要有氣息的力量加入,身體狀態才會積極起來,從而達到演奏效果。例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尾聲部分,音樂雄壯有力,情緒高漲積極,節奏歡快迅速,呼吸在這段音樂演奏的運用要積極,但不能提氣,還是要氣息扎穩,才會有力量的支持。
還有一點應該注意,在演奏中要尊重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理解樂曲的上的所有標記,注意正確運用呼吸來表現強弱層次的變化、表情術語的渲染等,從而得到豐富的聲音色彩,增強樂曲的藝術感染力。
另外,起拍時的呼吸,就相當於指揮中的「預示拍」,包含了樂曲的速度、情緒、力度等。在演奏起拍時的呼吸節奏要與所演奏的作品速度、情緒、力度保持一致,如果樂曲是以抒情慢板開始的,觸鍵前的呼吸則要深而緩慢;如果是一個急促的快板,在下鍵前的一剎那要急吸一口氣。起拍的呼吸,要根據全曲的風格而定。掌握科學的呼吸理論,並運用到自己的演奏中,有助於表達出音樂的真諦。


孩子啟蒙階段學鋼琴,可以嘗試在線學鋼琴。在iPad里試試【音樂蜂巢】這個軟體,在家就能上課,陪練永久免費,我家孩子跟著學了兩年,效果還挺好的,而且還贈送鋼琴使用權。

`

❺ 哪位知道氣息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一、培養傾聽音樂的心理功能

英國音樂心理學家柏西·布克指出:「不要以為這是一條不重要的真理,即『聽』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細聽』則是一種心理功能」。②鋼琴的發音過程很簡單,只要琴上的榔頭敲擊琴弦,立刻就會發出聲音,不像其他樂器演奏,還得考慮其音準、運弓、揉弦、氣息等等。聽的過程往往有一定的被動性。不是所有學習鋼琴的人,一開始就都具有傾聽音樂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必須強調從學琴開始就要努力培養這種能力,而且,從一點一滴地做起,需要經過一個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積累過程。這樣的訓練當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聽覺心理功能方可建立。

二、重視音樂聽覺的系統訓練

在音樂院校許多必修課中,視唱練耳是系統訓練音樂聽覺極為重要的課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學習視唱練耳的目的就是「組織和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訓練其積極的將聽覺運用到創作表演實際中去」⑦。「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這句俗語借用在需要敏銳聽覺的鋼琴演奏者身上再恰當不過了。音樂聽覺是他們的銳利武器,欲表現完美無瑕的音樂,需具備超越的音樂聽覺能力,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必須鄭重指出,在視唱練耳課堂接受系統的聽覺訓練,就是為培養學生建立敏銳的聽覺」武器」,為音樂演奏、音樂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點絲毫不能低估。
關於怎樣學好鋼琴呢?1:要喜歡彈鋼琴,2:要相信自己可以學好,3:要從基礎練習學這很重要,4:你可以買個節拍器。(它可以有效的控制你的速度,不會讓你的曲子忽快忽慢,使你的曲子更有節奏感,可以說他是你的好老師),5:多看看有關書籍和多聽有關的CD或者現場版的演湊,6:多向懂這方面的人提問和交流,7:要堅持每天練習;最好是找到好的鋼琴老師,祝你成功!!!

❻ 彈鋼琴是怎樣做到呼吸

俗話說抑揚頓挫,音樂也是如此。音樂實際上是另外一種語言,我不懂你所說的呼吸是什麼意思,在我的理解你所說的呼吸很可能是「情感」
音樂的表達形式很多,我想你應該是個初學者,在不嚴格要求拍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通過速度來表達你所要表達的情緒,當然強弱也是表達音樂情感的一種方式。我不是專業彈鋼琴的,我是搞作曲配器的,我想你所說的呼吸應該就是情感的意思

