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寶寶勞動能力訓練方法

寶寶勞動能力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30 22:38:59

1.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

小學生的家務勞動,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這事不能小看,我國的孩子每日家務勞動時間少,看來,與年輕家長認為 「現在孩子小,等他長大了自己會勞動」不無關系。其實,從小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3歲的孩子進幼兒園後,他就慢慢懂得了怎樣講衛生、愛清潔、怎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樣幫助小朋友和從事一些掃掃地、擦桌椅等公益勞動等等。這些自小養成的勞動習慣,對孩子來說,是會受用終身的。 一些家長會說,「現在孩子學習負擔重、回家作業多,沒有時間做家務」。說實在的,眼下的小學生學習任務確實繁重,他們一回家就忙於作業,這也是事實,但他們並沒忙得一天就抽不出一些做家務的時間。一些明白的家長把子女從事家務勞動,看作是孩子勤勞節儉品德的培養,每天固定一些家務讓孩子作為任務來完成。孩子一有明確的任務,在忙完作業後,就認真去完成家長每天規定的家務事。例如掃地、洗碗、擦鞋子等等,好逐步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國外一些有識之士也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務勞動,美國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勵孩子從小學會家務勞動,還以部分零用錢作為對孩子從事家務勞動的獎勵,例如擦雙皮鞋五分錢等等,使孩子一空下來就搶著做家務,從小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對培養孩子的優良人格是不無好處的。 從孩子自身的特點來說,由於他們好動,往往都很樂意自己動手干點什麼。如果因勢利導,讓孩子參加些力所能及的輕微勞動,看來猶如在進行一場特別有趣的游戲,但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勞動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艱辛,得到意志的磨煉,使他們從小萌發靠自己的勞動自立的思想,並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必須熱愛勞動、善於勞動,所以要培養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勤勞肯乾的品質。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可以從三方面進行。 首先要教育孩子熱愛和尊敬勞動者,讓他們認識各行各業勞動的社會價值,並從小立志做個光榮的勞動者。 其次,要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果實。要讓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輩們勞動的結果,因而要珍惜。家長應該要求孩子:吃飯不掉飯菜;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愛護圖書;對家裡的各種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襪等要愛惜。要讓孩子懂得這些用品、物件是經過許多人的勞動才製得的,不能隨意浪費。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小就有勞動光榮、不勞而獲可恥的觀念和勤勞儉朴的品質。 1.自我服務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教給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穿鞋系帶,自己鋪床疊被,自己吃飯,自己洗臉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學一件,都要先由家長示範,爾後讓孩子在家長指導下練習,直到孩子學會自己做。 一般說來,從二、三歲開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學做自己的事情,五、六歲,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還能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進孩子獨立性的形成和發展,使孩子(尤其獨生子女)能及早擺脫對大人的過分依賴,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 2.做家務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可讓他們幫助提東西,拿肥皂、條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開飯時可讓他們幫著搬凳子、擺碗、筷,飯後讓他們幫收拾碗、筷;可讓他們和家長一起打掃居室衛生,如掃地、擦桌椅、櫃櫥;可以讓他們幫家長一起刮土豆皮、擇菜、洗菜;還可以讓他們到不遠的超市去買調料、洗滌用品等。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樂,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幫助爸爸、媽媽幹事情了。 3.參加公益勞動 帶孩子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 一,身教重於言教 人的一生部處於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家務,並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裡的一員,當孩子參加了一些家務勞動後,對家的感情就不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常常不會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這個菜燒得不好吃,那個湯調得不鮮美,有時飯菜備得晚了還耍脾氣呢。可是當孩子參加了家務勞動後,他們則會更多地諒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這個「家」不易。 二,制訂適當的家規 家規作為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生活規范和行為准則,常常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是潛在的強大教育力量。制訂明確、合理、可行的家規,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它可以約束、幫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勞動是家規的內容之一。家規的條理應一清二楚,寫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後必須自己疊好被子,清理房間,打掃衛生等,家規也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作改變。聰明的父母總是讓孩子從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擔當責任,履行職責,讓他們在與困難的搏鬥中日益成熟起來。 三,及時進行鼓勵 許多家長曾說,孩子剛會走路,就想拿著掃把掃地,就要洗菜,就要幫奶奶洗衣服。這說明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應正確引導,培養他的興趣。對孩子做的家務活,要及時肯定,並給予表揚。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贊許的心理。及時鼓勵孩子,並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後,可稱贊說:哇,這碗誰洗的呀,這么干凈。孩子聽了,比獎給他一塊蛋糕還要甜得多。 四,放手讓孩子參加勞動 曾有調查表明孩子不參加勞動並非他們不願意勞動,而是有些父母不願讓孩子參加勞動,連拖個地也以為孩子拖不幹凈,稍重一點的活就怕孩子累壞了身體,稍花些時間的活又以為會浪費時間、影響孩子的學業,更不願讓孩子參與。許多父母在孩子求學期間包攬了所有家務,只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殊不知,從小做家務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務的人要充實、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訣卻在於:使孩子的身體鍛煉、思想鍛煉、能力鍛煉互相調節。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煉培養,孩子才會處在健康成長之中。

