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俄羅斯文學的研究使用的方法

俄羅斯文學的研究使用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06:23:19

1. 如何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蘇俄文學

文學的根基是文化,所以一定要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文學,這種方法非常具有可行性。任光宣撰寫的《俄國文學與宗教的關系》一書主要論述了俄國的宗教。宗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但其具有特殊性。何雲波撰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一書,雖然以作家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它與任光宣著作在方法上的相似之處在於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作家的創作和俄羅斯文化精神的關系。在這里我們推薦朱憲生撰寫的《論屠格涅夫》和汪介之撰寫的《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思想與藝術探索》這兩本書。朱憲生撰寫的《論屠格涅夫》一書全面展示了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想,但最主要的、最具有價值的還是對作家的意識風格和作品的藝術形式的探討。汪介之撰寫的《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思想與藝術探索》一書突破了以往的批評模式,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高爾基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他還提出了自己建立在「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統一,外部條件與主觀因素兼顧」上的分期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汪介之又提出了一系列的見解。除這兩本書外,周起超撰寫的《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一書極具理論氣息和理論深度。鄭體武撰寫的論文集《危機與復興——白銀時代俄國文學論稿》著重研究了俄羅斯的現代主義詩歌,作者敏銳的觀察和靈活的思想通過作品充分地表現出來。而張捷撰寫的《蘇聯文學的最後七年》這部專著主要論述了1985—1991的蘇聯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潮。該書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和中期,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還陸續出版了葉水夫撰寫的《蘇俄文學史》中的當代部分、許賢緒撰寫的《當代蘇聯小說》、倪蕊琴等編著的《當代蘇俄文學史綱》、曹靖華主編的《俄蘇文學》第三卷、黎皓智撰寫的《蘇俄當代文學史》等幾部蘇俄當代文學著作。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文學意識、不同的文化理念比較全面地闡述了蘇俄當代文學的發展進程,尤其對僑民文學和「回歸文學」問題作出了重點描述。

2. 關於俄羅斯文學的問題

俄羅斯被蒙古同化過,在俄羅斯的文化中受佛教文化的影響。有靈魂轉世的觀念。不僅是俄羅斯,所有斯拉夫人的文化中都有這樣的觀念。尤其是藏傳佛教的影響。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影響更大,今生的貧窮不代表來世的平窮。所以在俄羅斯的文化中也有安貧樂道的人。俄國作品中描述底層人民的生活艱苦很露骨。是在18世紀以後的事。西方的基督新教的文化傳入俄羅斯。帶來俄羅斯人(新貴階層的覺醒,也可以說是人性的復甦,主要是資產階級代表的精神上的覺醒,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推翻農奴制度。但是很快就轉變了,斯拉夫人了有很多時候是不理性的。極易被人鼓動。事後愛後悔,但是本性是善良的

3. 文學研究方法哪些

這個古今不一,而且多變!
列舉下:
一、文學觀念本身的嬗變,比如再現說,表現說,實用說,獨立說,客觀說,休驗說。
二、文學的文化意義,文學與其它化形態的互動,包括與科學,歷史和其它藝術
三、文學審美意識形態
四、文學的語言組織
五、文學的形象系統
六、文學的風格特徵
七、文學創作,接受和源流,另外還有文學的流派。
大體上應該全了!
當然每項都可以括展很多,也可以相互綜合!

4. 外國語言文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外國語言文學的研究方法多種多樣,取決於所涉及的語言文學文化對象及所研究的問題。像尚德機構就行,課程多樣,還是比較推薦的

5. 俄羅斯文學的精髓體現在哪些方面

給的分數有點少啊。下邊文章按照自己的要求稍微改寫下就可以了。

俄羅斯的文學博大精深。俄羅斯文學跟歷史、社會,宗教、俄羅斯藝術以及俄羅斯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

研究俄羅斯文學如果不研究俄羅斯的歷史、社會,宗教、俄羅斯藝術以及俄羅斯文化對俄羅斯人思維、生活方式的影響,就很難深入研究俄羅斯文學。

自19世紀起,從普希金、高爾基到托爾斯泰一下子涌現出一大批作家,在繪畫藝術上有列賓、蘇里科夫、薩弗拉索夫、列維坦等眾多世界知名大師,音樂上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夫斯基,還有俄羅斯的芭蕾舞藝術、器樂演奏技術,後來到20世紀興起的蘇聯歌曲、蘇聯電影等等,都源源流入中國,可以說影響了中國一個時代的人。當年,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唱遍了整個中國。雖然,現在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整個世界充斥著歐美電影和音樂,俄羅斯在劇烈的歐美浪潮沖擊下有被冷落之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藝術的深刻內涵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淀,無不體現著強大的民族精神、思想和智慧。

