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護士訓練五禽戲的方法

護士訓練五禽戲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6 01:02:57

A. 五禽戲怎麼

五禽戲是一套健身祛病的導引術,練習者通過模仿五種生物的動作來完成對五臟的調節,五禽戲的方法如下:

  1. 虎戲,自然站立,然後俯身,雙手著地,用力向前跳躍同時吸氣,落地後稍停,身體後縮並呼氣,重復三次(此動作活動幅度較大,可量力而行)。跳躍三次之後,雙手先左後右向前移動,同時雙腳向後移動,頭盡量抬起(吸氣),稍停片刻可將頭放低向前視(吐氣)。最後,先邁左手和腳,後邁右手和腳,向前爬行七步,然後後退七步。注意,在俯身爬行時,後腿膝蓋不要過於彎曲,動作也不要過快。


  2. 鹿戲,和虎戲中一樣四肢著地,頭先向左轉,盡量向左後看(吸氣),停留片刻,恢復原位(呼氣),同樣的方法頭向右轉,重復左轉三次,右轉兩次。先抬起左腿,然後左腳盡量的向後伸(吸氣),停留片刻,恢復原位(呼氣),同樣的方法抬右腿,重復左腿伸展三次,右腿伸展兩次。


  3. 熊戲,仰卧,雙腿膝蓋彎曲供起,同時雙腳里離開床(最好不要在冰涼的地面上),雙手抱住膝蓋,頭用力向上,使肩膀背部離開床面即可(吸氣),好像做到一半的仰卧起坐一樣,略微停止,先以左肩落到床面上(吐氣),然後繼續頭頸用力向上,恢復剛才的姿勢(吸氣),這次以右肩下落(吐氣),如此左右交替反復各七次。起身,雙腳放在床上,膝蓋彎曲,就像坐在草坪上的姿勢,雙手反別按在左右兩邊,抬左手和右腳,用左手和左腳撐起身體,稍稍離開床面即可,然後換為抬起右手和左腳,反復片刻即可。這里的動作不宜過快,以免手腕受傷。


  4. 猿戲,可以找一個結實的門框,雙手抓握門框,使身體懸空,做引體上向(向上吸氣,向下呼氣),重復七次。先用左腳背勾住較為結實的橫桿(門框有點危險),雙手放開,頭和身體隨之向下,成倒懸姿勢,稍停,身體向上,雙手抓住橫桿,換位右腳,反復左右交替各七次。這些動作都需要較大的力量,危險度也比較高,應該量力而行。


  5. 鳥戲,自然站立,吸氣同時抬起左腿,雙手向上抬起至水平,像十字架的形狀,盡量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好像自己要飛翔一樣。呼氣同時左腳回落地面,雙手同樣回落。同樣的方法,左右交替,各重復七次。坐下,彎曲右腿,雙手抱住膝蓋,將右腿靠近胸口(吸氣),稍停恢復原位(吐氣),同樣的方法,左右各七次。雙臂像小鳥展翅一樣上下揮動七次,手臂要保持在身體的側面上。鳥戲較為輕松,可用來做最後的放鬆運動。

B. 如何練習華佗的《五禽戲》

視頻教程http://sports.tjutcm.e.cn/pe/movie/wqx.rm
五禽戲是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來進行健身運動的一種方法,為漢末醫學家華佗所倡導。

華佗五禽戲是以模仿動物動作和神態為主要內容的組合動功。「五」是一個約數,並非限於五種功式;「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等載述,可見當時已有多種模仿動物形神的導引圖文,更屬「五禽戲」原始功法之類。具體將「五禽戲」整理總結並作為一套功法推廣者,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醫家華佗,只是有關「華穹五禽戲」的原始文字早已佚失,惟存一此致零星的史籍記載。目前所能見到的較早載錄「五禽戲」具體練法的文獻,是南北朝時陶弘景德鎮所編撰的《養性延命錄》。後世醫家、養生家因師傳之變異,或根據「五禽戲」基本原理不斷發展變化,創編了數以百計的「五禽戲」套路。雖然各法功作互異鍛煉重點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則大同小。《養性延命錄》所載「五禽戲」的具體練法為: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驅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3次。繼而兩手先左後右問前挪移,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按著抬頭面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後退7步。

鹿戲:按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左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梢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面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3次,右轉2次,最後回復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3次,右腿2次。

熊戲:仰卧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席,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席;略停,先以左肩側滾洛床面,當左肩一觸及床席立即復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席;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復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度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度;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驅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如單杠,門框,樹叉等),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肢懸空,作引體向上7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縣。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面,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7次。

五禽戲是一種中國傳統健身方法,由五種模仿動物的動作組成。五禽戲又稱「五禽操」、「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等。

