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傳播學研究生論文的研究方法、調查方法和寫作方法
1、僅僅以723事件為題材很難構成一篇碩士論文;
2、想研究輿論先梳理一下有關輿論方面的理論,比如議程設置、沉默螺旋等一些基本理論,再結合自己觀察到的案例,看看有沒有什麼啟發;
3、提煉出自己假設論題,就可以設計論證程序了;
4、研究方法不止調查一種,再想想——我也替你再想想
……
B. 傳播學有什麼理論
1. 子彈理論:
早期大眾傳播學有「子彈論」,認為傳播如同打槍,傳播者一說話,接受者就會被語言的槍彈擊中,傳播效果就達到了。後來,這個理論受到了否定,傳播效果的產生被認為由傳播者與受眾在復雜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 傳播流:
「傳播流」研究強調人際產播在大眾傳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過程中的眾多制約因素環節,對否定早期「魔彈論」的傳播觀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學者是拉扎斯菲爾德,卡茲和羅傑斯等
3. 有限效果論
其主要觀點是:大眾傳播沒有力量直接改變受傳者對事物的態度,在人們作出某種決定之際,許多其他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個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的既有傾向受傳者對信息的需求和選擇性接觸機制,群體歸屬關系和群體規范,大眾傳播過程中的人際影響等等。
4. 議程設置功能
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
5. 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他比較不會表達出來,因為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復或孤立。這一理論假設人們總是在判斷什麼是公眾的觀點,而且他們經常通過媒體來判斷。理論同時假設我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被孤立的恐懼,而且我們知道什麼觀點可以導致我們被主流群體孤立。
6. 培養理論
大眾傳播媒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受眾的世界觀。
7. 知溝理論 ,「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這二者這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傳播學與宣傳學之間有著某種「血緣」關系。因為,早期的傳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傳研究。但是,這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不可以混同。傳播學是把人類社會中一切信息傳播現象都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傳現象;而宣傳學只把勸服性、觀念性的傳播現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對象。
傳播學能夠從更高的層次、更廣的視野來揭示一般信息傳播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可以更正確地指導包括宣傳活動在內的一切傳播活動;而宣傳學只能從它自身的角度和層面來分析宣傳現象、揭示宣傳規律,進而指導自己的傳播活動,並且只能從某些方面深化和豐富傳播學的內容,而不能簡單地用來指導一般的傳播活動。後來居上的傳播學已成了各門分支傳播學科的「統帥」,而宣傳學說到底只是傳播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C. 《新京報》的傳播學理論與方法,分析傳播模式,特徵,效果
《新京報》在中國報業的發展當中,是一種新的運營模式,它的特點在於利用兩家報業集團的各自所長,跨地區地實現了一種報業的合作。我認為目前它的運營模式當中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是可以值得肯定的:第一,它的內容合作平台模式是值得推薦的,因為《南方都市報》跟《新京報》之間沒有市場上的重合,因此新京報從一開始就可以利用《南方都市報》比較成熟的內容平台來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支撐,使它一開始就在內容的把握方面站在了一個比較高的基點上。而對於《南方都市報》而言,新京報在京的采訪編輯隊伍又成為他們采訪國內外重大新聞的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因此,對於這兩張報紙來說,這種內容的共享、資源的共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第二,《新京報》的不少版面、言論,以及它的銳氣都是可圈可點的,具有相當的水準,受到了業內不少同行的好評和關注。