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重力作用點的研究方法

重力作用點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31 04:44:17

1. 重力的作用點在哪

首先說明的是物體受到的重力不是只在一點上,但是可以用一點也就是重心來代替重力產生的效果,這個點就可以說是重力的作用點,它不一定在物體上。
重力總是豎直向下
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不規則可以用懸掛法:用細線掛起物體,懸停時細線所在直線必然經過重心,換一個點再懸掛,兩條直線的交點就是重心的位置

2. 如何確定力的作用點

力的作用點在(靜止的)物體的中間,如果物體是移動的沒,要看什麼在使它移動,比如繩子拉車時時,作用點就是繩子和車的接觸點.可以栓在車中心或車的前部。

意思是:力的作用點是指某種力對於這個物體來說,在它的哪個部位.靜止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點,就在它的中心。

注意的是:

(1)同一物體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即g值隨位置不同而變化。由於受地球自轉的影響,物體在赤道導附近時g值最小,在兩極時g值最大。當然其差值並不大,僅相差千分之幾;

(2)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其大小取決於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決不能由重力的變形公式m=G/g認為質量與重力成正比。

(2)重力作用點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應用:

同樣大小的兩個力,方向也相同,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不同位置,產生了不同的效果,說明力的作用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扭螺釘, 在扳手上離螺釘越遠的位置施力越省力,離近越費力。

推門的技巧:在門柄處推門很容易,可在門的最里側推門卻很難推開。

力的性質:

1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2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

(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3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5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3. 重力的作用點是什麼為什麼

把物體看成甴無窮多個細小微粒(質點)組成,每個微粒都受到重力,這些重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重量,這些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就是物體的重心。

4. 重力重點

約定研究重力要在靜力學范圍內,以放置物體的支撐物或物體自身為參照系。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等只作用在物體局部,不能使物體獲得重量。能使物體獲得重量的力只有萬有引力和慣性力,因為它們都是同時作用在物體的每一個質元上。萬有引力和慣性力的共同作用叫重力(gravity)。重力是矢量,其大小稱作重量,單位是N。重力定義適用於宇宙中的天體、人造天體和飛行器。同一物體在不同情況下所受重力不同,大於正常值時說物體超重,小於時說失重。在中學階段認為,在地面附近重力等於萬有引力且是恆力,其加速度為常數,大小為9.8m/s2 。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任何物體對物體都有引力,叫萬有引力。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兩極指向地心)。地面上同一點處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m成正比,同樣,當m一定時,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關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值約為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是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牛。(9.8牛是一個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兩極上g最大,g=9.83N/kg。牛是力的單位,字母表示為N,1N大約是拿起兩個雞蛋的力)
重力並不等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除了兩極以外,地面上其他地點的物體,都隨著地球一起,圍繞地軸做近似勻速圓周運動,這就需要有垂直指向地軸的向心力,這個向心力只能由地球對物體的引力來提供,我們可以把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一個分力F1,方向指向地軸,大小等於物體繞地軸做近似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另一個分力G就是物體所受的重力其中F1=mrw^2(w為地球自轉角速度,r為物體旋轉半徑),可見F1的大小在兩極為零,隨緯度減少而增加,在赤道地區為最大F1max。因物體的向心力是很小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近似認為物體的重力大小等於萬有引力的大小,即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略去地球轉動的影響。其中引力的重力分量提供重力加速度,引力的向心力分量提供保持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
重力大小可以用測力計測量,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對測力計的拉力或壓力的大小等於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作用點

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是,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幾何形狀及質量分布有關。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但是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體之上。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center of gravity) 。地球對物體的重力,好像就是從這一點向下拉物體。若用其他物體來支持著重心,物體就能保持平衡。
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他的幾何中心上,例如粗細均勻的棒的重心在他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但是,重心不一定在重物上。
物體的重心位置,質量均勻分布的物體(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有規則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例如,均勻細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點,均勻球體的重心在球心,均勻圓柱的重心在軸線的中點。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可以用懸掛法來確定。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重心的位置除跟物體的形狀有關外,還跟物體內質量的分布有關。載重汽車的重心隨著裝貨多少和裝載位置而變化,起重機的重心隨著提升物體的重量和高度而變化。
重心位置在工程上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例如起重機在工作時,重心位置不合適,就容易翻倒;高速旋轉的輪子,若重心不在轉軸上,就會引起激烈的振動。增大物體的支撐面,降低它的重心,有助於提高物體的穩定程度。
施力物與受力物

