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提高網課教學質量的方法有哪些
疫情之下,教育部門倡導“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網課之於傳統課堂,優勢在於教學資源可以互享。好的網課,可以幫助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然而,各方對網課褒貶不一,如何提升在線教育質量成為每一個教育者都要回答的問題。本期,記者邀請到四位校長從不同角度闡述對線上教育的看法。
峽山二七一雙語小學執行校長韓相福: 網課學習必須走向深度
面對海量信息、冗雜技術、多方訴求,學校管理該如何跟進及應對?我認為,應承認網課的重要地位,從如下幾個方面構建教育教學形態。
構建“學校+互聯網”新形態。網課的問題首先要從戰略上解決。學校要抓住機遇,加大結構調整和模式轉換力度,打破教育的時間、空間限制,重構時間結構、空間結構、資源結構和課堂結構。重構時間結構,統一作息和自主作息相結合。既有規則底線,又尊重孩子學習環境的差異。重構資源結構,教師推送和自主選擇相結合。教師精選並推送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及相關資源,作為學習的基本內容。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網路資源拓展,實現課程的生本化。重構課堂結構,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相結合。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課堂推送的基本目標、內容、任務和整體進度要統一,然後才是學生個性化的選擇與生成。特別是對線上學習要進行必要的學分認定,線上線下同等價值、同等效果。
推動學科與技術深度融合。學科學習是網課的主體。網課狀態下的學科學習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障礙、資源深度和數據驅動。一是搭建自主學習的支架。當教師強勢頻繁引導更多轉向了學生自主,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盲目、無力、困難重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導學。二是提供深度學習的資源。網課學習必須走向深度。學習資源的提供必須支持學生的深度學習,這給教師帶來極大的考驗。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課程水平,同時還要特別警惕內容整合淪為“形式主義”。三是設計數據驅動的評價。網課的推進必須由“行政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坊子區實驗小學校長劉劍鋒: 做好線上教育科學評估與研判
在抗擊疫情當中,我們教育面臨著兩個主要戰場:一個是看得見的戰場,我們必須要教育我們的師生怎樣做好自我防護、自我隔離、科學防控、避免感染。第二,我們還面對著一個虛擬的戰場。在面對延期開學,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之下,如何做好這段時間的線上教育,考驗著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和每一所學校。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看到了一些誤區,比如有的學校在平台、資源毫無預期和體驗的情況下,沒有做到慎重選擇支撐場景,造成網路擁堵、卡頓、效率低下的現象。有的學校試圖將現實的校園搬上互聯網,想真正在互聯網上還原真實的物理校園。老師們輪番上陣,直播、打卡、點名、批閱,忙得不亦樂乎,但是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從大量反饋來看,這樣的學校容易造成老師極度疲倦,學生疲於應對,家長也有怨言。
因此,要想做好這件事情,必須要有明確的幾個關鍵因素:
一是前期信息化的探索非常重要。老師、學生們的認可度、參與度,這是支撐,是做好這件事情的前提。
二是對此次線上教育的科學評估與研判。防控疫情、珍愛生命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因此,我們的線上教育,也應積極配合做好這些工作,而不僅僅是教給孩子們一些知識。
三是要打好組合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特殊時期一定要有特殊對策,沒有一個統籌的計劃和規劃,效果一定不明顯。
2018年頒布的《教育信息化2.0》指出,教育信息化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這種變化給教育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也帶來了更有利的發展契機。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面對的最大“敵人”並非是被熱議的“技術”,網路學習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看待教育技術與教育結構、教育形態的關系,也就是未來學習方式的變革問題。
線上學習要避免三個誤區,一是將線下課堂簡單搬到線上進行;二是無視學生真實需求,“一刀切”式的設置線上學習內容;三是忽視學生個體發展狀態的學習模式。目前的線上學習,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作為教育者,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局限於這個特殊的“停課不停學”時期,而是要從未來學校建設視角、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視角去思考,讓網路學習不僅能適應當前延期開學的需求,還能適應未來學校學習方式變革的需求,要將關注核心放在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上。
Ⅱ 線上教育怎麼做更便捷
一、做好線上教學准備工作
二、做好教學方式的選擇
3、建立學員社群做好課後服務、
。。。
Ⅲ 幼兒園怎樣開展線上教學,方案怎麼做
方案如下:
1、選擇合適的授課、互動平台。在線上遠程互動開始之前,一定要選擇合適的互動平台。既要適合自己,也要適合家長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網路和設備都不成問題的情況下,你可以選擇QQ、微信、釘釘、優教等,先自己下載安裝,然後讓家長安裝。
2、建群。平台或APP選擇好之後,就趕緊去建群,並且讓家長都加進來,或者你也可以直接拉他們進群。保證所有家長都進群之後,你就可以直播授課了。
3、做好准備工作。在與家長互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做足准備工作。要有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給人感覺很有精神和氣質,並且最好使用普通話互動。除了個人形象之外,還需要准備好你跟家長的互動話題、互動內容,以及需要的教具、書籍等。
4、首次互動。首次跟家長互動,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語氣,讓家長覺得,在線上你是一名更加優秀的教師。用自己的氣場、氣質,征服家長。在互動開始之前,一定要先面帶微笑,親切、實在的打招呼,跟家長朋友們問好。同時,也別忘了跟小朋友們問好,讓小朋友們看看線上的老師。
5、互動內容要充實、有價值。准備一些充實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互動內容,不能老是在線上寒暄或者聊天,或者聊一些沒用的東西,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別人的時間。
6、適當布置一點小作業。可以適當地布置點作業,最好是手工製作類的,親子類的,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也可以是技巧類的作業,比如讓家長教會孩子做某件事,會穿衣服、會洗襪子等。
為了讓學員「學有所得」,老師可結合答題模式或AI語音測評對學員進行考察。學員能夠檢驗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並根據考試得分做針對性的復習,提升學習效果。老師也可根據學員的測驗水平,了解課程效果,不斷優化課程內容。
榮譽證書:活動結束24小時後由系統自動頒發,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拿到「學霸證書」,任務失敗的同學也會拿到「結營證書」。老師對學生給予的肯定與獎勵,不僅起到激勵作用,還讓學習更有成就感。
准備一部手機,一台電腦,都要有網。然後用手機登錄微信,建一個群,開啟語音電話 相當於音頻功能。電話從上課到結束一直開著,相當於直播效果。
另一頭電腦,登錄QQ。建一個QQ群,把要發的圖片,文檔,音頻文件,發到QQ群。然後要舉例講解,可以打字發消息,實現在線編輯功能。要求學生准備一個筆記本,隨時記筆記。
有問題隨時在手機微信電話上說就好。上課時學生可以把做好的題目打字發消息發過來。留作業,可以發文檔,他們編輯,做好了發到群里就好批改完可以再發給他們。
Ⅳ 高校教師如何開展網路教學
