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制氧氣一般用什麼方法,化學方程式
工業制氧氣一般用
分離液態空氣
根據氧氣
氮氣沸點不同分離出氧氣
是物理變化
無方程式
實驗室三種:
1、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MnO2=
2KCl
+
3O2
↑
2、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
MnO2=
2H2O+
O2↑
『貳』 工業上用什麼方法製取氧氣
工業製法
1、分離液態空氣法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是‐96℃,比液態氧的沸點(‐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
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從空氣中制備氧氣稱空氣分離法。首先把空氣預冷、凈化(去除空氣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氫化合物等氣體和灰塵等雜質)、然後進行壓縮、冷卻,使之成為液態空氣。
然後,利用氧和氮的沸點的不同,在精餾塔中把液態空氣多次蒸發和冷凝,將氧氣和氮氣分離開來,得到純氧(可以達到99.6%的純度)和純氮(可以達到99.9%的純度)。
2、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利用這種技術,在一定壓力下,讓空氣通過具有富集氧氣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利用這種膜進行多級分離,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氧氣的富氧空氣。
3、分子篩制氧法(吸附法)
利用氮分子大於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製的分子篩把空氣中的氧離分出來。
首先,用壓縮機迫使乾燥的空氣通過分子篩進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氣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篩所吸附,氧氣進入吸附器內,當吸附器內氧氣達到一定量(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打開出氧閥門放出氧氣。
經過一段時間,分子篩吸附的氮逐漸增多,吸附能力減弱,產出的氧氣純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篩上面的氮,然後重復上述過程。這種製取氧的方法亦稱吸附法.利用吸附法制氧的小型制氧機已經開發出來,便於家庭使用。
4、電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電解槽中,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以提高水的電解度,然後通入直流電,水就分解為氧氣和氫氣。
每製取一立方米氧,同時獲得兩立方米氫。用電解法製取一立方米氧要耗電12~15千瓦小時,與上述兩種方法的耗電量(0.55~0.60千瓦小時)相比,是很不經濟的。
所以,電解法不適用於大量制氧。另外同時產生的氫氣如果沒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氣中聚集起來,如與氧氣混合,容易發生極其劇烈的爆炸。所以,電解法也不適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2)氧氣的工業製法常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一、主要用途
冶煉工藝:在煉鋼過程中吹以高純度氧氣,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應,這不但降低了鋼的含碳量,還有利於清除磷、硫、硅等雜質。而且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足以維持煉鋼過程所需的溫度。
因此,吹氧不但縮短了冶煉時間,同時提高了鋼的質量。高爐煉鐵時,提高鼓風中的氧濃度可以降焦比,提高產量。在有色金屬冶煉中,採用富氧也可以縮短冶煉時間提高產量。
化學工業:在生產合成氨時,氧氣主要用於原料氣的氧化,以強化工藝過程,提高化肥產量。再例如,重油的高溫裂化,以及煤粉的氣化等。
國防工業:液氧是現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劑,在超音速飛機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劑,可燃物質浸漬液氧後具有強烈的爆炸性,可製作液氧炸葯。
醫療保健:供給呼吸:用於缺氧、低氧或無氧環境,例如:潛水作業、登山運動、高空飛行、宇宙航行、醫療搶救等時。
其它方面:它本身作為助燃劑與乙炔、丙烷等可燃氣體配合使用,達到焊割金屬的作用,各行各業中,特別是機械企業里用途很廣,作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選的一種切割方法。
二、中毒或泄漏處理
1、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卻,以防受熱爆炸,急劇助長火勢。迅速切斷氣源,用水噴淋保護切斷氣源的人員,然後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2、現場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
避免與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觸。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三、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
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活性金屬粉末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易(可)燃物、活性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四、個體防護
工程式控制制: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
身體防護:穿一般作業工作服。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避免高濃度吸入。
『叄』 工業上用是什麼方法製作氧氣的
目前工業上有這兩種
(1)低溫空氣分離制氧:特點是氧氣純度高,同時可生產氮氣、氬等氣體和液體。能耗大,成本貴。
(2)變壓吸附制氧:特點是純度低(純度大於92%),但價便宜。
『肆』 工業上製取氧氣的方法是
工業上一般採用分離液態空氣法、膜分離技術、吸附法等製取氧氣。膜分離技術製取氧氣的方法是利用膜分離技術,在一定壓力下,讓空氣通過具有富集氧氣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利用這種膜進行多級分離,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氧氣的富氧...
