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高盛分析方法

高盛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3 07:29:24

⑴ 高盛集團欺詐案過程和審計過程

建議去買本起訴高盛的書看看,裡面都有
高盛「戰報」:
「幫助」希臘政府走向破產,引發歐元危機
血洗中航油等多家中國企業,獲利數百億美元以上
洗劫無數香港「富豪」,狂卷……
被美國政府起訴、遭受巨額罰款
高盛,是神?是鬼?還是妖?

揭秘高盛血洗中國企業的慣用手法
還原高盛欺詐的真相
打響中國企業對抗高盛第一槍

一部讓中國企業抗擊金融毒梟,實現自我救贖的寶典
一部讓中國自強崛起,打贏金融超限戰的實戰指南
中國第一本詳解復雜金融衍生品案例的巨著

自序
「他們(中國人)賣給我們有毒的玩具和污染的食品,我們(美國人)賣給他們欺詐性的金融產品」。

這是2008年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2009年4月2日《紐約時報》的專欄中寫的。他的這句話用來概括高盛在中國的所做所為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當中國公司賣到美國的食品和玩具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監管部門和相關企業馬上採取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迅速的解決和妥善的處理。但是,至今未見任何一個美國公司因欺詐中國企業而遭到懲處。

當2008年大批中國企業倒在高盛的槍口之下的時候,當高盛被美國政府起訴、遭受巨額罰款的時候,當希臘政府在高盛的「幫助」下走向破產、引發歐元危機的時候,高盛在中國的名氣卻越來越大,大到被神化的程度。看看市場上有關高盛的書,就可以發現高盛在中國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偉大。從「高盛帝國」、「最後的贏家」、「幹掉一切對手」這些用語中就可以看到高盛在中國的聲譽有多高、影響有多大。從金融行業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從政府的官員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腳下。

那麼,高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公司呢?是鬼還是神?是人還是妖?是戰無不勝的「最後的贏家」,還是一個章魚似的「吸血鬼」?

高盛到底對中國企業做了什麼?如果高盛欺詐了中國企業,用了什麼手法?為什麼中國企業不敢起訴高盛?

本書通過真實的案例對高盛的欺詐手法進行分析和解密,告訴你一個真正的高盛。

首先,通過高盛欺詐中國公司的真實案例分析,通過作者跟高盛的直接對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高盛歷史的深入挖掘,本書還原、展現了一個真實的高盛:一個在美國是狐、在中國是狼的高盛,一個在美國是鬼、在中國是神的高盛,一個在美國夾著尾巴、在中國橫行的高盛,一個將毒品當作補品、將金融鴉片當成套期保值工具賣給中國企業的高盛。
其次,在揭露高盛等跨國金融機構欺詐中國企業的同時,也對中國企業上當受騙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央企,在風險管理、業務開展、企業治理上等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深入分析為何中國企業在上當受騙之後卻諱疾忌醫,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卻不敢訴諸法律、起訴高盛的深層原因。
最後,本書對高盛為何能在中國橫行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從我國金融市場的成熟度和金融機構實力的角度進行分析,找出更深的症結:過於簡單的金融市場和非常弱小的金融機構是「為何受傷的總是我」的症結所在。然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是敵手」。解決中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問題,高盛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高盛追求卓越的成功文化、高盛的高效公司治理結構、高盛的求賢若渴和人盡其才以及儒雅謙卑背後的鐵血悍猛,都是我們中國金融機構學習的方向。所以,本書對高盛的欺詐進行分析和批評的同時,也對高盛取得成就和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尋找差距,發現那些我們可以向高盛學習的地方。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臏刖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這是司馬遷在遭受酷刑之後以先賢來激勵自己,最終寫下鴻篇巨制的《史記》。
本書無法跟《史記》相比,那是天壤的差距。但是,從作者心中所懷的憤懣來講,是共同的。正是懷著對高盛欺詐行為如此惡劣的不平,對中國企業在被欺詐後表現得如此懦弱的憤怒,才激發了我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寫下這本書。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揭露高盛的欺詐,警醒中國的企業,減少中國企業在未來犯同樣的錯誤。更希望通過這些分析,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在未來能夠敢於同欺詐者抗爭,敢於進行國際訴訟,藉助法律來保護自己。

