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用解剖學方法分析電影羅生門

用解剖學方法分析電影羅生門

發布時間:2022-08-03 13:39:14

怎麼學習人體解剖學

怎樣才能夠學好人體解剖學】?
解剖學學習記憶方法:
由於解剖學內容繁雜,名詞眾多,想學好沒有過多的竅門,更多的是靠你的背功,要背下來,非得要下功夫不可,但死記硬背,往往效果不好,掌握一些記憶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下面談談解剖學的記憶方法。
(一)總則
學習過程中應手眼耳口腦五者並用,突出一個「勤」字。
手:勤動手(解剖操作、辯認實物、善於動筆)。
眼:勤看(教材、實物、圖、記錄)。
耳:勤聽,課堂上全神貫注,認真聽講。
口:勤提問、勤討論、勤口誦。
腦:勤思,亦即同時接受手眼耳口「學習」的同一知識信息在大腦皮層形成「深刻痕跡」,使之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二)具體記憶方法
1、明確學習任務,提高學習興趣,充分認識解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2、加強直觀教學,促進形象記憶。
試驗證明,認識某一物體形態各所需時間是:語言需求2.8秒,線條圖約需1.5秒,黑白照片需用1.2秒,彩色照片需0.9秒,實物則為0.4秒。
亦即眾多形象直觀教學中,尤以實物教學最有助於記憶。因此,應盡量到實驗室接觸實物。
3、遵循科學規律,狠抓課後復習。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在識記後初期(約20分鍾至24小時)遺忘最迅速,爾後要相對慢得多。因此,對於解剖學這門記憶內容極其浩繁的學科,課後復習十分重要,而考前突擊的做法,顯然違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4、注意輕重緩急,牢牢抓住重點
學習時,明確劃分「掌握、熟悉、了解」的內容(見教學大綱)。重在「掌握」,重視「熟悉」,善待「了解」。
5、運用記憶技巧,提高記憶效率。
(1)比較記憶。將相反或相似內容進行比較。
(2)特殊記憶。對某一整體,當需記憶其中大部分內容時,有時僅需記憶特殊的部分。如:鼻竇開口部位可取記上鼻道開口的鼻竇,前臂肌神經支配可僅記尺神經和橈神經支配范圍、七條眼球外肌只須記住上斜肌由滑車神經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經支配,其餘均由動眼神經支配等。
(3)「頭文字法」記憶。如:「景緻動人嘛」(踝管諸結構由前向後排列順序)、「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腕骨名稱及排列)。
(4)理論聯系實際記憶。如:上下肢大出血如何壓迫止血?
(5)活記憶。a、先理解後記憶,如:空腸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相吻合:b、結合活體記憶。
(6)繪畫記憶。要訣:學好形態學,應畫形象圖。位置需准確,線條要清楚。比例要恰當,重點要突出。註解要確切,批示莫有誤。
(7)分析記憶。a、根據形狀分析,如:圓孔、卵圓孔、棘孔。b、通過結構分析,如:視神經管、頸動脈管、頸靜脈管。c、局部位置分析,如:莖乳孔。d、名原則分析,如:橈側腕長伸肌。
(8)綜合歸納記憶。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綜合、歸納。把分散在不同章節中同一性質問題歸納在一起。如:進食後,糖類物質經何途徑到達右手拇指?在此產生的CO2和H2O經何途徑排出體外?
(9)前後聯系記憶。將前後學習過的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10)筆記記憶。經思考形成筆記,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抓住核心,找出規律。
(11)編成順口溜、歌訣記憶。如: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神一指半,手背橈尺各一半,正中侵佔中指半。舌根苦,舌尖甜,舌背兩側有酸咸。
0

❷ 解刨學怎麼學能學好

一: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及分科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簡稱解剖學(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主要功能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屬於生物科學中形態學的范疇。
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學可分為巨視解剖學和微視解剖學。巨視解剖學主要用肉眼觀察人體的形態結構,如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等。微視解剖學主要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形態結構,如細胞學、胚胎學和組織學等。
系統解剖學是將人體按功能系統闡述其器官形態結構的解剖學。一般所說的解剖學就是指系統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是按身體部位,由淺及深,對各部位的形態結構進行敘述的解剖學。
此外,由於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體解剖學又分若干門類,如外科解剖學(或應用解剖學)、表面解剖學、X一線解剖學、斷面解剖學、生長(或年齡)解剖學、藝術解剖學、機能解剖學及運動解剖學等。
運動解剖學主要是分析研究人體運動器官的形態結構,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的影響及提高人體運動效率的解剖學。

二:人體解剖學的地位和作用
199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明確規定人體解剖學是體育教育專業主幹課程。
本課程源於醫用人體解剖學,但與醫用人體解剖學的內容有所不同,其主要作用是:
第一,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人體的形態結構,提高文化素質,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第二,為學生學習體育教育專業提供人體解剖學知識。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合格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不知道身體的結構是不行的。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運動動作,還要傳授體育科學知識,講授體育過程中的健身原理。例如,採用某一項運動鍛煉身體時,身體哪些部位參加了運動,對身體形態結構有什麼影響,如何針對性更好地發展有關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以及進行體育科學研究,鑒別合理運動技術動作,預防運動損傷及創造新的運動技術,運動員選材等,都需要人體解剖學知識。
第三,為學習後續課程奠定人體形態結構方面的基礎。人體解剖學的後續課程有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測量與評價,以及運動生物力學等。這些課程都是在人體形態結構的基礎上,從各自領域去研究人體運動時體內物質變化、功能、保健及力學方面的規律。人體解剖學的一些內容與上述課程的某些內容互相交叉、互相滲透。例如,人體解剖學主要研究人體結構,運動生理學主要研究人體功能。結構是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生理功能是結構的運動形式。如果不懂人體結構,要闡明生理功能便成為無本之木。可以說,學習人體解剖學直接影響學習後續課程的質量。

❸ 人體解剖學歷史解析

人體解剖學 - 概述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由於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在研究方法、著重點和目的性等方面產生了差異,因而逐漸形成了若干獨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組成人體的各系統,逐一研究和敘述各系統器官形態、結構和系統解剖學;按照人體的分部及醫療手術學的需要,研究和論述各體部內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和毗鄰關系的局部解剖學;適應繪畫和雕塑等專業要求的藝術解剖學;研究人體器官和結構在體育運動和訓練中其形態構造和功能關系的運動解剖學;專門闡述臨床各種手術層次結構基礎的應用(手術)解剖學等。此外,由於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觀察和解剖操作為主的大體(巨視)解剖學和以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觀察組織——即微視和超微解剖學。還有專門以個體發生和發育過程和規律的人體胚胎學或人體發生學。

鑒於神經科學飛速發展和在下個世紀可能成為生物科學和帶頭學科的趨勢,以及參考發達國家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對原擔負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門課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大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兩門課程,即將原中樞神經系統單獨設課,以適應世界神經科學的發展潮流,促進教學內容的迅速更新。其餘人體形態結構知識大部分內容,劃歸本門課程即大體解剖學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概要介紹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結構知識,採用以講課為主,輔以必要的印證性實習,但對組成人體支架的骨骼系統,在此階段則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內容。第二階段按組成人體的各個體部,逐一進行解剖觀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師提示後,學員根據教材獨立進行解剖操作,獲得人體形態結構的知識,並逐步培養和提高學員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階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論性講課,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員將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系列化、理論化。另外請有關臨床科室教師,講授一些結構內容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以開拓學員的眼界和思路,增添學習的興趣。