五禽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方法之一。1982年6月28日,中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體委發出通知,把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法作為在醫學類大學中推廣的「保健體育課」的內容之一。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後的五禽戲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歷史
據說五禽戲是漢代名醫華佗發明的,但也有人認為華佗是五禽戲的整理改編者,在漢代以前已經有許多類似的健身法。最早記載了「五禽戲」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

但也有人認為相傳是由東漢名醫華佗模仿熊、虎、猿、鹿、鳥5種動物的動作創編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醫療氣功。它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有剛有柔、剛柔並濟、練內練外、內外兼練的仿生功法。

內容
五禽戲由5種動作組成,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動作都是模仿了相應的動物動作。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

一、熊 戲

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先右腿屈膝,身體微向右轉,同時右肩向前下晃動、右臂亦隨之下沉,左肩則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後左腿屈膝,其餘動作與上左右相反。如此反復晃動,次數不限。

二、虎 戲

腳跟靠攏成立正姿勢,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兩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虛步,腳掌點地、靠於右腳內踝處,同時兩掌握拳提至腰兩側,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坐於右腿,左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兩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後,抬至口前兩拳相對翻轉變掌向前按出,高與胸齊,掌心向前,兩掌虎口相對,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腳向前邁出半步,右腳隨之跟至左腳內踝處,重心坐於左腿,右腳掌虛步點地,兩腿屈膝,同時兩掌變拳撤至腰兩側,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與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復左右虎撲,次數不限。

三、猿 戲

腳跟靠攏成立正姿勢,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兩腿屈膝,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撮攏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左腳隨至右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右手沿胸前至口平處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撮攏成鉤手,左手同時收至左肋下。

3.左腳向後退步,右腳隨之退至左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最終成為鉤手,右手同時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動作與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四、鹿 戲

身體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右腿屈膝,身體後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腳虛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於左肘內側,右手掌心向左。

2.兩臂在身前同時逆時針方向旋轉,左手繞環較右手大些,同時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時針方向旋轉,久而久之,過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轉帶動兩臂的旋轉。

(二)右式動作與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繞環旋轉方向亦有順逆不同。

五、鳥 戲

兩腳平行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腳尖虛點地,同時兩臂慢慢從身前抬起,掌心向上,與肩平時兩臂向左右側方舉起,隨之深吸氣。

2.右腳前進與左腳相並,兩臂自側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時下蹲,兩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隨之深呼氣。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五禽戲鍛煉要做到: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呼吸均勻,形神合一。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之中寓有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練虎戲時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練猿戲時要仿效猿敏捷靈活之性;練鹿戲時要體現其靜謐恬然之態;練鳥戲時要表現其展翅凌雲之勢,方可融形神為一體。常練五禽之戲,可活動腰肢關節,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C. 五禽戲是什麼呀該怎樣練呢

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其創編者華佗(約145-208),出生在東漢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五禽戲發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在華佗故里,安徽亳州現在主要是董文煥和劉時榮所傳的五禽戲。

五禽戲是一種以動功為主的功法,它是以引動形體來作為引動氣機的方法。所以動作規范非常重要,它的每一個動作的安排都有它特定的內涵和作用的,只有把動作做到位才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

(3)護士訓練五禽戲的方法擴展閱讀:

五禽戲是屬於仿生的一種氣功,因為它的動作是建立在中醫的理論上的功法,它直接練人的五臟。而中醫認為人是以五臟為核心的一個有機整體,五臟---五體---五官---五音----五志----五方等息息相關,密切相連。正確運用意識是練好五禽戲的關鍵。

如:練虎戲,在出洞覓食時就要有小心謹慎的心情(唯恐被捕的對象發現而逃走),腎志主恐,恐的情緒可以使氣內收,在捕食時又要威武勇猛,有志在必得的信心。這就是骨氣志氣。練其他的動作也要這樣用意念。所以要想練好五禽戲就要正確的運用意識。

D. 五禽戲練習方法 五禽戲怎麼練

在練習五禽戲時採用的呼吸法主要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可根據姿勢變化和勁力要求選用。呼吸和動作配合有以下的規律: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先吸後呼,蓄吸發呼。呼吸要均勻,與周身動作相互協調,才能起到健身功效。

E. 五禽戲的鍛煉要領是什麼

五禽戲的練功要領:

(1)全身放鬆練功時,首先要全身放鬆,情緒要輕松樂觀。樂觀輕松的情緒可使氣血通暢,精神振奮;全身放鬆可使動作不致過分僵硬、緊張。

(2)呼吸均勻呼吸要平靜自然,用腹式呼吸,均勻和能動。吸氣時,口要合閉,舌尖輕抵上齶;吸氣用鼻,呼氣用嘴。呼吸要自然、均勻、平穩。用鼻作腹式呼吸,悠悠吸氣,輕輕呼氣。

