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列屬於精神分析法的是( ) A系統脫敏法 B支持療法 c宣洩療法 D認知作業法 求大神解答,並解
【參考答案: C 】
參考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顯示 其效果:精神宣洩、自省、反復剖析。因此,宣洩療法是屬於精神分析療法的。系統脫敏療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支持療法是一種以「支持」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療方法。認知作業法是指用來收集與作業有關的信息的方法。
『貳』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精神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精神分析理論是當代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重要理論基礎。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S.Freud)是現代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鼻祖,他的理論與方法在幫助人們克服心理障礙和治療心理疾病中有許多可取之處。精神分析療法主要是把來訪者所不知曉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召回」到意識范圍內,使來訪者了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以便使症狀消失。
也就是說,通過挖掘來訪者潛意識中的心理矛盾和沖突,找到致病的症結,並把它們帶到意識領域中來,使來訪者對此有所領悟,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得以糾正和消除,從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結構,達到心理健康。其咨詢的基本目標是使潛意識意識化,使潛意識沖突表面化,從而幫助來訪者重新認識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潛意識沖突。咨詢過程中咨訪雙方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來訪者產生某種形式的抗拒。
精神分析療法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 自由聯想
自由聯想是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來訪者基本情況以後,讓來訪者躺在一個安靜、光線適當的房間內或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咨詢者站在或坐在其後而不是前面,然後讓來訪者打消顧慮,盡情傾訴他想要說的話。咨詢者不要隨意打斷來訪者的話,對他所講的內容不加評論,鼓勵其大膽地說,必要時可進行適當的引導。
2.疏導宣洩
疏導宣洩是通過痛快淋漓的傾訴,將心頭的郁悶和內心深處的隱私痛快地訴說出來,一吐為快,從而恢復心理平衡,防止發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導患者傾訴心中的苦悶,以達到心理宣洩的目的。
3.認知與領悟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當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過去的經歷之中,甚至可以回溯到幼年時期。過去的焦慮經驗因種種原因被壓抑到潛意識層面而使患者「遺忘」。通過精神分析,引起來訪者的回憶、聯想,將潛意識層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識領域,使之意識到這些心靈深處的「病根」與當前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達到認識和領悟,這時症狀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自然消失。當然,這種領悟是通過醫生的分析、解釋和治療而實現的。
4.暗示療法
心理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或動作,以含蓄的方式,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情感、意志以及行為產生影響。受暗示者的心態改變是下意識的,其受影響的過程是不自覺的。暗示療法在癔病治療中經常使用,其療效非常明顯。暗示內容應當針對來訪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語言和方式,靈活機智地使用暗示性語言。
精神分析療法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要慎用,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還無法作出正確的估計。對小學生使用精神分析療法要視具體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叄』 什麼是精神分析療法
精神分析治療是著名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創建的一種特殊心理治療技術,既可適用於某些精神疾病,也可幫助人們解決某些心理行為問題。它是建立在潛意識理論基礎上的。
精神分析治療的原理是:發掘患者或求診者潛意識內的矛盾沖突或致病的情結,把它們帶到意識域,使就診者對其有所領悟,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得到糾正或消除,並建立正確與健康的心理結構,從而使病情獲得痊癒。
精神分析治療的技術:弗洛伊德最初與布洛伊爾(BIeuer,J.)合作時,主要採用催眠術與精神疏泄方法來治療癔症或神經症患者。後來,他認為催眠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往往不能根本解決病人潛意識中的症結,容易復發,以後他就放棄了催眠治療而使用「自由聯想」與「夢的解析」作為他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的兩種主要技術方法。
『肆』 移情分析、釋夢、自由聯想、系統脫敏哪個不是精神分析的具體技術
你好!
精神分析流派有很多具體技術。你列舉的四項內容,咱們分析下。
移情,這是精神分析的經典內容。沒有移情,就沒有治療,這在精神分析中佔有很重要的比例。
釋夢,是了解潛意識的必經之路。夢的解析,老佛爺專門為這寫了一本書,你說這能不重要?
自由聯想,是老佛爺在嘗試催眠之後,改用的新的技術。這項技術,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干擾更少,也能讓來訪者更自然的講出他潛意識蘊含的內容。
最後一項,系統脫敏,這個是行為療法中的一項。不是精神分析領域中的專業詞彙。從十級到一級的系統緩解,最終達到能正常行為。這是系統脫敏的內涵。
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伍』 教育心理學!!!