2. 如何培養孩子勞動好習慣

1:父母要成為熱愛勞動的榜樣
孩子對待勞動的態度受到父母勞動態度的影響。如果父母認為幹家務活是令人討厭的或降低身份的事,是因為沒辦法才不得不為之的,那麼這種消極態度將會影響你的孩子.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具有對勞動的尊重和自豪的感情。
2:培養孩子「勞動光榮」的意識
孩子要形成勤勞的品質,需要具有「勞動光榮」的觀念。爸爸要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擁有一種充實、幸福、愉悅的感覺。勞動給孩子帶來了美好的體驗,孩子也就會喜歡上勞動。
「勞動光榮,懶惰可恥」是孩子要從小銘記於心的。孩子要明白勞動是一切財富的來源,人的勞動是創造世界的活動。孩子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偉大,才會喜歡做個勤勞的人。
3:引導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都有愛勞動的天性,在學會走路,手腳比較靈活之後,看見父母做什麼就會湊上前幫忙。這時候,孩子剛開始學做事情,可能會因為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做起事情來很費力,有可能還會越做越糟,但父母不能因此喝止孩子,也不能因為心疼孩子而限制孩子做事。父母應該對孩子做到耐心地引導,給孩子做示範或者與孩子一起把事情做好。
即便孩子不主動上前,父母也要吩咐孩子學著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從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日常用品等等做起,從易到難地教孩子學做一些家務勞動,這樣不但能夠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使孩子體驗到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夠使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4:多讓孩子分擔家務勞動
孩子在幼兒期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強,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家務勞動充滿了熱情,爸爸要抓住時機,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無論大小,讓孩子在參與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爸爸別怕孩子幹家務活慢、質量差,要給孩子勞動的機會。孩子的技能是在反復實踐中提升的。爸爸多給予孩子鼓勵,才能夠激發孩子的勞動熱情,讓孩子樂於做家務。
5:盡可能努力讓孩子做家務活覺得輕松愉快
孩子的勞動帶有游戲的性質,孩子在勞動過程中常常是邊玩邊做。如洗手帕時就玩肥皂,擦桌椅時就玩水.家長對此不要苛求。因為當勞動只成為純粹的義務而無任何樂趣的話,是很難讓寶寶熱愛勞動、堅持勞動的,這將不利於勞動情感的培養。
6:帶孩子參觀自己的工作地點
爸爸可以帶孩子參觀自己的工作地點,讓孩子看到勞動中的爸爸。孩子觀察了爸爸的勞動環境、勞動狀態,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勞動。孩子最終要參加社會勞動,爸爸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會明白爸爸是如何用勞動創造財富的。
爸爸要讓孩子明白,人人都需要勞動,勞動是光榮而偉大的。爸爸要將勞動的熱情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理解社會勞動。
7:孩子勞動的注意事項
1、明白真正的目標。
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幼兒發展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情緒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了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2、及早開始。
小孩子幾乎從一學會走路,就會產生「幫助媽媽」的強烈慾望,一個2歲的孩子能夠替大人去拿和傳送東西,甚至能夠整理已洗好的衣服,藉此可以教導孩子辨別顏色和形狀。你可以把清理打掃變成游戲。4歲或5歲的孩子能了解簡單的命令和替大人辦點小事,而且還可以指望他(有時候)會自己收拾玩具、找衣服或端走自己的碗盤。7歲的孩子已經能負擔一點家庭責任。第一件指派他們要做的工作,最好是能使他們做得令人滿意的,別急急忙忙地要孩子做他力所不及的事。給孩子的新任務要有挑戰性,但也必須能為他帶來成就感,如果新任務令他做得沮喪泄氣,他以後也許便不會再嘗試了。
3、定出切合實際的標准。
雖然大多數事情大人都比兒童做得好,但你要抑制住你自己來做或「把它再做一次」的行動,因為這樣只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教導孩子做一件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重復去做。先向他示範如何去做,然後和他一起做,最後讓他自己做。要隨時給予指導,但不要太快就插手幫忙。孩子如果想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不要干涉他。但這並不是說可以容忍草率。如果孩子沒盡力做好工作,應要他再做,定出個合理完成的時間表,但不可嘮叨不休。例如,開飯時間已到,而碗盤尚未擺好,就要鄭重告訴孩子,別人都在等著吃飯。
4、不要用利誘。
孩子做完一件工作,最好的報酬就是給他一個微笑,摟抱他一下或者說一聲「謝謝」。在孩子能聽到的范圍之內告訴別人你多麼自豪,也是一種很好的報酬方式。事實上,孩子自己也會認識到,計劃並完成一項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5、支持「出外」工作。
孩子參加各種助民活動、公益活動,如替人打掃衛生或送報紙,能幫他們學會按不同人的不同標准工作,訓練他們自立和培養責任感。
6、不可工作過度。
孩子做太多的工作,會妨礙他學習、身體生長發育和其他社交活動。學習怎樣工作是重要的,但重要的是從小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尊重勞動、自強自立的世界觀。所以,讓孩子做事,一定要適度。

