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蜂蜜膏葯製作方法
原料的准備:
1,粗粉碎原料:指處方中根莖類,體大類,堅硬類,含纖維素類不易粉碎的中葯。一般粉碎在直徑0.2---0.5CM,然後提鋟膏。
將中葯去雜質粉碎後,倒入容器內(以不銹鋼鍋為宜),加入濃度75%的乙醇侵泡48小時或更長時間,乙醇高出葯粉5CM為宜。侵泡結
束後,過濾,乙醇另置,將葯渣再倒入盛水的容器內文火加熱4小時,之後過濾,倒出葯液。再把乙醇提取液與水煎液混合並過濾,
先武火後文火熬至掛旗狀為止。
流程:粗葯料----稀釋75%----置容器內侵泡----濾出葯液----乙醇提取液
葯渣----容器內----加水加熱----濾出葯液----水煎液
乙醇提取液和水煎液----混合----過濾120目篩----先文後武火----濃縮至掛旗狀為止。
2,精粉碎:(精料)指處方中貴重,芳香,樹脂,含揮發油類的中葯粉碎至80---100目為宜。
3,煉蜜:
1】。蜂蜜保證膏葯的濕度和透皮吸收,但必須用煉制後的蜂蜜。蜂蜜的選擇也很重要,蜂蜜品種很多,品質各異,由於蜂蜜的質量優劣將直接影響膏葯的性質,因此對蜂蜜品種應進行選擇,以棗花蜜,荔枝蜜為佳,油菜蜜次之。蜂蜜的性狀為乳白色或淡黃色稠厚狀液體或凝脂半流體,有香味,味醇甜而不酸,無異臭,清潔無死蜂,幼蟲等雜質,15攝氏度的相對密度1.40---1.45為佳。以純天然蜂蜜為好,市售瓶裝蜂蜜不宜使用。
2】。煉蜜目的:祛除雜質,如死蜂,蠟質等;破壞酶殺滅微生物;適當除去部分水分以增強粘合力;促進部分糖的轉化,增加穩定性。
3】。煉制:系將蜂蜜置於鍋中,加熱至沸騰,除去浮沫及雜質,在置鍋中繼續加熱熬煉,程度分嫩蜜,中蜜。老蜜。
接下來就要開始製作成品膏葯了,第一當然是要 先將油料加熱,倒入葯料,文火再炸,並不斷攪動,使葯物受熱均勻,(如變黃,炸焦黃,炸枯黑等)。去渣濾凈,即為膏油。
『貳』 丹毒怎麼治啊
丹毒俗稱「流火」,是皮膚和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發病是因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處侵犯皮膚和粘膜網狀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發於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有反復發作的傾向. 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緣清楚並稍隆起.手指按壓可使紅色消退,手指離開後,紅色可迅速恢復.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足癬或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復發作.有時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並可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建議中醫中葯外敷治療.活血生肌膏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熱解毒;清除壞死組織,殺菌消炎.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快速生長.對疔,癰.疽,癤,丹毒,蜂窩織炎,各種化膿潰爛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葯不手術其療效高,無副作用.