(3)專注意守,要排除雜念,精神專注。根據各戲意守要求,將意念集中於意守部位,以保證意氣相隨。

(4)動作自然。五禽戲動作各有不同,如熊之沉緩、猿之輕靈、虎之剛健、鹿之溫馴、鶴之舒展等等。練功時,應據其動作特點而進行,動作宜自然舒展,不要拘謹。

(5)剛柔結合。要求松中有緊,柔中有剛,切不可用僵力。只有做到松,使出的勁才會柔中有剛,剛中帶柔,不致僵硬,這也與我國其它健身法的基本要求一致。

F. 五禽戲怎麼練

五禽戲是一套動功保健療法,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和神態,達強身防病的目的。將五禽戲整理總結成一種療法的是我國古代著名醫家華佗。《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禽為鳥獸之總稱」由此得名的「五禽戲」。五禽戲能使人動作靈敏、協調平衡,改善關節功能及身體素質,不僅有利於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對癌症患者的康復有較好的醫療保健作用。(一)虎戲:手足著地,身軀前縱後退各3次,接著上肢向前下肢向後引腰。然後面部仰天,恢復起始動作,再如虎行般前進後退各7次。鍛煉法如圖示:做虎戲時,手腳均著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圖W-1)身體前後振盪,向前3次,向後3次,即前後、前後、前後(圖W-2)做畢,兩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時抬頭仰臉(圖W-3)面部仰天後,立即縮回,還原(圖W-4)。按照以上方法繼續做7遍。 (二)鹿戲:手足著地,頭向兩側後視,左三右二。然後伸左腳3次,伸右腳2次。鍛煉法如圖示:做鹿戲時,手腳仍著地,伸著脖子往後看,向左後方看3次,向右後方看2次,即左後右後、左後右後、左後 (圖W-5);繼而腳左右交替伸縮,也是左3次,右2次(圖W-6)。(三)熊戲:仰卧,兩手抱膝下,舉頭,左右側分別著地各7次。然後蹲地,雙手交替按地。
鍛煉法如圖示:做熊戲時,身體仰卧,兩手抱著小腿 (圖W-7)抬頭,身體先向左滾著地,再向右側滾著地,左右滾轉各7次(圖W-8)。然後屈膝深蹲在地上,兩手在身旁按地,上體晃動,左右各7次(圖W-9)。(四)猿戲:如猿攀物,使雙腳懸空,上下伸縮身體7次,接著以雙腳鉤住物體,使身體倒懸,左右腳交替各7次。然後以手鉤住物體,引體倒懸,頭部向下各7次。鍛煉法如圖示:做猿戲時,身體直立,兩手攀物(最好是高單杠),把身體懸吊起來(圖W-10),上下伸縮7次,如同「引體向上」(圖W-11)。在兩手握杠、兩腳鉤杠的基礎上,做一手握杠、一腳鉤杠,另一手屈肘按摩頭頸的動作,左右各7次(圖W-12)。手腳動作要相互配合協調。 (五)鳥戲:一足立地,另一足翹起,揚眉鼓力,兩臂張開如欲飛狀,兩足交替各7次。然後坐下伸一腳,用手挽另一腳,左右交替各7次,再伸縮兩臂各7次。鍛煉法如圖示:做鳥戲時,雙手臂向上豎直,一腳翹起,同時伸展兩臂,揚眉鼓勁,模仿鳥的飛翔(圖W-13、圖W-14)。坐在地上,伸直兩腿,兩手攀足底,伸展和收縮兩腿與兩臂,各做7遍 (圖W-15)。注意事項 :1 本療法全套操練時運動量較大,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具體應用時應按體質情況量力而行,不可勉強。2 癌症患者中多為中老年人,因此,在作五禽戲鍛煉時,應該先作準備運動。准備運動多取站姿,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後,繼續所選禽戲項目的動作。3 一般情況下,可選練其中一套。操練中要做到神情專注,全身放鬆,意守丹田,行腹式呼吸,使自己處於胸虛腹實的狀態。4 癌症患者並發有高血壓病、青光眼、腦動脈硬化症者不宜練「猿戲」中的倒懸式動作。

G. 什麼是五禽戲運動方法

禽,在古代泛指禽獸之類動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戲,即游戲、戲耍之意。所謂五禽戲,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組編而成的一種鍛煉身體的功法。