『伍』 有關氧氣的製法
氧氣的製法分析
1、氧氣的工業製法:工業上制大量的氧氣,主要是通過使空氣液化,再分離液態空氣而製得,這是物理方法。
2、加熱高錳酸鉀:化學方程式: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3、加熱氯酸鉀:化學方程式:2KClO3=加熱=2KCl+3O2↑。
4、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制氧氣:化學方程式:2H2O2=MnO2=2H2O+O2↑。
性質分析
1、氧氣為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與金屬、非金屬、化合物等多種特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反應劇烈程度因條件不同而異,可表現為緩慢氧化、燒、爆等,反應中放出大量的熱。
2、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燃燒體只要不與氧氣接觸,燃燒體就會自動滅火。
3、氧氣與鎂反應: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熱,生成白色固體。
4、氧氣與鐵反應:紅熱的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
5、氧氣與銅反應:加熱後亮紅色的銅絲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物質。
『陸』 工業上採取什麼辦法製取氧氣
工業製造氧氣方法:1. 壓縮冷卻空氣2. 分子篩核潛艇中制氧氣的方法:2Na2O2+2CO2===2Na2CO3+O2 此方法的優點:1、常溫下進行 2、使氧氣和二氧化碳形成循環(人消耗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此反應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氣) 氧氣的製取還可以用過氧化鈉(Na2O2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 另外,將氯酸鉀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三氧化硫分解也可生成氧氣,次氯酸在加熱和二氧化錳的催化下也可生成氧氣和氯氣還有就是電解水3. 物理制氧通過富氧膜制氧,讓空氣震盪,根據氮氣與氧氣的活動速度不同,通過富氧膜提取足夠濃度的氧氣。註:濃度百分之三十的氧氣含量是對身體最好的濃度,稱為富氧狀態
『柒』 工業制氧氣方法
1、分離液態空氣法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是‐\x0196℃,比液態氧的沸點(‐\x0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
2、膜分離技術
利用這種技術,在一定壓力下,讓空氣通過具有富集氧氣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利用這種膜進行多級分離,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氧氣的富氧空氣;
3、分子篩制氧法(吸附法)
利用氮分子大於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製的分子篩把空氣中的氧離分出來;
4、電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電解槽中,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以提高水的電解度,然後通入直流電,水就分解為氧氣和氫氣.