第三,《新京報》的團隊是一個有專業主義激情的團隊,我始終認為要做好一項事業,沒有激情是無論如何做不出一流的事業來的,而《新京報》的團隊具有這樣一種激情,這是非常值得期待和肯定的。但是《新京報》也有一些它的問題,在我看來有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它的目標讀者的定位過於單一,表現在內容上也表現為它的內容訴求過於單一,從感覺上來說,像我們這類人看《新京報》就覺得很累,為什麼會累?就是因為它有相當多的內容值得你去讀,但是我們知道看報紙,它的時間是有限的,在人們的正常生活時間安排當中,人們只能以有限的時間來接觸報紙,過多地內容提供不但不會造成一種正面效應,反而會造成人們接觸選擇的一種困擾。而這樣一種讓一部分人覺得可讀的內容多,其實它意味著讓其他類別的人認為可讀的內容少,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原因。對於綜合性日報而言,我們認為它的讀者定位的差異度應該定位在3到4之間,也就是說一張綜合性的報紙應該讓三類或四類完全不同的人適合閱讀,而新京報目前顯然沒有表現出這樣一種多樣化的兼容的內容定位的特點。因此,它妨礙了它讀者規模的數量化擴張,而且也使人們在讀報的時候失去了一種節奏感,就是所謂的細讀、瀏覽這樣一種轉換。這是它的第一個問題。第二,《新京報》在印象中更像一份雜志,而不像一份日報,一份雜志裡面它的是靠封面文章、靠主打文章來取勝的,當然還需要有它的特定的文化解讀的角度,對於各種新出現的社會現象來進行特定的文化解讀,這是雜志的特點;而日報它需要給人的是一種信息的安全感,對於日報而言,它給讀者的最大價值是它的信息結構的周延、完整、嚴密,也就是說人們通過接觸日報,對周圍情況的認知的不確定情況會得到極大的改善,把人們所需要的基本的信息面的情況完整地、無重大遺漏地告訴大家,這就是人們對於日報的一種要求。而《新京報》雖然有不少優秀的文章、優秀的報道、優秀的版面,但是在在內容結構方面顯然是有重大缺失的,所以它作為一張日報,應該說它的價值是打折的。
《新京報》傳播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
一、傳播學研究的主要特點
1.科學性 是一種有理論指導,有控制手段的程序化的科學認識活動。
主要表現:A.先導:系統的理論框架
B.過程:可靠的控制手段
C.研究:嚴格的分析手段
D.結論:良好的復制功能
2.操作性 非常注重實際問題的探討
表現:研究目的的三個梯次分布上,描述、解釋、預測與控制
3.綜合化和定量化 綜 指在傳播學研究中盡可能採用多重設計和研究手段。
定 指在傳播學研究中對傳播活動和傳播現象採用數量化的研究設計和分析手段。
二、傳播學研究的基本觀點
1.歷史的觀點
2.機率的觀點
3.系統的觀點
三、傳播學研究的建構類型與一般程序
1、傳播學理論建構的類型和方法
歸納理論
演繹理論
機能理論
模型
2、一般程序
6個
4.2 抽樣調查法
一、抽樣調查的概念與特點
從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中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考察分析,並用這部分單位的數量特徵去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徵的一種調查方法。
總體:被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
樣本:從總體中抽取出來,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的那部分對象所構成的群體。
總體指標: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指標。
樣本指標:從樣本的統計計算中得到的指標。
抽樣推斷:從樣本指標推算總體指標的過程。
特點:
推斷總體的目的性
推斷形式的整體性
樣本抽取的隨機性
抽樣誤差的可控性
二、抽樣的基本程序
1、界定調查總體
從4個方面加以定義:內容(調查對象的性質)
單位
時間
空間范圍
2、編制抽樣框
指對構成總體的抽樣單位進行編號排列所形成的一份詳細名單。
3、設計和抽取樣本
4、樣本代表性評估
三、抽樣的幾種形式
1、隨機抽樣形式 就是使總體中所有個體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機會的抽樣形式。
簡單隨機抽樣
等距隨機抽樣
分層隨機抽樣
整群隨機抽樣
多階段隨機抽樣
2、非隨機抽樣形式
偶遇抽樣
判斷抽樣
需求抽樣
定額抽樣
四、樣本量的確定,考慮四個因素
1.研究總體中樣本單位之間的差異程度
2.課題要求的精確程度和把握程度
3.課題研究的時間、人力、財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4.調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務以及統計分析方面要求
4.3問卷調查法
一、問卷及問卷調查特點
問卷是指為進行標准化的調查而編制的,由一組有機聯系的提問所構成的表格,是現代社會調查中最常用的一種搜集資料的工具。主要用於受眾調查和傳播效果調查。
特點:
標准化
匿名性
操作性
D. 傳播學理論研究與方法的重點
傳播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