養生機理

五禽戲屬古代導引術之一,它要求意守、調息和動形協調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寧靜,神靜則可以培育真氣;調息可以行氣,通調經脈;動形可以活動筋骨,利關節。由於是模仿五種禽獸的動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動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區別。虎戲即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氣、善用爪力和搖尾、鼓盪周身的動作。要求意守命門,命門乃元陽之所在,精血之海,元氣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處,有益腎強腰、壯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脈、去風邪。鹿戲即模仿鹿的形象,取其長壽而性靈,善運尾閭,尾閭是任、督二脈通會之處,鹿戲意守尾閭,可以引氣周營全身,通經絡、行血脈,舒展筋骨。熊戲即模仿熊的形象,熊體笨力大,外靜而內動。要求意守中宮(臍內),以調和氣血。練猿戲時,著重於內動而外靜,體輕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臍中,以求形動而神靜。鳥戲又稱鶴戲,即模仿鶴的形象,動作輕翔舒展。練此戲要急守氣海,氣海乃任脈之要穴,為氣血之海;鶴戲可以調達氣血,疏通經絡,活動筋骨關節。五禽戲的五種功法各有側重,但又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的功法,如果經常練習而不間斷,則具有養精神、調氣血、益臟腑、通經絡、活筋骨、利關節的作用。神靜而氣足,氣足而生精,.精足而化氣動形,達到三元(精、氣、神)合一,能夠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健康長壽。

練功要領

全身放鬆

練功時,首先要全身放鬆,情緒要輕松樂觀。樂觀輕松的情緒可使氣血通暢,精神振奮;全身放鬆可使動作不致過分僵硬、緊張。

呼吸均勻

呼吸要平靜自然,用腹式呼吸,均勻和能動。吸氣時,口要合閉,舌尖輕抵上齶:吸氣用鼻,呼氣用嘴。

專注意守

要排除雜念精神專注,根據各戲意守要求,將意念集中於意守部位,以保證意氣相隨。

動作自然

五禽戲動作各有不同,如熊之沉緩、猿之輕靈、虎之剛健、鹿之溫馴、鶴之舒展等等。練功時,應據其動作特點而進行,動作宜自然舒展,不要拘緊。

H. 如何學會五禽戲

1.
五禽戲熊戲:仰卧,雙腿膝蓋彎曲供起,同時雙腳里離開床,雙手抱住膝蓋,頭用力向上,使肩膀背部離開床面即可。來源:好看視頻-五禽戲高清教學視頻,第3熊戲,分解動作演練
2.
五禽戲虎戲:自然站立,然後俯身,雙手著地,用力向前跳躍同時吸氣,落地後稍停,身體後縮並...
3.
五禽戲鹿戲:四肢著地,頭先向左轉,盡量向左後看,停留片刻,恢復原位,同樣的方法頭向右轉...
4.
五禽戲猿戲:可以找一個結實的門框,雙手抓握門框,使身體懸空,做引體上向(向上吸氣,向下...

I. 華佗五禽戲的練習方法

練熊戲 調理脾胃
人出現滯食、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不妨練練五禽戲中的熊戲。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中寓於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習練熊戲有健脾胃、助消化、消食滯、活關節等功效。
練虎戲 緩解腰背痛
如果你有腰背疼痛的症狀,練虎戲能能增強挾背穴和督脈的功能,能緩解頸肩背痛、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症狀。
練鹿戲 縮減腰圍
很多上班族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導致腰圍增大,習練五禽戲的鹿戲是個不錯的縮減腰圍的好方法。因為鹿戲主要是針對腎臟的保健來設計,它的各個動作都是圍繞腰部來做運動,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使我們腰部的脂肪大量消耗,並重新分配,有益於縮減腰圍,保持苗條身材。
練猿戲 增強心肺功能
習慣於乘坐電梯的上班族如果爬上幾層樓梯,不少人都會累得氣喘噓噓,這其實在提醒你,你的心肺功能需要加強了。猿戲中的猿提動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身體上提時吸氣,放鬆回落時呼氣。上提時吸氣縮胸,全身團緊;下落時放鬆呼氣,舒展胸廓,這組動作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緩解氣短、氣喘等症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練鳥戲 預防關節炎
關節炎是冬季的常見多發病,但是近幾年來,炎炎夏日,在醫院的骨傷科,也會遇到不少肩周炎、關節炎患者因犯病而求醫。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患者使用空調不當,或者長時間吹電扇,導致關節疾病的發作。練鳥戲時,動作輕翔舒展,可調達氣血,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動筋骨關節,可預防夏季關節炎的發生,而且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J. 五禽戲具體步驟

