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簡答研究記憶有哪些方法

簡答研究記憶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2 03:22:12

Ⅰ 記憶力訓練有哪些方法

記憶力是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yì lì),(英文解釋:the faculty of memory; the ability to memorize)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
(一)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可分為下列三種信息處理方式:
1.解碼:獲得信息並加以處理和組合。
2.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信息做永久紀錄。
3.檢索:將被儲存的信息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記憶就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或物質系統變化的痕跡的即時狀態。事實上,最早的記憶是大自然的記憶。但人們習慣於大腦的記憶。可以認為,大腦記憶是大自然記憶中的特殊部分,故記憶可分為廣義記憶和狹義記憶二大類。廣義記憶泛指大自然的記憶和生命體力活動的記憶,狹義記憶單指大腦的記憶。根據人類的約定俗成,狹義記憶簡稱為記憶。
記憶作為一種基本的心理過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動密切聯系著的。在知覺中,人的過去經驗有重要的作用,沒有記憶的參與,人就不能分辨和確認周圍的事物。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由記憶提供的知識經驗,起著重大作用。認知心理學家把記憶的研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也在這里。
(二)記憶,按方式可分為概念記憶和行為記憶。
概念記憶
所謂的概念記憶,就是對某一事物的回憶。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象的體重很重等。這些只是概念上的回憶。
行為記憶
所謂的行為記憶 ,就是對某一行為、動作、做法或技能等的回憶。這種記憶極少會忘記,因為都涉及具體行動的。如,踩單車、游泳、寫字或打球等。關於這些的記憶,或許很久不用的話會生疏,但極少會遺忘。
對記憶最基本的、也是被廣泛接受的分類,是根據記憶持續的時間將其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短期記憶
短期記憶模型在過去25年裡面為"工作記憶"所取代,有三個系統組成:空間視覺形成的短期視覺印象。聲音迴路儲存聲音信息,這可以通過內在不斷重復長時間存在。中央執行系統管理這兩個系統並且將信息與長期記憶的內容建立聯系。
長期記憶
記憶的內容不但是按主題,而且按時間被組織管理。一個新的經驗,一種通過訓練得到的運動模式,首先去到 工作記憶作短期記錄,在此信息可以被快速讀取,但容量有限。出於經濟原因考慮,這些信息必須作一定清理。重要的或者通過"關聯"作用被聯想在一起的信息會被輸送到中長期記憶。不重要的信息會被刪除。
記憶內容越是被頻繁讀取,或是一種運動被頻繁重復進行,反饋就越是精細,內容所得的評價會提高,或是運動被優化。後面一點的意思是,不重要的信息會被刪除,或是另存到其他位置。記憶的深度一方面和該內容與其他內容的連接數目,另一方面與情感對之的評價有關。
1、"吃",是的,吃也可以提高記憶力,這也是科學家們建議的,吃一些富含磷脂的食物可以補充大腦記憶所需,比如魚頭,核桃、花生等植物的籽或核,還有蜂花粉、蜂皇漿等保健品也有一些奇特功效。
2、"練",好的記憶力都是練出來的,包括世界級的記憶大師們也都是靠後天訓練培養出來的超級記憶力,一般的,比較有效地訓練方法有三個:
(1)速讀法(又叫全腦速讀記憶):速讀法是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訓練的,實際上,兩者是同時進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別以為閱讀速度快了記憶就差了,因為這里靠的不是左腦意識的邏輯記憶,而是右腦潛意識的圖像記憶,後者比前者強100萬倍。
(2)圖像法(又叫聯結記憶術):圖像法也是運用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發揮右腦想像力來聯結不同圖像之間的關系,從而變成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來實現超大容量的記憶;
(3)導圖法(又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

Ⅱ 有哪些記憶的方法

實用記憶十八法
記憶,是學習的童要環節,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記憶,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加速知識積累。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加速知識積累,就要學會科學地記憶。

