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升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們表現對音樂的理解。例如可以採用節奏、律動、線條、色彩、繪畫等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老師可以通過播放一段曲子讓學生自己填詞,通過讓學生自己根據歌詞編配伴奏,自編音樂劇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音樂的興趣。要多給學生嘗試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創造靈感。例如在欣賞比才的《卡門進行曲》採用聲勢參與(拍手,垛腳,拍腿等);要在激發學生創造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去進行創造,其實成果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到音樂創造的成功與快樂。
❷ 音樂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音樂欣賞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2)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在「感受音樂意境」環節上,信息技術的作用非常大。信息技術的有效介入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音樂從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為視聽藝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必須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習的動機。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❸ 人音版小學音樂欣賞課的講課技巧都有哪些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學生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是現在的音樂欣賞課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欣賞只不過是放放磁帶、聽聽歌而已,大部分教師把「音樂欣賞」上成了「聽音樂」,教學方法陳腐,模式單調,導致多數學生反映音樂欣賞課「沒興趣」、「沒意思」、「聽不懂」,課堂效率低。
音樂欣賞在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學生氣質修養等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然而當前音樂欣賞課教學效率低,必須講究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動起來、玩起來、想起來,在欣賞過程中理解音樂內涵、體驗音樂樂趣、領略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堅定不移地愛上音樂欣賞課。
❹ 如何進行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❺ 音樂課教學方法
1)音樂欣賞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 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 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 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 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 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 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 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 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 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 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 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 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 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 題,通過討論或辯論進行學習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 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 論的方法。
❻ 小學音樂的欣賞課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使教學設計藝術化 音樂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審美活動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情感體驗產生於每個教學環節,有強弱之分,有起伏美好的體驗會使他們保持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實踐。在教學中如果把學生比喻為琴,教師就是彈琴的人,而教學設計就是樂譜。會彈琴的,琴就會發出優美的聲音,優秀的教學設計,會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會導致積極的思維活動。所以教師進行教學五一節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情感體驗做出預測。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進行調整。課堂教學始終令人昏昏欲睡固然不好,讓學生始終處在高度亢奮也不是太好。優秀的課堂就像一篇好文章、一部好電影,開始部分抓住人心,激起興趣,中間部分精彩分呈,結尾達到高潮,令人回味無窮,並且所有環節之間的轉換是自然、連貫流暢的。因此教師在照顧學生情感體驗前提下還要抉擇課堂的教學節奏,做到有收有放,把一節課變成一首動聽的歌曲,這首歌有著優美的旋律。
❼ 怎樣開展音樂欣賞課教學
音樂欣賞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教學,是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實質就是情感的審美,因此,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應始終把握一個「情」字,使幼兒在與音樂的對話中,體驗情緒,表達情意,表現情感,從而達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為前提
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情緒體驗應建立在兩個「了解」的基礎之上。
一是了解幼兒。幼兒是欣賞音樂的主體,因此所選擇和提供的欣賞素材必須與幼兒的認知經驗、情緒體驗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國膾炙人口的民族音樂,其中的《化蝶》片段優美舒緩、回味無窮,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解讀,幼兒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過PPT演示,讓幼兒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並通過模仿蝴蝶飛的動作感受樂曲優美的意境,在動靜交替中達到欣賞的目標;中班重點在於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兩只蝴蝶相知相伴、相親相愛的情感,並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句的起始;大班則重點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通過語言、動作來表達和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樂欣賞以優秀的音樂作品為載體,幼兒的情緒體驗也是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品質和感人的藝術美,但並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適合幼兒欣賞。同樣以《梁祝》為例,我們一般選擇《化蝶》片段,而很少選擇《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於「抗婚」所表達的奮爭、無奈、悲憤交加的情緒遠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難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對過程的關注為要旨
關注幼兒情感體驗的過程。音樂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凈化著我們的心靈,美化著我們的行為,因此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更應該重視幼兒健康豐富的情感的培養。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漁舟唱晚》中,在幼兒首次欣賞時,由教師獨奏古箏曲《漁舟唱晚》,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古箏曲時而婉轉柔和、時而鏗鏘有力的特點。第二次欣賞時,教師運用音畫結合的多媒體技術讓幼兒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樂曲開始部分,展現給幼兒的是日出東山、寧靜的湖泊、搖曳的漁舟的動人畫面,聽到的音樂是一段自由節拍的引子,古箏的聲音悠遠回環,營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鳥棲息的優美場景;樂曲中間高潮部分,展現在幼兒面前的是漁民歡樂的生動畫面,聽到的古箏樂力度漸強、速度漸快、情緒歡快熱烈,此時幼兒的情緒也高漲和激動起來,似乎感受到了漁民豐收的歡樂;在樂曲的尾聲部分,展現的畫面是歸舟遠去、皓月當空,輕柔而舒緩的旋律使幼兒感受到月色的幽靜,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賞時,教師採用了分段欣賞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辨別三段音樂的不同和相同之處,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的音樂營造的不同情感。幼兒在教師精心營造的音樂氛圍中身臨其境,情感的閘門頓時打開了,十分自然地跟著音樂模仿起漁民拉網的動作,幼兒的情感體驗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達到了升華。
❽ 中小學音樂課怎樣進行欣賞教學
[摘要]"音樂欣賞課可以說是音樂教育中,設法引起兒童對音樂的愛好,並使這種愛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種力量."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正如達爾克洛茲說的:"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
[關鍵詞] 低段音樂欣賞 心理把握 領悟 快樂
聽過很多音樂公開課,自己也開過很多課,不謀而合地都刻意避開了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或者是對音樂欣賞這一重要的教學內容,採取了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粗粗一聽,簡單一講:"這首歌曲表達的音樂情緒是歡快的","這首樂曲是優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留在小朋友心中,是一片茫然.又由於新教材中的音樂欣賞曲,大都以管弦樂曲為主,獨唱合唱曲為輔,這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是一個很大的難度,更別說去表現它的情感,延伸它的內涵.每個音樂老師心裡都有數,他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並不表示他很認真的在聽,也許他的心早飛到窗外的在唱歌的小鳥上了.我教了兩年的新教材,說句實在話,他們對很多欣賞曲並不是很感興趣.作為對新教材充滿滿腔熱情地我們來說,怎樣引導學生對欣賞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表現形式整體把握,去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若想要讓小學生豎起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學會聽音樂,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鑽研教材,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新課程下的音樂欣賞課,統籌安排欣賞曲的教學方法,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就此針對一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和對新課標基本理念的理解,對低段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有此以下看法:
(一)動起來.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綜和應把握好以音樂為教學主線,用其它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
1,動起你的筆.
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家選擇;或者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樂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時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的尖頂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來,他們的圖紙里多了旋律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子裡面畫了小鳥,天真的認為杜鵑鳥不小心地闖進小房子里不停地轉圓圈,原來是樂曲在低吟……好美的畫,好豐富地想像.
2,說出你的話
返拿覽,寧靜,學生也用語言描繪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我再問學生:"歌曲中的海是美麗,平靜的,可大海永遠都是這么美麗平靜嗎 我們再聽聽這段音樂,大海發生了什麼變化 你的心情怎麼樣 在初聽了《海上風暴》後,七嘴巴舌議論開了……這就是他們對樂曲的理解,海的另一面直接從音響上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