❼ 學鋼琴的手法和方法

基礎鋼琴學習方法 鋼琴練習的基本步驟 練習的程序
許多學生會用下列的練習程序
首先,先練習音階或是做一些技巧練習,直到手指靈活。如果你還有時間去做一些
技巧性的練習,例如哈農練習曲之類的,就繼續練習 30 分鍾或更久。
然後開始練習一些新曲子,先從頭開始讀個一兩頁,雙手慢慢的彈。重復慢慢的彈,
直到逐漸熟練後,再慢慢增加速度直到曲子的速度。在慢慢增加速度的時候,節拍
器也常被用到。
兩個小時的練習後,手指已經完全放開,能飛快的彈奏,這時候,你幾乎可以用隨
心所欲的速度彈奏。最後,也練累了,可以放鬆一下,隨心所欲的彈曲子,這時候
才能真正享受音樂。
在演奏會或是上課的當天,再用演奏的速度(或更快)練習要上課或演奏的曲子,
能練幾次,就練幾次,以確認他們是徹底的熟練,並且維持在巔峰狀態。這是最後
的練習機會,當然,多練習是好的。
上面的練習步驟根本就是錯誤的!
這些步驟會使學生很難跨過中等程度,縱使他們每天練習數小時。如果你看了下面
一些更有效率的方法,你就會更了解為甚麼?例如,上述的方法並沒有告訴學生,
如果他們碰到一段很困難的樂句,除了不斷的重復練習之外,該如何做,他們甚至
不知道這輩子甚麼時候能學會這些技巧。它將如何練習這件事,完全交給學生自己
處理。甚者,他們在演奏會時的彈奏將會平淡無奇,而且經常出錯,我們會在下面
討論這個現象。這個章節將會解釋這些步驟為何是錯誤的,你將會知道為何演奏會
的彈奏會平淡無奇,為何錯誤的方法導致彈錯。更重要的是,你會知道正確的方法。