五禽戲,必須從「仿生導引」的功法特點出發,按照「形神俱似、心靜體松、剛柔相濟、氣貫周身、以形導氣、呼吸柔和、引伸肢體、優美大方」進行規范與要求。按照健身氣功•五禽戲」的習練順序,下面對每一戲的習練要求按照動作規范、精神勁力、呼吸配合、易犯錯誤等方面依次展開論述。
虎 舉
(一)動作規范
1.手型。首先五指充分展開;然後手指第一、二關節彎曲,掌心外凸,成虎爪;隨後手臂內旋,小指先彎曲,其餘四指依次彎曲握緊拳。應把握的重點是:手型三個環節變化要先後分明,變化清晰。握拳要緊,松開要慢。
2.運行路線。兩手在體前上下反復舉起落下,運行路線基本上保持在同一垂直線上。握拳由下向上至肩前時,松開變掌,舉至頭頂,掌指充分展開上撐;再握拳下落至肩前時,松開變掌,按至腹前,掌指充分展開下按。應把握的重點是:注意兩手上下沿垂直線運行,在上(頭頂)、中(肩前)、下(腹前)三個位置進行拳掌的手形轉換。
3.頭頸、胸腹動作。眼睛跟隨雙手上下注視,牽動頭部向上抬起和向前低落;雙手上舉至頭頂時,胸腹充分展開向上,下按至腹前時,含胸松腹。應把握的重點是:動作在軀干直立的前提下完成,注意胸腹前後肌肉的收緊與放鬆。
(二)精神勁力
兩手運行路線勁力意念轉換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由下向上至肩前,如雙手提起鐵桶,用內勁緩緩向上;至頭頂上方,如托舉千斤之鼎,用內勁緩緩上托;由頭頂落至肩前,如緊握雙環下拉,有引體向上之勢;由肩前下落至腹前,如按水中浮球,用內勁緩緩向下。
(三)呼吸配合
各人根據自身呼吸的長短程度和完成動作速度的快慢,呼吸和動作的配合可以自選,採用一口氣或二口氣的兩種呼吸方法。一口氣呼吸法適用呼吸深長、動作速度相對較快者,雙手上舉過程配合吸氣,下落過程配合呼氣;二口氣呼吸法適用呼吸頻率較快、動作速度相對較慢者,雙手由下向上至肩前配合吸氣,舉至頭頂上方配合呼氣,雙手下落至肩前時配合吸氣,下按至腹前配合呼氣。
(四)易犯錯誤
1.手直接由掌變拳,虎爪狀形態不明顯。2.兩掌上舉時,身體後仰,成反弓狀。3.十指撐開、彎屈成「虎爪」、外旋握拳,三個環節沒有貫注勁力。4.眼睛沒有跟隨手動。
虎 撲
(一)動作規范
1.手型。當雙手上提或在體前劃弧時,一般都是手握空拳,這時五指彎曲,大拇指指腹壓在食指上;而當手臂充分向前伸出或下撲到盡點時,展開空拳,手指第一、二關節彎曲,掌心外凸,成虎爪。
應把握的重點是:虎撲的手形主要有握空拳和虎爪,注意手型及其轉換。
2.上肢運行路線。第一次立圓,雙手上提至胸前,向前上方伸出,手臂伸直,要與地面平行,此時雙手盡量前伸,稍停片刻,然後下按於兩膝外側,掌心朝下;第二次立圓,雙手運行要求連貫圓活,最後下撲置於前腿的膝部兩側,虎爪剛勁有力,力達指尖。應把握的重點是:雙手運行是由腰部帶動進行的,通過手臂屈伸,雙手在體前劃兩次立圓。注意手臂運行的路線、方位。
3.下肢步型變換。雙手向前上方伸出時,兩膝伸直,牽拉大腿後群肌肉;雙手下按,兩腿屈膝成馬步;雙手上提,帶動兩膝伸直;身體重心移向一腿時,屈膝,另一腿再前伸,後跟輕輕著地,成虛步。
應把握的重點是:虎撲的步型主要有馬步和虛步。要注意身體重心的移動變化,只有身體重心完全移向一腿時,另一腿方可提起前伸,兩腿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增加動作的穩定性。
4.身體軀干軸心作用。兩臂向前水平伸出,上體前俯,與地面平行,手、肩、臀要在一直線上,抬頭,眼視前方,雙手盡量前伸,臀部後引,塌腰,使整個身體充分伸展,形成「長引腰」的動作;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再伸膝、送髖、挺腹、後仰,動作連貫流暢,使脊柱形成由折疊到展開的蠕動,同時雙手下按上提與之配合協調。應把握的重點是:身體軀乾的伸展、折疊、收放,以此為軸,帶動上下肢的運行,是完成動作質量高低的關鍵。
