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用感興批評方法分析作品

用感興批評方法分析作品

發布時間:2022-08-04 03:32:24

1. 如何運用精神分析批評的方法分析具體的作家作品要結合具體作品進行論證,沒有

摘要 親,我個人認為:

2. 用文學批評知識分析一部文學作品

網路
文學評論概述

文學評論是一種以作家、作品、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潮作為評論對象的理論文體。寫作者通過寫作評論,表達自己對該作品美學價值的認識和評價,啟發和幫助讀者提高欣賞水平,對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確而有益的批評和建議。俄國詩人普希金說過:「批評是科學。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論批評》)這種評論,「是一種洞察過去,啟發未來的禮物」。「只有當評論是苛刻的、有破壞性的、不辨是非的或使人誤解的時候,它才是有害的。在多數情況下,人們歡迎評論,並且接受有益的(富於建設性的)評論」。(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

評論一部文學作品、一個作家或一種文學現象,必須掌握批評的標准。文學評論的標准有政治標准、思想標准、歷史標准、社會標准、藝術標准、美學標准等等。用不同的標准來評論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應該用美學標准和歷史標准來衡量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所謂美學標准,指的是藝術規律和美的原則。別林斯基指出:「確定作品美學上的優劣程度,應該是批評家的第一步工作。當一部作品經不住美學分析的時候,也就不值得對它作歷史的批評了。」(《關於批評的話》)美學標準的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四點:

一、形象的真實性和生動性。沒有形象就沒有文學藝術,分析作品要從分析藝術形象體系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作品,考察它是否真實、生動。這里講的真實性,不僅包括「客觀真實」,也應包括「主觀真實」。如卡夫卡的《變形記》把人寫成一條蟲,仍是來自對現實的人的思考。它是對「客觀真實」的一種「變形反映」,滲入了作者「主觀真實」的成份,仍然是真實地揭示了現實關系中人的本質的某一方面。

二、典型化的程度。典型性是作品藝術性的重要標記,要考察作品在典型化上所達到的高度,看是否達到「以一當十」的境界。典型化不僅指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包括典型情緒、典型心理等。

三、形式的完美性。文學作品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形式的優劣好壞影響著內容的表達和藝術感染力的高低強弱。要考察作家對藝術形式的探求,看是否具有獨創性,是否達到完美的程度。忽視形式美的觀點是版面的,因為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是互為表裡、相依相存的。

四、作品的美感效果。文學作品是以情感人的,缺乏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是發揮不了文學的特殊功能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創作,是「為情而造文」,而不是「為文而造情」。創作需要激情批評也需要激情。沒有激情,沒有審美感覺,就無法進入美學的批評。所謂歷史標准,指的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即把作品放到它所產生和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歷史實際中去考察。文學作品總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離開一定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氛圍,就無法對它作出公正的評價和科學的說明。這就要求我們把作家、作品放在歷史的發展中,放在一定時代的、社會的、民族的生活環境中去考察。用中國的古話講,就是「知人論世」。用歷史標准去衡量作品,要考察作品產生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客觀方面,要考察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否真實,深廣程度如何,有沒有表現出深刻的歷史感和新鮮的現實感。此外,還要考察作家主觀方面的情況,研究作家的創作實踐和創作個性,弄清作家是在什麼情況下,怎樣寫出這部作品的,他的思想、性格、氣質如何等等。總之,要把這一切作綜合分析,而不能抓住一點,以偏概全,任意褒貶。美學標准和歷史標準是統一的,兩者不應該也不可能分離開來。前面分開來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如果把批評標准表述為「美學——歷史」標准,就更貼切。總之,文學評論作者應該把美學標准與歷史標准結合起來,把思想和藝術、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進行評論和寫作。

文學評論的寫作

文學評論的寫作大致有四個步驟:閱讀——定題——評論——寫作。

(一)閱讀閱讀對於文學評論來說,是佔有材料、調查研究的過程。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閱讀范圍。從文學評論的寫作要求看,閱讀既要做到點面結合,又要做到深淺結合。