1、交替記憶法。

又叫分布記憶法式重視頭尾記憶法。這是把不同性質的識記材料按時間分配、交替進行記憶的方法。長時間單純識記一門學科知識的效果不好,因為具有相同性質的材料對腦神經的刺激過於單調,時間一長,大腦的相應區域負擔過重,容易疲勞,將會由興奮狀態轉為保護性抑制狀態,表現為頭暈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這就不利於記憶。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記憶過程中,先記住的事物對後記憶的事物有抑製作用,叫後遺抑制(我們用 表示);後記住的事物對先記住的事物也有抑製作用,叫倒攝抑制(我們用 表示);那麼,記憶的序列則為:

A B C D E F

可見開頭A和結尾F只受單向抑制,中間部分B、C、D、E則受雙向抑制,越是中間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強烈。為了降低這種抑制,可以採用間隔法。也就是說把記憶的序列打斷,插上非記憶的活動,這樣開頭和結尾增多,中間部分減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對某一長篇材料,一天要讀六十八遍方可背誦;可是每天讀幾段,三天內讀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誦長課文、階段復習,與其集中時間打突擊,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點,效果還好些。也就是說,把不同學科的學習交替進行,避免過多地接受單一刺激,可提高記憶功效。

課間操,就是把上午一個記憶序列打斷,變成兩個記憶序列。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間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復下午與晚間學習的精力。

怎樣利用記憶的這一特點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開頭和結尾去記,若是講話,應該把要緊事先講給大家,結尾時候再強調一下。

(2)記憶大篇幅的材料,可採取分段記憶法,這樣每段都是有開頭和結尾,就人為地製造了增進記憶條件。

(3)一次記憶若干名詞或大題可改變其次序,每記一次就換一個開頭和結尾,平均分配復習的力量。

(4)合理地組織識記材料,盡量使前後相鄰的學習內容截然不同,防止抑製作用的發生。例如,剛學完歷史,不要去學語文,以減少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

(5)合理安排時間。早晨起來,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晚上學習過後就睡覺,不受倒攝抑制的影響,這兩個「黃金時間」不能錯過,可以利用它記那些難度較大的材料。再有,在長時間學習中,中間要休息休息,時間最好是10—15分鍾,這樣,又增加了開頭和結尾的次數。

總之,充分利用開頭和結尾會使你在同樣的時間內,用同樣的精力取得顯著的記憶效果。

有人曾介紹豐子愷先生的「二十二遍讀書法」。這二十二遍不是一氣完成,而是分四天進行的。第一天讀十遍,第二、三天各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這就是分布識記法。這種方法比較省力,也比較科學。心理學家沙爾達科夫,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分別讓兩組學生識記同一詩篇,一組採用集中識記的方法(即集中在一個時間內,將識記的材料反復學習,直到記熟為止),另一組採用分布識記的方法(在三天內,每天只讀一遍,最後記熟)。測試的結果發現,分布識記比集中識記的方法好。在分布識記時,人的大腦神經細胞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息;反之,老是重復同一材料,單調刺激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分布識記也就是分散記憶。所謂分散也有一個限度,不能認為越分散越好。過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記憶。同時還要掌握好間隔時間。間隔時間太長容易造成遺忘,間隔時間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擾。

2、自測記憶法。

這是通過自己測驗自己來增強記憶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確切了解自己的「底數。」通過經常性的自測,我們就能知道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學好,沒記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誤差,也就能馬上核實校正,避免一誤再誤。其次,它可以培養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在考試中,考題往往變換了角度,與原來學習時大不一樣;在工作中,也常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棘手的問題。如果經常運用自測記憶法,對所學知識從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臨陣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問題,由於平時訓練有素,也會得到很好的處理。

具體來說,自測記憶方法如下幾種:

(1)定期測驗。從時間上可分為當日測、周日測兩種。①當日測:晚上睡覺前,應該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擇其要點復述一下或默想一遍。②周日測:星期天休息,可將一周來所學課程的內容變換角度提出問題,寫在一張紙上測驗自己,發現存在疑難或模糊之處,馬上解決,決不拖欠。從課程內容上可分為單元測、全書測兩種。①單元測:一個單元學完後,可問問自己這個單元學了些什麼,有哪些主要內容,取得了什麼收獲。②全書測:一本書學完後,可翻開目錄,逐章回憶內容,並可挑選那些重要內容進行自測。