想要好的去書店,經營與管理那有.你要是去找到好的別忘了我這最佳答案拉,謝謝,東文製作!~~~1.中國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文獻是( )
A.《論語》 B.《大學》
C.《學記》 D.《中庸》
2.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 )
A.教育經濟學 B.教育學
C.心理學 D.學校管理學
3.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社會生產力 B.政治經濟制度
C.上層建築 D.科學技術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下列哪種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
A.環境 B.遺傳
C.教育 D.社會活動
5.課的類型一般分為兩大類,即( )
A.講授課和練習課 B.講授課和復習課
C.講授課和實驗課 D.單一課和綜合課
6.《學記》上說:「不陵節而施」,這句話體現了( )
A.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B.啟發性教學原則
C.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D.鞏固性教學原則
7.教師的表率作用主要體現在( )
A.言行一致 B.衣著整潔
C.舉止端莊 D.談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場和觀點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質的教育
C.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師自覺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導自我教育法 B.榜樣示範法
C.實際鍛煉法 D.陶冶教育法
10.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 )
A.受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規范的
B.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
C.師生共同參與的
D.學生自願選擇的
11.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
B.城市與農村相結合
C.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2.學生年齡特徵中所指的兩個方面是( )
A.認識和情感的特徵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徵
C.氣質和性格的特徵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徵
13.中國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被稱為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10個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
橫線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學和倫理學基礎上的教育專著是教育家 撰寫的《 》。
15.歐洲封建社會里,曾出現過 教育和 教育兩種有代表性的教育體系。
16.教師備課要求寫出三種計劃,這三種計劃是計劃、課題計劃和 計劃。
17.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和 之間的矛盾。
18.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一般包括三大類,即群眾性活動、 活動和
活動。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任務和課程實施方面的改革目標是什麼?
20.班主任應如何組織培養班集體?
21.我國中小學德育應遵循哪些德育原則?
22.試論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本題共13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有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23.下列選項中,哪項完整地表達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A.心理過程及其規律 B.情緒人格及其規律
C.生理現象及其規律 D.心理現象及其規律
24.心理現象的產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動 B.反射活動
C.意識活動 D.技能活動
25.學生閱讀時常使用畫重點線的策略,這是利用了知覺的哪一種基本特性?( )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恆常性
26.一個較長的學習內容,首尾部分記憶效果好,中間部分遺忘較多,這是受下列哪種選項因素的干擾?
A.消退和干擾抑制 B.倒攝和干擾抑制
C.前攝和消退抑制 D.前攝和倒攝抑制
27.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中,「強——平衡——不靈活」型與下列哪種氣質類型相對應?
( )
A.多血質 B.膽汁質
C.粘液質 D.抑鬱質
28.下列哪種選項屬於一般能力的范疇?( )
A.記憶能力 B.創造能力
C.運動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兩種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與選擇性 B.指向性與集中性
C.指向性與分散性 D.集中性與緊張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是受人的下列哪種情緒影響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熱情 D.應激
31.教師在直觀教學時,應用「變式」方法的目的在於( )
A.激發興趣 B.引起注意
C.豐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於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稱為( )
A.從眾 B.依從
C.服從 D.遵從
33.提出把人格特質分為共同特質與個人特質的心理學家是( )
A.卡特爾 B.奧爾波特
C.霍蘭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納提出的智力理論是( )
A.智力二因素論 B.智力結構論
C.智力多元論 D.智力三元論
35.下列哪種方法屬於精神分析法?( )
A.系統脫敏法 B.支持療法
C.宣洩療法 D.認知作業法
六、填空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10個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36.思維的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 、 、系統化與具體化。
37.人的情緒是以 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緒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標是 。
38.平時人們所說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質的 特性。其基本條件是,同時進行的兩種活動中必須有一種是 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為三個階段:原型定向、 、 。
40.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類由低到高的五種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 的需要和 的需要。
七、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41.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42.簡述助人行為的促進策略。
43.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
八、論述題:本題滿分15分。
44.結合教育教學實際並運用有關動機理論,分析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參考答案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
1.C 2.B 3.B 4.A 5.D 6.A 7.A
8.D 9.D 10.B 11.D 12.D 13.B
二、填空題
14.赫爾巴特 普通教育學
15.教會 騎士
16.學期(或學年)教學進度 課時
17.社會要求的道德規范 學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礎)