6. 求一篇關於俄國文學的論文

在19世紀俄國文壇上,曾出現了一條「輝煌燦爛」的「多餘人畫廊」。在這畫廊中聳立著許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他們是普希金筆下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萊蒙托夫《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羅亭》中的羅亭;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中的奧勃洛摩夫等。在這些人的靈魂深處一半蘊藉著先進的民主革命意識,閃爍著為祖國進步而奮斗的思想光芒,迸發著積極尋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標的火花;而另一半則被西方利己主義和懷疑主義的消極思想所侵蝕,他們在情感與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復雜的生命形態:個性意識的覺醒,使他們萌發去尋找精神解放的途徑,而自身性格軟弱的鉗制,又使他們找不到新生活的定位,徘徊、孤獨、苦悶。他們既不滿俄國社會現狀,憤世嫉俗,但又不願站在人民一邊,精神上無所寄託。他們一面覺得在鄙俗的上流社會無以容身,但又對上流社會以外的生活同樣感到索然無味。因而到頭來盡管不甘心沉淪卻又無力超出社會的束縛與羈絆。他們只能是否定和懷疑的精靈,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尋求自我實現,終因不能在生活中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而變成了「多餘人」。關於「多餘人」這個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第八章的一種譯稿中就出現了,寫到奧涅金時有這樣的兩句:有人遠在他們之外,像多餘的東西煢煢孑立。後來俄國評論家赫爾岑給「多餘人」下定義說「他們充滿高貴的願望,但羽翼折斷,眼睛看到哪裡就奔到哪裡:他們想隱遁起來,避開生活,這是多餘的,沒有益處的人。」 文學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諸多傳統的主題,「多餘人」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群體。同創世英雄、尋夢者和毀滅者等類型相比,「多餘人」題材更具綿延性、復雜性和普及性。