所謂點面結合的「點」,是指作品。所謂「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在這里,作品的閱讀是最重要的,這是獲得評論權的最重要的依據。只有閱讀作品,才能使自己對評論的對象了如指掌,評論時說到點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謂深淺結合,是指作品的閱讀要深一點,鑽得透一點,深到能產生真知灼見為止。為了深,就要多讀幾遍。恩格斯為了對拉薩爾的《弗蘭茨·馮·濟金根》一劇本進行評論,先後將作品至少讀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薩爾》中說:「為了有一個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態度』」,為了「在讀了之後提出詳細的評價、明確的意見」,所以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我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如,列寧為了對小說《怎麼辦》進行評論,在一個夏天把這部小說讀了五遍,「每一次都在這個作品裡發現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動的思想。」(《列寧論文學藝術》第897頁)毛澤東也說過,《紅樓夢》要讀五遍,不讀五遍就沒有發言權。

這說明,浮光掠影、晴蜓點水式的閱讀是不行的。對於被評論的對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徹一些,對作品象對人一樣,要知心、知音。對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閱讀不妨淺一點,瀏覽一遍,有一個直覺印象即可,否則,不能保證「點」的深。2.閱讀方法。一般採取「總體——部分——總體」的步驟。一、總體,就是從頭至尾通讀。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二、部分,是要對重要部分仔細地讀,分析研究,加深印象,發現特色(或發現問題),初步形成觀點。三、總體,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的認識,對作品的傾向和藝術性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閱讀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摘記工作。有一種「評點法」的評論,就是一手拿筆,一邊閱讀,一邊評點的。如金聖嘆評點《水滸》、《三國演義》。還要通過閱讀培養復述節錄作品內容的能力。這是因為評論中常要概述作品內容,以作評論的依據。

(二)定題所謂定題,就是在讀書、搜集材料的基礎上,選擇並確定評論的題旨(中心)。定題也稱為「選題」。

初學寫作文學評論的人在定題時常犯以下幾種毛病:第一種,為評而評,無的放矢。評論者隨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未經過認真思考,就去評論。第二種,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開始就寫《論×××的小說創作》這樣大的題目,往往無從下筆而流於一般、平庸、膚淺。第三種,缺乏新意,老生常談,步別人的後塵,拾人牙慧。應該怎樣定題呢?首先要選准作品。應該選擇什麼人的哪一篇作品,這是有標準的。標准就是:

(1)作品的價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權衡一下,問問自己:這作品有沒有價值?值不值得評?俄國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假使你要做一個徹底的人,那麼就應該特別注意作品的價值,而不必拘泥於你以前覺得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還是壞。」(《談批評中的坦率精神》)這說明:文學評論要評的是文學作品,作品本身的價值才是我們確定評論與否的重要依據。所謂作品的價值,指的是它的美學價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的水平應是很高的,或比較高的;另外,是某一種作品代表著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或者就是壞作品。這兩類作品都是值得評論的。因為,評論好的,可提高讀者的審美水平,使讀者獲得美的享受,也可使作者認識到自己的特色,向好的方面發展,提高一步;評論壞的,可以防微杜漸,給作者敲警鍾,使讀者也能認識假、惡、丑。

(2)現實的需要。現實的需要指的是:國家事業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凡是現實需要評論的作品,我們作為評論者,就應該負起評論的責任。

(3)個人的專長。選作品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專長來定。也就是說,要選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評論的來評。尤其是初學評論寫作的,更要揚長避短,否則評起來困難,也不容易評好。其次要定好中心。要確定評的論中心,有兩個原則要遵守:第一、不同體裁,區別對待。體裁不同,確立評論中心的角度也應有所不同。如:敘事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信箋於人物塑造、矛盾沖突等方面。抒情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偏重於藝術意境、感情抒發等方面。第二、應有真知,貴在創新。評論的中心,必須從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真知灼見出發來確立。由於是自己的真知灼見,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創新,評出新水平。對一篇作品,是評人物形象,還是評情節安排,是評某一細節,還是評全篇結構,是評思想意義,還是評語言風格,都需要評論者具有一雙慧眼。培養「眼力」,可以採取兩個辦法:一是選取。選取作品有意義之點來評。因為作者在寫作時就是這樣選材的。魯迅說:「選取有意義之點,指示出來,使那意義格外分明,擴大,那是正確的批評家的任務。」(《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應該使自己能夠熟練地從評論的作品中選取有意義之點。在開始時,可以選擇一些名篇,自己確定一個具體的范圍,選取一些有意義之點。如評價魯迅的小說《祝福》,可以確定一個范圍:評論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這樣,既可以從總的方面——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典型,成功在哪裡等方面來選取;也可以從局部的方面——魯迅怎樣刻劃祥林嫂的眼睛、語言、性格等方面來選取。二是甄別。主要從三方面鍛煉自己的甄別能力:一,作品中什麼是應選取的有意義之點,什麼是要舍棄的無意義之點;二,什麼是自己對於作品的真知灼見,什麼是拾人牙慧的舊調重彈、老生常談;三,哪些是自己評論時能夠駕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難自己力不勝任的。總之,定題是在閱讀作品的基礎上,通過評論者的思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要順利完成這個「飛躍」過程,需要花大力氣、下深功夫。一些批評家能定題定得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評論多數評論是基於以下五個問題:

1.這部作品說些什麼?

