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是怎樣的媳婦的地位是怎樣的
發布時間:2011-10-10
我國古代女子在社會中的地位,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多樣變化的。「玉主沉浮,源於母系;峰迴路轉,始於奴隸;深淵難躍,在於封建。」女性地位經歷幾千年的沉浮變化,有過短暫的輝煌,更多是壓抑的無奈。
婚姻地位;政治地位;社會權利;經濟地位;家庭角色
女性作為兩性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處於主導和支配地位。在男權制度確立後,女子地位隨著社會體制的不同不斷發生改變,女子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隨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個階級或階層的社會發展如何,通常能從其女子在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宗教地位以及它在社會文化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上來尋找出答案。所以,本文在研究古代婦女的社會地位時,主要從其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家庭地位等方面進行探究。
一、上古時期女子社會地位的黃金時期
「結繩記事之初,茹毛飲血之始」,沒有男人和女人的勞動分工,過的是原始公有制的生活。原始人為了生存,只能群聚一起,合力互助、相互依賴、共同勞動、共同消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原始的自然平等的關系。這也證明了女性地位並非是先天低下的,相反,還出現過一個曾經屬於婦女的時代即母系氏族時期。
在母系氏族時期,主要從事採集果實,及簡單的生活工具製做。女性天生的優勢就充分發揮出來。從女性使用紡綸、骨針及蚌刀隨葬,說明婦女擔任主要的紡織、縫紉和農業活動。而從男子缺乏農業工具等隨葬品來看,也可以說明婦女在農業生產中占據主要地位。由於女性在這些活動中表現突出,因而在經濟活動中占據了主要位置,成為社會活動的主角。特別是女性作為人類之母,在人類本身的生產活動即繁衍後代這一意義上更是備受尊崇。在人類之初,人們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統僅維持在母親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稱聖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書·堯典》說堯是其母慶都感龍而生;王充《論衡·詰術篇》說禹的祖先之母吞薏苡而生,商朝祖先契是其母簡狄吞燕卵所生,周朝祖先稷是其母姜嫄履天帝足跡而生;《史記》載伏羲是其母「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等等。種族的繁衍、氏族的維系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一定地位。在《說文解字》中,尚有「嬴」、「姒」、「妘」、「媯」等古姓,也均從女。姓乃是人的本源,自古及今人們都把姓氏看得極其珍貴。這些古姓的存在是女性為氏族之長的旁證,也是反映女性曾經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佐證。
二、女子社會地位的轉折
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剩餘產品也隨之而生,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剩餘產品的掠奪,出現戰爭,這時男子先天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男子成了戰爭的主要力量。男子在戰爭中獲得的俘虜變成奴隸,使自己逐漸走上奴隸主的寶座,擁有了大量的財富和人力(包括軍隊),經濟大權在握,婦女在社會中的支配地位被逐漸替代,從而進入了父權時期。到了奴隸社會後期。特別是商周二朝為華夏制度文明確立的關鍵時期,為了鞏固和強化男性的支配地位,便制定出了一系列宗法倫理的信條,既以規范社會,更以桎梏女性。女性地位更加全面低落。因此,這段時期成為婦女地位發展史的分水嶺,在這之後,婦女地位一落千丈,淪為男子的附庸。
1.女子的婚姻地位
《詩經》中曾描寫到:「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男女從出生時便被定義為「璋」「瓦」之別,可看出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同。女子生來就註定無法與男子享同等的權力,也沒有同等的期望和責任。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貫穿於史書和人們的思想中。
女子家庭地位的下降是隨著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現而形成的。周朝時期,已婚婦女地位卑下,婚姻關系能否維系取決於丈夫的好惡。丈夫願意維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願維系,就要被丈夫掃地出門。「嫁者,家也,婦女外成,以出適為家」。周代已經完全實行從夫方居的居處原則,成婚後女子脫離父宗,加入夫族。顧炎武《日知錄》雲:「已嫁也,於國君則稱姓,冠之以國;於大夫則稱姓,冠之以大夫之氏。」已婚婦女稱謂隨夫改變,深深打上了妻隸屬依附於夫的烙印。《詩經》中《邶風·谷風》、《衛風氓》表達了棄婦的悲戚之聲,說明了夫妻間存在不平等的婚姻關系。
到了秦漢時期,女子的婚姻地位有了提高。秦朝夫妻地位幾乎相等,「凡取妻出女之日,冬三月奎婁吉。以奎,夫愛妻;以婁,妻愛夫。」此處說明,秦時夫妻雙方已有追求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觀念,在這里,看不到一點絕對夫權制的影子。同時,秦律規定,婦女有婚姻自主權,並保護合法的婚姻。漢初女子地位也並不低,館陶公主隨母姓為「竇太主」,漢武帝太子劉據隨母姓為「衛太子」等。但在漢朝後期,儒家思想加強,從劉向的《列女傳》到班昭的《女誡》開始要求女子遵循不合理的道德規范,造成女子地位的下降。
