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參與觀察是突出什麼的研究方法

參與觀察是突出什麼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8 23:59:13

❶ 參與觀察法的參與觀察法的特性

參與觀察法包括原理、策略、方法和研究技術。在此可用七個基本特性對參與觀察法進行界定:
(1)從一個特定情境的局內人或成員的角度出發,對人類互動及意義懷有特殊的興趣。
(2)將此時此地的日常生活的情境和場景作為研究方法的基礎。
(3)強調闡釋和理解人類生活的理論形式和理論建構。
(4)一種獨特的研究邏輯和過程:開放、靈活、隨機應變,並且要求從具體的人類生活場景中獲取資料,不斷重新定義問題。
(5)一種深度的、質性的個案研究方法和設計。
(6)一個或多個參與者的角色扮演,並涉及建立和維持與當地人之間的關系。
(7)運用直接觀察法的同時還運用其他收集資料的方法。
最後,參與觀察法的目的在於創立某些以日常現實生活為基礎,關於人類生活的應用性的理論原理。

❷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心理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它們是: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特點

一、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而且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但是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這是一種不高效。

二、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的一種。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由此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三、調查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由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是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四、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它的應用很廣泛。

❸ 犯罪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以問題為中心,注意採用多種方法研究和探討課題

在犯罪心理學的研究中,應該以問題為中心,依據所要研究的課題而選取相應的研究方法,切忌拘泥於一種方法來研究復雜的犯罪心理現象。因為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僅僅採用某種單一的方法,往往難以做出全面、准確的結論。在一項具體的研究中,綜合運用觀察、調查、測驗、實驗等方法,對不同結果進行相互比較,往往可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例如,關於電影電視中暴力節目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國外研究者採用了實驗室實驗、現場實驗(在少管所中進行)、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其結果相互補充印證,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2.注意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方法相結合

犯罪心理學前期的研究偏重於定性分析和經驗描述,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應注重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定性研究是用文字來描述現象,判定某對象實體是否存在,結構如何,各要素之間具有何種聯結等,是一種基於經驗和直覺之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缺乏量化,不能對特定事件做出嚴密的闡釋,具有不精確性;定量研究是用數字和量度來描述現象,其關鍵是通過科學儀器來測量被觀察對象的各種數量關系,刻畫對象的數量特徵一獲得事物或現象的清晰、准確、普遍的認識。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見表1.1),在研究中,應該把兩種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優勢互補。事物本身是質與量的統一體,在進行研究時,當然應該把定性與定量方法結合起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互補融合,也是科學方法自身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必然趨勢。在犯罪心理學的研究中,可以通過各種定性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等對犯罪心理現象進行充分的了解,對其性質意義做出定性分析,然後運用實證方法對定性研究的結果進行量化分析,最終獲得較為全面的主客觀數據,挖掘出材料的深層含義,揭示出犯罪心理形成和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性,以提升犯罪心理學科的研究水平。

3.用相互作用的理論思路來分析犯罪心理現象

傳統心理學研究中,主要採取了三種理論思路和概念模型,即特徵論模型、心理動力模型和情境論模型(王重鳴,1998)。特徵論模型只重視人們的個性和智力特徵,心理動力模型則主要強調人的「動態心理場」,兩者都強調人的自身內在因素決定其行為;情境論模型則不同,主要通過對環境中外部刺激的考察來尋找決定人們行為的主要因素,分析行為反應的一般規律。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心理學研究中逐漸形成一種較新的思路,即相互作用心理學,其基本思想集中於行為發生過程中人與環境的多向性交互作用,在這種交互作用中,人和情景是相互依存而非單方面所決定。

❹ 參與式觀察的概念

所謂參與式觀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參加到所觀察的對象的群體和活動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參與活動中進行隱蔽性研究觀察。

❺ 公務員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怎樣的

成功的調查研究離不開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方法是指調查研究中獲得資料的手段、手法和技巧,其中心特徵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各種形式來獲取有關社會現象信息。公務員進行調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訪談法、問卷法、實地觀察法和文獻資料法等。

一是訪談法,是調查者直接訪問被調查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相互交談來了解情況的一種調查方法。訪談法是一種口頭調查的方法,方便易行,適用面廣,訪談的方式也簡便易行,即使文化程度不高或者不善文字表達的被訪者也能很好地相互交流。因此,訪談法既適用於了解日常工作和生活史的情況,也適用於對社會問題進行調查,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性和靈活性。

