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用什麼方法分析用葯規律

用什麼方法分析用葯規律

發布時間:2022-07-29 22:04:10

❶ 血糖檢測原則 血糖檢測 有什麼原則 怎麼分析和調整用葯

血糖監測三原則
先要明白血糖監測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更好的監控血糖控制達標狀況,及更准確地指導和調整治療方案,因而血糖是「監測」而非「檢測」,「監測」有「監控」的意思,包含檢測、記錄、分析、調整、復查、總結經驗等,切忌把血糖監測當成任務或把血糖檢測結果當成看電影,看過了就扔到一邊去了,這樣不但不會起到血糖監測目的、浪費試紙,甚至好的檢測結果迷惑患者、不好的監測結果又會給患者心理帶來壓力。
原則一:
在測評自身糖尿病血糖整體控制狀況時,或需要整體調整治療方案時——仔細測!
「仔細測」是指認真多點位監測,畫出血糖曲線,綜合分析血糖、用葯、及飲食習慣等,總結個人的全天血糖規律,以便為個性化的科學調整做出准確判斷。(此項有條件的患者可做72小時的「動態血糖監測」)
原則二:
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飲食規律、運動規律、用葯規律的情況下——抽查測!
「抽查測」是指抽查隨機血糖,此項注意要「迎難而上」,從以前「仔細測」的記錄上找到自己全天血糖的最高點易產生的時間規律,最高點如果沒有問題,其它時間點血糖就應該沒什麼問題,切忌僅測了最低點就認為沒問題,從而耽誤了病情,這里的「最低點」指的是糖尿病患者所習慣測的空腹血糖,別認為空腹血糖控制可以就高枕無憂了,血糖是24小時都存在的,任何時間高過11.1mmol/L都可能會引發並發症發生的。本人認為抽查比定時測更嚴格。此項抽查時間比較靈活,是為了日常「監」控。(此項在病情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沒月抽查2-4次)
原則三:
當出現心慌、頭暈、手抖、乏力、飢餓等一項或多項不適感覺時——立即測!
「立即測」是為了避免低血糖症的誤診。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合並心臟病的情況,心臟病發作也會出現心慌、頭暈等症狀,如果錯把心臟病發作當成低血糖,就可能飲食甜食坐等緩解,結果糖尿病加重,而心臟病卻耽誤了。(此項不必猶豫,不適時立即檢測,不要節省試紙)
溫馨告知:
為了發現自己血糖的規律性問題,請養成習慣對每次的血糖監測作好記錄,以便於以後分析,而且記錄方式要正確,請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糖友不得不知道的知識——血糖記錄表及分析》
小知識幫大忙:
問題:血糖值記錄單位mmol/L與mg/dL怎麼換算?
答案:mmol/L數值乘以17.8即為mg/dL數值,反之,mg/dL數值除以17.8即為mmol/L數值。(mmol/L讀為「毫摩爾每升」、mg/dL讀為「毫克每分升」)

❷ 中葯學如何學習呢

首先你要把基礎理論學好。因為中葯學里的語言是中醫術語,中醫基礎你不懂,中葯的功效就難以理解。比如黃芪是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要是不知道什麼是氣、陽、衛、表,你就不理解它到底是做什麼的,就是硬背下來也容易忘記,也不會用這個葯去治療疾病。如果你的基礎理論非常好了,功效也能理解,就是記不住,那隻有一個辦法:用功。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中葯學里的每一味葯的功效都是重點,功效相對應的每一條目都要仔細的看。我讀書的時候要求任何一味葯的功效一個字都不能差,雖然死板了點,但能練出基本功。並且,我看著目錄背功效,遇到不會的去看裡面的內容,這樣很容易記住。另外,每一味葯都是歸類的,有的功效是另外一類里的,這就是特殊功效記憶。有一部分葯物功效很相近,就對比著去記,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如果要考試了,來不及看厚厚的書,那隻有抓一下所謂的重點。中葯學中有500來種葯,在大綱裡面規定有的是重點,有的是熟悉,有的是了解。你就把規定重點和熟悉的掌握住,了解的臨床再去看吧,呵呵。
你要很努力的學好這些知識,現在辛苦了點,將來應用的時候就輕松多了----我們總不能當著患者的面去翻書吧?
祝你學有所成!