2.這部作品意味著什麼?

3.這部作品是如何表達的?

4.這部作品表達得好不好?

5.這部作品值得創作嗎?

第一個評論的問題,只涉及到作品的一些表面現象。主要應對「誰」、「什麼」、「何處」、「何時」、「為何」和「如何」給予正確的答案。目的在於明確作品所反映的具體內容,並且把作者所經驗的與自己所經驗的聯系起來。

第二個評論的問題,在於闡明作品的主題。這種能力只有在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有了豐富的經驗之後才能具備。要正確評論作品的主題,一般要從:一、內容釋義;二、感覺感情;三、語言調整;四、作者意圖等四個方面去理解作品。

第三個評論的問題,涉及到作者為了在讀者中得到預期反應所運用的技巧。技巧是作者要達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作為文學作品來說,除非能夠注意並運用這些特殊的技巧,否則,讀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和評價它。評價作品的表達技巧是讀者和作者都會感興趣的。

第四個評論的問題,是建立在對前三個問題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是為了公平、正確地評價一部文學作品與讀者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這種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評論者對這部文學作品的個人感受。但是他如果能正確判斷作者藝術手法表達的成功程度,對作品的技巧的運用作出應有的評價,將會得到作者和許多讀者的贊同。

第五個評論的問題是關於作品的價值的。一篇文學評論只有正確地指出作品的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才稱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學評論。「使文學作品獲得寫作價值的,除了帶來愉快,擴大知識領域,提供新的見識,促進積極行動,促進對生活有更正確的態度等等以外,還有語言的描繪(通過色彩、形狀、明暗、場景的描寫),思想、結構或語言的宏偉,歷史性(對於另一時間的描述),以及存在於許多散文和詩歌中的韻律。」(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

在《文學評論》、《文藝報》等報刊上發表的評論作品,為我們學習評論提供了範文,我們可以從這些評論中學習到有益的評論方法。

(四)寫作文學評論屬於議論文。它必須具有議論文的一般特點,這是它與其它議論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於它是對文學作品發表的評論,所以又不同於其它的議論文,而要有點文學色彩,這是它的個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學評論,既要具有一般論說文的特點,又要講究文學性。

1.要有正確而鮮明的觀點(論點)。我們對一篇文學作品發表議論,總要有個基本看法:是好還是壞?是基本上好的還有缺點,還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處?這個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而這個論點必須是正確的、鮮明的。

2.要有準確、充分而有說服力的論據。文學評論的論據,主要應從作品的人物、情節和藝術描寫中去找,也就是說,要對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藝術描寫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具體的分析。從而引用足以說明自己論點的材料來作為論據。這些論據一定要准確可靠,不能想當然,更不可曲解,甚或斷章取義,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3.要運用科學的符合邏輯推理的論證方法。是用歸納法,還是用演繹法,或者是類比法,應深思熟慮。而且,是寫成一篇立論的評論,還是一篇駁論的評論,也需要根據寫作目的,從作品實際和讀者需要出發來確定。

4.要具有文學批評的當代意識,能按照文學規律和特性結合作品實際進行寫作。必須運用學過的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史知識、美學知識、語言學和修辭學知識,針對具體作品進行具體分析。否則,在文章中盡講外行話,或者對文藝作品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這樣的評論肯定難以服人。

5.在創作上文學觀念在不斷更新,因此文學評論的理論和術語也隨之不斷更新。為此,就要努力使評論的語言既准確、嚴密、有科學性、理論性,又要鮮明、新穎、有文學性、形象性。要通過語言的運用將評論的理、情、文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3. 文學批評中的34種文學批評方法

