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足部按摩的手法有哪些
(1)握拳食指法
著力點:食指近端指間關節頂點。
適用:腎上腺、腎、膀胱、生殖腺、失眠點等反射區。
(2)拇指點按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喉與氣管及食管、心痛點、便秘點等反射區。
(3)拇指推壓法
著力點:拇指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胸、下腹部、直腸及肛門、尿道及陰道、腹股溝、坐骨神經等反射區。
(4)拇指掐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
適用:小腦及腦干、頸項、上頜、下頜等反射區。
(5)食指刮壓法
著力點:食指第2節指腹橈側或食指第2指間關節屈曲後的頂點。
適用:外尾及內尾骨等反射區。
2. 腳部按摩手法有哪些
按摩腳的手法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厘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並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鍾,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36次,至有酸痛感為宜。
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3. 腳底按摩的方法和技巧
腳底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目前愈來愈受到醫界的重視,腳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之順暢。疏通人體能源循環管道之障礙。促進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與各器官系統間的協調。增進內分泌之平衡,緩和趨於緊張之系統。排泄體內毒素雜物,維護健康。加強新陳代謝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細胞產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復退化的器官機能,預防生病。免打針、免吃葯、療效神奇。如果力氣小,可以借用兩根筷子粗的圓柱性物體或者玻璃球等來幫助按摩,效果更明顯!每個地方按摩2分鍾-5分鍾不等!注意,按摩後,要喝適量的水!1.如果想美容的話,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橫行結腸-下行結腸-S狀結腸,兩個部位各按摩5分鍾,有排毒的功效!2.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內關節出和心臟處,有疏通血管的功效;3.如果有經常性頭痛、風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內兩側,有加深腦部供氧的作用;4.
如果頸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側一點開始到腳躬,,注意,不是腳背,也不是腳掌,是腳的內側部位!有通經絡的功效;5.如果暈車,那就經常揉按無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6.如果孩子厭食,成人食慾不振,那就揉按圖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強胃液分泌;7.如果睡覺後,肩膀疼,那就按摩無名指指根出外側,可以適當擴大范圍揉按;8.腎不好,就按腎,,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則傷內臟!9.失眠。搓腳跟!
4. 怎麼按摩腳
腳底有很多穴位,如果非專業的按摩師可以就用一般的。硬石塊或者詩。專門的按摩棒按摩腳底全局就可以了。
5. 足部按摩的方法有哪些
對於那些住宅旁邊沒有正規沐足店,而自己又對足部按摩情有獨鍾的朋友,不妨試一試家庭自我足部按摩。足摩分泡腳葯水製作、指法、按摩三個部分,這和一般沐足店的程序差不多,聽上去比較復雜,操作起來其實並不難。
好足三分泡
取伸脛草、桂枝、艾葉、地附子、紅花、當歸、蘇木、甘草、沒葯各30克。不必那麼精準,家庭使用,只須用手抓少許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每樣30克的用量足以使用10次。然後將葯物放入葯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煮上1個小時,儲藏待用。
每日洗腳時,在腳盆中倒入熱水,加冷水沖溫,溫度略高於體溫即可,大約45℃左右。然後倒入一小勺煮好的葯汁,比例大約是水的十分之一。但要注意的是,許多人喜歡用很熱的水燙腳,這對腳部有一定的損傷,我們一直建議用溫水泡腳,但要注意保持水溫。而且,腳盆最好比普通腳盆略高,這樣可以保證腳的脛骨以下全部沒在葯水中。時間一般以半小時為宜。
