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社會研究方法分析

社會研究方法分析

發布時間:2022-01-10 20:48:31

⑴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的內容簡介

本書對社會研究的方法和理論作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全書圍繞社會研究的原理、邏輯策略和科學程序,從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研究方法及技術三個層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釋與評估的各種方法、技術及其應用。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吸收了當代國外的最新發展成果,引用了大量國內外研究的成功案例。

⑵ 請問什麼是社會研究方法它包括哪些

簡述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 ① 經驗型。所謂經驗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過直接接觸社會實際而獲得關於社會現實的第一手資料的手法,其具體方法包括訪談、觀察、實驗等。 ② 理論性。所謂理論性特徵,是指在現代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中,注重理論對經驗研究的指導,並且重點要解決從具體的經驗資料到普遍性理論概括的邏輯過程。 ③ 規范性。所謂規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同時也是社會研究活動的規范體系,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規范著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 ④ 多樣性。所謂多樣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是由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組成的,並且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簡述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 所謂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是指社會研究過程中一般需要採取的各個步驟及其先後次序。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一般是: ① 確定研究題目階段、 ② 研究設計階段、 ③ 收集資料階段、 ④ 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

⑶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袁方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puz2NoggEowx7vAmHq1SaA 密碼:z8j0

書名: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

作者:袁方 主編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

頁數:614

內容簡介:《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對社會研究的方法和理論作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全書圍繞社會研究的原理、邏輯策略和科學程序,從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研究方法及技術三個層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釋與評估的各種方法、技術及其應用。《社會研究方法教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吸收了當代國外的最新發展成果,引用了大量國內外研究的成功案例。

作者簡介:袁方(1918—2000),湖南漢壽縣人。生前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成立,任首屆系主任。 曾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社會科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等職。主要著作:《社會統計學》、《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我國生育率下降趨勢和問題》、《勞動社會學》、《老年學導論》等。發表的論文主要有:《中國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農村非農部門的就業和問題》、《中國當前勞動就業問題》等。

王漢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城鄉社會學。主要著作:《農村基層政權運行與村民自治》、《新世紀中國大學生(文科學士)——畢業論文精選精評(社會學卷)》等。

