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少做與問題關聯不大、不做與問題無關的無用功。
問題導向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領導幹部必須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體現了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和責任擔當。
(1)問題導向的崗位訓練方法是指擴展閱讀:
強化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有利於把握治國理政的根本。事物的本質就是事物內部的矛盾,本質是通過矛盾體現出來的;事物的矛盾就是事物內部的問題,矛盾是通過問題呈現出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全部工作的重點,抓工作重點首先要抓住問題。
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開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⑵ 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都是導向思維。問題導向的意思是基於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思考解決問題的認知加工過程;成果導向,即為結果導向思維,意思是基於事件的結果而思考實踐活動的認知加工過程。
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的區別如下:
一、基礎不同
問題導向:問題導向的基礎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成果導向:成果導向的基礎是事件的結果。
二、思考不同
問題導向:問題導向是思考解決問題。
成果導向:成果導向是思考實踐活動。
(2)問題導向的崗位訓練方法是指擴展閱讀
成果導向的流程管理:
以結果為導向是做任何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原則之一。所謂的結果導向就是強調在管理工作中,所有的行為、步驟都要符合結果的要求。流程管理要求每個單獨的工作任務都必須圍繞著一個目標和結果,即一切以目標說話、以績效說話。
結果導向具體到企業管理工作,其導向就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為企業服務,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無論制定何種工作流程,都必須以企業利益的實現為准則,並以最終的結果為衡量標准。
⑶ 問題導向學習方法是最好的探究式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慾望
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
(二)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實驗探究。這是教學的關鍵步驟,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擬定合理的研究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同時,要求教師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或必要的資料,由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或者查閱,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設。這時,教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范學生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單個學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將學生分組來完成。要注意培養學生尋求合作的團隊精神。經過探究過程,學生要把自己的實驗過程或者查閱的資料進行總結梳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釋。不同的學生或者團隊可以就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釋或看法。他們要能夠將自己的結論清楚地表達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三)適時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
教師為了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學生不明白時可適當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
(四)課堂上合作探究,訓練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
1、交流自學成果。
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維相互碰撞,努力撞擊出創造思維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匯報。
2、合作學習,探究疑難。
讓學生對「交流成果」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大膽質疑解疑。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同桌互幫,四人小組研討,全班辯論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競爭搭建舞台,使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傳授知識和解決問題相結合,單一性思考和求異性思維相結合。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誘導。如:「你認為他說得對嗎?為什麼?」「對他的回答你滿意嗎?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等等,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討論中,教師要做到:
(1)要密切關注討論的進程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引導;
(2)要發現多種結論,特別注意和自己備課時不一致的結論,變教案為學案;
(3)要充分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優點,特別是善於捕捉後進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討論要使學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激發表現欲,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⑷ 什麼是問題導向方法怎樣運用問題導向方法
其實就一句: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
舉例節選:
一、以問題為導向的自我反思
傳統的教學研究,關注的是教師學科知識、教學知識的掌握和教學技能技巧的習得;教研活動常常圍繞教材教法或者評課展示進行。它把重點放在精心設計教學,從目標、重點、難點、關鍵到創設教學情境,從課堂練習到課外作業。因此,過去教師們很少把校本研修與自身的專業成長關聯起來,或者說很少把它看成存在於自身職業生涯始終的一個必需部分。整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對教師專匡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自匿身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成為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前普遍認為,只有將問題融入到研究過程中,邊實踐邊反思邊研究,才會收到實效。
1.形成問題意識
以問題為導向的自我反思,首先是要提出問題。因為問題是教師不斷發展的動力。在問題的驅動下,教師會主動去思考。因此,教師最好帶著問題投入校本研修。當然教師也可以在研修中或研修後提出問題。問題意識會強化教師的主動發展意識。可以說,問題的提出是考量教師能否帶著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理性分析的判斷依據,是制約研修能否向縱深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提倡教師應事先做充分的准備,圍繞研修主題,廣泛地查閱資料,認真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認真地進行思考,然後帶著這一切走進校本研修,與別人一起交流,產生思維的碰撞。
教師們在「研修一實踐一研修」的循環體驗中,產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同時,在研討中,教師之間的差距也顯現出來,危機意識伴隨著差距應運而生。如果學校能夠創造各種條件,讓教師走出去,把專家請進來,在廣泛的接觸中,教師眼界就可以得到開闊,危機意識也可能越發強烈,而危機意識正是形成問題意識的催化劑。要實現超越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就必須發現並解決問題.