(2)默寫自測。默寫出文字元號比只看不寫的記憶效果顯著。這是因為默寫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思維積極活躍,必然使記憶的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

(3)設問自答。「假若我是老師,我希望學生掌握哪些問題呢?」如果經常對自己這樣提出問題,從多種角度設問自答,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設問自答能使人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而這些都是增進記憶的有利因素。

3、系統記憶法

系統記憶法,就是按照科學知識的系統性,把知識順理成章,編織成網,這樣記住的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們一手抓不了幾粒,如果用一根線把珠子穿起來,提出線頭就可以帶起一大串。記憶也是這樣,分散的、片斷的知識記得不多,也不能長久保持。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了,就會在腦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跡。例如:記憶圓形、扇形、弓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這樣記憶:首先抓住這三種形狀的關系:扇形是圓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後再把幾種圖形面積的公式串起來。

這樣記憶起來,就不困難了。

把知識系統化,往往還可以採用列表比較的方法。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這個倉庫里不能雜亂無章,應該把各種知識分門別類地放在應放的位置上,這樣記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比較和歸納的能力。往往是一張表整理出來了,知識在腦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專門去背,也能記得很牢。

4、爭論記憶法。

這是通過與別人對識記材料進行爭論探討以強化記憶的方法。

在進行爭論的時候,爭論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一方面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意見,同時分析其中的正誤;一方面積極思維,評論對方的見解,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情況下,信息輸入大腦容易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爭論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記憶的准確性。通過爭論,錯誤的暴露出來,得以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記憶。而記憶正確的知識也得到了檢驗和應用,並得到鞏固和強化。

爭論還可以使爭論雙方開闊視野,拓寬思路,互相受到啟發。在爭論中,由於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是聽到一個新觀點,還是發現一個新論據;無論是自己被駁得體無完膚,還是被對方佩服得五體投地,都是一種強刺激,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運用爭論記憶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動機要正確。進行爭論的目的是辨明知識的准確性,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不是為了斗高低、出風頭,更不能逞強好勝,中傷對方。

(2)態度要端正。進行爭論要保持善意的、平等的態度,不應鑽進牛角尖。既要允許對方有錯誤見解,也要承認自己的不當之處。對別人的謬誤要善意指正,對自己的錯處要勇於改過,決不能固執己見。

(3)方法要對頭。爭論中切忌跑題,如果離題太遠,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爭論中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能人雲亦雲,不懂裝懂。

5、理解記憶法

心理學認為,理解是通過利用現有的知識在事物與事物之間建立起一種邏輯聯系。在閱讀比較容易的文章時,理解僅表現為感知,也就是說一下子想到從前所掌握的知識,或者馬上能夠從現有的知識里抓住所需要的東西並把它同新的印象結合在一起。但是,在閱讀學習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識時,就要利用知識建立新的邏輯聯系。理解記憶是以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為前提的。這種理解,並非指一般的弄懂了,而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學習的內容,特別是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及它與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

理解記憶法,理解是關鍵,是記憶的基礎。要理解,就應對記憶的內容進行分析、判斷。掌握它們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層次關系,抓住表現內容實質的關鍵處(或重點詞語,重點句、段,重點步驟等)。這樣,也就在理解中識記了。

6、嘗試回憶法

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獨立地再現出來的過程叫回憶。嘗試回憶法就是在背記過程中,不斷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採用自己復述、自己默寫等方式。例如,在記憶外語單詞時,可以背著默寫,也可以看著英文默寫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讀英文。背誦課文時,可以不斷地嘗試著自己背。背得不對時,再看,再記。對學習過的識記的知識,及時進行嘗試回憶,效果好。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①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記憶情況。每次嘗試回憶後,就會知道自己記住了什麼,還有什麼沒記住。在進一步閱讀時便可有重點、有選擇地記憶。②可以激發人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嘗試回憶,目的是逐字逐句地再現讀物,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讀,把目標對准那些尚未記住的材料。