⑷ 自考社會研究方法怎麼准備

1、簡述社會研究的特徵
① 經驗性。經驗性,是指社會調查研究活動是通過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實而獲得對社會的認識。
② 理論性。社會研究的理論性包含接受理論指導和得出理論兩層含義。
③ 目的性。首先,社會研究是一種有目的的認識活動。每個社會研究項目的第一步都是要根據理論發展和社會實踐的需要而確定研究題目和明確研究的意義。
④ 社會性。社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2、試述社會研究的社會性 (論述)
所謂社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首先,社會研究的目標具有社會性的意義。一般說來,社會研究的選題應該具有社會意義,它應該對解決社會問題和促進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社會研究是一種社會活動。一方面,在當代社會中絕大多數調查研究活動都是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的,在社會調查活動中需要有各種機構和各類人員的分工合作;另一方面,許多社會研究活動,尤其是較大規模的調查和研究活動需要有大量的社會配合。因此,在社會研究活動中會涉及分工、合作、配合等一系列的社會互動過程。
再次,社會研究活動要符合法律和社會規范,並受其他多種社會因素的制約。
最後,社會研究的結果會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學術發展等方面產生影響。
3、簡述社會研究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項社會研究活動都包含:社會研究主體、社會研究對象、社會調查內容、社會調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4、簡述各類組織在社會研究活動中一般扮演哪幾種角色
(1)社會研究活動的組織者(2)社會研究項目的委託者(3)社會研究項目的承擔者(4)社會研究的資助者
5、試述社會研究的目的(論述)
社會研究是一項有目的的社會認識活動,其目標在總體上看是為了獲得對於人的行為和對社會的可靠認知。(1)探索未知的事物
社會研究者探索未知社會現象的原始動機首先為了服務於社會實踐,即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需要了解人的行為和社會運行的規律。在人們的行為和社會運行中有大量未知的領域,需要通過專門的社會研究活動去加以探索。(2)驗證不確定的知識
在復雜多變的當代社會中,經驗和常識變得越來越不確定,因此,需要通過專門的社會研究來將經驗和常識上升為可靠的理論和社會知識。經過科學驗證的知識會更加可靠,人們按照這些可靠的理論和知識來進行決策,將大大減少決策的失誤。(3)擴展已有的知識
在社會研究活動中,研究者們以已有的知識(理論)為基礎,通過科學的研究工作而得到新的知識。通過不斷的研究,人們對某一社會現象的認識將不斷地加深。6、試述社會研究的意義
所謂社會研究的意義,是指一項社會研究活動及其研究結果對研究主體(研究者、委託者等)所能夠產生的作用。社會研究的意義主要分為理論性意義和應用性意義。(1)社會研究的理論性意義。
社會研究的理論性意義主要指社會研究對理論發展做出的貢獻。社會研究在理論發展中的作用主要在於它可以通過可靠經驗資料和科學的推論而提出並驗證新的理論,可以推翻虛假的或過時的理論,可以為現有的理論增添新的內容從而豐富了已有的理論,以及可以擴展或限定已有理論適用的范圍等等。(2)社會研究的應用性意義
社會研究的應用性意義又稱為「實踐意義」或「實際意義」,它是指社會研究的成果能夠直接應用於指導社會實踐活動。更具體地講,一項社會研究是否具有應用性意義,主要看其研究成果能否直接應用於當前的社會實踐,幫助人們解決各類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社會研究項目都兼有理論性意義和應用性意義,但許多社會研究項目在理論和由於兩個方面各有側重。7、簡述社會研究的基本原則(1)客觀性原則(2)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3)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4)遵守法律和社會規范
8、試述社會研究方法的意義 √(1)保證社會研究客觀性的意義(2)提高社會研究活動效率的意義
9、簡述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① 經驗型。所謂經驗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過直接接觸社會實際而獲得關於社會現實的第一手資料的手法,其具體方法包括訪談、觀察、實驗等。② 理論性。所謂理論性特徵,是指在現代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中,注重理論對經驗研究的指導,並且重點要解決從具體的經驗資料到普遍性理論概括的邏輯過程。③ 規范性。所謂規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同時也是社會研究活動的規范體系,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規范著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④ 多樣性。所謂多樣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是由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組成的,並且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簡述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所謂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是指社會研究過程中一般需要採取的各個步驟及其先後次序。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一般是:① 確定研究題目階段、② 研究設計階段、③ 收集資料階段、④ 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⑤ 研究報告的寫作和發表階段。

⑸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研究方法有四種: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分析、實地調查。每一種總研究方式都有適用范圍,也存在一定優缺點。

調查研究適用於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和學術性調查。

實驗研究適用於探索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的類型有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標准試驗和准實驗。

文獻研究適用於研究那些無法接觸的研究對象和縱觀分析,類型有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現存統計分析。

實地研究適用於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它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研究方式。

(5)社會研究方法分析擴展閱讀: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⑹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具體有哪些

作者:Chloe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427444/answer/2052867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學期正好在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課,把筆記分享給題主好了。
社會科學提出理論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為特定目的系統的收集、分析和總結信息(或數據)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把它叫做研究(research),它的一般程序是這樣的:
1.尋找問題,並論證研究問題的價值
2.通過文獻綜述,找出當前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和缺失
3.形成具體的研究問題、變數和假設
4.設計程序來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
5.報告數據分析的結果
6.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結論和建議
我想題主想問的可能是具體的研究方法吧?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分為定量和定性的兩大類。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內容分析、控制實驗、問卷調查等等,定性的研究方法也叫做質化的研究方法,常用的就是深度訪談、焦點小組、民族志/田野調查之類的。
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這個東西呢,我學了一學期,可是到寫學期論文的時候,我依然不知道要用哪種研究方法,所以,一兩句話根本講不清楚的。題主如果想系統的了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可以去看書,這種教材簡直數不勝數,我們老師推薦的是艾爾·芭比的《社會研究方法》。如果題主想深入的了解各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請照目錄把每種方法都來一遍,實踐出真知。
至於我們如何判斷某個理論的正確與否,不好意思,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判斷不了的。沒有專業的學科背景,我們就只能看它是否符合常識、是否以邏輯實證為基礎、是否有大量的數據和事實做支撐。但是,作為一個門外漢,我真的不敢說某某領域的某某理論正確或者不正確。
就醬。
我繼續搞我的傳播理論論文選題去了。。。