人體解剖學 - 發展簡史
解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科學,在我國戰國時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內經》中,就已明確提出了
「解剖」的認識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臟器的名稱。在西歐古希臘時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都進行過動物實地解剖,並有論著。

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解剖學著作當推蓋倫(Galen,公元130-201年)的《醫經》,對血液運行、神經分布及諸多臟器已有較詳細而具體的記敘,但由於當時西歐正處於宗教統治的黑暗時期,禁止解剖人體,該書主要資料均來自動物解剖觀察所得,故錯誤之處甚多。宗教統治在一千多年中嚴重地阻礙了科學文化的進步,也嚴重束縛了醫學和解剖學的發展。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偉大的革命,資本主義萌芽,教會黑暗統治的桎梏開始被摧毀,「是一個產生學問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時代」(恩格斯語)。在此時期,人民的聰明智慧在科學和藝術的創作中得到較充分的體現,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堪稱這一時代的代表人物,他不僅以不朽的繪畫流傳後世,而且所繪的解剖學圖譜,其精確細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嘆為觀止。該時,解剖學也涌現出一位巨匠——維扎里(Andress
Vesalius, 1514-1564),他從學生時代,就冒著宗教迫害的危險,執著地從事人體解剖實驗,終於完成了《人體構造》的巨著,全書共七冊,不僅較系統完善地記敘了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構造,還勇敢地擺脫了蓋倫權威的束縛,糾正了蓋倫許多錯誤的論點,從而使他成為現代人體解剖學的奠基人。與維扎里同時,一批解剖學者和醫生,發現了一些人體的結構,如歐斯達丘司(Eustachius)、習爾維(Sylvius)、瓦羅留(Varolio)、阿蘭契(Aranti)、保塔羅(Botallo)等,以他們名字命名的結構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學的教科書中。嗣後,英國學者哈維(William
Harvey 1578-1657)提出了心血管系統是封閉的管道系統的概念,創建了血流循環學說,從而使生理學從解剖學中分立出去。繼顯微鏡發明之後,義大利人馬爾匹基(Malcell
Malpighi,1628-1694)用之觀察了動、植物的微細構造,開拓了組織學分野。18世紀末,研究個體發生的胚胎學開始起步。19世紀義大利學者高爾基(Camello
Golgi,1843-1926)首創鍍銀浸染神經元技術,西班牙人卡哈(Rom』on Y
cajal,1852-1934)建立了鍍銀浸染神經原纖維法,從而成為神經解剖學公認的兩位創始人。

十九世紀末葉和二十世紀初,由於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想的影響,人體解剖學走上了繁瑣地孤立靜止地描述人體形態結構的境地,使部分學者感到彷徨和失望,認為解剖學已經成為「化石」,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完全看不到發展的前景。而另一部分學者從辯證的自然觀出發,開始從機能解剖學、進化形態學和實驗形態學等方面,尋求開拓的路徑。

隨著技術革命浪潮的涌動,,生物力學、免疫學、組織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向解剖學滲透,一些新興技術如示蹤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細胞培養技術和原位分子雜交技術等在形態學研究中被廣泛採用,使這個古老的學科喚發出青春的異彩,尤其是神經解剖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執行「百家爭鳴」繁榮科學技術的方針,醫學教育和解剖學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的進步,其間雖經「文革」十年的停滯和倒退,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執行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政策,創建了良好的學術環境,尤其是改革開放政策,為中國解剖學工作者開創了學習和追趕發達國家先進科學技術的條件和可能,設備不斷完善和更新,條件逐步改善和提高,最為可喜的是一大批中青年解剖學工作者茁壯成長,正在為振興中華和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祖國的大業艱苦奮斗,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將以嶄新的面貌立足於世界解剖學界。

人體解剖學 - 姿勢和術語

為了正確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位置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必須制定公認的統一標准,即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初學者必須准確掌握這項基本知識,以利於學習、交流而避免誤解。

1.解剖學姿勢

為了闡明人體各部和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及相互關系,首先必須確立一個標准姿勢,在描述任何體位時,均以此標准姿勢為准。這一標准姿勢叫做解剖學姿勢。即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雙足並立,足尖朝前;上肢垂於軀干兩側,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側)。

2.常用的方位術語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剖學姿勢,頭居上,足在下。在比較解剖學或胚胎學,由於動物和胚胎體位的關系,常用顱側cranial代替上;用尾側caudal代替下。在四肢則常用近側proximal和遠側distal描述部位間的關系,即靠近軀乾的根部為近側,而相對距離較遠或末端的部位為遠側。

前anterior和後posterior:靠身體腹面者為前,而靠背面者為後。在比較解剖學上通常稱為腹側ventralis和背側dorsalis。在描述手時則常用掌側palmar和背側。

內側medialis和外側lateralis:以身體的中線為准,距中線近者為內側,離中線相對遠者為外側。如手的拇指在外側而小指在內側。在描述上肢的結構時,由於前臂尺、橈骨並列,尺骨在內側,橈骨在外側,故可以用尺側ulnar代替內側,用橈側radial代替外側。下肢小腿部有徑、腓骨並列,脛骨在內側,腓骨居外側,故又可用脛側tibial和排側
fibular稱之。

內interior和外exterior:用以表示某些結構和腔的關系,應注意與內側和外側區分。

淺superficial和深deep:靠近體表的部分叫淺,相對深入潛居於內部的部分叫深。

3.軸和面

(一)軸axis:以解剖學姿勢為准,可將人體設三個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軸,即矢狀軸一為前後方向的水平線;冠狀(額狀)軸一為左右方向的水平線;垂直軸一為上下方向與水平線互相垂直的垂線。軸多用於表達關節運動時骨的位移軌跡所沿的軸線。

(二)面plane:按照軸線可將人體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從不同角度觀察某些結構。典型的切面有:矢狀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如該切面恰通過人體的正中線,則叫做正中矢狀面median sigittal
plane;冠狀面或額狀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是沿冠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的縱切面,與矢狀面和水平面相垂直;水平面或橫切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為沿水平線所做的橫切面,它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與上述兩個縱切面相垂直。須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體的長軸為准而以其本身的長軸為准,即沿其長軸所做的切面叫縱切面longitudinal
section而與長軸垂直的切面叫橫切面 transverse section。

人體解剖學 - 人體結構

構成人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細胞cell,細胞與細胞之間存在著細胞間質 intercellular substance。細胞間質

是由細胞產生的不具有細胞形態和結構的物質,它包括纖維、基質和流體物質(組織液、淋巴液、血漿等),對細胞起著支持、保護、聯結和營養作用,參與構成細胞生存的微環境 microenvironment。眾多形態相似功能相近的細胞由細胞間質組合成的細胞群體叫做組織tissue,人體組織有多種類型,一般傳統地將之屬於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以一種組織為主體,幾種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的器官organ。一系列執行某種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統system。構成人體的系統有運動系統----包括骨、骨連接和肌,是人進行勞動、位移與維持姿勢等各項活動的結構基礎;內臟諸器官分別組成了消化系統----擔負攝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殘渣排出;呼吸系統---進行氣體交換;泌尿系統----排出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終極產物;生殖系統----產生生殖細胞並形成新個體以延續種族;以及將上述執行新陳代謝的各系統聯系起來,為它們提供營養物質並運輸代謝產物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包括中樞部分的腦和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以及做為特殊感受裝置的感覺器官,它們感受人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並產生適當的應答;此外,還有散在於身體中功能各異的內分泌腺。人體各系統既具有本身獨特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又在神經系統的統一支配下和神經體液的調節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協同配合,共同完成統一的整體活動和高級的意識活動,以實現與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的高度統一。

望採納,謝謝!

