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跆拳道上中下格擋教學要點
1、下格擋:以左手下格擋為例,左手握拳置於右肩,拳心向自己身體,右手握拳置於右腿正前方,距大腿兩拳距離。下格擋時,左手快速下行至左腿正前方,拳心距離左腿兩拳距離高度。右手回至右腰部。
2、中格擋:以左為例,左手握拳置於左側,拳心向外,肘關節角度為九十至一百一十度,拳高度不低於肩膀,不高於耳垂。右手握拳自然向前伸直,高度位置在心窩。格擋時左手快速格擋至胸前,拳心向自己,肘關節角度不變,拳高度位置與咽喉平。
3、上格擋:以左為例,左手置於右胯關節處,右手放在左肩部,拳心向自己,拳與手臂貼住身體。格擋時,左手拳面向上走,經右肩部右耳部格擋至額頭正上方,拳心向處,與額頭距離一拳,比額頭高一拳。
⑵ 跆拳道上 中下格擋教學要點
一,下格擋:以左手下格擋為例,左手握拳置於右肩,拳心向自己身體(第一版拳心向外,第二版拳心向內,我採用的是2013年後的第三版),右手握拳置於右腿正前方,距大腿兩拳距離。下格擋時,左手快速下行至左腿正前方,拳心距離左腿兩拳距離高度。右手回至右腰部。
二,中格擋:以左為例,左手握拳置於左側,拳心向外,肘關節角度為九十至一百一十度,拳高度不低於肩膀,不高於耳垂。右手握拳自然向前伸直,高度位置在心窩。格擋時左手快速格擋至胸前,拳心向自己,肘關節角度不變,拳高度位置與咽喉平。
三,上格擋,以左為例,左手置於右胯關節處,右手放在左肩部,拳心向自己,拳與手臂貼住身體。格擋時,左手拳面向上走,經右肩部右耳部格擋至額頭正上方,拳心向處,與額頭距離一拳,比額頭高一拳。
⑶ 跆拳道上格擋教學方法 跆拳道上中下格擋教法介紹
1、左手上i格擋: 從准備勢開始,右臂彎曲置於腹部,留一拳距離,左臂彎曲置於右臂下,從右臂於身體空隙處上格置頭頂上方,右手收回腰帶部位。右手同此。上格擋用於防禦一切對頭部的攻擊。
2、左手中格擋:從准備勢開始,左手握拳與肩膀齊平,拳眼向正前方,右手握拳向前伸直。左手向前旋轉格擋,右手收回腰帶部位。右手同此。中格擋用於防禦一切對胸部的攻擊。
3、左手下格擋:從准備勢開始,左手彎曲,左拳放在右肩上,右手伸直。左手向下伸直出拳,右手收回腰帶部位。右手同此。下格擋用於防禦從身體側面的攻擊。
⑷ 跆拳道三七步中外格擋加移步中位沖拳
這是三章裡面第二條線的動作,三七步手刀中外格擋,然後變弓步,逆位沖拳。
⑸ 跆拳道格擋(手部防禦)技術教學步驟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4851192/
上這看看,還不錯
注意他的動作,應為我也是練跆拳道的懂一些。。
⑹ 大俠們跆拳道上中下格擋步驟,手法是什麼樣的 最好配上圖,~
1)下隔擋(Arae Makki)
規定動作:
◆隔擋手拳心朝臉從肩上向下隔擋。
◆左右隔擋的拳與左右大腿的距離為兩拳或一掌。
◆輔助拳放在髖關節上,手臂向後夾緊。
扣分事項:
◆隔擋的拳起點沒從肩開始時。
◆動作過程中雙手交叉時輔助手沒有伸直時。
◆隔擋的手臂沒有伸直時。
◆隔擋的拳放在大腿內外時。
2)中位內隔擋(Momtong Makki)
規定動作:
◆隔擋的拳必須到身體的中心線。
◆隔擋手臂的角度在90—120度。
◆隔擋拳的高度與肩膀平行。
◆輔助拳放在髖關節上,手臂向後夾緊。
扣分事項:
◆隔擋的拳沒有到身體的中心線時。
◆隔擋拳的高度高或低於肩關節時。
◆隔擋拳的腕關節沒有伸直時。
3)中位外隔擋(Momtong Bakkat Makki)
規定動作:
◆隔擋的拳心向外,與肩同高。
◆隔擋手臂的角度在90—120度。
◆隔擋拳的高度與肩膀平行。
◆輔助拳放在髖關節上,手臂向後夾緊。
扣分事項:
◆隔擋的拳沒有於肩膀同高時。