沒有進步是大多數學生放棄學琴的主因。學生,特別是年輕的學生,都是聰明的,
卻為何練 得 這么累,而沒有進步呢?給予學生獎賞,他們會比你想像的投入更多。
你可以是個醫生、科學家、律師、運動員,或是任何職業,同時,你也可以是個鋼
琴家。因為有些方法,能讓你在很短的時間里學會這些技巧,我們很快的就會看到
這些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練習程序是「直覺」的方法 。如果一個平常人,被困在一個
荒島上,只有一台鋼琴,他如果決定彈鋼琴,他大約會使用上面的練習程序。也就
是說,如果一個老師教學生這個方法,那跟沒教一樣,因為這是直覺上的方法。當
我開始為這本書收集「正確的練習方法」,才驚覺到它竟有如此之多。我會解釋為
何他們是反直覺的,這也解釋了為何大多數老師會選擇直覺性的方法。
這些老師或許從不知道正確的方法,所以很自然的選擇了直覺性的方法。然而,反
直覺的方法比直覺方法 更難被採用, 因為你的大腦會告訴你,這些反直覺的方法
是不對的,而傾向於去使用直覺的方法。這些信息在上課或演奏會前,常常不可抗
拒 ━ 試著在 非正式的情況下告訴學生,在練習結束前,不要彈奏練好的曲子,或
是不要在演奏會當天用演奏速度練習。不只是學生跟老師、家長、朋友、任何對年
輕學生的練習有影響的人。 如果家長沒有被告知,那麼他們通常會強迫孩子們去用
直覺的方法 。這也就是為甚麼好的老師都會要求家長陪同小朋友上課。如果家長沒
有參與,那幾乎可以確定家長會要求小朋友用跟老師所教不同的方法。
學生如果一開始就用正確的方法,顯然是幸運的一群。但是,往後他們必需相當的
留意,因為他們不知道錯誤的方法。一旦沒有老師在旁督促,很容易陷入這些直覺
的方法,而不知為何一切都不對勁。就像是一隻熊,從未看過捕熊的陷阱 ━ 它當
然會陷入陷阱當中。這些幸運兒,同樣不善於教學,因為這些正確的方法對他們而
言是理所當然的,而不能去理解為何其他人會用不同的方法。他們可能不知道,這
些正確的方法是 需 要被教授的,一些直覺的方法卻會帶來災難。很多理所當然的
事,很難去解釋,因為我們都不會花太多時間去思考它。我們絕不能理解英文到底
有多難,直到我們去教一個日本人英文。另一方面,一開始 就 使用直覺方法的學
生,爾後學習更好的方法,能有 意料之外 的好處。他們同時知道正確與不正確的
方法,通常會 成為好 老師。 雖然這個章節是講正確的方法,但是了解哪些是不應
該去做的、及不應該的原因 ,也是同等的重要。這就是為何一些常見的錯誤方法一
再的在此討論;它會幫助我們了解正確的方法。 手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型,顯然對於手型,並沒有嚴格的規范。唯一的原則可以說是:
手指要放在最放鬆及最有力的位置。首先,將手握拳握緊,然後張開盡量伸展,再
將手指完全放鬆。維持這種放鬆的狀態,將手放在一個平面上,所有手指都放在平
面上,手腕的高度跟第一關節(手指作靠近手掌的關節)同高。此時,手指跟手掌
應該呈一個圓頂狀。所有的手指都是彎曲的,拇指應微微指向下,並稍微向其它四
指彎曲,所以拇指的最後一節是與其它指平行 的 。當彈奏和弦或是大跨距時,保
持拇指向內微彎是很重要的。保持拇指的最後一節與琴鍵平行,會減少碰觸到旁邊
的鍵的機會。這個姿勢,也讓拇指在抬起與放下時,使用正確的肌肉。其它各指都
是微微彎曲,手指放在琴鍵上,與琴鍵呈 45 度。這個姿勢可以讓手指能夠彈奏黑
鍵之間的位置。拇指與其它各指的指尖約略呈一個半圓形。這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手
型。
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彈奏型態來修正手型。如果你將兩手同時以這個姿勢擺在琴鍵上,
兩手的拇指指甲應該是面對面。用拇指指甲下方的肌肉來彈奏,不是關節。對於其
它的手指,骨頭(的末端)已經非常靠近指尖了,在指尖進來一點(不是往指甲的
方向),這里的指肉會稍微厚一點,用這個地方(譯註:指尖與指腹之間的肉)與
琴鍵接觸,不是指尖。 這只是一個建議的起始手型,一但你開始彈奏,這個手型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
你可能需要更加伸展手指,也可能更加彎曲,那要看你彈奏什麼。座椅的高度以及與琴的距離
座椅的高度以及與琴的距離也是因人而異。以下的方法可以是個好的起始點。坐在
座椅上,手肘在身體旁邊,手臂與琴鍵平行。手放在琴鍵上呈彈奏姿態,此時,手
肘應與琴鍵同高。將雙手放在白鍵上呈彈奏姿勢,將手肘往身體靠近,如果手肘能
剛好閃過身體,這時候,椅子與鋼琴之間的距離就是適當的距離。不要坐在椅子的
正中間,要稍微靠近前緣(譯註:不要將椅子坐滿,大約椅子前三分之一端)。
對於彈奏強音的和弦時,椅子的高度與距離很重要。因此,你可以同時彈奏兩個都
在黑鍵上的和弦,盡其所能的彈大聲,來測試你的位子是否適當。這兩個和弦是:
左手彈 C2#, G2#,C3# (5,2,1) ;右手彈 C5#, G5#, C6# (1,2,5) 。身體微微前傾,
用整個手臂與肩膀的力量去彈,彈一個像雷聲一般的音。確認肩膀是有用到的,只
用手與手臂彈奏不出震撼的強音。力量要從身體與肩膀發出。如果能很舒服的彈奏
這個強音,那椅子的高度與距離是合適的。 開始練一首新曲子:分析與聆聽
對於一首新曲子,讀譜並視奏,能夠知道這首曲子聽起來怎樣。要熟悉一首曲子最
好的方法是聆聽演奏(錄音)。有些評論認為,在學習一個新曲目前先聽別人的演
奏是一種「欺騙」的行為,這實在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學生或許會模仿錄音的演奏
方式,而不是自己的表現。但是,模仿他人演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演奏是極端
個人化的。在 1-IV-3 節中, 我們以數學「證明」這個不可能性。這個事實,或許
能讓一些抱怨自己未能模仿名家演奏的學生感到釋懷。可能的話,多聽幾個不同的
錄音,如此能開拓不同的視野。不聽別人的演奏,就好像叫人不要去學校,因為這
會阻礙你的創造力。有些學生認為,聽別人的演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永遠不可
能彈得這么好。想想,如果本書的方法,不能讓人彈得「這么好」,那我也不必寫
這本書了!當學生聽過幾個不同的版本,通常他們會覺得,不是每個錄音都是很好
的,甚至於他們會比較喜歡自己的演奏更甚於某一些錄音。
下一個步驟是分析一個曲子的結構,曲子的結構會影響我們如何去練這首曲子。讓
我們用貝多芬的《給愛麗絲》作為例子。前面的 4 個小節總共出現 15 次,如果練
會這 4 個小節,這首曲子等於學會了一半(本曲共 125 小節)。另外 6 個小節也
重復了 4 次,所以只要練會 10 個小節,就等於學會了 70% 。使用本書的方法,
這首曲子的 70% 可以在 30 分鍾內背下來,因為這幾個小節相當簡單。使用這個方
法,你也能在練習時,同時背譜。在這些重復的小節當中,有兩個間奏是不容易的。
當你使用下述的方法,練會這兩個間奏,然後跟其它重復的小節接在一起 ━ 這樣
就練起來了,而且也背下來了!當然,練會這兩個間奏,是學這首曲子的關鍵,我
們將在下一節詳述。學過兩年琴的學生,應該在 2~5 天學會這首曲子,而且能夠背
譜。這個時候,老師們就可以針對音樂內涵做一些琢磨了;至於這要花多少時間,
就因人而異了。就音樂表現的觀點來看,你永遠不可能彈完一首曲子。
准備的功課到此告一段落,我們可以開始練習的課程。 快速獲得技巧的秘密就是,
將困難的段落,轉換成為較容易彈奏的段落。我們現在能進入這些天才們的思維旅
程,他們發現了這些極有效率的鋼琴練習法。 從最困難的段落開始練習
讓我們回到《給愛麗絲》這首曲子。有兩段長 16 及 23 小節的間奏,夾在這些重
覆的段落中。這是這首曲子當中最困難的地方。學一首曲子,要從最困難的段落開
始。理由很明顯,因為你要花最長的時間來練習最困難的段落,所以你要多花一些
時間。如果你將最困難的段落留在最後,當你要演奏時,你會發現這將是你最弱的
一環,而常在這里遇到困難。很多曲子的結尾是最精采、最有趣、又最困難的,你
或許會從曲子的最後開始練起。有好幾個樂章的曲子,你大多會從最後一個樂章的
最後開始練起。 將困難的段落縮短:段落式的練習
(一小節,一小節的練)
練習的訣竅中,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較短的練習段落」 。這個訣竅可以說是縮
短練習時間最顯著的方法,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對任何一個困難的段落,例如10個小節,通常只有幾個音符會絆住你。除了這幾個
音符,你實在不需特別去練其它的。如果這10個小節,每個小節有8個音符,但是只
有4個音符是困難的,那隻要練好這4個音符,等於練好10個小節,這樣可以節省相
當多的練習時間。讓我們看看《給愛麗絲》這兩段間奏,看看這兩段,找出最困難
的小節。應該是第一個間奏的第一小節及最後 5個小節,或是第二個間奏最後的琶
音。對於困難的段落,找到適當的指法非常重要,並確定你能很舒服的使用這個指
法。