一、 近現代研究「多餘人」形象現狀一瞥回眸我國對「多餘人」形象的研究,首先是從俄國「多餘人」形象入手,進而對世界文學之中與俄國「多餘人」相類似的典型進行探討,從狹義到廣義的比較研究中萌生出一個新命題,即「多餘人之世界性文學現象」。(1)對俄國「多餘人」的認識我國對俄國「多餘人」的認識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我國評論界幾乎一直囿於「多餘人」是俄國文學「特產」的認識階段,普遍慣性地使用這個定型的結論。而各個歷史時期對這一形象的認識都基於時代所需,是一種「感性」的理解。在動亂前,我們對俄國文學的介紹、翻譯和研究傾向是「以我所需」、「急我所用」、「拿來天火」給苦難的大眾為我們解決燃眉之急的現實斗爭服務。這是個「全面肯定」的時期,我們對「多餘人」身上的覺醒和抗爭的積極方面,給予了最充分的關注,卻有意無意地疏忽了他們身上的消極方面。進入極左時期,對俄國文學的研究進入冰凍,「多餘人」真正變得多餘,並銷聲匿跡。總體上,這個階段我們對「多餘人」形象的認識基本上處於一個分散的初級認識階段,對「多餘人」也多是從介紹的角度進行普及性傳播。第二階段是20世紀末的20年至今,這一階段進入理性化思考。一大批對「多餘人」問題的研究論文逐漸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新的開拓,主要歸納為下面幾個方面:其一,對讀者熟悉的非「多餘人」典型重新審視,發現了「新」的「多餘人」。不滿足於已有定論,勇於開拓發現。有文章指出「達吉雅娜與奧涅金一樣,只有覺醒,沒有真正的反抗」,認為達吉雅娜也具有「多餘人」的色彩。其二,對於那些原本公認的「多餘人」形象或提出質疑或重新評價。其三,從整體上對俄國「多餘人」產生、發展情況、進步意義等重要問題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劉亞丁的專著《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史綱》一書中提出俄國「多餘人」產生實際上「是外來文化撞擊古老俄國的結果,外來文化第一批接受者是青年貴族,他們無法停息被撞擊後的震盪。」同時這個高峰時期俄國「多餘人」的影響,也喚起了我國一代青年的覺醒和一代作家的創作。(2)「多餘人」現象的初步聯網以俄國「多餘人」為穩固的經線,我們打破國界,在「多餘人」研究中出現橫向「聯網」。評論家首先把視線投向了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零餘者」和「孤獨者」。如《屠格涅夫和郁達夫的「多餘人」比較研究》、《論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與中國現代文學的「孤獨者」》。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如《賈寶玉和俄國文學中的「多餘人」形象》、《賈寶玉與奧涅金之比較》等。其次,評論者在日本和法國文學中找到了俄國「多餘人」的兄弟。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中的光源氏形象,被認定為世界文學畫廊里一個典型的悲劇性的「多餘人」。有的論述了日俄「多餘人」的相似之處後,還從價值觀、倫理、思維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闡釋了日俄「多餘人」的差異。另有把法國的「世紀兒」 和「孤獨者」聯系起來,啟示我們追溯中法文學的姻緣。對於中日「多餘人」之異同也有專文進行了論述。以日本「私小說」為切入點,闡述了對中國「零餘者」的影響。(3)一個新命題的萌生——「多餘人之世界性文學現象」 對於世界近200年間的「多餘人」現象,沿著二百多年的不斷的發展歷史軌跡,得出了「多餘人的演化」軌跡。從18世紀末維特的出現為起點,其後是19世紀初「世紀兒」的「世紀症」蔓延,幾乎與此同時「拜倫式英雄」和哈洛爾德震動歐洲;到了19世紀20至50年代,俄國的「多餘人」以強大的陣容和整齊的隊伍躋身於世界文學之林;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的「逃遁者」面世,中國的「孤獨者」、「零餘者」便接踵而至。而到了20世紀中期,美國的「反映雄」雖然姍姍來遲,卻與法國的「局外人」、英國的「憤怒青年」和德國的「新維特」,互相呼應,攜手問世,構成了當代「多餘人」聯網。這一聯網真正實現了歌德最早提出的「世界文學的夢想。從「世界文學」發展的總體態勢和各國文學的自身的實際來重新審視「多餘人」現象,就不是孤立的研究,有利於促進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共同發展。經全方位普查和多角度掃描,評論界定質定量地給世界「多餘人」現象得出一個縱橫交叉的歷史發展模式,得出這樣一個簡略的圖示:(美國) 「反英雄」 (20世紀中) (中國) 「孤獨者」 (20世紀初) (日本) 「逃遁者」 (20世紀初) (俄國) 「多餘人」 (19世紀前葉) (英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法國) 「憤怒青年」 「拜倫式」 「維特熱」 「世紀兒」 「局外人」 (20世紀中) (19世紀初) (18世紀末) (19世紀初) (20世紀中) (德國) 「新維特」 (20世紀中) 本圖示基本表示出世界各國文學在相同和不同歷史階段,出現的相近「多餘人」類型的各自姓氏代號。每個代號的專用名稱幾乎都包含著一個群體系列。同時圖示中的國際性的排列組合,克服了本土文學的自足性和排他性,反映出互相交融、理解和創造的新局面。

