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腦癱兒童康復訓練
一般是在這里了解清楚的,每個人情況不一樣
2. 腦癱有什麼練習訓練的好方法介紹一下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3. 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有哪些
一)剪刀步態和訓練
1.患兒仰卧位,採用牽拉手法被動屈曲患兒雙腿,做髖關節屈伸動作:採用搖髖法、分髖法對內收肌群進行牽伸,降低張力,保持片刻(這一點很重要),反復操作。
2.採用直腿加壓坐位訓練,固定雙下肢外展位約60°(如果內收肌張力高還可以擴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數不可過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齡兒童更小),以牽拉痙攣的肌肉,降低肌張力,此為靜態訓練。
3.重錘式髖關節訓練椅,將患兒雙下肢做外展—內收—外展的訓練,在運動的同時達到牽拉肌肉,活動髖關節的目的,此為動態訓練。
4.「騎馬」訓練,(用滾桶、木馬、木椅等均可)牽拉痙攣的肌肉,降低張力,恢復功能。
5.「爬高」及「爬行」訓練,(採用蛙式即雙腿盡量外邁)。
6.患兒扶杠側行,以其主動運動逐漸緩解痙攣,擴大關節活動范圍,達到下肢分合動作的熟練和矯正剪刀步態的目的。
7.患兒休息時雙腿間放一枕頭或其它柔軟的物體,雙腳尖盡量朝向外側,鼓勵患兒雙腿分開。
(二)緩解下肢屈膝站立、行走的訓練
1.採用仰卧、俯卧位壓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牽拉攣縮的肌腱,緩解痙攣的肌肉。
2.站立彎腰拾物訓練,牽拉痙攣的國繩肌群,緩解張力,同時增強腰肌力量。
3.弓箭步下壓,膝關節伸展,股四頭肌訓練椅的應用,提高股四頭肌肌力,拮抗痙攣的腘繩肌群,提高膝關節自主控制能力。
4.雙杠一階梯及站立挺膝訓練,提高膝關節自主屈伸的能力,協調四肢運動功能的作用。
5.功率車,學步車訓練,提高下肢主動運動的功能,增大關節運動范圍。
(三)膝反張的訓練
「膝反張」原因有三:(1)膝關節本身骨性變化,致膝關節位置不正常;(2)負重情況下,膝關節控制能力較差,表現為膝關節本體感覺消失,關節周圍韌帶鬆弛,股四頭肌及腘繩肌肌力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縮;(3)底屈肌攣縮或肌張力較高時也可導致膝關節過度伸展。腦癱患兒膝反張的主因是肌張力不全。
1.壓膝整足法,牽踝法,搖踝法,底屈肌牽拉訓練。
2.膝關節屈伸,足背屈的訓練,提高伸肌力量,協調拮抗肌張力。
3.爬行訓練,膝關節屈曲位,有利於糾正反張,同時增加膝關節運動的控制能力,協調其運動功能。
4.提高國繩肌肌力降低伸肌張力,協調關節屈伸功能。
5.上、下階梯訓練,對於糾正膝反張及協調步態有較大的作用。
矯正「膝反張」,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運動,一般輕症以運動訓練矯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撐在床墊上,患側膝關節做屈伸訓練,為配合協調運動,兩膝交替屈伸進行訓練,隨著症狀的好轉,變為仰卧位或站立位進行,嚴重者下肢矯正或手術矯正。
(四)尖足,足內、外翻的訓練
1.自我牽拉法—患兒面對牆壁站立,然後緩慢前趴,直到跟腱處感覺牽拉為止,還可把雙腳尖轉向外側(似卓別林)做相同的動作。
2.足背屈肌肌力訓練和坐式踝關節訓練椅,拮抗痙攣的小腿肌,增大踝關節活動范圍,糾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壓膝整足法,牽踝,搖踝法,達到糾正畸形的目的。內、外翻扳的應用。
4.上、下台階和跑步車訓練,在運動中牽伸痙攣的肌肉,加大活動范圍,恢復功能,協調步態。
(五)上肢及手功能的訓練
1.肩關節屈曲,內收,內旋的訓練
(1)屈曲位,患兒仰卧,術者一手握前臂,沿身體中線慢慢上舉,接近耳朵為止,反復操作。
(2)內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時(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繼續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復操作。
(3)內旋位,坐或仰卧位,術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將肘關節屈曲後,做外旋下壓動作,反復操作。
(4)上肢負重訓練,啞鈴操,棒操,拉沙袋訓練,增加上肢肌力,擴大關節活動范圍,恢復運動功能。
(5)舉臂摸肩(彎肱撥刀),叉腰挺胸(雛鳥習飛)訓練。
2.肘關節屈曲的訓練
(1)主動、被動肘關節的屈伸運動。
(2)上肢負重,伸肘抓物訓練。
(3)屈伸時關節(采荷挎籃),展肩屈肘(力撥千鈞),肩肘屈伸(白猿獻果),雙手上舉(舉火燒天)。
3.腕指關節屈曲,拇指內收訓練
(1)被動腕手操:術者雙手並列於腕關節下端,兩拇指並列於腕背側,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於手掌,將患兒手腕做屈、伸、抖、牽等手法,然後從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牽指法交替操作,最後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復操作。
(2)手掌抓握,雙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龍探爪)
(3)撓側抓握(握筆)訓練,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黃豆,綠豆,拿湯勺,拿鑰匙開門等)。
(4)腕關節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內收的訓練(五指分開,合攏動作)。
4.拇指內收的訓練
拇指內收、外展、伸直訓練,拇指屈曲,對掌,對指訓練,雙手交叉訓練。手功能訓練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粗大到精細的過程。
手足徐動型的訓練方法
多年來治療腦癱的臨床經驗證實,「治療是基礎,訓練是關鍵」。缺乏治療的訓練不是無法進行,就是效果不佳。相反亦然,沒有訓練的治療既不能鞏固其治療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治療加訓練事半功倍!
