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朋友們知道怎樣對孤獨症的孩子進行家庭訓練呢謝謝!!
一、家庭訓練的主要方法
1、 遷移法:
此法是指在兒童異常行為發生之前,家長及時採用表揚,情感轉移等形式,阻止其不良行為的發生。
在兒童異常行為發生之前,通常會有一些行為徵兆。只要家長准確把握這微小的變化,我們就可以採用及時表揚或馬上做一些它較為感興趣的事,使其注意力發生轉移,從而阻止了異常行為的發生,省去了行為出現後再矯治的繁瑣。李某是個10歲的孤獨症男孩,不知何時他對花草樹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凡經他雙手觸摸之處,都繪花殘葉落,並且屢教不改。後發現他在揪花葉之前總會很小心地環顧四周,見沒人注意他,就迅速將他的手伸出。找到這一規律,每當他在花草前環顧四周的時候,家長及時走上前對他說:「李真棒,沒有揪花,他知道只能用眼睛看。」並用手撫摸她的頭或輕輕的拍一下,以示鼓勵,還可以獎給他一些他喜愛的食品。逐漸強化,這不但及時阻止了他的揪花的行為,而且還讓他意識到花應該用眼睛看,以及長輩喜歡他看花而不揪花的行為,使其揪花草的行為被矯正。
2、運動療法:
此法是指通過對孤獨症兒童進行運動訓練時期減輕刻板行為,穩定情緒,培養其廣泛的興趣及愛好的方法。
張某是一名11歲的孤獨症男孩,3歲被診斷為孤獨症,他有一個明顯的刻板動作-------搖手,家長想到用滑旱冰的方法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父親做教練教孩子滑的技巧,當他滑旱冰是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掌握平衡上,當張某掌握了這一技能時,父親又要求他背手滑。經過長期訓練,搖手這一刻板行為在九歲時已完全消失。現在家長又開始訓練其游泳技巧了。
3、鏈鎖法:
鏈鎖法是將目標行為分解為一連串連續行為。由最初入門環節開始,綜合強化,使孤獨症兒童牢固掌握每一步驟,直到掌握整個目標為止。為了減輕孩子的自我壓力,增加體驗成就感,建議家長對一些行為訓練使用逆向鏈鎖法,即從最後一步學起,逐步向前推進。
例如張某,家長在訓練他刷牙時,首先把牙膏擠好,水倒好,讓其直接刷牙;第二步,家長把水倒好,讓張某自己擠牙膏;第三步,家長將東西准備好,教他先倒水,再擠牙膏,刷牙;最後,提示他東西放在哪,讓張某自己准備,逐漸使其掌握刷牙的一系列活動。
4、 融入社會進行訓練:
此法是指在家長的帶領下指導孤獨症兒童走入社會,了解、學習適應社會的技能的方法。孤獨症明顯特徵之一是不主動與他人接觸,缺乏與人交流。
陳某是個8歲男孩,父母經常利用休息時帶他走出家門。訓練陳某在商場購物。他們首先帶他去商店看別人購物,讓他了解要用錢買東西,而不能隨便拿;然後,讓孩子看到想要的東西後,把正好的錢交給他,讓他來實現購物這一活動;最後過渡到讓陳某主動要錢來買他想要的東西,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可教孩子正確使用錢幣。一次陳某家長在單位組織旅遊中,利用同事孩子(3歲)隨行的機會對陳進行了關心他人,照顧小朋友的教育。在給他東西吃時,教他分給小朋友吃,並用小朋友的「謝謝!」示以正強化,有一次小朋友哭了,教他說「**,你別哭」。經過此次旅遊,陳某在這兩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開學初,班內一同學在哭時,陳忽然走了過去,用手給他抹眼淚,嘴裡還說著「**,你別哭」。以後凡是遇見這種情況,他都會前去安慰,在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贊揚下,這種行為得到了鞏固。
這個例子說明,只要努力為孩子創造參與活動的機會,並抓住教育的時機,及時表揚好的行為,孤獨症兒童就會逐步走出自己的的內心世界,主動接近他人。
⑵ 怎麼給自閉症孩子做家庭訓練
家庭小游戲對自閉症孩子的訓練有積極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增強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流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等;另一方面緩解自閉症兒童的情緒,增進親子感情。
很多家長因家庭場地有限、教學具缺乏,無法開展家庭游戲。
以下介紹幾種教學具簡單,不受環境限制,適宜在家庭中開展的小游戲,希望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們有所幫助。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假想類游戲
有助於開發自閉症兒童的想像思維
改變其固有的思維模式
提高其生活模仿能力
01
貓和老鼠
目標:
訓練孩子走和跑的運動協調能力、體驗假想游戲的快樂感。
准備:
貓和老鼠頭飾各一個。
玩法:
1、家長和孩子各選擇一個頭飾,分別扮演「貓」和「老鼠」;
2、「老鼠」選擇好家庭環境中的一個隱蔽位置藏好後,發出信號,如說一句「藏好了」,「貓」開始尋找「老鼠」;
3、「貓」找到「老鼠」後,角色互換,開始下一輪的游戲。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02
捉田鼠
目標:
訓練孩子對人面部表情的感知能力。
准備:
貓頭鷹頭飾一個、田鼠頭飾兩個、小凳子一把。
玩法:
1、家庭中設置一處地點為「地洞」,如沙發。一名家長扮演「貓頭鷹」,一名家長扮演「田鼠」,孩子扮演「田鼠」,戴上頭飾;
2、「田鼠」在場地內做鑽洞、吃糧的動作,說兒歌「小田鼠,真正壞,偷吃糧食搞破壞。貓頭鷹,快快來,捉住田鼠別放開」;
3、說完最後一句兒歌,「貓頭鷹」迅速跑到場地內捉「田鼠」,「田鼠」只有跳到「地洞」里才安全;
4、角色互換,進行下一輪的游戲。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03
小雞吃米
目標:
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手部精細動作能力,讓孩子感受到假想性游戲的樂趣。
准備:
塑料小碗兩個,各種豆子(芸豆、黃豆、綠豆)。
玩法:
1、家長先和孩子講明游戲規則,孩子扮演的是「小雞」,現在要吃「米」,豆子代表「米粒」;
2、家長將豆子放在一個塑料小碗中,示範給孩子看,用拇指和食指撿取豆子放在另一個空碗中;
3、撿取豆子可以按芸豆—黃豆—綠豆的順序,由易到難。
建議:
游戲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孩子不要將豆子誤吞;要提醒孩子現在扮演的是「小雞」,在「吃米」。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開展假想類游戲的注意事項:
假想類的游戲需要家長帶著孩子進入角色,在不同游戲、不同場景中,做出不同表情,讓孩子來感知表情的變化。
比如,《捉田鼠》游戲中鑽洞、吃糧的動作可以做得輕鬆些;「貓頭鷹」出現時,表情要緊張些,表現出恐懼的樣子。表情誇張,孩子才能感知到面部表情的變化。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
上海長江醫院溫馨提示:
初期,孩子在不明白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家長可以示範給孩子看。
每一次做這樣的游戲時,都要和孩子講清游戲的規則,分清自己扮演的角色。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不斷的游戲中,明確游戲規則,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感受到假想游戲的樂趣。
⑶ 請問在家裡如何給孤獨症的孩子做訓練
針對家庭訓練,家長要做的有兩個方面!第一:強化孩子在學校學的內容,目的在於建立孩子對家長的配合意識(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不配合不聽話),另外就是配合老師做到量的積累。第二:家裡是最自然的場景,藉助家庭環境,家長應該做到泛化,如:吃飯時讓孩子拿碗等(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聽指令的主動性),孩子在輔助下或自己能完成進食洗簌等(生活自理),父母與孩子的游戲互動(社交能力,溝通能力),父母中斷對孩子的幫助引導孩子表達(主動表達,動機需求)等!家是最好的課堂,也是最自然的課堂。
⑷ 自閉症兒童在家應該怎麼進行康復訓練
家長的訓練還是要到專門的訓練機構做家長的培訓和學習,盡量不要自學自用,那樣容易耽誤孩子的最佳康復期。
越早干預,恢復到常人的社交和行為水平還是有很大可能的,有些人甚至可以做到短期接觸不被發現異於常人。但是對於智商低下的自閉症患兒來說,要恢復要常人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困難。不管哪種,高功能性的或者低功能性的自閉症,都幾乎不可能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實現治癒(與常人無異的水平)。
⑸ 如何對配合能力差的自閉症兒童進行家庭訓練
孩予被確診為"孤獨症",對絕大多數毫無思想准備的家長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這對家長、家庭都將是嚴厲的打擊和嚴峻的考驗。正因為如此,家長的責任就更加重大,家長必須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勇氣來面對現實、面對孩子。
一、勇於接受、用心去愛