根據訪談時人數多少,可以把訪談分成個別訪談與集體訪談兩種方式。個別訪談是指對訪談對象進行單獨訪談,是訪談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類型,目前最常用的是直接調查類型的個別訪談。集體訪談法即開調查會,就是調查者邀請若干被調查者,通過集體座談的方式了解社會情況或研究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二是問卷法,是運用問卷調查表向被調查對象書面了解情況與意見的一種方法。問卷法具有系統嚴密、靈活多樣、方便實用等特點,有自己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分析、處理研究資料的技術手段,最後往往以調查報告或綜述的形式呈現出研究成果。問卷調查法的最大優點是,它能突破時空限制,在廣闊范圍內,對眾多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同時,問卷調查法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只能獲得書面的社會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動、具體的社會情況。

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為自填式問卷調查和代填式問卷調查。其中,自填式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傳遞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報刊問卷調查、郵政問卷調查和送發問卷調查;代填式問卷調查,按照與被調查者交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訪問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

三是實地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制訂相應的研究計劃,通過感覺器官和輔助設備,對處在自然狀態下的研究對象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得信息資料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觀察法能夠最直接地掌握第一手的現實情況,適用於某些易於產生文飾的問題調查,觀察法形式多變,方便易行,不失為一種重要的調查手段。

實地觀察法的最大優點是它的直觀性和可靠性。實地觀察、特別是非介入的調查方法,它主要是觀察者單方面的觀察活動,一般不依賴語言交流,不與被觀察者進行人際交往。因此,它有利於對本能夠或不需要進行語言交流的社會現象進行調查,有利於排除語言交流或人際交往中可能發生的誤會和干擾。

實地觀察法的缺點是它的表面性和偶然性,同時要受時間、空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實地觀察的對象和范圍有很大的局限性。實地觀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觀察誤差,而且觀察結果往往取決於觀察者的主觀狀況。

根據觀察者的角色,實地觀察可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參與觀察也稱局內觀察,就是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人群之中,並通過與被觀察者的共同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非參與觀察也稱局外觀察,就是觀察者不加人被觀察的群體,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觀者的身份進行觀察。一般地說,參與觀察比較全面、深入,能獲得大量真實的感性認識,但觀察結果往往帶有一定主觀感情色彩;非參與觀察比較客觀、公允,能增加許多感性知識,但往往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會現象。

四是文獻資料法,是收集、整理與分析在信息載體中所記錄的有關信息的一種調研方法。在調研過程中,文獻資料的運用是不可缺少的。這是因為它幫助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有助於進行縱向研究,提供研究立論的依據。文獻資料法的主要優點是方便易行,省時省力,排除人為因素,不受時空和人際關系限制,同時在調研過程中允許用多種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發現過失可以彌補。

文獻資料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它是一種過去的資料,往往和現實有距離,有時含有個人偏見和虛假成分,同時文獻編碼比較困難。文獻資料法有兩種:一是定量分析,包括文獻抽樣,內容分類,確定編錄單位、計量;一是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通過歸類,演繹、綜合等邏輯方法進行。