因地因人而辯證施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法,其順序是一抬頭,二挺腰,三作四肢,四體操。
4. 最有效簡單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是什麼
肚腩,主人站著的時候,它恬不知恥驕傲地挺著;主人坐下來,它也跟著鬆鬆垮垮地擁在腰間,完全不知收斂。就像那個贅肉輪胎廣告上的輪胎小人。難得穿件緊身T恤,肚腩執意要和胸部比高低,滿滿地鼓著,讓人對著鏡子怎麼照都看不順眼。夏天到了,肚腩贅肉,限期1個月全部消滅,剝奪反彈權利終身!
墊上運動扼殺脂肪堆積苗頭
腹部是由許多肌肉組成, 平時的活動就很少。而東方人的脂肪特別容易囤積在下半身,如果吃得太多又不運動,肚腩更易形成。而一旦長出了贅肉,缺乏鍛煉和飲食的不注意會使肚腩肉長期盤踞,難以消除,形成惡性循環。
墊上運動123分別鍛煉上腹部和下腹部,通過加強這些部位的活動達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在訓練過程中,通過局部用力,運動脂肪乃至分解。而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將脂肪轉化成肌肉。肌肉本身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越發達的肌肉就越不容易堆積脂肪。訓練的最終目的即是形成這樣的良性循環,保持平坦有力的小腹。
這一系列的墊上運動放在30分鍾的全身運動後進行。由於脂肪要在運動30分鍾後才被消耗,因此,要消除局部脂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全身運動後進行局部的針對訓練。尤其是腹部,只有這種針對性的訓練,才能有效消除囤積的脂肪。
同時,這一系列的墊上運動不用於其他,只要在能力范圍內,做得越多越好。高強度的運動是快速消除贅肉的重要途徑。此外,這一系列運動還需要日常生活習慣的輔助。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時時注意收緊小腹,不論何時何地,都不讓脂肪有鬆懈的機會,把一切脂肪堆積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中。
作戰步驟
步驟一:體下屈
平躺在墊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的兩側。雙腿抬起,大腿與地平線以及小腿與大腿成90度角。運用下腹及大腿的力量使兩腿依次下放再掛起。腿下放的時候不要碰到地面。單腿下放及掛起為1個8拍,每次做8個8拍。
步驟二:仰卧起坐
平躺墊上,雙手置於腦後,雙肘打開平頭面。依次側起,4拍向上抬起,4拍放下。注意利用腰部力量左右側起,雙肘與頭持平。
步驟三:俯身肘撐
面部朝下,雙手彎曲置於胸前,用肘關節和腳尖撐地。運用腹部力量將身體撐起,保持10秒至20秒再放下。可重復動作多次。
圍剿贅肉
器械
腹肌訓練機:手放在支架上,配合呼吸,做向前彎腰的動作。支架的力量可調節,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力度,用彎腰的力量下壓支架。每組做30次以上,可休息片刻,繼續進行。能力范圍內,做得越多越好。
腹肌訓練板:坐元寶式仰卧起坐。平躺於訓練板上,雙腿抬起,相疊加。雙手抱頭。抬上身,盡力用雙肘去觸碰雙膝。每組做20次以上。
家庭練習
直立轉體:直立,雙腳打開略寬於肩部。雙手將晾衣竿橫放在肩後,左右扭動上肢。做的過程中注意保持髖部不動,集中使用腰部的力量。分別向左及向右轉動一次,每天至少做20次。
坐式轉體:彎曲雙膝坐在地上,手指交疊反握,手掌朝外,手臂水平伸直。上半身及兩手臂向左邊輕輕扭轉,膝蓋則朝右邊傾倒,維持2—3秒,然後反方向重復做5次。
體驗:酸疼後的緊實讓人充滿成就感
體下屈做到4個8拍的時候,小腹的脂肪發出酸疼的信號,而大腿的肌肉也有緊綳感。等做到8個8拍,雙腿已搖搖欲墜。兩腿放下的那一刻,像是回到了平地上。
仰卧起坐是最折磨人的。每次努力地抬起上肢,上腹及腰部都感覺收緊了,很酸,而當上肢回到墊上,那一圈的肉才又放鬆。於是,就在不斷收緊和放鬆的交替中,腹部有一陣陣劇痛襲來。漸漸開始喘不過氣,而臉也漲得通紅,恨不得有根繩子可以把自己吊起來,不用再費力往上抬。
