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傳熱系數k一般通過什麼方法求取

傳熱系數k一般通過什麼方法求取

發布時間:2022-07-31 16:00:12

A. 建築外窗傳熱系數(K值)簡化計算方法

建築外窗傳熱系數(K值)簡化計算方法:
k=Q1/√Q2
其中Q1為窗外的溫度,Q2為窗內的溫度。

B. 如何確定換熱器的傳熱系數K

增強換熱器傳熱效果最積極的措施就是設法提高設備的傳熱系數(K)。 換熱器傳熱系數(K)的大小實際上是由傳熱過程總熱阻的大小來決定,換熱器傳熱過程中的總熱阻越大,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也就越低;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越低,換熱器傳熱效果也就越差。 換熱器在使用過程中,其總熱阻是各項分熱阻的疊加,所以要改變傳熱系數就必須分析傳熱過程的每一項分熱阻。如何控制換熱器傳熱過程的每一項分熱阻是決定換熱器傳熱系數的關鍵。 上述三方面增強傳熱效果的方法在換熱器都或多或少的獲得了使用,但是由於擴展傳熱面積及加大傳熱溫差常常受到場地、設備、資金、效果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強,所以,當前換熱器強化傳熱的研究主要方向就是:如何通過控制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來提高換熱器強化傳熱的效果。我們現在使用最多的提高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的技術就是:在換熱器換熱管中加擾流子添加物,通過擾流子添加物的作用,使換熱器傳熱過程的分熱阻大大的降低,並且最終來達到提高換熱器傳熱系數(K)值的目的。

C. 傳熱系數的計算公式

1、圍護結構熱阻的計算
單層結構熱阻
R=δ/λ(m2.K/w)
式中: δ—材料層厚度(m)
λ—材料導熱系數[W/(m.k)]
多層結構熱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層材料熱阻(m2.k/w)
δ1、δ2、---δn—各層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層材料導熱系數[W/(m.k)]
2、圍護結構的傳熱阻
R0=Ri+R+Re
式中: Ri —內表面換熱阻(m2.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換熱阻(m2.k/w)(一般取0.04)
R —圍護結構熱阻(m2.k/w)
3、圍護結構傳熱系數計算
K=1/ R0 (w/(m2.k))
式中: R0—圍護結構傳熱阻
外牆受周邊熱橋影響條件下,其平均傳熱系數的計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牆的平均傳熱系數[W/(m2.k)]
Kp—外牆主體部位傳熱系數[W/(m2.k)]
Kb1、Kb2、Kb3—外牆周邊熱橋部位的傳熱系數[W/(m2.k)]
Fp—外牆主體部位的面積
Fb1、Fb2、Fb3—外牆周邊熱橋部位的面積
4、鋁合金門窗的傳熱系數的計算
Uw =(Af*Uf+Ag*Ug+Lg*Ψg)/(Af+Ag)
式中:
Uw — 整窗的傳熱系數 W/m2·K
Ug — 玻璃的傳熱系數 W/m2·K
Ag — 玻璃的面積 m2
Uf — 型材的傳熱系數 W/m2·K
Af — 型材的面積 m2
Lg — 玻璃的周長 m
Ψg — 玻璃周邊的線性傳熱系數 W/m2·K

D. 列管換熱器中汽水換熱時傳熱系數K是取值還是計算 如果取值怎麼取 如果計算怎麼計算

K值是需要計算得到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K=1/(1/h1+δ/λ+1/h2) W/(㎡·°C)

其中,h1,h2——圍護結構兩表面熱交換系數,W/(㎡·°C);

δ——管壁厚度,m;

λ——管壁導熱系數,W/(m·°C)。

牆體的傳熱系數K是表徵牆體(含所有構造層次)在穩定傳熱條件下,當其兩側空氣溫差為1K(1℃)時,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平方米牆體面積傳遞的熱量,單位為W/(M2.K)。即傳熱系數K是包含了牆體的所有構造層次和兩側空氣邊界層在內的。它表徵了牆體保溫系統的熱工性能,有研究表明外牆傳熱系數的減少將明顯的降低建築能耗。