對於每個完全缺乏孤獨症知識的家長來說,孤獨症的症狀既難捉摸又不容易對付。任何家長不能因為孩子過分的奇特行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遠孩子,忽視孩子的問題和特殊需求,這樣對孩子和家長都不利。相反,只有勇敢地接受事實,只有用心去愛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病症,才能一點一點地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這一點十分重要。如果家長一開始就有了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用心去愛孩子,同時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為孩子制定合理計劃和奮斗目標,這對孩子、父母、家庭都有好處。
二、信心、耐心、恆心缺一不可
無論您對做父母有多少思想准備,從不會想到要做一個孤獨症孩子的家長。這可能是對家長的自信和自尊的很大打擊。一開始,恐怕沒有幾個家長知道怎麼處理孩子發脾氣等情緒、行為問題,甚至覺得無法容忍,經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學會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就覺得自信心又回來了。可是,孩子常常會因為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原因是家長一時難以明白的)發生情緒、行為問題,甚至有可能在孩子成長、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行為問題。這些都是對家長的考驗。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信心、耐心和恆心,而且缺一不可。
三、切忌過分投入
因為孩子的特殊疾病,許多家長注意孩子的特殊需求,把所有時問都用在對孩子的照管和教育上。一是過分關心和疼愛孩子,對孩子百般保護,衣食住行都包辦代替,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而缺乏獨立性,因此一定要從生活小事著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二是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訓練上,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這是不正確的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不僅會使家長精疲力盡,還會對婚姻和家庭的平衡與和諧造成危機。因此,家長一定要給自己和家人適當的私人時間和空間。
四、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
孤獨症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生來具有體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只不過是孤獨症會使孩子眼下的能力發揮受到局限,至於以後他的潛力也很難預料。因此,家長既不能覺得孩子這也學不會他,那也做不到,又不能盲目高估孩子的能力,甚至脫離孩子能力的實際狀況或盲目地與別的孩子攀比,而為孩子制定出脫離孩子能力狀況的訓練計劃和今後的發展目標。一定要結合孩子的病程、目前的能力狀況、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實際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短期訓練目標、中期訓練目標和長期的訓練目標以及孩子今後的發展目標。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也更有利於自己。
五、合理訓練
1、在指導下進行訓練
孩子的訓練應該是科學的。因此,家長一定要在專業人仕的指導下,通過規范的評估確定孩子的訓練基線和能力狀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並進行訓練。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而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2、掌握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
孤獨症兒童的訓練與正常兒童的訓練有共同之處,但是,在訓練方式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家長必須掌握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才能適應孩子發展的需要。