二、「多餘人「形象研究之我見(1)「多餘人」的特徵 「多餘人」是多棱多角多面的立體,身上混雜著復合的色彩,反映了復雜的人生。他們是思想上的「報曉的先覺者」,行動上則是「貧乏的殘疾者」。他們是屬於精神世界中最鮮活和最憂郁的「精神貴族」。用一句話概括,「多餘人」的心理特徵是,意識和意志的不相協調。意識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這也是「多餘人」大起大落的精神歷程和悲劇。他們有勇氣從厭惡的環境中拔了舊根,卻找不到適宜的土壤扎新根,成了「無根浮萍」、「身外客」、「局外人」、「逃遁者」、「隱身人」。(2)國度「多餘人」典型的分析 ①自省和探索——俄國「多餘人」 俄國「多餘人」的精神探索,具有東方人的憂患意識和民族的整體特徵,在民族興亡中實現個人的價值。這使俄國「多餘人」閃耀著某種靈光,格外動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許這也是俄國「多餘人」在文學家筆下獲得不朽價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國「多餘人」是從俄國的舊文化和歐洲新文化撞擊融合的血肉土地上產生出來的。這是「多餘人」產生的一般性回答。俄國盛產「多餘人」特別是從貴族階級中不斷地裂變處「多餘人」,與俄國貴族階級所處的特殊歷史地位有著密切關系。另外,在這些反映傳統主題的傑作里,我們明顯地看出文學家本人的精神和心理與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親緣關系。因此,這些「傳統主題」中的貴族青年形象在一定意義上是作家的精神的再生兒。 ②東方隱士——日本「逃遁者」 無論是二葉亭四迷《浮雲》的主人公內海文山,還是夏目漱石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日本式「多餘人」形象,都表現出「隱士」的特點。他們是「內向的」,拘謹、沉重、遲緩,遠沒有歐洲和俄國「多餘人」那種無所顧忌的灑脫、豁達和冒險精神,但它們具有更強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首先是舊思想的強大和根深蒂固,羈絆著「多餘人」新思潮的萌發;其次,東亞文化儒釋道的精神和日本民族傳統的打「和」精神對他們「隱士」精神的造成有著密切的制約作用。日本「逃遁者」是東方文學中最早出現的一批「多餘人」形象,它為年輕而短暫的日本近代文學開拓了現實主義道路。同時也為中國「零餘者」的誕生不斷吹來了春風。 ③最具社會和民族責任感——中國「零餘者」 從郁達夫筆下的自敘的「沉淪者」到魯迅筆下的孤獨的魏連殳,從丁玲筆下的沙菲到巴金《愛情三部曲》中的周如水,從老舍筆下的祁瑞宣到錢鍾書《圍城》中的方鴻漸,中國「零餘者」蜂擁而來。古老的封建王國在不可避免的社會大變革中,開始整個民族的蛻變,走向現代化社會的歷史性轉變軌道,是中國「零餘者」大批萌生的文化背景。同時,20世紀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速,成為了中國「零餘者」的催生劑。「五四」時期中國覺醒的知識青年,與近代西方意識的接軌決定了中國「零餘者」精神含量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決定了中國「零餘者」思考的濃縮性和情感的強烈尖銳度。(3)「多餘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首先來自形象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社會內涵,這是由「多餘人」的崇高的悲劇性格所決定的。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一個社會人都一定處於社會關系網路中的某個點上,而對於「多餘人」來說,他們恰恰處於社會關系網路的最敏感點上,因而他們的性格悲劇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而且較之一般性像,他們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著社會關系兩極的對立和沖突,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社會關系兩極尖銳對立和激烈沖突的產物。 其次,「多餘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劇的性格特徵。在靈與肉、理智與感情的沖突中往往陷於強烈的內省和懺悔意識。從而產生一種深刻的「內源性」憂鬱症。在這種復雜的性格中,才真正體現人物性格真實的美,同時產生復雜的美學效應,使讀者獲得悲與喜交融、崇高與滑稽相混雜的復雜深刻的審美感受。這就是多餘人形象具有強大感染力的美學原因。閱讀「多餘人」,走進他們的世界,你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瞬間發現「自我」,產生共鳴,帶來思索。

參考書目: 1、《「多餘人」論綱——一種世界性文學現象探討》,張偉著,東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較文學基本原理》,方漢文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 3、《東西方跨世紀作家比較研究》,張承舉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4、《《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譯林出版社,1996年

7. 文學研究的方法

這個怎麼說呢,文學這個東西首先你自己要些文學的功底,自然而然你就能夠了解什麼是文學了,文學研究包含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兩個方面,研究客體是指從事學術研究之學者所研究的對象,如中國文學與漢族文學等。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是介於兩種民族文學或兩種國別文學之間的學理關系,或是介於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關系。
把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定義為是介於兩種民族文學或兩種國別文學之間的學理關系,或是介於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關系,這僅僅是向初涉比較文學者介紹關於比較文學研究客體之理論的第一步。下面還需要進一步介紹的是,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關系,還應該涵蓋三種不同的類型:材料事實關系、美學價值關系與學科交叉關系。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理關系是依憑學派理論的不同而劃定的。

