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裴娣娜的獲獎情況
2010年,《教學論》獲得中國教育學會獎一等獎
2005年以來,《現代教學論》(三卷本)先後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最高獎,國家人文社會科學著作類一等獎等國際級最高獎項。
2005年2月科研成果《科學探究課:課程建設的發展性取向》獲「中國教育學會獎(1999——2004)二等獎。
2005年2月「教育科研學方法」課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9年11月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三等獎。
1999年《教育研究方法導論》一書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社科圖書類優秀暢銷書獎。
1999年《教育實驗評價的研究》一書(合著,為《中小學教育改革與實驗叢書》三),該叢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和中國版協教育圖書研究委員會第一屆全國教育圖書獎一等獎。
1998年12月《現代教育論》一書(合著)獲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教育學一等獎」。2002年11月該書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
1997年1月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教委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1997年3月,所主持的《少年兒童主體性發展實驗研究》項目獲「1996年度全國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7年9月,《教學論學科建設》(合作)獲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7年由於教書育人突出,榮獲北京師范大學華為獎教金。
1996年《教育研究方法導論》一書獲北京市第4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6年10月,《教學論學科教學及學科建設》項目(合作)獲北京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1991年,《闊》課獲北京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1988年和1998年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1986年被評為中國教育學會「學會優秀工作者」。
❷ 想考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的研究生,專業課需要哪些課本
《教育原理》柳海民 , 《教育心理學》路海東,《新編中國教育史》 曲鐵華,《外國教育史》王凌皓,這四個都是東師的老師,要買這幾個老師出的書。《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裴娣娜,這個用統考的統一教材就行。
我就是今年考的東師教育學,今年東師是自主命題了,全是大題。我考了404,就是看上面的書,成績還算不錯,有需要的可以再問我。
❸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裴娣娜教授的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並廣泛地吸取了我國和西方教育科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全書對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構思和設計,教育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評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又廣泛地吸收了當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論方面的成果;還將數學方法應用於教育科研,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這樣既提高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又反映出教育研究方法的時代特點。
❹ 東北師范大學630教育學指定書目
東北師范大學考的是630教育學基礎綜合,涵毅教育為你列出東北師范大學該校的初試參考書目,如下
初試 《中國教育史》(第三版) 孫培青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
初試 《外國教育史》 張斌賢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
初試 《外國教育史》 王凌皓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年
初試 《當代教育心理學》 陳琦、劉儒德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
初試 《教育原理》 柳海民 東北師大出版社 2006年
初試 《教育學》 王道俊、郭文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試 《教育心理學》 路海東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初試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初試 《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 楊小微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初試 《新編中國教育史》 曲鐵華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
初試 《現代教育論》 黃濟、王策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❺ 首師大考研的333 參考書里有一本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當當里有兩個版本,不知道買哪個,求指點。。急
考試復習找教材的原則是:盡可能找你要考學校老師自己編寫的或者上課使用的教材。畢竟文科的東西各人有各人的說法,但是專業課畢竟是學校老師自己判卷子,所以你寫出來的觀點和他們接近的話,容易得高分。
❻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學研究生要讀的專業書有哪幾本
安徽師范大學考研資料鏈接:https://pan..com/s/1vmrcO7dWJsPRLkjqgjmKqg
❼ 311教育學考研需要買哪些專業書籍
讀思研《考研教育學基礎綜合習題精編及歷年真題解析》上下冊 徐樂樂,世界圖書出版社 (歷年考過學長推薦必讀)
本書能幫助考生迅速了解把握出題形勢和答題方法,考點明確、重點突出覆蓋面廣。有完整的的歷年真題及其詳盡解析,讓考生熟練掌握考試點。為了讓考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本書練習題和真題答案解析不同程度回顧相關知識背景和知識鏈條,幫助考生加深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本書配有作者全程講課視頻)