(二)精神勁力
雙手體前劃弧,為脊柱所牽動。第一次劃立圓時,雙手前伸,臀部後引,意念注於腰部;隨後雙手下按、上提、再前伸,實際上是由脊柱折疊和展開的變化所帶動的,此時雙手下按,意念拱背、收腹,牽拉督脈,雙手上提,伸背挺腹,伸展任脈,有利於氣血沿任督兩脈運行;雙手下按,意想猛虎抓撲獵物,力大無窮,氣勢恢宏。
(三)呼吸配合
呼吸和動作配合,可以遵循提吸落呼的方式進行,整個動作共為兩次呼吸。每劃一次立圓,就配合一次呼吸。當雙手沿體前上提時,配合吸氣,前伸引腰時,配合呼氣,雙手收回再沿體前上提時,配合吸氣,虛步下撲時,配合快速深呼氣,氣由丹田發出,以氣催力,力達指尖,表現出虎的威猛。
(四)易犯錯誤
1.「虎爪」和握拳兩種手型的變化過程掌握不當。2.身體由折彎到展開不夠充分,兩手配合不夠協調。3.向前邁步成虛步時,重心不穩,左右搖晃。4.上體前俯,兩手沒有盡力向前伸,臀部沒有盡力向後引,不能充分伸展脊柱。5.屈膝下蹲、收腹含胸與伸膝、送髖、挺腹、後仰的動作過程不連貫,使脊柱沒有形成由折疊到展開的蠕動。6.虛步下撲時沒有表現出虎的威猛。
鹿 抵
(一)動作規范
1.手型變化。鹿角是鹿戲的一個基本手型。做鹿角時,要求五指伸直展開,然後將中指和無名指彎曲扣緊,拇指用力外張,食指和小指伸直。應把握的重點是:手型交替變換,先握空拳,再變鹿角,握空拳時要松,變鹿角時要緊,變換過程不能突然加速,要逐漸握攏和展開。
2.上肢運行路線。兩手空握拳,兩臂向身體右側立圓擺起,擺至與肩同高,此時右臂伸直,拳心向下,左臂屈肘,拳心向里,置於右肩前;隨著出步轉體下視,空拳逐漸松開變鹿角,兩臂隨之劃平圓,向左後方擺出,左臂屈肘後擺,肘抵左腰側,左腕背伸向後,右臂微屈向右後方擺出,橫於頭前,右腕背伸,手指朝後。兩小臂在身體右側保持上下平行。再兩臂在體前直臂向上、向右劃弧回擺,與肩同高時,鹿角變握空拳,繼續劃弧下落還原,換做右式。應把握的重點是:雙手運行是劃弧線的,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擺起與肩高時,劃立圓;轉腰下視時,劃平圓;還原時,劃立圓返回。
3.下肢步型變換。首先兩膝微屈,重心移至右腿,此時左腿提起,向左前方劃弧邁出,落在原左腳位置的前方,隨著身體重心的前移,左腿腳尖外撇踏實,膝彎屈前頂,右膝伸直,腳跟蹬地;再左腳按原路線輕輕收回還原,換做右式。應把握的重點是:身體重心移動變化時,腳的邁步和收回要輕靈,只有當身體重心完全移向一腿時,另一腿方可提起前邁,以提高動作穩定性,並有效地鍛煉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4.以腰為軸帶動。兩手右擺時,身體順勢右轉,左腳劃弧邁步,腳跟著地,再向左後轉體,兩臂隨之,轉至極點,向左側屈,左腰側壓緊,右腰側充分伸展,並眼視後腿腳跟,以加大擰腰旋轉側屈的幅度。應把握的重點是:腰部的轉動、屈伸帶動上下肢的運行是否順暢協調,是動作完成質量好壞的關鍵。
(二)精神勁力
兩臂擺動,意在兩手,兩眼隨之;擰腰轉體側屈,腰部一側壓緊,意在擠壓按摩臟腑,另一側伸展,意在拔長肩背。意想兩鹿犄角相抵,鬥智較力,互不相讓。
(三)呼吸配合
呼吸和動作配合,可以按照蓄吸發呼、提吸落呼的方式進行,一次鹿抵可以配合兩次呼吸。雙手側擺至肩高時,配合吸氣,擰腰轉體側屈時,配合呼氣,這叫蓄吸發呼;雙手上擺劃弧時,配合吸氣,下落還原時,配合呼氣,這叫提吸落呼。角抵後伸時,氣由丹田而發,以氣催力,力達指尖。
(四)易犯錯誤
1.腰部側屈擰轉, 側屈的一側腰部沒有壓緊,另一側腰部沒有得到充分牽拉。2.後腳腳跟沒有蹬實,無法固定下肢位置。3.腰部側屈擰轉時,身體過於前傾。4.身體側屈幅度不夠,眼看不到後腿腳跟。
鹿 奔
(一)動作規范