8. 俄羅斯作家如何將自然與文學結合在一起的

俄羅斯作家對於土地、家園、環境、森林、湖泊、生物、非生物等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比如,描寫動物的作品,俄羅斯文學中例子有很多:特羅耶波爾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和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歷》這兩部作品描寫的狗,都是以人類忠誠的朋友身份出現,當然這都是很傳統的角色;葉賽寧著的《狗之歌》和屠格涅夫著的《木木》中的狗,是以弱勢群體的角色出現。作家高爾基在聽了葉賽寧朗誦的《狗之歌》之後,評價葉賽寧是對一切生物的愛與惻隱之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器官。當然,俄羅斯的但凡喜愛大自然的文學家,根據高爾基的觀點都可以稱得上「器官」。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文章就有這樣的感染力,他一向喜歡釣魚,有一天竟然萌生一種感慨:魚兒是否會哭泣呢?魚是生活在水中的,它不會說話也不會喊叫,即使哭泣又誰能知道呢?要是會說話喊叫的話,整條葉尼塞河,甚至所有的河流豈不都要吼聲如雷貫耳嗎?日本的村上春樹也曾發出過「有誰見過水中魚兒的眼淚」這樣的感慨,這句很平常的話在我國曾一度盛行。

說到俄羅斯文學中的動物,我們就要去探討俄羅斯的「漁獵文學」了,像托爾斯泰、屠格涅夫、謝·阿克薩科夫、涅克拉索夫、普里什文等俄羅斯作家和詩人他們都有打獵的愛好,但從當代的生態保護方面就有人對俄羅斯作家和詩人的自然生態觀提出了質疑。在打獵問題上普里什文對西方人和俄羅斯人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西方人是將打獵當做一種消遣或一項運動,而俄羅斯人打獵是一種認識自然的方式,其中包含的是對自然的愛,也是保護自然的一種方法,更是為了獲得生活樂趣。也許打獵是對自然的熱愛、是對自然的保護這種說法不合乎邏輯,但在生態平衡、物種豐富、未開發的原始地帶,打獵確是一種接觸自然、了解自然的方式,對於大自然的生存挑戰,如鱷魚捕食過河的犀牛、豹子捕食羚羊、老鷹抓野兔,以及一系列的生存斗爭,稱之為生物鏈,我們沒有人去懷疑它們會不環保。俄羅斯作家和詩人狩獵,一個是單純為了生存、為了在森林中生活需要的口糧;另外一個是為了研究,如為標本館或博物館提供標本。

後來普里什文、托爾斯泰等人也都紛紛放棄了打獵。俄羅斯作家和詩人都非常關注與喜歡動植物,普里什文把大自然比作是「偉大的家」,對自然萬物都以「我的」相稱,對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和每一個精彩的部分都充滿了愛的溫情,他能聽到海邊心形礁石在海浪的拍擊下產生的「心跳」聲,他能從花草的開放中感受到大地與陽光相交會的過程,他能從泥濘中感覺到那些沼澤在「思考」。拉斯普京在《告別馬焦拉》中描寫了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場面:女主人公納斯塔霞戀戀不舍多年居住的老屋即將沉入水庫中,就像訣別老朋友一樣看著老屋,嘴裡不停地叨咕,盡管她把老屋裡里外外收拾得乾乾凈凈,但還是於心不忍,於是在窗戶上又重新掛好窗簾,在門口按原樣鋪好舊地毯,臨走前在爐子里生了最後一把火,讓老屋不要冷冷清清而是暖暖和和地留下來。很生動地寫出了房屋的女主人公納斯塔霞對老屋的深深眷戀,可以看出她對故鄉的戀情,也同時表達了拉斯普京等俄羅斯作家們對賴以生存的故鄉和精神歸宿的大自然有多麼的依戀。

9. 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學理論的方法體系總的說來包括三個層面,即哲學方法的層面,科學方法的層面,專業方法的層面。

1、哲學方法的層面。哲學方法是在總體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對於每一個具體學科都具有指導的意義,因此哲學方法是文學理論方法體系的最高層次,也是這一體系的理論基礎,它包括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邏輯的與歷史的相統一的方法,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等等。

2、科學方法的層面。這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逐漸形成的方法,以其橫斷性和交叉性而為文學理論所吸收和借鑒,它處於中間層次而對文學理論准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耗散結構理論、模糊數學理論等方法。