(4)傳熱系數k一般通過什麼方法求取擴展閱讀

設計注意

冷熱流體流動通道的選擇

在列管式換熱器內,冷熱流體流動通道可根據以下原則進行選擇:

(1)不潔凈和易結垢的的液體宜走管程,因管內清洗方便;

(2)腐蝕性流體宜走管程,以免管束和殼體同時受腐蝕;

(3)壓強高的宜走管程,以免殼體承受壓力;

(4)飽和蒸汽宜走殼程,因飽和蒸汽比較清潔,對流傳熱系數與流速無關而且冷凝液容易排出;

(5)被冷卻的流體宜走殼程,便於散熱;

(6)若兩流體溫差較大,對於剛性結構的換熱器,宜將對流傳熱系數大的流體通過殼程,可減少熱應力;

(7)流量小而粘度大的流體宜走殼程;

流體進出口溫度的確定

如果換熱器以冷卻為目的熱流體的進出口溫度已由工藝條件確定,而冷卻介質的出口溫度則需要選擇。若選擇較高的出口溫度,可選小換熱器,但冷卻介質的流量要加大;反之要選擇低的出口溫度,冷卻介質流量減少了,但要選大的換熱器,因此冷卻介質的出口溫度要權衡二者的投資大小來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傳熱系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列管式換熱器

E. 請問「傳熱系數」是什麼

傳熱系數以往稱總傳熱系數。國家現行標准規范統一定名為傳熱系數。傳熱系數K值,是指在穩定傳熱條件下,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差為1度(K或℃),單位時間通過單位面積傳遞的熱量,單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處K可用℃代替),反映了傳熱過程的強弱

s內其不僅和材料有關,還和具體的過程有關。牆體的傳熱系數K是表徵牆體(含所有構造層次)在穩定傳熱條件下,當其兩側空氣溫差為1K(1℃)時,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平方米牆體面積傳遞的熱量,單位為W/(M2.K)。即傳熱系數K是包含了牆體的所有構造層次和兩側空氣邊界層在內的。它表徵了牆體保溫系統的熱工性能,有研究表明外牆傳熱系數的減少將明顯的降低建築能耗。

計算方法:對於空調工程上常採用的換熱器而言,如果不考慮其他附加熱阻,對於單層圍護結構傳熱系數K值可以按照如下計算:K=1/(1/h1+δ/λ+1/h2) W/(㎡·°C),其中,h1,h2——圍護結構兩表面熱交換系數,W/(㎡·°C);δ——管壁厚度,m;λ——管壁導熱系數,W/(m·°C)。

計算公式:

1、圍護結構導熱熱阻的計算,單層結構熱阻 R=δ/λ(m2.K/w),式中: δ—材料層厚度(m);λ—材料導熱系數[W/(m.k)];多層結構熱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式中: R1、R2、---Rn—各層材料熱阻(m2.k/w);δ1、δ2、---δn—各層材料厚度(m);λ1、λ2、---λn—各層材料導熱系數[W/(m.k)];

2、圍護結構劈面對流換熱熱阻,內表面換熱阻:Ri=1/h1;外表面換熱阻:Re=1/h2;

3、圍護結構的傳熱熱阻R0=Ri+R+Re,式中: Ri —內表面換熱阻(m2.K/W)(一般取0.11);Re—外表面換熱阻(m2.K/W)(一般取0.04),R —圍護結構熱阻(m2.K/W);

3、圍護結構傳熱系數計算K=1/ R0(w/(m2.k)),式中: R0—圍護結構傳熱熱阻。

F. 傳熱系數K值

傳熱系數以往稱總傳熱系數。國家現行標准規范統一定名為傳熱系數。

傳熱系數K值,是指在穩定傳熱條件下,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差為1度(K,℃),1s內通過1平方米面積傳遞的熱量,單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處K可用℃代替)。