原來以為肘撐是個靜止訓練,應該很簡單。可是撐在那裡,屁股不是翹得老高就是塌在下面,教練全都判了不合格。好不容易標標准准撐了10秒,全身都開始發暈,胳膊也有些顫顫巍巍。
一套做下來,腹部那團肉疼到第二天,幾乎不敢笑(一笑便會牽動發酸的肚腩)。可是摸上去,那些原先鬆鬆的肉肉好像緊了些。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但相信,堅持,只要堅持,一定可以把贅肉消滅掉。
腹部是全身最容易堆積脂肪的部位。這里的脂肪因距離心臟較近,又最容易被動員出來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危害,是名副其實的「心腹」之患。因此,當腹圍在90—100厘米以上或腹圍與臂圍的比值男大於0.9,女大於0.85時,腹部的脂肪就非不可了。
怎樣才能較快地減少腹部多餘的脂肪,使它顯得平坦?下面介紹一種45天便可見效的腹部速效平坦法:
一、熱身活動10分鍾,至全身微微出汗後,再用保鮮膜捆紮腹部5—6層。
二、平卧位做腹肌運動。
臍上練習:下身固定不動,仰卧起坐,旨在使胃部凸出部分收緊平坦。
臍下練習:上身固定不動,雙腳抬起做屈伸腿和頭上舉練習,目的是收緊和減去整個下腹圍。
腹外斜肌練習:完成上下腹部練習後,再做各種腰部轉體練習。這種練習作為輔助練習,使上下腹部練習的減肥效果更加明顯。
三、揉捏腹部,「軀趕」脂肪。有道是:「七分運動,三分揉捏。」要想腹部盡快去脂,再腹部運動後再以順時針和逆時針做環形按揉各100次,「軀趕」脂肪,促進脂肪代謝。
以上方法每次做30分鍾,每周3—4次,堅持45天必有顯著效果。
5. 如何練習腰部力量
如何練習腰部力量
一、原地法
原地法,就是在站立的基礎上,以腰部為軸,採用各種運動方式來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主要的方法如下:
1、前下腰:雙腳並立或雙腳分立,上體前下彎腰,兩手十指交叉握以掌心觸地,或以雙拳拳面觸地。前下腰時,雙膝不得彎曲。可自行有節奏地下壓或隨著組織者的口令有節奏地做動作。一般前下腰不超過1分鍾,動作過後應起身做一些放鬆運動。
2、側彎腰:兩腳分立與肩同寬,上體保持正直。一手沿褲縫線垂直下拉,不得勾頭。一般側彎腰不超過1分鍾,應左右兩側交互進行,動作過後應做一些放鬆運動。
3、後下腰:雙腳分立與肩同寬,上體保持正直。兩手順大腿後側下拉,上體後倒,抬頭向後彎腰。要求:根據個人的柔韌情況,增加動作的幅度。兩手的位置可在大腿後側、膝窩、腳踝,也可兩手後撐著地成橋形。做後下腰時,動作幅度由小到大,用力不得過猛,最好要有同伴在周圍保護。
4、涮腰:雙腳分立與肩同寬,上體保持正直。兩手上舉與肩同寬,以腰為軸,上體做右、前、左、後的環形轉動(左右輪換轉動)。涮腰時,要盡量保持重心的穩定,動作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用力不得過猛。
二、跑動法
跑動法,就是在跑動的過程中,以各種運動方式來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1、側向扭腰跑:兩手平舉,雙腳做側向交叉跑動,跑動過程中做扭腰動作。扭腰時,以腰為軸,在空中做出轉腰動作。
2、跳起扭腰:兩手平舉,雙腳蹬地,在空中保持身體正直,以腰為軸做空中左右轉腰動作。
3、旋子:助跑,然後進行旋子。要求空中手臂充分展開,腿部蹬地有力,空中轉腰充分到位,動作舒展大方,身體協調。
4、摟摔跑:在跑動的過程中,一手做夾抱對方頸部的動作並前下彎腰,一腳做勾對方小腿的動作,一夾一勾成前抱團形。用此方法練習運動中腰部瞬間發力的速度。
5、撩摔跑:在跑動的過程中,一手做後夾對方頸部的動作並向後彎腰,一腳做後撩對方襠部的動作,一夾一撩成後抱團形。
三、協作法
1、扛人起腰:練習者屈膝半蹲,用肩扛起一同伴,一扛一放練習腰部發力。
2、夾頸摔:練習者一手夾抱同伴頸部,一手抓住其大臂做夾頸摔的動作,主要練習頂腰發力的動作。
3、夾臂摔:練習者雙手緊抱同伴手臂置於我肩上,將其從我身上摔過,主要練習頂腰發力的動作。
4、扛肩摔:練習者將同伴扛於我肩上,將其從我身上摔過,主要練習轉腰發力的動作。