❹ 工作中如何利用到生理與解剖學相關知識

臨床應用解剖學主要內容是介紹臨床診治中經常遇到並且需要結合人體結構知識加以說明或處理的有關問題。
本課程主要就顱腦、頸部、脊柱、四肢、胸腹部、盆腔會陰以及頭部、胸腹部的水平斷面等臨床解剖學進行講授,為臨床專業研究生特別是口腔科學、五官科學、骨科學、婦產科、泌尿外科和肝膽外科學的進一步學習、臨床診療中遇到的難點和臨床醫學深入研究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

❺ 解剖學知識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科學,隸屬於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在醫學領域,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任務是揭示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特徵,各器官、結構間的毗鄰和聯屬,為進一步學習後續的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人體解剖學也是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的必修科目 人體基本結構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由於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在研究方法、著重點和目的性等方面產生了差異,因而逐漸形成了若干獨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組成人體的各系統,逐一研究和敘述各系統器官形態、結構和系統解剖學;按照人體的分部及醫療手術學的需要,研究和論述各體部內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和毗鄰關系的局部解剖學;適應繪畫和雕塑等專業要求的藝術解剖學;研究人體器官和結構在體育運動和訓練中其形態構造和功能關系的運動解剖學;專門闡述臨床各種手術層次結構基礎的應用(手術)解剖學等。此外,由於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觀察和解剖操作為主的大體(巨視)解剖學和以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觀察組織——即微視和超微解剖學。還有專門以個體發生和發育過程和規律的人體胚胎學或人體發生學。 鑒於神經科學在近二十年的飛速發展和在下個世紀可能成為生物科學和帶頭學科的趨勢,以及參考發達國家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本教研室對原擔負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門課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大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兩門課程,即將原中樞神經系統單獨設課,以適應世界神經科學的發展潮流,促進教學內容的迅速更新。其餘人體形態結構知識大部分內容,劃歸本門課程即大體解剖學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概要介紹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結構知識,採用以講課為主,輔以必要的印證性實習,但對組成人體支架的骨骼系統,在此階段則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內容。第二階段按組成人體的各個體部,逐一進行解剖觀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師提示後,學員根據教材獨立進行解剖操作,獲得人體形態結構的知識,並逐步培養和提高學員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階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論性講課,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員將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系列化、理論化。另外請有關臨床科室教師,講授一些結構內容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以開拓學員的眼界和思路,增添學習的興趣。

❻ 《羅生門》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羅生門》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羅生門》讀後感1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芥創作的短篇小說,本身是一個來自佛教禪經裡面的故事。

《羅生門》尤其精短,在他的小說中什麼也沒說,他只講了故事,他沒有任何議論和交代,故事甚至講的有些唐突,初讀《羅生門》時,不太能懂其中的深層含義。其實即使現在,我也不確定自己理解是否正確。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每一次讀《羅生門》都會有種莫名的壓抑和憂悶感。小說開場即描述了一個地獄一樣的場景:日落黃昏,陰霾密布,淫雨綿綿,杳無人煙的街道,斷壁殘垣的廢墟,頭上盤旋著吞噬人肉的烏鴉,腳下重疊著無人認領的屍體……總之是滿目瘡痍。

其實無論是那個不積陰德的老婦,還是那個由朴實農民蛻變成的強盜其實都是可悲而可憐的。天災人禍,為了生計,這是一切犯罪的借口,也是致使人性墮落的原因。這就是說吃不起飯的時候什麼都幹得出來,這樣推理下去,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作出的任何事都是可以原諒的。然而縱觀中國歷史,違背這種生存至上理論的不在少數。古有「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貧賤不能移」等等說法,就正好論證了這個世界上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人的尊嚴。

面對復雜的社會,善與惡都不是那麼容易定義的。更何況,人心之復雜多變,善惡觀是以人對社會認識的深度和目標取向為依據的,作為一般人,總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只有在生活無憂、風氣淳樸的社會里,人才會活得有尊嚴,有善良的願望和對罪惡的憎恨。在一個貧窮、不公正、風氣惡劣的社會里,罪惡感會被消解,善良和正義成為一種擺設和借口。

當下,人們對社會公權力的濫用已經習以為常,對官員和國企經理貪污款額的接受程度已經越來越高,對各種各樣的愚弄和欺騙已經不再憤怒,對種種的不公平已經無話可說。罪惡感正在道德的集體淪喪下慢慢消解,並且,催生新的罪惡。

《羅生門》是一篇風格特異,技巧精湛的短篇小說,其文就如他的作者一樣,清晰而沉重地看到了問題,展現了問題,卻無計解決問題,看到那黑暗之中光明的門扉,卻只能在門外的黑暗中無力的嘆息。大概是這樣的困惑並不只是局限在一個時代,而是人類自我的終身枷鎖。可在某一個國度,某一個時代里,又有幾人能擔負起這種思索的重任呢?

《羅生門》讀後感2

「羅生門是指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自己的謊言」

《羅生門》這篇小說講的是社會的落敗使得人為了生存下去只得不擇手段地過活的故事。羅生門下這方法是搶走死者的衣物,將蛇肉當魚肉賣維持生計,拉扯掉死者的頭發換錢,也可以是強壯有力的年輕人掠奪老嫗的衣裳取暖。

謊言呀——謊言呢!我本身並不討厭謊言,因為沒有理由和勇氣去厭惡它。我也曾有著謊言啊,而形形色色的人類又有多少受到利益驅使製造羅生門的呢?芥川龍之介真的是在批判羅生門嗎?還是我們的臆想批判呢?但,我們有資格批判嗎?無論定義如何,至少人的求生本能這點是不容置疑的。活下去——活下去是正確的,那麼為了活下去而點綴的謊言就是錯誤的嗎么?嘛,誰又知道呢。奇妙的芥川羅生門喲。也許我們跨入它的那一天會才會找到答案。

「就持續性以痛苦為樂而言,唯有心理分析和與哲學媲美」

《地獄變》這篇文章用了多層次的伏筆來突出人的心理活動,層層基情的疊加更是讓人驚嘆不已。當我讀到《地獄變》的時候,我的痛楚感是淋漓盡致的。這印象比羅生門深刻太多。芥川深入的解剖人的想法,貫穿全文,這是無比痛苦的寫作手段啊。而這種持續性痛苦的寫作對芥川來說又是快樂呢,因為相對的精神上獲得的力量也是無比強大的。

《地獄變》這篇小說讓讓音樂感受到了芥川是個嗜血入迷的大人物呢。我能夠想像寫出帶著如此劇烈痛楚感的文章是多麼折磨自己的心理,而精神上又會獲得多大的滿足。

芥川,你讓我滿足了。還記得地獄變里良秀的異變性,那定然是讓我與芥川都痛楚又快樂的。無良知的人也好,有良心的人也罷。芥川筆下的人物切割了我的人生觀然後再進行重塑。我不得不說在我的人生觀被分割流淌出慧明的汁液時,我有一種被扭曲的快感。體內的思想蠕動變換著,思想微笑著狂熱著:「殺掉這一秒的自己,下一秒,你,就贏了」。正確:扭曲並不意味著打破。打破並不意味著破壞。而破壞也有可能是沖擊束縛最有力的方式。芥川,就讓你的文章把我破壞掉,束縛出吧。

《羅生門》讀後感3

面對死亡的威脅,你選擇當強盜,還是餓死?從思考到遲疑最後心中有了答案,到底是什麼改變了家丁的內心?讀完羅生門後,我久久地陷入了沉思。荀子主張性惡論,人生來就是利己的,但可以通過後天的教化慢慢改變。可感化真正起到作用了嗎?當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當絕無外人可以探知真相時,你選擇自己,還是他人?