⑺ 社會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有哪些方法

社會學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歸納


韋伯與福柯權力思想的比較

一.思想背景

1.韋伯

韋伯當時的生活時代是資本主義社會努力尋求發展時期,資本主義工商業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的發展空間,他認為那個時代科層制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組織形式典型的統治類型。科層制是他所謂的法理統治的一種最典型、最純粹的表現形式。科層制的管理按客觀標准來看,在功能方面是嚴格合理的,它作為客觀的服務機構和管理機構,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帶有任何個性化色彩,而僅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務原則。在它的內部,既沒有傳統的人情事故,也沒有個人良心的紛擾,既排除貪贓枉法的弊端,也不介入黨派之爭。在科層制內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則,即技術和效益的原則,嚴格排除任何技術以外的目的和價值,它是一架機器,人只是機器上的一個個運轉良好的齒輪。由此可看出:這種科層制的組織形式就像一個權力的「金字塔」,權力是自上而下的貫徹實施,這種社會要求的權力的統治必須有國家、法律作為保證,權力是完全支配型的。韋伯認為法理統治適合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和發展的要求。

2.福柯

福柯稱現代社會是一個「紀律」社會,他把「紀律」作為一項權力技術。在18世紀,公開處決的儀式已經成為國王的暴力和民眾的暴力公開較量的舞台,最終導致國家拋棄了這種在人道主義者看來「殘暴」的懲罰方式,出現了一種比較「人道」的懲罰方式。在此過程中,福柯認為出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權力模式,紀律這種權力技術占據了關鍵性的地位。福柯的權力理論與1968年革命也密切相關,這場遍及整個西方世界的政治運動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自啟蒙時代以來建立的一系列價值觀和真理觀,開啟了一個崇尚差異,提倡多元的時代。福柯盡管不止一次地表現出對革命行為的懷疑,但他卻是1968年革命的積極參與者,而且可以說這場政治運動的實踐經歷對福柯後期學術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了他對革命和權力問題的看法。他首先發現,全新的社會實踐已經使得傳統的有關權力和革命社會理論顯得不合時宜,在革命多元化的目標、力量和方式的背後突顯了社會權力問題的復雜,而且革命失敗的現實也迫使理論家更加深入地分析權力運做的機制,尋找一種革命之外的權力反抗模式。在此契機之上福柯展開了他的現代權力分析,而對現有權力理論的批判就成為了福柯權力分析的首要一環。

由於韋伯與福柯生活的社會背景不同,時代的條件引發他們對權力的不同思考,從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雖然他們對待權力的分析角度不同,但是他們的權力理論較好地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求,說明了當時存在的社會現象,並對一些社會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

二.有關權力概念

權力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有關權力的理論也豐富多樣,但是,多數權力理論都是從行為主義的角度進行的研究,認為權力就是某人或某一群體的行為對他人或其他群體的行為所產生的顯性影響的程度以及范圍。同時,絕大多數學者是從宏觀角度來理解權力,把權力看作國家統治的工具,看作是統治階級推行剝削、壓迫的暴力與強制,看作是對被統治群體進行領導、指揮、支配、控制、管理、約束或鎮壓的手段和形式。

1.韋伯:權力就是指:「行動者在一個社會關系中可以排除抗拒以貫徹其意志的機會,而不論這種機會的基礎是什麼。」即處於社會關系之中的行動者排除抗拒,從而使其意志得到實現的必然性,而不論這種必然性的基礎是什麼。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韋伯是從社會行動者之間的社會關系角度對權力進行定義的,其基本模式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支配關系權力就是一個在社會關系中處於某個位置的行動者可以不顧另一個行動者的反對而實現自己意願的機會。強調社會互動關系中的單向性及自上而下的強制性。