◆外隔擋的拳在肩膀線以內或以外時。(動作過大或過小時)
4)上隔擋(Olgul Makki)
規定動作:
◆隔擋手臂的肘關節到人體中心線。
◆隔擋手臂與前額為一拳距離。
◆輔助拳放在髖關節上,手臂向後夾緊。
扣分事項:
◆隔擋手臂的肘關節不在人體中心線時。(過前或後,過高或低)
◆起始動作過於誇張時。(動作過大或過小時)
這是我以前參加教練員培訓時得到的品勢動作規格理論,希望能幫到你。
⑺ 簡述跆拳道連擊動作的教學方法及原則
跆拳道教程:
第一節 跆拳道技術動作及使用部位
一、跆拳道的使用部位術語和動作要求
(一) 拳 法
拳法在競賽跆拳道中主要有正拳(也稱平沖拳或直拳),在品勢中則有正拳、勾拳、錘拳等。
1.正拳(也稱平沖拳或直拳):將手的四指並攏握緊,拳面要平,然後拇指壓貼於食指和中指的第二節上。使用正拳時,用拳的正面的食指和中指部分擊打。
2.勾拳:握法同正拳。使用時用食指和中指關節根部的突出部分擊打。
3.錘拳:握法同正拳。使用時用小指和手腕間的肌肉部分擊打。
4.平拳:向前平伸拳,然後把手指的第二節彎曲,指尖貼緊手掌,拇指彎曲緊貼食指尖,用第二指尖擊打。
5.中突拳:中指彎曲或食指從正拳握法中突出,主要是擊打太陽穴和兩柱肋部。
(二) 掌 法
1.手刀:四指伸直,拇指彎曲靠近食指,用小指側的掌外沿攻擊對方。只局限於在品勢中使用。
2.背刀:此掌法與手刀基本相同,用食指側攻擊對方。只限於在品勢中使用。
3.貫手:手形與手刀基本相同,要求微屈中指,主要用四指指尖截擊對方的要害部位,如攻擊對方的眼睛、喉部等。只限與在品勢中使用。
(三) 臂 部
1.腕部:腕關節的四周部位。主要用於防守格擋。
2.肘部:用肘的鷹突關節攻擊,只限於在品勢中使用。
3.前臂和上臂:主要用外側進行格擋防守,其中前臂的格擋在競賽跆拳道比賽中經常被運動員所使用。
(四) 腳部和膝部
跆拳道比賽中,運動員主要以腿攻為主,採用的腳的部位是腳面、足刀、腳尖和腳跟。
1.腳面:用腳的正面部分攻擊對方,主要用來踢擊對方髖關節以上、鎖骨以下被護具包圍的部位和頭部的側面剖面。
2.足刀:用腳外沿側蹬對方,多用於側、推踢。
3.腳尖:主要用腳趾前端的部位進攻對方。
4.腳跟:主要用腳跟後踢和推踢對方。
5.前腳掌:主要用前腳掌攻擊對方,多用於劈腿。
6.膝部:用膝蓋頂擊對方,只局限於在品勢中使用。
二、跆拳道品勢中的步型
(一)准備勢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自然直立,兩腳尖略外展,兩手握拳置與腹前。
(二)開立步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自然直立,兩膝微屈,兩腳尖正對前方,兩手握拳置於體側。
(三)馬 步
兩腳開立,較肩寬,兩腳尖平行或略內扣,挺胸直背,兩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兩腳之間。
(四)弓 步
(又稱前屈立)前後腳分立,兩腳相距一步半,前腿屈膝,後腿伸直,前腿膝關節與腳尖垂直,重心大部分在前腳上,左腳在前稱右弓步,右腳在前稱左弓步。
(五)後弓步(三七步)
(又稱後屈立)前後腳分立,兩腳相距約一步,後腳尖外展90度,後退屈膝如同騎馬狀,前腿膝關節略屈,重心大部分在後腳上。左腳在前稱右後弓步,右腳在前稱左後弓步。
(六)前探步(前行步)
(又稱高前屈立)如走路姿勢。兩腳之間距離小於弓步,上體略前傾,前腿膝關節略屈,重心大部分落在前腳上。左腳在前稱左前探步,右腳在前稱右前探步。
(七)虛 步
與後弓步相似,前腳掌點地,腳跟提起,重心落在後腳。左腳在前稱有虛步,右腳在前稱左虛步。
(八)交叉步
一腳向另一腳的前側(前交叉步)或後側(後交叉步)落步,腳尖著地,兩腿屈膝交叉。
(九)並 步