⑵ 經濟管理學作業:高盛集團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國資委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將其持有的雙匯集團100%股權對外轉讓,底價為10億元。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總資產約60多億元,2005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另外,集團持有上市公司雙匯發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達33.89億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國高盛集團、鼎輝中國成長基金Ⅱ授權,代表上述兩家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
根據掛牌信息,此次雙匯集團股權轉讓要求受讓者必須滿足四個條件:資產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國外資本、財務投資者、管理團隊不變、稅收留在當地。另外,雙匯集團規定意向受讓方或其關聯方在提出受讓意向之前,不得在國內直接或間接經營豬、牛、雞、羊屠宰以及相關產業,也不得是這類企業大股東。聞訊,JP摩根、美國國際集團、新加坡淡馬錫、高盛等國際資本展開了對雙匯股權的激烈爭奪。從受讓者條件來看,本來JP摩根是最有可能獲勝的。相比早有準備的JP摩根,進入較晚的高盛贏面並不大。因為高盛在某些方面並不符合雙匯受讓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銷了雙匯最大競爭對手南京雨潤的IPO,並持有雨潤13%的股份,而且在雨潤董事會派駐了一名非執行董事,不符合競標條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輝的香港羅特克斯公司事實上並不符合雙匯要求的管理資產500億元的條件。但最後的勝出者卻是羅特克斯,實在有點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輝能夠最終勝出,其競標之外的運作策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按照他們的理解,以萬隆為首的經營管理團隊,在此次股權轉讓中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為此,高盛和鼎輝將目標鎖定在了雙匯發展的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身上。擁有雙匯發展25%股權的海宇投資,其股東中有多名雙匯高管。2006年4月24日,雙匯發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資轉讓手上所有雙匯發展股權的決定,如此一來,其他競標方進退兩難。另一方面,高盛不斷提高收購價格,最終使出價在12~15億元的JP摩根敗北。2006年5月6日,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與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海宇投資將其持有的雙匯發展1.28億股(占總股本的25%)全部轉讓給羅特克斯,轉讓價款總計5.62億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羅特克斯以25.72億元共贏得了雙匯集團100%的股權和上市公司雙匯發展60.715%的絕對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已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2006年6月1日,羅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價格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雙匯停牌至今。關鍵人物雙匯董事長萬隆無疑是本樁交易當中最令人矚目的人。坊間傳聞稱,雙匯此次產權變更的「主要動力」就是來自於雙匯的高管,特別是有雙匯「教父」之稱的萬隆。眾所周知,雙匯集團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是它的崛起卻是以董事長萬隆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來的,他們在公司裡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兩次股權轉讓過程中,我們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的身影。雙匯在產權交易前,明確表示受讓方必須是外資背景,此舉將國內企業拒之門外,也引起媒體關於「國退洋進」的爭論。據悉,中糧掌門人寧高寧與萬隆曾就收購交換意見,但遭到後者的嚴詞拒絕。而緊隨其後的海宇投資轉讓雙匯發展股份更是與管理層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調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東當中有數名是雙匯集團的管理層。綜上所述,雙匯的此次股權轉讓極有可能「動機不純」,是一次曲線MBO。因為實際收購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羅特克斯,其背後的股東身份很難調查,不能排除萬隆為首的管理層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為財務投資者,高盛在時機成熟時必然會退出,屆時,如果有心人士增持,會很容易將雙匯發展攬入懷中。點 評雙匯集團在國內外擁有60多家國有全資、參股、控股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肉製品加工企業,還進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業40強。既然是國內肉食品加工行業的老大,國外同行業的佼佼者,同時業績穩健,雙匯集團為何還要賣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與走出國門的迫切需求。在雙匯的當家人萬隆看來,要保證「雙匯」這個品牌不被吞並,保證雙匯繼續發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國際投行,憑借他們卓越的管理經驗和雄厚的資本支持,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加快國際化發展,實現雙匯佔領市場走向國際的遠期發展目標。高盛入主雙匯,不僅「幫助雙匯理清產權體系,打通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雙匯的「分配製度、管理水平、核心競爭力、員工素質、品牌的國際知名度、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在具體的資本運營手段上,高盛與鼎輝聯手成功擊退大熱門,主要是由於他們認清了中國國有企業中管理團隊的特殊地位,並強勢出擊拿下了海宇投資。這才是這場交易中的勝負手。