"個別化教學"是孤獨症兒童語言訓練的最重要的特徵和手段。因為每一個兒童的語言及其相關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選擇訓練內容、溝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根據兒童的現有語言狀況和發展潛能來制定個別化訓練計劃。
"二人互動"示範模式。所謂"二人互動"就是在語言訓練中,有兩個訓練者參與,其中一個扮演指導者,另一個扮演兒童的模仿者,以此構成"一來一往"或"一問一答"的互動溝通模式。
"一對一"教學與"開放式"教學有機結合。"一對一"教學側重"示範----模仿",讓兒童學習較為固定的內容。而"開放式"教學則是在較自然的生活、活動情景中或在其他項目的訓練活動中,大量地、緊密的結合當時的活動內容給兒童提供語言的信息,幫助兒童理解語言的意義,並為兒童使用語言提供廣泛的空間。
在偶發事件中教學。在生活(家庭、學校、社會)中,尤其是社會交往、社會適應等活動中,指導者要抓住機會促使兒童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展示已經的為、習慣;抓住機會,順其自然的教給兒童溝通的知識、技能,並養成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⑹ 如何給自閉症孩子做家庭干預
兒童孤獨症也稱為兒童自閉症,是一類起病於3歲前、與社會交往障礙或溝通障礙、局限性、刻板性、重復性的行為為主要特徵的心理發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兒童自閉症的治療:
自閉症的治療:
1、現代康復治療
① 感統訓練
給予前庭、肌肉、關節、皮膚觸摸、視、聽、嗅等多種刺激,並與運動相結合,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指導下感覺到自己對軀體的控制,由原來焦慮的情緒變為愉快。
② 言語訓練
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提高聽覺和言語能力的活動。以鍛煉受訓練者對言語活動中的聽覺或視覺信號的分辨力和理解力,形成和發展其言語感受和表達能力。 ③ 認知訓練
系統結合被訓者的現狀及心理發展特點,主要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力、情緒能力、認知靈活性等6大認知能力進行訓練,幫助提升認知水平。
④ 注意力訓練
使用特定方式培養訓兒童集中注意力,既可提高其學習能力,亦可改善興趣與行為異常,提升語言和社會交往能力。給予必要的觸覺引導,是吸引自閉症兒童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2、物理治療
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無痛、無創的綠色治療方法,磁信號可以無衰減地透過顱骨而刺激到大腦神經。
腦循環治療儀——可以明顯調整大腦供血,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智力。
多參數生物反饋治療儀——是一種發展迅速且已經逐漸成為治療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方向。
磁場刺激治療儀YRD——直接作用在腦細胞和腦血管上,改善細胞活性,加速腦神經功能的恢復。
腦神經綜合修復治療儀——長期堅持治療有助於改善患兒認知功能障礙,提高自主能力和行為認知。
經絡生物靶向治療——促使神經遞質長期平衡分泌,從根本控制疾病逐步達到臨床效果。
⑺ 自閉症在家訓練方法
自閉症在家訓練方法,孤獨症一旦確定診斷就要盡早開始訓練,家長、家庭是基本的場合、助力。具體的訓練內容:每個孩子的病情程度、特點要結合病情來制定,必要的時候要配合接受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效果很好。
⑻ 自閉症家庭干預訓練方法
自閉症家庭干預下具體的訓練方法。
(1)代說」:把孩子應該說的話替他說出來。以上兩點都側重於自閉症兒童聽的機會,因為「聽」是「說」的前提,每個人的語言發育都遵循了這一規律。訓練自閉症兒童「聽」懂,是為了刺激他說出來。但「說話」是一種無法強迫,無法進行「身體輔助」(即無法手把手地教)的行為。同時,又因為自閉症兒童的機械仿說能力較強,而在判斷什麼是自己應該說的話這方面卻存在缺陷。因此,在輔助自閉症兒童說話時,把孩子該說的話代替他說出來,然後讓他重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增加語言刺激:即多跟孩子說話。很多家長在孩子3-4歲前後急迫地要求孩子說話,但由於結果與期望值相差太遠,於是失去信心,放棄努力,認為孩子反正也是聽不懂、說不出,就不再對孩子多說了。殊不知,此時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又一關鍵時期。自閉症兒童由於其自身的發育障礙,本來需要比正常兒童更多的刺激,如果減少與孩子說話的練習,就會使他失去了語言發育的條件和機會。