❸ 怎樣才能學好中葯學

『『中葯學』』是中醫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只有學好『『中葯學』』,才有可能學好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那麼怎樣才能學好中葯學呢?我的經驗有以下幾點:
一、打基礎
所謂打基礎,就是要死記硬背,下真功夫,沒有捷徑。
1、熟背500種以上常用中葯的『『功效』』、『『性、味、歸經』』及『『配位方法』』。
2、熟背並理解《葯性賦》。
以上兩點我認為是基礎中的基礎,掌握之後,才能進一步深度學習中葯的使用技能。
3、建議學習並熟記施今墨『『葯對』』,這是施老先生用葯經驗的總結,有較高的實用價值。筆者在臨床上經常使用。
4.建議參考學習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這是焦老數十年臨床用葯心得,讀後定能大有收獲。
5.學會辯識500種以上中葯飲片,及如何辯識飲片質量好壞的方法。
中葯質量的好壞與功效密切相關,醫生應學會辯識,選擇好葯,保證療效。
二、結合『『方劑』』學中葯
中醫有一句話叫做『『葯不離方』』,說的是不能離開具體的方子談單味中葯。結合成方,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學習中醫,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葯。
1、結合『』經方『』學中葯
經方是被數千年醫療實踐驗證過的『『中醫瑰寶』』。其配伍精妙,效果顯著,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通過分析經方用葯規律來學習中葯,能真正理解中葯使用的規律。
2.結合金、元醫家的成方學中葯
筆者特別推崇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朱丹溪四大家的葯方。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的病症進行研究,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通過分析他們的成方,歸納他們的用葯技巧,可以使我們對中葯的學習達到較高水平。
3.結合驗方學中葯
驗方是被臨床證明了的方子,總結其用葯技巧,可以找出中葯使用的規律,加以掌握,為臨床用葯提供參考。
三、結合醫案學中葯
醫案記錄的是醫療活動的動態過程,通過分析醫案用葯 ,可以掌握隨著病情變化,動態用葯的技巧,使運用中葯的水平得到升華。筆者推薦《古今醫案按》和施今墨、關幼波、張夢農
等等名師的醫案。在30多年的臨床中,筆者一直按此法學習中葯,自感受益良多。現分享出來,供同道參考。

❹ 用葯前後比較用什麼統計方法

個人認為:1.不可用卡方檢驗,雖有%號,實際是定量資料啊.2.最好用-協方差分析兩組用葯前後的血壓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按定量資料處理.如符合條件,可採用用葯前後的血壓協方差分析,比較兩組用葯後的血壓,而把用葯前的血壓當作協變數.
3.
勉強可用的方法:
雖不是最好,但雜志接受。T檢驗(如符合條件).同組前後-配對T.
同時間兩組比較用成組T.4.如不符合條件,用非參數方法-秩和法.
到EpiMan|公衛人網站查看回答詳情>>

❺ 請問體內葯物分析的意義是什麼謝謝

體內葯物分析通過分析人或動物體液及各組織器官中葯物及其代謝物濃度,了解葯物在體內數量和質量的變化,獲得葯物代謝動力學的各種參數和轉變,以及代謝的方式、途徑等信息,從而有助於葯物的研究、臨床合理應用等

體內葯物分析學科發展的最大推動力來自於生物醫學及新葯葯物動力學研究領域巨大的要求和分析技術上的飛躍性進步。與葯代動力學、臨床葯理學和生物葯劑學等學科互相關聯、密不可分。

部分分析方法

1、同位素標記

葯物它們主要應用於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同位素逆稀釋分析,或作為GC - MS 分析中的內標,以及在葯物分離中作示蹤應用等。

2、微生物測定

利用抗生素在瓊脂培養基內的擴散作用,比較樣品與葯物標准品兩者對接種的試驗菌產生的抑菌圈的大小,藉以測定樣品內抗生素的濃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體內葯物分析