『捌』 工業制氧的原理及方法
氧氣的工業製法是利用液氮的沸點比液態氧氣的沸點低,從而製得工業氧氣。採用的方法為物理方法。
工業氧氣的製法
首先採用低溫加壓的方式,將空氣液化。然後調節溫度,利用液態氮的沸點低於液態氧,將液態氮蒸騰出去,剩下的即主要為液態氧。
液氧危害因素
火災危險性
液氧是不可燃的,但它能強烈地助燃,火災危險性為乙類。它和燃料接觸通常也不能自燃,如果兩種液體碰在一起,液氧將引起液體燃料的冷卻並凝固。凝固的燃料和液氧的混合物對撞擊是敏感的,在加壓情況下常常轉為爆炸。有兩種類型的燃燒反應,這取決於氧和燃料的混合比和點火情況:一種是燃料和液氧在混合時沒有發生著火,但是這種混合物當點火或受到機械撞擊時能發生爆轟;另一種液氧與燃料互相接觸之前或接觸時燃燒已經開始,著火或燃燒並伴隨有反復的爆炸。燃燒反應的強度取決於燃料的性能。
爆炸危險性
所有可燃物質(包括氣、液、固)和液氧混合時就呈現爆炸危險性,這種混合物常常由於靜電、機械撞擊、電火花和其它類似的作用,特別是當混合物被凝固時經常能發生爆炸。
當液氧積存在封閉系統中,而又不能保溫,則可能發生壓力破壞,當溫度升高到-118.4℃而又不增加壓力,則液氧不能維持液體狀態,若泄壓不及時,也會導致物理爆炸。液氧積存在兩個閥門之間,可導致管路的猛烈破壞。如果氧氣不泄出或壓力不適當排除,當冷凍失效時,將導致貯箱的破壞,真空夾套貯箱中的真空失效。如果系統不能受額外負載,則會引起蒸發加速和排空系統破壞。
人員凍傷
由於液氧的沸點極低,為-183℃,當液氧發生「跑、冒、滴、漏」事故時,一旦液氧噴濺到的人的皮膚上將引起嚴重的凍傷事故。
氧中毒
空氣中氧氣約佔21%。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引發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濃度的混合氣體時,會出現胸骨後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後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劇;嚴重時發生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症。吸入氧濃度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於氧分壓60kpa~100kpa(相當於氧濃度40%)的環境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
『玖』 工業製取氧氣的方法
分離液態空氣法。
由於空氣中大約含有21%的氧氣,所以這是工業製取氧氣的既廉價又易得的最好原料。
工業上制氧氣採用的是分離液態空氣法: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空氣,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
因為任何液態物質都有一定的沸點,人們正是利用了物質的這一性質,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氮的沸點是-196℃,比液態氧(-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氧了。
為了便於貯存、運輸和使用,通常把氧氣加壓到15000kPa,並貯存在漆成藍色的鋼瓶中。
(9)氧氣的工業製法常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工業制氧機
RDO制氧機分離空氣主要由兩個填滿分子篩的吸附塔組成,在常溫條件下,將壓縮空氣經過過濾,除水乾燥等凈化處理後進入吸附塔,在吸附塔中空氣中的氮氣等被分子篩所吸附。
而使氧氣在氣相中得到富集,從出口流出貯存在氧氣緩沖罐中,而在另一塔已完成吸附的分子篩被迅速降壓,解析出已吸附的成分,兩塔交替循環,即可得到純度為≥90%的廉價的氧氣。整個系統的閥門自動切換均由一台電腦自動控制。
『拾』 工業制氧氣的方法是
四種
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水與氧氣
2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加熱生成氯化鉀與氧氣
3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與二氧化錳與氧氣
4水通電生成氫氣與氧氣
1.2 H2O2 == MnO2 === 2 H2O + O2
2.2 KClO3 ===加熱 MnO2 === 2 KCl + 3 O2
3.2 KMnO4 === 加熱 ==== K2MnO4 + MnO2 + O2
4.2 H2O==通電==2 H2+O2
氧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關鍵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呼吸的氧轉化為人體內可利用的氧,稱為血氧。血液攜帶血氧向全身輸入能源,血氧的輸送量與心臟、大腦的工作狀態密切相關。心臟泵血能力越強,血氧的含量就越高;心臟冠狀動脈的輸血能力越強,血氧輸送到心腦及全身的濃度就越高,人體重要器官的運行狀態就越好。
實驗室制備氧氣有多種方法,例如:高錳酸鉀制氧、過氧化氫(雙氧水)、氯酸鉀分解(一般加二氧化錳作催化劑)、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等。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示意圖
裝----裝葯品
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再蓋上玻片)
熄----熄滅酒精燈
(可方便記憶為:茶莊定點收利息)
注意點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炸裂試管;
2.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均勻受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3.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4.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5.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收集氣體不純);
7.實驗結束時,先導氣管出水,再滅酒精燈:防止冷凝水迴流試管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