隋朝時,文帝曾下詔:「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然而在唐代,這種情況又略有改觀,法律上為離婚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女性離婚也不再受到世人的非難
『貳』 中國女生的地位為什麼這么高
當前,中國女性無論在社會還是家庭中的地位都是相當高的,基本上達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的程度,甚至高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至少在這五個方面可以得到印證:
一是姓名權,無論是日本還是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女性,出嫁前隨父姓,出嫁之後隨夫姓,那是寫進了法律的,而中國女性不但擁有獨立的姓名權,而且現在的子女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都認為是正常的事情;
二是教育權。在過去,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受教育的權力很少,和男性相比,可以說只有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家庭,女性才有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現在,幾乎所有的女性,和男性一樣享受著充分的教育權,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少有女性失學的現象,在高校,許多學校的女生比例甚至高過了男生,而且女生比男生更會考試已成為基本常識;
三是擇偶權。現在的女性在擇偶方面更占據主動,對男性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男性往往只有被動接受的選擇,否則,那就只能打光棍,中國3000萬光棍是不需要爭論的事實;
女孩不讀書要想實現男女平等那絕無可能。
四是就業和繼承權。中國女性在就業和繼承權方面基本上實現了男女平等,不要說宗教國家和日本女性根本不能和中國女性相比,至少與西方國家的女性能夠平分秋色。
五是家庭地位。現在,絕大部分的家庭,女性往往占據著主導的核心地位,無論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主婦,至少牢牢地掌握著家庭經濟大權,大部分的家庭,男人需要把收入上交給妻子,這一點,那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能相比的,我們知道,在西方國家,夫妻基本上實行的是AA制,誰掙了誰花,更不用說那些宗教國家。
所以說,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女性和過去相比,其地位有著無與倫比的進步,和世界各國相比,其地位在當今世界上應該處於金字塔的頂端。
當然,萬事有特例,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依然有少部分的女性在家庭的地位並不高,有的甚至還在男人的家暴下求生存。但這只是個別現象,不具有普遍意義。
但大家想過沒有?中國女性地位為何能夠從封建完全從屬的環境中迅速崛起?日益實現了真正的男女平等呢?
許多人也許會列出許多理由,主要的理由當然是工業革命的興起,受世界女性解放運動的影響,國家出台了保障女性權益地位的各種政策,等等。
計劃生育是中國女性地位提高的最根本原因。
當然,這種理由是前提,是大框架,但是,真正促進中國女性地位迅速提高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實行了4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
是的,你沒有看錯,中國女性地位的迅速提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了許多夫妻只想生男孩的現象,甚至有一些地區的夫妻想盡一切方法只生男孩,如果發現懷的是女孩,就要流產,所以,才出現了現在的男女失衡現象。
對,有部分地區、有部分夫妻確實有過這種現象,但是,這應該只是個別現象,至少是很少部分的現象,比例絕對不高,即使不說絕大部分,至少大部分的家庭、夫妻都不存在這種現象。
所以,正是因為實行了計劃生育,才讓幾乎所有的家庭,無論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平等的養育,而且是夫妻甚至是幾代人傾盡全力來撫育,因為大家都別無選擇,而且家中所有的資源都能夠集中用在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身上,這才是當前中國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能夠平等享受教育權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無論男女享受教育權基本平等的前提下,男女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大家試想一下,在多子女的家庭,而且中國大部分的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的前提下,因為中國到目前為止,中產階層並不多,而且在這過去的40年中,中國經歷的是解決溫飽,奔向小康,現在是走向富裕,所以說,中國大部分的家庭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但如果是多子女家庭,子女都要享受充分的教育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父母只能在眾多子女中根據經濟條件選擇個別或部分子女去讀書。
宗慶後如果有兒子會不會將產業傳給女兒宗馥莉呢?