2.福柯:權力是一種力量關系,或者說所有的力量關系都是一種權力關系。首先,福柯反對將關注某種機構化的法律化的權力中心論,尤其是那些將國家機構視為政治權力的中心學說。福柯認為國家機構只是權力的一個有限領域,權力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次,福柯認為權力不是單數,因為一種力量總是與其他力量結成關系,所有的力量都是關系,也即權力。因此,福柯的權力的本質恰恰體現在它的多樣性、片斷性、不確定性中,體現在一種相對主義的描述中。

三.權力范圍

1.韋伯:宏觀權力理論

韋伯的權力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寬泛,既可以指家庭中家長對子女的管教,也可以指任何一個組織中上級對下級的命令。韋伯在權力問題上最為關注的是統治權的問題,尤其是國家權力的問題。他將權力看作是與社會政治領域相關的事務,認為研究權利首先應關注和國家機器有關的問題。這種權力觀認為權力分析總是與精英和領導權的認定有關。這涉及誰能通過控制政治日程和形塑他人的信念或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韋伯的權力理論重視國家機構這樣的權力中心,從權力中心構成對局部的支配、控制,形成單一的統治大廈,體現了一種宏觀權利論。

2.福柯:微觀權力理論

福柯的「微觀權力論」是運用後現代思維方式,以一種自下而上的視角,從社會生活的底層出發,用權力結構去解析社會機體的理論。在福柯看來,權力並不只存在於戰場、刑場、絞刑架、皇冠、權杖、笏板或紅頭文件中,它也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傳統習俗、閑談碎語、道聽途說,乃至眾目睽睽之中。因此,他的權力理論的研究對象不是國家、法律這些中心化的存在,而是瘋人院、監獄、修道院……這些社會邊緣、底層中的權力關系。權力決不是一種簡單的存在,它是一種綜合性力量,一種無處不在的復雜實體。它由各種因素構成,因此,在人類社會中,不論是知識、話語、性、懲罰、規訓與教育,都與形形色色的權力密切相關,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權力。

四.側重點(角度)

(一)權力的本質

1.韋伯:權利是一種所有物

韋伯把權力作為一種所有物,認為權力像商品和財產一樣,可以被一些個人和群體佔有,那些佔有權力的個人和群體就擁有了統治權,從而成為社會的統治階層,他們就能夠運用這種權力來統治其他人、控制其他人。韋伯關注權力擁有者的合法性。所謂合法性,就是促使一些人服從某種命令的動機,而不論這些命令是由統治者個人發出的,還是通過契約、協議產生的抽象法律條文、規章或命令形式出現的。任何群體服從命令的可能性主要是取決於他們對那個統治系統合法性的相信程度。繼而韋伯構想出三種具備合法性的基礎,即「卡里斯馬」型(或個人魅力型)基礎、傳統型基礎、法理型基礎。

2.福柯: 權力是一種關系策略

福柯這樣說:「權力從未確定位置,它從不在某些人手中,從不像財產或財富那樣被據為己有。權力運轉著。」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福柯認為權力並不是一個物的概念,而是各種力量關系的、多形態的、流動性的場。因而,權力是一種關系。只存在著某種關系性的權力,它在無數個點上體現出來,具有不確定性。福柯說:「權力以網路的形式運作在這個網上,個人不僅流動著,而且他們總是既處於服從的地位又同時運用權力。」由此可見,在福柯眼中,權力就是一台巨大的機器,每一個人,無論他是權力的施與者還是權力的受施者,都被權力所捕獲,個人只是權力網路中占據的一個位置而已。同時,作為一種關系,權力並不是從上至下的單向度控制的簡單關系,它是一種相互交錯的復雜網路。所以,社會中的個體都處在這個網路中,每個人既可能成為權力控制、支配的對象,又可能同時成為實施權力的主人。個人在這種網路中具備了雙重的身份:權力控制的對象和發出權力的角色。