⑶ 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的市場定位

高盛以期貨市場,債券股票承銷為主的投資性銀行
美國高盛以美聯儲為經濟依託,對世界期貨市場起著話語權的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變向的對世界大量經濟產品擁有了定價權.例如當你第一次進入中國股市的時候你會驚訝,原來每天的交易金額會如此之大,可中國上萬億的基金基金公司當遇到經濟蕭條時卻都沒有誰能夠托盤。可想在以世界經濟為背景的期貨市場高盛的強大了.以石油與黃金為例,石油的暴漲暴跌背後意味著美國政府對發展中國家在稀缺能源的背景下打壓它國經濟,波及外匯基率,壓迫它國家外匯基準率升值,從而嚴重的打壓到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貿易,提高美國自身的出口貿易。實際上是一種經濟保護.再說到黃金,學過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黃金的的定價是以美元為基準杠桿的 ,可為什麼這次美國發生的次級貸以及隨後發生的優級貸中,美元出現的波動並沒有出現世界對美國的那麼悲觀呢?居然還出現了美元,黃金雙雙走高的形式.裡面僅僅是一個技術形式.不予細評。這個更是美國政府恢復國民信心,恢復世界對美元信心的一種方式.可這一切都需要一個提倡自由經濟,提倡人權保護的國家--美國選出一個為本國經濟謀發展,遏止他國經濟的執行者,那就是高盛!!!
在承銷上我們以中國移動香港上市為例,高盛作為股票承銷方.也就不難看出高盛在發展中的市場定位了.
與之能夠尖端對決,但卻不及項背的還有摩根斯丹尼於波士頓銀行了.

⑷ 怎樣寫高盛公司的財務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資本結構分析,財務政策和會計記賬原則等,說明企業所存在問題,和以後需進行的改進方案!

怎麼看高盛研報

1、做減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讀大量研報後,會增加很多淡定和從容,面對分時的假拉升或者身邊朋友告訴你所謂大師推薦的好股,不再盲目激動。股市裡面有幾千家公司,幾百個細分行業,對大部分人來說,機會太多,每個都想抓住,到頭來什麼也抓不住。熟讀研報後,就會知道哪些行業、哪些公司不能做,會使自己精力更集中。

2、有機會的時候下得去手、拿得住

熟讀研報後,就會發現,好公司很多,就會明白基本面好不等於一定會炒作,減少對某個個股的意淫,關鍵是某一個股在某一個時間點剛好契合市場的炒作,也就是選時。看一下漲幅榜,就能第一時間明白市場炒作的邏輯,可以第一時間買入同樣邏輯還可以買的股。只有對手裡股的炒作邏輯明白,才能拿得住,拿的穩,拿的牢。還有一點要明白,研報推薦的龍頭不等於龍頭,市場選出的龍頭才是真龍頭,不要拘泥於研報講的條條框框,大部分研報和市場的炒作是脫節的。

三、行業研報閱讀技巧

熟讀行業研報,非常有助於自上而下的選擇個股,增加大局觀。

1、看行業是不是符合國家當下的政策

A 股本質上是政策市,只有跟著政策走才有肉吃。大熱點,基本面都是有國家政策才產生的。比如,當下的市場,國家政策支持的是供給側改革,包括煤炭、鋼鐵、有色等,短期無法證偽,具有暫時的交易性機會。

具體看,去年元旦後,總理去中關村喝咖啡,經常提互聯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今年元旦後,去下煤礦,搞的黑乎乎的,公共場合,還有幾次提互聯網 + ?都是左一個供給側,右一個供給側;並且,P2P 之類的,經常出現騙人的大新聞,國家在政策上,不打壓,已經是很寬鬆了。

券商的行業研報,看上幾篇就基本能明白國家當下的政策是什麼,現在去翻翻行業研報,基本啥子分析都加上供給側,非常講政治。

⑹ 高分求教「高盛」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表現!

這次的金融危機是系統性的,全面性的危機

如果只是次貸危機,那麼高盛幾乎可以說毫發無損,因為在次貸危機之初,高盛就已經把大部分高風險產品出售了,當貝爾斯特、美林證券、摩根斯坦利和雷曼兄弟忙著融資的時候,高盛是不需要任何融資,並且有很出色的業績

但是,隨著雷曼倒閉,次貸危機演變成金融危機了,系統性的、全面性的,那麼高盛也很難獨善其身了,因為整個金融系統都受到連帶性的、致命性的打擊,別說轉做高風險業務投行了,就是普通的商業銀行也很難堅持的,任何的風險管理都沒有能預計到這個金融危機的大爆發,否則也不會有金融危機了