語言學批評方法
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作為整體結構,選段中的文字不僅互相起作用是一種有組織的符號結構,不僅受上下文(語境)的影響,而且受到一切出現過的上下文和其他因素的制約。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主要批評主體,通過分析文本語言從而梳理文章結構脈絡進而發掘作者內心真正意圖,以劉姥姥的視角以及語言去探尋每個角色的形象,而文本語言的語境、語義、能指性、信息作用是構成形象的、形成結構的極其重要的因素,因而探求作者的意圖必須通過對本文的語言分析。
《淺論舒婷詩歌中的女性意識》
社會歷史批評方法。
通過考察作品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而評價作品,重視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學作品的主要價值在於它的社會認識功用和歷史意義,而舒婷作品產生的背景正是女權運動的爆發和女性主義思潮的擴散舒婷的朦朧詩積極推動了女性意識的啟蒙,呼籲女性追求自我價值和社會地位平等,強調了文學和社會生活的關系。這種文學批評方法其基本的原則是:分析、理解和評價作品呼喚女性獨立人格,凸顯女性自我價值,張揚女性主體意識,體現女性責任感,以女性為中心進行文學批評,重視思想傾向和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以此來進行文學批評。

4. 運用文學批評方法分析你感興趣的藝術家作品 (作業)字數別太少 之後有加分

文學批判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兩面性的問題。通過你分析的作品,去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後,就能夠全面的理解文章所要表的是一種什麼思想,從而從正反兩兩面去論述你的觀點就行了。

5. 怎麼用心理批評分析一部作品啊

你的意思是,如何用心理學方法去分析或者批評一部作品吧,呵呵。這似乎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1、你需要熟悉文學批評的方法與原則;
2、需要掌握作品,更要熟悉作者;
3、需要具備心理學的有關理論,比如精神分析,動機理論等等。
4、你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來完成文學批評和心理學的結合。我感覺,從分析作者開始,再進入作品,會是最好的選擇。
能夠分析得較為深入且有個性的,應該是精神分析。但這遠不是一項簡單地工作:沒有3、5年功夫,精神分析是掌握不到什麼的。盡管精神分析界有專門的藝術批評領域。

6. 誰能幫忙寫一篇文章,用一種文學批評方法來闡釋一部文學作品,600字以上

偉大的泡沫-----《簡愛》

初讀簡愛是小學四年級,據今也9年有餘了。此間重閱很多名著,類似《飄》、《傲慢與偏見》、《紅樓夢》等倍受推崇的女性小說更是枕邊常客。然而,我卻始終對《簡愛》缺乏共鳴。兒時初讀只覺味同嚼蠟,乖僻的男女主人公以及滿篇洋溢著的狂熱獨白,以至讀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英格拉姆小姐的華麗裝扮。大眾對《簡愛》的如獲至寶令我頗為不解。

及至能對人世稍做思考之時,我對《簡愛》的反感便不僅限於朦朧的意識了,世間一切之不喜或狂熱都自有其因。然當我打開搜索網站,竟未發現任何對《簡愛》有所針砭的評論,對一部小說而言,這也確是一個奇跡了。

自尊、靈魂、正直、高尚……當一個泡沫被賦予這許多沉重意義後,自然顯得偉大非凡。我承認這部小說確實呼喚著人性最為高尚的部分,然而過於完美、過於高尚的結局就是虛幻。於中我看不到自己,看不到正常的擁有弱點的人性,只覺勉強、做作。

作者自戀與極端追求完美的心態,由於現實的無奈,全被無意識投射到這部小說中。在我們忙著感激《簡愛》對我們靈魂的偉大洗禮前,不妨先把它看作作者平衡自我心態的產物吧。

關於人性

人非「性本善」,亦非「性本惡」。世間一切皆如硬幣兩面,全然美好或徹底丑惡皆為虛假。過於偉大和過於渺小一樣值得懷疑。

簡愛,不要極至追求人性高尚面吧!拋棄女性天生的被征服欲和嬌柔而刻意生澀強硬;拋棄人類動物性的恐懼而刻意勇敢無畏;拋棄對粉飾太平和錦衣玉食的追逐而刻意杜絕人慾;拋棄人天生之自卑感而刻意不卑不亢……恕我實難為之打動,她還是具有完整人性的人嗎?獨立人格的壯美與崇高啊,你實在太遙遠、虛幻又可笑。

面對英格拉姆小姐的才貌卓絕與高貴富麗,她為何不嫉妒?面對柔美的粉紅綢緞,她為何寧著舊衣?面對昂貴精緻的面紗,她為何厭之不顧?面對巨額遺產,她為何視若糞土、甚而分之他人?這不僅不令人佩服,以至使人憤怒。

我寧願看到郝思嘉對著綠天鵝絨帽子神魂顛倒,也不願看到簡愛自詡無欲無求。

「簡愛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心中最平易近人的偶像,她不會難以靠近,她的影子飄散在我們周圍。」徹底完美的人格是恐怖,它的存在是對正常人性的壓力。

關於獨立

「精神獨立與物質獨立哪個更重要?」,此命題已與「To be or not to be?」一樣久遠卻毫無意義。我看不出精神與物質有甚矛盾之處。當我們擁有其一時用得著排斥另一個嗎?

