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法(logical analysis)主要是指「語言的轉向」之後出現的分析哲學、科學哲學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利用現代數理邏輯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對語言進行分析,並通過語言分析來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因此,它被許多人稱之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語言的轉向」。
(1)邏輯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特徵:
典型性
它可以擺脫策劃客體發展的自然線索,從最能體現策劃客體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性的東西入手,對其進行研究,也就是從其成熟和典型的發展階段的發展過程。當事物處於萌芽狀態時,它的本質還沒有充分展開,因而也就很難認識它的本質和規律。
只有事物發展到成熟階段,由於它發展得比較完善、比較典型,這時它的本質已經充分展開。所以從策劃客體發展的成熟的、典型的階段上來研究它,就比較容易發現它的本質及其規律。
抽象概括
邏輯分析策劃法是以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對策劃客體的發展進行概括研究。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它的必然性是通過無數偶然性開辟其前進道路的,它的本質常常為紛繁的現象所掩蓋。
邏輯分析策劃法就是從純粹的、抽象理論的形態上來揭示策劃對象的本質,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完成策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邏輯分析法
Ⅱ 市場調查方案的調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調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法是指從邏輯的層面對調查方案進行把關,考察其是否符合邏輯和情理。
2、經驗判斷法
經驗判斷法是指通過組織一些具有豐富市場調查經驗的人士,對設計出來的市場調查方案進行初步研究和判斷,以說明調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試點調查法
試點調查法是通過在小范圍內選擇部分單位進行試點調查,對調查方案進行實地檢驗,以說明調查方案的可行性的方法。
(二)調查方案的模擬實施
調查方案的模擬實施是只對那些調查內容很重要,調查規模又很大的調查項目才採用模擬調查,並不是所有的調查方案都需要進模擬調查。模擬調查的形式很多,如客戶論證會和專家評審會等形式。
(三)調查方案的總體評價
調查方案的總體評價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衡量。但是,一般情況下,對調查方案進行評價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調查方案是否體現調查目的和要求;調查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調查方案是否科學和完整;調查方案是否具有調查質量高、效果好。
Ⅲ 法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
①當代西方綜合法學派首倡的一種研究方法,本世紀初開始,西方法學以自然法學;分析——規范法學、社會學法學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勢。他們之間進行無休止的論戰,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側面,對其意義無限擴大,試圖抹殺其他流派存在的意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一些法學家紛紛指責上述三大法學派別的偏執和排他性,認為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歷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價值判斷等,都影響到法的制定和實施,法律應是「形式、價值和事實」的特殊結合。
因此,用任何單一的絕對因素或原因來解釋法律制度、法律現象都是不科學的,必須在法學方法論上進行一場變革,要把對法律的價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實分析結合起來,採取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勢態,於是,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便應運而生。
提倡這種方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的哈爾及其《綜合法學》,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學家推論》,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學》,以及前西德的費克納等。綜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學界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因為以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看,流派和方法論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學科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然而,作為一種方法論,綜合研究的方法實質上是對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內容龐雜而無邊際,仍然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②從多角度、多層次來研究法律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具體包括哲學的、歷史學的、社會學的、比較法學的、注釋法學的、價值論的、語義分析學的方法等。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對法律現象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3)邏輯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Ⅳ 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
階級分析法: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
二
價值分析法: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從而揭示批判或確證一定社會價值和理想的方法
三
實證分析法:在價值中立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
。包括以下六種
1社會調查法,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方法。社會調查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或實驗等科學方式,對有關社會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藉以發現存在的社會問題,探索有關規律的研究方法。
2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3比較研究法,比較研究法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
4邏輯分析法,主要是指「語言的轉向」之後出現的分析哲學、科學哲學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利用現代數理邏輯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對語言進行分析,並通過語言分析來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