提起一條腿並將腳置於另一腿的膝關節處,只用一條腿站立。
(十)單腳立
提起一條腿將腳的膝關節處,只用一條腿站立。
第二節 准備姿勢和步法
一、准備姿勢(格鬥勢)
准備姿勢也稱實戰姿勢或預備姿勢,是競賽跆拳道比賽中雙方開始時的基本站立姿勢。准備姿勢應便於進攻和防守反擊以及步法的移動。
(一)動作過程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垂與體側。
2.左腳或右腳向另一腳的前方邁出,兩腳相距一步距離前後站立,使身體側對對方,同時兩手半握拳,沉肩、兩臂屈肘自然垂放(左腳在後是左架准備姿勢,右腳在後是右架准備姿勢)。
3.重心落在兩腳之間,膝部略彎曲,眼睛平視對方面部,下顎微收。
(二)要 領
1.兩臂所放位置不是固定的,也可以一臂下垂或兩臂下垂。
2.兩腳之間的距離和重心的高低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原則上是在移動時能最快調整好身體重心。
3.若重心下降,大小腿之間的夾角幾乎等於90度時,則為低位姿勢。
(三)准備姿勢的理論基礎 在跆拳道比賽中,運動員身體側對對手,在前面的稱前腳,在後面的腳則稱後腳 ;同樣,在前面的腿稱為前腿,在後面的腿則稱為後退。一般來說,運動員做出准備姿勢,或是准備進攻,或是准備防守反擊,此時要求運動員心理和身體都要放鬆,重心的高低取決於自己是否能以最快速度向各個放向移動。在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經常有一個互不進攻的短暫時間,既雙方都保持著准備姿勢,原因是:
1.等待對方進攻,自己准備反擊。
2.自己直接進攻得點的把握不大,猶豫不決。
3.進行短暫的休息,調整體力。
4.在比分領先的情況下拖延時間。
5.其他戰術的需要。
此時運動員不一定站在固定位置上,有經驗的運動員往往會主動後撤或向一側移動幾步,使對方也不得不隨自己而調整准備姿勢,而此時卻是對方進攻或自己的較好時機,運動員應在平時訓練中進行這方面的專門練習。如果雙方運動員都是左架站立或都是右架站立,則稱雙方站位為閉式站位;如果一方是左架,一方是又架,則稱雙方站位為開式站位。一般來講,運動員都有一條腿是自己經常使用的,也就是無論在出腿速度或是力量上都覺得這條進攻得點或防守反擊更有把握一些,這條腿稱為優勢腿或主打腿或得點腿等。由於生活中的習慣,一般運動員是將右腿作為優勢腿。一般習慣使用前腿旋踢得分的運動員常將優勢腿放在前面,如左腿是優勢腿,則運動員常以右架准備姿勢站立;而經常使用後退旋踢運動員就往往將優勢腿放在後面,如右腿是優勢腿,則常以右架准備姿勢站立。
二、准備姿勢的基本步法
准備姿勢的基本步法,是指在准備姿勢站立後,向不同方向移動的方法。
在跆拳道技術體系中,步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尤其在運動員剛開始接觸跆拳道這項運動時,要用較多的時間來進行專門的步法練習。由於競賽跆拳道規則的限制,在比賽中運動員主要是用腿攻擊和防守反擊,因此運動員的步法是否靈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的進攻和防守或反擊是否能夠達到目的,這也使得步法訓練在跆拳道訓練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一)上 步
1.動作過程:右架准備姿勢(以下簡稱"右架")站立,右腳向前上一步,成為左架准備姿勢(以下簡稱"左架")。反之左架亦然。
2.要 領:上步時通過向左擰腰轉髖完成,兩臂在側自然上下移動,重心不要上下起伏過大。
3.實戰使用:上步時,常用於逼迫對方後撤,或引誘對方進攻,而當對手使用上步時,自己可立即使用進攻技術進攻對方。