3. 想要鍛煉小孩的動手能力,有哪些好的辦法

引言:現在的父母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很多時候家長也不喜歡戀愛自己的孩子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勤勞勇敢,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希望能夠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但是現在跟以前不一樣,大家又不是住在農村裡面,更多的是住在城市裡面,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

4. 培養孩子做家務有哪些技巧

有7個方面的技巧:


一、要從小事做起。

培養孩子做家務,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要一下子就給孩子很多事情去做,孩子無法一下子應付得來,影響孩子的興趣。

二、以體驗式為主。

要讓孩子充分體驗每一種勞動內容的不同感受,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掌握這些勞動的內容和技巧,並不是想讓孩子干多少話,就是說,讓孩子多多體驗就可以。

三、教會他們技巧。

做家務也是有很多技巧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竅門,所以,我們積累的做家務的經驗,應該盡量去教會孩子,讓孩子在勞動中還能學會很多東西和技能。

四、家務活要適量。

給孩子分配一下任務,一定不要給太多的事情,否則,孩子的學習可能會受到影響,就會是本末倒置,雖然孩子的勞動能力鍛煉了,但是影響學業得不償失。

五、領孩子一起做。

做家務也是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好方法,可以從領孩子一起勞動的過程中,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讓家庭的氣氛變得更加和諧,讓孩子更快樂。

六、指派獨立的任務。

可以給孩子一些適當的任務,主要是一些獨立性的任務,這樣,孩子才能夠學會獨立做事情,也會在這樣的經歷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記得檢查督促。

給孩子指派了一定的任務,就要注意去督促,去檢查,去驗收,通過驗收,及時發現孩子在家務中存在的問題,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加強輔導,讓孩子盡快掌握。

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5. 育兒過程中,怎麼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現在大多數父母讓孩子「一心只讀聖賢」。平時簡單的家務,比如洗碗掃地,都是留給自己的。他們用這種方式寵壞孩子,這只會傷害他們。鄰居家有個剛畢業的高中生還不會自己煮麵,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就別提了。在這些家長中,「學習-高分」是他們對孩子最大的希望。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相反,一小部分家長是很有智慧的。當他們的孩子完成作業時,他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做家務或鼓勵他們從事其他有益的活動。每年寒暑假,有條件的家庭也會送孩子去上書畫或者彈琴之類的課。目的是讓他們勤奮工作,鍛煉手指的靈巧性,增強大腦的靈感,有效啟動大腦皮層分析儀的活動。

總之,培養孩子的動手觀念,不僅是教孩子勞動技能,更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獨立性、自信心、工作生活能力。

閱讀全文

與寶寶勞動能力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檢測受體的密度和數量用什麼方法 瀏覽:26
蘋果二手機驗機方法的軟體 瀏覽:158
用跑步機跑步的正確方法 瀏覽:659
長沙膽結石哪些方法治療好 瀏覽:351
雞腳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502
如何正確泡奶粉的方法 瀏覽:22
豆腐腦不出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5
法蘭軟連接使用方法 瀏覽:452
尿不濕正確睡眠方法 瀏覽:643
平行四邊形abcd角度計算方法 瀏覽:92
win7系統屏幕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5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61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2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60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6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2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8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2
華為p9怎麼改變輸入方法 瀏覽:154
愛心沙發安裝方法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