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解決方法、中心理論和研究方法分別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
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解決方法: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中心理論: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研究方法:個量分析。
宏觀經濟學
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解決方法: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1)宏觀經濟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1、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2、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貳』 宏觀經濟學研究方法有何特點
宏觀經濟學具有四個特點:
1.宏觀經濟思想與經濟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2.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心由英國轉移到美國;
3.向古典經濟學傳統復歸;
4.出現了融合化的趨勢。
『叄』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什麼
簡而言之,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總價格水平。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具體分析方法有: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肆』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你了解嗎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相對應,研究的是一系列宏觀現象。主要研究的內容是一國經濟總量、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收入總量及構成、貨幣與財政、人口與就業、要素與稟賦、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經濟預期與經濟政策、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等。
宏觀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宏觀經濟學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由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了這個概念。
宏觀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大多是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
第二個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
第三個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這三十年間,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
第四個階段:60年代以後,現代宏觀經濟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演變。
『伍』 宏觀經濟主要研究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宏觀經濟學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陸』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
1.經濟指標分析對比。經濟指標是反映經濟活動結果的一系列數據和比例關系。
(1) 先行指標如:貨幣供應量。股票價格指數等。它們可以對國民經濟的高峰和低谷進行計算和預測。
(2) 同步指標如:失業率。國民生產總值等。它們反應的是國民經濟正在發生的情況,不預示將來的變動。
(3) 滯後指標 如:銀行短期商業貸款利率。工商業未還貸款等。
2.計量經濟模型。它是表示經濟變數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函授關系。
(1) 經濟變數
(2) 參數
(3) 隨機誤差
3.概率預測它實質上是根據過去和現在來推測未來。廣泛搜集經濟領域的歷史和現時的資料是開展經濟預測的基本條件,善於處理和運用資料又是概率預測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內容
1. 宏觀經濟運行與證券市場
(1)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因素: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匯率水平,貨幣政策,財政政策。
(2) 行業因素:行業周期,其它因素。
(3) 公司因素
(4)市場技術因素:股票市場上的投機操作,股票市場規律,證券管理部門的管制行為。
(5) 社會心理因素
(6) 市場效率因素
(7) 政治因素
2. 宏觀經濟變動與證券市場
(1) 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證券價格上帳);
b. 高通脹下的GDP增長(證券價格下跌);
c. 宏觀控制下的GDP減速增長(平穩漸升);
d. 轉折性的GDP變動(由下跌轉為上升);
(2) 經濟周期與股價波動的關系,
(3) 通貨膨脹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溫和的.穩定的通貨膨脹對股價影響較小;
b. 通貨膨脹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但經濟處於景氣階段,股價也會持續上升;
c. 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很危險的;
3. 宏觀經濟政策與證券市場
(1)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有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制度.在我國財政政策主要是發"相機抉擇"的作用.它分為松的財政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松的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減少國債發行;增加財政補貼.這些都能刺激股價上漲.
當社會總需求不足時,可單純使用松的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支出,增加赤字,以擴大社會總需求;證券價格上漲;當社會總供給不足時,單純使用緊縮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赤字,增加公開市場上出售國債的數量,以及減少財政補貼等政策,壓縮社會總需求,證券價格下跌;
當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時,可搭配運用"松"."緊"政策,如果支出總量效應大於稅收效應,證券價格將上漲;當社會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時,也可搭配運用"松""緊"的財政政策,壓縮支出的緊縮效應大於減少稅收的刺激效應,對證券價格不利.
(2) 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流通量便會相應減少,在通貨膨脹時,可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反之,則降低;
2.再貼現政策.它主要著重於短期政策效應;
3.公開市場業務.主要指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國債),反之就出售有價證券.
我國的貨幣政策分為緊的貨幣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
緊的貨幣政策手段: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這時會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
松的貨幣政策手段:如果市場產品銷售不暢,經濟運轉困難,資金短缺,設備閑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總供給,這時應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放鬆信貸控制;總的來說,在經濟衰退時,總需求不足,採取松的貨幣政策,在經濟擴張時,總需求過大,採取緊的貨幣政策。
(3) 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潤率下降,股票價格自然下降。
利率上升,將使負債經營的企業更加困難,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使股票和債券的價格下跌。
利率上升,將吸引資金轉向儲蓄,導致證券需求下降,證券價格下跌。
(4) 匯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國產品競爭力強,出口型企業將增加收益,進口企業成本增加,利潤將受損。 b.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將導致資本流出本國,市場價格將下跌。
c.匯率上升,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提高,進而帶動國內物價水平上漲,引起通貨膨脹。
d.匯率上升,為維持匯率穩定,政府可能動用外匯儲備,拋售外匯,減少本幣供應量,市場價格將下跌;在同時回購國債時,國債市場價格將上揚。
『柒』 宏觀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四個特點
20世紀西方宏觀經濟學具有四個特點:1.宏觀經濟思想與經濟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2.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心由英國轉移到美國;3.向古典經濟學傳統復歸;4.出現了融合化的趨勢。
『捌』 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宏觀經濟分析注重實證分析;客觀,科學地認識中國經濟結構,運行機制和變化規律;並歸納,上伸到理論高度,指導經濟決策。包括:
1. 歷史分析:
縱向分析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正確地掌握今後的發展趨勢。
2. 結構分析:
深入地認識錯綜復雜的經濟結構,掌握各因素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程度和變化特點,全面系統地,綜合性地把握經濟運行規律。
3. 計量分析:
將經濟理論與數量分析的方法相結合,對經濟社會現象進行定量分析,保證了研究的精確性,嚴密性和科學性。率先利用微電腦技術進行經濟分析,大大降低研究成本,提高效益。
4. 國際比較:
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共同規律。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各國發展經驗和教訓對中國當前和今後的經濟決策具有參考價值。
『玖』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拾』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什麼
宏觀經濟學:
①研究的對象:整個國民經濟。
②解決的問題:資源利用。
③中心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④研究方法:總量分析。
基本內容: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理論等。
1、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投資等各種變數的關系
2、就業理論:失業分為摩擦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周期性失業
3、通貨膨脹理論:根據短期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通脹與失業短期有相互替代關系,可以以增加失業率來換取通貨膨脹率的降低,兩者長期無任何關系
4、經濟周期理論:是指經濟增長過程中反復出現並具有規律性的擴張與衰退相互交替的經濟現象
5、經濟增長理論:與經濟發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是一個量的概念,經濟發展是一個質的概念。經濟增長原因有a勞動力在數量上的增加和質量上的提高;b資本(包括土地)在數量上的增加;c勞動力從農業和小本經營中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去,即資源配置的改善;d規模的節約;e知識進展以及它在生產上的應用。
6、財政與貨幣政策理論:財政政策是政府為促進就業水平的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貸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決策。貨幣政策主要是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兩者的效果的即時性和持久性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