簡愛對物質需求的極端排斥,自是出於人性的虛偽。同時,也是生於十九世紀的女作家拘於時代的思想局限。簡單說,夏洛特對獨立的理解十分狹隘。她筆下女主人公的獨立僅限於寧願餓死也不依求男性(甚至「不依賴」到了病態的地步),但一人肉體不存,何談精神?「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夏洛特沒有意識到,一個拒絕男人的女性無需貧困潦倒,她同樣可以成功富有。夏洛特提倡女性走出家庭,卻未提出女性創業。這是她所謂「獨立」的狹隘之處。

不過,時代局限不屬於她的錯。我只可惜那許多心懷簡愛式幻想的姑娘們,一個即將餓死的人高喊幾聲「我的精神很高尚」實是很容易的事。

關於世俗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就沒有靈魂了嗎?你想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著肉體跟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在和你的心靈說話,就好像我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兩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樣,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這句提出精神平等的著名獨白,初也令我為之一震。同時,貧窮低微的女家庭教師與桀驁富有的男僱主突破傳統的愛情,也似乎確實昭示著主人公的不拘世俗。

然而,這閃光之處同樣伴隨著來自作者的俗套。曹雪芹對妙玉之判詞為「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此話同契合於簡愛,口口聲聲追求高潔、平等,終不過是無力反抗命運而自欺欺人的庸俗女子。

此書最令人莫名的,乃簡愛知曉羅切斯特本有妻子後毅然出走一節。所謂簡愛追求地位平等,不甘心做情婦是也。試想,既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既為精神與精神間的愛情,又何懼婚姻制度與世俗名義?又何來妻子、情婦之分?正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可憐男女主人公突破階級地位的偉大愛情,竟又倒於世俗的婚姻名義,真真可笑可嘆!

另一處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簡愛獲贈大筆遺產後終以「平等地位」回歸男主人公身邊。此處的「平等地位」又是世俗社會中所謂之地位。夏洛特在高歌精神後安排此趨同社會規范、符合大眾情理的結局,實為一大敗筆。可見她依然局限於資產階級的婚姻制度和道德規范。

……

眾所周知,夏洛特在撰寫《簡愛》時將自己代入角色,她實是為滿足自我本能而創作。她的創作使自己面對現實的無奈得以發泄,同時給讀者提供了做白日夢的快感。此種自傳性創作很難令作者保持理性思考,因而此書頗多偏激與幻想之處,我們身為文學愛好者首先應客觀看待,不用忙著歌功頌德。

7. 藝術批評方法有哪些

藝術批評方法包括:道德批評模式、社會批評模式、心理批評模式、形式批評模式、原型批評模式。

藝術批評的對象包括一切藝術現象,諸如藝術作品、藝術運動、藝術思潮、藝術流派、藝術風格、藝術家的創作以及藝術批評本身等。其中心是藝術作品。藝術批評既可以指一種活動,也可以指這種活動的結果。

藝術批評應盡可能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藝術現象作出合乎實際、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闡釋,以推動社會主義藝術的繁榮和發展。

(7)用感興批評方法分析作品擴展閱讀:

藝術批評的特點:

藝術鑒賞帶有更多的感性活動的特點,藝術批評則是以理性活動為特徵的科學分析、論斷活動。藝術批評是藝術界的主要斗爭方法之一,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在藝術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開展正確的藝術批評,可以幫助藝術家總結創作經驗,提高創作水平;可以幫助藝術鑒賞者提高鑒賞能力,正確地鑒賞藝術作品;

還可以使各種藝術思想、創作主張、藝術流派、藝術風格相互交流和爭論。由於藝術批評者總是根據一定的世界觀、審美觀和藝術館對藝術現象作出分析和評價,因而帶有很強的主觀意識成分。

8. 運用新批評的方法分析一篇小詩。

不知道你想分析的是現代詩還是古體詩,我想分析一首現代短詩:
清晨
我站在床上
觀看光明和黑暗打架
勝者為王
我為妃
這是一首典型的現代詩,如果不仔細地想,會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讀這首詩,第一感覺是很有趣.然後再細讀,如果能想到自己早上賴床的情景的話,會會心一笑.這首詩不會讓人記住很久,只是有趣,有現在的市場經濟時代特有的浮躁在裡面.不過,我認為,詩不僅要有優美,更重要的是表現生活,體現一種生活情趣.讀詩最重要的是聯想自己的生活,與詩中的意境發生聯系,然後才能詩意地生活,我以為這是我們讀詩的理由.
分析的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抱歉.

