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代謝產物比較研究用什麼方法

代謝產物比較研究用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3 11:08:25

㈠ 物質代謝的研究方法

5.純酶的應用:從完整動物發展到亞細胞結構水平的各種方法中,各種酶都是相互混雜,而且與生物體內各種組成成分也未分開。這對完全了解一化學反應的細節是極其困難的。使用純酶不但能知道它所催化的確切反應,而且還可詳細研究其促進反應的各個方面。將許多由純酶促進的反應依次拼湊起來,對一些重要物質的代謝途徑,不論是合成的抑或是分解的,均可大體弄清。事實也是如此。現在蛋白質、糖類、脂類、核酸、生物氧化,以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等在體內的轉變途徑,都已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在物質代謝途徑的研究中,微生物也常被利用。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在物質代謝的研究中,就使用的材料而言,是由完整動物逐漸發展到純酶。這一發展過程,正是現代科學技術和儀器發展的結果。近代技術和儀器的發展不但能定位、分離、提純、追蹤、鑒別及測定代謝物及其產物,而且還能對參加物質代謝中生物分子的組成、結構、構型、構象及其各種性質等加以研究,而所得結果往往有可能用以解釋或確定其在物質代謝中的功能。

㈡ 闡述代謝組學研究中對代謝物進行分離分析的常用技術有哪些

闡述代謝組學研究中對代謝物進行分離分析的常用技術有哪些
代謝組學的研究方法與蛋白質組學的方法類似,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稱作代謝物指紋分析 (metabolomic fingerprinting),採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的方法,比較不同血樣中各自的代謝產物以確定其中所有的代謝產物。從本質上來說,代謝指紋分析涉及比較不同個體中代謝產物的質譜峰,最終了解不同化合物的結構,建立一套完備的識別這些不同化合物特徵的分析方法。另一種方法是代謝輪廓分析(metabolomic profiling),研究人員假定了一條特定的代謝途徑,並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對於代謝產物來說,不僅只有質譜峰這個特徵。更進一步說,質譜(MS)並不能檢測出所有的代謝產物,並不是因為質譜的靈敏度不夠,而是由於質譜只能檢測離子化的物質,但有些代謝產物在質譜儀中不能被離子化。採用核磁共振(NMR)的方法,可以彌補色譜的不足。劍橋大學的Jules Griffin博士,正在使用質譜與核磁共振結合的方法,試圖建立機體中的完整代謝途徑圖譜。Griffin用核磁共振檢測高豐度的代謝產物,由於核磁共振檢測的靈敏度不高,所以只用於分析低豐度代謝產物。

㈢ 代謝組學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研究方向

代謝組是測定細胞內所有代謝小分子(如TAC裡面各種代謝產物)的含量,蛋白質組是測定體內各種蛋白質含量。 相同點大概就是都主要是靠質譜 蛋白質組已經比較成熟,有很好的搜庫(鑒定)手段,以及比較好定量手段,如SILAC,TMT等方法,一次一般可以測量幾千個蛋白 代謝組(可能不同的機構會有不同,以下僅基於我了解到的數據)各個實驗室一般需要建立自己的庫,一般也就幾百個小分子。一般會把質譜的正負離子模式都掃一下,暫時沒有通用的定量方法,所以數據可信度不如蛋白質組高 一般蛋白質組更為常用,代謝組的話需要有特定的研究方向,比如研究脂肪代謝之類的,就針對那些油脂分子 PS:用質譜研究葯物代謝和研究組學其實差別很大的,做組學的話如果不是某些特殊情況,你自己不會分析譜圖也不是太影響結果,只要看得懂by離子就好了。看LZ的意思,估計是不需要用到蛋白質組了,代謝組我也只是剛開始做,只能說protocol我們用下面這個,具體的分析步驟得看實驗室需求。代謝組學有一個很熱門的應用,就是用來鑒定微生物的taxonomy。在不少大的生物技術公司和農業公司,除了用16S rRNA和基因組判定taxonomy,還會結合代謝組學的數據。而taxonomy的鑒定在這些大公司的微生物研發產品線里是很重要的一環