5、過肩摔:練習者雙手抱起同伴,將其向後從我肩上摔過,主要練習頂腰發力的動作。
6、三人協作扛人跑:練習者被兩人抱起,在跑動中,練習者腰部用力保持身體水平,主要練習腰部肌肉的耐久力。
四、器材法
器材法,就是利用各種運動器材來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1、單杠練習:在單杠上,做懸垂側擺練習,要求擺向一側時應當停頓三秒鍾,用腳去接觸一側立杠;在單杠上做反弓腰練習,要求向後反弓時應當停頓三秒鍾,保持腰部肌肉緊張;在單杠上做收腹引體向上練習,要求收腹後下肢與上體成直角然後做引體向上,保持腰部肌肉緊張;在單杠上做收腿練習,要求收腿時腳背貼靠水平杠面並停頓三秒鍾。
2、雙杠練習:在雙杠上做定腹練習,要求收腿後成直角支撐,每次停頓時間不少於三秒鍾;在雙杠上做掛腿收腹練習,要求收腹時停頓時間不少於三秒鍾。
腰背痛的鍛煉方法
腰背疼痛患者的康復訓練首先是加強腰、背、腹肌肌力訓練。腰、背、腹肌強壯後,在站立、坐位或睡眠時均保持良好的張力,維持脊柱良好的中立位。在運動時,保護及控制脊柱不至於超過正常屈伸范圍,增加脊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減少腰部軟組織損傷的機會。
堅持日常腰、背、腹肌肌力鍛煉是預防腰、背部疼痛,椎間盤突出的有效方法。
1、 動髖:仰卧,兩腿伸直,現將左足向足的方向猛伸,同時右腿向頭的方向一縮,此時骨盆左低右高,雙側交替30-50次。
2、 蹬足:仰卧位,盡量屈髖屈膝,足背勾緊,然後足跟向斜上方蹬出,並同時將大腿小腿肌肉緊張收縮一下,再還原,先健側,後患側,10-20次。
3、 艦式運動:俯卧位,兩腿伸直,兩臂平放體側,掌心向上,吸氣同時將頭、上身軀干、兩腿、雙臂、盡力抬起,屏氣保持,以不勉強為限,吸氣慢慢還原,反復6次。
4、 船式運動:仰卧位,兩腿伸直,兩臂平放體側,掌心向下,吸氣同時將頭、上身軀干、兩腿、雙臂抬起,頭與趾同高,屏氣盡力保持以不勉強為限,呼氣慢慢還原,反復6次。
5、 橋式運動:仰卧屈髖、屈膝,雙足平放床面,吸氣同時收腹,提肛,伸展膝關節,屏氣保持5秒,呼氣還原,反復6次。
6、 伸腰: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腰後伸,逐漸增大幅度,6次。
6. 腰部力量弱,怎麼增強腰部的力量
練好腰背肌,只需掌握6個姿勢。
練習1
姿勢:俯卧位,保持髖部緊貼床面,用肘部將上身撐起,使腰部輕輕後伸。
說明:開始要輕輕緩慢進行練習,最初保持後伸的姿勢5秒鍾,逐漸達到30秒鍾,重復10次。
(6)腦癱兒童腰背力量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生活中傷腰的動作
1、蹺二郎腿
蹺二郎腿會導致骨盆傾斜,腰椎承受壓力不均,造成腰肌勞損,同樣也會導致腰椎間盤受力不均,長時間這個姿勢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危險因素。特別是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期,常蹺二郎腿容易形成駝背和脊柱彎曲。
2、長期直立工作
長期直立工作會導致腰肌緊張,腰椎長期受力增加,腰椎間盤突出風險增加。比如,售貨員就是因為長期站立工作,腰背部肌肉緊張,從而誘發腰間盤突出。
3、「老婦人」坐姿
「老婦人」坐姿是指窩在沙發或凳子上。這會導致腰椎前凸減少,椎間盤壓力增加,長時間維持這個姿勢會導致腰椎間盤退變加重。
4、睡姿不良
平躺時,如果頸腰部無支撐,會導致腰背部肌肉緊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睡沙發或軟床後會覺得腰部很難受的原因。
5、單手提重物
手提重物會使身體整體傾斜,椎間盤的受力方向不均勻,肌肉緊張度也不一樣,單手用力,重量分配不均會使脊柱兩側受力不均,對椎間盤的危害很大。
6、跑步姿勢不良
跑步是很多人喜歡的運動方式,但不正常的跑步姿勢,尤其是弓背向前傾的姿勢會導致椎間盤受力明顯增加,再加上跑步顛簸的脈沖式壓力,會對椎間盤的風險較大。
7、需要扭腰的運動
一些需要扭腰的動作,比如高爾夫球揮桿、乒乓球拉弧圈球或者做操時的扭腰動作都需要腰部發力帶動手臂,這樣常態性的扭腰運動對椎間盤長期造成扭轉和擠壓,是椎間盤突出的高危動作。