一、傳播學研究的主要特點
1.科學性 是一種有理論指導,有控制手段的程序化的科學認識活動。
主要表現:A.先導:系統的理論框架
B.過程:可靠的控制手段
C.研究:嚴格的分析手段
D.結論:良好的復制功能
2.操作性 非常注重實際問題的探討
表現:研究目的的三個梯次分布上,描述、解釋、預測與控制
3.綜合化和定量化 綜 指在傳播學研究中盡可能採用多重設計和研究手段。
定 指在傳播學研究中對傳播活動和傳播現象採用數量化的研究設計和分析手段。
二、傳播學研究的基本觀點
1.歷史的觀點
2.機率的觀點
3.系統的觀點
三、傳播學研究的建構類型與一般程序
1、傳播學理論建構的類型和方法
歸納理論
演繹理論
機能理論
模型
2、一般程序
6個
4.2 抽樣調查法
一、抽樣調查的概念與特點
從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中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考察分析,並用這部分單位的數量特徵去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徵的一種調查方法。
總體:被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
樣本:從總體中抽取出來,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的那部分對象所構成的群體。
總體指標: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指標。
樣本指標:從樣本的統計計算中得到的指標。
抽樣推斷:從樣本指標推算總體指標的過程。
特點:
推斷總體的目的性
推斷形式的整體性
樣本抽取的隨機性
抽樣誤差的可控性
二、抽樣的基本程序
1、界定調查總體
從4個方面加以定義:內容(調查對象的性質)
單位
時間
空間范圍
2、編制抽樣框
指對構成總體的抽樣單位進行編號排列所形成的一份詳細名單。
3、設計和抽取樣本
4、樣本代表性評估
三、抽樣的幾種形式
1、隨機抽樣形式 就是使總體中所有個體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機會的抽樣形式。
簡單隨機抽樣
等距隨機抽樣
分層隨機抽樣
整群隨機抽樣
多階段隨機抽樣
2、非隨機抽樣形式
偶遇抽樣
判斷抽樣
需求抽樣
定額抽樣
四、樣本量的確定,考慮四個因素
1.研究總體中樣本單位之間的差異程度
2.課題要求的精確程度和把握程度
3.課題研究的時間、人力、財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4.調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務以及統計分析方面要求
4.3問卷調查法
一、問卷及問卷調查特點
問卷是指為進行標准化的調查而編制的,由一組有機聯系的提問所構成的表格,是現代社會調查中最常用的一種搜集資料的工具。主要用於受眾調查和傳播效果調查。
特點:
標准化
匿名性
操作性
二、提問設計步驟
1.課題分析,提出假設
2.概念具體化,尋找變項
3.確定指標
4.為測定已經確定的指標,編制提問
三、提問設計原則
合理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
藝術性原則
四、有序的提問結構,遵循原則
先易後難
先「面」後「點」
同類集中
先一般後特殊
五、問卷基本結構
1.封面信 調查者身份和名稱
調查目的與意義
關於匿名保證
對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要求
2、主體
指導語類型與作用
1-對被調查者選出答案如何做記號進行說明
2-關於選擇答案數目的說明
3-關於填寫答案要求的說明
4-關於提問項目適於那些被調查者的說明
5-結語
六、答案設計
七、問卷的修訂與發送
1、問卷試填
2、問卷修改 從兩方面下手:長度控制 溝通控制
3、問卷發送 形式:訪員面訪 郵寄問卷 報刊問卷
4.4 內容分析法
一、定義與特點
是傳播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貝雷爾森:內容分析是一種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國際社會網路全書》:內容分析是文獻研究的一種類型,是對印刷文字、影片、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中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一項研究技術。
特點:
1、客觀性 通過具體正確的分析分類程序和技術來實現的。
2、系統性 表現:A.它規定整個分析過程的操作只採用一套前後一貫的原則和標准。
B.它所分析的材料是根據嚴格、系統的科學抽樣方法從客體的全部內容中抽選出來的能夠代表客體的「樣本」。
3.定量性
4.顯性內容
二、內容分析的運用及種類
三大類:實用語義分析
語義分析
符號載體分析
三、內容分析操作程序
1、確定分析單元:就是內容分析所要具體統計的最小單位。它決定一項內容分析要統計什麼,為何統計,所以直接影響到整個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貝雷爾森:五種基本分析單元,關鍵詞或專門術語、主題、特質、段落、篇目