❻ 教育研究方法觀察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教育研究方法觀察法的主要特點有:
1、目的性
教育觀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如果沒有明確目的,只能是一般感知,不能稱為觀察研究。一個明確的觀察目的是研究者的行動指向,制約著研究者觀察的前前後後。觀察前,研究者確定觀察任務,觀察要解決什麼問題,怎樣給變數下定義;觀察中,研究者盡量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收集能夠回答觀察任務的事實材料。
2、計劃性
觀察研究之前,研究者應根據需要有意識地制定研究計劃,對觀察的對象要有確定的范圍、明確的指標,以求全面地把握觀察對象的各種屬性,即對觀察的時間、對象、范圍、儀器、記錄方法、過程、注意事項、變通方法等都有事先的計劃、安排,保證觀察有計劃地進行。周密的觀察計劃可以使觀察的效率大大提高,增強所獲得資料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3、選擇性
作為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研究,由於有明確的觀察任務、觀察目標,不是一般地、隨意地感知作用於我們感官的任何對象,在加上觀察時間和精力的局限,在觀察活動中,研究者必須根據觀察需要去選擇典型的觀察對象。只有做到對觀察對象有所甄別,才能獲得符合觀察需要的有針對性的觀察材料。研究者要從復雜多變的現象中選擇典型對象、時間,以獲得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解決特定問題。
4、自然性
強調在「自然狀態」下,對觀察對象不加任何干預和控制是觀察的最突出特點。與實驗法相比較,被觀察者的行為比較自然。保證觀察的自然性,因而能夠獲得真實可靠的材料,觀察研究中,研究者應努力避免妨礙事件自然發生的一切因素。
5、客觀性 由於在自然狀態下不對觀察對象進行干預和控制,因而能夠保證所觀察資料的客觀性。觀察的客觀性是感性認識上升為正確理性認識的前提。觀察所獲得的事實材料,實質上是研究者對教育現象或過程的一種反映和描述,觀察的客觀真實性將直接影響觀察分析的正確性。
二、教師正確運用觀察法要做到:
1、上課
親自為學生上課,是觀察學生最普遍、最經常、最方便、最理想的觀察途徑。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觀察,獲取信息之准確、豐富是其他途徑不能比的。很多教師已深有體會和備受其益。
2、聽課
聽課的目的是觀察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情況與學生學的情況,可以直接了解教師課堂教學的表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技能;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特徵。此外通過聽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見解了解教師的備課情況。這是教學研究人員或管理人員研究課堂教學改革、評價課堂教學優劣經常採用的途徑。
3、參加有關活動(參與觀察)
如參加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身臨其境」,考察師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了解校風、學風的情況。在參與觀察中,不能讓觀察對象知道和察覺觀察意圖,這樣才能觀察到想要知道的本來面目。
4、實地參觀考察
觀察學校的自然環境、校舍建設、設備儀器和清潔、衛生、紀律制度、校風教風等,並觀察學校教學、生活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運轉情況,這是參觀學習的外地人員或上級領導者經常採用的途徑。 列席學校各種會議或召開座談會,傾聽學校領導、中層幹部以及班主任、教研組長和學生的發言,觀察會場氣氛和大家的情緒;查看反映學校以前運轉情況的各種資料,如計劃、教案、作業、檔案等,可以了解該校辦學思路、辦學水平、教改情況和團結情況等,這是教育督導人員經常採用的途徑。
5、訪談
與觀察對象訪談,可以直接觀察和了解對象的個性心理特徵、思想傾向、儀表神態以及身體狀況等。訪談包括個別訪談和小組訪談。訪談時研究者要善於察言觀色。

❼ 社會學定量研究的具體方法是什麼

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調查法
調查法是一種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並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相關法
相關法是指經由使用相關系數而探求變數間關系的研究方法。相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確定變數之間關系的程度與方向。變數關系的程度,有完全相關、高相關、中等相關、低相關或零相關等;而變數關系的方向有正相關和負相關等。

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區別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兩種對立的研究範式,兩者在研究目標、對象及方法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首先,研究目標上,定量研究重視預測控制而定性研究重視對意義的理解;其次,研究對象上,定量研究強調事實的客觀實在性而定性研究強調對象的主觀意向性;第三,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注重經驗證實而定性研究注重解釋建構。

由於方法論上的不同取向,導致了在實際應用中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存在明顯的差別。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①著眼點不同

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定量研究是為了更准確地定性。

③依據不同

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④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⑤學科基礎不同

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⑥結論表述形式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❽ 什麼是參與式觀察法

什麼是參與式觀察法?
所謂參與觀察法,
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對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實際參與研究對象日常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觀察。

❾ 實地研究法和參與觀察法的區別

實地研究法是質的研究中最為重要的研究方法。實地研究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是一種既老且新的方法。長期以來,他一直為社會科學研究者所使用;但近年來,他在方法論中受到注意並得到重新定義。在某種意義上說,無論何時我們觀察或參與社會行動並試圖去理解它,就是在做實地研究了;無論何時我們向其他人講述自己所觀察到的情況,就是在報告實地研究的結果。
實際研究方法實質上是一種參與式的觀察法,他與其他形式自然觀察有著明顯的區別,它不僅僅是收集數據的活動,又常常是產生理論的活動。
實地研究者是事先不形成待檢驗的假設就開始研究的,而常常是從正在進行的活動過程中發現有意義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是事先難以預知的,通過對認為是有意義的事情進行反復、深入的觀察和實地調查後才能形成觀點。
所謂參與觀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對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實際參與研究對象日常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觀察。
參與觀察法的優點:
與其他研究技術相比,參與觀察導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強加於他試圖理解的那個社會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沒有先入之見」的情況下進行這種探討的。因此,它為獲得社會現實的真實圖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參與觀察方法的缺點:
參與觀察方法的缺點就像其批評者所概括的:其所得到的資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它的程序是不明確的,它的觀察是無系統的,它的資料是難以用數量表示的,它的研究結果也是無法重復的。
參與觀察法的應用:
(1)採用參與觀察方式進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驗證某種理論或假設,其目的是對現象發生的過程提供直接的和詳細的資料,以便對其有比較深入的理解。
(2)參與觀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為自己作為一個陌生人出現而進行某種方式的解釋。
(3)由於參與觀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參與觀察者往往要經歷一個「先融進去」,「再跳出來」的過程。