5語義分析法,語義分析法是運用語義區分量表來研究事物的意義的一種方法。
6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
Ⅳ 市場調研方案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內容有哪些
市場調研方案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內容如下:
1、確定調查的目的和任務。調查目的是指特定的調查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即為何要調查、要了解和解決什幺問題,調查結果有什幺用處。調查任務是指調查目的既定的條件下,市場調查應獲取什幺樣的信息才能滿足調查的要求。
明確調查的目的和任務是調查方案設計的首要問題,因為只有調查目的和任務明確,才能確定調查的對象、內容和方法,才能保證市場調查具有針對性。
2、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是為了明確向誰調查和由誰來提供資料的問題。調查對象是根據調查目的和任務確定的一定時空范圍內的所要調查的總體,它是由客觀存在的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許多個體單位所組成的整體。調查單位就是調查總體中的各個個體單位,它是調查項目的承擔者或信息源。
3、確定調查項目。調查項目是將要向調查單位調查的內容。調查項目的確定取決於調查的目的和任務,以及調查對象的特點與數據資料搜集的可能性。
4、設計調查表或問卷。調查項目確定之後,就可設計調查表或者問卷,作為市場調查搜集市場調查資料的工具。調查表或問卷既可作為書面調查的記載工具,亦可作為口頭詢問的提綱。調查表是用縱橫交叉的表格按一定順序排列調查項目的形式。
問卷是根據調查項目設計的對被調查者進行調查、詢問、填答的測試試卷,是市場調查搜集資料的常用工具。本章第四節將專門介紹調查表或問卷的設計。
5、確定調查時間和調查期限。調查時間是指調查資料的所屬時間,即應搜集調查對象何時的數據。確定調查時間是為了保證數據的統一性,否則,數據無法分類和匯總,導致市場調查失效。調查時期現象時,應確定數據或指標項目的起止時間;調查時點現象時,應明確規定統一的標准時點。
調查期限是指整個調查工作所佔用的時間,即一項調查工作從調查策劃到調查結束的時間長度。一般來說,應根據調查課題的難易程度、工作量的大小、時效性要求合理確定調查期限,並制定調查進度安排表。
6、確定調查方式和方法。市場調查方式是指市場調查的組織形式,通常有市場普查、重點市場調查、典型市場調查、抽樣市場調查、非概率抽樣調查等等。調查方式的選擇應根據調查的目的和任務、調查對象的特點、調查費用的多少、調查的精度要求作出選擇。
市場調查方法的確定應考慮調查資料搜集的難易程度、調查對象的特點、數據取得的源頭、數據的質量要求等作出選擇。若調查課題涉及面大、內容較多,則應選擇多種調查方法獲取數據和資料。既要獲取現成的資料,又要獲取原始資料。
7、確定資料整理的方案。資料整理是對調查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系統開發的過程,其目的在於為市場分析研究提供系統化、條理化的綜合資料。為此,應確定資料整理的方案,對資料的審核、訂正、編碼、分類、匯總、陳示等作出具體的安排。大型的市場調查還應對計算機自動匯總軟體開發或購買作出安排。
8、確定分析研究的方案。市場調查資料的分析研究是對調查數據進行深度加工的過程,其目的在於從數據導向結論,從結論導向對策研究。為此,應制訂分析研究的初步方案,對分析的原則、內容、方法、要求、調查報告的編寫、成果的發布等作出安排。
9、確定市場調查的進度安排。
10、市場調查經費預算。在進行預算時,要將可能需要的費用盡可能考慮全面,以免將來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影響調查的進度。例如,預算中沒有鑒定費,但是調查結束後需要對成果作出科學鑒定,否則無法發布或報獎。
在這種情況下,課題組將面臨十分被動的局面。當然,沒有必要的費用就不要列上,必要的費用也應該認真核算出一個合理的估計,切不可隨意多報亂報。不合實際的預算將不利於調研方案的審批或競標。因此既要全面細致,又要實事求是。
11、制定調查的組織計劃。調查的組織計劃,是指為了確保調查工作的實施而制訂的具體的人力資源配置的計劃,主要包括調查的組織領導、調查機構的設置、調查員的選擇與培訓,課題負責人及成員,各項調研工作的分工,等等。企業委託外部市場調查機構進行市場調查時,還應對雙方的責任人、聯系人、聯系方式作出規定。
12、編寫市場調查計劃書。以上市場調查方案設計的內容確定之後,市場調查策劃人員則可撰寫市場調查計劃書,以供企業領導審批,或作為調研項目委託人與承擔者之間的合同或協議的主體。
市場調查計劃書的構成要素包括標題、導語、主體和附錄等。其中,主體部分主要包括以上十一個方面的內容亦可列入附錄中。附錄主要包括調研項目負責人及主要參加者,抽樣方案及技術說明,問卷及有關技術說明,數據處理所用軟體等等。
(5)邏輯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市場調研的流程:
一、調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邏輯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是指從邏輯的層面對調查方案進行把關,考察其是否符合邏輯和情理。
2、經驗判斷法:經驗判斷法是指通過組織一些具有豐富市場調查經驗的人士,對設計出來的市場調查方案進行初步研究和判斷,以說明調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試點調查法:試點調查法是通過在小范圍內選擇部分單位進行試點調查,對調查方案進行實地檢驗,以說明調查方案的可行性的方法。
二、調查方案的模擬實施:
調查方案的模擬實施是只對那些調查內容很重要,調查規模又很大的調查項目才採用模擬調查,並不是所有的調查方案都需要進模擬調查。模擬調查的形式很多,如客戶論證會和專家評審會等形式。
三、調查方案的總體評價:
調查方案的總體評價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衡量。但是,一般情況下,對調查方案進行評價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調查方案是否體現調查目的和要求;調查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調查方案是否科學和完整;調查方案是否具有調查質量高、效果好。
Ⅵ 社會調查研究中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有哪些
社會調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邏輯分析、經驗判斷和試調查三種。
調查階段是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執行階段,主要是按照調查研究方案中所確立的調查計劃、調查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具體貫徹調查設計中所確定的思路。分析階段也稱研究階段,這一階段是指在實地調查完成後,調查者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審核、整理、統計、分析的過程。 總結階段是社會調查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總結調查工作、評估調查結果和撰寫調查報告。
Ⅶ 中學教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4、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
5、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
6、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
7、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採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
8、分析法
或稱邏輯分析法,即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
9、實驗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准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10、個案法