2、特定分類標准
題材 體裁 傾向性 主題 實效 價值取向
判斷一個分類標準是否可靠、有效、合理
完備性
互斥性
一致性
3、抽取分析樣本
步驟
抽取特定的媒介樣本
抽取特定的日期雜志
抽取特定的內容樣本
4、實施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指標:絕對數,百分比,平均數,相關系數
統計方法:1.對某種分析單元出現的頻次進行計量。
E. 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沒有研究方法的學科,很難成為成熟的學科。誕生於上一世紀末的新聞學和本世紀四十年代的傳播學都是年輕的學科。在學科逐漸形成並走向走熟的過程中,對於研究..
F. 傳播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傳播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
一、調查研究法是應用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對某種社會現象,在確定的范圍內進行實地考察,並收集大量資料以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分為全面普查和抽樣調查。
二、是文獻研究的一種類型,是對印刷文字、影片、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中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一項研究技術。一般分兩個層次,說什麼(傳播內容)與怎麼說(傳播形式)。
特點:①客觀性。②系統性。③定量性。④顯性內容。
三、控制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人為地設計一個特定的、非自然狀態的環境,在研究者控制下進行測驗的方法。
四、個案研究一般沒有事先的研究假設,結果都從案例研究中得出,也不證實假設,其價值在於深入全面地佔有研究對象的資料,可以提供許多材料與見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礎使用,由後續研究得出一般結論。個案研究法就是檢測某一對象的多方面特徵的研究方法。
G. 大眾傳播針對傳播者研究的相關理論以及關於傳播內容研究的相關理論
傳播者——控制理論
傳播內容——內容分析,沒有所謂理論,只有研究方法
自己查書就知道了
H. 廣告傳播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互聯網:網路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人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和使用這些資源。人們在網路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訪問網上其他用戶、點播電視節目等。一些商家在網路中開設了虛擬超市,顧客不用出門,就能在網上商場中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許多企業都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宣傳本企業的良好形象。
2、電視:電視作為一種最重要、最有效的傳播媒介。電視能使人獲到較強的真實感,及時的感染力持久,傳播效果持久,也適合多層次的受傳者,對受傳者的文化水平沒有太高的要求。
3、手機:手機被稱為第五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大眾傳播媒介,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4、電影: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大眾傳播工具,也是文字、圖像、聲音三者的合成體。通過大家聚聚在一起觀看電影,受眾的情緒更容易相互感染。
5、廣播。廣播技術最先是作為娛樂工具來到世界的。對廣大受傳者來說有較強的接近性,因為傳播者的傳播與受傳者的收聽同步進行的。
6、報紙。報紙是以客觀事實報道和評論為主要內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較短時間傳播信息。
7、雜志。雜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大眾傳媒媒介。當人們對報紙所發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雜志就會應大眾喜好發行。
I. 作為社會學研究的傳播學,其研究方法有哪些
作為社會學的研究的傳播學,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1)個案研究
(2)文本分析
(3)話語分析
(4)民族志研究
(5)投影法(心理學)
(6)訪談法(心理學)
2. 定量研究
(1)實地調查法
(2)內容分析法
(3)實驗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