家丁是可憐的,遭遇戰爭年代,主人拋棄,流離失所,孤零一人只能在羅生門處躲雨。起初,他在餓死還是當強盜這個問題上還是缺乏勇氣,只能說是有心無膽。那是什麼改變了他?

二樓的老婆子是可憐的,本應是享老福的年紀,卻躲在死人堆中取火,在死人堆中尋找生存來源。當家丁看到老婆子拔死人頭發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餓死還是做強盜,恐怕他會毫不含糊地選擇餓死」。這時的家丁初次真正見識到惡的一面時,他從心底里厭惡,難道僅僅是厭惡老婆子嗎?不,他厭惡的同時還產生了有做強盜想法的自己。

當家丁弄明白老婆子所做一切的緣由後,他自己開始被老婆子影響到,利己主義的思想卷土重來,這時,他下定了決心,奪走老婆子的衣服逃走。

回頭再讀一遍故事,面對死亡的威脅,你是選擇餓死還是當強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孔乙己一生潦倒,卻依舊選擇「之乎者也」;漢朝匈奴猖獗,班超毅然棄筆從戎。我們可以說孔乙己太懦弱嗎?我想他所需求的東西太合乎情理,只得教人把斥責的話生生咽回肚子里……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寫作風格總是獨具一格,慢慢悠悠的環境中總能突顯人物的心境,敘事手段同樣獨具特色,不禁使人感到一種獨特的魅力。

讀完《羅生門》後,不禁又使我想起來另一部書籍《三體》,當艦隊背井離鄉後,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家園的破滅,能源告急,食物危機,語言已經成為沒必要的工具時,梅杜薩之筏的景象再次顯現。道德是人類文明建立起來的規則,那麼脫離了人類的團體後,或者說即使做了超越道德的事情後也不會被人們制裁的時候,人們行為的准則又會變成什麼樣呢?為了集體奉獻自我,還是為了自我殺害其他人?

人人都有利己主義,但同時人人又有選擇的權力。羅生門的雨不可避免,但希望每一個候雨人都可以等到一片屬於自己的晴天。

《羅生門》讀後感4

一間破殿,陳舊的牌匾,一場大雨,一個故事。人性就如此醜陋的被展現出來。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的代表作本身來自於佛教禪經中的故事。「薄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將正在等待雨的過去。」就是如此的簡潔更能突顯他凌駕於情節之上,讀者情緒之上的冷靜敘述。

《羅生門》尤其精短,在芥川先生的小說里只有故事,讀來令人疑惑。不過,不可否認地,每次讀《羅生門》都會有種壓抑沉悶感:日落黃昏,陰霾密布,陰雨連綿,斷壁殘垣,烏鴉在頭頂盤旋,腳邊是無人認領的屍體……一副瘡痍景象,為後繼危險的情節做了鋪墊。老婦在女子屍體上拔發被一個從主人家被趕出的僕人撞見,僕人了解老婦用蛇干充當魚干賣錢謀生的故事後恍然大悟:兩人作惡撒謊都是為了生存,自己成為強盜又何嘗不可呢?於是搶了老婦的衣服逃走了。

無論是不積陰德的老婦,還是由「正義家」變成的強盜其實都一樣可悲可憐。天災人禍,生活所迫,這便是一切犯罪的借口,也是致使人性變得渾黑的原因。「當人的基本生存都得不到滿足時,做什麼都可以原諒。」這樣的荒謬言論成了理所當然。可縱觀中國歷史,「不受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貧賤不能移」這些說法正好證明了這個世界上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尊嚴。

社會復雜,善與惡都不是那麼容易定義的。更何況人心復雜,善惡觀更是取決於人們對社會認知的深度和個人的理想目標而決定的。作為普通人,一定會把自己往「善」考慮。

只有在衣食無憂,風氣淳樸的社會中,人們才會有尊嚴意識,會懲惡揚善。在溫飽都得不到保證的社會中,罪惡感會被消解,善良和正義成為借口。

回過頭來,有軟弱的地方就有欺騙固然沒錯,然而軟弱從何而來?純然是慾望造就了軟弱。因為想保住現在自身的地位而軟弱從而欺騙他人。人們就是因為這種的思想而用謊言構築看似光鮮靚麗的海市蜃樓。

陣陣微風拂過羅生門,如同慾念難盡。人心中的羅生門,又要多久才放晴一次呢?

《羅生門》讀後感5

暑假中,我讀了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羅生門》。作者芥川龍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日本文壇重要的「芥川獎」,便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他以冷峻的文筆和簡潔有力的`語言讓讀者關注到社會丑惡現象,這使得他的小說既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又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羅生門》是其代表作。

它講述災荒之年一個被主公解僱的下人,面對苟且的生存還是人性的毀滅時所做出的選擇。當他為了避雨在停滿死屍的羅生門城上看到正在拔女屍頭發的老嫗的惡行時,為正義感驅使,他厲聲呵責。但聽了老嫗的一番話後,下人最終也為了苟且的生存選擇了人性的毀滅。他剝下了老嫗的外衣消失在漆黑的夜暮中。

文章一開頭便點明當時的社會被黑暗所籠罩,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景色描寫讓我不寒而慄。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的確成了一個最主要,也是最難的問題。這使人的真實本性立刻暴露了出來。老嫗去糟蹋屍體,拔女屍的頭發,只是為了做假發去賣,哪怕只有一點點錢。女人把蛇切成四寸曬干,說是干魚,拿出去賣錢。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艱難地活下去。文章的最後,下人的最後一點正義感也被吞噬,搶走了老嫗的衣服……

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羅生門在日語中,指的是人間與地獄之間的門。在小說里,當僕人爬上羅生門的樓梯時,不論他後來有沒有當強盜,都隱喻了他放低善念,從人間踏入地獄。

作者所寫人物表現的不是善與惡,而是人類生存中的事實。人們為了生存,可以不擇手段,欺騙。毀屍,放棄自己的底線。如果說犯罪讓我感到恐怖憎惡,那麼人的本性更讓我毛骨悚然。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生活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每天都徘徊在飢餓和死亡的邊緣,那麼這種弱肉強食,逼良為盜的現象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吧,每個人最終也都將」不擇手段」地生存下去。因為那時,」道德」與」正義」早已盪然無存,生存的慾望會佔領所有的一切。

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和平而又富足,不會發生如此恐怖之事。但我們要清楚的是,為了生存而戰的」羅生門」或許不會再發生,但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地方發生著戰亂,恐怖襲擊和暴力犯罪。人性的羅生門仍然在考驗著人類,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魔之間隔絕的便是這道羅生門,向左還是向右?生存還是毀滅?全在人的一念之間。

❼ 解剖學習方法

我初中階段的學習方法的總結

初中階段的我,不僅努力學習了課內的文化知識,還留心總結了一些學習方法。漸漸地,我形成了一套有我的特色的學習方法,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我的學習方法的內涵與真諦的話,你會發現這一方法不僅僅是用於我,還適用於很多同樣的同學。由於我接觸的中上等的同學比較多,此方法更適用於學習上不錯,但總也不能十分拔尖的同學。

其實學習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人也要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我寫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學習方法的方法告訴大家。這樣才能真正使那些讀過此文的人受益。

學習別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通過實踐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有收獲。

還要在這里強調一點:學習不是苦差事,做好學習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會發現「學習,是一塊饃,你能嚼出它的香味來。」(此句引自肖復興肖鐵的《我教兒子學作文》

