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酵母轉化ssdna攪拌到什麼程度
除了加溫水,還要加自發粉或者酵母粉才能發面。 發酵方法: 1、將准備好的安琪用溫開水(20多度)調開倒進准備好的麵粉里,如果水不足的話可以用溫開水繼續加入麵粉里,將面團和到不粘手,放進盆里蓋上蓋子發酵二十分鍾。
❷ 酵母菌酒精發酵的原理 還有代謝途徑
將原料通過微生物分解,而產生酒精,這是釀酒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一、糖化菌 用澱粉質原料生產酒精時,在進行乙醇發酵之前,一定要先將澱粉全部或部分轉化成葡萄糖等可發酵成糖,這種澱粉轉化為糖的過程稱為糖化,所用催化劑稱為糖化劑。糖化劑可以是由微生物製成的糖化曲(包括固體曲和液體曲),也可以是商品酶制劑。無機酸也可以起糖化劑作用,但酒精生產中一般不採用酸糖化。 能產生澱粉酶類水解澱粉的微生物種類很多,但它們不是都能作為糖化菌用於生產糖化曲,在實際生產中主要用的是麴黴和根霉。 歷史上曾用過的麴黴包括黑麴黴、白麴黴、黃麴黴、米麴黴等。黑麴黴群中以宇佐美氏麴黴(Aspergillus usamii)、泡盛麴黴(Asp.awamori)和甘薯麴黴(Asp.batatae)應用最廣。白麴黴以河內白麴黴、輕研二號最為著名。酒精和白酒生產中,不斷更新菌種,是改進生產、提高澱粉利用率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的糖化菌種經歷了從米麴黴到黃麴黴,進而發展到用黑麴黴的過程。我國20世紀70年代選育出黑麴黴新菌株As.3.4309(UV-11),該菌株性能優良,目前的過程。我國很多酒精廠和酶制劑廠都以該菌種生產麩曲、液體曲以及糖化酶等,新的糖化菌株也都是As.3.4309的變異菌株。 根霉和毛霉也是常用的糖化菌。著名的阿米諾法,即是以根霉作糖化菌的酒精生產方法。著名的根黴菌有東京根霉(又叫河內根霉)(R.tonkinensis)、魯氏毛霉(M.rouxii)和爪哇根霉(R.javanicus)等。 二、酒精發酵 許多微生物都能利用已糖化進行酒精發酵,但在實際生產中用於酒精發酵的幾乎全是酒精酵母,俗稱酒母。利用澱粉質原料的酒母在分類上叫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屬於子囊菌亞門酵母屬的一種單細胞微生物。該種酵母菌繁殖速度快,發酵能力即產酒精能力強,並具有較強的耐酒精能力。常用的酵母菌株有南陽酵母(1300及1308)、拉斯2號酵母(Rasse Ⅱ)、拉斯12號酵母(Rasse ⅪⅠ)、K字酵母、M酵母(Hefe M)、日本發研1號、卡爾斯伯酵母等。利用糖質原料的酒母除啤酒酵母外,還有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和克魯維酵母(Kluyveromyces.sp)等 除上述酵母菌外,一些細菌如森奈假單胞菌(Ps.Lindneri)和嗜糖假單胞菌(Ps.saccharophila),可以利用葡萄糖進行發酵生產乙醇。總狀毛霉深層培養時也要產生乙醇。利用細菌發酵酒精早在80年代初就引起了注意,但此方法還未達到工業化,其中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 三、酒精發酵生化機制 不同生產原料,酒精發酵生化過程不同。對糖質原料,可直接利用酵母將糖轉化成乙醇。對於澱粉質和纖維質原料,首先要進行澱粉和纖維質的水解(糖化),再由酒精發酵菌將糖發酵成乙醇。 1、澱粉質和纖維質原料的水解 澱粉是多糖中最易分解的一種,由許多葡萄糖基團聚合而成。天然澱粉具有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種結構,它們在性質和結構上有差異。 