有些學生在記憶的時候,總是悶著頭一遍又一遍地讀。這種枯燥無味地重復誦讀,往往不能使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這樣,就必然會降低記憶效果。嘗試回憶,雖然比照本宣科費力氣,特別是在回想不起來的時候,就要開動腦筋。因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一直處於興奮狀態,也就容易記住所讀的材料。

反復看過要記的材料後,試著不看材料。背誦一遍(或回憶一遍),若遇到困難再看書,這種利用反饋效應嘗試背誦的記憶方法稱為嘗試背誦記憶法。

例如,在熟記英語單詞後,可以看著英文默寫中文,也可以看著中文默寫英文,然後對照一下答案,把不對的更正後,再記一下。又如,背誦課文,可以在熟記之後,嘗試回憶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時,再看,再記。又如,在識記一個比較復雜的數學定理證明時,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後,也可以嘗試用筆演背一遍,證不下去時,再看書,再記。

實驗表明,讓記憶者了解自己的記憶效果,即給予信息的反饋,往往能夠提高記憶效果。下面這個心理學實驗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把被試者分成甲、乙兩組。主試者讓甲組學生對一篇課文連續看4遍;讓乙組的學生對同一篇課文看一遍,嘗試背誦一遍,又看一遍,又嘗試背誦一遍。結果,一小時後,甲組只記得52.5%;乙組記得75.5%;一天後,甲組只記得30%,乙組記得72.5%;十天後,甲組僅記得25%,乙組仍記得57.5%。

每次嘗試背誦就是給予一次記憶信息的反饋。為什麼利用反饋效應的嘗試記憶法能夠提高記憶效果呢?這是因為反饋提高了記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篇材料識記幾遍以後,總是有的部分已經記住了,有的部分還沒有記住,或者記錯了。反饋信息就可以告訴你哪些部分已經記住了,哪些部分還需要加工,幫助你了解自己記憶的進度,記憶的難點,然後,你就可以針對難記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來。其次,反饋可以增強對記憶的自信心,從而給識記增添力量。如果對一篇較難的材料,或者較長的材料誦讀幾遍以後,就發現已經記住了其中的大部分,這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悅心情,充滿信心地去完成餘下的記憶任務。當然,也可以在你識記幾遍後,發現自己還沒有記住,心中不免煩躁起來,這時你應該懂得:「煩躁情緒將干擾記憶,影響記憶效果。」最好的辦法是控制情緒,使自己心平氣和,相信自己的記憶能力,或者這樣想:「這篇材料難,是應該多記幾遍才能記住。」再其次,反饋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勞,維持注意力的集中。悶著頭一遍一遍地讀,這種枯燥無味的重復誦讀容易產生疲勞,時間一長,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記憶的過程中,時時有關於記憶的信息反饋給你,無疑會消除一些疲勞,或者使疲勞延緩產生,同時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斷地集中在識記上。因此,嘗試背誦記憶法比那種單純反復地去念、去看、去寫的單純重復記憶方法好。

7、比較記憶法。

這是對相似而又不同的識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它們的異同以進行記憶的方法。

比較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較才有鑒別,不經過比較,我們就難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質,難以弄清事物的相互關系及異同。比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全面地識記材料。對同類材料進行比較式閱讀,會明顯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進行「立體」記憶的效果。

(2)准確地識記材料。記憶的准確性與最初識記有直接的關系。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有誤,那麼提取時必然不準。而比較是達到准確記憶的關鍵。

(3)深刻地識記材料。很多識記材料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難以辨別。在記憶某一材料時,如果找同類材料閱讀參考,稍加比較,各自的特點就突出了,印象也會隨之深刻。

比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對立比較法、對照比較法、順序比較法、類似比較法等。比較的基本原則有二:

第一,同中求異。即在識記材料共同點之外找出其不同點。比較時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現象的認識上,應著眼於它們本質屬性的比較,抓住細微的特徵進行記憶。