而一個人讀書與否,對未來的命運改變往往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讀書改變命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是未來,絕對是普遍的真理,雖然有個例,但不能否定真理。所以說,能夠讀書,那是未來能夠就業,改變世界觀、人生觀、思想觀、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社會和家庭地位最基本的前提。
但是,父母在經濟有限的條件下,在眾多的子女中,會選擇哪些孩子去讀書呢?英明的父母會選擇那些聰明的,會讀書的孩子去讀書,但是,這只是大家理想中的想法。
現實是,有著幾千年重男輕女傳統的中國,那想都不要想,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首先考慮讓兒子去讀書,其次是在眾多的兒子中選擇更聰明、更會讀書的兒子去讀書,即使中國實行了9年義務教育,那也會有許多女孩享受不到義務教育,更不用說有多少女孩能夠享受到義務教育階段之外的教育,只能是男孩才有可能享受到更高等級的教育,除非是這對父母生的都是女孩,或者生的男孩是殘疾尤其是智力殘疾。所以,在多子女的家庭,大部分的女孩不可能享受到與男孩平等讀書受教育的機會。連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將來的就業,掙錢,婚姻的自主權等方面,那就更不用說提高女性的社會和家庭地位了。
即使在很富有的家庭,女兒或許能夠享受到充分的教育權,但如果這對夫妻有兒子,其女兒的地位也不可能在這個家庭有多高,至少在繼承權上要打折扣,舉一個最淺顯的一個例子,娃哈哈的老闆宗慶後,如果有兒子,那會輪到女兒宗馥莉繼承父親的產業嗎?
也正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提高了女性各方面的地位,才讓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女兒不但可以同樣優秀,而且女兒甚至比兒子還要靠譜,尤其是父母中母親的地位提高,生兒生女那就更加無所謂了,甚至更加傾向於生女兒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父母沒有強烈意識選擇性生兒的根本原因了,這樣,進一步推動了女性地位的提高,至少現在越來越少的父母在懷孕之後很少關心是懷的兒子還是女兒了,最大的願望就是只要健康就好,這對於女性來說,其實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所以,無論你是反對還是贊成計劃生育,都不可否認,中國女性地位的日益提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實行了計劃生育。
『叄』 中國女性在家庭的地位
如今,相對於很多國家來說,中國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的提高不言而喻。最明顯的一點,在日本現在還保留著女人出嫁後從夫姓的傳統,而在中國則沒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中國盡管還未完全解除,但總的來說在消亡之中,女兒和兒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由於女性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和獨立人格的培養,女性和男性一樣也可以掙錢養家,因此女性成家後在家庭中的地位應該說和男性也是平等的,不是之前的單向的從屬關系而應該是一種雙向的新型夥伴關系。
對於這種現象的產生,我個人贊同是經濟和文化的雙向所用的結果。
『肆』 中國女性家庭地位發展的原因和展望
中國女性家庭地位發展從母系社會到封建社會、直至現在社會,女性從高到低、到現在因家庭誰收入高變成地位就高。目前中國男女在家庭地位都是比較平等的,畢竟只有女性能生孩子,但男性多聽從,所以地位算是平等的。展望就是男女只要和諧的生活下去,就是平等的
『伍』 淺談中國婦女地位的變化的開題報告怎麼寫!求詳細!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陸』 中國婦女地位的變化
1、先秦時代
中國商朝的婦女地位較高。夏朝在開國時還是母系氏族社會,其居住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游牧性,二是從妻居。商代社會的婚姻是由多個父和多個母共娶,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按照周禮的規定,男性貴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個。
2、秦漢時代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貫徹法家思想,講求國家利益至上,禮法道德傳統相對受到忽視。秦代家庭立法中,婦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擁有平齊地位,如婦女可殺死通姦丈夫,丈夫毆妻與妻毆夫同等處罰,等等。
反映在婦女再嫁的問題上,也就非常地寬容。從江陵張家山漢簡中有關秦代法律的記載可以看出有「夫死而妻自嫁,取者勿罪」的規定。