直鏈澱粉是-D葡萄糖通過幔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聚合物。一般認為,直鏈澱粉的聚合度在200~1000范圍內,分子量32400~162000,近來發現聚合度更高的直鏈澱粉。天然直鏈澱粉分子捲曲成螺旋形,螺旋的每一圈含有6個葡萄糖殘基。直鏈澱粉水溶解於70℃~80℃的溫水,遇碘呈深藍色。在大多數植物澱粉中,直鏈澱粉含量為20%~29%、25%和24%。 支鏈澱粉是幔璂葡萄糖通過幔1,4糖苷鍵及幔1,6糖苷鍵(在分支點上)連接而成的聚合物。其分子較直接澱粉的大,分子量可達107,分支點之間平均有5~8個葡萄糖苷鍵。支鏈澱粉各個分支捲曲成螺旋狀,整個分子近似球形。支鏈澱粉不溶解於溫水,遇碘呈藍紫。 2、澱粉的糊化、液化 澱粉在水中經加熱會吸收一部分水而發生溶脹。如果繼續加熱至一定溫度(一般在60℃~80℃),澱粉粒即發生破裂,造成黏度迅速增大,體積也隨之迅速變大,這種現象稱為澱粉的糊化。 不同種類澱粉糊化溫度有所不同,苷薯、馬鈴薯、玉米和小麥澱粉的糊化溫度分別為70℃~76℃、59℃~67℃、64℃~72℃和65℃~68℃。發生糊化現象稱為澱粉的溶解,或稱為液化。馬鈴薯、小麥和玉米支鏈澱粉完全液化的溫度為132℃、70℃~80℃、136℃~141℃和146℃~151℃。 3、澱粉水解 澱粉水解又稱糖化,通過添加酶制劑或糖化曲來完成。糖化曲中含有的並起作用的澱粉酶類包括α-澱粉酶、β-澱粉酶、葡萄糖澱粉酶和異澱粉酶(脫支酶)。α-澱粉酶能從分子內部切開α-1.4糖苷鍵,但不能水解α-1.6糖苷鍵及靠近α-1.6糖苷鍵的幾個α-1.4糖苷鍵。當α-澱粉酶作用於澱粉糊時,能使其黏度迅速下降,故又稱液化酶。直鏈澱粉經該酶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和麥芽糖,支鏈澱粉水解產物除葡萄糖、麥芽糖外,還有具有α-1.6鍵的極限糊精和含有4個或更多葡萄糖殘基的帶鍵的低聚糖。 β-葡萄糖澱粉酶能從澱粉的非還原末端逐個切下麥芽糖單位,但不能水解α-1.6糖苷鍵,也不能越過α-1.6糖苷鍵水解α-1.4糖苷鍵,所以該酶水解支鏈澱粉時留下分子量較大的極限糊精。 葡萄糖澱粉酶能從澱粉的非還原末 端逐個切下葡萄糖,它既能水解α-1.6糖苷鍵,又能水解α-1.4糖苷鍵。由於形成的產物幾乎都是葡萄糖,因此該酶又稱為糖化酶。異澱粉酶專一水解α-1.6糖苷鍵,因此能切開支鏈澱粉的分支。另外,在糖化曲中除含有澱粉酶類外,還含有一些蛋白酶等,後者在糖化過程中能將蛋白質水解成腖、多肽和氨基酸等。 總之,澱粉在以上幾類酶的共同作用下被徹底水解成葡萄糖和麥芽糖。麥芽糖可在麥芽糖酶的作用下進一步生成葡萄糖。 4、纖維質原料的水解 纖維素是由葡萄糖通過β-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聚合物,是一種結構上無分枝、分子量很大、性質穩定的多糖。其分子量可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稻麥秸稈、木材、玉米芯的纖維素含量分別為40%~50%、40%~50%、53%。在植物細胞壁中,纖維素總是和半纖維素、木質素等伴生在一起。 半纖維素是一大類結構不同的多聚糖的統稱。構成半纖維素的成分有D-葡萄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等己糖,及D-木糖、L-阿拉伯糖等戊糖以及糖醛酸等。常見的半纖維素分子有:D-木聚糖、L-阿拉伯聚糖-D-木聚糖、L-阿拉伯聚糖D-半乳聚糖、L-阿拉伯聚糖-D-葡萄糖醛酸-D-木聚糖、D-半乳聚糖-D-葡聚糖-D-甘露聚糖等。這些多聚糖的聚合度(DP)為60~200,直鏈或分枝。半纖維素與纖維素不同,它很容易水解,但由於它們總是交雜在一起,只有當纖維素也被水解時,才可能全部被水解。 