(二)權力作用中的重點不同

1.韋伯強調權力的否定作用

傳統的權力分析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權力消極否定的一面,權力分析中充斥著「禁止 」、「阻止 」、「防止 」之類的詞彙。韋伯的權力觀分析總是與精英和領導權的認定有關,這涉及誰能通過控制政治日程和形塑他人的信念,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由於權力往往被視為一種在社會中被分配的份額,被視為實體性的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擁有權力這種物品,權力只能掌握在少數人中。因此,韋伯式的權力分析模式也非常重視權力的禁止性和否定性,強調擁有權力的一方通過各種手段實現自身的意志,而不論被統治者是被動的服從,還是自願的,在他看來,權力彷彿除了壓制、排拒和否定之外,便不能做些什麼。如果權力具有生產的作用,也只是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生產了一種界限。

2.福柯:權力是一種生產性的實踐

福柯的權力理論著重對主體性格重塑方面的積極功能,認為權力首先應該被看作一種生產性的實踐或生產性的網路。這種作為生產性網路的權力,不斷創造出人與人之間的新聯系,組織更積極的相互作用線以及樂觀積極的「權力效應」,其產品表現為人們對自身的認同,即現代性的主體, 德勒茲將這一點視為福柯權力分析的首要特點。在福柯看來,權力的極致之處便是約束或絕對的禁止,權力在對行動著的主體或主體們產生作用時,始終是藉助這些主體的行動本身或行動的能力。權力具有強大的建構和生產功能:「權力生產著現實,權力生產著對象的領域和真理的儀式,個人和關於個人的知識都是權力的產物」。他通過對監獄和性等問題的研究發現,生產性的權力通過層級監視、規范化裁決和檢查等技術,馴順了肉體,生產了符合規范和紀律的對象、知識;它激發了活動,而不是禁錮了活動;誘導了思想,而不是禁錮了思想;引發了話語,而不是打斷了話語。總之,福柯認為權力通過對主體歷史構成的參與而實現自身的運作,個人及其身份和特性是權力關系對身體、運動、慾望、力量施展作用的產物,而這樣的個人就成了權力運作最有力的支撐點。因此,在福柯的權力理論中,權力主體從能動的權力實施者變成被動的權力構成物,而權力從工具和手段轉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產性活動,權力通過生產自身的行使者完成自身的運作。福柯對權力的積極性的強調,並不只是說權力是好的,而是讓人們注意權力並不只是被動的禁令,更多的是產生效果的機制或技術。

⑻ 考試。社會研究方法。在線等答案。簡答題。跪謝。

3.試述處理缺失值的常用方法
首先,如缺失值占的比重不大,可考慮刪除那些有缺失值的被訪者。考慮:一是剩下的數據是否還能滿足統計分析的需要;二是否會使樣本代表性產生偏差,從而影響到分析結果。
其次,如果指數有多個指標,可以考慮用已有數據的平均值來代替缺失值。當指標太少時,最好不用平均值方法。
第三,在大樣本和指標較多的情況下,還可以用隨機方法給缺失值賦值。如果在統計分析時還要將該指數與其他變數進行相關分析,則最好不要採用隨機賦值的方法,因可能會增大相關分析中的誤差。

閱讀全文

與社會研究方法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qq紅包語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45
怎麼裁剪落肩袖方法 瀏覽:383
快速系繩子的方法圖解 瀏覽:120
測量天線角度的方法 瀏覽:981
用戶研究方法一舨分為兩大類 瀏覽:895
寶寶肥皂過敏的治療方法 瀏覽:656
中值定理論文研究方法 瀏覽:456
人參膏食用方法 瀏覽:742
有什麼方法快速積累財富 瀏覽:495
修補圖書的方法幼兒園圖片 瀏覽:189
函數的方法視頻講解 瀏覽:102
韌帶先天發育不良的鍛煉方法 瀏覽:281
excel中and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269
榮耀20不允許截屏的解決方法 瀏覽:825
腋下測體溫方法夾哪裡 瀏覽:356
盆栽大蔥種植時間和方法視頻 瀏覽:929
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 瀏覽:868
了解松樹和椰樹是什麼傳播方法 瀏覽:172
男的早射能治療方法 瀏覽:115
簡單又好的的方法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