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校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您好,
學校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是主要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
選定課題(研究者)--申請立項(研究者)--專家論證(各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立頂(各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制訂方案(研究者)--分析研究(研究者)--撰寫報告(研究者)--申請結題(研究者)--專家鑒定(各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果評獎(各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果推廣(各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
教育科研是一項有序的系統工程,一個完整的教育科研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十個步驟。
第一階段是前期准備階段,包括選題、檢索資料、申請立項、制訂研究方案四個步驟;
第二階段是中期研究探索階段,包括開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分析研究三個步驟;
第三階段是後期成果處理階段,包括成果的表述、成果鑒定與驗收、成果評獎與推廣三個步驟。
以上就是對問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貳』 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驟
教育科學研究有七個步驟:選題、查閱資料、研究設計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和整理資料、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提交結題申請。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計劃、連續和系統的探索活動。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總結法(追因法)、文獻法等。用什麼樣方法,便形成什麼樣的結果。常見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教育論文或論著。教育科研步驟: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實施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
中小學教育科研是人們對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對象、現象及其規律的一種創造性認識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就是在中小學教育領域揭露本質、發現規律性、創立理論的創造性認識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不僅解決認識客觀世界的問題,而且直接關繫到創立新世界、建設中小學教育新體系的問題。課題即研究項目。所謂課題,就是從研究方向所指示的問題中確立的研究項目。課題不僅僅是個名稱,它應體現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展示研究的目的、意義。
所謂教育科研是研究者藉助教育理論以有價值的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如有位小學教師,發現一年級的學生抄寫生字一字多遍,負擔很重,於是進行了「抄四遍和抄八遍的效果比較」的實驗。結果證明抄四遍效果最佳。然後寫成研究報告,論證「減輕負擔,提高質量」大有潛力可挖,受到各方面的重視。這位老師的這種做法就是一種科研活動。
『叄』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及各階段的實施要領
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①選題→②文獻綜述→③形成假設→④選擇研究方法→⑤對變數進行分類→⑥選擇被試→⑦制定研究方案→⑧資料收集和整理→⑨得出結論→⑩撰寫科研報告。
教育科學研究有七個步驟:選題、查閱資料、研究設計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和整理資料、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提交結題申請。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肆』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1)選擇研究課題;
(2)教育文獻檢索與綜述;
(3)制訂研究計劃;
(4)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5)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4)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過程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教育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
(二)教育調查法
教育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方式,搜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狀做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
在教育調查研究中,常用的調查方法有查閱資料、問卷法、開調查會、訪談法和調查表法,其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方法是問卷調查。
『伍』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人們的教育研究活動,同樣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一般過程能常分為以下幾個基本步驟。
一、確定問題
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選擇研究問題。對於一個研究新手而言,確定研究的問題並不是簡單的工作,這里涉及到所確定的問題的價值、與研究主體的關系、研究問題的條件等。當研究的問題確定以後,整個研究有了方向,後續的工作就比較容易進行。
一般研究問題的產生,可透過理論或相關文獻的探討,也可由自己的實際經驗中尋找,此外,亦可通過向人請教來確定。然而不管研究問題的來源如何,有了問題之後,接下來必須確定的是問題的性質與范圍。
二、提出假設
所謂「假設」指的是理智的猜測。假設並不是隨便亂猜胡設的,而是根據理論、往昔的研究發現、自己的經驗或是邏輯的推理而針對問題提出的暫時性解答。
在側重統計分析的量化研究中,一般均有假設的呈現,然而在側重文字描述的質化研究中,並非一定要有研究假設。
三、設計或選擇研究方法
在確立了研究主題與假設後,接下來所要著手的是研究設計,亦即考慮使用何種方法進行研究較為合宜、研究工具如何設計與實施等等。如果研究者所從事的是量化研究,則另須考慮各項研究假設該用何種統計公式進行分析。
四、搜集資料
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此步驟所涉及的是實際動手搜集實證資料。資料的搜集必須以研究問題或假設為引導,否則所搜集到的資料將失去其意義與價值。在量化研究中,搜集資料的工具大體上有問卷、觀察量表、測驗等;在質化研究中,研究者雖亦可使用問卷、測驗,甚至攝錄機搜集資料,但研究者本身卻是最關鍵的工具(instrument),因為只有研究者方能從事件發生的脈絡中掌握事件的意義性。