這一切都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經驗。我的思想也許比較獨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試試,偏激的乾脆掠過不讀。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 學習未動,興趣先行
2、 務學與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4、 態度決定一切
5、 不強調進步
6、 練就過硬的本領是學習的根本目的
7、 會玩、會偷懶、然後會學
8、 考試、分析考試結果、做出下一步計劃、調整自己
9、 學習別人

一、 學習未動,興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闡釋了學習興趣對於學習的作用。

之所以把興趣放在首位,也是因為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興趣能夠調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興趣調整到學習上,那你就比別人多了許多精力,勝算也就大一些。

經常向一個學習很好的人學習,3年來,最大的發現也莫過於:她對任何一個科目都充滿了興趣。這種興趣,使它比別人多了一份求知慾。這種求知慾,使他不會放過每一個從她身邊劃過的知識。這也使她有了別人都難以做到的對於學習的一種艮勁,所以她能過做出許多別人做不出的難題,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養得十分強大。這足以體現興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養興趣也並非一件難事。在這里我只介紹兩種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條件反射,如果一個人總是疲勞時候讀書學習,他一學習就想睡覺,長此以往,學習和睡覺建立了條件反射,學習的時候就總是無精打採的。這就是有些人上課總愛睡覺的緣故了。你可以在學習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悅的事情,學習的時候保持這種愉悅的心情。以後,愉快與學習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學習就高興,一高興就學習。這樣就做到了培養學習的興趣。不過學習,其他方面也可以這樣做。

興趣需要別人的贊揚和鼓勵。當你需要針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時,你先硬著頭皮做這種並不願意做的事情,並投以很大的熱情,爭取做得好一點。得到別人的誇獎和鼓勵,自然就更願意做了,這樣也可以培養興趣。我初三的下半學期,有一個階段政治很差,又沒有什麼興趣。但我覺得必須提高政治的成績了。於是我每天回家先寫最難辦的政治作業,經常主動地找政治老師探討問題。就這兩條措施,十天之內使我的成績大有長進。

可以說: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主導因素,決定著學習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須重視興趣。

二、 務學與求道

還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是有著深刻內涵的。它揭示了務學與求道的基本關系。

務學就是學知識學本領,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過學習進一步思考得來的有關事物一般規律的普遍真理(在這里可以認為是那些有實踐意義的理論)。務學與求道又可以理解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

務學與求道必須協調發展,保證二者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務學和求道結合的好處很多,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出蘇軾的《日喻》來讀讀,那裡已經敘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務學與求道之間的關系,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思考和實干結合上,二是在研究學習方法和實踐學習方法上。

思考和實干必須結合:在學習中應該善於思考,從學到的每一點經過思考能夠擴展出許多知識,這樣就豐富了你學習的內容。這里僅舉一例。初二物理學習壓強時涉及了連通器原理。書上是這樣寫的:「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連通器里的水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總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冊2000年3月第一版156頁)那麼就可以這樣思考上端不開口的是什麼樣子的(托利拆里管),思考下部不連通改為上部連通是什麼(虹吸現象),思考連通器中不裝水而裝了兩種不同的液體會怎樣(液體壓強的計算),思考連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動會怎麼樣(液體流速對壓強的影響),思考連通器有哪些應用(船閘的原理),思考在一個水面施加壓力,另一個水面產生向上的壓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頂的原理),思考如何證明水面會相平(平衡力)。一個定義,引出了7個思考。這樣你的知識就大大地豐富了。

研究學習方法和實踐學習方法必須結合:通過思考得到了學習的方法,就一定要試一試,通過嘗試為自己積累許多寶貴的經驗,通過反復的思考這些經驗又能夠想出新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不斷的有新的學習方法。這才是確定學習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務學與求道的關系,是使自己永遠更新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的必要條件,也是不斷保持最新、最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的要點。堅持思考與學習同步發展代表著先進的學習方法的發展要求,代表著先進學習理論的前進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廣大知識的能力水平。務學與求道必須協調發展,二者要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三、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愛迪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在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自信是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忽視的部分之一。

有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人們往往歸結於自己的不夠努力,或者不夠聰明,往往忽視心理上對學習成績的巨大影響。可以說:心理上的調整是要重於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努力與否)的。在學習中,心裡安靜,就能夠踏下心來認真學習,做題;心理積極就能夠不斷地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促進自己的前進;同樣的,心裡信任自己,總並不盲目地認為自己是對的,就能夠不胡亂猜忌自己已經做出來的答案。這點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試的時候,你會省下時間去檢查那些自己確信正確的題目,一是考試以後你心裡會變的有根。其實自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自信心不是無端地建立起來的,而是自己要有過硬的本領扎實的基礎。這些會在下文中寫到的。

做理科題應該能夠做到:做完之後自己就知道正確與否。其實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對題。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將你已有的能力極大的發揮出來。他在你學習的過程中處處有所體現,所以它的作用的確是很大的可以說:我是自信造就的成功者,我的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自信的更加成熟。

說了那麼多,還是說一點實際的東西吧。你如果要創造自信,關鍵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強者的地位。如果你有強的科目,那你就可以找一個在這方面不如你的,對他說:「我決定要幫你學某某科的,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給他講題,給他找題做。這是創造自信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也可以做一點別人多忽視的題,使成績有很快的上升,也能夠增強自信。

自信是最大限度發揮自己能力的前提條件。如果你有自信,你就可以說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四、 態度決定一切

米盧說過:「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足球,同樣適用於學習。

學習中的態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主動、進取和奮斗。

擁有一個主動的態度十分重要,可以說:「天才,就是主動性的爆發。」遇到了每一件事絕不退縮,積極地去做,這就是一種主動的態度。主動可以使你比別人多許多做事的時間,可以比別人多做許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練習就會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

進取可以讓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變得墮落。向上看,至少能夠不往下走。這里不再多說。

奮斗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努力。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學習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題,就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它。為了學習,廢寢忘食一點也不是難事,只要你做到了有興趣。

態度是實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態度才能題得到自信、過硬等一系列的東西。態度和興趣同等重要。

五、 不強調進步

說了那麼多進步的東西,好像只要這樣做就能夠進步似的。其實事情並不像想像得那麼簡單。你進步別人也進步,就體現不出來。非但什麼時候產生了跨越式發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來。不進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停滯不前,那你就已經在進步了。如果你初中三年在學校的名次都沒有變,那你就已經是進步了。因為你學的知識越來越難了。何況大家都在進步。

暫時的停步不前是為你得下一次更大的進步做准備,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後沒有效果作為平常的事情。畢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隨人願的。

六、 練就過硬的本領是學習的根本目的

過硬,就是基礎扎實。這是學習的核心問題。記住,無論什麼樣的學習方法都必須有利於使自己的基礎扎實,有利於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及以更高水平的能力,有利於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及自信心。這是我們評判學習方法是否對自己有利的根本依據。而其中核心就是扎實的基礎。

扎實的基礎可以使成績穩定,扎實的基礎可以使每一次考試無所懼怕而坦然面對,扎實的基礎保證做題的速度與質量兼得,扎實的基礎可以使……它的好處很多很多。做到就更非易事。
據我理解做題時最好的方法,但不同的人做題會有不同的效果。做題少的人不一定學習差,做題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績好。

做題有助於過硬,所以做題十分有必要。老師留的題不可不作,但自己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補充一些練習。

選題上是有學問的。做什麼樣的題要根據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來決定。要是自己做題更加熟練,就需要找一些並不是很新穎的一般題來做,這種題不厭多做,幾十道題如果涵蓋面廣的話,可以多做上幾遍。初二的時候,我的整式計算很差,幾十道題全是枯燥的計算,我不停地做了好幾遍,一上午就使自己的純計算能力有了很大的長進。如果要多見見各種類型的題目就一定要找新穎的題。如果要鍛煉自己的解體能力,就要找大題由簡入深做下去。