2.養成反思行為
個人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本前提,是校本研究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它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反思具有抓四點反思的基本特點:即抓妙點反思——點點新移錦上花;抓疑點反思——柳暗花明又一村;抓敗點反思——知來者之可追;抓常點反思——看似尋常最奇崛。過往的實踐證明,教師可由反思找回自我,重拾研究的權杖,並通過處理自己的教學問題走上成為專家的道路。所以應當強調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回顧、觀察、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藝術等進行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相結合,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
反思不能只依靠自律,還要求學校有意識、有計劃地以各種教學手段因勢利導地促進個人反思。為此,研究人員經常採取「事後回顧」以促進反思。事後回顧主要分為:原本打算做什麼;實際發生了什麼情況;發生這些情況的原因及改進措施。
⑸ 什麼是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可否用淺顯的語言表達
堅持目標導向,找准解決問題的方向。基層工作錯綜復雜,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必然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
年輕幹部遇到問題不要害怕失敗,面對措施不應當氣餒,面對逆境更需要勇氣。每名年輕幹部踏上工作崗位作為服務群眾的一員,應當從校園思維中轉換個人角色,把學習到的思想理論融入到具體實踐過程中。
例如:
目標導向:條條大路通羅馬。
結果:堅信一定能到達羅馬,千辛萬苦,堅韌不拔,鍥而不舍,最終到達羅馬!
「成功=99%勤奮+1%智力」、「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勤能補拙」都是這個理。這是踏實肯干型人才的思維習慣。
結果導向:黑貓白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
結果:黑貓沒學歷,但是擅長跑步;白貓高學歷擅長揣測老鼠心理。跑得快能逮住老鼠,肯動腦筋老鼠自己轉進老鼠夾里。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三寸不爛之舌勝過十萬大軍」、「螃蟹橫行各有各的道」,這是善於討巧型人才的思維習慣。
資源導向:沒逮到老鼠是因為我沒老鼠夾,沒到達羅馬是因為我沒有寶馬車啊。
結果:沒老鼠夾逮不住老鼠,木質的老鼠夾力道不足,鐵質老鼠夾比較貴,有沒有老鼠葯啊,老鼠葯會不會對其他生物有害?那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啊?……羅馬那麼遠,沒車不行啊,自行車不行啊,騎得累死我,有沒有豐田啊,豐田不炫酷啊,羅馬那麼著名的地方,至少得寶馬吧……
一直在找更好的逮老鼠辦法,根本就沒去逮老鼠。一直在想更好的跑路工具,根本就沒行動,怎麼能到達羅馬呢?
這是光說不練型人才的思維習慣。
⑹ 問題導向教學法問題設計的原則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我國的高職藝術設計教學受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影響,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社會、專業技能訓練與創造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仍處於相互脫節的狀態,沒有很好地融為一體,學生設計創新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不足。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同時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進取精神的培養,符合當今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趨勢及教育宗旨,應大力應用及推廣。
⑺ 問題導向是什麼意思
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
認識問題、解剖問題。問題是由矛盾產生的,表面的問題蘊含著內在的矛盾,還需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沒有深入的調查研究。
沒有從群眾中來的過程,憑單一化的信源把握不住問題背後隱藏的矛盾,目標和選擇的路徑之間可能南轅北轍、偏離了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向。
(7)問題導向的崗位訓練方法是指擴展閱讀
強化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有利於把握治國理政的根本。
事物的本質就是事物內部的矛盾,本質是通過矛盾體現出來的;事物的矛盾就是事物內部的問題,矛盾是通過問題呈現出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全部工作的重點,抓工作重點首先要抓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