18.小組 個人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9.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0.(1)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2)選擇和培養班幹部;
(3)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
(4)組織多樣的教育活動。
21.(1)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
(2)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3)知行統一的原則;
(4)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7)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8)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四、論述題答案要點
22.(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不能脫離知識的傳授和掌握憑空發展智力。
(2)智力的發展是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的條件和工具;智力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速度。
(3)知識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們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有計劃、有目的、自覺地發展學生智力。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
23.D 24.B 25.A 26.D 27.C 28.A 29.B
30.B 31.D 32.A 33.B 34.C 35.C
六、填空題
36.比較 抽象與概括 37.需要 面部表情 38.分配 自動化
39.原型操作 原型內化 40.尊重 自我實現
七、簡答題答案要點
41.(1)能力與知識、技能的聯系:
① 知識、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礎,並推動能力的發展;
② 能力制約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影響知識、技能的學習進度。
(2)能力與知識、技能的區別:
① 知識是認知經驗的概括,技能是活動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
括;
② 知識、技能的掌握並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掌握只有達到熟練程度,通過廣泛遷移,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
42.(1)增強責任明確性與人際相互作用;
(2)提供親社會行為榜樣;
(3)將助人行為歸因於利他動機;
(4)運用社會影響策略;
(5)進行助人行為的社會實踐。
43.(1)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創造性動機;
(2)培養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
(3)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4)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培養創造性人格。
八、論述題答案要點
44.(具體內容參見第七章第三節)
(1)闡述學習動機理論。可以詳細闡述一種學習動機理論,也可以簡述多種學習動機理論。
(2)運用所闡述的理論提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措施。可以以一種學習動機理論為基礎進行深入的論述,也可以以多種學習動機理論為基礎進行概括性論述。
(3)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進行論述。可以使用一個實例貫穿始終,也可以使用多個實例進行論述和說明。
『陸』 什麼是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志。
一.理論基礎
1.潛意識理論:弗洛伊德把人的整個心理活動分為三部分:即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
2.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3.性慾學說: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以性力為動力的。性心理的發展,依次通過五個階段:
(1)嬰幼兒期性慾,包括口腔期和肛門期;大約在1-2歲
(2)兒童期性慾,包括戀母期和戀父期;年齡在3-6歲
(3)潛伏期性慾,又稱少年早期;年齡在6-12歲
(4)青春期性慾,通過正常的性行為求得滿足。
4.精神分析學說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紀初,阿德勒和榮格修正的重點在於幼兒性慾學說;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為代表,創立了新弗洛伊德主義。
二.輔導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來訪者所不知曉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招架到意識范圍內,使來訪者真正了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便可使症狀消失。
2.輔導目標:一是使潛意識意識化,使潛意識沖突表面化從而幫助來訪者重新認識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幫助來訪者克服潛意識沖突。
3.輔導關系:強調輔導員隱藏的角色,以使來訪者能將他們的情感投身到輔導員向上。
4.輔導過程:一般分為准備期、預備治療期和治療一至三期。
5.具體方法:一般採用自由聯想、移情、阻抗、闡釋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釋夢是精神分析的一種重要方法,「夢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種規律:
(1)象徵化: (1)象徵化:用一種中性事物來象徵、替代一種所忌諱的事物,以減少或引起夢中自我的痛苦或創傷。
(2)移置:在夢中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轉移和投身於另一個對象方面去。
(3)凝縮:在夢中將內心所愛或恨的幾個對象凝縮成一個形象表現出來。
(4)投射:在夢中將自己某些不好的願望或意念投射於他人,以減輕對自我的譴責。
(5)變形:在夢中將潛意識的慾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
(6)二次加工
三.貢獻與局限
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後許多新的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參考。但由於這種方法必須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者施行,需對來訪者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廣;本身潛意識的作用,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發展,特別是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性經驗,都使這一理論受到局限。
『柒』 什麼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奧地利醫學家S.弗洛伊德創建的治療神經症的一種方法。其理論的中心概念是無意識;不符合社會規范的慾望和沖突被壓抑在無意識中仍影響著意識,並可表現為神經症症狀。
精神分析是整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正式開端,而弗洛伊德則是如今心理咨詢師們的鼻祖。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在心理服務界有著穩固的地位。日後,隨著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及認知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詢中的地位開始受到動搖,但這並不意味著精神分析的沒落。由於每個流派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今的咨詢師們往往在吸取各種方法(精神分析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優點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從而更好地為人類心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