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探究中秋文化的研究方法

探究中秋文化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2 19:17:14

『壹』 中秋節研究報告詳細點

一、問題的提出
中秋節到來,有人說這一傳統節日起源於韓國,我不由得又氣憤又好奇,於是我對中秋節作了一個小小的調查。

二、調查方法
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中秋節的相關內容。

三、調查的情況及整理的資料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查閱書籍

中秋節的簡介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閱讀報刊

中秋節的別稱

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團圓節

上網瀏覽

各地的習俗

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祭拜月神、吃月餅、吃酒賞月、舞草龍,砌寶塔、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

家長的講述

當地節日變化

變化最大的是月餅。以前,月餅花樣單一,一人只能分一小塊,如今月餅花樣繁多,僅僅是節日的點綴和象徵。

自己的觀察

當地常見的事

吃月餅 、全家團聚

閱讀書籍

民間傳說

嫦娥奔月、玉兔搗葯、吳剛伐桂、月餅傳說、玄宗漫遊月宮

四、結論
1、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2、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3、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感恩節」,韓國人在中秋節吃松餅。

『貳』 關於中秋節習俗的調查研究

月餅: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於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開月餅,發覺裡面藏張條子,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 月餅種類的特色,因地而異。蘇式月餅多是酥皮,油多糖重,鬆脆香酥。廣式月餅重糖輕油,皮薄餡美,不易破碎。京式月餅素油素餡,且多為硬皮。而潮式月餅以糖冬瓜為餡,食之鬆脆滋潤。另有一種產於東北的套月月餅,專供饋贈之用。最大的底盤直徑約三十三公分,由下而上逐一縮小,一套月餅像個寶塔。而且每個月餅上都有不同的花樣,組成一套嫦娥奔月的連環畫。 根據清代高拱乾的《台灣府志》記載,月餅還是以前台灣學子用來占卜自己未來功名成就的道具呢!清代以八月十五為秋闈,即鄉試第三場考試的日子。所以月餅也取了一些和科舉功名相對應的名字。含狀元、榜眼、探花餅各一,會元餅四,進士餅八,舉人餅十六,秀才餅三十二。參加占卜的學子輪流以六個骰子擲入碗中,各視其點數之多少,來預測其功名的高低。「博月餅」就是為了取狀元奪魁的的好彩頭。 螃蟹:秋天也是盛產螃蟹的季節,是很多喜愛海鮮的饕客嘗鮮的好時機。螃蟹性冷,吃螃蟹最好趁熱吃,並多沾些姜酒類食品,以去其寒。 芋頭:在台灣,也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 水鴨公: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因此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 菜餅:宜蘭地區在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菜餅。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其他:應節的水果,如台灣的麻豆文旦柚和枇杷等等。 中秋節的宗教習俗 祭月:月光紙與兔兒爺。我們說過中秋節的起源,是來自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習俗。在民間,後來也漸漸有了這種風氣。在明清時代,祭月的供品中,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一種叫「月光紙」的東西,上面繪有月光照耀菩薩,下面繪有月亮宮殿,有一兔人站立在那裡搗葯。祭月後即將月光紙焚燒。 清朝流傳一句話:「男不拜月」。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干。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著的姿勢如人狀。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成兒童中秋節的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批戰袍的、也有扮成商販,或是剃頭師父、縫鞋、賣餛飩茶湯的等各種造型。 祭拜土地公:台灣農民有在中秋節,祭拜土地公的習俗,感謝土地公保佑其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另外在台灣南部,也有於中秋節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祭拜太陰星君、太陰娘娘:太陰星君和太陰娘娘都是中國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神話的黛安娜。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頭份的太陽宮為例,每年中秋為太陰娘娘祝壽的活動包括奏表祭拜,念經祝壽,舉行月光晚會,頌血盆經等等。 和女性有關的台灣中秋民俗: 祈求長壽:台灣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少女在中秋夜晚睡,則可使她的母親長壽。 祈求嫁得如意郎君: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繪遇到一個如意郎君。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 祈求孩子: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中秋節晚上,到人家菜園里偷摘一顆瓜抱回家去,據說這樣明年就可生個胖娃娃。 聽香:連橫的《台灣通史》記載,中秋夜深時,婦女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表達所欲問卜的事項,請示過出門的方向後,便持香出門。以路上所聽到的談話或歌唱,就地擲杯問神,直到得到神明認可的答案為止。 其它的中秋習俗 烤肉:近來台灣的中秋節流行烤肉活動,原本在秋高氣爽的戶外烤肉並欣賞皎潔之明月是件美事,但公德心不彰的情況下,為中秋夜製造許多破壞環境的垃圾。我們在享樂之際,也別忘了要還給大地乾凈的面貌! 秋節送禮:在台灣,大家也流行在中秋節互相贈送禮品。每到農歷八月初,各商店紛紛推出各式禮盒禮卷,以中秋送禮的名義招來顧客。各公司機關的首長,也都在中秋節犒賞員工,或是致贈禮品,或是加發獎金。 語元宵互為因果的天氣:據說中秋節的天氣和來年元宵節的天氣互為因果。俗語道:「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道:「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