在第一段間奏的最後5小節,困難點在右手,大多是 1,5指的指法。第2指在某些地
方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另一個選擇是用第1指。使用第2指是傳統的指法,這樣能夠
提供較佳的控制與流暢性。當然,用第1指較容易記住,如果你有一段時間沒有彈這
首曲子,它能發揮救生圈的作用。當你選擇一個指法,要堅持自始至終都使用這個
指法,這一點非常重要。在第二段間奏的琶音部分,使用 1231354321 的指法,用
拇指在上(Thumb over)或是拇指在下(Thumb under)的指法(參閱1-III-5節)
都可以,因為這一段的速度並不太快,但是我個人較喜歡用拇指在上的指法,因為
拇指在下的指法需要一些手腕的動作,而這些額外的動作比較容易出錯。

選擇較小的練習段落,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一直重復這個段落數十次、數百次 。快
速、連續的重復是讓你的手學習新動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數個難彈的音符,夾在一
個很長的練習段落中,這樣練習這些難彈的音符的間隔時間會拉長,而且這些夾在
中間的其它音符,會讓手在學習新動作時產生阻礙,使學習變慢。這個效應在1-IV-5節
中有定量化的計算,這個計算提供了本書中所宣示可以1000倍學習速度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用比你技巧所能發揮還要快的速度去彈奏,是有害的。但是,選擇越
短的練習段落,你就能以越快的速度練習,且能減低不良的副作用。 剛開始時,大
多會選擇以一個小節或更短的練習段落,通常只有兩個音符。選擇這么短的練習段
落,可以讓你在幾分鍾內學好任何困難的段落。因此你可以用演奏速度或更快的速
度來練習,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況,因為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然而在直覺的方法中,
你大多是以較慢的速度練習

閱讀全文

與鋼琴演奏中氣息的運用與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bm台式電腦進入bios方法 瀏覽:294
洗胃管連接方法 瀏覽:950
趙麗穎如何瘦臉方法 瀏覽:233
北京銅鋁暖氣片安裝方法 瀏覽:135
如何黑斑最快最有效方法 瀏覽:260
電子經緯儀的使用方法圖示 瀏覽:359
生地中考拿高分技巧方法視頻 瀏覽:356
K平均演算法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9
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好方法 瀏覽:535
用什麼方法可以測出音量 瀏覽:46
電信手機測網速的方法 瀏覽:653
寬頻解決卡頓方法 瀏覽:300
鴨蛋用什麼方法不破 瀏覽:48
抗血管新生治療方法 瀏覽:939
電腦上的列印機使用方法 瀏覽:153
泡沫軸放鬆方法圖片 瀏覽:604
t恤的折疊方法有哪些 瀏覽:618
熬夜預防方法有哪些 瀏覽:534
電腦鍵盤字元使用方法 瀏覽:625
瘤胃鼓氣的治療方法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