第二,異中求同,即在識記材料不同點外努力找出它們的相同或相似點。世界上的事物紛繁復雜,盡管表面現象千差萬別,但往往有本質上的相同或相似點。如果我們能找到它們,就會把它們記得更扎實。

怎麼樣才能讓記憶力好 快速提高記憶力的方法有哪些

記憶是從識記開始的,識記的效果如何,保持怎樣,主要表現在再認識和回憶上,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是記憶的基本過程。

要增強記憶力,首先要明確記憶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將注意集中於所識記的東西上,記憶的效果才能好;另外目的確立應長久,「長久記住」的任務能引起更為復雜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得更為持久的效果。

其次要理解記憶的內容。對記憶內容的理解,就是使它們彼此之間建立某種意義聯系,這是達到好的記憶力標准——快、准、牢的重要條件。

再次是將記憶的對象轉化為活動的對象,運用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從面較全面、深刻地認識和識記它們。這些都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也是大家熟知的。在此不作贅述,僅就記憶條件和記憶方法方面談談增強記憶的幾個要點。

(1)把記憶作為自己的一種需求

假如有人問你:「從進入宿舍樓到你的宿舍,你要走過多少級台階?」「從食堂到教室的路上有多少棵樹?」我想這雖是大家整日出入的地方,卻也是多數同學回答不出的問題,因為在生活當中誰也沒有這種需求、也沒有必要去了解「多少級台階」與「多少棵樹」。但假如在維修宿舍中搞綠化時,需要大家知道有「多少級台階」和有「多少棵樹」,那大家很容易就記住了。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假如某人向你推薦一篇文章,說它將對學習某種專業或課程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如果你也有同樣感覺的話,那麼就會輕而易舉地記憶文章的要點,並在今後的學習中得以應用:但如果你抱著無所謂或反感的態度,那麼盡管你看完了這篇文章,也會覺得味同嚼蠟,不知所雲。

「需要是最好的老師」,在記憶中需要也是記憶的最好教師。它能指導大腦各方有效地活動,達到記與憶的目的。

(2)要有「我能記住」的信心

大家看過《死亡的陷井》吧?那裡面的辛尼亞故意將吉爾的東西藏起來,或乾脆說謊,使吉爾一直處於丟三拉四中,盡管吉爾以前記性很好,但經過辛尼亞的多次暗示,終於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導致了兩個孩子的失蹤。然而當吉爾發現自己上了辛尼亞的當時,憤怒之極,「健忘」的枷鎖被砸碎了,她開始自信,並恢復了記憶,斷定孩子的失蹤與辛尼亞有關,使故事在此發生了轉機。這是暗示的一個典型事例。

所謂暗示,是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狀態產生迅速影響的過程。如果備考時面對書本發問,「這么多,我能記住嗎?」這種暗示將抑制腦細胞的活動,干擾記憶活動的正常進行,結果就真的記不住了。假如備考時你聽到別人這樣說,自己卻想,「我平時注意聽講,多數內容已經掌握,復習中我都能記住。」這種暗示將會消除抑制信息儲存或提取的因素,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悟出運用暗示促進記憶的訣竅了吧?

(3)尋找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記憶方法多種多樣,但沒有一種是絕對有效的,關鍵是選擇一種適合於自己的、得心應手的方法,符合自己的記憶規律。有人習慣早起記憶,有人習慣夜裡讀書;有人喜歡默讀;有人喜歡邊聽邊記,還有人喜歡互問互答……在學習中應盡早找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並發揮它的特長,這是增強記憶的一條捷徑。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記憶做了系統研究,首創了記憶的實驗研究。他得出了這樣一條遺忘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平衡的,在識記後最初遺忘得比較快,而以後逐漸緩慢。

雖然這條規律是通過識記無意義音節得出的,但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繪出自己的遺忘曲線,了解自己的記憶規律,以便按規律辦事,取得最佳效果。

下面向朋友們推薦某研究生利用遺忘曲線記外語單詞的方法:

先找100個生詞開始記憶,一旦記住馬上停止記憶,定時(幾小時至幾天)檢查忘掉多少單詞,這樣實驗幾次就能夠繪出自己的遺忘曲線了。然後根據遺忘曲線「先快後慢」的特點,在還未來得及忘掉時及時復習一次,起到強化記憶的效果。以後在每天學習新單詞時復習一遍記過的單詞,直至熟練為止。堅持此法學習一個月,就會熟練記憶2000個單詞。要提醒朋友的是:你們正值學習時代,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可能沒有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記單詞,所以,要量力而行,可以每天記30或50個,學外語的人都知道「不怕每天記的少,就怕不能堅持好」的道理,只要朋友們能堅持下去,成績一定是可觀的。

(4)保持情緒穩定,消除身心疲勞

朋友們曾有這樣的體驗吧。向微波盪漾的湖面投進一塊石頭,激起的波紋很快就消失;但向水平如鏡的湖面投入一塊石頭。激起的波紋卻久久不會消失,記憶也是這個道理。大腦皮層好似湖面,記憶內容便是投入其中的石頭,如果此時情緒穩定大腦皮層活動也是穩定的,很容易接受和記憶外界傳入的信息,形成清晰的記憶。所以記憶的關鍵是平心靜氣,精神放鬆。舉世矚目的瑜珈記憶法正是利用了這一規律。

要保持情緒穩定,就要消除身心疲勞。我們熟知這樣的現象,大運動量活動後想坐下來學習,幾乎是辦不到的,就是看平時有興趣的書,也會如讀天書,不知所雲;考試前連續開夜車的人,不管人怎樣努力也不會有好的效果,人們常說的「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就說出了這個道理。因為沒有真正學進去——「不快」,只學到一點兒毛皮——「光」,與其把自己搞得那麼緊張,不如索性休息,等頭腦清醒渾身清爽時學個痛快。因為疲勞的身心顯著降低了腦細胞的活力,從而影響記憶效果。

我們要想增強自己的記憶力,就要注意勞逸結合,在腦細胞保持良好狀態下學習。

Ⅳ 記憶研究的傳統方法都有哪些

記憶研究的傳統方法都有哪些?記憶研究的傳統方法主要有:(1)回憶法(再現法或復現法),是指當原來的識記材料不在面前時,要求被試者再現出原來識記材料的方法,包括系列回憶法、對偶回憶法和自由回憶法;(2)再認法,是檢查記憶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識記過的材料(亦稱舊材料)和未識記過的材料(亦稱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試者把兩種材料區分開來;(3)節省法(再學法),要求被試者學習一種材料,達到一定標准後,經過一段時間,再以同樣的程序重新學習這些學過的材料,達到初次學習的標准為止,再學習與初學習兩次學習所需要的練習次數之差,即代表初學習之後所保持的記憶;(4)重建法(重構法),要求被試復現刺激項目的次序或排列;(5)部分報告法,運用隨機原理,使報告分段進行,有效地控制報告時滯引起的誤差;(6)記憶廣度法,是研究記憶材料呈現一次後所能記憶最大量的方法;(7)分散注意法,在記憶的保持階段。為防止被試者利用刺激間隙進行重復練習,必須把他的注意從記憶的材料轉移開來。 查看原帖>>

Ⅳ 有什麼好的記憶方法呢

記憶方法是指記住或回想,讓過去的事物留在腦海里的方法。對學習過的事物在腦中保留一定時間再認和回憶和對記憶的信息提取的形式,有明確的目的或任務、憑借意志努力記憶某種材料的方法。

一、良好記憶需要良好的習慣

1、每天鍛煉。有氧鍛煉對身體的各部分,包括大腦都有好處。

2、吃好吃對。常吃菠菜、深色綠葉菜、三文魚、葡萄汁或葡萄酒、熱可可、全麥製品和糙米、杏仁和核桃、橄欖油、大蒜、藍莓果、雞蛋、牛奶或酸奶、核桃、黃豆和沙丁魚、海帶、南瓜、青椒、花菜、胡蘿卜、瘦豬肉這20種食品可提高記憶力。另外,每日多餐少食也可以通過降低血糖滴度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