(二)後撤步
1.動作過程:右架站立,左腳向後撤一步,成為左架准備姿勢,反之左架亦然。
2.要 領:後撤步時重心保持平穩移動,通過向左擰腰轉髖完成,兩臂在體側自然上下移動。
3.實戰使用:後撤步時,常用在對方使用前旋踢時,當對方准備繼續進攻時,可用前腿的側踢或鞭踢或下壓阻擊對方。
(三)前躍步(前進步)
1.動作過程:右架站立,兩腳同時向前躍進一步,保持右架准備姿勢,反之左架亦然。
2.要 領:向前躍步時,重心不宜起伏過大,盡量使重心平穩移動,兩腳稍離地即可。
3.實戰使用:前躍步時,常用在快速接近對方以使用旋踢或下壓等進攻動作;當對方前躍步時,可用前腿的劈腿或後踢或後旋踢迎擊對方,但有時對方使用前躍步是為了引誘自己反擊後要調整重心時再進攻得點,因此,此時自己可隨自後撤一步而不被對方所利用。
(四)後躍步(後撤步)
1.動作過程:右架站立,兩腳同時向後回撤一步,保持右架准備姿勢,反之左架亦然。
2.要 領:向後回撤時,重心不宜起伏過大,盡量使重心平穩移動,兩腳稍離地即可。
3.實戰使用:後躍步常用在對方進攻,自己需要快速與對方拉開距離時,此時由於自己有一個向後撤的慣性,再用進攻的動作就一定有難度,一般是使用迎擊動作如後踢或後旋踢等。因此若對方使用後躍步時,自己要防止對方的阻擊動作;如果自己使用組合動作,在對方後躍步時,自己一般使用側踢、推踢或外擺下壓等動作。
(五)原地換步
1.動作過程:右架站立,兩腳原地前後交換,由右架換成左架,反之左架亦然。
2.要 領:重心不宜起伏過大,盡量使重心平穩移動,兩腳稍離地即可。
3.實戰使用:原地換步常用在對方與自己是閉式站位,自己為了與對方形成開式站位用以更有利於擊打對方胸部時,或是為了不讓對方的優勢腿發揮威力,使對方感到別扭。而當對方原地換步時,可利用此時機槍攻得點。
(六)側移步
1.動作過程:第一種步法是以前腳為軸,後腳向左(右)側方向移動,用以改變與對手的 站位方向;第二種步法是右架站立,右腳先向右(或向左)側移動一步,隨之左腳也迅速向右(或向左)側移動一步。
2.要 領:一般是將身體重心移向前腳,以利於後腳進攻。
3.實戰使用:主動進攻時,對方反應速度快,則使用向一側移動側移步,誘使對方來不及調整身體重心而不能很好的反擊。或是當對方進攻,自己不向後撤,而使用側移步與對方貼近使用進攻動作。
(七)墊 步
1.動作過程:右架站立,右腳向左腳內側上步,同時左腿迅速抬起以便進攻和防守。
2.實戰要領:使用墊步,主要是在主動進攻時用前腿攻擊對方。
三、准備姿勢和步法的練習步驟
(一)練習左架准備姿勢。
(二)練習右架准備姿勢。
(三)練習左架與右架之間的原地換步。
(四)練習上步和後撤步(左架與右架都要練)。
(五)練習前躍步和後躍步。
(六)練習側移步。
(七)練習連續向前躍步和連續向後躍步。
(八)練習連續側移步。
(九)練習(左架)左腳先上步接左腳後撤步。
(十)練習(右架)右腳先上步接右腳後撤步。
(十一)練習墊步。
(十二)練習連續墊步。
(十三)幾種步法熟練後,可組合起來練習。
(十四)結合教練員的手勢或聲音信號練習。
(十五)兩人配合練習,一人進攻步法,一人防守或反擊步法。
(十六)將兩個以上的步法組合起來練習。
(十七)結合旋踢、後踢等動作練習步法。
⑻ 跆拳道沖拳怎麼發力
准備姿勢開始,左拳抬起與肩同高,拳在身體中間部位,也就是人體的中心線,拳面崩平,拳心向下。以食指和中指根部關節作為攻擊點。右拳收與腰間,拳心向上,肘部向後。
⑼ 跆拳道實戰中怎樣格擋或躲避踢頭的高橫踢