8、穿高跟鞋
鞋底具有地基功能,直接影響人體重心。穿高跟鞋會使人體的重心過度前移,必然造成骨盆前傾,脊柱彎曲增大,腰椎受力變得集中,長期如此很容易造成椎間盤損傷。
9、慢性咳嗽、便秘
長期慢性咳嗽和便秘會導致腹壓增加,也會使得椎間盤受力增加,這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明確危險因素。咳嗽時腰部也會用力,對於腰間盤突出的患者,劇烈咳嗽會牽扯腰部疼痛。
10、彎腰搬重物
直接彎腰搬東西,會導致腰椎間盤突然受力增加,很容易使腰椎間盤通過薄弱區域突出,很多腰痛患者就是在彎腰搬重物後症狀加重的。
7. 有輕微腦癱該怎麼康復訓練
輕微的腦癱多考慮為這種腦細胞和神經的一種損傷而引起的表現,這種情況要診斷明確,以後要進行這種康復理療的治療方式。建議到專業的醫院來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在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8. 如何鍛煉孩子腰部的力量
一、可以讓寶寶仰卧,父母握住寶寶的兩只手腕,慢慢把寶寶從仰卧位拉起成坐位,然後再輕輕把寶寶放下恢復成仰卧位,如此來回反復做坐起和躺下的游戲,就可使寶寶的頸背肌和腹肌得到鍛煉。如果寶寶的手已經有很好的握力,父母也可把大拇指放在寶寶的手心裡,讓寶寶緊握進行上述坐起和躺下的游戲。用這種方法訓練時,要注意寶寶的握力是不是足以完成整個游戲。如果寶寶手部的握力不夠,就需要父母中的一人在寶寶身後進行必要的保護,以免寶寶半途鬆手而發生意外。 二、為寶寶准備一個沙灘球或者瑜伽球,讓寶寶趴在上面,家長扶住寶寶的胯部,前後的移動寶寶的身體,鍛煉背部力量的拉伸;反之,寶寶躺在瑜伽球上,鍛煉孩子腹部力量的拉伸。 三、 讓寶寶躺在一個毯子上,然後幫助他從仰卧或俯卧的姿勢翻到一側。拉起毯子的一側,向上抬起,幫助寶寶從仰卧變成側卧,也可以拉起毯子,輕輕的前後晃動寶寶,讓他鍛煉如何擺動身體,鍛煉腰腹部力量。 四、寶寶平躺,家長把著孩子一側的腿向身體的另一側轉動,給孩子一個轉身的力量感受,鍛煉孩子的腰部和腿部的力量。
9. 腦性癱瘓患兒該怎樣進行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
腦癱患兒的日常生活活動自理,是作業療法的最終目的上述促進運動發育和上肢功能感覺知覺和認知功能改善的訓練,必須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結合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實際上從家長撫育小兒即已開始,如抱的方法,協助進食,衣服的穿脫等都可以是重要的訓練內容因此,指導家長對腦性癱瘓患兒進行家庭教育,也是作業療法的重要內容
1.正確的卧位姿勢
(1)痙攣型:以側卧位為主,側卧位不僅有利於阻斷原始反射,有利於痙攣狀況的改善,還有利於患兒姿勢和動作的對稱側卧位時,在針對存在非對稱的痙攣型患兒,應使患兒雙上肢在身體前方,雙下肢屈曲,還可以在患兒背部加放枕頭穩定姿勢,也可考慮給患兒使用「耳枕」以穩定頭部仰卧位的姿勢使用較少,因為仰卧位時極易出現角弓反張現象仰卧時可以用毛巾被等物品墊在肩下面,以使患兒肩部前傾和內旋,這樣可以使患兒四肢的肌緊張得到緩解;也可用一個大圍巾或寬布條,將患兒雙肩往前拉,扣在胸前;還可以用一個特製的布套將患兒雙手固定在胸前對角弓反張表現異常強烈的患兒,上述仰卧位的措施效果不明顯時,最好的辦法是,讓患兒睡在吊床上寬松的床面中間凹陷的形狀,使患兒過度伸展的軀干變成屈曲;同時懸吊床也能控制患兒頭部背屈或向側面旋轉的傾向,促使患兒將頭部保持在中線位置如果在床的上方懸掛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將更有利於吸引患兒的頭部保持在中線位置,並刺激他將手放到胸前中線位置
在俯卧位時,不要墊枕頭,讓患兒的臉直接貼在床上,頭轉向一側,雙上肢屈曲外展採取這個姿勢時,要經常觀察患兒的呼吸是否通暢此姿勢有利於患兒抬頭功能的發育,也有利於身體各部分的姿勢對稱(圖6-5-21)
圖6-5-21痙攣型患兒的正確卧姿及「耳枕」
