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防止噪音實驗隱含的物理方法有什麼
控制變數法
㈡ 在課外作比較材料的隔音性能的實驗小明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比較材料的隔音性能的還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
控制變數法 材料面積與厚度一樣 聲源一樣 環境一樣
㈢ 關於噪音的物理實驗
將水瓶套在槍口上能夠讓聲波進行反射,就像隔音牆一樣,讓噪音在傳播過程中能不斷的反射,不能將起大量傳播到瓶外一樣。(例:在門窗緊閉的教室里大吵大鬧比在門窗大開的教室里大吵大鬧對外面的人影響大的道理一樣)
http://www.56.com/w19/play_album-aid-6117868_vid-MTMwMzc5MzE.html這里有視頻
把小鬧鍾放在蓋緊蓋的鐵盒、紙盒、木盒、玻璃鍾罩、又厚又重的鐵筒……你會發現,它的響聲變小了。這說明一部分聲音被罩住了,而且罩子越厚越重罩住的聲音越多。
㈣ 物理實驗設計實驗探究棉布和軟泡沫塑料的隔音效果
你還需要一些別的材料,機械鬧鍾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發聲比鈴鐺穩定。
1 用棉布包裹鬧鍾,放在盒子里。
2 從盒子所在位置向外走,走到聽不到聲音的位置。量出其距離。
3 再用泡沫塑料包裹鬧鍾,重復上述步驟。
4 比較兩者的距離。
現象結論:泡沫塑料隔音效果好
㈤ 比較材料的隔音性能實驗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不同材料的隔聲性能不同。
2.嘗試尋找一種比較材料的隔聲性能的方法,並在此過程中感悟控制變數法的意義。
實驗原理:
1.響度的大小與人耳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因為聲能在傳播過程中會逐漸分散,所以響度逐漸減小。
2.為了比較不同測量的隔聲性能,應該確定一個比較隔聲性能的方法。例如,從靠近聲源處慢慢遠離,會聽到聲源發出的聲音越來越小,直到聽不到聲音。測出此時的位置與聲源間的距離(簡稱「最大可聽距離」),比較這段距離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出不同材料的隔聲性能。
實驗器材:
鬧鍾、捲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紙板等。
實驗步驟:
1.先預測你所收集的各種材料的隔聲性能,並按照你預測的結果將它們排列起來(隔聲性能好的排在前面)填入下表。
2.把鬧鍾放在桌面上,上緊發條,鬧鍾會發出「嚓嚓」的聲音。如果把它放在包裝盒內,我們聽到的聲音就會變小,這是因為包裝盒起到了隔聲的作用。
3.分別用厚度一樣的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紙板做成大小相同的盒子,把鬧鍾分別放入盒子中。
4.從聽到最響的聲音位置開始,慢慢遠離聲源,直到聽不到指針走動聲音,在這個位置做好標記。
5.用捲尺測量標記處到放置鬧鍾處的距離。
6.比較各種情況下這段距離的大小就可以比較不同材料的隔聲性能。
7.按照設計的方法進行實驗,並把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8.與同學交流各自的實驗結果。你認為哪種材料的隔聲性能最好?隔聲性能好的材料都有哪些特點?
對材料隔聲性能的預測
(隔聲性能好的排在前面)
最大可聽距離/米
㈥ 減少雜訊的物理方法
減少雜訊的物理方法: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6)測隔音實驗中用了什麼物理方法擴展閱讀:
1、聽力損傷
噪音是傷害耳朵感聲器官(耳蝸)的感覺發細胞(sensoryhaircells),一旦感覺發細胞受到傷害,則永遠不會復原。感覺高頻率的感覺發細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傷害,因此一般人聽力已經受噪音傷害了,如果沒有做聽力檢驗卻往往不自覺,直到聽力喪失到無法與人溝通時,卻為時已晚。
2、引起心臟血管傷害
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壓,在100分貝十分鍾下腎上腺激素則分泌升高,交感神經被激動。在動物實驗上,也有相同的發現。雖然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不一致,但幾個大規模研究顯示長期噪音的暴露與高血壓呈正相關的關系。暴露噪音70分貝到90分貝五年,其得到高血壓的危險性高達2.47倍。
3、雜訊對儀器的影響
特強雜訊會損傷儀器設備,甚至使儀器設備失效。雜訊對儀器設備的影響與雜訊強度、頻率以及儀器設備本身的結構與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當雜訊級超過150dB時,會嚴重損壞電阻、電容、晶體管等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