㈣ 代謝的合成代謝

合成代謝(又稱為同化作用)是一系列合成型代謝進程(即利用分解代謝所釋放的能量來合成復雜分子)的總稱。一般而言,用於組成細胞結構的復雜分子都是從小且簡單的前體一步一步地構建而來。合成代謝包括三個基本階段:首先生成前體分子,如氨基酸、單糖、類異戊二烯和核苷酸;其次,利用ATP水解所提供的能量,這些分子被激活而形成活性形式;最後,它們被組裝成復雜的分子,如蛋白質、多糖、脂類和核酸。
不同的生物體所需要合成的各類復雜分子也互不相同。自養生物,如植物,可以在細胞中利用簡單的小分子,如二氧化碳和水,來合成復雜的有機分子如多糖和蛋白質。異養生物則需要更復雜的物質來源,如單糖和氨基酸,來生產對應的復雜分子。生物體還可以根據它們所獲得的能量來源的不同而被細分為:獲取光能的光能自養生物和光能異養生物,以及從無機物氧化過程或的能量的化能自養生物和化能異養生物。 植物細胞(其周圍環繞的為紫色的細胞壁)中充滿了光合作用的「工廠」──葉綠體(綠色)。
光合作用是利用陽光、二氧化碳(CO2)和水來合成糖類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這一過程利用光合反應中心所產生的ATP和NADPH將CO2轉化為3-磷酸甘油酸,並繼續將3-磷酸甘油酸轉化為生物體所需的葡萄糖,因此該過程被稱為碳固定。碳固定反應作為卡爾文-本森循環的一部分,由RuBisCO酶來進行催化。[發生在植物中的光合作用分為三種:C3碳固定、C4碳固定和CAM光合作用。這些光合作用種類之間的差異在於當二氧化碳進入卡爾文循環的途徑不同:C3型植物可以直接對CO2進行固定;而C4和CAM型則先將CO2合並到其他化合物上,這是對強光照和乾旱環境的一種適應。
在光合型原核生物中,碳固定的機制只見差異性更大。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經由卡爾文-本森循環(一種反式檸檬酸循環)[或者乙醯輔酶A的羧化作用而被固定。此外,原核的化能自養菌也可以通過卡爾文-本森循環來固定CO2,但卻使用來自無機化合物的能量來驅動反應。 糖類的合成代謝中,簡單的有機酸可以被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然後單糖再聚合在一起形成多糖(如澱粉)。從包括丙酮酸鹽、乳酸鹽、甘油、3-磷酸甘油酸和氨基酸在內的化合物來生成葡萄糖的過程被稱為糖異生。糖異生將丙酮酸鹽通過一系列的中間物轉化為葡萄糖-6-磷酸,其中的許多中間物可以與糖酵解過程共享。然而,糖異生過程不是簡單的糖酵解過程的逆反應,其中多個步驟是由不在糖酵解中發揮作用的酶來催化的。這樣就使得葡萄糖的合成和分解可以被分別調控,以防止這兩個途徑進入無效循環(futile cycle)。
雖然脂肪是通用的儲存能量的方式,但在脊椎動物,如人類中,儲存的脂肪酸不能通過糖異生作用而被轉化為葡萄糖,因為這些生物體無法將乙醯輔酶A轉變為丙酮酸鹽(植物具有必要的酶,而動物則沒有)。 因此,在長期飢餓後,脊椎動物需要從脂肪酸來製造酮體來代替組織中的葡萄糖,因為像腦這樣的組織不能夠代謝脂肪酸。在其它生物體,如植物和細菌中,由於存在乙醛酸循環,可以跳過檸檬酸循環中的脫羧反應,使得乙醯輔酶A可以被轉化為草醯乙酸鹽,而草醯乙酸鹽可以被用於葡萄糖的生產,因此解決了脊椎動物中存在的這一代謝問題。
多糖和聚糖是通過逐步加入單糖來合成的,加入單糖的過程是由糖基轉移酶將糖基從一個活化的糖-磷酸供體(如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上轉移到作為受體的羥基(位於延長中的多糖鏈)上。由於糖環上的任一羥基都可以作為受體,因此多糖鏈可以是直鏈結構,也可以含有多個支鏈。這些生成的多糖自身可以具有結構或代謝功能,或者可以在寡糖鏈轉移酶的作用下被轉接到脂類和蛋白質上(即糖基化作用)。
脂肪酸、萜類化合物和類固醇
類固醇代謝途徑的簡化圖。其中包括了中間物異戊烯焦磷酸(IPP)、二甲基烯丙焦磷酸酯(DMAPP)、焦磷酸香葉酯(GPP)和鯊烯。有一些中間物被省略。產物為羊毛甾醇。
脂肪酸合成是一個將乙醯輔酶A多聚化並還原的過程。脂肪酸上的乙醯基鏈是通過一個反應循環來延伸的,包括加入乙醯基、將其還原為乙醇和繼續還原為烷烴的過程。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發揮作用的酶可以被分為兩類:動物和真菌中,所有的脂肪酸合成反應由一個單一的多功能酶,I型脂肪酸合成酶來完成;[而在植物質體和細菌中,有多個不同的酶分別催化每一個反應,這些酶統稱為I型脂肪酸合成酶。
萜烯和異戊二烯類化合物(包括類胡蘿卜素在內)是脂類中的一個大家族,它們組成了植物天然化合物中的最大的一類。這些化合物是以異戊二烯為單位,聚合和修飾而成的;其中,異戊二烯是由具反應活性的前體,異戊烯焦磷酸和二甲烯丙基焦磷酸提供的。[這兩個前體可以在不同的途徑中被合成。動物和古菌利用甲瓦龍酸途徑來從乙醯輔酶A生產這兩個化合物;而植物和細菌則通過非甲瓦龍酸途徑利用丙酮酸和甘油醛-3-磷酸作為底物來生產它們。另一個利用這些活化的異戊二烯供體的重要反應是類固醇的生物合成。其中,異戊二烯單位連接在一起聚成角鯊烯,然後折疊起來,經過一個質子引發的連續成環反應得到羊毛脂甾醇。而羊毛脂甾醇能夠被繼續轉化為其他類固醇,如膽固醇和麥角甾醇。
蛋白質