對於空調工程上常採用的換熱器而言,如果不考慮其他附加熱阻,傳熱系數K值可以按照如下計算:

K=1/(1/Aw+δ/λ+1/An) W/(㎡·°C)。

其中,An,Aw——內、外表面熱交換系數,W/(㎡·°C)。

δ——管壁厚度,m。

λ——管壁導熱系數,W/(m·°C)。

傳熱系數以往稱總傳熱系數。國家現行標准規范統一定名為傳熱系數。傳熱系數K值,是指在穩定傳熱條件下,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差為1度(K,℃),1s通過1平方米面積傳遞的熱量,單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處K可用℃代替)。

傳熱系數。

1千卡/米2·時(kcal/m2·h)=1.16279瓦/米2(w/m2)。

1千卡/(米2·時·℃)〔1kcal/(m2·h·℃)〕=1.16279瓦/(米2·開爾文)〔w/(m2·K)〕。

1英熱單位/(英尺2·時·°F)〔Btu/(ft2·h·°F)〕=5.67826瓦/(米2·開爾文)〔(w/m2·K)〕。

1米2·時·℃/千卡(m2·h·℃/kcal)=0.86000米2·開爾文/瓦(m2·K/W)。

G. 保溫系數K值如何計算

對於單層圍護結構傳熱系數K值可以按照如下計算:

K=1/(1/h1+δ/λ+1/h2) W/(㎡·°C)

其中,h1,h2——圍護結構兩表面熱交換系數,W/(㎡·°C);

δ——管壁厚度,m;

λ——管壁導熱系數,W/(m·°C)。

(7)傳熱系數k一般通過什麼方法求取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不同物質導熱系數各不相同;相同物質的導熱系數與其的結構、密度、濕度、溫度、壓力等因素有關。同一物質的含水率低、溫度較低時,導熱系數較小。

一般來說,固體的熱導率比液體的大,而液體的又要比氣體的大。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兩種狀態分子間距不同所導致。現在工程計算上用的系數值都是由專門試驗測定出來的。

隨著溫度的升高或含濕量的增大,所測5種典型建築材料的導熱系數都呈增大的趨勢。下面從微觀機理上對此加以分析。

對多孔材料而言,當其受潮後,液態水會替代微孔中原有的空氣;而在常溫常壓下,液態水的導熱系數(約為0.59W/(m·K))遠大於空氣的導熱系數(約為0.026W/(m·K))。

因此,含濕材料的導熱系數會大於乾燥材料的導熱系數,且含濕量越高,導熱系數也越大。若在低溫下水分凝結成冰,由於冰的導熱系數高達2.2W/(m·K)),因此材料整體的導熱系數也將增大。