根據採用的方法不同可將纖維素的水解法分成三種,即稀酸水解法、濃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纖維素酸水解所用的酸為硫酸、鹽酸和氫氟酸等強酸。 水解反應式為:(C6H10O5)n十nH20→nC6H12O6 無機強酸催化纖維素分解的機理是:酸在水中解離產生H+,H+與水構成不穩定的水合離子H3O+,當H3O+與纖維素鏈上的β-1.4糖苷鍵接觸時,H3O+將1個氫離子交給該糖苷鍵上的氧,使它變成不穩定的四價氧。當氧鍵斷裂時,與水反應生成兩個羥基,並重新放出H+。H+可再次參與催化水解反應。溶液中H+濃度越高,水解速度越快。 酶水解採用的酶是纖維素酶,它是一種復合酶類,故又稱纖維素酶復合物。已知纖維素酶復合物由C1和Cx組成。 天然纖維素的分解過程是:纖維素先被Cl酶降解為較低分子化合物,同時具有水合性,其次由所謂Cx的幾種酶作用形成纖維二糖。纖維二糖再由纖維二糖酶(-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葡萄糖。由於纖維素的性能穩定,無論用酸水解還是用酶水解,都存在水解速度慢,糖得率低的問題,這是影響纖維素科學利用的難題之一。 5、酵母菌的乙醇發酵 酵母菌在厭氧條件下可發酵己糖形成乙醇,其生化過程主要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己糖通過糖酵解途徑(EMP途徑)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階段丙酮酸由脫羧酶催化生成乙醛和二氧化碳,乙醛進一步被還原成乙醇,整個過程由下圖所示。 葡萄糖發酵成乙醇的總反應式為: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發酵過程中除主要生成乙醇外,還生成少量的其他副產物,包括甘油、有機酸(主要是琥珀酸)、雜醇油(高級醇)、醛類、酯類等,理論上1mol葡萄糖可產生2mol乙醇;即180g葡萄糖產生92g乙醇,的率為51.5%,
❸ 畢赤酵母的轉化方法有那修
甲醇營養型畢赤酵不足之處: (1)發酵周期長 (2)甲醇易燃易爆有毒,存在表達蛋白純化方法: 酵母系統表達的蛋白一般都具有活性,所以都採用較溫和的
❹ 酵母製作方法
去商場買包活性乾酵母粉,很便宜的,包裝上有說明!!!
在有氧氣的環境中,酵母菌將葡萄糖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例如,我們吃的饅頭、麵包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氣的環境下產生膨脹的。
活性乾酵母:採用釀酒酵母生產的含水分8%左右、顆粒狀、具有發面能力的乾酵母產品。採用具有耐乾燥能力、發酵力穩定的醇母經培養得到鮮酵母,再經擠壓成型和乾燥而製成。發酵效果與壓榨酵母相近。產品用真空或充惰性氣體(如氮氣或二氧化碳)的鋁箔袋或金屬罐包裝,貨架壽命為半年到1年。與壓榨酵母相比,它具有保藏期長,不需低溫保藏,運輸和使用方便等優點。
③快速活性乾酵母:一種新型的具有快速高效發酵力的細小顆粒狀(直徑小於1mm)產品。水分含量為4~6%。它是在活性乾酵母的基礎上,採用遺傳工程技術獲得高度耐乾燥的釀酒酵母菌株,經特殊的營養配比和嚴格的增殖培養條件以及採用流化床乾燥設備乾燥而得。與活性乾酵母相同,採用真空或充惰氣體保藏,貨架壽命為1年以上。與活性乾酵母相比,顆粒較小,發酵力高,使用時不需先水化而可直接與麵粉混合加水製成面團發酵,在短時間內發酵完畢即可焙烤成食品。該產品在本世紀70年代才在市場上出現,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研究發現,安琪酵母的活力是最高的。
如能為您解決問題,這是我的榮幸。。。
但願您願意無私的幫助其他人解決問題,我非常感謝!!!