做題一定要做細,必須落在筆上,最好能夠寫過程。只有做精做細,才有條件將來做大做強。做題切不可著急,需要心平氣和,像品咖啡一樣,慢慢地「品味」你所做的幾道題。如果沒有時間就不要做題。應該記住做題是「寧缺毋濫」的。

抽空做題也不是不可能,但最好細微的時間被用到文科上,這樣文科和理科就能夠綜合地發展了。

七、 會玩、會偷懶、然後會學

把玩和偷懶放在一起,但他們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玩主要指在學習之餘要有一定的興趣愛好,另外還要通過玩來放鬆身心,使下一次的學習更有效果。興趣愛好可以使人有機會調整自己的身心,有辦法通過更換自己的注意力所在,來調整自己的興奮點。有了愛好,也有助於培養學習上的興趣。愛好決不是佔用學習時間沒用的東西,它有利於提高對學習的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習及其他一些事情的效率。這種愛好必須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而不是別人逼迫的。做消耗體力的運動也能夠緩解腦力上的疲勞。

偷懶實際上是指尋找更好的方法。這里只適用於理科。當遇到一道十分復雜的題目時,不要急於往下做,不要用麻煩的方法解決。花點時間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樣不僅節省了你解這道題的時間,也提高了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作用。女生學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懶。

硬學不會有最好的成績。如果多出去旅遊還能豐富一下自己的經驗,可以培養人的內在修養和外在閱歷。人經常做到以上兩點,可以變得有靈氣。這就是有些人不那麼努力就會取得很好成績的道理了。

八、 考試、分析考試結果、做出下一步計劃、調整自己

有一次數學考試,沒帶手錶。考試的是很特別著急,結果十分不理想,由於著急好幾道題都不會做了。從此我就再也沒有在考試的時候帶過表。考試,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應當以平常心對待。考試不過是檢測你對知識到底掌握了多少。這彷彿就是測肺活量,測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沒有什麼區別。應該抱著「有多大勁兒,吹多大氣兒」的思想來考試。這樣你就能夠輕松地面對考試。

考過試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試。分析得正確與否,關系重大。

分析之前,假定這次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這樣能夠使分析錯了的不良後果減小到最少。

第一步,想一想,這次考試自己滿意不滿意,對什麼滿意,又對哪些方面不滿意。再想想,這次考試有沒有什麼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試、沒有復習的考試……如果有這種特殊情況,那麼這里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1、 考得不好,說明不了什麼問題,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的!
2、 考得好,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一時僥幸,還得努力,看下次才是印證我的實力的時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自己是不是偏科了。這時應對弱項多加練習

第三步,自己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導致的丟分。智力因素就要調整自己的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學習的計劃。

第五步,認真修改自己的分析。

最後,看看自己在年級里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不過大幅度的下降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
在學習的始終,貫穿的就是計劃的制定。計劃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短期計劃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寫什麼作業,最近幾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做哪的課外題、攻克哪方面的難關……)這都很好制定。

長期計劃制定以後必須堅持謹記,卧薪嘗膽就是長期計劃成功的最好的例子。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是十分成功的長期計劃。

計劃的制定切忌過高過大,尤其是短期計劃,制定時必須考慮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計劃實行。

制定計劃還要重視它的指導性。計劃一定要有計劃的價值。用它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必須要看出計劃是你的效率提高了,你的生活不再是那麼沒條理了才好。

說了這么多,關鍵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去。這就需要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以後,對自己做出相應的調整。
如果你現在是這樣,不調整你會永遠是這樣,不會發生變化。那麼漸漸地你就失去了主動,再要想自主的調整就很難了。

調整也分步驟

1、 沒有好的辦法,或拿不定哪一種好時,就不要調整,因為調整會浪費你的時間精力,到頭來沒有多大的成效反而得不償失。必須考慮到前面我的道的學習中的「三個有利於」

2、 小的調整直接進行,大的調整需要有一個試用期,實行大的調整前,必須考慮慎重,我們不能輸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3、 在考試中印證自己,如果和自己的預想一樣,就進行下去。不一樣,就進一步調整

4、 很久以後,回想自己的調整。看看這個調整是不是有效,能不能得出什麼結論來。為以後的生活積累經驗
調整是取得進步,不斷向上前進的必由之路。
九、 學習別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總會有比自己強的地方。別人做了什麼自己不做的事,就應該想想,我這樣做對我有沒有益處,這是他成功的秘訣嗎?這是我學習別人的主要方法。
不要避免與比自己成績好的人說話,他們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沒有的。應該向他們學習。必要的時候厚臉皮一點,向比自己強的人多請教一些東西,探討一些學習的方法。這些人往往是能夠給你最大幫助的人,他們的無意的一句話,也許會使你茅塞頓開。這都說不準的。

比你成績差的人未必處處比你差,他們之中也有你學習的地方,你必須分清什麼樣的是造成他們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學。而提煉出來他們身上的精華。

王羲之曾經集合眾家之長,才能盡變古體,被世人尊為書聖。《呂氏春秋》曾經集合諸子百家思想成為一字千金的難得好書。韓非子也曾集合各種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遊列國,學到的知識盡為其所用,成為世代傳誦的聖人。他們都是在自己的領域的集大成者。發明者、創造者,都沒有留下姓名,只有集合了那些發明創造創造出巨大的價值的,才是成功的人。我們也要學習所有的學習方法,盡為我們所用,才能夠有成績上質的飛躍。

下面主要對與課堂教學相配合的學習方法進行闡述,僅供參考。

與數學課堂教學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就是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等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其他學科的基本方法。

一. 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掌握聽課的主動權。由於預習是學生獨立學習的常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因此,預習時就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並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現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採取措施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否則由於學生掌握舊知識存在的缺陷,妨礙著有意義學習的進行,從而造成學習的困難。

預習的方法,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其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法,重點關鍵在哪裡等。預習時,一般採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復習和作業之後進行,即做完功課後,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鑽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思考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二. 聽課的方法

在學校教育的條件下,聽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啟發,幫助下學習,就可以少走彎路,減少困難,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數學知識,否則事倍功半,難以提高效率。所以聽課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聽課的方法,學生除在預習中明確任務,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符合自己實際的問題外,還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思維活動緊緊跟上教師的講課,開動腦筋,思考教師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要從中學習數學思維的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運用公式,定理,其中也隱含著思想方法。
在聽課時,一方面理解教師講的內容,思考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獨立思考,鑒別哪些知識已經聽懂,哪些還有疑問或有新的問題,並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課內一時不可能解決,就應把疑問或問題記下,留待課後自己去思考或請教老師,並繼續專心聽老師講課,切勿因一處沒有聽懂,思維就停留在這里,而影響後面的聽課。一般,聽課時要把老師講課的要點,補充的內容與方法記下(也就是記筆記),以備復習之用。

三. 復習的方法

復習就是把學過的數學知識再進行學習,以達到深入理解,融會貫通,精練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復習應與聽課緊密銜接,邊閱讀教材邊回憶聽課內容或查看課堂筆記,及時解決存在的知識缺陷與疑問。對學習的內容務求弄懂,切實理解掌握。如果有的問題經過較長時間的思索,還得不到解決,則可與同學討論或請老師解決。
復習還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找出其重點,關鍵,然後提煉概括,組成一個知識系統,從而形成或發展擴大數學認知結構。

