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執筆有哪些方法
一、執筆有哪些方法
自古至今,執筆的方法五花八門,可以說應有盡有。據已故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也有雙膝著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著的雙腿上。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只有像茶幾之類的機子,因為機子很低,寫字時手都得懸起。此法傳到日本,一直沿襲至今。到來代桌椅板凳開始大興,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更,執筆方法也變為五格執筆法了。宋代大書家蘇東坡卻仍用三指執筆,當時有人指出他執筆方法不對頭,他卻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一定的標准方法,只要手心虛空,執得靈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將筆桿整把地抓住書寫。撮管法是將五個手指的指尖並攏在一起,捏住筆桿的尾部書寫。古人執筆方法眾多,但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說普遍接受的是「按、壓、鉤、頂、抵」五指執筆法。
二、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三、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肘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范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酸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❷ 中國畫兩種最基本的用筆方法
用筆方法:勾、皴、擦、點、染。
勾是工筆、寫意畫法主要手法之一。比較起來以工筆畫用的更多一些。
工筆的勾,以中鋒為主,要求工整、嚴謹,近似書法中的楷書。
擦:筆觸不清楚的叫擦。擦是皴工序的繼續,是皴的一個補充,其目的是讓畫面效果更加渾厚。
點:是以面造型的表現手法,寫意畫使用較普遍,工筆畫中也有沒骨點染的方法。工筆的點和染是分 不開的,因此叫點染。
染:是加強畫面效果的又一種方法。工筆畫中的染可分為勾染、烘染兩種。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行筆要有力度。
(2)筆使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用墨的方法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
濃墨法,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
潑墨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
沖墨法。用墨畫後,乘濕速以清水沖淋,使墨自然滲發。
宿墨法。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松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淡墨法。有濕淡、干淡兩種。
❸ 毛筆的執筆方法有哪些
目前公認的是五指執筆法。
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鉤、格、抵五字來概括說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
五指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就 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 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松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松,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 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握著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盡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是 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通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 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系,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管直,執筆寫字時要盡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需要說明的是;教材上執筆方法的圖,筆管略微傾斜。因為在用毛筆寫字的時候,筆管不是始終保持正直的,要隨著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不斷變換方向。
❹ 毛筆的握筆方法是什麼
大拇指握筆時候應該起到一個按的力量,力的方向是食指和中指的中間部分。
食指握筆的時候是起到了一個勾的力量,力的方向是大拇指方向。
中指握筆第一二節包裹的筆管,三指其實就可以拿住筆了。
無名和小拇指起到的一個穩定扶住的作用。
❺ 書法正確的執筆方法
書法正確的執筆方法是:按、押、鉤、格、抵。
按: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5)筆使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除了上述的正確方法之外,還需掌握幾個要領: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1、指實,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使之松緊適度。
2、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拿著了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容易把字寫得健美。
3、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
4、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系,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
5、管直,執筆寫字時要盡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熒光筆使用方法如下:
1、如筆頭干結無法正常書寫,請將筆頭取出,調轉一頭插入筆嘴內,即可正常書寫。如仍無法使用,則需更換一個筆頭。
2、為了達到最佳的書寫效果,請保持正確的握筆姿勢。
3、筆頭磨損致無法使用時,請將筆頭取出更換一個新筆頭。
4、字跡變淡後,請將筆尖抵住綠板,向下輕按幾次,使筆水流入前端的儲水區。
5、使用完畢後請蓋緊筆帽,以免影響使用效果。
6、初次使用或久未使用,請將筆搖動數次,筆尖對著桌面或是堅硬平面向下輕按,跟彈簧一下來回擠壓,待筆水從筆尖滲出後即可。如果按動幾次筆水未滲出,請將筆後蓋擰開,再向下輕按幾次。
(6)筆使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熒光筆有熒光劑,它遇到紫外線時會產生熒光效應,發出白光,從而使顏色看起來有刺眼的熒光感覺。 它跟我們手錶、熒光棒的熒光原理不相同,熒光棒是內部發生放射性反應,產生的射線激發外周的熒光粉發光,因此它們在夜裡沒有任何紫外線的情況下都能發光。
而熒光筆則一定有紫外線情況下才會發熒光,這一點你只要把熒光筆的筆跡靠近捕蚊燈、驗鈔機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熒光筆
❼ 握毛筆的正確手法是什麼
大拇指的第一節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
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這就是所謂的五指執筆法,右手五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
毛筆使用注意
新筆到手,不要直接去使用,使用前應該用冷水或者溫水將毛筆的筆頭浸開,帶到筆毫發開之後用手將筆頭輕輕的捋一下,將筆頭中的斷毫去除,否則會影響到書畫的創作質量。
毛筆在發筆以後初次使用時,應該將毛筆的筆毫放在墨液中浸泡一會兒,讓墨汁充分的進入到筆頭中,讓筆毫充分的攏抱,在使用幾次以後,因為筆鋒之間會有磨合,使彈力變大,讓毛筆越用越好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毛筆、人民網-庄天明:五指握筆法或非王羲之流傳(圖)
❽ 中國畫的運筆方法有什麼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分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 (一)「平」:如「錐畫沙」。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力量勻實,不結不滯,只有控制住筆,線才能平實有力。 (二)「圓」:如「折釵股」。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豐腴,光滑圓潤,圓轉有力,富於彈性,轉折自如,剛柔相濟。 (三)「留」:如「屋漏痕」。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疾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積點成線,不漂不浮,像刻進牆皮,沉穩有力。線條是高度控制,行處皆留,意到筆隨。宋郭熙說 :「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 (四)「重」:如「高山墜石」,不能像「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下筆就有力量,筆的壓力要大,要壓得住紙,充滿力量,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五)「變」:如「百川歸海」、「驚蛇入草」。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 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山水畫的線條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
❾ 書法中有哪些常用的運筆方法
運筆手法
執筆時手需注意四個要點:
手指實:意思是手指皆需確實的壓在筆管上,穩固的持者。
手心虛:意思是手掌心不須綳的太緊,適度並足以靈活運筆即可。
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須硬將手臂托圓,適度足以讓手指靈活即可)
手掌豎:意思是將手掌豎起直立,能使手把筆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細節就有賴讀者自行體會。
運筆腕法
枕腕:即將手腕枕於桌上寫字,只靠手掌運筆,范圍較小,不宜書寫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於桌上寫字,范圍變大,宜寫中字。
懸腕:將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勢固定,由手掌及肩膀運筆,活動范圍大,宜寫大字,為三法中最難者。
另外執筆時需穩固,支撐點出力,協助運筆,慣力於活動處,保持姿勢優美,挺背正視,切記!
執筆松緊:
執筆的松緊自古即有多種論解,求緊者是因為執筆時緊才能拿穩,不使字無力,求松者是因為若拿筆太緊,會使字枯骨盡露,毫無邊勁,其實他們意思都相近,只是重點論分不同罷了。
拿筆太松,運筆時易脫筆,手上無勁,當然拿不穩;拿筆太緊,則有礙運轉,一樣不好。適度的松緊才是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