❺ 常用的酵母菌轉化方法有哪些
幾種酵母轉化方法;酵母轉化原理:;像釀酒酵母,線性化的轉化DNA和Pichiapa;電轉化注意點:;一、制備感受態的菌液收集時間:;1、准確測定OD值:OD在1.2~1.5之間;1)為了准確測定OD值,建議將菌液稀釋不同濃度測;2)OD值是否測准也可以這樣估算:OD600為4;2、75ml的菌,經18h左右的培養,最後sor;1.5之間的500ml菌液,收集
幾種酵母轉化方法
酵母轉化原理:
像釀酒酵母,線性化的轉化DNA和Pichiapastoris基因組的同源區域發生同源重組,使得線性化DNA產生穩定的轉化子(Cregg
et al., 1985; Cregg
etal.,1989).這樣的整合方式顯示極強的穩定性,即使多拷貝轉化子在沒有選擇壓力的情況下也很穩定.單交換事件(插入)比雙交換事件(置換)發生幾率更大.單插入事件中約發生1-10%概率的多插入事件.
電轉化注意點:
一、 制備感受態的菌液收集時間:
1、准確測定OD值:OD在1.2~1.5之間。
1) 為了准確測定OD值,建議將菌液稀釋不同濃度測定(1、2、4、8、16倍稀釋,看其OD值是否呈線性關系)。每個倍數做3-5個重復,應該可以大致推斷OD值是否准確!菌液看上去渾濁,但OD值不高,很可能OD稀釋倍數不夠!
2) OD值是否測准也可以這樣估算:OD600為40左右時,菌體濕重(6000rpm離心5min)約0.95g/10ml。高密度發酵時菌體濕重將相應下降。
2、75ml的菌,經18h左右的培養,最後sorbital洗滌完畢後,50ml離心管里所剩菌體特別濃,需要1mlsorbitol才可溶解為糊狀。正常培養的OD在1.2~
1.5之間的500ml菌液,收集的感受態也用1ml稀釋的,沒那麼粘稠。可以看看降低培養溫度(27攝氏度)或縮短培養時間(12h)。
3、甚至不用轉接,直接挑單克隆在50-100mlYPD中搖過夜,效果也很好
❻ 酵母電轉條件
甲醇畢赤酵母電轉化條件的研究
摘 要:採用電轉化的方法,將攜帶有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突變體(t-PA355)基因的 DNA 片段
轉化進甲醇畢赤酵母(Pichia methanolica)。通過調整參數,對影響電轉化效率的主要因素進行探討,
建立了質粒 pMETα-tPA355對甲醇畢赤酵母 PMAD16 的高效電轉化方法, 得出轉化效率較高的電轉
❼ 酵母菌怎麼製做
你好,酵母菌做法如下:
酵母是人類應用比較早的,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微生物,人們經常利用它的發酵作用製造各種發麵食品和釀酒。酵母是由工廠純種培養菌培育而成的活酵母,含70%左右的水分叫壓榨酵母,含10%左右水分的叫乾酵母。
酵母粉主要為麵包製作或包子饅頭以搭配中粉及高粉較多,主要作用是擴展麵筋筋度及增加面團體積,做出來的成品口感較韌。
酵母營養分析:
1. 酵母粉富含維生素B群,素食者常缺乏的B1、B2、B12,在酵母粉中皆可提供完全的滿足;
2. 酵母菌加入面團內,在25~30度溫度條件下,酵母便利用面團中存在的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由面團本身的澱粉酶轉化而成的麥芽糖進行生長,將一部分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團立即膨脹發起,最後在饅頭等食品中形成大量空泡,即疏鬆暄軟又具有香氣。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❽ 酵母醋酸鋰轉化不用鮭魚精dna可以嗎
酵母醋酸鋰轉化不用鮭魚精dna可以