(2)弛緩型:弛緩型患兒肌張力過於低下,缺乏抗重力和姿勢維持能力因此,最好採用仰卧位睡姿,還可在患兒肩部髖部加放枕頭給予支撐
(3)偏癱型:偏癱型患兒也可採取側卧位,但是注意盡可能採用健側卧位,避免長時間壓迫患側,在上方的患肢可自然屈曲,並在下面放一個枕頭,有利於患肢血液循環和防止患兒肩關節過度內收
2.腦癱患兒正確的抱法(1)抱起的方法:目的是容易抱起並預防異常體位方法為將他轉向一側並扶著他的頭,彎腿,抱起他靠近你的身體,放下時要採用同樣的方式(圖6-5-22)
圖6-5-22腦性癱瘓患兒正確的抱起方法
(2)抱著:用可以糾正異常體位的方式抱患兒方法為將患兒雙上肢置於前方,盡量抱得直一些,頭豎直以便眼看四周,所有類型都可以這樣(如圖6-5-23)抱著
圖6-5-23腦性癱瘓患兒正確的抱法
(3)痙攣型患兒的抱法:躺著時經常呈現雙臂屈曲兩腿處於伸直狀態的患兒,抱的方法應是:讓患兒雙臂伸直,髖部和膝蓋彎曲,將他轉向一側並扶著他的頭,抱起靠近家長的身體,使患兒的雙臂圍著家長的頸部或伸向背部,把孩子的雙腿分開放在自己的腰部兩側(圖6-5-24)
圖6-5-24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正確的抱法
長期處於僵直狀態的患兒,抱的方式應是:先把孩子蜷曲起來,也就是把患兒雙腿先分開,再彎起來;雙手分開,頭略微下垂(也可以讓孩子把頭枕在家長肩上)這樣的姿勢還有利於家長與患兒的感情交流(圖6-5-25)
圖6-5-25長期僵直患兒正確的抱法
雙下肢交叉的痙攣型兒童亦可用圖6-5-26所示的方法抱著圖6-5-26a的抱法,可使患兒背部肌肉得到充分伸展;圖6-5-26c方法,可使痙攣型兒童身體得以伸展
圖6-5-26雙下肢交叉的痙攣型患兒正確的抱法
(4)手足徐動型患兒的抱法:此類型患兒抱法與痙攣型腦癱患兒有很大不同主要區別在於:將患兒抱起前,讓患兒的雙手不再是分開而是合在一起,雙腿靠攏,關節屈曲,並盡量貼近胸部做好這一姿勢後,家長才把患兒抱在胸前,也可以抱在身體的某一側(圖6-5-27)
圖6-5-27手足徐動型患兒正確的抱法
(5)弛緩型患兒的抱法:此型患兒身體軟弱無力,頭頸部無自控能力,所以抱他時除了幫助他把雙腿蜷起,頭微微下垂外,最重要的是給他一個很好的依靠亦可先用徐動型腦癱患兒的抱法,家長也可以把手從患兒腋下穿過,手掌托住他的臀部(圖6-5-28)
圖6-5-28弛緩型患兒正確的抱法
這種抱法不僅使患兒雙手活動范圍增大,同時還可以誘導患兒伸手取物的意識,達到便於患兒雙手自主活動的目的,此外軀乾的控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如果將兒童背在家長背上,患兒頭部需要更強有力的支撐;如果患兒的頭部難以直立,可將患兒背在側方(圖6-5-29)
圖6-5-29弛緩型患兒側方抱法
按上述方法進行抱起和抱的動作,對患兒今後的發育和體位姿勢糾正大有益處,應該教給家長並要求家長按照所教方法堅持做
3.攝食訓練小兒的攝食訓練應分階段進行
(1)餵食訓練
第一,應選擇適當的姿勢,餵食訓練時控制患兒的姿勢十分重要首先,讓患兒坐穩,肩及手臂略向前,並控制其下頜和嘴唇關鍵點是:讓患兒的頭肩手臂略向前傾,髖膝關節屈曲臨床上需要根據患兒的類型和具體情況選擇姿勢
1)痙攣型:痙攣型患兒姿勢選擇的要點是,讓患兒的頭肩略向前傾,雙手放在身體前方,髖關節屈曲大於90°並外展騎跨在治療師大腿上,膝關節屈曲這樣可以有效緩解患兒頭後仰,雙上肢屈曲攣縮,雙下肢伸展交叉的僵直狀態(圖6-5-30)
圖6-5-30痙攣型患兒的餵食方法
2)手足徐動型:手足徐動型患兒姿勢選擇的要點是,保持患兒頭雙肩軀乾的穩定,雙下肢髖膝關節屈曲並內收靠攏(圖6-5-31)
圖6-5-31手足徐動型患兒的餵食方法
3)弛緩型:弛緩型的患兒姿勢選擇的要點是,支撐患兒頭部和軀干,使其保持直立狀態,雙下肢自然屈曲(圖6-5-32)
圖6-5-32弛緩型患兒的餵食方法
第二,是嘴部控制方法的訓練,對患兒嘴及其附近區域加以適當控制,可以改善患兒的吸吮吞咽反射,有利於患兒順利進食其方法是,利用大拇指壓患兒耳前下頜關節,食指壓在下嘴唇與下頦之間,中指放在下頦後面這樣給予嘴部穩定持續的壓力
第三,應進行餵食訓練的實際操作,在選擇好餵食姿勢和掌握了嘴部控製法後,就可以餵食了餵食時要用平淺的勺子,這樣可以用勺子底部壓患兒舌尖,以便將食物放入嘴中取出勺子時,利用嘴部控製法,幫助患兒將嘴閉起,以促進吞咽