3、專業方法的層面。這是適用於文藝學自身專業特點的特殊方法,其中既有從自身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傳統方法,如賞析方法、考證方法、評點方法等,也有從其他學科中移植過來,後來逐步固定下來的方法,這些方法比較具體,也最接近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如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文化學方法等。

總之,上述幾種文學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理論背景和操作原則,在把握文學的本質和規律時形成了特有的角度和途徑,顯示出自己的優長之處,同時它們又是相輔相成、殊途同歸的,在文學研究和文學理論的建設方面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因此都值得重視,值得借鑒和吸取,而在具體操作中最佳的選擇是對其加以融會貫通和綜合利用。

首先,要堅持整體的、綜合的研究視野。其次,要正確處理好文學的審美規律與其他規律之間的關系。再次,要堅持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相結合。然後,要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統一。

(9)俄羅斯文學的研究使用的方法擴展閱讀:

文學理論的現代發展

文學理論的自主性,在於理論自身的學理建設。80年代下半期和整個90年代,是中國文學理論比較全面地建立自身學理的時期,確立自身主體性的時期。

在文學理論學理的探索、建構中,無疑,西方文學理論發生過重要影響;80年代初期,在西方文學理論思潮如潮水般湧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文學理論中的西化傾向十分流行。但是西方文學理論中的審美研究、作品形式、結構等因素的內在研究,和那時中國美學問題的大討論,都對中國文學理論改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時在討論中,不少學者對現代文論傳統進行了有批判的吸收,並且力圖打通古今中外。所以到了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中國的文學理論研究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動景象,新說屢起,佳作迭現。文學理論中的新作,都是在解構舊說的基礎上出現的,同時又是新的建構。

因此,這十多年的文學理論,不是一味的解構,不是一味地聽從外國人說話,不是把外國人的文學理論進行簡單的移植,而是在批判。借鑒的基礎上,對文學理論既有改造,又力圖有所創新,並且卓有成效地創立了一些新的文學理論范疇。

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下,文學理論在不斷地走向邊緣化,不被人們重視,但是應當承認,文學理論是個有成績的部門,真正的理論創新,自會留下自己的印痕。自然,不必把成績估計過高,但也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新的理性精神的解構與建構,正是文學理論現代性的體現。

10. 俄羅斯文學研究側重於使用什麼方法

研究俄羅斯文學要從宗教的角度來研究,比如東正教的產生,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別,東正教對俄羅斯人價值觀的影響,老信徒教會產生的原因。19世紀英國的基督教新教對俄羅斯上層社會的影響。這些都是俄羅斯歷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比如為啥俄羅斯人稱列夫。拖爾斯泰是叛教者,為啥他被趕出教門,基督教新教對列夫拖爾斯泰的影響。以及小說「復活」的主人公的價值取向,都是跟宗教緊密相關的。17-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頂峰。宗教影響下的宮廷斗爭決定俄羅斯的歷史,以及民間的和貴族的矛盾,也會及宗教的方式表現,比老信徒教會產生。有人以諷刺的角度評價拉斯普廷,可以近年來,又有人從新定義他為聖人。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宗教對俄羅斯歷史的影響,而文學是歷史的記錄,文學的永恆的主題就是對人性的探求,這一點在全世界的文壇都是一致的。而宗教對人性的影響是無疑的,法律對人性的影響幾乎為零。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文學的研究使用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數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中課件 瀏覽:424
麻將席去蟎蟲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929
如何做到退熱的方法 瀏覽:698
上海核桃粉芝麻的食用方法 瀏覽:553
如何判斷直男最好方法 瀏覽:971
蘋果7手機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7
心理分析方法的咨詢目標 瀏覽:530
如何治好胃病方法 瀏覽:590
羅漢百合種植方法 瀏覽:329
肩胛肌放鬆訓練方法 瀏覽:248
營養口感訓練方法 瀏覽:792
如何評價生物樣品的分析方法 瀏覽:145
畫圖技巧和方法 瀏覽:641
塑封機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172
痛經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瀏覽:483
斑圖片與治療方法 瀏覽:645
臀肌強化訓練方法 瀏覽:821
底卡骨痛的鍛煉方法 瀏覽:328
治療失眠有那些方法 瀏覽:862
線槽燈頂安裝方法 瀏覽:971