1.開展網路教學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信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是依靠課堂的方式來傳授知識,時代要求高校必須培養人才的創新素質,那些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具備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不能只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而是善於創新,勇於挑戰的知識型人才。當代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具有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這是信息社會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學生必須「有選擇地學、不斷地學」,想從老師那裡學點知識以「一勞永逸」已經不可能了。「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明智的選擇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尋覓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如何利用各種認知手段以不斷獲得新知,使自己與時代同步。2.網路教學具有自身的優勢網路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信息傳遞便捷、交互性強的特點,有利於開展發現式和協同式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網路是信息社會最為有效的信息獲取工具,開展網路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利用網路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由於當前社會信息多、更新快、人才競爭激烈,現在的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以外,還要求其內容科學、方法優化,使學習者可以優質、高效地接受教育。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學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對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機會和方便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網路教學具備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資源共享、享受服務不受時空限制、可快速傳輸多種媒體信息、多向交流等。這些無疑是對信息時代教育的極大支持。
Ⅳ 科學實驗教學有哪些方法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Ⅵ 線上教學問題及解決辦法
師生的互動性不夠,盡量加入提問,加強互動。
線上教學,讓教學更加同步,利於解決教學中的共性問題。線下教學時,同年組各班教學進度快慢很難把握。
線上教學解決了特殊時期無法聚集上課的難題,可以讓老師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師生的時間。
Ⅶ 科學教學措施及方法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系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
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常用方法講授法
Ⅷ 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哪四種
目前,我國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Ⅸ 線上教學跟線下教學的區別
區別如下:
一、教育形式不同
1、線上教學:在線教育是以網路為主,表現形式有兩種:直播和錄播;
2、線下教學:線下教育是需要學生到教室裡面,與老師進行面對面教學;
二、對學生的要求不同
1、線上教學:在線教育,因為上課時老師不在學生身邊,是通過視頻進行教學,所以更考驗學生的自覺性;
2、線下教學:線下教育由於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和老師進行溝通,因此,對學生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三、方便程度不同
線上教學相比於線下教育,在線教育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需在有網路的情況下,即可達到教學要求,所以更加便捷。
四、價格不同
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的費用相比,線上教學的學費相對較低,線下教學的成本較高,所以學費會貴一些。
五、學習效果反饋與跟蹤
1、線上教學:老師會給學生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跟家長反饋孩子的線下表現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2、線下教學:沒有課後作業和反饋,線上老師也不會給你批改作業,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都不了解。
(9)科學線上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1、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2、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際特點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3、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4、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Ⅹ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1、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和積極思考:小學生的一個行為特點是喜歡問「為什麼」,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加以思考。
2、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實踐探索:探究活動是觀察、分析、思考與總結的過程,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問題,很多學生並不是不喜歡動腦,而是缺少正確的引導與指導。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時間與空間,關注學生們提出的科學現象,並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
3、將教育環境科學化:學校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成長,校園環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教師應改變嚴肅的教育環境,設計一些具有豐富意義的文化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並體驗科學知識帶來的樂趣
4、教學與活動服務於科學教育需求: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很多教師苦惱於怎麼讓小學生端端正正坐在課堂中學習,與其這樣,不如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天性,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與思考中自主探索知識,這種方式所得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會更加有效。同時,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科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走進自然,走出課堂,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神奇。
5、在生活中讓學習成果得到鞏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貫徹,新課標在小學教學中的施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必要性。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興趣,增強科學意識,探索科學奧秘,用知識解釋周圍的科學現象。
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鞏固學習成果,並將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對於孩子好奇的問題,例如:下雨打雷不要站在樹下,冬天濕衣服晾在室外結冰後仍然可以晾乾,從冰箱拿出的汽水冒白氣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的科學知識。
師生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對於知識的鞏固與記憶有很好的效果,教師應注重日常與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生活現象與常識,鼓勵與引導孩子們深入探索,鞏固課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