復習是對知識進行深化,精練和概括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手和腦積極主動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發展和提高能力的極好機會。數學的復習,不能僅停留在把已學的知識溫習記憶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識是怎樣產生的,是如何展開或得到證明的,其實質是什麼,怎樣應用它等。在復習中,不斷對知識本身,或從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進行提高與精練,是十分有利於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

四. 作業的方法

數學學習往往是通過做作業,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加深理解和學會運用,從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發展智力與數學能力。由於作業是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的,能檢查出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能考察出能力水平,所以它對於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有著重要的作用。一般,當做作業感到困難,或做錯的題目較多時,往往標志著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上存在缺陷或問題,應引起警覺,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決。

通常,數學作業表現為解題,解題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因此,在做作業前許要先復習,在基本理解與掌握所學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否則事倍功半,花費了時間,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解題,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驟進行。首先,要弄清題意,認真讀題,仔細理解題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數據,條件,哪些是未知數,結論,題中涉及到哪些運算,它們相互之間是怎樣聯系的,能否用圖表示出來等,要詳加推敲,徹底弄清。
其次,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探索解題的途徑,找出已知與未知,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系。回憶與之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學過的例題,解過的題目等,並從形式到內容,從已知數,條件到未知數,結論,考慮能否利用它們的結果或方法,可否引進適當輔助元素後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與該題有關的一個特殊問題或一個一般問題或一個類似問題,考察解決它們對當前問題有什麼啟發;能否把條件分開,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變更,再重新組合,以達到所求結果等等。這就是說,在探索解題過程中,需要運用聯想,比較,引入輔助元素,類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方法,並從解題中學會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在探索解題方法中,如何靈活運用知識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培養能力的一個極好機會。第三,根據探索得到的解題方案,按照所要求的書寫格式和規范,把解題過程敘述出來,並力求簡單,明白,完整。

最後,還要對解題進行回顧,檢查解答是否正確無誤,每步推理或運算是否立論有據,答案是否詳盡無遺;思考一下解題方法可否改進或有否新的解法,該題結果能否推廣等,並小結一下解題的經驗,進而發展與完善解題的思想方法,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來。

❽ 求《解剖學教室》的劇情詳解是全部劇情詳細解釋,不是劇情簡介!

醫科大學新生善花、啟范、忠石、京敏、志英和銀珠被分到同一小組上解剖課,在解剖教室,面對來歷不明的女屍,眾人表現大相徑庭,尤以優等生銀珠和「萬人迷」忠石反應最為突出,前者緊張尖叫轉身離開,後者饒有興致地拿起手機拍下屍體身上的老土紋身。

銀珠為戰勝自己,深夜隻身潛進解剖教室,被殺,當眾人把懷疑的目光落在將銀珠當情敵的志英身上時,志英不久也死於解剖教室,因為親見志英的掙扎,京敏瘋掉。

意識到一切皆被神秘力量操縱後,善花、啟范和忠石為自救,開始聯手欲揭開噩夢真相。

(8)用解剖學方法分析電影羅生門擴展閱讀

《解剖學教室》是由孫太雄執導,韓智敏、溫朱萬、吳泰景主演的恐怖電影,於2007年7月12日在韓國上映。

角色信息:

(1)善花

醫科大學新生,個性爽朗也非常聰明,她與同學們在晦暗的手術室里發現了一個來歷不明的女屍,從那以後,她的同學開始接連遭遇意外身亡,而善花也陷入了危險之中。

(2)忠石

醫院理事長的兒子,他不僅英俊瀟灑,而且有著非常淵博的醫理學識,也因此成為了女生們的夢中情人,醫大學生接連因詭異事件遇害,忠石決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破解迷案。

(3)啟范

醫科大學新生,個性朴實寬厚,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考入醫科大學後非常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也因此特別努力的學習,興致勃勃地憧憬著未來的工作。

(4)智宇

醫科大學教授,與一般教授給人的嚴肅印象不同,他的個性非常親和,平日與學生們像朋友一樣相處,也因此得到了學生的敬重和喜愛,然而某天卻被幾個新生發現他擁有著一個神秘的解剖室。

❾ 一部關於大學生解剖系的電影是韓國的,請問有人知道叫什麼名字嗎

《解剖學教室》Anonymous Blood (2007)
導演: 孫泰雄
主演: 韓智敏 溫朱萬 吳泰景
類型: 恐怖 / 懸疑
上映日期: 2007年7月12日 韓國

某一天,某一刻,慈眉善目的天使突然變成魔鬼
聰明爽朗的善花(韓智敏飾),朴實寬厚的啟范(吳泰景飾),學校「萬人迷」級帥哥忠石(溫朱萬飾),文靜內斂的京敏(文媛殊飾),身材妖嬈性感卻孤傲的志英(韓敏飾)和乖巧嚴謹的好學生銀珠(蘇伊飾),這六個年輕有干勁的醫大學生正興致勃勃地憧憬未來的神聖工作,剛剛走入解剖學教室實習的他們,沒有想到自己一個一個地已成為惡魔注視貪婪已久的獵物...

❿ 《羅生門》是黑澤明哪一年的作品

《羅生門》 黑澤明

大雨瓢潑,殘破不堪的城門搖搖欲墜,三個男人躲在下面避雨。這不就是基督教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嗎?但是《羅生門》與基督教神話毫無「瓜葛」。它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日本平安時期(794—1184年),那座殘破的城門——羅生門,是當時日本的京城——京都的城門。《羅生門》是第一部引起國際關注的日本電影,它的第一個場景就帶有明顯的黑澤明特點——用一個畫面就把基督教和佛教的禪宗輕而易舉地聯系起來,這恐怕只有黑澤明能夠做到。通過電影語言將一種文化的神話介紹給另一種文化的受眾,同時展現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這是貫穿黑澤明導演生涯的理念,電影史上也由此多了幾部優秀的影片。

《羅生門》所講述的故事圍繞一起兇殺案展開,從在羅生門下避雨的三個男人的談論中我們知道:一個強盜為色所誘,攻擊一對夫婦,將丈夫綁起來,並當著他的面將他的妻子強奸了。不久人們發現了丈夫的屍體。誰是兇手?接下來三個當事者——強盜、妻子和死去的丈夫(通過女巫之口)以及目擊者樵夫分別講述了一遍事情的經過。同一件事,四個人卻有四種不同的說法。到底誰說的是真的?最後我們才知道這四個人都在說謊,為什麼?

●三船敏郎在《羅生門》里扮演強盜,他在黑澤明的多部影片里擔任主要角色。

●三船敏郎(飾強盜)、京真知子(飾妻子)和森雅之(飾丈夫)共同演繹發生在1000多年前的一段故事。

《羅生門》的故事發生在三個不同的時間:三個男人在羅生門下避雨是現在時,法庭審理是過去時Ⅰ,兇殺案的發生是過去時Ⅱ。黑澤明用自己特有的電影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時間。現在的故事發生在羅生門下,在這里「羅生門」就像一個戲劇舞台,演員們都在上面表演,像一台室內劇。法庭審理那場戲是以一個固定的鏡頭完成的,攝像機總是正對著說話的證人,這個角度是法官的視角,但是法官始終沒有出現,而且一聲未發,只聽見證人們在滔滔不絕地講述。在拍攝兇殺案時通過迅速移動攝像機使畫面充滿了緊張和刺激,既有對當事人主觀描述的再現,也有遠距離的客觀記錄。同時黑澤明還用不同的光影效果來表現不同的時間:羅生門上烏雲密布;法庭里一片雪亮;兇殺現場陽光普照。影片里時間不斷轉換,但是不用任何解釋,觀眾們馬上就能知道是現在還是過去。