3、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時代,由於連年戰亂,人口銳減。為了生息繁衍,統治者對婚姻的要件給予了寬松的規定對於婦女再婚的問題,同樣沿襲了漢代法律的寬松規定。
4、隋唐時期
隋唐時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北方異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在這之前幾百年間的交融,北方民族重視婦女地位、婚姻自由結合的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
因此,在隋代和唐朝初年,社會輿論和官方立法對婦女再婚的問題顯得非常寬容。具有北方民族血統的唐代皇室,在一言一行為天下垂範的情況下,自身對婦女的再婚曾經毫不在意。
5、宋元時代
由於程朱理學極力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視婦女的權益,甚至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在理學的影響和長期滲透下,從宋初到南宋的幾百年間,民間對於婦女再婚問題的輿論評價和社會風氣本身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6、明清時代
明清時代對於婦女的生活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壓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殘酷程度。明清時代,封建的宗族勢力有了進一步的增長,大量的鄉規族約充斥著迫害婦女、剝奪婦女再婚權利的條款。在當時,國家制定法,尤其是民事規范,實施的效果是要打很大折扣的。
在廣大的鄉村,宗族習慣法、地方習慣法實際上起著主要的調整功能。因此,婦女要想成功地再嫁,首先就要遇到極其強大的宗族勢力的阻礙。
7、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變革劇烈的時期,婚俗的變化也是這一時期社會變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婚姻觀念習俗的變化,婚姻法的變化也在所難免;但民國時期婚姻法對於一夫一妻制的規定有名而無實;「新舊並存,中西共用」是這一時期婚姻習俗演變的主要特點。
8、解放初期
新中國建立之後婦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毛澤東同志率先地喊出:「男女都一樣」「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一時間中國大地上職業女性開始承擔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真正改變了女性的經濟地位從而徹底改變了女性的社會地位。
9、二十一世紀
隨著計劃生育的普遍開展與教育的發展,更多人真正的擺脫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兩性更加趨近平等。
(6)中國女性家庭地位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纏足禮教意義與婚姻穩定功能:
中國歷史上婦女禁錮走向嚴密與纏足推廣時代高度一致。纏足出現的年代說法不一,最早的有漢代之說,稍次的是六朝之說,最流行的是五代南唐後宮舞姬窅娘之說。不管出現年代的早晚,婦女纏足普及始於宋代,是普遍的共識。
更晚的是元陶宗儀《輟耕錄》主張的元代說,婦女纏足是為了與蒙人區別。為什麼原來少數人病態審美追求,宮廷奇巧翻新,邀寵帝王的行徑,能夠廣為民間接受?不管怎麼說,對於勞動人民,摧殘婦女的雙腳,實在有損生活的方便。
如果人們付出了巨大代價而無收益,恐怕風靡一時以後也難以為繼。事物因其功能而存在,大致是不錯的。毋庸諱言,任何時代,人們追求美麗向來是不惜自戕自己身體的。然而,纏足無論起初還是普及,似乎都不是女子本人的自願行為,而是他人的強迫。
纏足是一個自五六歲開始至成年大約十年左右束縛改變腳骨自然生長的過程。不是婦女成年以後想做就能做成的事情,即使一位成年女子羨慕纏足甘願如此,也徹底喪失了纏足的生理條件。
因此,追溯其初,必然是以獻媚取寵為業的色情業或宮廷舞樂中人,在挖空心思尋求花樣時找到的方式,不然就是受到什麼啟發而做的實驗。
不管創意來自何方,都不可能是創意者本人的行為,且不論創意者可能是男性,就是宮廷舞姬或青樓舞妓,在擁有想法的年紀,也失去了自己實踐的可能,一定是通過女孩來實驗的。在這一意義上說,南唐的窅娘究竟是創意者還是實踐者,則不能定論。
婦女纏足在支撐禮教約束方面的作用極其顯著。其一,女子出嫁以前,可謂是伴隨著纏足過程而度過的。因此,纏足猶如牢籠一樣,鎖住女童的行動,也就鎖定她自由交往的空間,由此減低引誘私奔與被拐賣的危險。昔日家庭無論貧富,幼女若不纏足將影響日後出嫁與財禮薄厚。
男人重視女子纏足,實質上是把它作為女子貞潔標志看待的。這一顯見的標志概括了女子在娘家生活的全部經歷。其二,減低女子出嫁後逃跑的風險。男女未曾謀面的包辦婚姻,雙方婚後發生性格沖突的幾率增高,下層家庭居室簡陋,沒有僕役侍女和閑人專門行使看管責任。