(2)獨自進食訓練
第一步,進行進食前的准備工作根據不同的年齡身高選擇大小適合的桌椅,使患兒坐上去之後,可伸直軀干,髖膝踝關節屈曲90°,雙腳平放在地上根據不同患兒手的抓握情況,選擇適當的勺子對於手粗大抓握能力較差的患兒,可選用較長較粗把柄的勺子;對於前臂主動運動受限的患兒,可選用旋轉方向的勺或把柄彎曲的勺子;對於手抓握十分困難能力極低的患兒,可選用萬能袖帶根據不同患兒雙手的配合能力及控制能力,選擇適合的盤子和碗對於偏癱型患兒,可選用帶吸盤或防滑墊的盤子和碗,或將盤子和碗固定在桌子上,可協助患兒進食;對於手足徐動型患兒,可選用較大較深的碗及邊緣有擋板的盤子,即有助於舀食物,也可防止食物的遺撒
第二步,應進行輔助進食的訓練開始進食時患兒往往需要他人的部分輔助,治療師可站在患兒身體一側,用一隻手幫助控制肩部,另一隻手協助患兒前臂旋轉,將食物送入口中
第三步,獨自進食訓練的實施開始用勺子獨自進食時,最好選用糊狀半流食狀態的食物,以後再訓練喝湯,最後是吃固體食物的訓練患兒在剛剛學會獨自進食時,很可能漏灑很多,隨著進食能力的提高,漏灑漸漸減少此時,治療師切不可心急,也不能讓家長包辦代替,否則患兒便失去了練習的機會
4.更衣訓練腦性癱瘓患兒要學習更衣,必須配合坐立手部動作等訓練的進步,才能逐漸進行,而且需要患兒的理解和配合更衣訓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1)認識階段:更衣訓練時要選擇吸汗不易起皺且富有彈性的衣服顏色盡量單一,樣式簡單明了,這樣衣服的領袖扣都十分清楚,便於患兒辨認上衣的領口要寬大,盡量用拉鏈或尼龍搭扣代替扣子;褲子也要寬大,並採用松緊帶式治療師要教會患兒區別衣服的上下前後里外領口袖子等各部位
(2)模仿穿衣階段:這個階段,治療師可先讓患兒用繩圈練習穿脫的動作,反復練習直到熟練(圖6-5-33)
圖6-5-33模仿穿衣訓練
(3)實際更衣練習階段:患兒熟練掌握了穿脫動作後,可使用日常衣服進行實用性練習更衣訓練的體位可選擇仰卧位倚靠物體穩定坐位獨立坐位立位等進行訓練的基本原則是根據患兒的能力選擇姿勢和方法
1)仰卧位穿脫褲子:脫褲子時,治療師指導患兒取仰卧位,雙手抓住褲腰兩端,再將雙下肢屈曲,雙足平放在床面上同時用力下蹬,將臀部抬起,此時雙手將褲子脫至臀部以下,然後治療師再指導患兒翻至側卧位,下肢進一步屈曲,將其中一個褲管脫下,再翻至另一側,脫下另一褲管穿褲子時,治療師指導患兒先取側卧位,雙下肢充分屈曲,用一隻手抓住褲子一端的褲腰,將同側下肢伸進褲管,再指導患兒翻至另一側,將另一下肢伸進褲管,然後翻成仰卧位,雙下肢屈曲,雙足用力下蹬將臀部抬起後,雙手抓住褲腰兩端同時向上拉至腰部穿好對於不能雙足同時下蹬抬起臀部的患兒,治療師可指導患兒用左右翻轉身體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穿脫動作(圖6-5-34)
圖6-5-34仰卧位穿脫褲子的方法
2)倚靠物體穩定坐位穿脫套頭衫:脫套頭衫時,首先要讓患兒依靠物體坐穩,治療師指導患兒用雙手抓住套頭衫領子的兩端,令患兒頭部軀干盡可能前屈,同時雙手先向上拉動衣衫,繼而雙手同時向下將衣衫拉過頭部,然後將左右上肢脫出穿套頭衫時,治療師應指導患兒略微前傾頭部和軀干,先將衣領套好,然後將左右上肢伸進左右袖子穿好
3)獨自坐位穿脫開衫:脫開衫時,治療師讓患兒取椅坐位,並協助患兒將扣子解開,指導患兒雙上肢交叉,用一隻手抓住對側上衣的衣袖,向下拉,同時對側上肢向上向後從衣袖中抽出,再指導患兒用同樣的方法脫去另一袖子穿開衫時,讓患兒仍取椅坐位,治療師指導患兒用雙手抓住衣服領子的兩端,雙上肢肩關節前屈90°,肘關節伸展雙手用力向後,將衣服披在身上,然後再指導患兒用左手拉住衣服右側前襟,將右上肢穿進袖子,再用右手拉住衣服左側前襟,將左上肢穿進袖子對於偏癱型的患兒,治療師應指導患兒脫衣服時,先脫健側,再脫患側方法是,治療師協助患兒將扣子解開,用健手將健側衣服拉至肩下,再將健側上肢從袖子中抽出然後用健手將患側衣袖脫下穿衣服時,治療師應指導患兒先穿患側,再穿健側方法是,指導患兒先將衣袖套到患肢上,然後向上拉動衣袖至患肩以上,再用健手從頸後繞過抓住衣領,拉至對側的健肩,最後將健肢穿好對於偏癱型患兒或手部精細動作較差,協調性不佳的患兒,治療師應考慮用按扣尼龍搭扣代替普通紐扣,也可考慮使用系扣自助具,以方便患兒穿脫,使他最大限度地達到生活自理