施力物體:地球。受力物體:地面附近的物體。
超重與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叫做超重。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叫做失重。
一般情況下,在同一地點,同一物體的重力是恆定的。超重和失重時,重力不變。
概念的深化

重力詞條的內容是統一的有機整體。象台機器,不配套的部件會使運轉失常,從而失去寶貴功能。重點在後,整體讀完方知分曉。
上述重力概念只能應用在地面,可是在其他星球上,在人造衛星上,在宇宙飛船上都要研究那裡的重力。例如,飛往火星的飛船中處於失重狀態下的宇航員,在沒有萬有引力可利用的情況下,讓生活艙自轉,也能獲得類似地面上的體重,這就沒有辦法用原重力概念解釋了。還有,失重不是失去重力是失去什麼?是失去重量?重量是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都變了怎麼還說重力不變呢?如果說什麼也沒有失去,失重只是假象,那麼假象能作為物理知識放在教材里嗎?還有不少類似的問題,這都需要重力概念的深化。
萬有引力(不僅是地球的)是使物體獲得重量的基本的力。然而物體相對慣性系的加速運動影響物體重量的獲得,如在地面上,由於物體隨地球自轉而加速運動,使物體的重量小於地球的萬有引力。
除去隨地球自轉的加速運動以外,還有其他形式的加速運動,諸如:①以地面為慣性系,拋體的運動、升降機的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的運動、物體沿光滑斜面加速下滑的運動。②以太陽為慣性系,人造衛星、月球、地球等在各自軌道上的運行。上面這些運動形式的加速度都會影響物體重量的獲得,這與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本質上是一樣的,都能決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對於能使物體獲得重量的因素問題,不能只對「物體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另眼相看而無視「物體其他運動形式的加速度」。
因此,在非慣性系下讓慣性力參與重力的計算,其結果體現了物體的加速度在這里的影響。有時加速度的影響遠大於萬有引力。只有萬有引力和慣性力是作用在物體的每一個質元上,所以只有萬有引力和慣性力可以使物體獲得重量。重力是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慣性力的合力。力的合成得來的「合力」本身就是虛擬的力。重力這個虛擬力與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這些實際力在屬性方面有本質的區別。重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體獲得「重量」,並因此得名,所以重力屬於俗稱效果力的范疇。重力是矢量,這個矢量的模就是重量。當物體的重量等於零的時候,也就是重力矢量的模變成零的時候,重力這個矢量就不存在了,這一點很重要。
重力的方向垂直於相對參照系靜止的水平面,或說平行於相對參照系靜止的鉛垂線。
萬有引力的作用點是質心,慣性力的作用點也是質心,所以它們的合力——重力的作用點還是質心。「重心」只是對地面附近物體質心的習慣稱呼。

5. 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體現了研究問題時用了什麼方法

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但不一定在物體的重心上(比如彎曲香蕉的重心就在香蕉以外).此選項錯誤;
B、球形物體並且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也就是球心上.此選項錯誤;
C、物體的形狀改變,質量分布改變,重心位置可能發生變化.此選項正確;
D、將均勻木球的中心挖去以後,重心仍然在中心位置.此選項錯誤.
故選C.

6. 拉力、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壓力等力的作用點分別在哪裡 請詳細回答~有圖就更好了~

樓上說在重心,事實上在平動問題中,把所有力的作用點都視為在重心確實是一種方便的處理問題的手段(當然涉及轉動問題則不適用)
如果要明確研究作用點,那麼拉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與繩子(或彈簧等)連接點,摩擦力在物體與其他問題接觸面上,重力歸於重心,支持力在被支持物體的接觸面上,壓力在被擠壓物體的接觸面上
(比如舉個例子,一個木塊放在桌上,木塊對桌的壓力就在桌面上,桌對木塊的支持力就在木塊的底面上)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重力作用點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以填哪些數一年級方法 瀏覽:365
如何用科學方法理財 瀏覽:406
檢測受體的密度和數量用什麼方法 瀏覽:26
蘋果二手機驗機方法的軟體 瀏覽:158
用跑步機跑步的正確方法 瀏覽:659
長沙膽結石哪些方法治療好 瀏覽:351
雞腳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502
如何正確泡奶粉的方法 瀏覽:22
豆腐腦不出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5
法蘭軟連接使用方法 瀏覽:452
尿不濕正確睡眠方法 瀏覽:643
平行四邊形abcd角度計算方法 瀏覽:92
win7系統屏幕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5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61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2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60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6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2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8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