(3)運用正確的刺激方式:多跟孩子說話,並不意味著要喋喋不休,而是要根據孩子現有的語言水平,把握「精確、提高」的原則。
「精確」就是要使說出的語言在孩子所能理解的范圍內。如果孩子只能聽懂2-3個字的詞語,對他說的語句就不要過長。
錯誤的做法有二:一是一次對孩子說出太長的句子,使得孩子聽不懂關鍵的內容。這種情況下,他人的語言往往只是噪音。例如我們只學會了幾個英語單詞,當聽別人說很長的句子時,恐怕就連知道的幾個單詞也聽不懂了。二是不說,只是帶著孩子做,使他失去接受語言刺激的機會。
「提高」是指嘗試說出比他能聽懂的字詞稍多一點的句子,目的是逐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4)「誘說」:等待孩子主動說出他該說的話。訓練開始時多使用「代說」的方法,但如果只停留在這一點上,會造成孩子對他人的依賴。因此,要逐步減少代說,先給孩子時間,但是等待時間不要超過5秒鍾。在孩子仍不能說出的情況下,再替他說出來,但代替的程度要逐漸減弱。
上面的內容介紹的是有關於自閉症的訓練方法了,孩子患上自閉症以後的確是非常不幸的,所以我們要注意該病的治療,要給孩子進行一些相關的訓練,要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症,並且還要調整他們的飲食,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
⑼ 如何在家庭里訓練自閉症兒童
「孩子在老師面前很配合,在學校和我做訓練時也還比較配合,但是一回到家裡面,同樣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孩子就不配合了。」我們不止幾次的聽到家長咨詢此類問題,這就不得不讓我們去分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環境不同了,所用的語言和形式也應該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做家庭訓練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生活就是很好的訓練,我們要會利用家庭環境,藉助家庭環境,接下來就如何利用家庭環境提高孩子的認知理解淺談一下。 一、利用家庭設施 1.需要學會隨時隨地的觀察孩子的視覺感知點在哪裡,即時用語言做旁白。 2.到固定位置拿固定的物品、把固定的物品擺放到固定的位置等。 3.用生活化的自然的語言在適當的情景下做表達名稱。 4.在日常生活中示範操作這些家庭設施的使用技巧,使孩子由了解逐步過渡到聽指令做事再到能夠獨立使用簡單的家庭設施。 5.培養孩子解決在家庭環境中經常出現的簡單問題。 6.根據家庭設施做相關的泛化訓練。 二、利用家庭成員 1.首先是對家庭成員的要求:教育態度要一致,做到「嚴愛」結合,多和孩子玩,前期的語言要簡單明了,後期要泛化、拓展、自然化、生活化,語言和行為前後要統一,堅持原則,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以身作則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模式,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家庭成員要全員參與,讓孩子熟悉接觸每個家庭成員。 2.及時的根據孩子的視覺感知點正確理解孩子意圖做出適當的反應。 3.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適應每一個家庭成員並接受性的認識每一個家庭成員。 4.在家庭環境中尋找相應的家庭成員、稱呼家庭成員等等。 5.給相應的家庭成員傳送物品、傳話、觀察家庭成員在做什麼事情等等。 6.利用家庭成員訓練孩子對人稱代詞的運用等等。 7.據家庭成員做相關的泛化訓練。 以上僅僅是一些可以在家庭環境中做的相關內容,我們在做家庭訓練時最主要的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基礎、所欠缺的能力將學校訓練的一些內容有機的轉化為家庭訓練的內容,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家庭訓練時所運用的方式方法要自然,要生活化,不要讓孩子感覺是在訓練,讓孩子感覺就是在生活。
⑽ 自閉症家庭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問題分析:你好,根據你所描述的病情,寶寶患有自閉症,可以通過康復治療,緩解寶寶的症狀。
意見建議:你好,分析你所描述的病情。建議帶寶寶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可以查Abc亮表。根據寶寶的症狀給寶寶安排訓練。可以通過,個訓。言語。精細。動作。感統,給寶寶綜合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