讀思研《考研教育學考點·重點·難點預測及解析》作者:徐樂樂 助力考生全程復習把握考試的考試點 和 重點難點。
讀思研《考研教育學核心考點》(背誦版)作者:徐樂樂 適合考生後期沖刺把握核心考點及背誦
教育學原理
《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 第三版(學長推薦必讀)
311必考的參考書,內容新穎,介紹了當代的教育學的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和知識,大多數的考試題均來自這本書,但這本書不是所有章節都考,只考大綱中介紹到的知識點。
《教育學》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版(學長推薦選讀)
中外教史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四版(學長推薦必讀)
孫培青老師這本書是目前中國最權威最詳實,也是體系最完善的中國教育史教材,並且,這本書與311大綱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如有時間,還可以將王炳照的《簡明中國教育史》作為補充讀物,如果沒有時間,孫培青的這一本就足夠了。
《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學長推薦必讀)
吳式穎老師的這本書是目前中國最權威最詳實,體系最完整的外國教育史教材,與311大綱的體系完全吻合。這本書內容豐富,涉及各地區,各國家,史料詳實,在外國教育史這個科目上,建議讀這一本即可。
教育心理學
《當代教育心理學》劉儒德,陳琦,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三版(學長推薦必讀)
這本書是中國最權威的教心教材,也是教育學、心理學考研的必讀教材,專業詞彙很多,理論介紹也多,但是由於專業詞彙多,所以初次讀書有點難理解,往往很多考生讀書到第2-3輪才能理解,但是這本書的介紹深層次,全方位。雖然有點難,但是卻是教育學考研最應該讀的書,這本書理解好了,考試一定可以過關。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學長推薦必讀)
裴娣娜老師的教研教材寫得很好,與311大綱略有不同,但是是目前我們能使用的最好的教研參考書。缺點是理論介紹深刻,案例有點少,理解不易。優點:知識介紹全面,深刻,幾乎覆蓋我們考試的所有考點。
311教育學基礎綜合的內容大體上就是如此,作為考研的專業課,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合理利用好復習時間,實現效率的最大化。
最後希望所有的考研人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去到你們想要去到的地方,成為你們想成為的人,所有的努力都能成為現實的助力。
❽ 教育學考研時那個教育學原理看那幾本書
教育學考研在選擇教材時,需要結合備考院校,有院校是有指定教材的,如果沒有指定教材或者備考統考院校的考生,參考書建議:
教育學原理:
《教育學基礎》 教育科學出版社 十二所重點師范合編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心理學:
《當代教育心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儒德、陳琦
中外教育史:
《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孫培青(推薦)
《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式穎(推薦)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❾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參考書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退出了統考,實行自主命題。它的考試科目包括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740教育學基礎綜合。其中政治和英語是全國統考,專業課740教育學基礎綜合是自主命題,有指定參考書和大綱。740教育綜合的考試范圍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現代教育論、當代教育心理學、教育心裡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勤思教育教育學的老師根據歷年的試題和大綱,向參加教育學考研的同學推薦以下書籍:
《現代教育論》 黃濟 王策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學基礎》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當代教育心理學》 陳琦 劉儒德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教育心理學》 馮忠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心理學》 吳慶麟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中國教育史》 孫培青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簡明中國教育史》 王炳照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外國教育史》 王天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外國教育史教程》 吳式穎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初探》 葉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因為教育學考研專業課的分數佔300分。因此勤思教育的老師強烈建議剛開始備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研究生的同學們從教材開始,而且教育學考研強調的就是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回到教材中才能達到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水平。
在這里簡單說一下看書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標是了解,可以快速瀏覽;第二遍的目標是理解,需要精讀,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勾畫,做標記,可以筆記;第三遍的目標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讀的基礎上,對不理解的內容各個擊破;第四遍的目標是運用,需要將各章節知識點進行前牽後聯,完善筆記。
❿ 隨機分派控制組後測設計能否控制被試缺失
隨機分派控制組後測設計,利用隨機分派方法分出兩個等組(即隨機取樣、隨機分組以及設控制組),可以控制「被試缺失」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缺點:但在總體不夠大,被試數目較少的情況下,兩組或多組相等的假設就難以保證。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