『叄』 中秋節的習俗的研究報告

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肆』 研究傳統節日的方法有哪些

農歷節日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the Spring Festival)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the Dragon-Boat Festival)
農歷七月初七乞巧節(中國情人節)(Double-Seventh Day)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the Mid-Autumn Festival)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農歷臘月二十四傳統掃房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春節(農歷新年),全國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假日

春節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是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准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伍』 小學生圍繞中秋節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1、舉行關於中秋的古詩詞朗誦比賽。

2、舉行中秋詠月古詩詞的書法大賽。

3、讓學生收集關於中秋的由來、故事,然後挑選一些比較好的開展演講比賽。

4、可以組織以「中秋」為主題的黑板報、手抄報等比賽。

『陸』 研究主題是月圓中秋情課題名稱是什麼

活動與探究 主題1 月圓中秋情
(2013-10-23 11:18:37)
轉載▼

中秋月圓訴親情
教學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傳統故事、傳統活動,知道中秋節歷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圓」的原因,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感受親情。
2、正確對待中國傳統節日和外國節日,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文化娛樂活動,針對如何更好地慶祝中秋節的論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3、從不同途徑搜集節日的信息,對中秋節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中秋節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中秋月圓」的原因。
2、體會節日背後的歷史含義和文化底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3、對民族傳統佳節產生進一步了解和參與慶祝活動的興趣。
教學准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民風民俗、名言佳句。
教學過程:
一、以圖激趣,導入:
1、媒體出示:中秋圓月、背景音樂
2、師:看了圖,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首先想到的是中秋呢?
板書:中秋月圓
3、小結:圓圓的月亮象徵著團圓,中秋節也是中華民族象徵著團圓的傳統節日。所以,我們把圓月和中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二、聯系自己,暢談中秋感受:
1、過渡:中秋節為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為什麼常借中秋節月亮最圓時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與親人、朋友相聚的願望,人們又是怎樣來慶祝中秋節的呢?帶著這些問題,繼續我們的探究學習。
2、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將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現出來,說說我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學生講述對中秋節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過節方式。)
①教師啟發引導:爸爸、媽媽為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麼?(贈送月餅,全家團聚。)
②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表達一份孝心。)
③小組討論:我們平時應該怎麼做,才能體現對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長輩,爭獲孝敬章)
3、小結:你們的中秋節過得真有意義,令人難忘。
三、了解來歷,感受中秋節悠久歷史
1、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2、學生交流中秋節來歷。
嫦娥奔月的故事;
唐明皇想念月宮;
穀物豐收,人們拜祭;
……
3、小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民間傳說很多,究竟哪個更准確,我們已無法證實了。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中秋節就成為固定的節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已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4、出示:中秋月亮的圖片
思考:每個月的農歷十五都有圓月,為什麼把中秋節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為什麼「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說說你的想法,在書上找找答案。
5、小結: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後(太陽直射赤道),空氣中水汽較少,透明度較好,月亮便顯得特別明亮。又因為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6、中秋早知道。
(1)指導學生學會查閱日歷,了解今年中秋節的具體時間。
①小組合作:查一查今年的中秋節。
②了解公歷與農歷的區別,並在日歷上加以辨認。告訴學生:中秋節指的是農歷,與每年公歷的日期都不一樣。
③查看日歷,將日歷中上下日期對應起來,找到今年的中秋節是公歷的幾月
幾號。(公歷:10月6日)
(2)說說兩個特殊的日子。
師:今年的中秋節是10月6日,正好在國慶長假中。2002年的中秋節正好是10月1日,還記得是怎麼過的嗎?2005年的中秋節是9月18日,你知道9月18日是一個怎樣的日子?
媒體出示:勿忘國恥
學生討論交流。
三、了解習俗,感受中秋節的文化底蘊
1、師:作為傳統佳節,中秋節有好多慶祝的方式。
①說說全國各民族人民是怎麼來慶祝中秋節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③媒體出示:
北京
老北京的中秋習俗
長安一片月(一)
長安一片月(二)

浙江
觀潮
八月十五洗井節

安徽婺源
安徽婺源堆寶塔

潮汕
潮汕中秋風俗

雲南傣族
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
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灣高山族
高山族的托球舞
豐收祭