❿ 公務員的調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成功的調查研究離不開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方法是指調查研究中獲得資料的手段、手法和技巧,其中心特徵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各種形式來獲取有關社會現象信息。公務員進行調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訪談法、問卷法、實地觀察法和文獻資料法等。

第一,訪談法。訪談法是調查者直接訪問被調查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相互交談來了解情況的一種調查方法。訪談法是一種口頭調查的方法,方便易行,適用面廣,訪談的方式也簡便易行,即使文化程度不高或者不善文字表達的被訪者也能很好地相互交流。因此,訪談法既適用於了解日常工作和生活史的情況,也適用於對社會問題進行調查,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性和靈活性。

根據訪談時人數多少,可以把訪談分成個別訪談與集體訪談兩種方式。個別訪談是指對訪談對象進行單獨訪談,是訪談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類型,目前最常用的是直接調查類型的個別訪談。集體訪談法即開調查會,就是調查者邀請若干被調查者,通過集體座談的方式了解社會情況或研究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第二,問卷法。問卷法是運用問卷調查表向被調查對象書面了解情況與意見的一種方法。問卷法具有系統嚴密、靈活多樣、方便實用等特點,有自己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分析、處理研究資料的技術手段,最後往往以調查報告或綜述的形式呈現出研究成果。問卷調查法的最大優點是,它能突破時空限制,在廣闊范圍內,對眾多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同時,問卷調查法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只能獲得書面的社會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動、具體的社會情況。

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為自填式問卷調查和代填式問卷調查。其中,自填式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傳遞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報刊問卷調查、郵政問卷調查和送發問卷調查;代填式問卷調查,按照與被調查者交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訪問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

第三,實地觀察法。實地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制訂相應的研究計劃,通過感覺器官和輔助設備,對處在自然狀態下的研究對象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得信息資料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觀察法能夠最直接地掌握第一手的現實情況,適用於某些易於產生文飾的問題調查,觀察法形式多變,方便易行,不失為一種重要的調查手段。實地觀察法的最大優點是它的直觀性和可靠性。實地觀察、特別是非介入的調查方法,它主要是觀察者單方面的觀察活動,一般不依賴語言交流,不與被觀察者進行人際交往。因此,它有利於對本能夠或不需要進行語言交流的社會現象進行調查,有利於排除語言交流或人際交往中可能發生的誤會和干擾。

實地觀察法的缺點是它的表面性和偶然性,同時要受時間、空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實地觀察的對象和范圍有很大的局限性。實地觀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觀察誤差,而且觀察結果往往取決於觀察者的主觀狀況。

根據觀察者的角色,實地觀察可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參與觀察也稱局內觀察,就是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人群之中,並通過與被觀察者的共同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非參與觀察也稱局外觀察,就是觀察者不加人被觀察的群體,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觀者的身份進行觀察。

第四,文獻資料法。文獻資料法是收集、整理與分析在信息載體中所記錄的有關信息的一種調研方法。在調研過程中,文獻資料的運用是不可缺少的。這是因為它幫助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有助於進行縱向研究,提供研究立論的依據。文獻資料法的主要優點是方便易行,省時省力,排除人為因素,不受時空和人際關系限制,同時在調研過程中允許用多種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發現過失可以彌補。文獻資料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它是一種過去的資料,往往和現實有距離,有時含有個人偏見和虛假成分,同時文獻編碼比較困難。

文獻資料法有兩種:一是定量分析,包括文獻抽樣,內容分類,確定編錄單位、計量;一是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通過歸類,演繹、綜合等邏輯方法進行。

閱讀全文

與參與觀察是突出什麼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bm台式電腦進入bios方法 瀏覽:294
洗胃管連接方法 瀏覽:950
趙麗穎如何瘦臉方法 瀏覽:233
北京銅鋁暖氣片安裝方法 瀏覽:135
如何黑斑最快最有效方法 瀏覽:260
電子經緯儀的使用方法圖示 瀏覽:359
生地中考拿高分技巧方法視頻 瀏覽:356
K平均演算法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9
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好方法 瀏覽:535
用什麼方法可以測出音量 瀏覽:46
電信手機測網速的方法 瀏覽:653
寬頻解決卡頓方法 瀏覽:300
鴨蛋用什麼方法不破 瀏覽:48
抗血管新生治療方法 瀏覽:939
電腦上的列印機使用方法 瀏覽:153
泡沫軸放鬆方法圖片 瀏覽:604
t恤的折疊方法有哪些 瀏覽:618
熬夜預防方法有哪些 瀏覽:534
電腦鍵盤字元使用方法 瀏覽:625
瘤胃鼓氣的治療方法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