4)立位穿脫褲子:治療師讓患兒扶物站穩後,指導他用一隻手抓住褲腰的一端,將這側下肢伸進褲管,再用這只手扶物,用另一隻手抓住褲腰另一端,將另一下肢伸進褲管,然後左右手交替將褲子拉至腰部穿好(圖6-5-35)
圖6-5-35立位穿脫褲子的方法
5.如廁動作訓練
(1)小便的訓練
1)環境的選擇:環境布置要簡單,盡量不使患兒分心,周圍要安靜,但可以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
2)便器的選擇:最安全的便器是後面有靠背,前面有扶手,高度以患兒坐上去雙足可平放在地板上為宜(圖6-5-36)
圖6-5-36各種形式的便器
3)小便訓練的實施:訓練的時間可根據患兒飲水量來進行調節,一般1~2小時讓患兒解小便一次,盡量定時,同一患兒盡量使用同一個便器,排便時配合「噓噓」的聲音,有利於促進排尿,有助於培養排尿習慣另外應指導患兒有便意時主動示意他人
(2)大便的訓練
1)環境的選擇:除與小便訓練相同外,衛生紙應放在患兒伸手容易取到的地方
2)便器的選擇:與小便訓練相同
3)大便訓練的實施:訓練最好定時在進食後半小時進行,讓患兒雙下肢外展蹲坐在便器上,配合「嗯嗯」用力的聲音促進排便對於年齡較小的患兒,治療師可指導母親,由母親抱著患兒採取蹲坐式以利於患兒解出大便(圖6-5-37)
圖6-5-37排便訓練
6.沐浴訓練患兒的年齡不同,障礙情況不同,洗澡時所採取的體位也不盡相同
必須選擇一個舒適穩定安全的體位,才能順利完成患兒的沐浴動作
(1)輔助患兒洗澡的訓練:對於年齡較小不能維持坐位手功能極度低下的患兒,沐浴過程需要他人輔助
1)痙攣型:痙攣型患兒在洗澡時應採取俯卧位,這樣可抑制伸肌高度緊張,易化屈肌,有效抑制異常反射的出現對於這類患兒最好選擇盆浴,水溫要適度,避免淋浴和水溫不適給患兒帶來的不良刺激(圖6-5-38)
圖6-5-38痙攣型患兒的沐浴方法
2)弛緩型:弛緩型患兒在洗澡時應採取半坐位,可選擇使用「沐浴床」進行訓練,這樣可給予其頭部頸部軀干足夠的支撐,有助於沐浴動作的完成將「沐浴床」安裝在配套使用的長圓形浴盆上,讓患兒坐上後,以浴盆中的水浸泡到患兒胸部為宜(圖6-5-39)
圖6-5-39弛緩型患兒的沐浴方法
3)手足徐動型:手足徐動型的患兒在洗澡時應盡可能採取坐位,並採取軀干加固定帶的方法,這樣有利於沐浴動作的順利完成(圖6-5-40)
圖6-5-40手足徐動型患兒的沐浴方法
(2)獨自沐浴的訓練:對於平衡能力和手功能尚可的患兒,可練習患兒自己洗浴從安全和提供方便的角度考慮,可在浴盆周圍安裝扶手等安全性特殊裝置(圖6-5-41)
圖6-5-41患兒獨自沐浴方法
7.書寫動作腦性癱瘓患兒學習時,可以考慮使用一些輔助器具,或者對學慣用具進行改制,便於患兒使用比如:為便於抓握,可選擇筆桿相對粗大的鉛筆,或者在筆桿上加套膠皮套;為避免移動可設法固定紙張或筆記本訓練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改善患兒的認知識別功能書寫練習可從畫縱線橫線方塊四邊形著手,然後再根據其具體情況,練習寫大字,再寫小字,並注意書寫速度最好利用配合圖片的實物教學對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上肢功能明顯障礙的患兒,選用電腦作為交際手段時,需要進行電腦的使用和操作練習手指變形無力者,可以將棒固定在頭上足趾間等利用代償功能叩擊鍵盤
各型腦性癱瘓患兒一些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方法歸納,如圖6-5-426-5-436-5-446-5-45等
圖6-5-42痙攣型四肢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
圖6-5-43痙攣型偏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
圖6-5-44痙攣型雙肢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
圖6-5-45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