生物體之間合成20種基本氨基酸的能力各不相同。大多數的細菌和植物可以合成所有這20種氨基酸,而哺乳動物只能合成10種非必需氨基酸。因此對於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獲取必需氨基酸的途徑只能是攝入富含這些氨基酸的食物。所有氨基酸都可以從糖酵解、檸檬酸循環或磷酸戊糖循環中的中間產物生成。其中,合成過程所需的氮由谷氨酸和谷氨醯胺來提供。氨基酸合成需要先有適當的α-酮酸形成,然後通過轉氨作用形成氨基酸。
氨基酸是通過肽鍵連接在一起並進一步形成蛋白質。每種不同的蛋白質都對應著自己獨特的氨基酸序列(又被稱為一級結構)。如同20多個字母就能排列組合成數以萬計的單詞一般,不同的氨基酸連接在一起能夠形成數量龐大的蛋白質種類。氨基酸通過連接到對應轉運RNA(tRNA)分子上形成氨醯tRNA而被激活,然後才可以被連接在一起。這種氨醯tRNA前體是通過一個ATP依賴的反應(將tRNA與正確的氨基酸相連接)來合成,該反應由氨醯tRNA合成酶進行催化。[然後,以信使RNA中的序列信息為指導,帶有正確氨基酸的氨醯tRNA分子就可以結合到核糖體的對應位置,在核糖體的作用下將氨基酸連接到正在延長的蛋白質鏈上。
核苷酸
核苷酸是由氨基酸、二氧化碳以及甲酸來合成的。由於其合成途徑需要消耗大量的代謝能量,大多數的生物體內都有有效的系統來進行核苷酸補救。嘌呤是以核苷(即鹼基連接上核糖)為基礎合成的。腺嘌呤和鳥嘌呤是由前體核苷分子肌苷單磷酸(即次黃苷酸)衍生而來,而次黃苷酸則是由來自甘氨酸、谷氨醯胺和谷氨醯胺的原子以及從輔酶四氫葉酸鹽上轉移來的甲酸基來合成的。嘧啶是由鹼基乳清酸鹽合成的,乳清酸鹽則由谷氨醯胺和谷氨醯胺轉化而來。
異型生物質代謝和氧化還原代謝
所有的生物體如果持續攝入非食物類物質而沒有相應的代謝途徑,這些物質就會在細胞中積累並造成危害。這些存在於機體內可能造成損害的物質被稱為異型生物質(xenobiotic)。[異型生物質包括合成葯物、天然毒葯和抗生素,所幸的是它們可以在一系列異型生物質代謝酶的作用下被去毒化。在人體中,細胞色素-P450氧化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轉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和谷胱苷肽轉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都屬於這類酶。這一酶系統的功能發揮有三個階段:首先氧化異型生物質,然後在該物質分子上連接一個水溶性基團,最後修飾過的含水溶性基團的異型生物質被運出細胞(在多細胞生物體中,還可以被進一步代謝並被排出體外)。在生態學中,這些反應對於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污染土壤(特別是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復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許多這樣的微生物反應在多細胞生物體中也同樣存在,但由於微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使得它們能夠代謝的物質比多細胞生物體要廣泛的多,它們甚至可以降解包括有機氯在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在需氧生物中還存在氧化應激的問題。其中,需要對包括氧化磷酸化和蛋白質折疊中二硫鍵形成所產生的活性氧(如過氧化氫)進行處理。[這些能夠損害機體的氧化活性物質由抗氧化代謝物(如谷胱甘肽)和相關酶(如過氧化氫酶和辣根過氧化物酶)來清除。
生物體的熱力學
生物體也必須遵守熱力學定律(描述功和熱之間的轉移關系)。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在任何封閉系統中,熵值總是趨向於增加。雖然生物體的高度復雜性看起來似乎與這一定律相反,但生物體實際上是開放系統,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因此,生命系統不是處於平衡之中,而是表現為耗散結構來維持它們的高度復雜性,同時增加周圍環境的熵值。[細胞中的代謝則是通過將分解代謝的自發過程和合成代謝的非自發過程偶聯來達到保持復雜性的目的。用熱力學來解釋,代謝實際上就是通過製造無序來保持有序。
調控機制
由於生物體的外界環境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代謝反應必須能夠被精確的調控,以保持細胞內各組分的穩定,即體內平衡。[代謝調控也使得生物體能夠對外界信號產生反饋並能夠與其周圍環境進行互動。其中,兩個緊密聯系的概念對於了解代謝途徑的調控機制非常重要:其一,一個酶在代謝途徑中的調節就是它的酶活性是如何根據信號來增加或降低的;其二,由這個酶所施加的控制即是它的活性的變化對於代謝途徑整體速率(途徑的通量)的影響。例如,一個酶可以在活性上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被高度調控),但如果這些變化對於其所在的代謝途徑的通量基本沒有影響,那麼這個酶就不能夠對於這一途徑發揮控製作用。