五、提出結論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所提的結論必須以所搜集得來的資料作為依據,不可作出超越研究結果的結論。在量化研究中,結論的提出通常是運用統計方法分析資料,所得的結論可能支持假設,也可能推翻假設。在質化研究中,資料的分析雖不使用統計方法,然其資料的取得須經過考證的程序。
以上所說,是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驟,其中每人階段都可因不同的任務有不同的分化或取捨。特別是,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過程雖有著類似的研究步驟,然而各研究步驟間的互動關系卻全然不同。具體說,定量研究者所遵循的是直線式(linear pattern)的探討模式,定性研究者所採用的則是循環式(cyclical pattern)的探討模式。
『陸』 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基本步驟
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①選題→②文獻綜述→③形成假設→④選擇研究方法→⑤對變數進行分類→⑥選擇被試→⑦制定研究方案→⑧資料收集和整理→⑨得出結論→⑩撰寫科研報告。
教育科學研究有七個步驟:選題、查閱資料、研究設計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和整理資料、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提交結題申請。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拓展資料:
選題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選題應具有創新性,創新性,也就是所選的課題是別人沒有提出來過的,或者是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解決別人沒有解決的方面,它是新穎的;
選題應具有價值性,即課題的實用性或它的價值性。如果一個課題的研究沒有現實意義,對教學實際沒有多大的積極作用,沒有推廣的價值,那麼研究這樣的課題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如,課題"中學生背誦課文方法訓練"、"格式作文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等等,象這樣的課題的研究的價值就稍差一些。因為它有違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選題應具有可能性,可能性就是指在研究這個課題時,各種條件是有可能的,具備的。如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研究能力、科學品格、興趣愛好及獻身精神等;客觀條件是指所研究的課題必須具備有相關的文獻資料、協作條件、環境條件、相關的科學發展程度以及研究經費等。
進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有關的教育教學基礎理論應該具備,一些教育統計和簡單的評價及數據的處理方法也應該知道,否則,對在研究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現象就很難作出正確的解析。在選擇好課題後,就可以用書面的形式對問題進行陳述或寫選題報告。
『柒』 教育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1)選擇研究課題;
(2)教育文獻檢索與綜述;
(3)制訂研究計劃;
(4)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5)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教育調查報告具有以下作用:
(一)如實地將教育調查的基本情況,准確地系統地反映出來,提供數據和材料,作為制訂教育政策的依據,作為從事教育理論研究的資料。
(二)及時地提供教育實踐中的典型經驗、典型事例,作為指導教育工作、解決問題的現實依據,發揮榜樣的作用,推動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通過調查材料,將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映出來,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
『捌』 教育研究的一般過程並舉例子說明
過去,教師搞科研,多屬於散兵游勇的自發研究。由於「科研興教」日趨深入,中小學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理應規范化管理,有序進行。一般說,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應分以下四個階段:1、准備階段在實施研究之前,應從思想上、組織上、資料上、研究目標上認真准備。根據科研基礎不同,應採取不同程度的思想發動,使參與者的認識到位,知道自己要研究的問題是必要的。有些課題單槍匹馬不能完成。還應該組織課題組,搞協作公關。在選擇課題之後,要詳細制定一個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廣泛收集文獻資料,進一步確定研究樣本。如,某校在德育工作中遇到一個難題:怎樣評價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優劣?定性與定量各有利弊,究竟如何評估才科學,是個難題,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了實施這項研究,該校進行了開題動員,組織了班主任、德育專干參加的課題組。課題組明確了研究意義,制定了詳細的研究方案,然後,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並選取一個班學生為研究樣本,為深入研究做好了前期准備。2、實施階段實施階段的關鍵是選擇好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很多,但要根據課題的需要,選擇基本的一種或者幾種。如某校在進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益的研究》課題時,選擇了以調查法為主的研究方法。他們確定若干不同情況的小學為樣本,先後採用問卷調查、開座談會、跟蹤測試等方式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家長、英語教師及其它學科教師、學校領導進行調查,先後對1855名學生調查了學習英語興趣、課業負擔、對教材的反映等情況;對學生跟蹤測試6次(3244人);隨堂聽課120多節次。然後,認真分析研究各種數據,才得出自己的研究結果。3、總結、表述成果階段研究成果最終要用文字形式表述出來,常用表述形式很多,要選擇能准確闡釋自己研究結果的文體形式,按照規范的寫作要求,完成論文或研究報告或專著等其他的成果形式。這一階段十分重要,撰寫好研究文章才能體現出你的研究價值,否則,前幾階段的辛苦,可能會因為一篇拙劣的文章而抹殺。4、 應用推廣階段教育科學研究不是為寫文章而研究,而是為了應用推廣而研究。研究出了成果後,要請專家或領導、同行進行論證和鑒定。受到充分肯定的成果,要大力推廣應用。可以採取交流會、專題研討會、演示會、現場會的形式直接推廣,也可在刊物、報紙上交流間接推廣,以使科研成果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玖』 如何理解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教育科學研究有七個步驟:1、選題3、查閱資料3、研究設計和制定研究計劃4、收集和整理資料5、開展研究6、撰寫研究報告7、提交結題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