❻ 臨床用葯應注意什麼

一、葯物治療的基本原則 臨床葯物種類繁多,不同的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從整體上來說,臨床用葯有其基本原則,臨床醫生在進行葯物治療時要遵循和掌握這些基本原則。 ㈠科學原則 用葯的科學原則,主要是指在葯物治療時,應按葯物本身固有的規律辦事。選用葯物應以葯理學理論為指導,以臨床實踐經驗為依據,針對病因、病種、病情、機體功能狀態以及個體特點等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合理用葯。它與臨床上濫用、錯用葯物是根本對立的。 ㈡個體化原則 臨床用葯要注意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努力做到一般原則的個體化,既要注意葯的個體化,又要注意人的個體化,尤其是考慮人的個體特點極為重要。根據病因、病種、病情,針對患者年齡、體質狀況和精神狀況等個體差異,區別用葯,稱之為臨床用葯的個體化。 總之,由於以上原因,加之書本不可能將所有的情況一一列舉,這要求臨床治療用葯時遵循科學化原則的同時,充分考慮個體差異,按個體化原則進行選擇葯物,以實現葯物治療個體化。 ㈢最佳原則 臨床用葯,不僅要治病救人,安全可靠,而要求療效高,副作用小。一方面要考慮其近期遠期療效和副作用,同時要考慮病人的病情、經濟負擔、葯源供應、醫療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弊相權取其小」,把有利因素發揮到最大極限,把不利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圍,這就是葯物治療的最佳原則。 最佳原則,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療效最佳,副作用最小;一是經濟合算。 從療效最佳,副作用最小這一方面出發,首先要求臨床用葯應嚴格掌握治療的適應症,盡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葯物,堅決不用,一種葯物能夠達到療效,就不用第二種葯物,非葯物治療有效的,就不用葯物治療。當病人生命危急,而療效與副作用發生矛盾時,應權衡利弊,果斷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利大於弊,有一定的副作用是允許的。 從經濟合算這一方面來說,臨床用葯不僅要著眼於療效,而且要有經濟觀點,以最少的錢,取得最大的治療效果。因此,能用廉價易得的葯品解決問題,就不用價值昂貴的葯物。何況葯物貴重,不等於療效好,葯物便宜也不等於沒有好的療效,關鍵是看能否對症下葯。 葯物治療的科學性原則、個體化原則、最佳性原則,是臨床選用葯物的出發點,或者說是葯物治療時的思維原則,要落實這些原則,還必須具體掌握葯物的二重性。 二、葯物的二重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葯物作用於人體,可以出現有利於防治疾病的作用,也可以出現不利於人體健康的作用,凡有利於防治疾病以及在醫療衛生上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的作用統稱防治作用;凡不利於防治作用,甚至對人體健康有害作用的統稱為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過敏反應與繼發反應。因此,對於葯物的作用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既看到葯物對人體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葯物對人體有害的一面。這就是葯物的二重性,了解葯物的二重性,對於臨床葯物治療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它可以克服用葯的片面性,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促進合理和安全用葯,杜絕醫療事故,提高醫療質量。 葯物用於治療,可以產生有利於機體的治療作用,同時,也可以產生與治療無關的或有害機體的副作用。然而,它們的區別是相對的。治療作用與副作用、葯與毒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用葯得當,就可以起到治療作用,毒葯可以成為良葯;用葯不當,葯物就會起副作用,可以引起中毒。了解和掌握葯物治療作用與副作用、葯與毒的相互轉化規律,有利與臨床醫生恰當而又靈活地用葯,充分發揮葯物的防治疾病的治療作用,減免造成損害的副作用。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雙方的轉化,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的,沒有一定的條件,轉化就無法實現,葯物的治療作用與副作用,葯與毒的相互轉化,也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種轉化條件臨床上常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總之,葯物的二重性,主要表現為治療作用和副作用,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是治療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還是副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取決於治療過程中的條件,把握這些轉化條件,是臨床正確用葯,安全用葯的保障。 三、聯合用葯,統籌兼顧 聯合用葯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葯物同時並用,以達到提高療效,減少葯物的不良反應的目的。聯合用葯,已成為臨床用葯的一個重要趨勢。 聯合用葯的目的是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因此,在聯合用葯時,應充分注意葯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盡量選用具有協同作用的葯物聯合應用,避免具有拮抗作用的葯物聯合使用。例如,在抗菌素應用時,應將殺菌類的葯物聯合應用,而不應將抑菌葯與殺菌聯合應用,否則,將適得其反。反而降低了抗菌效果。所以,在聯合用葯中,必須分析葯物的相互作用,要按葯物的作用規律和性質進行合理選配,才能真正起到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❼ 人們怎麼把握用葯的時間規律