3、減輕壓力。持續、突發性的壓力對大腦有損害。放鬆,練練氣功或者與人交談來排解壓力。

4、善於觀察。很多時候記不住不是因為記性差,是因為看的不仔細。頭天見到的新人,第二天再碰見就想不起來了,多半是因為沒有專門去記。訓練觀察力可以用一張自己不熟悉的畫面,看幾秒鍾後翻過去,嘗試敘述畫中的內容。每次做這個練習的時候都找一張自己沒見過的畫,多加訓練就可練就過目不忘。

5、保持活躍。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陸九淵曾說:「身體不運則病,精神不運則愚」。大腦就象肌肉,常鍛煉能促進大腦發育。學一種新語言、一種樂器,或者玩玩智力游戲都是保持大腦活躍的好辦法。

6、不斷重復。重復得越多,記得越牢。可以心裡默念,也可以寫下來,找各種方法重復需要記住的內容

7、通過專業的記憶訓練,掌握記憶的技巧和捷徑也是快速增強記憶力的訣竅。

8、記憶術

請記住:使材料意義化系統化是記憶術之秘訣之一。

使用記憶術的又一秘訣就是;要善於使記憶材料形象化,所謂形象化的就是通過想像和聯想將抽象的賦予人為的想像,使之具有生動鮮明奇特的形象,抽象事物也變得容易記憶了。

9、位置法

超腦力的高效學習之位置記憶法,又名空間法,顧名思義,就是把我們想要記住的東西放在我們日常所熟悉事物的位置上去記憶,比如身體、車上的空間、辦公室或傢具的抽屜……都可以,這樣就能方便我們去記憶日常所需的資料,如每日新學的英文單詞,數字標簽和較為簡短的文字資料。在使用的時候,將所需記憶的資料放在特定的位置,並加以動感、色彩、空間感覺、誇張、誇大、反邏輯的想像和強烈的感受,這樣就可以非常容易記住,並且記住就不會忘記。在使用位置法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抽取所需要的資料,無論是順背、倒背,還是抽背,都易如反掌。

10、5筆資料

在使用位置法記憶的時候,每輸入五筆資料,需要快速地重新復習一次,確定所有的東西都在指定的位置後,接著輸入新的資料。這樣就不至於記住了後面的資料,就忘了前面的內容。以此類推,再長的資料我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記憶在大腦當中。

Ⅵ 學前兒童記憶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1.記憶保持時間的延長
首先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依次出現;然後記憶的潛伏期延長,即長時記憶保持的時間延長;最後由「幼年健忘」到出現可保持終生的記憶。

2.記憶提取方式的發展
第一,兒童最初出現的記憶全部都是再認性質的記憶;

第二,整個學前期,再現都落後於再認;

第三,再現在兩歲左右出現,再認和再現的差距隨年齡增長而縮小;

第四,再認依賴感知;再現依賴表象。

3.記憶容量的增加
一是記憶廣度,人類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信息單位(組塊),兒童不是一開始就具有人類記憶廣度的;二是記憶范圍擴大,指記憶材料種類的增多,內容的豐富,信息加工能力增強;三是工作記憶能力增強。

4.記憶內容的變化
從記憶內容看,可分為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

①運動記憶(2周左右),兒童最早出現的是運動記憶;

②情緒記憶(6個月左右),新生兒已有明顯表現;

③形象記憶(6~12個月左右),依靠表象進行;

④語詞記憶(1歲左右),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逐漸發展。

5.記憶策略的形成
記憶策略的形成和記憶有意性的發展密切聯系,包括對記憶的計劃和使用記憶的方法。常見記憶策略有:反復背誦或自我復述;使記憶材料系統化;間接的意義識記。

二、教師對學前兒童記憶力發展規律的影響
教師對幼兒記憶力發展規律的掌握, 是培養幼兒記憶力的前提。幼兒的記憶具有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或成人所不同的特點。幼兒教師只有充分理解幼兒記憶的特點及發展規律, 才能提出適當的記憶力培養目標, 才能採取正確的培養策略。