●三船敏郎(飾強盜)和森雅之(飾丈夫)在劇中——一樁案件,四種說法。

四個人的回憶先後展開,他們的分歧就在於對各自所做所為的敘述上。強盜說,他是為愛而戰,為了得到被他強暴的女子就與她的丈夫進行了決斗,經過公平而艱難的打鬥,最終他贏了。被強奸的女子說,被強盜強奸後她請求丈夫殺了她,而丈夫卻非常冷漠和鄙視地看著她,羞憤難當的她就用自己那把寶貴的短劍將丈夫刺死了。死去的丈夫則通過女巫之口表達了自己所受的傷害,他說妻子被強奸後竟然要跟強盜一起走這對他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和尊嚴,他就用妻子的短劍自殺了。樵夫說,他親眼看見了所發生的一切,事實是這樣的:強盜強暴了那個女人,剛開始他的確想擁有她,但當他發現女人的丈夫已經嫌棄她時,他也決定丟棄這個女人。女人羞憤之餘,說出了「誰是強者我跟誰!」,於是兩個男人開始決斗,其實在打鬥過程中兩個人都很害怕被殺死,最後強盜用自己的劍殺死了女人的丈夫。而夫妻兩人都提到的那把貴重的短劍樵夫說他根本就沒有看見。

●三船敏郎(飾強盜)和京真知子(飾妻子)在《羅生門》這部經典的默片里,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四個人都在某一點上說了謊話,目的是否認犯罪或僅僅是為了美化自己,總之「每個人都在言說為自己有利的話。當事人說謊時,音樂就很強烈,彷彿在憤怒的說:他們在說謊!所以本片的音樂不是純粹的音樂,它完全獨立地講述了《羅生門》的故事。本片還用音畫錯位來製造緊張氣氛或者戳穿假話和不符合邏輯的說法。本片的演員,特別是三船敏郎(飾強盜)和京真知子(飾被強暴的女子)用豐富但不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表現人物的感情和思想,所以《羅生門》雖然是無聲電影,但卻感情洋溢,震撼人心。黑澤明不愧是一個高明的導演,他將發生在11世紀的日本的故事、斯堪的那維亞默片電影的自然隱喻手法、電影史上各個時期攝影和剪輯方面的精妙所在、還有用作解說詞的音樂……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於是就有了《羅生門》這部享譽世界的經典之作。在日本,《羅生門》遭遇了公開的拒絕,而在國際上它卻收獲了贊譽和電影節的大獎。

《羅生門》反映了人性的一個弱點,那就是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甚至死去的人也要為自己辯解,僅僅是為了所謂的榮譽而不惜說謊。黑澤明1981年出版的自傳寫到1951年,也就是《羅生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的那一年。黑澤明在自傳中說「作為一名導演,《羅生門》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國際電影的大門;作為一個自傳者,我卻不能莊重而緩慢地穿過這道門,去續寫我的人生……如果你想知道《羅生門》之後的黑澤明是個什麼樣子,那你最好去看他在《羅生門》之後拍的那些影片,了解裡面的人物角色。因為一個人雖然很難以百分之百的坦率直面自己,但是如果他以別人的面目出現,那麼他就很難避開事實。」

●森雅之和京真知子在影片中扮演夫妻——《羅生門》是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日本電影。

●三船敏郎(飾強盜)和森雅之(飾丈夫)試鏡時留下的照片。

內心深處的灌木叢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改編自該小說)直指人的內心深處,分析得非常透徹,就像用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對人心進行了解剖,它揭露了人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慾望和追求。我用精心設置的光與影的戲來解釋這種令人驚訝的慾望和追求。影片里的人們迷失在內心深處的灌木叢里,而且越走越遠,陷入了一片荒蕪。

黑澤明

《羅生門》黑澤明

劇情簡介

三個男人在羅生門下避雨,他們談論著一起剛剛發生的兇殺案。一個強盜襲擊了一對年輕夫婦,他將丈夫綁在樹上,並當著他的面強奸了他的妻子,不久人們發現了丈夫的屍體。強盜被抓了起來。四個當事人——強盜、丈夫、妻子和目擊者樵夫,從各自的角度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但說法各異。事實的真相已不再重要,事實的主觀性成為關注的焦點。

導演

黑澤明,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初中畢業後學過繪畫,後從事與電影和文學有關的工作。26歲時他在東寶電影的前身「PCL電影公司」任助理導演,不久該公司被東寶公司接管。作為名導演山本嘉次郎的助手,他開始學習導演和編劇。1943年,黑澤明完成了處女作《姿三四郎》,獲得極大成功,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50年,黑澤明導演了《羅生門》,獲得當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這是日本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在拍完《活下去》(1952)和《七武士》(1953)後,黑則明成為日本電影界最重要的導演,他成功地將日本文化的神話展現給那些已經西化的觀眾。此外他還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亞的作品搬上銀幕,這些電影受到西方的特別關注。1957年,黑澤明導演了改編自《麥克白》的影片《蛛網宮堡》,這部傑作最終使日本演員三船敏郎成為一名國際巨星。後來兩人多次合作,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黑澤明關於武士的喜劇片《大鏢客》(1960)和《椿三十郎》(1962)也都由三船敏郎擔綱主演。1963年,黑澤明又與三船敏郎合作拍攝了《天國與地獄》,這是黑澤明惟一的一部警匪片。1975年,黑澤明導演了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拉》,先後獲得莫斯科影展金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80年,由法國公司出資,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攝了《影子武士》,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晚年的黑澤明對藝術上的追求更加執著,作品的哲理性也更加深沉。1993年,黑澤明執導了自己的收山之作《裊裊夕陽情》,影片里的一位老教師每年都要與自己的學生聚會,每當有人問他是否已經准備好死了,他都說「madadayo(未休矣)」,這個詞既有「還沒有」也有「或許」的意思。1998年9月6日,黑澤明在東京逝世。

●導演黑澤明,他將東西方文化——禪宗與基督教、莎士比亞與日本古典文學,在電影里有機和諧地聯系起來。

影片資料

國家:日本

年代:1950

導演:黑澤明

編劇:黑澤明,橋本忍,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改編

攝影:黑澤和雄

剪輯:黑澤明

作曲:早坂文雄

主要演員:三船敏郎(飾強盜),京真知子(飾妻子),森雅之(飾丈夫),志村喬(飾樵夫),千秋實(飾和尚)

獲獎情況: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5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點評

《羅生門》是少數幾部真正不受時代限制的經典影片之一。
創意: ☆☆☆☆☆

創新: ☆☆☆☆

演員陣容: ☆☆☆☆☆

音樂: ☆☆☆☆☆

經典指數: ☆

閱讀全文

與用解剖學方法分析電影羅生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工塵肺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786
汽車點煙器偶爾斷電解決方法 瀏覽:46
萬能的鍛煉方法 瀏覽:106
後麓茸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835
電腦越獄使用方法 瀏覽:792
胎壓監測的使用方法和步驟 瀏覽:574
研學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怎麼寫 瀏覽:359
鍛煉清凈心的方法 瀏覽:73
解決牛市的方法 瀏覽:799
保護員工的最佳方法 瀏覽:825
小粉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82
蔥油手工面製作步驟和方法圖片 瀏覽:802
電腦主板排線的切割技巧和方法 瀏覽:950
窗戶上的白膩子粉怎麼弄乾凈物理方法 瀏覽:290
老人補骨脂的最佳方法 瀏覽:148
運動是減肥的最佳方法嗎 瀏覽:461
財商教育數量分析方法 瀏覽:946
二頭最佳鍛煉方法 瀏覽:916
如何做甜點和做蛋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4
膝蓋有積液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消腫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