代謝調控可分為多個層次。在自身調節中,代謝途徑可以自調節以對底物或產物水平的變化做出反應;例如,產物量降低可以引起途徑通量的增加,從而使產物量得到補償。這種類型的調節包含對於途徑中多個酶的活性的變構調節。多細胞生物中,細胞在接收到來自其他細胞的信號後作出反應來改變它的代謝情況,而這就屬於外部調控。這些信號通常是通過可溶性分子(「信使」)來傳遞的,如激素和生長因子,它們能夠特異性地與細胞表面特定的受體分子結合。在與受體結合之後,信號就會通過第二信使系統被傳遞到細胞內部,此過程中通常含有蛋白質的磷酸化。
由胰島素調節的葡萄糖代謝是一個研究得比較透徹的外部調控的例子。[機體合成胰島素是用於對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做出反應。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然後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級聯反應,使細胞能夠攝入葡萄糖並將其轉化為能量儲存分子,如脂肪酸和糖原。糖原的代謝是由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來控制的,前者可以降解糖原,而後者可以合成糖原。這些酶是相互調控的:磷酸化作用可以抑製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卻激活磷酸化酶的活性。胰島素通過激活蛋白磷酸酶而降低酶的磷酸化,從而使糖原得以合成。
進化
進化樹顯示所有來自生物三域中的生物體有著共同的祖先。細菌顯示為藍色,真核生物顯示為紅色,而古菌顯示為綠色。一些生物門的相對位置也都在進化樹周圍標示出來
如前所述,代謝的中心途徑,如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存在於三域中的所有生物體中,也曾存在於「最後的共同祖先」中。[共同祖先細胞是原核生物,並且很可能是一種具有廣泛的氨基酸、糖類和脂類代謝的產甲烷菌。這些古老的代謝途徑之所以沒有進一步進化,其原因可能是途徑中的反應對於特定的代謝問題已經是一個優化的解決辦法,可以以很少的步驟達而到很高的效率。第一個基於酶的代謝途徑(現在可能已經成為嘌呤核苷酸代謝中的一部分)和之前的代謝途徑是原始的RNA世界的組成部分。
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模型來描述新的代謝途徑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如添加新的酶到一個較短的原始途徑,或是復制而後分化整個途徑,並將已存在的酶和它們的復合體帶入新的反應途徑中。[這些進化機制中,哪一種更為重要目前還不清楚,但基因組研究顯示在同一個途徑中的酶可能具有一個共同「祖先」,這就提示許多途徑是通過一步接一步的演化方式利用已存在的反應步驟來獲得新的功能。[另一種較為合理的模型來自於對代謝網路中蛋白質結構的演化研究,其結果提示酶具有普適性,同樣的酶能夠在不同的代謝途徑中被利用並發揮相似的作用。這些利用的進程就導致進化,酶在途徑中以類似於馬賽克排列的方式進行拼接。第三種可能性是代謝中的一些部分可以以「模塊」的方式存在,而模塊可以被用於不同的途徑並對不同的分子執行相似的功能。
在進化出新的代謝途徑的同時,進化也可能造成代謝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例如,一些寄生物失去了對於生存非關鍵的代謝進程,代之以直接從宿主體內獲取氨基酸、核苷酸和糖類。類似的代謝能力退化的現象在一些內共生生物體中也被觀察到。
相關的研究分析
擬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中三羧酸循環的代謝網路。酶和代謝物用紅色方塊來表示,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用黑線來表示。
代謝的經典研究方法是還原法,即對單個代謝途徑進行研究。放射性示蹤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它通過定位放射性標記的中間物和產物來追蹤代謝過程,從而可以在整個生物體、組織或細胞等不同水平上對代謝進行研究。隨後,對催化這些化學反應的酶進行純化,並鑒定它們的動力學性質和對應的抑制劑。另一種研究方法是在一個細胞或組織中鑒定代謝相關的小分子,其中所有的這些小分子被稱為一個代謝組(Metabolome)。綜上,這些研究給出了單個代謝途徑的組成結構和功能;但這些方法卻無法有效應用於更為復雜的系統,如一個完整細胞中的所有代謝。
細胞中代謝網路(含有數千種不同的酶)的復雜性由右圖(圖中僅僅只含有43個蛋白質和40個代謝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知是極高的。但可以利用基因組數據來構建完整的代謝化學反應網路並生成更整體化的數學模型來解釋和預測各種代謝行為已經成為可能。特別是將從經典研究方法中所獲得的代謝途徑和代謝物的數據以及從蛋白質組學和DNA微陣列研究中獲得的數據整合到這些數學模型中,則可以極大地完善這些模型。利用所有這些技術,一個人體代謝模型已經被提出,這一模型將對未來的葯物和生物化學研究提供指導。
代謝信息的一項主要的技術應用是代謝工程。在代謝工程中,諸如酵母、植物和細菌等生物體被遺傳工程改造為生物技術中的高效工具,用於包括抗生素在內的葯物或工業用化學品(如1,3-丙二醇和莽草酸)的生產。[[這些改造通常有助於降低產物合成中的能量消耗,增加產量和減少廢物的產生。