『叄』 丹毒怎麼治療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選用一種。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對反復發作的丹毒,可服葯預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並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火丹"。
臨床表現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治療
全身治療
患者應卧床休息並及時對症治療,抗生素以青黴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葯2-3天後,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葯2周左右,磺胺類葯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黴素同時應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使用四環素、紅黴素等。如果患者為復發性慢性丹毒,應檢查足趾等處有無足癬,檢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處有無感染病灶,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對復發性丹毒抗菌葯物應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還可用小劑量X線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兩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療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肆』 「纏腰丹」有偏方嗎
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又稱腰纏火丹、串瘡、纏腰丹等。
西醫治療:萬乃絡韋
每次0.3克芬必得
每次0.3克外用復方爐甘石洗劑,每天2--3次5天1個療程,共2個療程
中葯治療
徐長卿、黃柏、蜂房、苦參各30克,人工牛黃、冰片各2克。前面4味葯用水600毫升煮至200毫升,將人工牛黃、冰片溶入。用這些葯塗於患處。每天4--6次。5天一個療程,2個療程就好。
『伍』 身上起蜂團很癢怎麼辦
"風坨 "、"風疹快"學名蕁麻診。 蕁麻疹的發生原因至今不明,可能與飲食、葯物、蟲咬、花粉、腸道寄生蟲等有關。 發生蕁麻診時,皮膚有紅斑和水腫,大多先出現紅斑,以後形成水腫。兒童僅有紅斑而無水腫,成人 有水腫而紅斑不容易察覺。蕁麻疹可發生在皮膚的任何部位,在十幾分鍾內延及全身,也可在依-貳小時內消失,正所謂"來得快、去得快"。皮疹處奇癢以致常常去抓,抓後出現一條條抓痕,突出於皮膚表面。有時一天發幾次;也有數天發一次。 有時除了皮膚上出現蕁麻疹外,還伴有一陣陣劇烈的腹痛,這種現象說明胃腸道粘膜也受到過敏原的影響過敏原的影響,出現水腫、充血。最為嚴重的是喉部粘膜也可因過敏而出現水腫,引起喉梗阻,影響呼吸尤其是吸氣發生困難。此時需要氣管切開,進行搶救。雖然這種情況並不多見,但要提高警惕。過敏原有許許多多,只有確實抓到了"證據",避免過敏再次發生! 蕁麻疹治療一般都是用中葯。看下面的文章。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團」,中醫稱為「癮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蕁麻疹的臨床特點是: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淡紅色或瓷白色的風團,這種風團常突然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可反復發作,慢性者可反復發作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瘙癢難忍。 祖國醫學認為蕁麻疹主要是風、濕、熱邪蘊於肌膚所致,或因血熱又感外風而發病。 中國性蕁麻疹的中葯治療以祛風、清熱、祛濕為主: 處方一:荊芥依0克,防風依0克,紫草三0克,黃芪三0克,苦參貳0克,地膚子貳0克,蒲公英貳0克,水煎服。 處方二:麻?0克,蟬蛻依0克,連翹依0克,浮萍依0克,丹皮依0克,桃仁依0克,白蘚皮貳0克,水煎服。 (以上兩方可任選一方內服。 ) 慢性蕁麻疹,反復發作可導致血虛,血虛生風,形成惡性循環,中醫理論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因此治療應加用養血滋陰的中葯。 處方:生地貳0克,首烏貳0克,當歸依貳克,白芍依貳克,防風依0克,丹皮依0克,玉竹依0克,荊芥依0克,大棗三0克,人參葉三0克,水煎服。 蕁麻疹的中葯治療主要採用內服法,如皮膚瘙癢難忍,也可用紫背浮萍、蒼耳草、荊芥、紫蘇葉、百部等中草葯任選依~貳種,各依貳0克煎湯外洗
『陸』 請問這是什麼蜂,如何消滅
【姬黃帶土蜂】
(土蜂科 / 長腹土蜂屬)體長11-22mm,體色黑色,前胸背板布滿黃褐色的絨毛,腹部黑色,前四節具絨毛的橫帶斑紋,雌雄外觀近似但雌蟲腹部橫帶為白色,雄蟲為黃色並於小楯板附近有3枚黃色短橫斑 ,各腳黑色,兩側密生黃褐色絨毛。本種又稱白毛長腹土蜂,以雌蟲命名,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喜歡訪花 ,幼蟲以金龜子寄主。本種分類於土蜂科,長腹土蜂屬,本屬有18種,4個以上的亞屬,一般大型,本種為 (Campsomeriella) 亞屬,成蟲出現於夏、秋兩季,喜歡訪花,雌蟲產卵於地下金龜子的巢室,孵化的土蜂幼蟲以金龜子幼蟲寄主。
應該是你花盆裡有金龜子的幼蟲,才會把它吸引來的。建議把花盆裡的培土倒出暴曬或買點土蟲丹之類的地下殺蟲葯物來消殺。
『柒』 請問丹毒用什麼葯可以治好
丹毒 俗稱「流火」,是皮膚和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發病是因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處侵犯皮膚和粘膜網狀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發於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緣清楚並稍隆起。手指按壓可使紅色消退,手指離開後,紅色可迅速恢復。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足癬或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復發作。有時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並可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建議中醫中葯外敷治療。邱-醫-堂活血生肌膏內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熱解毒;清除壞死組織,殺菌消炎。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快速生長。對疔,癰.疽,癤,丹毒,蜂窩織炎,各種化膿潰爛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葯不手術其療效高、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