H. 如何計算對流傳熱系數

依靠流體微團的宏觀運動而進行的熱量傳遞。這是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之一。化工生產中處理的物料大部分是流體,流體的加熱和冷卻都包含對流傳熱。在化工生產中,對流傳熱在習慣上專指流體與溫度不同於該流體的固體壁面直接接觸時相互之間的熱量傳遞。這實際上是對流傳熱和熱傳導兩種基本傳熱方式共同作用的傳熱過程。例如間壁式換熱器中的流體與間壁側面之間的熱量傳遞,反應器中固體物料或催化劑與流體之間的熱量傳遞,都是這樣的傳熱過程。
類型 按流體在傳熱過程中有無相態變化,對流傳熱分兩類:①無相變對流傳熱。流體在換熱過程中不發生蒸發、凝結等相的變化,如水的加熱或冷卻。根據引起流體質點相對運動的原因,對流傳熱又分自然對流和強制對流。自然對流是由於流體內各部分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動(如散熱器旁熱空氣的向上流動);強制對流是流體在外力(如壓力)作用下產生的流動。強制對流時流體流速高,能加快熱量傳遞,因而工程上廣泛應用。②有相變對流傳熱。流體在與壁面換熱過程中,本身發生了相態的變化。這一類對流傳熱包括冷凝傳熱和沸騰傳熱。
對流傳熱機理 流體的運動對傳熱過程有強烈影響。當邊界層中的流動完全處於層流狀態時,垂直於流動方向上的熱量傳遞雖然只能通過流體內部的導熱,但流體的流動造成了沿流動方向的溫度變化,使壁面處的溫度梯度增加,因而促進了傳熱。當邊界層中的流動是湍流時,壁面附近的流動結構包括湍流區、過渡區和層流底層。湍流區垂直於流動方向上的熱量傳遞除了熱傳導外,主要依靠不同溫度的微團之間劇烈混合,即依靠對流傳熱。此傳遞機理與湍流區中的動量傳遞機理十分類似。垂直於流動方向上的熱量通量為:
式中εh稱渦流熱擴散系數(與流體的流動狀況有關);λ為熱導率;cp、ρ分別為流體的等壓比熱容和密度;dT/dy為垂直於流動方向的溫度變化率。由於εh一般比λ大得多,故湍流區的對流傳熱熱阻很小,所以此區的溫度下降也很小。在層流底層中熱量傳遞只能靠熱傳導。由於流體的熱導率一般很小,所以即使該層很薄,仍是傳熱過程的主要熱阻,相應的溫度下降很大。過渡區的情況介於兩者之間,對流傳熱和熱傳導的作用都不能忽略(見圖)。
牛頓冷卻定律 關於流體與壁面之間的傳熱雖然可從求解能量方程得到溫度分布,然後計算熱量通量和熱流量;但在工程上常用簡化處理辦法,即將熱流量φ與有關物理量的關系經驗地表示為牛頓冷卻定律:
φ=αAΔT
式中A為傳熱面積;ΔT為流體主體溫度(橫截面上的流體平均溫度)與壁面溫度之差;α為傳熱分系數,表示對流傳熱強度的一個參數,其倒數可表徵對流傳熱的熱阻。通過實驗來測定φ和ΔT,而A為已知,即可由上式算出α,通常將實驗結果整理成關聯式,以供設計使用。
對流傳熱的強化 由牛頓冷卻定律可知,任何可提高傳熱分系數以及增大傳熱面積和溫度差的措施,都能提高熱流量。在工業生產中,物料溫度由工藝決定,加熱和冷卻介質的溫度又受技術和經濟上的限制,因之傳熱溫度差的增加通常是受限制的。在增大傳熱面積方面,可採用波紋板、翅片管、螺紋管、小直徑管等,藉以提高單位體積內的傳熱面積。而提高對流傳熱分系數,是強化對流傳熱最基本的方法。無相變對流傳熱時,熱阻集中在層流底層,增強流體湍動或直接在層流底層中產生干擾,以減薄層流底層的厚度,是提高傳熱分系數的有效方法。提高對流傳熱分系數的措施包括增加壁面粗糙度,管內設置添加物(如插入螺旋圈片),氣流中加入固體細粒,利用噴嘴產生射流等。有相變對流傳熱的機理與無相變的不同,需採取不同措施進行強化(見沸騰傳熱、冷凝傳熱)。

閱讀全文

與傳熱系數k一般通過什麼方法求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6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0
華為p9怎麼改變輸入方法 瀏覽:152
愛心沙發安裝方法 瀏覽:415
神奇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620
紅米3屏保時間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1
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 瀏覽:58
數字簽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瀏覽:638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瀏覽:693
明星怎麼由黑變白的方法 瀏覽:293
切換多個手機軟體的方法 瀏覽:254
爪子抓傷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148
電梯無線對講安裝方法說明 瀏覽:509
腦血栓治療方法圖片 瀏覽:653
氣缸psi計算方法 瀏覽:291
折疊烤漆門安裝方法 瀏覽:845
皮質醇實驗室檢測方法包括哪些 瀏覽:832
小肉肉快速長大的方法 瀏覽:179
如何消除灰指甲最快的方法 瀏覽:349
封釉磚好壞鑒別方法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