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
11、假說演繹法
是指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根據所提出的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驗證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相吻合,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達成疏理、解釋或評價、預測任務的一種方法。
(7)邏輯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意義
1、首先,教育研究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通過教育研究,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手段,並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提供決策依據。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又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2、其次,教育研究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教育研究是充實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論開拓與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最後,教育研究能夠增強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徑。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通過教育科研,能夠使他們在教育實踐中勇於探索,由單憑經驗向依靠理論過渡,通過認識、學習和運用教育規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成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成為未來的教育改革家。
Ⅷ 法學研究中的邏輯分析法主要在哪幾個層次上使用
中繼設備可以是物理層,主要是集線器;數據鏈路層,主要是交換機,網橋;網路層,主要是交換機。
望採納
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
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從根本上來修改整個政治經濟學。
二、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三、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9)邏輯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念內容:
一、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二、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
三、形成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具體勞動不是價值的源泉;
四、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即死勞動,只是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Ⅹ 法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幾種
答: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1)階級分析方法
階級分析方法就是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決定了階級分析方法在法學理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價值分析方法
價值分析方法就是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揭示、批判或確證一定社會價值或理想的方法。價值分析方法之所以是法學的基本方法,就在於法學的一個基本任務是揭示法的應然狀態或價值屬性;法作為調整社會利益關系的規范體系,其本身就是一定價值觀念的體現。法學中的價值分析包括價值認知和價值評價,它們是價值分析過程的兩個不同的階段或方面。
①價值認知是以法律這個被認知的客體所蘊涵的價值屬性與價值元素為對象的,它要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個階級、階層的利益標准與價值觀念來調整社會關系和在社會主體之間分配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價值認知的直接目的是如實地觀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價值准則和價值排序。
②價值評價是從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發,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價值准則對特定法律制度的總體或部分進行判斷與取捨。
(3)實證研究方法
①實證研究方法釋義
實證研究方法是在價值中立(或價值祛除)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
a.價值中立,指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可以用自己特定的價值標准和主觀好惡來影響資料和結論的取捨,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
b.經驗事實,指可以通過人們的直接觀察或間接觀察而發現的確定的事實因素。
②實證研究方法類型
a.社會調查方法。社會調查是法學進行實證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其基本特點是研究者提出具體問題,擬訂出研究方案,通過觀察和實驗採集資料和數據,在此基礎上提出知識性的命題。
b.歷史研究方法。對法律進行歷史的實證考察,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法律現象與經濟、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歷史脈絡,從而深化對現實法律問題的認識。
c.比較研究方法。即對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它在學習和借鑒他國有益經驗以改進本國法律、推動國際法治發展、促進法律文化交流和法治文明互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d.邏輯分析方法。邏輯分析方法在法學領域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法律規則本身就是一個由各種概念所構成並具有嚴謹邏輯結構的判斷和命題;二是由眾多規則所構成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是一個具有邏輯一致性的有機整體;三是適用法律規則解決個案糾紛時,只有嚴格遵循法律本身的內在邏輯推導出裁判結論,才有可能說服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相信法律和司法公正。法學研究中的邏輯分析主要在四個層次上被使用。第一個層次是法律概念與法律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二個層次是法律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三個層次是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四個層次是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聯系。
e.語義分析方法。即通過分析語言的要素、句法、結構、語源、語境來揭示詞和語句意義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