人們都熟悉,不同葯物的服用時間不盡相同。多數每日三次或四次(應為每幾小時一次),有些葯物還有特殊的服葯時間,如鎮靜催眠葯常睡前服;對胃有刺激的葯(阿司匹林類和紅黴素等)需飯後服;健胃葯宜飯前服;皮質激素類葯常隔日服一次,且在清晨6~8時服用療效較好,副作用也較小。可見,服葯時間看似簡單,卻頗有講究。其實,很久以前中醫就提出過時辰醫學,對擇時用葯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近代研究表明,許多疾病具有時間節律,而許多葯物也同樣具有時間葯效學規律、時間毒理學規律和時間動力學規律。如果能正確掌握這兩者之間的規律,選擇最有利時間用葯,即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極少的葯量發揮最大的效應。

臨床上實際例子很多,比如,周期性偏頭痛多於清晨發作;哮喘多以夜間發作較重;變異性心絞痛多發生於午夜;胃潰瘍疼痛發作多在餐後1~2h;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發作則多在餐後3~4h。又如,消化性潰瘍患者胃酸分泌多為早上低,下午及夜間高;糖尿病患者對葡萄糖的敏感性晝夜不同;心臟病患者對洋地黃敏感性夜間比白天高40倍,故夜間使用洋地黃須特別小心。這些疾病中的病理生理變化規律,為擇時用葯提供依據,並藉此可以調整葯量,最大限度提高療效。

當然,目前還有不少疾病和葯物作用的時間規律仍在摸索階段。但可以期望,古老的時辰醫學與現代科學相結合,一定會取得更多的成就。

❽ 葯品檢驗時,有哪些常用分析方法

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分析的基礎方法,指的是稱取一定重量的試樣,用適當的方法將被測組分與試樣中其他組分分離後,轉化成一定的稱量形式,稱重,從而求得該組分含量的方法。

2、酸鹼滴定法:

酸鹼滴定法在葯品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將一種已知其准確濃度的試劑溶液滴加到被測物質的溶液中,直到化學反應完全時為止,然後根據所用試劑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可以求得被測組分的含量。

3、PH值測定方法:

pH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負對數,用來表示溶液的酸度。用於pH值測定的裝置稱為pH計或酸度計,酸度計由pH測量電池和pH指示器兩部分組成。

4、光譜技術:

光譜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可以通過不同的頻率對其要檢測的葯物進行輻射,在一定范圍中的頻率被一些物質接受的時候就會出現振動以及轉動的狀況。

5、化學發光技術:

在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發光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技術方式,其主要就是基於化學檢測系統中相關檢測物的濃度以及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在特定狀況之下呈線性定量關系的原理,通過儀器對整個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進行檢測,確定待檢測的實際含量的方式就是一種痕量分析方法。

6、色譜法:

色譜法又稱為「色譜分析」、「色譜分析法」、「層析法」,是一種分離以及分析的方式與手段。它主要就是通過不同的物質在不同的相態之下對其進行有選擇的分配,通過流動相對固定相中存在的混合物進行洗脫操作,而在混合物中存在的不同物質會則會通過不同的速度基於固定相進行移動,進而實現分離的最終效果。

7、電泳法:

電泳法是生物技術及生化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靈敏度高、重現性好、檢測范圍廣、操作簡便並兼備分離、鑒定、分析等優點。

8、DNA擴增法:

DNA擴增技術屬於PCR技術,可以把試管中的DNA樣品的片段進行拓展,達到上百萬倍左右,可以通過肉眼直接對其進行觀察。

綜上,葯品質量的優劣關系著人民的用葯和身體健康,為了保證葯品的質量,應嚴格按照葯品質量標准進行葯物分析檢測,為葯品能否流通上市和提供用葯提供依據。

❾ 什麼是如何科學,合理使用殺蟲劑

利用特殊的化學物質——毒劑,來防治病蟲的方法,為化學防治法。這種防治方法收效快、方法簡便、成本低,是果樹病蟲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農葯費一般占果樹生產費的5%~25%。但化學防治必須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濫用農葯有許多副作用,必須科學使用農葯,做到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害。要做到合理使用葯,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症用葯
農葯的種類很多,每一種農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圍和防治對象。只有準確地掌握防治對象,才能做到對症用葯。
(2)適時用葯
病蟲診斷清楚了,還有一個防治時機問題,只有搞好病蟲測報,才能准確地掌握病蟲發生動態,確定防治適期。如防治果樹食心蟲必須掌握成蟲羽化上樹產卵,幼蟲孵化蛀果前,防治早了成蟲還未羽化上樹不起作用;防治遲了幼蟲已鑽進果子里,防治成了馬後炮。
(3)科學用葯
防治一種病或一種蟲的葯劑種類有多種,選用什麼葯,不用什麼葯,要本著經濟、有效和供應方便加以選擇。要採用常用濃度,不要擅自隨便提高濃度。配製農葯要經過計算,在定量水中加葯,要用稱量或量筒量,不能用葯瓶蓋冒兌。濃度高了發生葯害,濃度低了防治不住病蟲。樹上噴葯要先噴上部後噴下部,先內膛後外圍。防治果實病蟲害,噴葯要集中到果實上,防治葉部病蟲要把葯噴到葉片上,要注意噴到葉背面。把葯噴均勻周到,不要噴得過多,流到地上。
(4)混合用葯
在果樹生產中,在同一個時期往往有幾種害蟲和幾種病害同時發生,須將兩種以上農葯混合使用。混合使用農葯,能兼治幾種病蟲,節省了勞力,抓住了時機,提高了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不是任何兩種農葯都可混合,一定要做到農葯混合不失效,不破壞固有的理化性質,不造成葯害。現在生產的有機磷殺蟲劑,有機硫殺菌劑多是酸性,遇到鹼性農葯容易發生鹼分解,不宜混合使用。這些葯一般不要和石硫合劑、波爾多液混合使用。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雖都是鹼性,二者混合立即產生黑褐色的硫化銅沉澱,用到植物上會發生葯害,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均遭破壞,不能混合。
(5)輪換用葯
一種農葯常期使用,病蟲對農葯往往產生抗葯性。1908年最早發現梨園蚧對石硫合劑產生抗性,現在世界發現500多種害蟲對農葯產生了抗性。在我國果樹害蟲中,已發現山楂紅葉蟎、果薹蟎和蘋果全爪蟎對一○五九和一六○五等產生抗性,有機磷殺蟲劑產生正交互抗性。克服抗葯性的重要方法是輪換用葯。不要在一個果園里連續多年使用一兩種農葯,在一年裡可輪換使用幾種農葯,不要隨便提高或降低農葯的濃度。
(6)安全用葯
在使用農葯時,一定要注意對果樹的安全,不要發生葯害,不要在果樹敏感期用葯,敵百蟲和敵敵畏在蘋果生理落果期使用,容易引起生理落果,在7月後使用就比較安全。樂果在許多果樹上使用安全,但在杏樹上噴霧,可引起落葉落果,在使用一種新農葯時一定先作試驗,留心看看每一種農葯使用注意事項,萬不可盲目從事。其次,要注意人畜安全,搬運、配製和使用農葯要遵守安全規程,萬不可麻痹大意,嚴防人畜中毒。果品多是鮮食果品,噴灑農葯一定要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即最後一次施葯離收獲的天數,如三氯殺蟎醇的安全間隔期,在蘋果上是45天,殺螟松15天,百菌清20天,樂果7天,二氯苯醚菊酯3天等。對一些殘留強的有機氯殺蟲劑,不容易分解,脂溶性強,容易濃縮,禁止使用,防止殘毒超過規定標准。
在一些老果園里,凡是長期應用化學農葯之後,都可以看到農葯三種生態反應,目標有害生物的復發,次級有害生物的暴發,對農葯的抗性。處理不好,漸陷入「農葯沉溺」而不可自拔。