9. 用新批評方法批評或分析一篇詩歌

在一隻圓球上
一個工人有著摹本,能夠創造
歐洲、非洲還有亞洲,
很快地作了,原是一切虛無,
你眼中含著
每一滴淚水,
一個地球,一個世界,靠著這個印象成長,最後你的淚水和我的淚水混在一起,淹沒了這個世界,在你的淚水,我的天國就這樣融去了。

此段可以劃分為三部分,前四行、中間兩行和其餘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說一個工人在地球儀上畫地圖,完成後發現是虛無。關鍵詞在「創造」「很快」「 虛無」上,創造出來的是地球儀,但地球之大與地球儀之小,構成強烈的反差和悖論,形成張力, 「摹本」與「創造」構成反諷,突出創造過程之不易與創造結果之虛無兩者之間的矛盾。為第三部分的毀滅起到鋪襯和消解作用。

中間兩行為第二部分,看似突兀,實則是順轉,「因此」一詞是關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
因此你眼中含著
每一滴淚水
單單這兩句,似乎很容易讓理解,也很容易讓人理解不了,就在一個「每」字。自古以來,「淚水」這一意象內蘊十分豐富,現當代以來的詩歌,更有使用過度之嫌。「每」字在這里強調的是淚水數量之多和內在的連續性,從而暗示上部分提到了一切創造最終皆虛無的事實一直存在。

一個地球,一個世界,靠著這個印象成長,最後你的淚水和我的淚水混在一起,淹沒了這個世界,
聯想和發散思維在此部分發揮了重要作用,上句可分為以下兩部分
「一個地球,一個世界,靠著這個印象成長,」可以由兩種理解,一種是把「靠著這個印象」當作是與「淚水」具有同質性的普通水,水孕育萬物。另一種理解是把這個「印象」理解為對「一切創造最終皆虛無」的事實認識。從新批評理論的復義來闡釋,應該是上述理解各成道理,相互作用,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和相互豐富的。

「最後你的淚水和我的淚水混在一起,淹沒了這個世界,」從傳統解詩學理論來看,此句只要把淚水混合從而聯想到洪水,再聯想到《聖經》裡面有關洪水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就算是很到位了。新批評的奧妙之處遠比這些更深。「你的淚水和我的淚水混在一起」進一步說明不僅你認識到了「一切創造最終皆虛無」傷心和失望,「我」也是,從「你」「我」而推及大眾,可見此種情緒和認識普及的廣度和深度,於是大家的這種情緒和認識共同「淹沒」了這個世界。

從地球儀、淚水到洪水這三個意象看似好不相干,卻深刻地聯繫到了一起,遠距離意象的聯結形成了強有力的張力。

在你的淚水,我的天國就這樣融去了。
前三段的種種,最終歸結到了這一點上。在你的淚水中,我理想的天國也就破滅了。由於僅分析節選詩篇全文的一部分,無法得知「你」「我」之間的確指關系,離開了上下文的具體語境,最後一句的分析就到此為止了。

閱讀全文

與用感興批評方法分析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頭最佳鍛煉方法 瀏覽:914
如何做甜點和做蛋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2
膝蓋有積液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消腫 瀏覽:347
英語如何用好的方法呈現形容詞 瀏覽:394
原酒怎麼儲藏方法 瀏覽:486
行業研究報告分析方法 瀏覽:677
可口可樂解決負面影響的方法 瀏覽:614
膝關節檢測方法養生堂 瀏覽:372
餓了么引流有哪些方法 瀏覽:381
扣安全帶方法圖片 瀏覽:637
冰箱的冰快速溶解的方法 瀏覽:54
紅茶的製作方法發源地是哪裡 瀏覽:605
正確的科學發聲方法是哪裡用力 瀏覽:400
高效溝通技巧和方法圖片 瀏覽:292
初五接財神正確方法動圖 瀏覽:720
動物胃腸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359
高冰岫玉的鑒別方法 瀏覽:87
聚氯乙烯膠水快速乾的方法 瀏覽:363
飛機合頁的安裝方法 瀏覽:637
華為平板電腦錄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