1.上肢運行路線。兩手握空拳上提,向前劃半個立圓,兩臂平舉,扣腕(即握空拳快速向下屈腕),然後兩臂內旋前伸,拳變鹿角,再鹿角變握空拳,兩臂下落,還原,完成向下的半個立圓。應把握的重點是:兩臂向前劃立圓時,在腰腹的帶動下,要鬆柔連貫;兩臂內旋前伸時,要盡力轉肩內夾;最後松肩下落於體側。動作要做到剛柔相濟,才能顯現韻味。
2.下肢步型變換。提腿時,大腿略高於水平後再伸膝前邁,落步要小,不宜太大,後跟著地要輕,兩腳之間與肩同寬,重心前移,前腿屈膝,後腿蹬直,成弓步,重心落在兩腿之間;再重心後移,前腿伸直,腳掌不離地,後腿彎曲支持體重;然後重心前移,還原成弓步;待身體重心移至後腿,前腿才收回至體側。鹿奔左右式轉換時,腳下還有一個換跳步動作,以模擬鹿奔跑時,步伐之間的變換。收回腳腳尖先輕輕點地下落,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同時另一隻腳腳跟提起,再過渡到腳尖離地。應把握的重點是:下肢步型變換的關鍵是要掌握身體重心的穩定移動,落步要輕,收回要穩,有利於下面動作的銜接。兩腳下落、提起的速度要均勻柔和,換跳步要富有彈性。
3.軀干兩張「弓」。兩臂向前伸出,成弓步時,身體正直放鬆,眼平視前方;重心後坐時,上體要收腹含胸,兩臂內旋,使背部形成一張水平「橫弓」;同時,低頭前伸,眼視前下方,胸內含、背後拱,腹收縮,臀內斂前送,使脊柱形成一張垂直「豎弓」;然後還原成弓步,身體正直放鬆,眼平視前方。應把握的重點是:身體軀干能否充分伸展、折疊、收放,是完成動作好壞的關鍵。從背後看,「橫弓」要求兩肩胛骨充分向前內合,形成圓背;從側面看,「豎弓」要求脊柱充分向前彎曲,腹部內收,背部最向外突出的部位是命門穴處。
(二)精神勁力
兩手向前劃弧,提腿前邁成弓步,這時意念在於下扣的手腕,意想鹿在奔跑時,鹿蹄上下翻飛;隨後兩臂內旋迴收,拱背、收腹,牽拉督脈,象鹿奔跑之前蓄勢待發,此時,應意守胸部膻中穴和背部命門穴,膻中穴內收,命門穴後凸;在動作銜接處,意念腳步的換跳,一腳下落,一腳提起,意想鹿的輕盈與敏捷。
(三)呼吸配合
呼吸和動作配合,可以遵循提吸落呼的方式進行,一次鹿奔可配合兩次或三次呼吸,因人而異。兩次呼吸的方法是:兩手上提,舉腿前邁時,配合吸氣;兩手向前劃弧平舉,腳落地成弓步時,配合呼氣;重心後坐,手臂內旋,含胸收腹時,配合吸氣;重心前移,兩手下落還原時,配合呼氣。三次呼吸則是在上述第二次吸氣後,增加一次呼吸,然後兩手下落還原時,再配合呼氣。
(四)易犯錯誤
1.提腿前跨沒有弧度,落步不輕靈,體現不出鹿的安舒神態。2.身體後坐時,兩臂前伸和胸部內含的幅度不夠,背部沒有形成「橫弓」狀;同時頭、背、腹、臀沒有形成「豎弓」狀,使腰背部得不到充分伸展和拔長。3.落步後兩腳成一直線,重心不穩,上體緊張歪扭。
4.上步、退步和換步不夠輕靈、柔和、敏捷。
熊 運
(一)動作規范
1.上肢運行路線。熊戲動作的手型是熊掌:拇指壓在食指指端上,其餘四指並攏彎曲,虎口撐圓。整個熊戲,手型基本上沒有變化。起始,兩臂自然下垂,髖關節固定,全身放鬆,身體重量壓於腹部。然後兩手成熊掌,虎口相對,放在臍下丹田之上,虛附於體表,隨著腰腹部的運動,被動地圍繞肚臍做先順時針後逆時針的劃圓運動。應把握的重點是:熊運時兩手動作成圓形,即從下腹部開始運動,圍繞肚臍運行一周,又回到下腹部。運動時肩肘要放鬆,注意上肢的被動牽動,兩掌不要貼腹太緊,也不要在腹前主動地劃圓形。
2.腰部運行路線
相對固定腰、胯位置,身體搖晃時,意念在做立圓搖轉,向上搖晃時,提胸收腹,充分伸展腰、腹,向下搖晃時,含胸收腹,擠壓脾、胃、肝等中焦區域的內臟器官。應把握的重點是:身體的轉動、屈伸帶動上下肢的運行是否順暢協調,是動作完成質量好壞的關鍵。力發於腰,全身各部位的運動皆主宰於腰,所以頭部和上下肢都要在腰部的帶動下被動運動。
3.下肢動作基本上沒有變化,兩膝微屈,重心位於兩腿之間,自然放鬆,不僵不滯。
(二)精神勁力
全身放鬆,猶如熊垂手而立,沉穩安詳;腰胯固定,轉腰運腹,意在擠壓按摩臟腑:向下擠壓時,沉胸實腹,拔長背部,打開督脈;向上提拉時,提胸收腹,身體拉長,打開任脈;向側擠壓時,側屈壓實,按摩一側臟腑。意想熊飽食之後,獨自嬉戲,轉腰摩腹,憨厚喜人。