廣州
廣州的樹中秋

晉江
晉江的燒塔仔

曼谷華人
曼谷華人中秋夜改風俗

苗族
苗族的跳月

寧波
寧波人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觀

廈門
廈門中秋風俗

香港
香港的舞火龍

貴州黎平侗族
趕坪會

雲南洱源白族
漁潭會

④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說說你了解了什麼?
⑤我們再一起來觀看錄像,感受氣氛。你有什麼感受?
四、體驗親情,盼望回歸。
1、媒體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圖)
2、師:什麼意思?中秋之夜,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與遠在他鄉的親人遙祝節日快樂的?此時此刻,你還會想到什麼呢?
3、媒體出示:中國政區圖
4、小結: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從這一個傳統節日中,我們感受到了一份親情,一份思念之情,我們更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板書:訴親情
在今年的人大代表提案中,就有把中秋節列為向五一節、國慶節、春節這樣的國定假日,進一步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牢記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四.課外延伸,開拓思維。
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個關於中秋節的班級網頁,來一次中秋節大搜索!寫出網頁設計方案。(華考範文網 www.zk168.com.cn)媒體出示:製作要求等。
附:
1、中秋節的來歷及別稱;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2、有關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1) 嫦娥奔月(也見教學參考)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家人。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里,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家人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 神話有關。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後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 吳剛伐桂(見教學參考)
(3) 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4) 月餅典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3、中秋習俗。

歷 朝 中 秋 習 俗

傳 統 習 俗

燈謎
燈謎歷史
燈謎妙趣
製作燈謎的方法

吃月餅
吃月餅

燃燈
燃燈

月謎
詩情畫意說「月謎」

玩兔兒爺
玩兔兒爺
月亮中的兔子與民俗

祭月賞月
玩月
中秋祭月賞月的習俗

各 地 習 俗

北京
老北京的中秋習俗
長安一片月(一)
長安一片月(二)

浙江
觀潮
八月十五洗井節

安徽婺源
安徽婺源堆寶塔

潮汕
潮汕中秋風俗

雲南傣族
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
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灣高山族
高山族的托球舞
豐收祭

廣州
廣州的樹中秋

晉江
晉江的燒塔仔

曼谷華人
曼谷華人中秋夜改風俗

苗族
苗族的跳月

寧波
寧波人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觀

廈門
廈門中秋風俗

香港
香港的舞火龍

貴州黎平侗族
趕坪會

雲南洱源白族
漁潭會

『柒』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的探究方案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自古以來,月餅作為合家團圓歡聚的象徵,是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那麼,中秋節為何要吃月餅呢?專家日前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說,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習俗最早形成時期,史籍中沒有十分確切的記錄。其實,月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

最初,月餅是用來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漢代,已有蒸餅、胡餅、湯餅等點心,但那時並不是節日食品。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都要用精製的糕餅來祭供月神。祭供完畢之後,全家人再將糕餅分吃,表示合家團圓。

專家指出,「月餅」作為一個專用名稱,最早見於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那時,它也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現在,月餅已成為我國的傳統糕點。由於我國製作月餅歷史悠久,各地又採用不同的原料和工藝,也就形成了具有獨特地方風味的月餅,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式、廣式、蘇式、滇式幾種。

月餅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始於明代。在明代的各類書籍中,開始出現了大量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

專家表示,中秋節民間家家吃月餅的習俗,與歷朝歷代越來越盛行的賞月活動,也是密不可分的。從最早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到後來成為人們寄託自己美好情思的應節食品。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聯系在一起。

http://forum.ch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00303&agMode=1&com.trs.idm.gSessionId=

中秋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那麼,是否有人想過中秋節為何要吃月餅呢?

原來,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真沒想到月餅這名字還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給取的)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常把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為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受百姓青睞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隨著人們製作月餅經驗的日益豐富,市場上月餅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工藝越來越講究。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http://www.lifeye.com.cn/html/100/144529.html

『捌』 研究關於中秋的習俗

中秋節普遍的風俗都是賞月、吃月餅,還有一些地方有,掛燈籠、放鞭炮的習俗。 中秋祭月以及文人賞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 說起中秋節這一天,人們想到最多的大概是吃月餅吧。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閱讀全文

與探究中秋文化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南情感挽回方法操作步驟 瀏覽:25
綁氣球串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87
骨頭疏鬆最佳鍛煉方法 瀏覽:267
蒼耳葉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瀏覽:86
優米手機root方法 瀏覽:292
鑄工塵肺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795
汽車點煙器偶爾斷電解決方法 瀏覽:48
萬能的鍛煉方法 瀏覽:114
後麓茸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841
電腦越獄使用方法 瀏覽:800
胎壓監測的使用方法和步驟 瀏覽:582
研學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怎麼寫 瀏覽:365
鍛煉清凈心的方法 瀏覽:81
解決牛市的方法 瀏覽:803
保護員工的最佳方法 瀏覽:837
小粉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90
蔥油手工面製作步驟和方法圖片 瀏覽:808
電腦主板排線的切割技巧和方法 瀏覽:958
窗戶上的白膩子粉怎麼弄乾凈物理方法 瀏覽:297
老人補骨脂的最佳方法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