手法最重要
正式的足部按摩師,手法多種多樣。對於家庭保健來說,五種手法,足以自用了。
(1)握拳食指法
著力點:食指近端指間關節頂點。
適用:腎上腺、腎、膀胱、生殖腺、失眠點等反射區。
(2)拇指點按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喉與氣管及食管、心痛點、便秘點等反射區。
(3)拇指推壓法
著力點:拇指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胸、下腹部、直腸及肛門、尿道及陰道、腹股溝、坐骨神經等反射區。
(4)拇指掐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
適用:小腦及腦干、頸項、上頜、下頜等反射區。
(5)食指刮壓法
著力點:食指第2節指腹橈側或食指第2指間關節屈曲後的頂點。
適用:外尾及內尾骨等反射區。
足摩「三大紀律」
足部共有五個反射區:分別為腹腔神經叢、脾臟、腎臟、輸尿管、膀胱。這五個反射區無論在按摩的開始或結束時,都必須加強的五個反射區。
(1)按摩的順序:全足按摩,應先從左腳開始,按摩3遍腎、輸尿管、膀胱三個反射區,再按腳底、腳內側、腳外側、腳背。在按摩時,關鍵點是要找准敏感點,這樣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處就會感到酸痛感覺,才會有療效。
(2)按摩的力度: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療效的重要因素,力度過小則無效果。反之則無法忍受,所以要適度、均勻。所謂適度,是指以按摩處有酸痛感,即「得氣」為原則。而所謂均勻,是指按摩力量要漸漸滲入,緩緩抬起,並有一定的節奏,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
(3)按摩時間:在進行按摩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病種、症狀及其體質,掌握好按摩時間,一般對單一反射區的按摩時間為3~5分鍾,但對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必須按摩到5分鍾,以加強泌尿功能,從而把體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總體按摩時間應控制在30~45分鍾。
6. 腳底按摩法都有哪些呢
指顆滑按壓法:握拳固定,凸凹食指,以食指第二關節彎曲成指顆狀,以手腕作為施壓軸,帶動關節面左右滑動,在腳底反射區做同方向滑動的施壓操作。為避免傷害手指,關節一定要好好彎曲,使用關節的頂點部位施力,或以輔助棒代替,可省力,且有效達到深入效果。適用於整個腳底的反射區,或是加強刺激按摩,此為(按)的手法。同時應避免拇指指顆操作,因為容易受傷而影響手指功能。
指腹推壓法:以手指腹(主要是拇指指腹)來進行推壓,在腳底反射區做同方向施壓操作。此法適用於較緩和的刺激操作,以及腳底各反射區及內,外側,此為(摩)的手法。操作此法的按摩者,應避免再推壓時,使用自己的指尖按壓,或過度刺激到末梢神經,而傷害自身的視神經。
指側夾壓法:手指側如夾子般,在腳底特定反射區單一的夾壓點施力。此法可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側位置,夾壓在腳趾及腳底的特定反射區,定點按摩刺激。
7. 腳部保養非常重要,掌握哪5個按摩方法,可以收獲好處
足底按摩是近些年來十分流行的養生方式,由於從中醫學的方面來說,足底有較多的穴位是各器官的反射區,若是合理的按摩和刺激便有利於加速新陳代謝,進而排出來其中的廢物內毒素,做到養生和保健的功效。但是要想根據按摩足底保健,則需把握恰當的按摩方式,例如後文中提及的5個方式,自己在家也可以做。
總得來說,作為身體各器官的反射區,足部的維護保養十分關鍵,自然這兒所講的維護保養除開加強清理的工作以外,還應當常常進行按摩,例如上文章中提及的好多個按摩技巧,若是堅持不懈做下來,便可以獲得好幾個好處。此外,每晚睡覺以前,還可以用45度左右的熱水泡腳,直到前額略微流汗才行,那樣也可以起到養生的效果。
8. 腳部按摩手法有哪些
9. 人體腳部有哪些日常按摩方法
中醫認為,腳是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三條經脈的根分別在腳的6個穴位。腳踝部以下共有66個穴位,佔全身穴位數的10%。人們可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對腳進行按摩。這里介紹兩種按摩法:一是全腳按摩法,先左腳後右腳,用食指近心端第一關節頂端與拇指指腹,按腳底腳內側腳下側腳背的順序按摩全腳,此法不限於某個穴位,面積廣泛易於掌握。二是湧泉穴按摩法,湧泉穴位於腳掌部前1/3的凹陷處,被中醫稱為「腎之源」、「先天之本」。對湧泉穴可摩擦100~1000次,直至腳心微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