整個金融系統是復雜的,是交織的,是環環相扣的,處於鏈條上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獨善其身,也就是古話說的,傾巢之下,沒有完卵

⑺ 在股票分析軟體中,經常出現"高盛",請問"高盛"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高盛:最佳國際投資銀行、最佳大宗股票承銷行、最佳大宗並購行,全球投資銀行總收入排名:第四位。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

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高盛公司是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歷史悠久、規模龐大、實力雄厚。高盛公司目前總資產3千多億美元,全球2萬多名員工,在世界24個國家設有42個分公司或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高盛集團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公司亦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以幫助客戶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銳地發現和抓住投資的機會。

高盛公司主要業務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顧問、證券交易、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高盛公司以卓越的服務一直保持著市場的領導地位。2000年,高盛公司在全球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後續股票發行、可轉換證券發行、收購兼並顧問等領域都排名世界第一;特別的,高盛公司在亞洲的股票發行和收購兼並顧問領域也排名第一。為此,高盛公司獲得了眾多的媒體榮譽,包括權威雜志《國際金融評論》(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view)將高盛評選為過去25年全球最佳股票證券行;《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將高盛評為2000年全球最佳並購行;路透社(Reuters)將高盛評選為2000年財務總監推選的最佳投資銀行。

高盛公司非常重視中國這一新興的市場,香港地區總部直接負責中國業務的發展,而且於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代表處。多年以來,高盛公司一直致力於協助中國企業積極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同時提供世界一流的財務顧問服務。以過去十年總計,在中國股票發行和中國並購顧問領域,高盛公司都名列外資投資銀行的首位。高盛公司為南方航空、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銀行等眾多客戶在國際市場融資;也為中國移動收購各省資產、BP Amoco收購中國石油股權、聯想分拆神州數碼等並購業務提供財務顧問服務。除了投資銀行業務之外,高盛公司還在中國進行直接投資,投資項目包括平安保險、新浪、證券之星等。

在2000年世界500強的排名中,名列第112名

⑻ 高盛事件怎麼回事

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這種全新的金融產品很復雜,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沖突卻是簡單和老舊的。高盛錯誤地允許一位能深刻影響其投資組合中抵押貸款證券的客戶對抵押貸款市場做空,高盛還向其他投資者提供了虛假陳述:該證券的投資內容由一家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選擇。」

SEC執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在起訴書中作出上述表示,稱高盛允許意在做空的委託人參與決定「投資組合中納入何種抵押債務債券產品」,推銷時卻聲稱這一產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誤導投資者。

與此同時,遭到起訴的還有高盛副總裁法布里斯·托爾雷,SEC指控他對這起欺詐案負主要責任,因為這位高管設計了上述交易,負責營銷材料的准備工作,而且負責與投資者進行直接溝通。SEC相信,托爾雷清楚保爾森公司對外隱瞞的賣空部位,也知道該公司在資產選擇中扮演的角色。

不過,SEC起訴書中未指控保爾森公司負責人約翰·保爾森違規違法,後者被認為是金融危機中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由於他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堅持看空抵押債務債券市場,使其在2008年個人獲益37億美元,一時名聲大噪,但是SEC的起訴卻讓外界開始懷疑這位「空軍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隱情。

反響 華爾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針對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隨即做出了反擊。該行在一份聲明中否認涉嫌欺詐,稱SEC的指控「毫無根據」。聲明同時還強調,高盛自己在相關交易中就損失了9000萬美元之多,而且其本來就「沒有義務」向金融產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

雖然高盛方面堅決否認了相關指控,但是該股股價當天依然受到強烈沖擊,至收盤時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20億美元。同時,華爾街銀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曾與保爾森公司有過業務往來的德意志銀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銀、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銀行股跌幅也均超過5%。而受銀行股集體大幅走低影響,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天一度跌破11000點,最後收於11018點,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詐的消息還對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沖擊,紐約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貨合約當天大跌2.4%,創兩個多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紐約主力黃金(1132.90,-4.00,-0.35%)期貨合約也下挫2%,收於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詐門」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場強烈反應,在於此前該行一直沒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調查一事。據美國媒體報道,高盛早在9個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關人士有關將對其起訴的警告,但是該投行沒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資者公布該信息。此外,高盛「欺詐門」事件還引發了華爾街地震,因為市場開始相信,SEC正在對金融危機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進行調查,因為有跡象表明它們在房市顯出下滑跡象時仍設計並銷售與房市有關的金融產品。「本委員會將繼續調查投行及其他機構在房地產市場開始顯露疲軟跡象時與房地產市場結構化復雜金融產品有關的運作方式。」SEC結構化新產品部門的主管肯尼斯·倫奇在起訴書中的表態加劇了市場的擔心。