幼兒記憶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量和質兩方面。首先, 在量的方面, 幼兒記憶的范圍、記憶的廣度擴大, 比幼兒前期能記憶更多的對象, 而且幼兒逐漸能將得到的知識、經驗進行系統化。幼兒記憶保持時間的長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例如, 3 歲兒童可以再認幾個月以前感知過的事物; 4 歲兒童再認保持時間為l 年; 4 歲以後再認保持時間可以再長些。在記憶的再現方面, 3歲兒童可以再現幾個星期以前的事; 4 歲兒童可以再現幾個月以前的事; 4 歲以後兒童隨著語言的發展再現保持時間更長更確定, 他們會很容易地再現多種形象。一般來說, 童年期有條理的記憶, 是從4一5 歲開始的。

幼兒記憶在質方面的發展, 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記憶態度的發展。記憶態度是指記憶活動的有意性和無意性。幼兒記憶的有意性較低。5、6 歲的幼兒, 記憶的有意性才有明顯的發展。二是記憶方法的發展。幼兒較多地運用機械識記, 但是這並不意味幼兒只有機械識記而無意義識記。許多事實說明, 4 歲後的幼兒在記憶過程中能夠對識記材料進行明顯的理解性改造。對難理解的、生疏的材料, 幼兒機械識記的成分多,而對於那些熟悉的, 容易理解的材料, 幼兒意義識記的成分多。三是記憶正確性的發展。幼兒記憶的正確性較差。例如, 幼兒記憶的完整性很差, 他們在回憶時常常出現脫節、遺漏和顛倒順序等現象。

Ⅶ 記憶知識有哪些方法

學習記憶方法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記憶數字嗎?

是為了記憶撲克牌嗎?

記憶數字和撲克牌,確實是記憶術的應用的一個方面。但是如果記憶術不能有效地記憶文章,不能完全說是失敗的,至少也是有缺陷的!記憶術並非沒有實用價值,只是我們對此了解的還太少。記憶術不是魔法,你不要指望利用它一下子就記住,你剛讀完的文章或書籍並且永遠不忘。記憶是需要過程的,總的來說記憶術並不容易掌握,它需要你不斷的練習,研究。

5、每一章節完成後利用腦圖把該章知識點串一下。

所有章節背完後,用腦圖把所有的章節串起來。最後可以不看書本,根據腦圖來復習回憶所背誦的知識點。畫思維導圖要用彩色區分每個分支、使用關鍵詞、用圖像,這樣減少文字後,一副思維導圖可以概括好幾百字的文章。很多時候,我們一看到大篇幅的文字,一看就頭疼,但是如果轉化為思維導圖,不僅整體架構清晰了,連心情也變好了。加之思維導圖文字少,又有圖形可以刺激記憶,很快就明白了整體架構,也就能有效的記憶所要背誦的內容。



作者:逍遙右腦

Ⅷ 世界上公認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有哪些

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就是早晨記憶法,所以就每天早晨的情況下去,記憶是比較好的

Ⅸ 記憶如何提高記憶力 有哪些可以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1.方法一:保持足夠的睡眠,缺乏睡眠會使得學習新概念和保留新信息變得困難;每晚睡眠充足,有助於為大腦充電,從而更容易學習新知識,整夜的睡眠可以改善情緒,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2.方法二:均衡的飲食,研究表明「均衡飲食」有助於改善記憶力,膽固醇、糖和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3.方法三:堅持運動,每天慢跑讓人精力健康,也可以保證大腦順利運行,每天鍛煉的人比沒有鍛煉的人具有更好的記憶力。

閱讀全文

與簡答研究記憶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豆腐腦不出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4
法蘭軟連接使用方法 瀏覽:450
尿不濕正確睡眠方法 瀏覽:641
平行四邊形abcd角度計算方法 瀏覽:90
win7系統屏幕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3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59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0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58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6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1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8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2
華為p9怎麼改變輸入方法 瀏覽:154
愛心沙發安裝方法 瀏覽:417
神奇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622
紅米3屏保時間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3
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 瀏覽:60
數字簽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瀏覽:640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瀏覽:695
明星怎麼由黑變白的方法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