❿ 豬場合理用葯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1)豬場合理用葯的原則①要根據豬場與本地區豬病發生與流行的規律、特點、季節性等,有針對性地選擇高療效、安全性好、廣譜抗菌的葯物用於預防,方可收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切不可濫用葯物。
②使用葯物預防之前最好先進行葯物敏感試驗,以便選擇高敏感性的葯物用於預防。
③保證用葯的有效劑量,以免產生耐葯性。不同的葯物,達到預防傳染病作用的有效劑量是不同的。因次,葯物預防時一定要按規定的用葯劑量,均勻的拌入飼料或完全溶解於飲水中,以達到葯物預防的作用。豬場進行葯物預防時應定期更換不同的葯物,即可防止耐葯性菌株的出現。
④要防止葯物蓄積中毒和毒副作用。有些葯物進入機體後排出緩慢,連續長期用葯可引起葯物蓄積中毒,如豬患慢性腎炎,長期使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可在體內造成蓄積,引起中毒,有的葯物在預防疾病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長期大劑量使用喹若酮類葯物會引起豬的肝腎功能異常。
⑤要考慮豬的品種、性別、年齡與個體差異。
⑥要避免葯物配伍禁忌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葯物配合使用時,如果配合不當,有的會發生理化性質的改變,使葯物發生沉澱、分解、結塊或變色,結果出現減弱預防效果或增加葯物的毒性,造成不良後果。如磺胺類葯物與抗生素混合產生中和作用,葯效會降低。維生素B1、維生素C屬酸性,遇鹼性葯物即可分解失效。
⑦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方法。不同的給葯方法,可以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葯效出現時間及維持時間,甚至還可引起葯物性質的改變。葯物預防常用的給葯方法有混飼給葯、混水給葯及氣霧給葯等,豬場在生產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情況,正確地選擇給葯方法。
(2)豬場合理用葯的方法①混飼給葯法 將葯物拌入飼料中,讓豬只通過採食獲得葯物。混飼時應注意以下問題:葯物用量要准確無誤;葯物與飼料要混合均勻;飼料中不能含有對葯效質量有影響的物質;飼喂前要把料槽清洗干凈,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喂完。
②混水給葯法 將葯物加入飲水中,讓豬只通過飲水獲得葯物。混水給葯時應注意以下問題:使用的葯物必須溶解於飲水;要有充足的飲水槽或飲水器,保證每頭豬只在規定的時間內都能飲到足量的水;飲水槽和飲水器一定要清洗干凈;飲用水一定要清潔干凈,水中不能含有對葯物質量有影響的物質;使用的濃度要准確無誤;葯物飲水之前要停水一段時間,夏天停水1~2h,冬天停水3~4h,然後讓豬飲用含有葯物的水,這樣可以使豬只在較短的時間內飲到足量的水,以獲得足量的葯物;飲水要按規定的時間飲完,超過規定的時間葯效就會下降,失去預防作用。

閱讀全文

與用什麼方法分析用葯規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玉米和仙人掌的食用方法 瀏覽:967
手機種子下載方法 瀏覽:833
北京兒童多動症治療方法 瀏覽:719
快速畫圓的封口方法 瀏覽:677
手錶鋼化膜怎麼貼方法 瀏覽:471
機械盒子連接方法 瀏覽:554
如何在大學生活中獲益的方法 瀏覽:161
廚房鋼架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207
鑽石怎麼折立體方法圖解 瀏覽:308
6歲兒童專注力訓練方法 瀏覽:715
魅族鬧鍾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5
道教改名快速轉運的方法 瀏覽:199
內存卡不夠怎麼辦用什麼方法 瀏覽:486
用肉皮做皮凍方法視頻 瀏覽:142
科比不眨眼鍛煉方法 瀏覽:353
正規減肥方法有哪些 瀏覽:856
如何快速祛痘印的小方法 瀏覽:76
胱氨酸的檢測方法 瀏覽:737
57x7的正確計算方法 瀏覽:887
雀斑怎麼治療適合的方法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