㈤ 研究微生物的某一條代謝途徑,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是否一定要用到同位素標記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破壞這條代謝途徑所需的酶。
不一定使用同位素標記法,可以使用上述方法。

希望能幫助你。^__^

㈥ 【求助】想知道某種微生物代謝產物的產生基因並對該基因進行研究,該如何操作論文也行

如果是已知的物質的話,就要去查找資料,可以上NCBI上檢索或看相關英文文獻。
如果是新發現的物質就比較麻煩了,這方面的話可以從該物質的結構上入手。
比如該物質是個聚酮化合物(有好多次級代謝產物是屬於聚酮化合物的),那麼合成該物質的基因簇中必然含有一個PKS或NRPS基因,進而根據PKS或NRPS基因的保守區域對基因組進行比對,找出相應的PKS或NRPS基因,再通過對PKS或NRPS基因的功能結構域分析,排除幾個干擾項,最後則是通過基因敲除或RNAi的方法來准確定位。
上述例子是我聽講座聽到的,所以只能講個大概。
相關文獻的話,有很多。你可以找幾個相同結構的物質,然後檢索中文綜述,從綜述中可以找到該物質的研究進展。
我這有篇關於美伐他汀的文章,可以參考下:
《美伐他汀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進展》

㈦ 代謝組學研究方法與灌胃試劑有關系嗎

代謝組學(metabonomics)是後基因組時代的一門新興學科,通過現代分析技術直接檢測生物體液或組織, 對完整的生物體(而不是單個細胞)中隨時間改變的內源性生化代謝產物進行統計、比較與分析,然後將這些多維代謝軌跡與病、生理過程或葯物療效、毒副作用等生物學事件關聯起來。代謝組學研究開始於1999年,早期主要選用核磁共振光譜(NMR)法,分析生物學體液或組織的代謝組, 採用統計學方法尋找各影響因素的生物標志物。