如果你也是跆拳道的,告訴你別的招式你可能也不會接受。那就告訴你最實用的就是退一步,他起腿踢你,一定是沖著你現在站立的這個點,你只要往後退一步,把這個點讓開,那他一定無功而返。退完後呢?後退的時候,做好一後退就可以馬上反攻的准備。因為對方攻擊落空後的那一瞬間,機會太難得了。攻擊落空,意味著招式變老,哪怕對方有意識的想退回防守也一定有一段無法變招,解釋起來很簡單,你招式用老了,想換招總要調整吧?要調整招式就要先調整重心吧?調整重心那你就不能隨便亂動吧?而且你的腿不能老舉著,總得回來吧?就是在這段調整的時間,對方就是肉,就看你反擊的速度,能不能咬一塊下來了。
如果不躲避可以怎麼做呢?迎擊!
這個一定是要經過大量訓練才以掌握的。同一個道理,對方攻擊你,他一定攻擊你現在的位置,只要他先出腿攻擊,那麼這一切就都是已知條件!他的出腿軌跡,他身體的停留點就是你可以迎擊的先機。他起掃腿,軌跡有個弧度,比弧度短的是什麼?直線!你直接向前沖一步,同時起腿一踹,往對方的身體落點攻擊,百發百中,而且對方攻擊你有個向前的沖勁,再加上你的沖勁,這瞬間達到的攻擊力就是double,百分之兩百!能直接給他踹翻。
多次實戰,經驗之談。
⑽ 跆拳道上格擋、中內格擋、下格擋的起始動作是怎樣的
1、上格擋
以右手格擋為例,左臂水平貼在胸前,拳背向上;右臂橫在左臂下方,與左臂相貼,拳心向上;之後,左拳收回腰間,右臂向上格擋。
(10)跆拳道中格擋沖拳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跆拳道的主要特點
1、以腿法為主,拳腳並用
由於競賽的需要、規則的限制和跆拳道進攻方法的特點,使得跆拳道是已腿法攻擊為主。據統計,在跆拳道技術當中,腿法約占總技法的70%。
腿擊無論在攻擊范圍、攻擊力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拳法的攻擊,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於防守和格擋。
2、動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擊破為測試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講究花架子,所有動作都以技擊格鬥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擊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檢測方面,則以擊破力為測試的手段。就是分別以拳腳擊碎木板等,以擊碎的厚度來判定功力。
3、強調呼吸,發聲揚威
在跆拳道的練習當中,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練習者常以洪亮並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威力。
據日本有關研究資料證明,人在無負荷工作時,10%的肌肉會由於發聲使他們的收縮速度提高9%,在有負荷工作時更是可以提高14%。這就是為什麼在比賽當中運動員會發出響亮的喊叫聲的原因。在發聲的同時停止呼吸,可以使人體內部的阻力減小,提高動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動作發揮出更大的威力。
4、以剛制剛,方法簡練
受跆拳道精神影響,運動員在比賽當中多是直擊直打,接觸防守,躲閃技術運用得比較少。進攻都採用直線連續進攻,以連貫快速的腳法組合擊打對手。防守多採用格擋技術,或採取以攻對攻,以攻代防的技術。
5、禮始禮終,內外兼修
在任何場合下,跆拳道練習者始終以禮相待。練習活動都要以禮開始,以禮結束,以養成謙虛、友好、忍讓的作風,在道德修養方面不斷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