所以,婦女婚後,不管什麼性質的逃跑行為,纏足都造成很難逾越的障礙。通過買賣實現的婚姻,在資金支付以後,不能不重視家庭的完整,在防止女子逃離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平日的婦道行為約束。
纏足劃定了婦女活動的空間,女人日常生活生產,諸如做飯、紡織、蓄養家禽等等並不倚重腳力,所以,男人才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纏足婦女。因而,如此摧殘行為能暢行無阻一千餘年,形成難以更改的習慣,甚至清朝康熙年間幾次發布上諭禁止纏足,人們都依然我行我素,照樣纏足不誤。
不過,人類生活實際需要永遠是處於第一位的,狠心殘害婦女的雙腳也以不妨害日常生活為限度。當纏足與謀生發生沖突時,人們就不會再無條件的沿襲仿效普遍的習俗。譬如明清兩朝,運河兩岸,靠運輸、拉纖為生的家庭,婦女就沒有纏足的,流動的生活方式註定選擇天足。
不管怎麼說,活下去是最重要的。再如明代宮廷選淑女。選中入宮以後,皆放腳,就是為了服務奔走方便。不過這些人不是天足,而是改造腳。蓋因入宮時已13歲上下,再放腳已不可能完全恢復自然生長狀態。
『柒』 現代女性家庭地位分析
第一,懷孕生子。男人用一秒鍾做了爸爸,而女人要用十個月來孕育,一朝分娩,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拼,什麼產後大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招招致命。走過這道鬼門關,還有更多的在後面等著,坐月子不小心,落下月子病,就是一輩子的病根。哺乳,有了孩子,你就別想睡一個完整的覺,除非你家特有錢,你除了負責生什麼都不用管。還有因為生孩子帶來的身材走樣,年老色衰,將來孩子的教育……等等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作為母親,得操一輩子心。最後,連避孕措施都要女人去做,避孕葯、上環手術、結扎手術……等等,帶來的危害就是內分泌失調、宮外孕、大出血、節育環脫落、年老色衰等等問題,而男人,你為他懷孕生子,卻很少有男人為了女人願意去結扎的。
第二,家庭關系。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悠久,而婆媳關系,算是歷史遺留問題了。作為女人,結了婚,就要處理和男方家庭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特別是婆媳關系。你不僅要照顧孩子,照顧他,還要照顧他全家,甚至他們家叔叔嬸嬸姑爹姑媽堂表兄弟姐妹。以上關系你全部處理得好,他最多說一句自己幸運,娶了個好媳婦,如果處理不好,比如婆媳矛盾糾紛,他就站出來說你的不是了,哪怕中間也會替你說幾句好話,但最終的結果承擔的都是你,因為如果是他媽的錯,他會說:你就委屈些,別跟老人計較,不可能讓長輩向你認錯,如果是你錯,那就該數落你不會做人, 不懂孝道了。如果二選一,他絕對選他媽。
其次,如果男方出軌,他只不過是做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如果你不原諒,反而是你的不懂事了。如果女方出軌,就是你不守婦道,水性楊花了,不離婚他就枉為男人了。婚姻給了女人什麼?無非是離開從小疼愛自己的爸媽,到別人家來照顧別人的爸媽,有能力的,混個好評,平凡的,早晚就會被開除,得到的只是生完孩子剩下的一圈肉和走樣的身栽,僅此而已。
第三,職場壓力。男人只負責工作,而女人除了懷孕生孩子,照顧家庭之外,同樣還要工作,要養家糊口,要面對職場壓力……作為女人,該做的全部得做,同樣男人做的,女人一樣不落的同樣的做。男人比女人累?結了婚之後,女人得需要莫大勇氣去接受一個完全陌生的家庭,在外你得是個有能力的職業女性,在家還得做一個賢妻良母,女人容易嗎?借用網上的一句話說:如果男人可以代替女人來大姨媽,痛經,懷孕,墮胎,流產,難產,剖腹產,大出血,餵奶,人工取奶,身材走樣,不顧形象,擔心背叛,我很願意為男人買房子,照顧他一輩子,離婚後房子也歸男人!
『捌』 婚姻中,女人的哪些選擇直接決定了自己在家裡的地位
3.性格是否強勢
很多時候,有些女性會有種誤解,認為只要自己夠強勢,就會贏得比較高的家庭地位。其實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作為女性,其實性格強勢,是很容易引起反感的。
強勢的人,往往對他人有種壓迫和感覺,會讓周圍的人敬而遠之。
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生活啟示錄》中,閆妮扮演的女主角原本是富有家庭里的全職太太,但是因為小三的介入,導致了離婚。而這位小三是一個心機很重的服裝設計師蘭馨,利用工作接近了女主角的丈夫並成功破壞了其家庭。
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她都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自認為自己無比驕傲。但是在終於得到女主角丈夫並且結婚之後,她卻收獲了屬於自己的苦果。
所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女性有時用溫柔和善良去面對一切,反而會贏得更好的人生。
生活中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作為女性,只要在上面這幾處做好選擇,你就會贏得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