1、畢氏酵母氯化鋰轉化法
(1)試劑 1M LiCl(用去離子蒸餾水配製,濾膜過濾除菌;必要時用消毒去離子水稀釋) 50% PEG3350(Sigma P3640 用去離子蒸餾水配製,濾膜過濾除菌,用較緊的蓋子的瓶子分裝) 2mg/ml salmon sperm DNA / TE(10mM Tris-Cl, pH8.0, 1.0mM EDTA)-20℃保存 註:醋酸鋰對畢氏酵母無效,僅氯化鋰有效;PEG3350可屏蔽高濃度LiCl的毒害作用;
(2)感受態畢氏酵母的制備 接種Pachia pastoris到50ml YPD培養基中,30℃搖菌過夜(約24~28h)培養到OD值為0.8~1.0(約108 Cells/ml); 收獲細胞,用25ml無菌水洗滌一次,室溫下1500g離心10min; 重懸細胞於1ml 100mM LiCl溶液中,將懸液轉入1.5ml離心管; 離心機最大速度離心15秒沉澱菌體,重懸菌體於400ul 100mM LiCl溶液中; 按50ul/管分裝,立即進行轉化; 註:不要將感受態酵母菌冰浴;
(3)畢氏酵母的轉化 煮沸1ml鮭魚精DNA 5min,迅速冰浴以制備單鏈擔體DNA; 將感受態酵母菌離心,以Tips去除殘余的LiCl溶液; 對於每一個轉化,按以下順序加入: 50% PEG3350 240ul 1M LiCl 36ul 2mg/ml 單鏈Salmon sperm DNA 25ul 5~10ug/50ul H2O 質粒DNA 50ul 劇烈旋渦混勻直至沉澱菌體完全分布均勻(約1min); 30℃水浴孵育30min; 42℃水浴熱休克20~25min; 6000~8000rpm離心收集酵母菌體; 重懸酵母於1ml YPD培養基,30℃搖床孵育; 1~4h後,取25~100ul菌液鋪選擇性培養基平板,於30℃培養2~3天鑒定;
2、畢氏酵母PEG1000轉化法
(1)試劑 緩沖液A:1.0M Sorbitol,10mM Bicine,pH8.35(sigma),3%(v/v)ethylene glycol 緩沖液B:40%(w/v)PEG1000(sigma),0.2M Bicine,pH8.35 緩沖液C:0.15M NaCl,10mM Bicine,pH8.35 未污染的新鮮、試劑級DMSO,-70℃保存 註: 緩沖液A、B、C均用濾膜過濾,-20℃保存; 將DNA直接加在凍結的酵母細胞上是本實驗的關鍵之處(即使在冰上解凍的待轉化細胞,其攝取外源DNA的能力也在解凍過程中迅速下降;如進行多樣品的轉化,建議按6樣品/組進行);
(2)待轉化畢氏酵母的制備 接種環接種Pachia pastoris於YPD平板,30℃培養2d; 挑取單克隆酵母菌株於10mlYPD培養基中,30℃振盪培養過夜; 取步驟2中小量菌液接種到100mlYPD培養基中振盪培養,待其OD值從0.1升到0.5~0.8; 室溫下3000g離心收集酵母菌體,50ml緩沖液A洗滌一次; 重懸菌體於4ml緩沖液A中,按0.2ml/管分裝於1.5ml的離心管中,每管加入11ulDMSO,混合後迅速於液氮中冷凍, -70℃保存
(3)畢氏酵母的轉化 將約50ug線性化質粒DNA溶於20ul TE或水中,直接加於凍結的酵母細胞中;加入擔體DNA(40ug變性超聲線性化鮭魚精DNA)以獲得最大轉化率; 37℃水浴孵育5min,中間混合樣品1~2次; 取出離心管,加入1.5ml緩沖液B,徹底混勻; 30℃水浴孵育1h; 室溫下2000g離心10min,去除上清液,菌體沉澱重懸於1.5ml緩沖液C中; 離心樣品,去除上清液,輕微操作將樣品重懸於0.2ml緩沖液C中; 將所有轉化液鋪於選擇性平板,於30℃孵育3~4天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