美國當地分析師認為,高盛「欺詐門」事件對高盛乃至華爾街的影響很大。雖然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高盛與SEC達成和解,並支付數億美元了事,但是這樣的事例或許會不止一起——因為自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早有聲音指責高盛對金融危機推波助瀾,但這些指責沒有過硬的依據,也從來沒有導致調查或起訴。而這就意味著,美國監管層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將更加嚴格,而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時,隨著對金融危機「秋後算賬」的繼續進行,將來或將有更多銀行面臨類似起訴。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六的表態也與這一市場預期吻合。奧巴馬在講話中督促美國國會通過更為嚴格的金融業監管措施,以免美國再次陷入經濟危機。

「現在我們不採取行動,導致金融危機的系統就會帶著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繼續運行。」奧巴馬的語氣頗為強硬,「如果我們不試圖改變招致危機的原因,我們註定將重蹈覆轍。」

連累 巴菲特一夜間損失10億美元

高盛涉嫌欺詐還將引發投資者對於大型金融機構的信用產生懷疑,因為就在本月初高盛發表的年報中,高盛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曾經撰寫了一封長達8頁的致股東信。在信中,他反復強調了高盛「客戶利益高於一切」的行事准則。很明顯,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標榜完全相反,這樣的矛盾將進一步動搖投資者對高盛的信心,促使他們懷疑高盛同時也在其他方面隱瞞事實。

除了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詐還讓很多該行一直以來的支持者感到難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實際上,就在高盛欺詐門事件爆發不久前,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羅納德·奧爾森還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對高盛青睞有加,稱當年對高盛50億美元的投資非常有力地表明他們不僅相信高盛的實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產和美國銀行緊急接管美林以後,高盛集團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同意後者在未來四年內任何時候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認購高盛股票,並為這些認股權證支付10%的年息。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內,高盛股價在觸底反彈後節節走高,巴菲特當年的投資得到了巨大回報,這讓許多人開始對巴菲特當年的投資投以贊賞的目光。不過,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高盛卻因為涉嫌證券欺詐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價也瞬間大幅縮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盤價計算,巴菲特手中的認股權證價值大約為20.6億美元,一夜之間損失達到了9.5億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惱火的是,高盛「欺詐門」事件對其聲譽也構成了挑戰——是股神看走了眼還是高盛偽裝得實在太好?對於這一切,巴菲特將會在下月初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給出答案。

⑼ 高盛的預測真的很准嗎投行是否要做行情呢

沒有什麼預測是百分百准確的,只不過是根據信息和工具所做出的判斷罷了。能有百分之五十的准確率就算不錯了

⑽ 高盛預測黃金到底有多准

樓主你好:

人人都可以預言的,如果高盛能預約出4月12日跌到1200那才叫靈驗。任何預測都是有根據性的,至於准確率的把握就是根據技術面加分析面的結合了。不過個人覺得要是按照目前的黃金價格的趨勢下去,跌破1200隻是時間的問題,目前的上漲只是一個技術回調而已。前幾天,日本美國都已經開始拋售黃金了,個人覺得本周四的QE政策將會是一個很大的看點。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高盛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工塵肺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791
汽車點煙器偶爾斷電解決方法 瀏覽:48
萬能的鍛煉方法 瀏覽:111
後麓茸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839
電腦越獄使用方法 瀏覽:796
胎壓監測的使用方法和步驟 瀏覽:578
研學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怎麼寫 瀏覽:363
鍛煉清凈心的方法 瀏覽:77
解決牛市的方法 瀏覽:801
保護員工的最佳方法 瀏覽:829
小粉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86
蔥油手工面製作步驟和方法圖片 瀏覽:806
電腦主板排線的切割技巧和方法 瀏覽:954
窗戶上的白膩子粉怎麼弄乾凈物理方法 瀏覽:295
老人補骨脂的最佳方法 瀏覽:152
運動是減肥的最佳方法嗎 瀏覽:465
財商教育數量分析方法 瀏覽:952
二頭最佳鍛煉方法 瀏覽:920
如何做甜點和做蛋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8
膝蓋有積液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消腫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