(三)呼吸配合
呼吸和動作配合,可以按照蓄吸發呼、提吸落呼的方式進行,一個完整的熊運動作配合一次呼吸。身體從下向上(左或右)上升提拉時,舒展胸廓,吸入清氣;身體從上向下(左或右)下降擠壓時,含胸實腹,呼出濁氣;呼吸要和身體的運動協調一致,自然綿長,均勻純凈。
(四)易犯錯誤
1.兩掌劃圓成為主動運動,引領腰腹搖晃。2.兩掌貼腹太緊形成摩腹動作,沒有隨腰腹部的轉動,協調地進行劃圓擺動。3.腰胯為軸進行轉動或身體搖晃幅度過大。
熊 晃
(一)動作規范
1.上肢運行路線。以左式動作為例,提髖時,兩手自然下垂,然後左腿屈膝前落,左側手臂隨著身體的前進自然向前擺動,手臂位於身體的前方;而後重心後坐,右側肩部下沉,手臂旋外,徐徐前移,同時左肩帶動整個手臂回收;最後左肩下沉前擺,手心朝外,右肩回收,右手自然稍上抬回收下落。應把握的重點是:手型還是熊掌,但是上肢動作比較復雜,既有隨著腳步的移動而被動前擺的動作,又有主動引領身體前靠、後坐的動作。兩個肩部和兩條手臂要相向運動,上下相錯,以肩帶臂,順滑協調。
2.下肢運行路線。熊晃動作需要向前左右進步,以左式動作為例。提拉左髖,然後左腿屈膝,放鬆自然下落,腳底發出鈍響,全身重量壓於左腳,左腿並順勢前弓,後腿撐直,身體重心位於左腿;然後重心後移,後腿彎曲,前腿蹬直;再後重心前移,右腿蹬直,左腿彎曲,屈膝前頂。應把握的重點是:下肢步型變換的關鍵是要掌握身體重心的穩定移動,上步時兩腳要左右相距與肩同寬,腿的彎曲和蹬直要緩慢、有力。
3.腰部運行路線。提拉髖關節時,一側腰部要收緊,屈膝下落時,同側腰部要放鬆,一緊一松,鍛煉腰部深層肌肉。應把握的重點是:在做前靠和後坐的動作時,隨著肩部的前後移動,同側腰部要壓實,起到按摩內部臟腑的功用。
(二)精神勁力
熊拙而不笨,神韻沉著,林中漫行,進退有方。提髖上步,意在鍛煉腰胯肌肉;落地有聲,放鬆肢體,且具熊之拙樸威猛氣勢。前靠後坐,意在擠壓按摩腰腹部內側臟腑,沉肩前靠,猶如熊橫肩前移,屈膝後坐,正如熊閃身後退。
(三)呼吸配合
熊晃動作可以配合兩次呼吸,同樣遵循蓄吸發呼、提吸落呼的方式。提髖時,身體舒展打開,配合吸氣;落步時,身體前屈發力,配合呼氣。後坐時,含胸吸氣,蓄力待發;前靠時,力向前頂,舒胸呼氣。
(四)易犯錯誤
1.沒有提髖動作,直接屈膝提腳,向前邁步。2.落步時,腳用力前踏,髖關節處沒有震動感。3.沒有用腰側肌群收縮來牽動大腿上提,沒有按提髖、起腿、屈膝的先後順序提腿。4.兩腳前移,橫向間距過寬或過窄。

閱讀全文

與護士訓練五禽戲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光合酒花的鑒別方法 瀏覽:305
如何找到自己的賺錢方法 瀏覽:275
SL是什麼教育方法 瀏覽:690
導線測量計算表計算方法 瀏覽:881
反卷雲龍紋鑒別方法 瀏覽:356
學生如何增肥快速有效方法 瀏覽:726
125乘64用簡便方法怎麼算 瀏覽:311
蘆薈膠祛痘印最佳方法 瀏覽:927
立式縫焊機如何調整參數方法視頻 瀏覽:994
眼袋物理方法怎麼去除最有效果 瀏覽:222
健身訓練有哪些方法 瀏覽:820
標題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方法 瀏覽:794
單側推拉櫃門下面軌道安裝方法 瀏覽:167
女兒默契訓練方法 瀏覽:83
mx3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732
高壓鍋使用方法和步驟英語說 瀏覽:609
水光面膜粉色使用方法 瀏覽:543
跨境電商物流滯後的解決方法 瀏覽:114
醫院常用消毒方法及原理 瀏覽:29
高中階段學習方法與技巧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