㈧ 研究微生物代謝途徑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的代謝調節主要有兩種方式:酶合成的調節和酶活性的調節.
酶合成的調節
【酶合成的調節】:微生物細胞內的酶可以分為組成酶和誘導酶兩類.組成酶時微生物細胞內一直存在的酶,它們的合成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而誘導酶則時在環境中存在某種物質的情況下才能夠合成的酶.例如,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養基本上培養大腸桿菌,開始時,大腸桿菌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乳糖,只有當葡萄糖被消耗完畢以後,大腸桿菌才開始利用乳糖,只有當葡萄糖被消耗完畢以後,大腸桿菌才開始利用乳糖.
酶活性的調節
【酶活性的調節】:微生物還能夠通過改變已有酶的催化活性來調節代謝的速率.酶活性發生主要原因時,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與酶結合,致使酶的結構產生變化.這種調節現象在核苷酸、維生素的合成代謝中十分普遍.
總結
上述兩種調節方式時同時存在,並且密切配合、協調作用的.通過對代謝的調節,微生物細胞內一般不會累積大量的代謝產物.

㈨ 代謝組學的研究方法

代謝組學的研究方法與蛋白質組學的方法類似,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稱作代謝物指紋分析 (metabolomic fingerprinting),採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的方法,比較不同血樣中各自的代謝產物以確定其中所有的代謝產物。從本質上來說,代謝指紋分析涉及比較不同個體中代謝產物的質譜峰,最終了解不同化合物的結構,建立一套完備的識別這些不同化合物特徵的分析方法。另一種方法是代謝輪廓分析(metabolomic profiling),研究人員假定了一條特定的代謝途徑,並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對於代謝產物來說,不僅只有質譜峰這個特徵。更進一步說,質譜(MS)並不能檢測出所有的代謝產物,並不是因為質譜的靈敏度不夠,而是由於質譜只能檢測離子化的物質,但有些代謝產物在質譜儀中不能被離子化。採用核磁共振(NMR)的方法,可以彌補色譜的不足。劍橋大學的Jules Griffin博士,正在使用質譜與核磁共振結合的方法,試圖建立機體中的完整代謝途徑圖譜。Griffin用核磁共振檢測高豐度的代謝產物,由於核磁共振檢測的靈敏度不高,所以只用於分析低豐度代謝產物。
過去,只有毒理學方面的研究使用核磁共振,而質譜只在植物代謝研究中採用。如今,這兩種方法在代謝組學研究中已經普遍使用。為在不同樣品間進行有意義的比較,研究人員必須結合使用這兩種方法獲得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此外,還需要結合基因組學研究獲得的數據。
Gary Siuzdak博士在美國克利普斯研究院(TSRI)從事生物信息學問題的研究,他設計了一個分析來自不同樣品代謝產物變化的實驗方案。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生物信息學軟體XEMS比較不同的數據,從而識別出代謝產物。軟體提供了所有代謝產物的分子量數據,這些代謝產物濃度因不同的個體而變化。公眾可以從網上免費獲取這些數據。
Siuzdak博士表示,他們正採用綜合研究的方法進行代謝組學研究,試圖檢測出盡可能多的代謝產物,超越人們過去使用方法所能達到的目標。通過個體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識別出與應激有關的新分子,這些應激物可能是一種疾病,一種敲除酶,或者是其他的物質。

閱讀全文

與代謝產物比較研究用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南情感挽回方法操作步驟 瀏覽:25
綁氣球串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87
骨頭疏鬆最佳鍛煉方法 瀏覽:267
蒼耳葉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瀏覽:86
優米手機root方法 瀏覽:292
鑄工塵肺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795
汽車點煙器偶爾斷電解決方法 瀏覽:48
萬能的鍛煉方法 瀏覽:114
後麓茸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841
電腦越獄使用方法 瀏覽:800
胎壓監測的使用方法和步驟 瀏覽:582
研學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怎麼寫 瀏覽:365
鍛煉清凈心的方法 瀏覽:81
解決牛市的方法 瀏覽:803
保護員工的最佳方法 瀏覽:837
小粉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90
蔥油手工面製作步驟和方法圖片 瀏覽:808
電腦主板排線的切割技巧和方法 瀏覽:958
窗戶上的白膩子粉怎麼弄乾凈物理方法 瀏覽:297
老人補骨脂的最佳方法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